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3 《李商隐诗两首》 教案

合集下载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8篇)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8篇)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8篇)《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篇1教材概述李商隐,晚唐诗人。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殊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的诗风与白居易截然相反,白诗妇孺皆知,而李诗虽然好学深思的人读来也很费劲,特殊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准确的解释。

尽管如此,假如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

本课选取了他的《锦瑟》和《马嵬(其二)》。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好像都主见: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

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马嵬(其二)》乃咏史之作,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

有人认为此诗为讽刺唐玄宗之作,而我以为李商隐此诗,意在感慨人生无常,富贵难安。

本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同学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本文的教学难点:进一步训练同学读诗诵诗的力量,体会李商隐诗的意境。

思路方法由于是略读课文,所以本课的学习主要依靠同学自己。

根据“阅读——把握内容——分析艺术特点”的鉴赏过程,同学渐渐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领悟诗歌赏析的要领,培育喜爱诗歌的情感,喜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建议:为了让老师便于使用和查阅,本教案设计为两个课时(每一首诗歌为一个课时),但是我们建议老师采纳一个课时完成。

教学手段:采纳多媒体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供应网络让同学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支配:1—2课时三维目标1.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

2.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3.把握《锦瑟》这首诗的意境,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锦瑟》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2、理解内部结构;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

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清王士祯说“一篇《锦瑟》解人难”!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837年年末,令狐楚病逝。

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今甘肃泾县北部)作了王的幕僚。

王茂元欣赏其才华,将女儿嫁给了他。

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中。

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僧儒)党”,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诗深婉绵密、典丽精工。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晚唐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推荐五篇)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推荐五篇)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激趣导入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整体感知旷世情种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

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

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

还有一些诗篇激情荡漾,轻薄浮艳。

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

但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

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

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

使后人如雾里看花,评价极为分歧。

王渔洋诸人,早就发过“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感叹。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

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创作背景。

2.掌握《无题》《锦瑟》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意象及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分析《无题》《锦瑟》两首诗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

2.领悟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李商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2.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无题》1.导入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及诗歌创作特点。

2.诗歌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无题》,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无题”的含义,探讨诗人为何用“无题”作为。

4.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无题》,体会诗歌的美感。

5.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对《无题》的理解和感悟,展开讨论。

6.作业布置第二课时:《锦瑟》1.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诗歌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锦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锦瑟”的象征意义,探讨诗人如何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

4.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锦瑟》,体会诗歌的美感。

5.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对《锦瑟》的理解和感悟,展开讨论。

6.作业布置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李商隐的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2.学生对李商隐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3.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七、教学资源1.李商隐诗歌选集。

2.古典诗词鉴赏相关书籍。

3.互联网资源,如诗词解析、鉴赏文章等。

八、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2.学生作业评价。

3.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测试。

九、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开展古典诗词朗诵比赛。

2.引导学生参加诗词鉴赏社团活动。

3.邀请专家进行古典诗词讲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李商隐的诗歌,领悟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李商隐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李商隐的诗歌,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李商隐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2.2 诗歌解析:选取两首李商隐的代表作品进行详细解析,包括诗句的意义、意象的运用、情感的表达等。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以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引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诗歌解析:分别对两首李商隐的诗歌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艺术特色。

3.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4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写作练习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李商隐诗歌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诗歌文本:准备李商隐的两首诗歌文本,包括原文和注释,以便学生学习和解析。

5.2 相关资料:收集关于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供学生参考。

六、教学活动:6.1 诗歌欣赏:让学生朗读李商隐的诗作,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6.2 诗歌解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作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六、教学评估:6.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写作练习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李商隐诗歌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李商隐的《锦瑟》和《无题》两首诗;(2)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3)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李商隐的诗;(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商隐诗中的优美词句和深刻意境,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2)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2. 两首诗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 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 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3. 如何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诗的美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2. 李商隐的《锦瑟》和《无题》诗文本;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李商隐的生平背景及文学地位;(2)引导学生关注李商隐的诗风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锦瑟》和《无题》两首诗,感受诗的美感;a. 两首诗的主题分别是什么?b. 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如何体现诗人的情感和意境?c. 诗的节奏和韵律有何特点?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汇报。

4. 诗歌解析(1)分析《锦瑟》和《无题》的诗意、意象、节奏和韵律;(2)解读诗中的象征、暗示手法。

5.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2)组织学生进行背诵练习,提高记忆和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熟读《锦瑟》和《无题》两首诗,掌握诗的基本内容;六、教学拓展1. 比较李商隐与其他唐代诗人的不同之处,如杜甫、白居易等;2. 探讨李商隐诗中的悲观主义情感,分析其成因;3. 引导学生从李商隐的诗中汲取人生智慧,提高自己的情感素养。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李商隐诗两首》 教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李商隐诗两首》 教案

课题必修三·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首》鉴赏课二课时备课组高一语文编辑审定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搜集资料结合初中所学,概括诗人生平创作,了解创作风格。

2.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3.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提升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学生结合注释,熟读成诵,领会诗歌情感,掌握诗歌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本诗含蓄凄美的诗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法诵读、自主学习式、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步骤一:课前导学1.展示学习目标2.掌握基础知识:完成《高效课堂》板块一“助读导入”和板块二“以本为本”语言基础习题3.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关于“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的知识。

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成果,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引导同学互助解决疑难。

步骤二:课中引学【问题引入】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那你知道哪些常见的意象,并说说其象征意义。

今天我们走进李商隐的《锦瑟》采用意象突破法,来解读本诗。

学生活动:学生借助搜集的资料,归纳整理,展示成果。

教师活动:结合学生回答,运用多媒体补充点拨。

明确:个性补充内容:【自主学习】学生听课文朗诵音频,正音、疏通文意,反复诵读本诗完成:首联中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什么?运用什么表现手法?作者强调“一弦一柱”有何用意?学生活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活动:根据学生展示情况,点拨补充个性补充:【小组交流】学习要点:本诗象征、用典手法活动任务:1.有感情地朗诵。

2.请从诗中找出表明内容之眼的三个字来;再从诗中找出表明诗人情感之眼的两个字:3.用典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个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商隐的两首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的方式,培养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李商隐的诗歌,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2.1 诗篇一:《锦瑟》诗句内容解析:学生通过朗读和讲解,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诗句欣赏: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2.2 诗篇二:《无题》诗句内容解析:学生通过朗读和讲解,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诗句欣赏: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李商隐的背景和诗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朗读李商隐的诗句,感受诗歌的美。

3.2 学习诗篇一:《锦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篇,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师进行讲解,解释诗中的难点和深层含义。

3.3 学习诗篇二:《无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篇,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师进行讲解,解释诗中的难点和深层含义。

四、作业与评估4.1 作业:学生回家后,背诵两首诗并写一篇简短的鉴赏文章,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2 评估: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诗歌创作,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延伸5.1 诗歌创作: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运用李商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5.2 文化探索:学生进一步研究李商隐的其他诗歌,了解其诗歌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

学生可以参观相关的文学展览或参加诗歌朗诵活动,加深对古典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六、教学资源6.1 教材:选用《唐诗三百首》等经典教材,收录李商隐的诗作。

6.2 辅助材料:提供李商隐的生平介绍、诗歌注释等参考资料。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李商隐的诗歌一直是必修内容之一。

作为唐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李商隐的作品充满了文学魅力和审美意味,能够让学生在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理解能力。

本文便是一篇关于《李商隐诗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的优秀教学设计,旨在探讨李商隐的作品如何通过优秀的教学设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掌握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辞藻表现技巧。

2. 通过《无题》和《锦瑟》这两首李商隐的诗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理解其表现形式。

3.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其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学习李商隐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教师先以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对李商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印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李商隐的生平是什么?2) 李商隐的文学成就有哪些?3) 李商隐的诗歌有什么特点?2. 学习《无题》教师先给学生阅读李商隐的《无题》一诗,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以下问题:1) 诗歌中的“无题”指什么意思?2)探讨“深院静,春莺噪”的意境。

3)分析“寂寞”这个词在诗中的表现形式。

4)“一年就只有今宵”的现象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是否常见?这种现象具有什么深层内涵?5)结合现代人的经验,如何理解和感受李商隐的诗歌?3. 学习《锦瑟》教师再给学生阅读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以下问题:1)探讨《锦瑟》中的“一弦一柱思华年”这句话的意境。

2)分析诗中描写的“频频动”这个形象,传递给人的情感有哪些?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句子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4)探讨诗中使用的乐器“锦瑟”,它对整首诗的意义和象征作用。

5)结合现代人的经验,如何理解和感受李商隐的诗歌?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本次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1) 教师集中讲授的方式,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并通过教师自己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商隐的诗歌。

高一语文必修3 《李商隐诗两首》 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3 《李商隐诗两首》 教案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们知道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李商隐被称为最具争议的抒情诗人,下面我们一来看看他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饱受争议呢?
二、知人论世
根据导学案内容,了解作者及作品。
【学】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检】
三、当堂检测
完成教材P44页,课后练习第二题。
明确:“用笔至细”:倒叙的方法,先从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措辞委婉,如“空闻”“如何”等;立意的含蓄,最后在对比中点明主旨。“讽意至深”:否认怪诞的生命轮回说,为立论张本,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寓意子明,结尾通过反问深化主题【练】
4、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玉气却能穿透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渴望被赏识怀才不遇梦想的迷茫
展示现今常见的几种:对《锦瑟》的解读:
1、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诗)
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恋情诗)
3、作者的身世自伤。(自伤身世)
《锦瑟》意旨的学界观点
•恋情说(宋.刘颁清.屈复)
•悼亡说(清.何焯马茂元)
•咏瑟说(宋.苏轼)
•政治说(岑仲勉李国光)
•现在一般说法:晚年追叙平生、自伤身世之辞
问题2: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
明确:善用典故
感情基调哀怨商伤
语言华丽隐隐
意境迷茫

李商隐诗两首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巨匠之一,李商隐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歌语言凄婉、感叹凝重,富有浓郁的人生哲理、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中学语文教材中,李商隐的代表作品也被纳入其中,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

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好李商隐诗歌,引导学生对李商隐及其创作进行深入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表达能力,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一、诗歌欣赏在进行李商隐的课堂教学时,欣赏和鉴赏是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将李商隐的两首代表作品《夜雨寄北》和《无题》作为导入,让学生沉浸在诗意之中,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体验和联想,去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深入感受李商隐诗歌中的人生哲理。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写的是作者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虽然短小精悍,但极富情感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欣赏和品味,理解诗歌中饱含的思考与情感,同时从语言表达和意象描写等角度去分析诗歌。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如:“作者为什么用‘君’‘我’这样的切入方式展开诗歌”的分析;“巴山夜雨”这个意象所传递的情感等等。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又称《秦妇吟》,这是一首哀叹亲情和爱情的诗,在表达情感时有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在欣赏之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诗歌表达的思想,再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通过多维度的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二、创作写作在欣赏诵读李商隐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创作写作表达自己对李商隐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不仅能够借鉴大师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能够通过写作的过程,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文学欣赏能力。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课时目标通过学习李商隐的两首诗,使学生了解李商隐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和文化意蕴,并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二、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李商隐的两首诗(可以选择《夜雨寄北》和《无题》),电脑和投影仪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你们知道中国古代诗人李商隐吗?他的诗曾留下了许多经典名篇。

你们平时有没有接触过他的诗?”2. 了解诗人(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李商隐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可以提问如下问题:- 李商隐的生平如何?- 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什么影响?- 他的诗歌有什么特点?3. 欣赏诗歌(15分钟)教师将选取《夜雨寄北》一诗进行展示和解读,让学生读懂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分析诗歌(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夜雨寄北》一诗的结构、意象和用词等方面,深入探讨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教师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补充。

5. 听诗赏析(10分钟)教师放映一段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欣赏名家朗诵李商隐的诗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6. 欣赏第二首诗(15分钟)教师选择另一首李商隐的诗《无题》,通过展示和讲解,让学生欣赏并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特点。

7.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李商隐诗歌的特点和文化意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四、课堂作业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首李商隐的诗,通过阅读和分析,撰写一篇观后感或读后感。

要求内容要准确表达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发挥。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和讲解李商隐的两首诗,使学生对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了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和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但是,在展示诗歌之前,可以引入一些互动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最新高一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优质教案.doc

最新高一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优质教案.doc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能力目标:鉴赏这两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些千古名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锦瑟》和《马嵬》。

二、走进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卷入牛李党争之中,政治上受到压制,始终郁郁不得志,于46岁时病死在荥阳。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可惜他“运与愿违”,遭遇谗毁,横被排抑,“一生襟抱未尝开”。

这就是他的诗常带感伤情调的原因。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代有影响的一个诗家,尤其是他的七律有独特的风格。

李商隐的作品题材广泛,有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的,有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的,有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与杜牧被合称为“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风格婉转缠绵,有吐韵铿锵、工于唱叹等艺术特点。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李商隐诗歌的特殊风格、独特境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思严谨,立意高超,深情婉转;二是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辞藻华丽;三是表现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兴,象征、暗示的修辞手法。

有《李义山诗集》3.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⑵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2、过程与方法:把握《锦瑟》这首诗的意境,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使人淡然伤感的情怀,学习作者理性地看待世事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主旨,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所用的典故。

【教学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锦瑟》〖教学方法〗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感受形象,题为意境(补充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品:拒绝涵咏,品味语言一、导入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只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现在我们一起完成下面诗句对接(幻灯片)《三维设计》P54名句约记。

名句的作者李商隐代表作《锦瑟》。

二、目标展示(幻灯片)三、赏析《锦瑟》四、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背景简介。

(三维设计P55)2、听录音。

3、诵读。

(全班,个人,自由背诵)4、把握感情基调:伤感哀怨。

(多读)五、合作探究(讨论归纳,以小组为单位)1、提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⑴想到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时期。

⑵比兴手法(以瑟起兴,造成一种迷惘的意境)2、中间两联用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⑴典故情怀:明确:①庄周梦蝶-----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虚渺的梦境②望帝啼鹃-----曾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③泣珠鲛人-----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的是满眼眼泪④玉暖生烟-----梦想和爱情破灭的迷惘⑵意境:朦胧,凄怨,迷离⑶感情:惆怅,伤感(多读)3、你认为全诗的主旨是什么?(各抒己见,引导:经过追忆往事,使人的情结,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作者为什么惘然(为此情)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究诗歌主旨(参考课后练习一)(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寄兴说)一般人认为此诗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年华所唱出的一曲哀怨凄美的歌。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商隐的诗作。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解读李商隐诗作的主题和写作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李商隐诗作中的情感美,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李商隐诗作的基本内容,分析其写作特色。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李商隐诗作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李商隐的诗作文本和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诗歌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李商隐的诗作,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作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5.3 讨论与思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作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思考。

5.4 诗歌创作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给出相关的拓展阅读建议,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

6.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李商隐诗作内容和意境的理解程度。

6.3 诗歌创作评估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和情感传达。

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择一首李商隐的诗作进行深入分析,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诗作的理解和感受。

八、课程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九、课后拓展建议学生阅读更多关于李商隐的诗作,了解其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历史,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十、教学计划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教师可以对后续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难点解析:理解并背诵李商隐的诗作,需要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这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格一课堂教学方案课题《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2人教版高中语文 3人教版高中语文4人教版高中语文 5人教版高中语文6人教版高中语文7节:三册二单元课时:备课人:易俊陶二次备课人:8人教版高中语文赠送:教师高效教学的诀窍高效教学,具体应该怎么说呢?我们很难精确地给它下一个定义,但大家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它。

学生、家长甚至是那些教学水平般的教师亲临高效教学的现场时,都能立刻感受到它。

但是,能感受到并不代表能在实践中亲自做到,尽管水平一般的教师也能够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上体会到高效教学的魅力,但他们却无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像那些优秀教师一样高效。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能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但在具体实践的时候却不得要领,有劲使不出来。

如果这些教师能够掌握教学的快窍,他们同样也能高效地教学。

毕竟,教师们都有一颗上进的心。

今天我的目的就是要加深教师对于高效和低效两种教学方法的认识。

这点十分重要,只有认识到了,才能在实践中分清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不同人教版高中语文9今天,我们首先对下面所列的典型教学方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看看它们是属于高效教学法,还是属于低效教学法。

高效教学与低效教学测试:1.讲课时的开场白是:“打开教材,翻到第×页。

”(低效)2.在课堂上尽量多用体验式教学法。

(高效)3.和学生建立起愉快、轻松的师生关系。

(高效)4.高度依赖书本。

(低效)5.把课本当做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来用。

(高效)6.多微笑。

(高效)7.大部分时间都显得很严肃。

(低效)8.教学实践中大量罗列文字。

(低效)9.处理学生问题时,声调提高并且表现出失望沮丧的情绪。

(低效)10.任何时候都表现得冷静、专业。

(高效)11.在课堂上多次进行有组织的讨论活动。

(高效)12.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高效)13.测试中出现的题目不超出课堂教授的内容。

(高效)14.测试中出现令学生感到束手无策的题目。

(低效)15.和学生陷入激烈的争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二、诵读
1、听读(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2、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三、诗歌理解(结合课下注释及相关材料,翻译本诗)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杜鹃鸟又称忠贞之鸟,传说由盼望丈夫归来的女子幻化而来,表达对亡妻的怀念。
杜鹃鸟伴侣死去后孤独终老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
3、沧海珠泪
南海有蛟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眼能泣珠对妻子的思念思念却不能相见的痛苦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夜静月明,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于是珠得月华,晶莹如同泪珠一般。渴望被赏识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导】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PPT展示前句,引导学生对接后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检】
三、当堂检测
完成教材P44页,课后练习第二题。
明确:“用笔至细”:倒叙的方法,先从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措辞委婉,如“空闻”“如何”等;立意的含蓄,最后在对比中点明主旨。“讽意至深”:否认怪诞的生命轮回说,为立论张本,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寓意子明,结尾通过反问深化主题【练】
一、导入设计
唐玄宗一生当了44年的皇帝,他一手缔造了中国封建史上的全盛时代——开元盛世,这成为唐玄宗身上一个标志性的符号。可是,唐玄宗给后世留下的标志性的符号还不止这些,被一部分人奉为鼻祖的,还有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李杨爱情佳话是那个梦幻时代的梦幻传奇,它既是无数文人墨客抒情的对象,也是历代市井小民八卦的话题。晚唐才子,旷世情种李商隐是怎样看待这段爱情的呢?让我们欣赏《马嵬》,重新走进那段历史,审视这段爱情佳话。
【议】
自主学习,焦点讲练(小组讨论)
1、《马嵬(其二)》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唐人咏“马嵬之变”的是很多,但从思想内容上看,大多都把罪责归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李商隐这首诗却不一样,请简要分析。
【展】【评】
问题1:《马嵬(其二)》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明确:
1、诗歌在艺术上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的手法。
4、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玉气却能穿透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渴望被赏识怀才不遇梦想的迷茫
展示现今常见的几种:对《锦瑟》的解读:
1、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诗)
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恋情诗)
2、《马嵬(其二)》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3、《马嵬(其二)》的巧对
课后作业
马嵬事变,以唐玄宗赐死杨贵妃做了了断。为什么要赐死杨贵妃呢?中国自古就有“红颜祸水”的说法,古代四大妖姬: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和周朝的褒姒、春秋战国的骊姬。结合历史或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们知道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李商隐被称为最具争议的抒情诗?
二、知人论世
根据导学案内容,了解作者及作品。
【学】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五、当堂检测
完成导学案当堂检测一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六、布置作业
请将今天所学进行整理,写成一篇赏析性的短文。
第二课时
【导】
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
3、作者的身世自伤。(自伤身世)
《锦瑟》意旨的学界观点
•恋情说(宋.刘颁清.屈复)
•悼亡说(清.何焯马茂元)
•咏瑟说(宋.苏轼)
•政治说(岑仲勉李国光)
•现在一般说法:晚年追叙平生、自伤身世之辞
问题2: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
明确:善用典故
感情基调哀怨商伤
语言华丽隐隐
意境迷茫
【检】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颔联中,诗人用“虎旅传宵柝”就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同时,诗人还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境跃然纸上。颈联中“六军同驻马”和“七夕笑牵牛”成对比,意义丰富,耐人寻味。玄宗当年七夕和杨贵妃密相誓心,要世世为夫妇,而讥笑牛郎与织女只能一年一会,可是现在当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杨贵妃却落得被赐死的结局,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又如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皇帝的唐玄宗却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自己的妻子莫愁。为什么皇帝还不如普通百姓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耐人思索。
问题1:探究作者最后发出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中“此情”到底为何情?小组讨论,结合诗中的一联或一句甚至一个意象,谈谈自己认为的“情”是什么?
明确:“此情”指:庄生梦蝶 望帝啼鹃沧海珠泪 良玉生烟
1、庄周梦蝶
一日,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他不禁纳闷:不知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呢?化用这一典故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
《李商隐诗两首》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难点:
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明确: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议】
四、文本分析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探究作者最后发出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中“此情”到底为何情?小组讨论,结合诗中的一联或一句甚至一个意象,谈谈自己认为的“情”是什么?
2、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
【展】【讲】
小组展示,教师评价
提示:梦——美好短暂对青春的向往
蝴蝶——自由难捕捉对理想的迷茫可望不可即
2、望帝啼鹃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提示:
“伤春之心”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悲怆、难言的愁绪与怨愤。对国家将要灭亡的担忧,对美好往事逝去的伤感
感情基调:哀婉伤感
2、朗读指导,
思忆——语速缓慢悲伤——情感低沉迷惘——声音迷茫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感情,获得朗诵体验,指名学生朗读。
3.总结诗歌内容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诗的情感(诗眼:惘然)
4.本首诗的主旨句是那一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