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带我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
某老师:《弟子规》全是封建糟粕,孩子越背越没出息
某老师:《弟子规》全是封建糟粕,孩子越背越没出息某语文老师发声:《弟子规》里全是封建糟粕,孩子越背越没出息!像恩欲报,怨欲忘。
亲憎我,孝方贤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报怨短,报恩长。
这些都不合时宜,所以小孩子背这些,又不懂得辩证,很容易误入歧途!什么是《弟子规》?《弟子规》其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叫李毓秀所作。
主要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其实里面有很多还是挺好的,但是也有很多不适应时代了!比如说:“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意思就是: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
守孝期间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绝酒肉。
现在这样子,如果是有钱人还好,如果是一般人,我想应该会很难受吧,如果是穷人那么就更加不合理了!还有一句是:“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意思是:纵然是小事,也不能擅自做主,不禀告父。
如果任性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是不孝的行为。
其实这句话也就有点过了,就一些小事都要告知老爸,不然就是不孝,就太过于拘谨了,不适合当前社会,当然了大事就不一样还是得大家商量商量!这也体现了古代的男尊女卑,长辈就是大,对权威要无条件服从的一些情况,现在人人平等,尊老爱幼是有,但绝对不是无条件服从这种说法!不过也有好多好的,像这一句就很好:“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意思就是:公物虽小,也不可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如果这样,就是品德缺失的问题了,父母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这是在当时那个时代的产物,虽说因为社会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不适时宜,但也有其精华的部分!所以说对传统文化,我们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全盘继承或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
当然了所谓的精华还有糟粕,都是看时代,有些在某个时代是精华,但是过了就不是了,有些是糟粕但在某个时代就是精华!而我想说的是我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小班弟子规教研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弟子规》是我国古代教育名著之一,它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教导人们如何做人、做事。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弟子规》纳入幼儿园教育课程。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为了更好地开展《弟子规》的教学活动,我进行了小班弟子规教研活动。
以下是我在教研活动中的反思。
二、教研活动过程1. 学习《弟子规》在教研活动开始之前,我首先对《弟子规》进行了深入学习。
通过阅读原著、查阅相关资料,我对《弟子规》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发现,《弟子规》不仅包含了道德规范,还涵盖了家庭教育、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 分析小班幼儿特点在了解《弟子规》的基础上,我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弟子规》的内容进行了筛选和整理。
我发现,小班幼儿正处于模仿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因此,我将《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
3.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和《弟子规》的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1)故事导入:通过讲述《弟子规》中的经典故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情景模拟:将《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融入到情景模拟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3)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弟子规》的学习任务。
(4)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在家中也对幼儿进行《弟子规》的教育,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4. 实施教学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我按照设计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实践。
在活动过程中,我关注幼儿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以下是我对教学活动的反思:(1)故事导入环节:我发现,小班幼儿对故事非常感兴趣,通过故事导入,他们更容易理解《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
(2)情景模拟环节:在情景模拟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了良好的合作精神。
但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因为年龄较小,对道德规范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3)亲子活动环节:家长积极参与,与幼儿共同学习《弟子规》,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弟子规》教学反思反思
《弟子规》教学反思反思引言概述:《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它以教导儿童为目的,通过教授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成为有品德、有素质的人。
然而,在当代教育中,我们是否还能从《弟子规》中找到一些有益的教学反思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1.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弟子规》中强调了诚信、尊重、恭敬等价值观念,教育者应该通过讲解故事、引导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这些价值观念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1.2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弟子规》中规定了许多行为准则,如早起、勤学、节约等,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将这些准则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规则。
1.3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弟子规》中要求学生要尽到孝道、友道、师道、义道的责任,教育者应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参预志愿者工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让他们明白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二、倡导良好的师生关系2.1 建立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
2.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弟子规》中强调了勤学的重要性,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弟子规》中要求学生要恭敬师长、友爱同学,教育者应该通过开展团队活动、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成长。
三、注重情感教育3.1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弟子规》中要求学生要宽心、温和、温良,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够积极应对各种情绪的变化。
3.2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弟子规》中要求学生要待人宽厚、体谅他人,教育者应该通过教育案例、情景剧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让他们能够关心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
《弟子规》有关键性的缺陷
声音·ShengYin2016年全民阅读日之际,某地千名中小学生身着汉服诵读《弟子规》的场面颇为壮观。
传承国学文化,建设书香社会,我们今天该如何阅读?对于《弟子规》这样如今很走红的读物,我们要不要读?又该怎样读?看看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如何说——文/李山《弟子规》有关键性的缺陷近年来,《弟子规》很走红。
从朋友那里辗转得到一些小学教师关于引导学生读《弟子规》的“总结报告”,看他们对读《弟子规》“效果显著”的欢喜,心里生出不小的疑惑和一点恐惧,因为《弟子规》有关键性的缺陷。
《弟子规》有关键性的缺陷用《弟子规》这样的“国学”读物塑造小朋友的幼小心灵,是不是会造就一些“小奴才”,或者说在小朋友的美好心灵中种下“小奴才”的根儿?这样一来,“国学”教育还是一个现代教育吗?而且,《弟子规》的利弊,家长都知道么?是他们要的国学教育吗?我看到的相关教师讲自己教《弟子规》经验的一些言论,对《弟子规》是超膜拜的,自然就是对其中的害处,没有给一个明白的分辨。
不是说《弟子规》没有可取的言语,其可取之处还是有的,可这仍不能保证它不是一只“烂果子”。
因为它的烂处很关键,很要害。
上来就让孩子对父母绝对顺从: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另外还有:“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就是最烂的部分。
因为它说来说去,只有一点:孩子要顺从,要对父母服服帖帖;甚至父亲打儿子,儿子还得“无怨”。
这就是它所谓的孝道。
《弟子规》式“孝道”的危害这样“规”出来的“弟子”,能有真孝吗?《礼记·祭义》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可是,父母若像《弟子规》里那样训教甚至责打孩子,能培养出孩子的真孝吗?恐怕很难,最多只能“规”出些“犬马之养”的后辈。
因为真孝,《礼记》说得很明白,是要有“深爱”的。
浅谈学习《弟子规》的几个错误认识
浅谈学习《弟子规》的几个错误认识在我们实验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在学习《弟子规》过程中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
一是学习《弟子规》不能做表面文章。
蔡礼旭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他说有个父亲听他讲了《弟子规》以后,觉得这个《弟子规》非常好,感觉自己以前也都没有做《弟子规》,为了让孩子能够也来效法、学习这些做人态度,他赶快要以身作则。
回到家之后跟自己的父亲商量好,说:“爸爸,我今天出去上班,我会主动来跟您辞行,因为《弟子规》说“出必告,反必面”,所以我先跟您说好,爸,我去上班了,跟您一鞠躬。
”这个爸爸听完以后有点安慰,等了三、四十年才开始给我问安。
这个父亲(这个小孩的爷爷)点点头。
当这位父亲带着小孩就给爷爷行完礼之后,走出家门没有几步,这个小朋友就对着爸爸说:“爸爸,你刚刚跟爷爷问好,是要问给我看的。
”你看是不是真心做,小孩都感觉得到。
所以,我们自己学圣贤人,都要从存心去契入,直截了当,不然学了一年、十年,统统都是表面文章,没有用。
我们老师在教学生学习《弟子规》的时候,不能为了实验课题而教,不能为了完成教育任务而教,不能为了教学生学而学。
否则,我们徒劳无功,累个够呛,还没有几个学生感念我们。
二是学习《弟子规》不是用来教训别人的。
学《弟子规》,本来应该学得跟别人更容易相处,更让别人喜欢我,让别人认同我,跟别人在一起能够更团结、更和睦、更友善、更亲切。
对我们教师而言,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而不获取了一个好用的训人“利器”。
学习《弟子规》,是用它来提高自己的德行,磨、炼和长养自己的“泛爱众”之心的。
我们当老师的,有一个职业病:那就是爱教训别人。
在家训家人、孩子,在学校训学生。
学了《弟子规》后,就更爱用一条一条的“弟子规”教训人了。
我并不反对用《弟子规》来教育学生,“指导”学生,但我反对有《弟子规》上的话简单“说教式”的教育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先要力行《弟子规》,为学生做出样子后,再用《弟子规》上的话来“引导”学生,为学生讲出每条《弟子规》后面的“理儿”,为学生讲出利害关系。
弟子规 优缺点
弟子规优缺点弟子规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篇著名文章,文章主要以教导子弟为主要目的,列举了许多关于人生体验的真理和道理。
这篇文章影响深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养成教育方面的尊贵经典,被许多父母和老师广泛传承和学习。
但同时,也有人对此提出了一些质疑,认为这篇文章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缺点。
本文将探讨弟子规的优缺点,以及如何应用它来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优点:1. 强调孝道2. 宣扬勤俭弟子规还强调了勤俭的重要性。
勤俭是中国文化中的另一个基本品德,弟子规引导儿童通过勤劳工作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并节约开支。
这有助于培养儿童财务管理的能力,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
3.倡导诚实与正直弟子规在文章中还强调了诚实和正直的价值。
诚实是一个人的品格,是信任和尊重的基础。
正直是一个人坦率和诚实的表现。
这两个品质是实现个人成功和家庭幸福的关键,也有助于传承社会宽容和纯洁的风气。
1. 过度强调权威性弟子规在强调尊敬长辈和父母的同时,同时强调了对师长任何命令的无条件服从。
这种“绝对服从”的观念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导致孩子过度依赖他人,甚至受到身边一些欺凌或恶意行为的影响。
2. 没有做出充分解释弟子规的描述仅仅是一个原则和对应的规则列举,没有给出详细的原因解释。
这可能会导致孩子们无法理解这些戒律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无法制定具体的实践方式。
3. 笃行难度大弟子规所提出的标准非常高,要求孩子们具备高度的自律和毅力。
根据个人的教育经历和成长背景的不同,执行这些规则的难度会有所不同。
结论:尽管弟子规存在一些缺陷,但它在中国文化教育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
对于父母来说,他们可以从这些规则中选出最适合自己孩子的规则,并适当地解释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对于弟子而言,他们应该始终牢记这些规则,始终踏实做事,勤奋好学,做一个可以被家庭和社会所信任和尊重的人。
四驳:国学反面教材《《弟子规》不好在哪里?》
四驳:国学反面教材《《弟子规》不好在哪里?》最近因为很多事情的所见所闻有所触动,想以一个个人的角度谈一下对弟子规的看法,偶然看到网上的一篇文章,实在有悖常伦经不住想去反驳一下!文章中引经据典的描述了弟子规的很多方面教育是错误的,以此来论断弟子规对于当前的社会一无是处!第一点:比如:“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文章的作者解释为:——长辈痛恨你,你孝顺,才算真孝顺。
长辈爱你,孝顺算不了什么。
咋一看,作者的说法似乎有点道理,其实当我们换一种解释的时候你会发现作者的解释将会被批判的体无完肤。
小编给这一句的解释是这样的“当长辈如你心愿的时候你对长辈的恭顺仅是发乎寻常,当长辈无法满足你心愿的时候你应像长辈满足你的心愿一样恭顺。
”两篇文章同样讲述了两个孩子对于长辈做出的忤逆行为,究其根源在于孩子的心中没有对于孝道的理解。
如果孩子懂得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会做出如此荒唐的事情吗?在这篇标题为《《弟子规》不好在哪里?》作者描述“李毓秀不懂,家庭的和睦融洽才是目标,孝是为了家庭和睦。
他把孝当成了目的,一定要让亲人恨我,恨得越厉害,越能成全我的孝。
”站在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去偏信的理解一句话本身就是教育的失败。
不理解作者为什么这么偏激的去解释一个完全没有恶意的古训。
首先作为家庭和睦的核心,忍让是每一个家庭成员应当具备的基本品性。
作为一个成年人没有理由让自己找骂,因此作者的比喻在小编心目中就是一个不知所云的荒诞说法。
其次,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让自己的孩子如何去理解亲憎我孝方贤本就是父母应该尽到的责任。
如果作者自己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那您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第二点:原文作者批评“居有常,业无变”这句话,引述当前拆迁难的社会矛盾。
在小编看来,无异于强套概念。
在小编开来,对于居有常,业无变的理解应该是“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中常久居住更容易站稳脚跟,做事情应该专注专一不要朝三暮四”。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无论到哪一个城市生活,我们都会提起我的家在哪里,家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标配。
《弟子规》礼仪教育内容的现代反思
《弟子规》礼仪教育内容的现代反思
《弟子规》礼仪教育内容的现代反思
1.自由个性的发展。
由于中国以儒家为统治思想的传统社会里,过于强调伦理次序,强调权威,强调服从。
因此,传统教育存在忽略个体发展的弊端,不利于培养自由的儿童。
《弟子规》伤害儿童的自由,主要表现是对儿童天性的抑制。
如“说话多,不如少,多易错,少易好”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青少年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与当今社会的开放交流环境对人们语言交际能力的高标准要求不相符合。
基于这些弊端,学校和家庭在推行《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的时候,不能全盘照本宣科,在内容上必须进行甄选和指导。
2.公民意识的培养。
《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缺乏对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意识,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缺乏民主精神。
现代文明需要追求建设民主社会以促进社会的进步。
而《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中缺乏这种民主精神,内容中有过于强调言听计从等陈旧的东西,这与现代社会的民主思想是冲突的。
二是《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缺乏平等对话精神。
儿童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认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对于当今教育而言,就是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
而受历史条件限制,由于中国传统礼仪负载了政治、道德、社会等太多的功能,《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缺乏于平等对话精神,主要表现在封建权威等级思想要“挞无怨”;面对尊长要“勿见能”;子弟与长辈之间更多强调遵循“儒家”权威的伦理思想,子弟没有主体性发展及人格平等。
因此对于当今民主社会的建设,《弟子规》的礼仪教育思想首先应该要打破等级性,向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转换。
二是要对于缺失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的内容进行扬弃。
弟子规教学反思(上)
弟子规教学反思(上)弟子规教学反思(上)引言概述:《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教导孩子们如何做人、做事。
然而,在现代教育中,我们需要反思弟子规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现实社会的要求。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弟子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弟子规的教学内容1.1 强调仪表端正弟子规中强调了仪表端正的重要性,但在现代社会中,仪表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仪表仅仅指外在的穿着、举止,而现代社会更加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品质。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仪表的内涵进行拓展,教导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1.2 强调孝敬父母弟子规中将孝敬父母作为第一条规则,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重要性。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发生了变化,孝敬父母的方式也需要适应现实情况。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孝敬父母的内涵,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应注重情感的交流和关怀。
1.3 强调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弟子规中的重要内容,但在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和交流更加便捷,诚实守信的难度也相应增加。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和传播信息,以及如何保持诚实守信的品质。
二、弟子规的教学方法2.1 强调示范教学弟子规中的内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示范教学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弟子规的内涵和应用。
2.2 强调互动教学弟子规的教学应该是一种互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师的灌输。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互动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和记忆。
2.3 强调情景教学弟子规中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
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弟子规的原则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弟子规”养成教育中的问题以及思考
“弟子规”养成教育中的问题以及思考“弟子规”养成教育中的问题以及思考摘要:古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弟子规》作为我园持久开展的一项活动已深入到每位教师的心中,它启蒙了理想,点燃了智慧,为每一位孩子铺设了一条通往经典国学的道路。
关键词:“弟子规实验班”;养成教育“采撷东篱下,悠然不思返。
”在特色课题引领下,我们开设了“弟子规实验班”,旨在将经典国学落到实处、深入人心。
从实践中我们看到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弟子规的养成教育其优势毋庸置疑,无需赘述。
然而,随着对其实践和研究的深入发展,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对于所有开展弟子规教学活动的教师来说,只有重视这些问题,才能究其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问题一:纸上得来终觉浅众所周知,《弟子规》以三字一名,两句一韵精编而成,对于青少年、成人来说内容通俗易懂,而在面对中班孩子时,理解其意思显然有些难度。
如:〈入则孝〉: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是这样向他们解释的:爸爸妈妈要我们学好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不能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
我们犯错了,爸爸妈妈责怪我们,我们要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孩子们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等到第二天,和孩子们重温父母教,只有孤零零的几个孩子能接上,再问其意思,能回答的孩子更是寥寥无几。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在晨谈活动时特意将书中的一幅图片给孩子们看,而他们得到的信息是爸爸妈妈在教我们要听好,我们做错了事情,要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对。
毕竟书中只有一张图的内容,要让孩子全部理解实属不易,而当他们真正理解后深入到心中的又会有多少呢?想必需要打个问号。
问题二:有意栽花花不开又到了一周一次的《弟子规》特色活动时间,我把弟子规书往投影仪上一放,看看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呢?虽有个别孩子愿意回应,但是课堂氛围差强人意,喜欢唱唱跳跳的小万同学已近乎躺在椅子上;喜欢唠嗑的波波和小洁已眉飞色舞,见此情景,稍作整顿,想想还是集体诵读来得更有效吧。
浅析《弟子规》对家庭教育失衡孩子的教育意义
浅析《弟子规》对家庭教育失衡孩子的教育意义
甘肃通渭●郭向荣 摘 要:面对当今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失衡现象,我们要找 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 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 本,本务邦国自宁”。《弟子规》重在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本规范。每 一个人能了解你应当如何做人,不但你个人的修养得到进步.家庭 到一条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就不得不向先贤学习,向经典看齐。中 国传统的儒家教育理念已为我们指明这条道路,这就是《弟子规》, 这部著作所蕴涵的少儿教育思想为我们每一个家长及教师提供了 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它的作用在于点明了如何培养孩子美好 的品质。如何才能教会孩子恪守规范防邪存诚,而这正是我们今天 应对家庭教育失衡的良药,也是落实《中小学生日可以利用各种途径、方法、手段来拓宽、发展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教 育。让整个美术课堂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而更富新意。 3.练中融合 众所周知,完整的美术课堂学生练习的时间占了绝大多数。我 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体现学生思维和表达方式的独特性。美 术活动中需要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需要直觉、顿悟和灵感来进行 艺术创作的实践,这正是人文学习所需要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由此,我们也充分体会到这样的课堂教学练习过程已经不是 纯粹的学生动手学技巧、学制作的过程。更升华为一种内心的感 受——对大自然的感受,对生活的美好体验,然后通过制作的过程 加以表达。这也正是人文教育所不可缺少的。
关键词:《弟子规》;家庭教育失衡;传统文化 长久以来,由于诸多原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现 象,由此而引发的种种社会丑恶现象愈演愈烈。我们时时都能感受 到.家长管不了孩子.教师管不住学生;发生在父子之间,师生之间 的恶性事件屡见不鲜;维持正常的教育秩序日渐艰难;孝亲尊师的 优良传统几近消亡;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之 下,要想培育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谈何容易!强迫 式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只会积累各种潜在矛盾并最终导致其爆 发;。唯分是举”正在加剧人性的扭曲,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意志消 沉、情感脆弱、行为偏激、眼高手低、忧郁、压抑、浮躁、愤懑的另类 公民。因此。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消除急功近利思想.按 照客观规律办事,让教育逐步走上健康和谐的发展轨道。已不容置 疑地摆在本民族面前。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一例外地含有 本民族的文化基因。反之.除肤色之外,别人就无法识别你是哪里 人了。本民族的文化基因只有在不问断的传承过程中才得以不断 延续、发展、创新和完善。传承是基础.传承的首要途径和主要方式 是教育。教育是民族的生机。民族振兴。首在教育的振兴。教育则 应从基础抓起.应从小孩子抓起。俗语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 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 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 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知晓以因果报应之 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 力矣j所以在古时候,我们的先民们就非常重视儿童教育.就深知 应该如何把小孩教好。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 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很纯洁。在这个时候你好好地教他.你 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恶,他就变成恶。你教他读书,他就会朗 朗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姊妹友爱.他会友爱。你讲故事给他听.他 能牢牢地记住。所以如果错过小孩这一段学习的时段,就非常的 可惜。 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不会做人,这一生也休想 有很好的成就。但是,在目前众多学生家庭中,家长只重视孩子的 学习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 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很多家长又忧心忡忡, 觉得自己的子女很难教,不晓得如何教起;也很担心社会上有那么 多的诱惑,即使在家里好好教.都恐怕抵挡不住外头的诱惑。所以 在这种情形之下.《弟子规》就成了实施家庭教育指导性和可操作 性都很强的理想教材。。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 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喷瘸慢,人心堕落原因.欲
读完《弟子规》后孩子和家长都变傻了
读完《弟子规》后孩子和家长都变傻了我接触过很多推广《弟子规》的团体,有些人学得痴痴傻傻,有些人通过推广《弟子规》办班或许了巨额利润,有些团体内部最终因为利益分配闹得不欢而散,凡此种种。
当下的“国学” 字样已遭滥用,各种封建糟粕沉渣泛起,以“国学”的名义大行其道。
让学生跪拜师长或者集体给父母洗脚等等所谓让人泪奔的大场面,个人一直无法共鸣。
读经运动是在传统文化热中出现的。
回归传统的私塾和国学班方兴未艾,《弟子规》成为许多机构和学校教育传统文化的入口。
全班、全校背诵已经不新鲜了,动辄就有千人诵读《弟子规》的活动出现。
那么《弟子规》,到底是阅读经典还是含有文化糟粕呢?有人会问:那您们为什么要反对幼儿读《弟子规》啊?我在幼儿园带孩子读时,觉得效果不错呢!有些孩子就变得懂事、乖巧了。
你们也不能说《弟子规》一无是处啊?我说:我没有说《弟子规》一无是处,没有说《弟子规》中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弟子规》整体上来讲封建糟粕多于精华,它也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是“伪经典”!你看到的孩子读后的变化,可能是多种原因促成的,也许并不是读《弟子规》后的直接后果!或者孩子表面上的乖巧懂事也不一定是好事情!《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
《弟子规》是当时皇权、神权下的产物,满族人以几十万人统治亿万汉族人,统治者需要顺民、傀儡、奴隶,所以《弟子规》一诞生,就受到皇家大力追捧。
主题就是听话,无条件的服从。
只强调无条件的服从,就会产生十分有害的后果,人的本性会因此而受到严重的压抑,虚伪将取代真诚,根本不会有气宇轩昂的骏马,只会有温顺听话的蠢人。
这是《弟子规》与国学原典的本质区别!《弟子规》的推广团队把《弟子规》包装成国学经典,很多学习《弟子规》的人把《弟子规》视为终身奉行的唯一经典,在《弟子规》的迷宫里流连忘返——这不是推广国学,而是摧毁国学。
学习国学,应该是广泛涉猎国学原典,诸如《诗经》《易经》《老子》《论语》《庄子》《孟子》等等。
《弟子规》教学反思
《弟子规》教学反思《弟子规》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弟子规》教学反思1我担任大一班班主任开始,我就以《弟子规》课程作为我教育的特色教材,并带领着孩子去理解其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然而,弟子规里面的文字较多,意义也较深;孩子只是简单的来学,也许会让他们感觉到有些枯燥,我们要怎么样让幼儿能快乐的来学习国学《弟子规》,激发他们的兴趣呢?这成了我思考的问题,通过与有经验的教师们进行的探讨,我对如何更好的开展《弟子规》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并制定了教学方案,从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经过近半年的学习,孩子们在《弟子规》的学习上也颇有成效。
所以,在本次集团幼教中心组织了班主任老师公开课活动上,我也特意选择了国学《弟子规》的教学。
本次教学活动,我带领幼儿学习了“用人物,须明求,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这段话的意思是:借用他人的物品,一定要先取得别人的同意,才可以取用,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难了,因为人家知道你是个讲信用的人。
按照本班幼儿之前对弟子规学习的情况,我把本课目标定为理解本课内容并进行识记。
在课程设计上,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帮助理解本课内容,利用相关故事来引出本课内容所蕴涵的道理。
在故事的环节中,孩子们大多能了解故事大意及故事所讲述的道理——要做个有信用的人。
在学习理解弟子规内容的环节,逐句帮助幼儿理解。
由于幼儿年龄的特点还不能举一反三,而故事是讲“借书”的,很多幼儿在理解弟子规内容的时候,一直说“借别人书的时候…还别人书的时候…”教师在此时做适当引导,在借别人东西的时候该怎么做,而不仅仅指借书。
在字句的理解上,因为没有对“用人物”和“借人物”进行比较分析,所以很多孩子到学完了,还不能明白“用人物”和“借人物”的区别。
《弟子规》你只会背,这些你可懂得?
《弟子规》你只会背,这些你可懂得?现在很多幼儿园、小学都在学习《弟子规》,甚至一些企业单位和成功人士就读的商学院也都在学《弟子规》。
可是,有的家长非常抵触,认为这是让孩子学着顺从,学着守规矩,是培养奴性,是封建余毒。
他们不但自己不学习,更拒绝让孩子学习。
我想说的是,不学《弟子规》,你一定会后悔。
父母呼,应勿缓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的家长立刻提出,这种对父母的绝对服从,会不会让孩子丧失自我,会不会太严厉了?其实这是要我们必须和大家一起建立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
当你向别人发出请求配合你工作的信息后,别人会前来配合吗?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时别人需要你配合工作的时候,你的反应。
不会与别人积极互动,何谈职场生涯的幸福与成功如果平时与同事就有非常好的互动,大家感觉彼此和谐顺畅,很开心,那么,你发出请求信息的时候,别人当然也会欣然而至。
很多独生子女的家庭,对孩子没有培养出“分享、互助”的思维习惯,而是觉得世界都是该来帮助我的。
这样,他的良好互动越来越少,何谈职场生涯的幸福与成功?父母责,须顺承有人会说,现在我们不是讲要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吗?不是讲平等吗?为什么《弟子规》让我们在面对父母的批评时,要无条件地全部接受呢?其实这是在培养我们顺势而为的好习惯。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与人沟通是很有讲究的,说话的方式等都很重要。
人生大事,无一不是顺势而为人人都需要尊重,都希望自己被人尊重。
可是,当你说件事情,对方毫不客气跟你大唱反调的时候,往往同样的事情,沟通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这就是逆势说话的结果。
有的时候,同样的话,如果能先考虑对方的感受,不反驳他,先承认对方的道理,然后再陈述自己的观点,则效果可能就完全不同。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其实对父母的批评,就是应该先顺着接受,不要在当时顶撞。
如果你在家里学会了保护别人的情绪,学会了顺势而为,将来在社会上,也会更加从容。
冬则温,夏则清古人提出“冬则温,夏则凊。
”,难道是让小孩子去暖被窝吗?当然不是。
弟子规全文教学问题探究
弟子规全文教学问题探究弟子规是一本古代教育经典,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教育中。
它旨在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帮助他们成为有德之人。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弟子规全文教学中的问题展开探究,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弟子规全文教学问题一:内容过于抽象弟子规的内容相对抽象,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理解和接受起来可能存在困难。
例如,其中的“父母呼,应勿缓”这一条规则,孩子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例来解释和演示每一条规则。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孝顺父母的故事,以帮助孩子理解“父母呼,应勿缓”规则的内涵。
其次,利用多媒体工具,如图片和视频,来展示每一条规则的具体情境和应对方法,使孩子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规则的含义。
例如,通过展示孩子如何及时回答父母的召唤,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弟子规全文教学问题二: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弟子规的内容以诗词形式呈现,相对缺乏趣味性,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为了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结合游戏和活动来进行教学。
例如,可以设计弟子规游戏,孩子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应用弟子规中的规则。
其次,可以将弟子规与现实生活情景结合,进行情景模拟。
通过引领孩子们在特定情景中进行讨论和思考,让他们自己找到正确的行为方式和规则应用方法。
弟子规全文教学问题三:缺乏实践性弟子规在教育中的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然而,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性,很难真正落实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首先,鼓励孩子们将弟子规中的规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可以设置每周一次的规则挑战,让孩子们选择一条规则,在一周内努力遵守,并在班级或家庭中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悟。
其次,利用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的方式,创建一个弟子规实践活动的平台。
例如,可以组织家长和老师共同制定具体的行为目标,并定期评估孩子们的表现,以激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贯彻弟子规的精神。
弟子规培养孩子的私心,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弟子规培养孩子的私心,会害了孩子的一生/有奖读书,请从公众号菜单进入/今天我们继续讲《弟子规》的内容:“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这句话是告诫小朋友们:即使是很小的东西,也不要不经过父母的允许就私藏起来。
如果私自藏起来,父母知道了肯定会伤心。
在这里,古人把私藏东西上升到了孝敬父母的高度,其实是非常合乎情理的。
为什么呢?我们可以来详细地分析“私藏东西”是个什么概念。
“私藏东西”可以分为:私藏“家中的东西”和私藏“家庭外的东西”两种情况。
在家中,私藏一些小东西体现了自己和家人之间不是一条心,是离心离德的表现,会影响整个家庭的凝聚力。
因为古人比较重视征兆,私藏小东西的事情虽小,却预示了家庭分裂不团结。
如果私藏家庭外面的小东西,那其实就是小偷小摸了。
天下凡是做父母的,谁都不会希望自己的家庭不团结,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
所以,《弟子规》要求小朋友们,从小不能养成私藏东西的坏习惯。
现在是一个竞争力非常大的社会,很多的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社会生存能力,选择提前为孩子提供理财训练。
比如鼓励孩子用存钱罐去存钱;给大量的压岁钱让孩子去管理;把孩子的玩具定义为孩子的私有财产等等。
其实这个并不见的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
因为在培养孩子理财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自私的心理。
一个从小就懂得和爸爸妈妈分东西的孩子,长大以后更容易凡事只会想着自己。
但是社会是很现实的,一个只想着自己的人,是很难找到朋友的。
更难找到合作伙伴。
这样的人虽然小事上不会吃亏,但是难以做成大事。
对于别人的东西,那更是不能私藏的。
私藏别人的东西,就成了小偷小摸。
即使有一个很好的理由,也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以前我们讲过的24孝的故事中,有一个“陆绩怀橘”的故事。
说的是三国时期有一个神童叫做陆绩。
六岁的时候,他跟随他的爸爸去拜见袁术。
就是《三国演义》中大名鼎鼎的割据势力——袁术。
期间,袁术用橘子来招待他们父子,陆绩吃了一个以后,觉得非常的好吃,就悄悄地藏了三个。
弟子规全文的教育问题
弟子规全文的教育问题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的一本经典教育著作,旨在教育儿童如何做人、待人、学习。
本文将从教育问题的角度,探讨弟子规全文对于现代教育的启示和价值。
第一章:尊师重道弟子规的第一章强调尊师重道的重要性。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和孩子们的引路人,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现今社会普遍存在着轻视教师、不尊重教师的现象。
弟子规的启示是,在培养学生知识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教师的敬重和感恩之情。
为此,学校和家庭应当共同努力,营造尊师重道的氛围,让教师在教育中得到应有的尊重,从而更好地教育儿童。
第二章:弟子规第二章讲述的是劝谏惩罚的问题。
教育中,学生的行为是需要引导和规范的,只有建立起有效的行为准则和适当的惩罚机制,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律和礼仪意识。
然而,现实中一些学校存在着过分严厉或者过分宽松的惩罚方式,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显然是不利的。
弟子规提醒我们,要引导学生时刻保持自省和自律的精神,同时要在惩罚时体现公正、公平和适度的原则。
这样才能真正教会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合理行为。
第三章:父母之爱,弟子规的第三章强调孝道。
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代社会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使得许多父母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爱。
弟子规告诉我们,要通过孝顺父母来培养孩子的品德,让孩子学会感恩和付出。
第四章:弟子规的第四章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社交网络的普及也给孩子们的交友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学校和社会中,孩子们需要学会辨别友情的真伪,并与良好的朋友交往,共同进步。
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交友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教会他们在交往中保持真诚和高尚的品质。
第五章:弟子规的第五章教育了孩子如何正确对待物质。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孩子们往往处在丰富的物质条件之下,可能导致他们过分追逐物质的欲望。
然而,弟子规告诉我们,物质并不是生活的全部,适度地享受物质,学会节制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一环。
弟子规教案反思
弟子规教案反思前言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经典教材,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然而,最近一起弟子规教案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争议。
这起教案中,一名小学老师让学生背诵弟子规,并要求学生在家中背诵,甚至要求家长签字确认。
这一做法引发了家长的不满和质疑,认为这种教育方式过于死板,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本文将对这起教案进行反思,探讨弟子规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弟子规的优点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经典教材,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和道德规范。
弟子规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强调道德教育弟子规是一部道德教育经典,它强调做人的基本准则和道德规范,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弟子规作为一部经典的道德教育读本,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2. 简洁明了弟子规的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这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孩子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材过于复杂,孩子很难理解和记忆。
弟子规的简洁明了,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记忆。
3. 传承中华文化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经典教材,它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中华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弟子规作为一部经典的中华文化读本,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弟子规的缺点虽然弟子规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这些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过于死板弟子规的语言过于死板,缺乏灵活性。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需要注重个性化和多样性,而弟子规的死板语言很难满足这种需求。
如果教育过于死板,容易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学习兴趣。
2. 缺乏实践性弟子规的内容缺乏实践性,很难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需要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而弟子规的内容很难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如果教育缺乏实践性,容易让孩子感到无趣和无用。
3. 忽视个性差异弟子规的内容忽视了个性差异,缺乏个性化的教育。
在现代社会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如果教育忽视了个性差异,容易让孩子感到被忽视和排斥。
弟子规全文教学问题探讨
弟子规全文教学问题探讨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一本重要启蒙读物,几乎每一个中国孩子在小学阶段都会接触到。
这本书以简练的语言和明晰的道德准则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行为规范的指南,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然而,在现代教育中,关于弟子规的全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弟子规的全文教学是否适合现代教育的需求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弟子规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经典著作,其内容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价值观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使得弟子规中一些规定在现代社会中是否仍然适用存在着争议。
其次,弟子规的全文教学还存在着教材内容的单一性问题。
虽然弟子规中包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但它仍然只是一个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方面。
现代教育应该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包括知识、思维、情感和实践等方面,而不仅仅是道德品行的培养。
因此,过于依赖弟子规全文教学可能会使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成长受到限制。
此外,弟子规全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也需要被重新审视。
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单向的,即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是单向的。
然而,在现代教育理念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被视为更为重要的目标。
因此,教师在教授弟子规的时候应该探索更加互动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弟子规全文教学的实施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成长阶段。
弟子规的内容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过于复杂和抽象,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其中的道德原则和规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选取合适的篇章和内容进行教学,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其中的道德准则。
综上所述,弟子规全文教学在现代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教材内容的适用性、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以及学生年龄和认知能力的不同等。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弟子规的地位和作用,将其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
弟子规教学反思(上)
弟子规教学反思(上)
引言概述: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教材之一,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然而,在现代教育中,我们需要对《弟子规》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正文内容:
1. 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1 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
1.2 增强孩子的道德意识
1.3 培养孩子的道德判断能力
1.4 提高孩子的道德行为水平
2. 引入现代教育理念
2.1 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2.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
2.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
3.1 将《弟子规》的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3.2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道德教育的案例
3.3 培养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敏感度
3.4 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和社交能力
4. 强化互动与实践教学
4.1 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
4.2 运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法
4.3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
4.4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5. 教师角色的转变
5.1 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
5.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5.3 倡导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4 不断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弟子规》的教学反思,我们应当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引入现代教育理念,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强化互动与实践教学,并转变教师的角色。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教授《弟子规》,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行为准则,使其在当今社会中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常有缘,在今年的10月17日,我在咱们新宝宝亲子园听金学解老师讲了两天《弟子规》。听完后,我豁然开朗,原来可以这样教育孩子!孩子身上反应的一系列问题我都找到了答案。从那天起,我不再从治理孩子的毛病入手,而是首先改正我自己,剖析我自己,我学会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已。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体会我的感触,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和老公是铁路职工,我们俩工作努力,积极上进。在我26岁的时候,我被提拔为单位的团委书记。我们单位1000余人,除了7名领导干部之外,属科长级别大,而团委书记跟科长平级,可谓少年得志。我到了团委,取得一系列成绩,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团的工作,都得到上级领导和单位领导的认可,团的工作生机蓬蓬。可由于单位合并重组,我们单位被聊城工务段合并了,我原来在菏泽工务段,所有的科室都是两个,团委书记也是两个,由于各种原因,我从团委转行到现在的监察科,级别降了,我从鲜花和掌声一下跌落谷底,那段时间我相当郁闷。
恭敬心升起,孩子谦虚了,与同学相处比以前好多了,虽然还是有些强势,至少不再跟同学打架了。我们家孩子虽然是女孩子,但在班里无人敢惹。原因是我和她爸爸脾气急躁,教育不得法。以前孩子犯了错总是一顿打骂,然后孩子哭着悔过,大人孩子都气得伤肝,老人跟着唉声叹气。孩子就学我们,在学校碰到委屈,就施展拳脚动手打人。学了《弟子规》,我对孩子说:“视诸父,如视父。视诸兄,如视兄。宝宝,班里的同学是咱的兄弟姐妹,咱不能跟他们打架,要伸出双手去帮助他们。吃点亏不要紧,现在吃亏将来是福。”孩子放学回来后,我总是问孩子,宝宝,在学校做好事了吗?帮助老师和同学了吗?孩子懂得“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弟子规》带我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肖 杰
我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培养孩子更是精心。孩子学习,我看书;孩子学游泳,我也跟着学会了;孩子学乒乓球,我也跟着练习,买个球台陪她练;孩子学二胡,我跟着听,虽然不会拉,但我会唱、会指导。除了上班,我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不逛街、不上网、不看电视,孩子的兴趣就是我的兴趣。而且为了很好地培养孩子,看了许多教育孩子方面的书籍、资料,孩子小的时候我看了《卡尔·威特的教育》、《哈佛女孩刘亦婷》,直到现在的《好老师不如好妈妈》、《来吧,孩子》。自认为在孩子教育方面懂得了不少,可孩子还是有非常令人疼的问题,脾气大、粗心、喊几遍不动弹等。
因为世间万物都有感应,所以我们人类要常怀感恩之心,认真对待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认真对待我们的生存环境;认真对待我们的父母、亲朋好友。现在的人类,为了自己的私利,唯利是图。为了吃肉有屠杀生灵;为了盖房砍伐森林;为了挣钱不择手段,人的心都坏了。可是大自然也带给了我们惩罚,地震、海啸、沙尘暴、泥石流,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我们要改变我们自私自利的心,为他人着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境随心转,让我们用真心改善我们的家园。
少年得志大不幸!在共青团的工作岗位上,我施展拳脚,大有作为,于是,我自恃才高能力强,看谁都不如自已,乎视了学习,忘记了谦虚,经历转岗,大起大落,一下接受不了。转岗后,工作不忙了,我把心思全用在孩子教育上,可这样的心境,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呢?
所以,在学《弟子规》之前,孩子脾气急躁,易怒,好哭,跟同学打架;孩子作业粗心,会的题总做错,而且有时同一道题要错好几遍;心狂气傲,对什么都不屑一顾,跟她讲道理,她总是“切、切”的不服气;对老人不尊敬,总是大声喝斥她爷爷,她在看书的时候你喊三声五声没动静,再喊最后会吵你:“干什么呀?人家看书呢?”
关于孩子上补习班,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就行,不让孩子上补习班。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辅导班可以省自己的事,有的家长想让孩子多学点知识,我认为孩子在学校学的不少了,加补习班适得其反。语文差一点可以多看书,数学差一点可以在家每天多做几道题练练脑,英语要多读多背,如果家长认为英语重要,也要找学校里面的老师教孩子书本上的就行了,孩子书本上学不好,再加其他的内容更不会。我的孩子上过一段时间的英语班,是在OE上的,花费很贵,一下午90元。抛开钱不说,孩子学了三个月后我总结了一下,除了会背几个单词,还对英语的兴趣倒退了,我赶紧给她停了,她既学书本上又学补习班,我感觉她脑子有些满,不愿往里装了,我给她做工作把英语停了,她多出一个下午的时间,便来到咱们新宝宝学习传统文化。其时,我孩子周末也很忙,除了学习传统文化,还有半天的乒乓球课,半天的二胡课。我做工作要给她减其中的乒乓球课,她不舍得。尤其现在周末作业也多,我怕她压力大。我们是周五晚上做一部分,周六上午做一部分,基本上就剩下一篇日记,周六晚上写。孩子的时间排的满满的,每天中午回来还得看书,吃完饭要拉二胡,背英语。晚上写完作业,时间也不多了,有时看会书,有时看德育光盘。孩子真的挺不容易的。晚上累的呼呼大睡,早晨不愿起床。
下面,将我两个半月的学习体会向大家分享一下,希望会对大家有帮助。
自从学习了《弟子规》,我每天都在琢磨怎样才能落实到行动上。开始的时候,我就带孩子每天对着孔老夫子的像鞠三鞠躬,然后开始一字一句的读《弟子规》,慢慢地,碰到事情,我就带孩子对照《弟子规》去分析问题,有的时候孩子会说,妈妈,有个要求不符合《弟子规》,我就不提了,我就说那是当然。我每天如饥似渴地读圣贤书,看传统文化讲座,摸索教育孩子的方法摸索了这么多年,终于找到了希望,我生怕哪天忘了,总是提醒自己多学习多思考。孩子在我的转变中也潜移默化地变化了,我看到爷爷奶奶发自内心的笑了,姥姥姥爷吃惊地乐了,我和她爸爸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觉得孩子比我们做的好多了,有些地方都能做我们的老师。
学习《弟子规》两个半月,感触颇多,有不少的收获,真的很受益。但未来的路还很长,要学习的东西、要改进的地方还太多太多,包括我、包括孩子,我想我们会坚持学下去。我认为学习传统文化会使家庭幸福、孩子健康成长,希望更多的家庭都来学习,希望更多的孩子受益。
《弟子规》长养了孩子的“恭敬心”。以前孩子听不进去大人讲话,非常傲慢;吃饭时镘头不吃下面的底,喝饭不喝最上面凝固的皮;对爷爷总是呼来喝去,爷爷也不在意,我听着十分不顺耳,可认为孩子小,大了就好了。学了《弟子规》,我知道了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我跟孩子说每天早晨起来要跟爷爷奶奶问好,结果孩子一问,问的爷爷奶奶心花怒放。后来,我跟孩子说,爷爷奶奶是爸爸妈妈的父母,你更应该尊敬,问好的时候要跟爷爷奶奶鞠躬,孩子想了想认为是这样。从第二天起,孩子起来后就分别向爷爷奶奶鞠躬并问好,爷爷奶奶高兴地合不拢嘴。千万别小看鞠躬,我记得刘园长说过一句话,鞠躬鞠下的是身体,长养的是人的恭敬心。慢慢地,孩子不喝斥爷爷了,对我们说的话能听进去了,嘴里不再发出“切、切”的不服气的声音了,这时候,我发现孩子管理起来非常顺手。孩子去姥姥家,跟我提要求,妈妈你要跟我一起对姥姥姥爷鞠躬,这时候我们千万不能拒绝,我们做父母的要“长善”,我愉快地答应了,对自己的父母,没啥不好意思的。我们一进门,孩子就偷看我,我就非常正式的鞠躬并问“爸爸妈妈好”,孩子跟着鞠躬问“姥姥姥爷好”,姥姥姥爷大吃一惊,然后发自内心地笑了“好、好”,后来再去老人那里,孩子一进门就主动地向老人鞠躬问好,我也积极主动的跟着孩子一起做。
我孩子以前脾气大的让人讨厌。背书背不好,哭;拉二胡拉不好,哭;英语单词背不来,哭;作业多了,哭。她好生气,一生气就哭,哭的我心烦意乱,现在,我给她提到了哭对身体不好,也违反了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更重要的是,我不着急了,孩子慢慢气顺了,也不急了。
《弟子规》生起了孩子的“清静心”。心清静,生智慧。原来,孩子浮躁,做题总出错,多加个零,少写个零,应用题看不清题意就下手做。数学老师跟我交流时说:“这是你孩子的特点,眼高手低,静不下来。”我听了都快哭了,我这个人比较好强,不想让孩子有缺点,老师这样一说,我非常难受。这时,我想到了是我没做好,我的孩子是我的一面镜子,我有责任帮孩子静下来,不能去指责她。于是,我对孩子讲道理,并帮她制定了“心清静,生智慧”的座右铭。孩子非常努力,慢慢地,错题少了,有些难题也会做,不会做我就让她多读题,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连批评带指责的给她讲出来。孩子自己把题做出来非常开心。
通过学习《弟子规》,孩子心比以前静了。以前孩子写作业,我总嘱咐她“认真,仔细”,其时,只要孩子心静下来了,自然也就认真、仔细了。现在孩子背书不着急了,拉二胡不急了,背英语也不急了,可喜的是,乒乓球也打的进步了,二胡由于我们天天练十几分钟,老师也说进步了,以前三个一起学的孩子里面数她最差,现在数她拉的最好了。有一天孩子的爸爸检查她的数学作业,发现只错了一道,很吃惊,以前怎么也得四五道错题。我又跟他说孩子在其他方面也都进步了,他爸爸乐开了花,直夸我:“都是你的功劳!”
《弟子规》升起了我们的“感恩心”。学习《弟子规》之前,我每天忙忙碌碌,对啥都没心情。学习《弟子规》之后,我懂得了“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我们要感恩阳光、空气、水、花草树木,它们无私无畏的奉献着自己,不求索取。
我们通过日本江本胜博士的水试验得知了,水能根据人的思想产生不同的结晶。如果你的心情是好的,对水说:“我喜欢你,我爱你”,水产生的结晶是美丽的;如果你的心情是不好的,对水说:“我讨厌你,我恨你”,水产生的结晶是散乱的,不好看的。通过水试验我们得知,周围环境是随人的心境发生变化的,也就是境随心转。而我们人体,70%是由水构成的,请问,我们平时的心情是不是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呢?
现在的孩子普遍的脾气大,是因为我们把他们当皇帝、公主养大的,所以我们侍候他们的时候小心翼翼,生怕他们发脾气,就是因为没有教他们孝!他们只知道被照顾,不懂得去照顾别人,也受不得半点委屈。孩子班里有个同学,有一次考试,她做对的题老师给她了错号,她去找老师,结果老师说是她发下来试卷后改过来的,她非常恼怒,回到家,大发脾气,把铅笔盒、书全扔到了地上。这名同学听我们孩子说在学习《弟子规》,也想一起来,可她爸爸妈妈不同意。我想如果她能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很快就会认识到自己不该发这么大的脾气。我孩子也有老师给改错的情况,我跟孩子说,宝宝,题咱会做就行,分数是其次的,不用去找老师,孩子明白我的意思,不去找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