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基本常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说基本知识.ppt
5
作品简介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 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 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 《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 接连地爆发。
《水浒》生动的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
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以宋
• 第二部分(2-5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发展)
• 第三部分(6-9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发展)
• 第四部分(10-12节)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高潮和结局)
2019-10-18
谢谢你的关注
18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第二课时
2019-10-18
谢谢你的关注
19
揣摩人物
2019-10-18
谢谢你的关注
• 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共 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019-10-18
谢谢你的关注
10
古代小说之最: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最智 施耐庵的《水浒》——最义 吴承恩的《西游记》——最奇 曹雪芹的《红楼梦》——最情
2019-10-18
谢谢你的关注
11
2019-10-18
林
教
头
风
36
思考:
题目是否可设为
《林教头山神庙手刃仇敌》
2019-10-18
谢谢你的关注
37
2019-10-18
关于“风雪”
描写的方式 (1)直接描写风雪 (2)侧面描写风雪:
描写人物行动不忘风雪 (人物的动作、感觉) 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豹子头”,是像猎豹一样的凶猛、狠、勇敢,体现 了林冲的性格。
小说的基本常识 ppt课件
小说的基本常识
5
(2)情节
❖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是塑造人物形象的 重要手段。
❖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 题的作用。
❖ 结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 (尾声)
小说的基本常识
6
(3)环境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和性格赖 以形成的重要因素。❖ 环境包括社Fra bibliotek环境和自然环境。
小说的
小说的基本常识
1
一、小说的基础知识
小说的基本常识
2
(一)小说的概念
❖ 小说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画人物 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 境来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基本常识
3
(二)小说的三要素(识记)
01
02
03
人物 情节 环境
小说的基本常识
4
(1)人物
❖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 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 ②描写角度: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 描写)。
❖ 另外还有细节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 其他:对比、呼应、托物言志(象征)、卒章显志、
抑扬手法(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借物喻人、借 物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小说的基本常识
26
(十一)重点情节的分析方法
❖ ①分析文章开头的主要作用:点题,为后文 定下感情基调,为后文情节作铺垫,交代故 事背景、起因,主人公出场。
❖ 自然环境:1.渲染的……的气氛。
❖
2.烘托人物的……的心情。
❖
3.交待故事的时间、推动情节发展。
❖
(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ppt课件
细节描写、正侧结合、对比、衬托、抑扬、铺垫、 伏笔、照应、悬念、巧合、象征等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3.小说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 审美情趣? 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 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15
标题作用:
1.以人物为题,如《孔乙己》 作用:①突出人物形象;
②暗示故事情节; 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16
标题作用:
2.以物象为题,比如:《项链》
作用: ①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象征,寄托的感情) ②线索,贯穿全文; ③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 ④中心,突出文章主题。
17
标题作用:
3. 以事件为题,比如:《林教头风 雪山神庙》
14
小说标题赏析题解题思路
1.题型: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2.解题思路: ⑴通过联系、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
主要内容来理解标题含义。 ⑵常见作用:①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②暗
示或点明小说主题。③象征某种精神品质。 3.答题模式: ①标题表层的具体意思(文中具体的XX ); ②与主题表达、形象特征相关的深层意思。
39
四、赏析把握小说主题
4.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
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
状态。
40
五、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
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塑造形象?有何作用?
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三 人物[描写手法]
要 情节[构建方法] 素 环境[自然社会]
2
把握形象特点 把握主题思想 鉴赏写作技巧
15
标题作用:
1.以人物为题,如《孔乙己》 作用:①突出人物形象;
②暗示故事情节; 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16
标题作用:
2.以物象为题,比如:《项链》
作用: ①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象征,寄托的感情) ②线索,贯穿全文; ③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 ④中心,突出文章主题。
17
标题作用:
3. 以事件为题,比如:《林教头风 雪山神庙》
14
小说标题赏析题解题思路
1.题型: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2.解题思路: ⑴通过联系、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
主要内容来理解标题含义。 ⑵常见作用:①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②暗
示或点明小说主题。③象征某种精神品质。 3.答题模式: ①标题表层的具体意思(文中具体的XX ); ②与主题表达、形象特征相关的深层意思。
39
四、赏析把握小说主题
4.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
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
状态。
40
五、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
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塑造形象?有何作用?
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三 人物[描写手法]
要 情节[构建方法] 素 环境[自然社会]
2
把握形象特点 把握主题思想 鉴赏写作技巧
小说阅读知识梳理ppt课件(88页)
1.把握故事情节
一、把握故事情节
1.如何梳理、概括故事情节
按照情节的基 本结构来梳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例如:《祝福》
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
线索—串联故事情 节的东西
例如:《项链》
抓住场面来梳理 场面—人物活动的场所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情节表达顺序
•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 分明,层次清楚。
4.情节的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
①对环境:特别或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 更具典型性。
②对人物: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 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题,深入主题,特别主题,丰富主题等。
【第一问】:把本文的情节“抖〞开,不难发现,有一条线索将整个文章连缀成篇:在 医院看麻婶的时候因为没有提六百块钱的事马兰花和丈夫起了争吵;麻婶去世后她的女 儿不知道六百块钱的事,马兰花的丈夫特意赶过来和马兰花吵了一架;以后的生活中, 又出现丈夫因为这六百块钱而讽刺挖苦马兰花的情节;最终马兰花的丈夫和她和好,同 样是因为收到了那六百块钱的还款。因六百块钱而产生的争吵反复出现,这一情节恰是 小说的线索。
小说的概念
• 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 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 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 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 素。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亮,环境描写逼 真,主题思想深入,构思角度精巧,是小说独有 的特点。
A、正面描写
1、人物 B、侧面描写
小
C、细节描写
说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
三 2、情节 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一、把握故事情节
1.如何梳理、概括故事情节
按照情节的基 本结构来梳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例如:《祝福》
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
线索—串联故事情 节的东西
例如:《项链》
抓住场面来梳理 场面—人物活动的场所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情节表达顺序
•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 分明,层次清楚。
4.情节的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
①对环境:特别或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 更具典型性。
②对人物: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 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题,深入主题,特别主题,丰富主题等。
【第一问】:把本文的情节“抖〞开,不难发现,有一条线索将整个文章连缀成篇:在 医院看麻婶的时候因为没有提六百块钱的事马兰花和丈夫起了争吵;麻婶去世后她的女 儿不知道六百块钱的事,马兰花的丈夫特意赶过来和马兰花吵了一架;以后的生活中, 又出现丈夫因为这六百块钱而讽刺挖苦马兰花的情节;最终马兰花的丈夫和她和好,同 样是因为收到了那六百块钱的还款。因六百块钱而产生的争吵反复出现,这一情节恰是 小说的线索。
小说的概念
• 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 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 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 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 素。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亮,环境描写逼 真,主题思想深入,构思角度精巧,是小说独有 的特点。
A、正面描写
1、人物 B、侧面描写
小
C、细节描写
说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
三 2、情节 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有关小说的文学常识ppt课件
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的细小环节所作的细致描绘对塑造人物突出主题有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正侧面塑造人物形象的常见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可编辑课件ppt情节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引子尾声可编辑课件ppt小说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景物历史背景社会形态人际关系可编辑课件ppt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
作用:揭示种种复杂的社会关 系,如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 成长的历史背景等(交代作品 的时代背景),展示人物性格, 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趋势。
6
可编辑课件PPT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可编辑课件PPT 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有关小说的文学常识
什么是小说?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
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与个 人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
可编辑课件PPT
塑造人物形象的常见方法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①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侧面描写就是不直接去写要写的人或物, 而是神通态过描其他写的人或物对要写的人或物的态 度、心议理论描、评写价来间接表现所写的人、物。
②侧面描写 ③细节描写(正侧面)
3
可编辑课件PPT
小说的情节
情节
序幕(引子)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4
可编辑课件PPT
小说社会环境
作用:揭示种种复杂的社会关 系,如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 成长的历史背景等(交代作品 的时代背景),展示人物性格, 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趋势。
6
可编辑课件PPT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可编辑课件PPT 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有关小说的文学常识
什么是小说?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
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与个 人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
可编辑课件PPT
塑造人物形象的常见方法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①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侧面描写就是不直接去写要写的人或物, 而是神通态过描其他写的人或物对要写的人或物的态 度、心议理论描、评写价来间接表现所写的人、物。
②侧面描写 ③细节描写(正侧面)
3
可编辑课件PPT
小说的情节
情节
序幕(引子)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4
可编辑课件PPT
小说社会环境
小说文体知识课堂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小说阅读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第一部分 小说基本知识
解题思路: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创造悬念,引人入胜;前后照应;侧面衬托、埋下伏笔; 总结上文、点明题意;线索作用),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 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 了……。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提示了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等。 社会环境描写答题时必须结合时代背景,指出相关语句揭
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分析环境描写要看它对刻画人物起到什么作用,具体如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考点一 揣摩人物形象
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解题思路: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 的性格,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小说阅读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第一部分 小说基本知识
解题思路: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创造悬念,引人入胜;前后照应;侧面衬托、埋下伏笔; 总结上文、点明题意;线索作用),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 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 了……。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提示了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等。 社会环境描写答题时必须结合时代背景,指出相关语句揭
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分析环境描写要看它对刻画人物起到什么作用,具体如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考点一 揣摩人物形象
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解题思路: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 的性格,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小说知识点详解 ppt课件
(3)悬念: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 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 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4)巧合: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之一,它应当是在必然性( 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出现的偶合, 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2)
人物个性 社会现实意义 作者意图(主题)
3.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 物或线索人物,次要人物一般具有以下作用:
知识积累
1.人物描写的方法
正面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特点 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侧面 描写
——通过对周围人、事、物、环境等的描绘来 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答题模板】 如果概括形象的主要特征,可分点概括回答;如 果直接问“塑造了什么形象”,一般是先确定中心语, 再根据概括的要点加入修饰语,形成“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的格式;如果概括的要 点较长,也可以先表述中心语,再分开表述,形成 “塑造了一个××形象,他××”的格式。
二、小说的情节
描写手法
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
作用
细腻地、突出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作者从自己的角度,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判 断来描写人物
侧面描写 (间接描写)
作者借助小说中的其他人物的动作、语言、 神态、心理及评论来描写所要描写的人物, 从而起到衬托的作用
补充:物象的作用
小说中重要的物象,其基本作用①突出人物性格、 ②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③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 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峡谷》第(2)题:“小说 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解答时,先找出对“鹰”的描写,然后明确其作用: 突出了骑手性格,丰富了其性格内涵,串起了有关情 节。
小说常识课件
小说常识
一.小说的定义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 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来反映社会生活。
二.小说三要素:
人物:
外貌、语言、神态、 动作、心理------
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Fra bibliotek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三、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1、上古到先秦两汉: 中国小说的酝酿和萌芽时期。
主要有神话寓言故事,如《山海经》
①罗贯中《三国演义》 ③吴承恩《西游记》
明代的“四大奇 书”: ②施耐庵《水浒传》
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
李汝珍《镜花缘》 曹雪芹《红楼梦》
许仲林《封神演义》 吴敬梓《儒林外史》
“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 “夸父逐日”
2、魏晋南北朝:中国小说的雏形期。
主要是志人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 刘义庆《世说新语》
3、唐代: 中国小说的成熟期。主要是传奇小说,开
元稹《莺莺传》 李朝威《柳毅传》 白行简《李娃传》
始转向写现实生活。
4、明清:中国小说发展的鼎盛期。
主要是拟话本和章回小说。 明代的“三言二拍” 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一.小说的定义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 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来反映社会生活。
二.小说三要素:
人物:
外貌、语言、神态、 动作、心理------
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Fra bibliotek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三、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1、上古到先秦两汉: 中国小说的酝酿和萌芽时期。
主要有神话寓言故事,如《山海经》
①罗贯中《三国演义》 ③吴承恩《西游记》
明代的“四大奇 书”: ②施耐庵《水浒传》
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
李汝珍《镜花缘》 曹雪芹《红楼梦》
许仲林《封神演义》 吴敬梓《儒林外史》
“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 “夸父逐日”
2、魏晋南北朝:中国小说的雏形期。
主要是志人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 刘义庆《世说新语》
3、唐代: 中国小说的成熟期。主要是传奇小说,开
元稹《莺莺传》 李朝威《柳毅传》 白行简《李娃传》
始转向写现实生活。
4、明清:中国小说发展的鼎盛期。
主要是拟话本和章回小说。 明代的“三言二拍” 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小说的基本常识
小说的基础知识
❖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 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
(二)小说的三要素(识记)
01
02
03
人物 情节 环境
(1)人物
❖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 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外貌 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等。
织材料贯穿全文。如《记念刘和珍君》。
考点三:总结情节的作用。(有几点答几点) (1)为人物形象服务。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刻画人物性格。 (2)为主题服务。 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3) 为另外的情节服务。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照应前文。 渲染气氛
考点四:情节的特点及效果(如:情节安排的特点、 行文结构的特点)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 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 密、完整。
分析人物形象: 外貌、动作、神态、 语言、心理
思想 性格
主题
(2)情节
❖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 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 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 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主题在结尾加上 “尾声”。
❖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 的作用。
伏笔和照应
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 暗示。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结构紧凑,构思 精巧,前呼后应。
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互相呼应。照应能使 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制 造悬念
❖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 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
(二)小说的三要素(识记)
01
02
03
人物 情节 环境
(1)人物
❖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 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外貌 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等。
织材料贯穿全文。如《记念刘和珍君》。
考点三:总结情节的作用。(有几点答几点) (1)为人物形象服务。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刻画人物性格。 (2)为主题服务。 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3) 为另外的情节服务。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照应前文。 渲染气氛
考点四:情节的特点及效果(如:情节安排的特点、 行文结构的特点)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 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 密、完整。
分析人物形象: 外貌、动作、神态、 语言、心理
思想 性格
主题
(2)情节
❖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 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 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 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主题在结尾加上 “尾声”。
❖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 的作用。
伏笔和照应
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 暗示。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结构紧凑,构思 精巧,前呼后应。
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互相呼应。照应能使 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制 造悬念
《小说知识点详解》课件
语言运用技巧与效果
比喻、拟人等修 辞手法:增强语 言表现实、 生动、幽默等, 营造出不同的氛 围和情感
语言节奏:快慢 结合,起伏有致 ,使情节更加紧 凑
语言色彩:运用 不同的词汇和句 式,表达出不同 的情感和意境
语言风格与意境营造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语言风格:小说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及不同风 格的语言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
评论标准与原则
文学性:评论作品的艺术价值、文学风格和技巧 思想性:评论作品的主题、思想内涵和意义 审美性:评论作品的美学价值、审美体验和感受 社会性:评论作品的社会背景、文化影响和现实意义
评论技巧与实例分析
掌握小说背景和主题 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关注情节结构和叙事技巧 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进行评论
小说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
小说与散文 小说与诗歌 小说与戏剧 小说与报告文学
04
小说情节与结构
情节类型与特点
情节的特点:连贯性、曲折 性、紧张性、真实性
情节的基本类型:简单情节、 复杂情节、多线索情节
情节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 表现主题、吸引读者
情节的安排技巧:悬念、伏 笔、转折点、高潮
高潮设置:讲解如何通过高潮的设置来提升小说的吸引力,使读 者产生共鸣
情节转折与伏笔设置
情节转折的作 用:使故事更 加曲折生动, 吸引读者兴趣
常见的情节转 折方式:突然、 意外、出乎意
料等
伏笔设置的作 用:为情节转 折提供铺垫, 使读者更容易
接受
伏笔设置的技 巧:暗示、隐 喻、细节描写
等
小说人物塑造与描
小说语言与修辞手
06
法
小说语言特点与风格
• 小说语言特点: * 叙述性语言:以第三者的角度来讲述故事,客观、中立。 * 描写性语言:通过细节、 修辞手法等手段来刻画人物和场景。 * 对话性语言: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 * 叙述性语言:以第三者的角度来讲述故事,客观、中立。 • * 描写性语言:通过细节、修辞手法等手段来刻画人物和场景。 • * 对话性语言: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突出主题、推动情节发展。
10
(三)小说的命题方式多种多样
(1)以主人公命题;如《李娃传》《孔乙己》 (2)以故事发生的地点命题;如《荷花淀》 (3)以主要事件命题;如《祝福》 (4)以官场全文构成情节的细节命题;《药》
11
(四)小说的叙述方式有两种
第一人称叙述方式: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情节 集中,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亲切自然真实,便于 直抒胸臆,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便于客观的叙事,叙述不受限 制,但不如第一人称更亲切自然。
12
(五)小说的分类
(1)按篇幅的长短分为: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长篇小说指篇幅长、描写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
反映比较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的作品。
短篇小说指篇幅短,描写不多的人物,比较单纯的故事情节, 反映生活的某一纵切面或横断面,以突出刻画一两个人物性格 的作品。
8
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 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9
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
自然环境:1.渲染的……的气氛。
2.烘托人物的……的心情。
3.交待故事的时间、推动情节发展。
(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4.突出……的主题/表现人物……的性格。
社会环境:1.交待社会的……的背景。
②描写角度: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 描写)。
另外还有细节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其他:对比、呼应、托物言志(象征)、卒章显志、
抑扬手法(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借物喻人、借 物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26
(十一)重点情节的分析方法
①分析文章开头的主要作用:点题,为后文 定下感情基调,为后文情节作铺垫,交代故 事背景、起因,主人公出场。
5
(2)情节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是塑造人物形象的 重要手段。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 题的作用。
结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 (尾声)
6
(3)环境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和性格赖
以形成的重要因素。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7
自然环境
指故事情节发展所处的自然现象状况,即故 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景物及人物活动的空 间,用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表现 人物感情等。
②分析文章结尾的主要作用:扣题,收束全 文,照应开头,议论抒情,升华主题,引起 读者共鸣,交代故事结局。
27
③分析过渡段的主要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 内容上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
④分析高潮段的主要作用:故事主题、矛盾 的集中体现,人物品质、性格最集中的显露, 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重点段落。高潮段是分 析故事主题、分析人物的最重要的段落。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XXX的气氛,烘托人物XXXX的 气氛,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埋下伏笔)。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 供具体的时代背景与活动场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2
(七)倒叙的作用
制造悬念,使文章引人入胜,吸引读者, 引出下文。
23
(八)没有结局的作用
15
二、小说阅读的方法
16
(一)整体感知全文的方法
根据文章线索、作者感情变化、故事情节发 展,概括全文及重点段落梗概。
17
(二)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读描写
抓细节
揭根源
18
(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①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起增强文章思想 深度,提示文章内容和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
②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可引起读者在思 想感情上的共鸣,增强文章感染力。
28
19
(四)人称作用
①第一人称: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情节 集中,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亲切自然真实, 便于直抒胸臆,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 征。
②第三人称:便于客观的叙事,叙述不受限 制,但不如第一人称更亲切自然。
③第二人:对话式亲切自然,便于情感交流。
20
(五)如何归纳中心
格式: 本文通过叙述(描写)_____(事情),表现
中篇小说指介于长篇与短篇之间,描写若干人物和不太复 杂的故事情节,具有比短篇更有深度和广度而生活容量又不 及长篇的作品。其字数一般多在 3万字到10万字之间。不过 在短的中篇和长的短篇之间、长的中篇和短的长篇之间,并 没有绝对的界限。
13
(2)按照内容分为: 武侠、言情、历史、谴责、侦探、推理、纪
了(反映了)人物的_____(性格特征或品 质),歌颂(揭露,批判,抒发)了_____ (观点,现象,感情)。
21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 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②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 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如《孔乙己》 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艺术空
白),让读者自己去体会的、去扩展、 去补充。
24
(九)如何确定高潮
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 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 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
25
(十)塑造人物的多种方法
①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不是心里描写)、神态描写。
小说的相关常识
1
一、小说的基础知识
2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画人物 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 境来反映社会生活。
3
(二)小说的三要素(识记)
01
02
03
人物 情节 环境
4
(1)人物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 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行动描写想、惊险…… 清代四大谴责小说(识记) 李宝嘉(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吴趼(jiǎn)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刘鹗《老残游记》 曾朴《孽海花》
14
(3)按照表现形式分为: 诗体小说: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章回体小说: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四
大名著; 书信体小说: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