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刺客列传》课件-(31张PPT)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刺客列传》课件-(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9747f0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c.png)
研习文本10-12节,细品内容: 荆轲为什么会去刺秦? 观点2:田光以死相激的作用;
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 北乡自刭,以送公子。”——《魏公子列传》 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弩下,恐不足任使。”
研习文本10-12节,细品内容: 荆轲为什么会去刺秦?
观点3:一个英雄的反抗暴政的侠义之心。
(10)久之,荆轲未有行意。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入其地,进兵北略地至 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 哉!”荆轲曰:“微太子言,臣愿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夫樊将军,秦王 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 足下更虑之!” (11)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 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期每念 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 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 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将军岂 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撤挽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刭。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荆轲是一个武艺高强、侠肝义胆的勇士,他与秦国不沾亲带故,如果说燕太子 丹要刺杀嬴政有其报私仇的成分,那么,荆轲的目的则更是出于为救六国人民 的侠义之心了。”——韩兆琦 “刺客的行为目的是反抗强暴。”——聂石樵 “刺客们自我牺牲、反抗强暴的侠义精神,却是可歌可泣。”——游国恩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 :《魏公子列传》课件(共33张PPT)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 :《魏公子列传》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9cc5e5ebb68a98271fefa80.png)
第1节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魏公子?魏公子为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身份——“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异母弟”“封公子为信陵君” 。 品德——“仁而下士”,“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威望——“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仁而下士
梳理内容
(2)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 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 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 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 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 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 变,乃谢客就车。
——魏公子“爱士”
品味鉴赏
第2节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信陵君“仁而下士”这一形象特点?
正面描写
神态: “颜色愈恭”、“颜色愈和”、“色终不变”
动作: 虚左、引车、执辔、引上坐、遍赞宾客、为寿
衬托手法 侯生的傲慢 ——公子的谦让
侧面烘托
“宾客皆惊” “市人皆观公子执辔” “从骑皆窃骂侯生”
清代吴见思评曰:“愈恭” “愈和” “色终不变”,三番摇曳; “将相” “宾客” “市人” “从骑”,四面照耀,虽是一时神采,但千古如生。
(3)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 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学而思之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魏公子与侯生的交往,从而体现他“仁而下士”的品质的?
“仁而下士”,“谦而礼交之”,“礼”是“仁而下士”的表现形式。
身份——“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异母弟”“封公子为信陵君” 。 品德——“仁而下士”,“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威望——“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仁而下士
梳理内容
(2)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 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 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 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 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 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 变,乃谢客就车。
——魏公子“爱士”
品味鉴赏
第2节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信陵君“仁而下士”这一形象特点?
正面描写
神态: “颜色愈恭”、“颜色愈和”、“色终不变”
动作: 虚左、引车、执辔、引上坐、遍赞宾客、为寿
衬托手法 侯生的傲慢 ——公子的谦让
侧面烘托
“宾客皆惊” “市人皆观公子执辔” “从骑皆窃骂侯生”
清代吴见思评曰:“愈恭” “愈和” “色终不变”,三番摇曳; “将相” “宾客” “市人” “从骑”,四面照耀,虽是一时神采,但千古如生。
(3)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 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学而思之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魏公子与侯生的交往,从而体现他“仁而下士”的品质的?
“仁而下士”,“谦而礼交之”,“礼”是“仁而下士”的表现形式。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全套PPT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93484a27284b73f24250f4.png)
16
2.一词多义
① ②司 而马 子氏 迁去适.周使适 反.晋
到 恰逢
(1)适③ ④始 处适 分.还 适.家 兄门 意
女子出嫁 符合,适合
⑤ ⑥其 适.得 人府 安君 恬书 舒,适.明,日无来疾迎痛汝札癘刚才舒,适刚,刚满足
①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 死
(2)卒② ③ ④于 信 磐是臣 石精 方 卒.述 卒且.陶 厚 陈唐, 利以 可 兵来以 而卒 谁.最何 千终年,士终终兵,于完毕,结束
14
预习作业
1.通假字
(1)《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 ___风_____同____讽____;__讽__喻____
(2)《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___指_____同____旨____;___要__旨___
(3)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___豪_____同____毫____;_毫__毛__,__极__小__的__数__量__单__位_____ (4)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___已_____同____矣____;__助__词__,__表__陈__述__语__气________
5
修身名句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6
赏读: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也不 要加于别人头上。它所揭示的是处理人际关系 的重要原则,那就是推己及人,就是从自己的 角度替别人考虑,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东西,别 人一定也不愿意接受,那就不要施加于别人, 这已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做人信条。
11
2.写作背景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十分重视自己史官家世的 传统和史官的职责,这些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 的事业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司马迁任太史令后, 日常职司以外,他阅读、整理历史资料,以实 现父亲的遗愿。经过四五年的准备,太初元年 (公元前104),司马迁完成了准备工作,正式着 手写作《史记》。
2.一词多义
① ②司 而马 子氏 迁去适.周使适 反.晋
到 恰逢
(1)适③ ④始 处适 分.还 适.家 兄门 意
女子出嫁 符合,适合
⑤ ⑥其 适.得 人府 安君 恬书 舒,适.明,日无来疾迎痛汝札癘刚才舒,适刚,刚满足
①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 死
(2)卒② ③ ④于 信 磐是臣 石精 方 卒.述 卒且.陶 厚 陈唐, 利以 可 兵来以 而卒 谁.最何 千终年,士终终兵,于完毕,结束
14
预习作业
1.通假字
(1)《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 ___风_____同____讽____;__讽__喻____
(2)《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___指_____同____旨____;___要__旨___
(3)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___豪_____同____毫____;_毫__毛__,__极__小__的__数__量__单__位_____ (4)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___已_____同____矣____;__助__词__,__表__陈__述__语__气________
5
修身名句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6
赏读: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也不 要加于别人头上。它所揭示的是处理人际关系 的重要原则,那就是推己及人,就是从自己的 角度替别人考虑,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东西,别 人一定也不愿意接受,那就不要施加于别人, 这已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做人信条。
11
2.写作背景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十分重视自己史官家世的 传统和史官的职责,这些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 的事业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司马迁任太史令后, 日常职司以外,他阅读、整理历史资料,以实 现父亲的遗愿。经过四五年的准备,太初元年 (公元前104),司马迁完成了准备工作,正式着 手写作《史记》。
【同步课堂】刺客列传-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共31张PPT)
![【同步课堂】刺客列传-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95e3596137ee06eef9183c.png)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 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轲,到了燕国以 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 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 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 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 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 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 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 叙的情况。
公元前475年,中国陷入长达二百五十多年的战国时 代……
《<史记>选读》——
刺客列传
公元227年,深秋,清晨,易水河畔……
教学目的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 秦王的行为。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 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3.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 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 阵、私;通假字:淬、决、卒;古今异义词: 涕、币、提、股。
或行劫的具体缘由也因人而异,但是有一点则是共同的,这就 是他们都有一种扶弱拯危、不畏强暴、为达到行刺或行劫的目 的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刚烈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实质则是“士为 知己者死”。所以太史公在本传的赞语中说:“此其义或成或 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这 也就是太史公对本传传旨的一种集中概括了。当然,如果我们 站在今天的立脚点重新审视和关照这五位刺客或劫持者的行迹 以及他们行刺或行劫的具体目的,我们完全可以得出一种新的 认识,作出一种新的评价,但这新的认识和评价毕竟不是太史 公的。太史公是站在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立脚点,带着他特有 的身世之感和爱憎,来热烈赞歌他所一再称赏的那种“士为知 己者死”的刚烈精神的。
——沉着机智、镇定自若、英雄虎胆、 视死如归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ppt(打包18套) 苏教版14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ppt(打包18套) 苏教版14](https://img.taocdn.com/s3/m/60a42294a58da0116c1749dc.png)
(4)表.六国时事 名词用作动词,列表叙述
(5)周东.徙洛邑 名词作状语,向东
(6)矫称蜂.出
名词作状语,像蜂一样
(7)先.暴戾,后.仁义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
以……为后
(8)秦始小国僻.远.
形容词用作动词,地处偏远
(9)务在强.兵并敌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强大
(10)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君子惧.焉 为动用法,为……担忧
3.古今异义
(1)学.者.牵于所闻 古义:____________有__学_问__的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 古义:______________达_到__目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
5.文言句式 (1)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___判_断__句______ (2)威重于诸侯__状_语__后_置__句____ (3)誓盟不信___被__动_句______ (4)学者牵于所闻___被_动__句______
6.文白对照
主旨归纳
《六国年表》以秦史为纲,勾连六国史实, 将六国日渐衰微、秦国日益强大的过程对比排 列,一目了然地告诉人们国家兴衰存亡的根由, 让后人从历史中得到启示。作者在文中对秦朝 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了其暴政的残酷, 但也肯定了其顺应潮流统一天下的历史功绩。
【角度二】 山东各国的失误
山东各国的失败有其自身的原因。保守落后, 旧有的世卿世禄制无法与秦国的新型人才体制 进行竞争。
2.写作迁移
【角度一】
【示例】 春秋之际,秦国地处中原文化和 戎狄文化的交汇处,特定的地理环境铸就了秦 文化兼容并包的鲜明特征,其不仅积极吸收了 周朝的宗法制、礼乐制等作为自身主体,而且 还在不断与戎族的交往与斗争中,融入了戎族 的功利主义因素和君民一体的朴实作风,正是 这种开放性的文化,使得秦人从来不排斥任何 形式的外来文明,总是能够以开拓者的姿态将 各诸侯国各阶层民众的智慧化为己用,为自身 注入无穷的精神动力。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ppt(打包18套) 苏教版11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ppt(打包18套) 苏教版11](https://img.taocdn.com/s3/m/f1e0321f77232f60ddcca1dd.png)
我们今天学习大禹,弘扬大禹精神,就是要 在经济建设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既要坚持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 第一要务”,同时又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再生型经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 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创造更多更好的能 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条 件。
。2.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奋斗!奋斗!奋斗!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4.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5. 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6.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7.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8. 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和在乎自己 的梦想。9.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只在于你怎样使用10. 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11.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1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难,那韩智华就是我们 的榜样,永不认输,因为我知道挫折过后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瞧,成功就在挫折背后向我们招手,成功就是在努力的路上,“成功就在努力的路上”!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向美好的明天走去。13. 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 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14. 不要匆忙的走过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她不是以数量而是以质量来计算,知道你停止努力的那 一刻,什么也没有真正结束。15. 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17.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18. 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19. 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2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21. 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只有这样才不 会被“不可能”束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22.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无味——坚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就会迈向美好的未来。23. 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24.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 何事情。25.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6. 上帝助自助者。27. 你的爸妈正在为你奋斗,这 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28. 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29.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的。30.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31. 我们每个人都应微笑面对人生,没有了怨言,也就不会有哀愁。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以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32. 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33. 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 阳就出来了。34. 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35. 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 煌。36.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37.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38.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仁39.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 40.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42. 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43. 我们不是等待未来,我们是创造未来,加油,努力奋斗。 44. 人生如画,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有的绚丽辉煌,有的却平淡无奇。45.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46.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苏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 2.2 鲁周公世家
![苏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 2.2 鲁周公世家](https://img.taocdn.com/s3/m/bd8a8ff987c24028915fc3d6.png)
臣形象跃然纸上,让人悲慨不已。
-12-
鲁周公世家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 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技法赏鉴
2.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 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 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 以为之若此。”
-5-
鲁周公世家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3.解多义
旦为子孝,笃仁(形容词,忠诚,厚道)
(1)笃
孙权病笃(形容词,病重)
武王克殷二年(动词,攻破,战胜)
(2)克
克己奉公(动词,克制)
与克期俱至(动词,约定)
史百执事曰:“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
-2-
鲁周公世家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相关链接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武
王的弟弟。他生于岐邑,死于丰都(今西安市西),曾辅佐武 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是周王朝的开国元勋。武王死后,成 王即位,少不更事,由周公摄政。在此期间,周公率军东征, 平定了管、蔡之乱,稳定了周初政局。同时,他还制定礼乐, 建立朝纲制度,为巩固新兴的周王朝做出了卓越贡献。他 制定的一套君臣、父子、夫妇、上下、尊卑、贵贱等典章制度和礼节法规, 为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奠定了牢固基础。这对健全国家机构、稳定社会秩序、 促进经济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周公是法家的创始人。 周公唯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 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捉发吐哺”的典故,一直为人们所乐道。曹操曾用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心情。 周公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儒家学派把周初的仁 政当成最高政治理想,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大中祥符元年 (1008)宋真宗追封周公为“文宪王”。
-12-
鲁周公世家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 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技法赏鉴
2.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 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 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 以为之若此。”
-5-
鲁周公世家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3.解多义
旦为子孝,笃仁(形容词,忠诚,厚道)
(1)笃
孙权病笃(形容词,病重)
武王克殷二年(动词,攻破,战胜)
(2)克
克己奉公(动词,克制)
与克期俱至(动词,约定)
史百执事曰:“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
-2-
鲁周公世家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相关链接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武
王的弟弟。他生于岐邑,死于丰都(今西安市西),曾辅佐武 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是周王朝的开国元勋。武王死后,成 王即位,少不更事,由周公摄政。在此期间,周公率军东征, 平定了管、蔡之乱,稳定了周初政局。同时,他还制定礼乐, 建立朝纲制度,为巩固新兴的周王朝做出了卓越贡献。他 制定的一套君臣、父子、夫妇、上下、尊卑、贵贱等典章制度和礼节法规, 为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奠定了牢固基础。这对健全国家机构、稳定社会秩序、 促进经济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周公是法家的创始人。 周公唯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 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捉发吐哺”的典故,一直为人们所乐道。曹操曾用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心情。 周公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儒家学派把周初的仁 政当成最高政治理想,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大中祥符元年 (1008)宋真宗追封周公为“文宪王”。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屈原列传(共46张PPT)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屈原列传(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aaa779671fe910ef12df8d2.png)
• 自疏(自己疏远)濯(浊)淖污泥之中, 蝉蜕(像蝉蜕壳那样摆脱)于浊秽,以浮 游(超脱)尘埃之外(世俗之外),不获 (沾染)世之滋垢(污垢),皭然(洁白 干净)泥而不滓(出污泥而不染)者也。 推(推论、评论)此志(不同流合污的精 神)也,虽(即使)与日月争光可也。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1--3):叙述屈原由被信任至 被疏远的坎坷经历,介绍并高度评价 《离骚》。 1、简介屈原。
• 人穷(窘迫)则反本(返回,追念本源), 故劳苦倦极(疲困),未尝不呼天也;疾 痛惨怛(悲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 正道直行(道路端正,行为正直),竭忠 尽智,以事(侍奉)其君,谗人间(离间) 之,可谓穷(困窘)矣。信(诚信)而见 (被)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 作《离骚》,盖(原来是,表原因)自 (从)怨生也,《国风》好色(喜欢写男 女恋情)而不淫(过分失当),《小雅》 怨诽(写臣子的批评指责)而不乱(背叛 之心)。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 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 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 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始终)怒,不救楚,楚大困。
•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来求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 心焉(于之,对于议和乐意了)。‛张仪 闻,乃曰:‚以(拿)一仪而当(抵)汉 中地,臣请(请允许我)往如(同义复词 )楚。‛如楚,又因(凭借)厚币用事者 (当权者)臣靳尚,而设诡辩(编造)于 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竟然)听郑袖 ,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 ,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 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赶上)。
•
屈平既嫉(痛恨)之,虽放流(流放), 眷顾(眷恋)楚国,系心(关心)怀王,不 忘欲反(返回)。冀幸(希望,同义复词) 君之一(彻底)悟,俗之一(全部)改也。 其存(思念)君兴(振兴)国,而欲反覆 (翻转过来,扭转危局)之,一篇之中,三 致(表达)志焉。然终(终究)无可奈何, 故不可以反。卒(最后)以此见怀王之终 (始终)不悟也。人君无(无论)愚智贤不 肖,莫(没有谁)不欲求忠(忠臣)以自为 (来帮助自己),举贤以自佐。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第二章夏本纪语文课件PPT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第二章夏本纪语文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3a3ad7bf011ca300a6c390e5.png)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适用话题] 这 则 材 料 适 用 于 “ 奉 献 ”“ 责 任 ”“ 征 服 ”“ 榜 样”“敬业”“公仆意识”“平凡与伟大”“小家与大 家”等相关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栏目导引栏目导引第二章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一字音于海jin栏目导引栏目导引第二章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二通假字平水土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傅同敷分布淢同洫田间水道奥同墺可定居之地栏目导引栏目导引第二章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辟同避躲开栏目导引栏目导引第二章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三一词多义动词执行动词巡行名词行为准则栏目导引栏目导引第二章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名词尺度动词测量勘测动词估计动词越过动词考虑栏目导引栏目导引第二章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介词表比较介词到介词对介词在栏目导引栏目导引第二章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四词类活用被于流沙名词作动词筑堤防名词作动词表记名词作状语在陆地上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①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___介___词__,__表__比__较_____
(3)于②乃殛鲧于.羽山以 ____介__词__,__到_________ ③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____介__词__,__对_________
④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____介__词__,__在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一、课内素材开发 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 怀着励精 图治的决 心,新婚 第四天 就离家赴 任,行山 表木, “开九川,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 产,规定了各地的 贡品赋税,指明了各地朝贡的方便途 径,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五服界域,使得全国范围内形成了 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的统一、安定而欣欣向荣的 局面。他治水 13 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永远 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
第二章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适用话题] 这 则 材 料 适 用 于 “ 奉 献 ”“ 责 任 ”“ 征 服 ”“ 榜 样”“敬业”“公仆意识”“平凡与伟大”“小家与大 家”等相关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栏目导引栏目导引第二章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一字音于海jin栏目导引栏目导引第二章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二通假字平水土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傅同敷分布淢同洫田间水道奥同墺可定居之地栏目导引栏目导引第二章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辟同避躲开栏目导引栏目导引第二章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三一词多义动词执行动词巡行名词行为准则栏目导引栏目导引第二章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名词尺度动词测量勘测动词估计动词越过动词考虑栏目导引栏目导引第二章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介词表比较介词到介词对介词在栏目导引栏目导引第二章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四词类活用被于流沙名词作动词筑堤防名词作动词表记名词作状语在陆地上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①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___介___词__,__表__比__较_____
(3)于②乃殛鲧于.羽山以 ____介__词__,__到_________ ③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____介__词__,__对_________
④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____介__词__,__在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一、课内素材开发 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 怀着励精 图治的决 心,新婚 第四天 就离家赴 任,行山 表木, “开九川,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 产,规定了各地的 贡品赋税,指明了各地朝贡的方便途 径,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五服界域,使得全国范围内形成了 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的统一、安定而欣欣向荣的 局面。他治水 13 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永远 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课件:屈原列传(共91张PPT)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课件:屈原列传(共9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48f7b55852458fb770b5672.png)
1)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司马迁
2) 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屈 原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丹 阳(今湖北秭归)人。 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 子屈瑕的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 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作为 一位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国爱民、坚持真理、 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人格,千百年来感召着无数中华儿 女。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创立了 “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治:①治理 ②管理 ③经营 ④太平,安定 ⑤研究 ⑥惩治
⑦处理
图:①谋划 ②考虑
翻译:
屈原名平,是楚国王族的同姓。担任楚怀王的左 徒。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对国家太平动乱的 道理明晓,对外交应对的辞令熟悉。对内(屈原) 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 应酬答对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 说明“王甚任之”。 “王甚任之”的表现: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 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 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 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 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 余字。
下面对联说3年,屈原被列为世 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 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 ,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 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 文部分(有删节)。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 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 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2) 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屈 原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丹 阳(今湖北秭归)人。 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 子屈瑕的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 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作为 一位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国爱民、坚持真理、 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人格,千百年来感召着无数中华儿 女。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创立了 “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治:①治理 ②管理 ③经营 ④太平,安定 ⑤研究 ⑥惩治
⑦处理
图:①谋划 ②考虑
翻译:
屈原名平,是楚国王族的同姓。担任楚怀王的左 徒。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对国家太平动乱的 道理明晓,对外交应对的辞令熟悉。对内(屈原) 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 应酬答对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 说明“王甚任之”。 “王甚任之”的表现: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 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 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 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 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 余字。
下面对联说3年,屈原被列为世 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 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 ,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 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 文部分(有删节)。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 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 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李将军列传》课件 (共26张PPT)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李将军列传》课件 (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6d913c9a98271fe900ef970.png)
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 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 风采:①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
②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 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合作探究
探讨“斩霸陵尉”,此事件对塑造李广形象有 何作用?司马迁“实录”这一事实,说明什 么?
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特点 体现这种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
呵止广: 呵斥,使…停止 与俱: 一起
疏
通 字
第六节重点词语理解
词
因复更射之: 于是,又,重新广亦竟射杀之: 源自于第七节重点词语理解疏
通
字
词
呐口: 说话迟钝
射阔狭: 远近或深浅 竟死:一直到死 士以此爱乐为用: 因此;爱戴
见敌急: 迫近 度不中:估计
用此: 因此
合作探究
李广在汉武帝时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 和遭际?在这部分中司马迁是如何展示这 位名将的风采的?
疏 第九节重点词语理解
通
以精兵走之: 追逐
字
词
并于右将军军 和;军队
少回远:稍稍;迂回 屯行 屯结行进
徙令: 调动 一得当:单于:得到一个机会
阴受上诫: 暗中 不得所欲: 获得 封书与广: 写一封书信
疏
通 第十节重点词语理解(2)
字
词 引刀自刭: 抽,拔 一军皆哭: 全
为垂涕: 眼泪
当死: 判处…罪
鄙人:质朴的乡下人 信于士大夫也:取得…的信任
下自成蹊:小路
合作探究
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 明确: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
对李广的无限景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 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 的重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 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 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 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 军”。
遭际:不顺。 风采:①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
②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 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合作探究
探讨“斩霸陵尉”,此事件对塑造李广形象有 何作用?司马迁“实录”这一事实,说明什 么?
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特点 体现这种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
呵止广: 呵斥,使…停止 与俱: 一起
疏
通 字
第六节重点词语理解
词
因复更射之: 于是,又,重新广亦竟射杀之: 源自于第七节重点词语理解疏
通
字
词
呐口: 说话迟钝
射阔狭: 远近或深浅 竟死:一直到死 士以此爱乐为用: 因此;爱戴
见敌急: 迫近 度不中:估计
用此: 因此
合作探究
李广在汉武帝时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 和遭际?在这部分中司马迁是如何展示这 位名将的风采的?
疏 第九节重点词语理解
通
以精兵走之: 追逐
字
词
并于右将军军 和;军队
少回远:稍稍;迂回 屯行 屯结行进
徙令: 调动 一得当:单于:得到一个机会
阴受上诫: 暗中 不得所欲: 获得 封书与广: 写一封书信
疏
通 第十节重点词语理解(2)
字
词 引刀自刭: 抽,拔 一军皆哭: 全
为垂涕: 眼泪
当死: 判处…罪
鄙人:质朴的乡下人 信于士大夫也:取得…的信任
下自成蹊:小路
合作探究
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 明确: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
对李广的无限景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 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 的重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 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 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 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 军”。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ppt2(18份打包) 苏教版1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ppt2(18份打包) 苏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35429346763231126edb11df.png)
唯命是从(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1-
夏本纪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其仁可亲,其言可信(代词,他的) 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语气词,不译) 女其往视尔事矣(句中语气词,可译为“还是”) (3)其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句中语气词,表反问,
-17-
夏本纪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 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句段点评 Leabharlann 维探究 技法赏鉴5.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 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 号曰夏后,姓姒氏。
翻译:帝舜把伯禹推荐给上天,让他成为帝位继承人。十七年之后,帝舜 驾崩。三年丧事完毕,禹为了把天子的权位让给舜子商均,便避居到阳城。 但天下诸侯都离开商均而来朝拜禹。禹于是就即了天子之位,南面朝见天下, 国号为夏后,姓姒氏。
-15-
夏本纪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 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技法赏鉴
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翻译:在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实在不像话,就把鲧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 在那里。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对鲧的处置是正确的。 点评:这让我们看到了治水工作的艰难和舜的残暴、天下人的冷漠、世 态的炎凉、黑白的混淆,让我们对鲧的死感到格外痛惜和莫大愤慨。 2.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 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翻译:禹的为人,办事敏捷而又勤奋;他的品德不违正道,他的仁心人人 可亲,他的言语诚实可信;他的声音符合自然的音律,他的身体就是标准的尺 度,他的教令几经权衡方才发布;他如此勤勉肃敬,可作为人所共遵的纲纪。 点评:这句话高度评价了大禹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为下文写大禹治 水成功,统一九州,教化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1-
夏本纪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其仁可亲,其言可信(代词,他的) 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语气词,不译) 女其往视尔事矣(句中语气词,可译为“还是”) (3)其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句中语气词,表反问,
-17-
夏本纪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 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句段点评 Leabharlann 维探究 技法赏鉴5.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 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 号曰夏后,姓姒氏。
翻译:帝舜把伯禹推荐给上天,让他成为帝位继承人。十七年之后,帝舜 驾崩。三年丧事完毕,禹为了把天子的权位让给舜子商均,便避居到阳城。 但天下诸侯都离开商均而来朝拜禹。禹于是就即了天子之位,南面朝见天下, 国号为夏后,姓姒氏。
-15-
夏本纪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 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技法赏鉴
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翻译:在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实在不像话,就把鲧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 在那里。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对鲧的处置是正确的。 点评:这让我们看到了治水工作的艰难和舜的残暴、天下人的冷漠、世 态的炎凉、黑白的混淆,让我们对鲧的死感到格外痛惜和莫大愤慨。 2.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 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翻译:禹的为人,办事敏捷而又勤奋;他的品德不违正道,他的仁心人人 可亲,他的言语诚实可信;他的声音符合自然的音律,他的身体就是标准的尺 度,他的教令几经权衡方才发布;他如此勤勉肃敬,可作为人所共遵的纲纪。 点评:这句话高度评价了大禹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为下文写大禹治 水成功,统一九州,教化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 迁其人件【全册】
太史公自序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报任安书(存目)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 读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3页 0102页 0179页 0260页 0320页 0370页 0453页 0455页 0520页 0619页 0675页 0756页 0794页 0846页 0903页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 *报任安书(存目) 夏本纪 *河渠书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 的史家传统 *李将军列传 *孔子世家 屈原列传 项羽本纪 *滑稽列传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 *赵世家 淮阴候列传 *《史记》与史学 研究《史记》 活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