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书评
资本论书评
《资本论》书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读着这段话,我想到了当代资本主义。
很显然,当代资本主义,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非但没有走向死亡,反而在汲取教训、不断变革的前提下,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发展与繁荣局面。
从社会生产力看,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不仅没有停滞,甚至增速较快。
从科学技术来看,新的科技革命创造了大量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并拓展了贸易空间,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
从生产关系看,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但它已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重大调整,从而缓解了固有矛盾。
这对保障当代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应该说,过去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这一观点认识得不够深刻。
因为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尚未展现出这些明显的新变化。
如今,面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再来看看马克思主义多年前的预见和判断,就会觉得那么富有远见和无比正确。
但当代资本主义虽通过体制改革缓解了制度危机,获得了“延缓衰老之术”,可“延缓衰老之术”毕竟不是长生不老之药。
由于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没有改变,高度的社会化大生产与高度集中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死结”。
就是说,当代资本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剥削制度,绝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一定会被历史所淘汰,最终走向末途。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不会被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所迷惑,就不会动摇我们对世界必将走向共产主义的信念。
如果让我说,这次重读《资本论》有何最大体会,就是从中看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这一必然趋势,明白了共产党人应有的信仰与追求——挺起胸膛,朝着共产主义奔去,哪怕路途再遥远。
我觉得,这种信仰与追求,共产党人到任何时候都要坚守。
可是,现在一些党员干部几乎放弃了这种信仰与追求,对未来好像也失去了信心,不再愿意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也颇有微辞,这很危险,将使共产党人失去精神支柱和迷失方向。
卡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书评
卡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书评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在1867年出版的经典著作,是资本
主义社会分析的全面性文本,是社会经济学研究的一部基本工具书。
全书探讨了竞争社会中劳动力如何获得利润,以及资本如何垄断对竞
争的参与,这是马克思产生的一个重大的概念:资本总量的比率决定
了投资者的收益,即资本主义收益的来源。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
会中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即资本家阶层,它们把财富收集起来,并
把自己看作是对着谁就获得经济上的利益和声望。
同时,他把劳动力
用作一种商品,将劳动力分解为“血统分裂”,让工人以工资获取收益。
在第一卷中,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社会主要经济结构,以及劳动力的协议和资本的垄断,也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富人、穷
人和工人的影响。
马克思的观点有助于证明了经济政策如何影响了资
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关系,这也使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资本主义
社会中劳动力如何被剥削。
总的来说,《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是一本令人着迷的书,其中包含
了许多有用的观点。
该书把马克思历史学的观点与传统经济学结合起来,使它成为一部著名的经济学工具书,催生了“资本论”的发展。
此外,该书还提供了许多有关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及其基本原则的探讨,
包括劳动力、资源分配与控制以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如何带
来恶劣社会结果的批判。
因此,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无疑是一部重要
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福利
的基础文本。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资本论》是一部经典的著作,由德国哲学家马克思所著,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这部著作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运作机制,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经济现象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阅读《资本论》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和不公,以及劳动者在这个制度下所受到的剥削和压迫。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等概念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定性,以及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斗争。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以剥削劳动者为基础的,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而工人则被迫接受低工资和恶劣的工作条件。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还探讨了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和货币的功能,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衡量标准,资本则是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殖。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分析,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作规律,为我们理解现代经济现象和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阅读《资本论》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可持续的,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实现劳动者的解放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马克思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理想社会形态,主张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劳动者的自主管理,以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阅读《资本论》让我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社会主义的理想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
这部著作不仅是一部理论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宏伟史诗,它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和探索未来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认真学习《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深入思考其中的理论观点,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是一本非常重要的经济学著作,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等基本经济理论。
这本书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现代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马克思思想的深刻性和洞察力。
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入研究,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制,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思想和观点。
例如,他提出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不仅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制,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现代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
此外,《资本论》还强调了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虽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物质享受,但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和正义。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着剥削和压迫的现象,工人的劳动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这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因此,他主张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和正义。
总之,《资本论》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经济学著作。
它不仅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和现代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马克思思想的深刻性和洞察力,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同时,我也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问题,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和正义。
关于资本论的评价
关于资本论的评价嘿,朋友,说到《资本论》,你是不是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堆密密麻麻的文字,还有马克思那张严肃的脸?别怕,今天咱们就轻松地聊聊这本书,把它当作是你家里那本最厚的百科全书,只不过这本百科全书讲的是钱的故事。
想象一下,《资本论》就像是经济学界的“哈利波特”,里面充满了魔法般的理论和分析,只不过这里的魔法不是用来变出金色飞贼,而是用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秘密。
马克思就像是那位巫师,他用他的魔杖(也就是他的笔)指点江山,告诉你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有金汤匙,有的人却要辛苦工作一辈子。
你知道吗?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随处可见。
比如,你在商场购物时,会发现有些商品的价格高得离谱,而有的则便宜得让人不敢相信。
这背后,其实就是《资本论》里提到的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就像你玩的电子游戏中,不同道具的价值不同,决定了你完成任务的难易程度。
当然,《资本论》也不是人人都能轻松读懂的。
那些喜欢思考经济现象背后逻辑的人,比如经济学家、学生,甚至是对社会公平有追求的社会活动者,他们更有可能会被这本书吸引。
这些人就像是那些热爱解谜游戏的玩家,越是复杂的谜题,越是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如果你觉得《资本论》太深奥,不妨尝试从身边的例子入手。
比如说,当你在超市看到商品价格波动时,可以思考一下,这背后是否有什么规律可循?当你看到新闻报道某公司裁员时,也可以想一想,这是不是资本运作的一部分?总之,别让《资本论》成为你书架上的摆设。
试着用它来理解世界,你会发现,原来复杂的经济学理论也可以如此贴近生活。
即使你不打算成为经济学家,了解一点《资本论》的知识,也会让你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时,多一份从容和自信。
说到底,《资本论》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个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帮助我们理解和改变世界的工具。
只要你愿意打开它,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有能力成为一个小小的“经济学家”。
资本论的评价
资本论的评价关于《资本论》9—评价及贡献《资本论》主标题为”资本论“,副标题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西方哲学大体系缔造者中的最后一个人——卡尔·马克思经济学说中最主要的著作。
19世纪50年代后期,马克思认为伴随着185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必然会出现革命的新高潮。
他立即着手总结自己15年来经济研究的成果,以便从思想上武装战斗的工人阶级。
按照马克思的计划,他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命名的巨著共六分册:①资本;②土地所有制;③雇佣劳动;④国家;⑤对外贸易;⑥世界市场。
该书是这部巨著的第一分册的前两章。
后来马克思改变了写作这部巨著的原定计划,而着手写作《资本论》,是“工作接续”。
他把《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内容加以概括写进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并把它称为《资本论》的“初篇”。
《资本论》被誉为: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主要理论著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
历史贡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和发展,揭露了它的内在本质和矛盾,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和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其基础是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根据这一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科学地论证了无产阶级必然要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而斗争。
《资本论》以深沉犀利的笔触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普遍规律,对资本主义及其辩护士进行了严厉的指控,是具有鲜明的党性的著作。
马克思的思想武装了全体工人阶级,并在政治经济学上完成了一个伟大的革命。
全书所涉及的有关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和文化的研究,都反映着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因此,《资本论》也是一部天才的哲学著作,同时,以其对英国社会经济历史的高度概括又可称得上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
就这部书的历史意义,恩格斯曾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一览无遗。
马列经典书籍《资本论》读后感
马列经典书籍《资本论》读后感引言马克思恩格斯所著的《资本论》是一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和问题具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资本主义制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了深刻的思考。
下面是我对《资本论》的一些读后感和个人见解。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机制《资本论》透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机制,尤其是资本的生成、积累和运动。
马克思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剖析了商品和货币的本质,详细解释了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通过对商品交换和资本流转的深入剖析,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阶级矛盾与剥削关系。
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提出了深刻的分析和预测。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内在的矛盾导致了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发生。
通过对商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困境分析,马克思详细阐述了生产过剩与需求不足之间的关系,以及危机带来的社会动荡和阶级斗争。
三.资本主义剥削与无产阶级解放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反对剥削,追求无产阶级的解放。
《资本论》对剥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家和无产阶级的关系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他倡导无产阶级的联合和斗争,以实现解放和创造一个无阶级社会的理想。
四.《资本论》的现实意义与启示作为一部经典著作,《资本论》不仅具有理论的意义,也对现实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读这本书,我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问题和挑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危机不可避免,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和改革。
其次,无产阶级的团结和斗争是摆脱剥削和实现解放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当加强阶级意识,团结起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五.个人心得体会阅读《资本论》让我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而这些问题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
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深刻的著作,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在阅读完这部著作后,我深受启发,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首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剥削和压榨工人为基础的,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这种剥削不仅导致了工人的贫困和压迫,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
马克思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来支撑他的观点,使得读者不得不对资本主义的黑暗面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和货币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他指出,商品是价值的载体,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和货币的流通成为了资本家获取利润的手段。
马克思揭示了商品和货币的本质,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规律。
最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他认为,只有通过
无产阶级的革命,才能够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世界。
这一理论激励了无数的革命者和社会主义者,成为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指南。
在读完《资本论》后,我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深切地感受
到了马克思的思想的力量和深刻。
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使得我们对社会的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展望。
同时,我也意识到,要想改变社会,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改变社会,实现人类的解放。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它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前行。
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4篇)
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4篇)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篇1今天我读了《资本论》这本书。
第一卷从商品货币谈起,讲了什么是商品,交换过程及商品货币流通,货币的资本化,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工资及其蓄积过程等内容。
从中可以看到资本是逐利的,而且最开始都是通过很血腥和暴力的方式开始,像英国的圈地运动,“羊吃人”很形象的描述了那样的.场景,还有殖民活动。
第二卷谈到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循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是如何循环的,资本的周转,最后说到了社会总资本的在生产与流通。
资本因为其逐利性,所以会不断的投入再生产、不断获取更多的价值,就像我们一般人都希望花同样的钱做更多的事情一样。
资本可以通过提高周转率来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
第三卷谈到了利润及利润率,平均利润,生息资本,地租等内容。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其最高限度就是全部剩余价值,所以说,利润率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小于剥削程度率的。
很佩服犹太人很早就发现了利息这一个神奇的东西,金钱是有时间价值的,排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借一笔钱就占用别人用这笔钱,最后还款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付个使用费呢?利息可以说就是这个使用费了。
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篇2以下就《资本论》本书的基本前提和论点做三点简评:一是关于资本利润的平均化,马克思的前提是资本家之间尔虞我诈的对立,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阶级对立,这在当时马克思研究条件下的英国、欧美内部还是说得通,但不能放之四海皆准。
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阶级对立并非最深刻的对立,资本主义,乃至阶级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在其生产方式产生之前,人与人之间,人群与人群之间还存在着更深刻的对立关系,譬如:宗教和种族的对立,这并没有因暂短和近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普及而消失,有些矛盾乃至贯穿人类迄今为止的历史和可预见的未来。
此外,资本究竟是资本家意志的表现还是资本家是活的资本,马克思倾向于后者,即物是第一性的,这与唯物主义是一致的。
然而资本,无论是货币、商品还是机器,它在循环周期中的任何形态中都是冷冰冰的,它不断增值的欲望是从哪里来的呢?欲望是人所特有的,是活生生的,是目的论决定的。
关于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优秀范文三篇
关于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优秀范文三篇《资本论》是很"大'很"深'的书籍,我买的是编译局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书籍,很晦涩,坦白来讲,看到17章,跟自己内心链接极少,阅读的体验感也挺差的。
当时想去看经济学的书籍,原来选的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后来觉得资本是个很大,很有意思的东西,很有格局和气象。
所以想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读读看。
读下来总体的感悟是:一是会让自己比较理性地去看待商品和货币,劳动和资本。
其实全部公司里员工和老板的关系都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的,无法否认。
二:会让我有危机感,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从来都是血腥和残忍的,财宝的嬉戏也是:零和嬉戏',看到这些事情的本质后,我看待人生没有之前那么地美妙,"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农夫家庭出来的孩子,一诞生就是注定要努力奋斗的,而且是要付出很大很大努力。
这是我们降落到这个家时的"前业",也可以称之为命。
在这个点上不分男,女的,可能有人觉得女孩子嫁个有钱的老公一辈子衣食无忧就行了,这个是比较浅层的想法,女孩子在年轻的时候是有好皮囊,可以因此获得男人的赞美,可以获得男人的爱,以为可以获得男人的一切。
这个想法会让女人受许多苦,青春韶华易逝。
马斯诺5个层次的需求里面讲到:友情,爱情,性亲热是基于平安需求和生理需求上的,这也展现:爱情的不稳定性。
其实生命原来就是无常的,而在全部无常中我们能够把握的有常就是持续性地奋斗,不管外面惊涛大浪,还是身居高位,我还是悄悄坚守我心里那一块,这是保底的策略。
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其他人,不管是父母,还是爱人,都是对自己生命的铺张,对他人生命的不负责任。
资本论读后感范文2 最近读了资本论缩译版的第一卷。
资本论在中国的地位不言而喻。
偶然间听别人说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读过资本论还叫共产党员吗,而且资本论最好是看德文版的,由于德文英文中文,这当中有着大量精髓的流失,并且翻译学家或多或少都加入了自己的见解。
资本论的阅读感受(稿件3篇)
资本论的阅读感受(稿件3篇)资本论的阅读感受篇1在中学时代学历史时,就已经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所了解,明白了有《资本论》这本书,明白书中有剩余价值理论这个概念。
其余的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这天,经过三个多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程学习,才让我对资本论进行重新审视。
经过十几天的仔细阅读,让我收获匪浅!只可惜,由于阅历和时间的关系,使我无法对《资本论》进行深刻的了解。
众所周知《资本论》不仅仅是一部不朽的经济学著作,并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融为一体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全书,并且它又是马克思一生所作出的两大贡献,即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完美的统一。
实际上这是一部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石的经济学巨著,马克思根据这一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必然要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而斗争。
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指出,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干活付钱”是错误的认识,实际上“干活付钱”并不是“等价交换”,工人为资本家劳动所创造的财富远远大于自我所得的报酬。
例如,一个工人一天劳动所得为8元钱,而他在一天之内为资本家所创造的利润远远不止8元,可能是16元,也可能是24元,还可能更高。
那么,究竟什么是剩余价值呢马克思的《资本论》里面的一段话“其中的G′=G+△G,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
我把这个增殖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作剩余价值。
马克思认为,“劳动过程的第二段时间,工人超出必要劳动的界限做工的时间,虽然耗费工人的劳动,耗费劳动力,但并不为工人构成任何价值。
这段时间构成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以从无生有的全部魅力引诱着资本家。
”马克思又进一步论述,“把价值看作只是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对象化的劳动,这对于认识价值一般具有决定性的好处,同样,把剩余价值看作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对象化的剩余劳动,这对于认识剩余价值也具有决定性的好处。
使各种经济的社会形态例如奴隶社会和雇佣劳动的社会区别开来的,只是从直接生产者身上,劳动者身上,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形式。
《资本论》书评
《资本论》书评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理解到以下思想:劳动价值论是指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批判地吸收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价值论的合理内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可高度概括如下:一是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不同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的基础,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二是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脑力体力的耗费,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它不是价值的源泉;三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能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商品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
商品对其所有者而言是是非使用价值的,对其非使用者是使用价值。
因此,商品必须全面转手,这种转手就形成商品的交换,从而使商品彼此作为价值发生关系并价值来实现。
可见商品在能够作为使用价值之前,必须先通过交换来实现。
”此观点很精确地阐述了交换对与商品的重要性。
交换是商品形成和发展的一个过程。
也是商品实现其意义的手段。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工作日有一个最高极限。
这个最高极限取决于两个方面。
第一是生理界限:工人每天必须有一部分时间用来休息、睡觉、吃饭、盥洗、穿衣等,以满足身体的其他需要;第二是道德的界限,既社会界限。
工人必须有一定的学习文化、照顾家庭以及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以满足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
但机器消灭了工作日的一切道德界限和自然界限。
机器本来是缩短劳动时间的最有利手段,但在此时,却成了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最可靠手段。
计时工资是用直接的劳动持续时间来计算;计件工资用间接通过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计算。
其中计件工资是资本家克扣工资和进行欺诈的最丰富的源泉,是资本家最适合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工资形式。
马克思的《资本论》指导着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也指导着我们自我价值的实现。
对资本论的感想与评价
对资本论的感想与评价
《资本论》是卡尔·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被认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它系统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历史发展及后果,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和矛盾。
该著作影响了世界各地的左翼政治运动,并被普遍认为是现代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对《资本论》的评价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
一些人认为这本书是革命理论的经典之作,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革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本书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意义,而且其中的某些观点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无法得到验证。
还有些人则认为,虽然该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但它在分析经济问题时过于简化和片面。
无论如何,无可否认的是,《资本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审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视角,其对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探讨和分析,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恩格斯写的书评:《资本论》究竟都说了什么?
恩格斯写的书评:《资本论》究竟都说了什么?1867年8月16日深夜两点,马克思在校对完最后一个印张后,立即给恩格斯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这一卷就完成了。
只是靠了你,这才得以实现!如果没有你为我所做的牺牲,我是决不能完成这三卷书的!”所谓的“这三卷书”是指整部《资本论》,而“这一卷”便是《资本论》的第一卷。
马克思把《资本论》写成了三卷,第一卷论述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论述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则论述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在1866年1月的时候全部底稿就已经写完了。
马克思原打算再用几年时间来逐步整理、校对完这三卷书,恩格斯则建议他先集中完成第一卷的统稿工作,将这一卷出版,然后再继续修订后两卷。
马克思接受了这个意见,他用一年时间来完成校对、润色及修改的工作,最终于1867年9月将这本书交给德国的书商出版发行。
为了在物质上给予马克思足够的支持,恩格斯不得不从事自己所厌恶的商务活动,所以马克思首先感谢了他。
其次,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马克思经常写信给恩格斯,彼此交换意见和看法,可以说,恩格斯是除了马克思之外最了解《资本论》的人了。
在《资本论》出版之际,马克思依然“麻烦”了一次这个最值得信赖的老友——他请求恩格斯为《资本论》写几篇书评,用广告的形式刊登在报纸上,以便推广这本刚刚诞生的巨著。
恩格斯很乐意接受这份委托,他也很了解马克思的需求,在回信中说道:“你大概喜欢文章写成概要的形式,使书中的要点.....都得到简要的叙述。
”不久之后《未来报》《杜塞尔多夫日报》等报纸上便出现多篇关于《资本论》的书评,这些文章皆出自恩格斯之手,主要面向潜在读者——工人阶级,因此文章写得非常简要通俗,即使是没有一点经济学基础的人也能很快读懂。
“伟大也要有人懂”——鲁迅《资本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在第一篇书评中,恩格斯首先说明了马克思对经济学的独特理解,将他与那些“庸俗经济学家”们区别开来。
庸俗经济学家们喜欢撇开社会形态去研究经济规律,他们认为经济规律就像自然规律一样,普遍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
《资本论》:经济学的巨著与现代社会的启示
《资本论》:经济学的巨著与现代社会的启示《资本论》:经济学的巨著与现代社会的启示在我阅读《资本论》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这部经济学巨著所吸引。
此书由德国思想家马克思所著,是一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典著作。
我通过深入阅读,希望能理解并阐述马克思的观点,同时结合现代社会的情况,进行对比和思考。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
他认为,资本家通过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实现了自身的利润。
这一理论不仅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平和矛盾。
对于我而言,《资本论》的这一观点,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批判,也是对现代社会的有力启示。
在当今社会,虽然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并持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例如,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过长,而所得的报酬却相对较少;同时,社会财富的分配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这种现象与《资本论》中的描述如出一辙,使我深刻体验到了马克思理论的现实意义。
此外,《资本论》还讨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和危机。
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内在的矛盾会逐渐显现,最终导致社会的危机。
在我看来,这种观点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的问题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例如,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其背后就有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社会责任的根源。
然而,《资本论》并非完美无缺。
马克思在书中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并不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
因此,《资本论》虽然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资本主义的有力工具,但并不能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
总的来说,《资本论》是一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经典著作,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的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资本论》作为一种理论工具,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具体分析和应用。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在我看来,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本至今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的著作。
它关注的问题不仅是当时经济形势下的资本主义社会,更重要的是,它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所蕴含的矛盾和危机,引起了人们对不平等和剥削的反思和挑战。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剩余价值”和“无产阶级”的概念。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的剩余部分,被资本家占有并用于扩大资本的积累;而无产阶级则是指没有任何生产工具和资本的阶级,必须被迫为资本家贡献剩余价值。
这些概念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不平等现象,揭示了资本制度下的实质。
在《资本论》的第一卷中,马克思详细阐述了商品、货币和资本等概念,强调了价值的概念和劳动力的重要性。
他指出,资本只能从劳动力中获取价值,资本家使用资本来剥削劳动力的劳动创造出的剩余价值。
然而,这种剥削不仅在物质上是不公平的,而且在道德上也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无产阶级必须团结起来,反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
《资本论》第二卷探讨了货币和资本的流通以及价格、利润和利息等问题。
马克思在这一卷中揭示了货币和资本流通的矛盾和危机,并指出价格、利润和利息等不同形式的剥削与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分割。
在《资本论》的第三卷中,马克思介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特征,探讨了资本主义制度如何进入它自己的危机阶段。
他的洞察力和预见性非常惊人,他预测了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和发展趋势,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自身的发展,必然走向崩溃。
总之,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开创了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先河,并对后来的社会思想和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成为后来无产阶级运动与平等主义思想的重要基础之一,并且对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更是一部政治、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著作。
它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危机,揭示了资本主义自我瓦解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评
1.介绍图书的主要内容,知识精华及社会影响。
2.该书对个人的影响及推荐理由,分享阅读感受。
3.提倡文字的简短,浓缩,思想精炼,见微知著,有一定的科学文艺价值。
4.主题鲜明,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能引起以读者的共鸣。
《资本论》书评
《资本论》不愧为一部不朽的著作。
《资本论》就是谈资本,主要阐述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内部结构和它的经济运行规律,以及实现资本主义变革的社会力量。
从而指明了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趋势。
本书共四卷,其中,第一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第四卷是剩余价值的发展史。
《资本论》这部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石的经济学巨著,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又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为生产力的高度。
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同时以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必然要为无产阶级专政和消失人剥削人的现象而斗争。
通过《资本论》这本书让我对资本主义有了新的认识,作者马克思在书中用一个个清晰的辩证,一个个血淋林的例子形象地披露了资本家们如何压榨和剥削工人,一步步看似合法的盗走了工人们的财产和劳动成果。
这些都让我充分的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仔细研读《资本论》总使人获益匪浅,感触良多。
这不仅坚定了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指导着我们自我价值的实现,也为提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及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有益借鉴。
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大连新问题不断涌现,社会劳动出现了许多新特点,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有了新的实践土壤。
《资本论》虽然论断了资本主义必将衰弱而共产主义必将胜利的终极结论,但当今世界资本主义资源配置方式仍然被认为是最科学最有效率的配置方式。
因此,我们自由不断学习,借鉴,才能更好的去建设更科学更人本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