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第四章 第四节

合集下载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课件-春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ppt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课件-春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ppt
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学习目标 1.对人口空间分布与发展预测。2.对国土 监察、车辆导航、旅游信息查询等提供信息化支撑。3.尝 试对城市规划进行评价。4.试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海洋开 发与保护的实际问题。
一、人口空间分布与发展预测 1.人口空间分布分析:可以设计开发出人口空间统 计系统,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分析具有重要作用。 2.人口发展趋势预报:根据现有人口资料对未来人 口状况进行预测,为各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国土资源监察 1.范围: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质量调 查、土地评价以及土地监测等。
系,故 B、C、D 项与该图层相关性不密切,只有耕地分 类和评价与上述图层联系密切。第 2 题,垃圾深埋易对地 下水造成污染,并且会对某些地表功能区的布局产生影 响。深埋垃圾场选址应考虑水文地质和区域规划,而大气 污染以及造纸厂、印刷厂分布与深埋垃圾场无关。
答案:1.A 2.D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导航卫星 系统。据此,完成 3~4 题。
1.材料一中两图对地物的表示有什么差异?与地图 相比,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些优点?
答案:差异:①储存信息的形式不同。地理信息系 统通过建立数据模型,以数据库的形式储存地理空间数 据,而地图以图纸的形式保存地理信息。
②查询的方式不同。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进行查 询和数据更新,而地图则通过肉眼进行判读,获得地理信 息。地理信息系统获取的信息更有针对性,速度也更快。
答案:西南风 丁地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交通、土 地利用、城市规划等方面都具有强大的管理功能。
1.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可应用的领域相当广泛,可以说,凡 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以借 助地理信息系统。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国土开发与保护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国土开发与保护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抢险提供依据
2.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功能
具体内容
城市信息管 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种信息,如道 理与服务 路、建筑物分布等
城市规划
规划部门可以把用地资料记录到数据库里,随时查 询统计,并用三维影像显示市貌,以分析城市现状
城市交通 管理
可以把有关道路状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信息 显示出来,可以提供空间信息查询、时间信息查询、 路面质量查询等
三、车辆导航调度 1.利用技术:全球 导航卫星系统 。 2.应用方面:对车辆进行 导航跟踪 、调度管理,合理分 配车辆。 四、旅游信息查询 1.利用技术:三维数字地球平台。 2.实践意义:快速实现旅游资源的可视化 、旅游资源和信 息的 快速查询 与空间定位功能,有助于建立旅游地理信息系统, 实现旅游资源的 信息化管理,使用户能够全方位观察旅游资源。
星系统的好处? 提示:能对装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出租汽车进行合理配
备,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乘客的要求,从而减少了空载率,降低能 源消耗,节省运行成本,并使行车、乘车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当 车辆在营运途中出现机械故障、交通事故或人员意外受伤等情况 时,可通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时采取救援措施。全球导航卫星 系统还能监控声音,对于司机不文明用语或刁难、欺骗乘客等行 为,通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遥控监督,对司机及时发出警告,责 令其立即改正。一旦车辆遭劫或被盗,跟踪监视系统和车载报警 系统会不断地将车辆位置、前进路线以及紧急报警信号等,发送 到监控中心,以便通过卫星定位跟踪,锁定车辆的具体位置并报 警,甚至发出遥控锁车指令,使车辆强行熄火,停止行驶。
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这次交通事故处理中所用到的地 理信息技术有哪些?
提示: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主要功能, 并提出一些在城市交通方面的具体应用。 提示:定位、导航、测速。租车服务、物流配送、救援服务、 车辆调度、车辆跟踪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思维导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思维导图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思维导图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思维导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思维导图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思导图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思维导图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思维导图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思维导图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思维导图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
思维导图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思维导图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思维导图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思维导图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思维导图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思维导图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思维导图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思维导图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思维导图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课标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高中阶段学习工业问题,主要是以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为基础,学会运用正确的地理思维来思考工业问题,为学习和分析世界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提供理论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侧重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特别是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课本用了两个案例(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来分析。

并且通过活动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

意在培养学生从材料和地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对于教材中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哪些因素和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引入了教材之外的鞍钢和宝钢对劳动力的要求,以完善教材的不足。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区位因素。

2.理解不同导向型工业的特点。

3. 理解环境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投资理财的活动,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通过设置两个小组合作的场景,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掌握环境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3.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学会从材料和地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视频引入场景,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通过环境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 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二)教学难点运用案例分析主要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及分析】(一)教法:情景教学法、学案导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诱导互动法。

(二)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案例分析法。

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课前的预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结合本地的一些案例,引导学生有效的讨论,积极发表个人看法。

2021年高中地理新中图版必修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精品教案

2021年高中地理新中图版必修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精品教案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目标】1.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示意图,复习相关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功能,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地理信息技术在解决人文地理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操作基于位置服务的相关软件,如租车服务、物流配送、旅游信息查询相关软件,说出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体验数字化生活方式,提升地理实践力。

3.结合图像,说出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交通、土地利用方式、环境监测等城市管理与规划中的应用,通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区位选址,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升地理实践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4.通过浏览和操作“天地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地质云”等在线平台,说出地理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监察、人口空间分布与发展预测等方面的应用,了解我国信息产业的建设成就和基本国情,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人文地理问题,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和方法。

【教学难点】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应用。

【教学过程】探究活动设计活动一:探索“计算机协助防范犯罪”(资料详见教材P108)思考: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是如何协助防范犯罪的?它具有哪些功能?地理信息系统协助防范犯罪的过程中,主要的步骤是:数据采集(针对指定区域)、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分析犯罪频率、犯罪模式、犯罪高发区等)、根据分析结果分配警力。

主要运用的功能有:空间分析(犯罪的空间分布)、模式分析(犯罪案件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趋势分析(分析哪些地方可能发生案件)、决策应用(分配警力)等。

活动二:基干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相关手机应用程序的操作思考:说出相关手机应用程序的基本功能及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案例。

例如,“颐和园手机导览”应用程序具有定位,查询、路径选择、导航、测距等的基本功能。

该应用程序主要应用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

活动三: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为学校选址运用Supermap、ArcGIS、Mapinfo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新建学校选址。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考点大全笔记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考点大全笔记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考点大全笔记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湿度大,日照少,降雨多,有“雨城”之称。

雅安廊桥是雅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横跨青衣江两岸,廊桥宽22米,全长240米,底层有步行交通功能、商业营业等功能,二、三层可提供餐厅、茶座、陈列、展示及露天观景等多功能营业用房,是目前国内最长最大的廊桥。

雅西高速公路是连接雅安市和西昌市的高速公路,被称作“天梯高速、云端上的高速公路”。

全长240千米,是北京至昆明高速公路(C5)和甘肃兰州至云南磨憨高速公路在四川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

穿越深山峡谷,全线桥隧比高达55%,全线有桥梁270座,隧道25座,其中特长隧道2座,长隧道16座。

下图为四川省地形及城市分布图。

(1)描述四川省城市分布特点并简述原因。

(2)分析雅安廊挢的主要功能与当地环境的相关性。

(3)说明雅西高速公路通行限速仅为80千米/小时的主要原因。

(4)图中平行四边形框内是四川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区,试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特点:东部平原、丘陵地区城市多,西部高原山地地区城市少;有明显的沿河设城特点。

原因: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平坦的地区便于建筑物、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外联系较方便。

(2)雅安市有青衣江穿过,修建廊桥可作为交通设施方便联系;雅安降水多,有“雨城”之称,廊桥可避风雨,减少了多雨气候对人们出行的影响;雅安是历史文化名城,廊桥作为人文建筑景观,美学、文化价值高,反映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与风格。

(3)雅西高速公路由四川盆地边缘向横断山区高地爬升,坡度大;海拔高,急弯多,危险系数大;经过深山峡谷,多雨雾天气;多隧道,且多长隧道。

(4)处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近年多次发生地震,有大量疏松的岩石、土体;是由盆地向高原山地过渡区,坡度大,高差大;处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较大;人类生产和工程活动加剧了滑坡发生。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4国际合作(共25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4国际合作(共25张ppt)
“一 带一路”建设通过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既可提升我国自身发展动力, 也可让相关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和便车,加快发展,得到实质性好处。
活动 分析“渝新欧”班列与国际合作
【思考】
1.说明重庆积极推动“渝新欧”班 列开通的原因。 2 .“ 渝 新 欧 ”班列经过哪些国家 ? 有几次换轨? 3.举例说明“渝新欧”班列开通需 要哪些方面的国际合作?为什么? 4.举例说明“渝新欧”班列开通对 沿线国家的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在生产领域,生产组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 最优区位,零部件可以全球采购,由此形成全球生 产网络。
例如,2016年,某品牌手机在美国研发,80%的零部 件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 湾地区,在中国组装,70%以上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世界各国之间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推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如由于日本在半导体产业 中所占比例较大,东日本 大地震不仅影响全球的半 导体生产,还影响全球相 关重要产业的生产。
2
“一带一路”与 国际合作
(二)“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产生的背景
◯自2008年全球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世界经济增长持续 低迷,贸易增长缓 慢,各种不稳定事 件频出,世界对经 济全球化质疑的声 音逐步增强。
核心素养
01
区域认知
结合图文资料, 认识一带一路 沿线主要国家 和地区、世界 主要国际合作 项目的位置。
02
综合思维
分析一带一路 提出的背景, 及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
03
地理实践力
收集相关资料, 理解我国海陆内 外联动、东西双 向开放的新格局, 体验打造命运相 连发展共同体的 新理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流域内协调发展................................................................................................ - 1 -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 - 6 -第三节产业转移.......................................................................................................... - 13 -第四节国际合作.......................................................................................................... - 18 -第一节流域内协调发展一、教学目标1.掌握流域内协调发展;2.以黄河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以黄河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四川从2017年全面建立河长制,2018年全面建立湖长制以来,所有的7415条河流、7817座水库全部建立了河长制,泸沽湖等29个重要天然湖泊被纳入了湖长制。

不仅如此,四川还把2458条长年流水的水渠和一些重要的渠道、12个湿地都创新性的纳入了河长制管理范畴。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实行“河长制”?[新课教学]: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讲解】河流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

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了水系,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

2022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习题:第四章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答案

2022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习题:第四章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答案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学习目标思维导图 1.理解把握人口规模是世界各国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2.把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3.辩证地生疏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4.理解传统进展模式与可持续进展模式的区分。

学问点一 把握人口规模[同学用书P 90]1.把握人口规模的意义:世界各国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2.把握人口规模的目的:人口把握在合理范围之内――→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进展的关系。

【思考】 发达国家和进展中国家的人口政策是否一样?为什么?提示:由于发达国家和进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不同,其人口政策不同。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消灭负增长,老龄化现象突出,多实行鼓舞生育的政策;进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速,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一般实行把握人口增长的政策。

材料 世界人口、资源、环境质量相关曲线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是什么?对环境的影响产生的缘由是什么? (2)从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可以看出当今世界人口与环境之间的主要冲突是什么? (3)要摆脱图中所示的逆境,你认为应首先从哪里下手?为什么? (4)此图对人地关系进展趋势的猜测忽视了什么因素的影响?提示:(1)对资源的影响是需求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是环境质量下降。

缘由是人口数量增加以及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得生活排污量猛增和生产活动规模快速扩大,使得生产废弃物大量增加。

(2)人口的过快增长与有限的环境承载力量之间的冲突。

(3)从把握人口规模入手,由于资源与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人口问题引发的。

(4)图中忽视了人口素养对环境、资源等的影响,人类环境观念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转变目前人口增长过快、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现状。

把握人口规模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人口持续增长,对物质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的承载力量,威逼人类生存。

把握人口规模的必要性及措施,如下图: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1号公报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 339 724 852人。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章 人口与环境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100页 0189页 0191页 0246页 0310页 0352页 0422页 0519页 0555页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第四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复习课件)高二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四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复习课件)高二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五.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为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20 世纪80年代,我国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倡导形成亚欧非之间的能源互联互通大格局,西部是油气进口的重要通道。
十一.“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
设施联通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先领域。在尊重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相关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
贸易畅通
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内容。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相关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2、市场: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其发展壮大的需要,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企业为了避开跨国销售所面临的各种限制,直接在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市场不断变化,因此产业承接地也会发生变化。
3、政策
对于产业转出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干预的方式迫使一些落后产业向外转移4、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原生产区地价昂贵、原材料短缺及运输成本增加等。
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可自流供水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地区,可自流供水
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
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大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渠道穿越高山,工程艰巨
可调水量

较大
较小
水源地水质
较差
较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总结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工业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2)分类:按生产对象:采掘业、加工工业按产品性质:重工业(主要为生产服务)轻工业(主要为生活服务)2、主要的区位因素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前景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

目的:低投入、高产出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五种主导型工业类型的特征工业类型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原料指向型工业钢铁厂、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接近原料产地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接近消费市场动力指向型工业电解铝、冶金、化学等重工业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厂)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等工业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3、影响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的发展变化(1)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鞍钢与宝钢的区位变化特征:共同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接近市场、接近水源区别:鞍钢——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宝钢——接近消费市场钢铁工业的三次变革:近煤型(动力导向型)----近铁型(原料导向型)----临海型(市场导向型)(2)环境保护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3)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如政策变化、乡土情感、个人偏好、 工业惯性等4.2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1)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投入——产出的联系)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

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

第二种时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 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汽车组装厂、生产流水线。

(2)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业(3)信息上的工业联系2、工业集聚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

矿产资源。

森林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政治:政策。

战争,政治中心变更,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地形平原,高原,山谷气候:中低纬(温度)。

沿海(降水)河流,供水,运输,军事人文:矿产。

交通。

旅游。

政治。

宗教。

科技。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城市等级越大,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级别越高。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近期速度慢,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快,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区域联系生产协作联系:工序—协作(布)工业聚集部件—生产(车)工业分散商贸联系:区域贸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四章 第四节 国际合作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四章 第四节 国际合作

(4)提供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文化驱动力
和而不同
多样性
繁荣
(5)促进相关国家的共同繁荣
旁栏边角 练一练 阅读教材图4.36“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思考:“一带 一路”建设的中国背景有哪些? 提示 ①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②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 存度高;③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 去核心设施;④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 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
本课结束
方法突破
一、经济全球 化与国际合作
二、“一带一路” 建设的重大意义
应用体验
【例题】 (2019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波兰中部的罗兹市曾是欧洲最主要的纺织工业中心,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 经济发展停滞。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 集散地。
中欧班列路线示意图
(1)罗兹市为了充分发挥货物集散地的作用,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
二、“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 1.“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
2008年全球金 融危机爆发
世界经济增长 持续低迷 ,贸易增长 缓慢,各种 不稳定 事件频出
推动和深化 国际合作 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 → “一带一路”应运而生
2.“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 (1)打造新型国际合作模式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运新疆( )
A.单次运量大
B.运输时效高
C.运输路程远
D.单位运价低
2.中巴经济走廊的开通有利于( )
①巴基斯坦向新疆产业转移,促进新疆产业升级 ②加快巴基斯坦油气资
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 ③完善巴基斯坦基础设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④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带答案经典知识题库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带答案经典知识题库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带答案经典知识题库综合题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电影《中国机长》改编自真实事件。

2018年5月14日7:06四川航空3U8633航班以800km/h的速度飞行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9800米高空时,驾驶舱挡风玻璃突然爆裂,飞机剧烈抖动。

机长临危不乱。

用冻得发紫的双手迅速手动操作迫降,34分钟后飞机安全降落成都机场,119名乘客无一伤亡,创造了民航史上的一次史诗级壮举。

下图示意川航3U8633航班飞行轨迹及周边地貌。

(1)飞机发生事故时所处的在____(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描述飞机发生事故时所在的大气层的特征____。

(2)分析引起飞机的挡风玻璃爆裂的大气环境条件。

(3)飞机出现突发状况时,冒险急转向左备降成都,而没有选择康定机场。

请分析其中原因。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地中海的科西嘉岛(下图)是法国的度假天堂。

这里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座,最高峰2710米,岛上森林覆盖率约为23%,岛上的旅游徒步线路长约180千米,徒步穿越全程需要约16天时间,号称“欧洲最难徒步路段”。

(1)分析科西嘉岛徒步线路“难徒步”的原因。

(2)指出科西嘉岛徒步路旅行的最佳季节,并说明理由。

(3)说明科西嘉岛徒步线路没有修建人工步道的原因。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速铁路(下称“高铁”)作为一种新兴的高速交通方式,能显著改善区域的可达性,进而促进区域经济格局和空间结构的调整。

伴随着“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建设的全面展开,中国已经步入高铁时代。

下图示意2013年中国省会城市的高铁服务价格分布。

(1)分析影响城市高铁服务价格产生差异的因素。

(2)与普铁相比,推测近年来更多人群选择高铁出行的原因。

(3)哈尔滨、福州、南宁通往其他省会城市的平均价格明显高于其他城市,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连接日喀则至加德满都的中尼铁路,中国段预计2022年建成通车,尼泊尔段即将适时推进修建。

高中地理必修目录:章节目重点

高中地理必修目录:章节目重点

必修1 自然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天体、天体系统2、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八大行星、分类、特征3、存在生命的星球: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能、生活、生产、动植物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活动、结构、黑子、耀斑、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公转、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位置2、太阳直射点的运动:黄赤交角、回归运动、回归年、两分、两至3、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晨昏线、时差、时区、区时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自转偏向力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6、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五带划分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波、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软流层、界面2、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问题探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2、热力环流:形成和示意图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和三种力的作用下的风向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从热力环流到单圈环流再到三圈环流、随太阳直射点移动2、北半球冬、夏季风气压中心:冬夏季海平面气压分布、东亚和东南亚季风的形成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分布和气候特征、特殊气候的分布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1、锋与天气: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台风、寒潮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海平面上升、气温变化、降水变化,极端气候的发生3、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种树,减排,节能环保问题探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水的构成、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洋内循环,过程、意义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洋流、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模式图和分布图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自然环境,航行,海洋生物,海洋污染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分布与特征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不同社会阶段3、合理利用水资源:水的浪费和污染,开源、节流问题探究: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及其影响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第二节山岳的形成1、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向斜与背斜,断层、火山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平原与山地的比较,山地的注意事项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河流侵蚀的三个阶段、河流堆积的三种类型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平原和河谷的选址问题探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的相互联系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水土流失、东北森林变化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陆地自然带的分布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变化方向,以热量为基础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变化方向,以水分为基础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海拔变化方向,以水热为基础问题探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必修2 人文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1、人口的自然增长:三率、增长速度变化和地区差异、人口大国和缺人大国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原始型、传统型、现代性、阶段和原因、转变及因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的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推—拉理论、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1、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因素2、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人口的合理容量、控制措施问题探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土地利用类型和特点、城市功能区和特点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同心圆,扇形,多核心三个模式、租金递减影响因素、变化发展、城市合理功能布局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的不同等级:城市等级、服务范围和功能,变化发展的因素2、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六边形城市等级体系、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第三节城市化1、什么是城市化:含义、推力和拉力、三个特征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S”型曲线,不同阶段的特点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合理的污染破环、合理的改善作用,生态城市建设问题探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两层含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发展变化2、农业地区的形成:含义、形成过程、地域特征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条件、特点、中国南方2、商品谷物农业:分布、条件、特点、美国大平原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大牧场放牧业:分布,条件、特点、潘帕斯草原2、乳畜业:分布、条件、特点,欧洲问题探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工业区位因素:各种区位因素、五种导向型工业类型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市场、科技、交通、环境、原料、动力、劳动力、政策、企业者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1、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自发形成和规划建设)2、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的联系:原因和优势、工业地域的联系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1、传统工业区:分布,兴起和衰落原因、鲁尔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2、新工业区:分布,兴起原因、特点和体系、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和温州乡镇企业美国“硅谷”和北京中关村问题探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经济转型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优缺点比较2、交通运输布局:交通运输网、线和点布局的布局、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因素南昆铁路的区位分析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扩展方向变化(嘉兴)、形成发展轴(武汉)、交通枢纽(株洲)交通运输网促成大城市带(波士顿-纽约-华盛顿)2、对商业网店分布的影响:网店的密度和位置,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问题探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崇拜和依赖,改造,征服,寻求和谐相处2、直面环境问题: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特点3、走向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系统、三个系统、三个原则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问题探究:绿色食品知多少必修3 区域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早期限制发展、后期促进发展、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遥感(RS):含义、工作原理、主要环节作用2、全球定位系统(GPS):组成及特点、应用3、地理信息系统(GIS):工作程序、应用领域和作用4、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特点和应用问题探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范围、地理位置、气候和自然特征、荒漠化和水-气-生相互作用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过樵、过牧、过垦、水资源利用不当案例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预防,阻止和恢复、原则、综合开发、五个手段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益:氧碳平衡、水循环和水平衡、生物基因库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养分循环和土壤贫瘠、植被破环和恢复困难3、亚马逊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破环手段和原因、修公路和移民,跨国企业开发4、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保护性开发问题探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1、资源开发条件:资源条件、开采条件、市场、位置、交通、(能源供求的五大挑战)2、能源基地建设:扩大开采量、提高外运能力、加强加工转换3、能源的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升级、社会经济发展4、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生态治理、循环经济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地形、气候、水系、矿产资源2、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墨累-达令流域案例)3、流域的综合开发:梯级开发、统一开发和管理、三个效益的统一问题探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2、农业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3、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机械化、专业化4、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草原区、山区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1、对外开放的前沿:承接产业转移、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侨乡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两个发展阶段、东莞的三来一补、四个城市化模式3、问题与对策:产业升级困难、城市建设落后、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群的构建、规划管理加强问题探究:我的家乡怎么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1、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供求不平衡、能呀un消费结构调整、油气资源开发战略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东部、西部、东西部协调、环境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以及其他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产业结构、产业分工与合作、地理环境、就业问题探究:南水北调怎么调。

4-3产业转移(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2)

4-3产业转移(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先进 技术和设备发展轻纺工业,推动了经济发展。
从“中国制造”到“越南制造”的原因?
题头解
制鞋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生产地因劳动力价格提升而不断向劳 动力价格低的地区转移,这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产业转移的方向。21世纪初, 我国拥有大量且价格较低劳动力,而如今越南的劳动力价格比我国更低。
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6.影响因素 (2)市场 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其发展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原生产区地价昂贵、 科技、产业基础、基础 原材料短缺、运输成本增加等其他因素 设施、社会协作条件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亚的经济发展迅速,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二、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产业转移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过渡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 集型产业,由低附加值产业上升到高附加值产业。
6.影响因素 (3)政策 例如,近些年来,受政策因素推动,我国制鞋业等劳动密
集型产业的近百家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开展业务。
欧美等国对产自我国的许多工业产品征收关 税并采取限量措施,而对来自非洲国家生产 的工业产品则免关税且无限量措施。近年来, 我国面向欧美的制鞋等企业,在埃塞俄比亚 开放和推进工业化政策吸引下,相继来到埃 塞俄比亚投资办厂。所建工厂主要分布在亚 吉铁路(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沿线。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运输成本增加
环境污染严重 原生产地区地价昂贵
企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主导因素因产业类型而异
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6.影响因素
迫使企业外迁
吸引企业进驻
小结
数量、素质、价格 劳动力价格变化
劳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课程 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认识在可持续发展 标准 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责任。 1.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课标 2.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3.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采取的行动,增强 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 为习惯。
弃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2)作为学生,你能为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提示:爱护动物,不随意扔垃圾,坚持不使用塑料袋,不使用一次 性筷子,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等。(答案是开放性的)
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滥垦草地,过度放牧 滥伐森林 不合理的灌溉 开矿 工矿、工交、 住房用地的扩大 产生的环境问题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产生废弃地 耕地面积减小 解决措施 退耕还草,防 治土地荒漠化 退耕还林,治 理水土流失 改良灌溉方式 覆土复垦 保护农田,合理 利用每一寸土地
水 资 源
水是生命之 源,孕育和 水资源短缺、水污 维持着地球 染严重 上的全部生 命
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 成 因 解决措施 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冷却、转变发展模式 模式 目 的 特 点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清洁生产 和文明消 实现_________
结 果
产品 生产规模 、增加_____ 扩大_________ 费,减少经济活动造成的 产量 和提高消费水平 _____ 资源耗竭 环境压力和_________ 环境承载能力 和土 强调 _____________ 资源 、环 社会生产以牺牲_____ 地、水、森林、矿藏等 境为代价 永续 利用 自然资源的_____ 高投 改变传统的以“ _____ 不可持续发展 的 形成一种_____________ 入 、高消耗、高污染” ___ 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人 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 环境 类陷入严重的资源、_____ 需 引入市场机制,平衡___ 危机 求与供给 的矛盾 _________
(3)清洁生产就是没有污染的生产。
( × )
提示:清洁生产与现行的技术和产品相比较而言 ,只是在生产 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较少而已。
(4)可持续发展由观念走向实际的关键是公众参与。( √ )
提示:只有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才能被接受并得以实 施,观念才可能转变为现实。
(5)环境问题太大,与个人没有关系。
资源
3.水资源: (1)危机:世界上有60%的地区淡水不足,4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
(2)水污染:
防治水污染 。 (3)措施:节约、保护水资源,___________
4.海洋资源: (1)开发利用中 存在的问题 过度捕捞海洋生物 围海造地 、毁坏滩涂 盲目_________ 无节制地向海洋排放污染物 伏季休渔 、禁止滥捕、治理污染等。 (2)保护措施:_________
四、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1.人地协调的四个关系: 社会经济发展 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_____________ 协调 眼前 利益与_____ 长远 利益 人类社会的_____ 发达 国家与_______ 发展中 _____ 国家 之间的 关系
当代人 与_______ 后代人 _______
2.从观念走向行动: 公众参与 。 (1)各国政府干预和_________ (2)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生态环境。 环境意识 。 (3)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公民_________
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产资 作用: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最基本的_______
1.土地 资源 源 和环境条件 ___ 水土 保护措施:(在我国)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_____ 流失 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 _____ 进行复垦等 2.森林 生物 的总称 含义:森林和林业生产地域上的土地和_____ 微生物 、 组成:包括林木、林下植物、野生生物、_______ 陆地生态系统 土壤和气候等自然资源,是最大的_____________
【思考辨析】 1.判断正误。
(1)控制人口规模的目的是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 )
提示:实行人口控制政策,限制人口增长,目的是把各个地区的
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
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2)我国地大物博,但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 √)
提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拥有量少,人口增 长、经济发展需求与资源供应之间不相适应 ,制约着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同时,资源利用和重复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 )
提示:作为社会公众的一员,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 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使我们的子 孙后代也能获得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2.问题思考。 (1)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是什么?为什么?
提示:控制人口规模。人口持续增长,形成巨大的人口压力,对
物质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增多,最终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耗废
2.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
自然 资源 主要地位 既有经济价 值,又具有 多种生态功 能和环境效 益 利用中 的问题 解决途径
森林 资源
采育失调,林质下降; 合理采伐;采伐和抚育更 毁林开荒,伐木取薪, 新相结合;退耕还林;建立 造成覆盖率下降;砍 保护机制 伐过度,不利于更新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农 业采取喷灌、滴灌等技术, 减少浪费;保护水源,防止 和治理水污染,工业废水 和生活污水净化后循环利 用;海水淡化
解读
一、控制人口规模 合理 的范围之内。 1.含义: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限定在_____ 2.原因: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人口控制,地球将人满为患,资源更 缺乏 环境污染更为_____, 严重 生态系统更_______ 不稳定 。 加_____, 生态环境 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 3.目的:减轻人口对_________ 发展 的关系。 与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