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在《论十 大关系》中说: “提出这十个问 题,都是围绕一 个基本方针,就 是要把国内外一 切积极因素调动 进来,为社会主 义事业服务。”
(1)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2)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5)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6)党与非党的关系 (7)民族关系 (8)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 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 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创 造性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 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 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和四 个方面主要观点。
个
分配制度
方
面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对外关系
“两步走”战略
第一步:建立独立的工 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全面实现“四 个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发展战略
发展阶段
经济体制 七
个
分配制度
方
面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对外关系
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分为: 两个阶段。
必要的:
1)“一五计划”是在苏联的大力援助下 全面展开
一
五
计
苏
划 与
联
新
专
中 国
家
工
和
业 化
援 华
设
备
1952年8月,为争取苏联对“一五计划”,周恩来率团访苏。 期间,苏联共派遣3000多名专家,带来的资料重量达600多吨 ,共完成156个重点工程项目
第四章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3)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主要矛盾 先进工业国的愿望与落后农业国的现实 人民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无法满足需要的 现实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b、什么性质的矛盾?
两种不同性质的 矛盾
敌我矛盾
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
搬。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主要内容: (1)首先确立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 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开辟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 题 (3)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初步提出了中国经 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4)提出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 因素的问题
LOGO
小知识
1956年2月25日,即苏共二十大的最后一天凌 晨,赫鲁晓夫却突然抛出了一份长达4小时的题为 《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被 紧急召集到会议大厅的代表们的惊愕中,全盘否定 了斯大林,揭露了很多苏共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 负面情况。
LOGO
小知识
1、个人迷信。斯大林利用《斯大林传略》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大肆颂扬个人功绩,利用颁发 “斯大林奖”,树立“斯大林纪念碑”以及用自己名字命名企业和城市来助长个人迷信。赫鲁晓夫还提到了 列宁于1922年12月给俄共(布)十三大的信,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太粗暴,建议调动他的总书记职务。他同 时还公布了列宁1923年3月5日给斯大林的信,要求斯大林为自己的粗暴行径向克鲁普斯卡娅(列宁的妻子 1869-1939)赔礼道歉,否则就和他断绝关系 2、破坏法治,发动大清洗。揭露“大清洗”实际上首先从镇压党内反对派开始,利用“人民公敌”的罪名, 将思想斗争转变成对反对派肉体上的消灭。赫鲁晓夫列举诸多材料,证明是斯大林一直在推动阶级斗争并批 准违法的使用肉刑,把“大清洗”的责任完全推到斯大林的身上。他还暗示“基洛夫案件"的幕后黑手就是斯 大林,甚至说斯大林晚年“有一个消灭政治局内老同志的计划”。 3、在卫国战争中的错误。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盲目自大,不相信诸多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再加上 “大清洗”残害了很多优秀的苏军将领,以至于在战争初期遭受惨败。在初期失利之后,斯大林又完全丧失 了信心,认为“一切都完了”甚至“完全撒手不管”;在指挥战争的过程中,斯大林“按照地球仪制定作战 计划”,造成哈尔科夫战役折损几十万士兵 4、在民族问题上的错误。在卫国战争初期,斯大林强行将车臣-印古什、卡尔梅克等几个民族集体迁徙到 远方,同时取消了这些民族的自治共和国,这种野蛮非人道的做法造成了严重的民族对立。 5、在和南斯拉夫关系上的错误。战后苏南两国发生了严重的纠纷并且关系完全破裂,赫鲁晓夫指责斯大林 在这方面扮演了“可耻的角色”,甚至声称“只要我动一动小指头,铁托就会完蛋。” 6、在经济政策方面的错误。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完全不了解农村情况,几十年不访问农村。“只是从电影 上看农村和农业”,他的一系列错误政策导致了苏联的农业落后。 7、实行个人独裁。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没有按照党章规定按时召开党代表大会,十八大和十九大之间相隔 了15年。党的中央全会和政治局会议也很少开,斯大林晚年不仅不开中央全会,连政治局会议也只是偶尔去 几次。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016年7月11日星期一
7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成就举要
• 工业建设: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
• •
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教科文卫:全国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2.04亿人 (1980年),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取得 显著成就,烈性传染病如鼠疫、天花、黑热病、 斑疹伤寒等被基本消灭。 国际地位:同世界上12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80年),在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席位得到恢复。
2016年7月11日星期一 4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用 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具体方针、原则: • 思想:团结-批评-团结,讨论说服教育 • 利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 党群:民主集中制,克服官僚主义 • 科文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讨论实践 • 党际: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 •
•
2016年7月11日星期一
3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1957.2) 91
• 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的矛盾(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非对 抗性质矛盾)。——改革的理论基础。 •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当前经 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人民对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 间的矛盾。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 • 两类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两类矛盾可 以互相转化)。处理方法:民主和专政。 • 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 盾(思想、利益、党群、科卫、党际、民族矛盾)。
6
2016年7月11日星期一
4.其他领导人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若
干理论观点 97
• 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13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初步探索
苏联模式的特点:
苏联社会主义 模式
经济上: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上:高度集权 的行政体制
对外关系上:严重 的官僚主义
20世纪是社会主义的世纪。在短短 几十年间,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发展到 多国,先后建立了横跨欧亚、拉丁美洲 的15个社会主义国家,占世界人口的1/3, 领土的1/4。到80年代,这些国家工业总 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2/5,国民收入则占 到世界国民收入总额的1/3。
总的来说,“大跃进”运动反映了广大人 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良好 愿望,是党的领导人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 企图用过去行之有效的群众运动的方式, 把经济建设迅速搞上去的一次不成功的尝 试。它带有浓厚的主观唯意志论和经验主 义的色彩,它想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经济 建设新路,但除了一些主观蛮干的“创见” 之外,最终也未能摆脱旧的经济模式
什么是国内外的积极因素?在国内,工人 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 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 然要作好工作,昼争取化消极因互为积极因素。 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 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 利用。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 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 家而奋斗。 ——毛泽东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可分两阶段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四个现代化、 “两步走”发展战略 关于经济建设方针:统筹兼顾 关于所有制结构: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 充 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 律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扩大民主 关于科学和教育:向科学进军 关于知识分子工作: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 伍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和经验教训
毛概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关于“两步走”的设想,最早是在1963年9
月的中央工作会议制定国民经济长远规划时,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提出来的。当时设想,第 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 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接近世 界先进水平;第二步,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 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 术的现代化。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 会矛盾的思想
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1957年2月,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了1800余人参加的 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毛做《正处》报告
10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 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原因
一、社会变革,矛盾转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阶 级斗争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内部 矛盾却日显突出和复杂多样(表现为“十大关 系”中的绝大部分)。 二、化解矛盾,建设社会主义 。只有正确处理 好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才能调动国内外一切 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苏东前车之鉴。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
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 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1964年刘少奇提出了两种教育 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主张。 普及教育、满足各类学生升学 的需要,单靠一种教育制度是 不行的,国家负担不了,家长 负担不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在 全日制学校以外,创办一些半 农半读或半工半读的学校。实 行两种教育制度,势必有两种 劳动制度,即工厂、机关的8 小时工作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劳
解决方法
社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属非对抗性 无须阶级斗争来 解决,而是依靠 社义自身力量, 通过对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相 互不适应的方面 进行调整来解决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956-1978)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其确定了一个方针: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它具有又适应又矛盾的特点。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针对敌我矛盾(对抗性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性矛盾),应该分别采用专政和民主的方法应对。
专政方法:就是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对于国家内部那些反抗社会主义改造、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严重犯罪分子依法治罪,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强迫他们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尽量使他们改造成为新人。
民主方法:就是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
(单选)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a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还有一些矛盾的具体方法这里不展开论述详见72页(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毛泽东提出了: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1.意义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c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经验教训(真题小结: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总结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重视国家的工业化问题,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 的政策。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 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党的七届 二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 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加之 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因此党确定以工 业化为整个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改造 时期,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作为党在过渡时期总 路线的主体。
毛 泽 东 做 论 十 大 关 系 的 报 告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 社会矛盾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 社会矛盾的思想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 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毛泽东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 质、特点和解决途径,揭示了社会主义社 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974年4月,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
5. 发展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
1972年 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开始
如果没有中华人 民共和国和它的七亿 五千万人民参加,就 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 的和平。
美国第37任总统理查德•尼 克松(Richard M. Nixon)
——乔治· 桑特尔《尼克松 传》成都出版社1996年版P.244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 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 事业服务的思想
第四章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3版)
苏联模式的特点:
苏联 模式
经济上: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上:高度集权 的行政体制
对外关系上:严重 的官僚主义
苏联模式就是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
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它的关键要
害在于树立个人崇拜。它无情践踏了社会主
义的民主和法制基本原则,以长官意志取代
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 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往后踞塔顶的则
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 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保障 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五”期间,正是运用这种体制, 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 划”期间苏联提供156个工业项目的援 助; 50年代苏联和东欧向中国派出12000 多名专家;6000多名中国留学生赴苏 联学习。
2、内容---- 确立了一个基本方针
——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 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 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前五条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生产力各方面;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 的工业化道路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后五条涉及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6—10条)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与非党的关系 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1957年2月 27日,毛泽 东在第十一 次最高国务 会议上,作 《关于正确 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的问 题》的重要 讲话。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理论成果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 牛胰岛素结晶
•
2.新中国先后制定了两个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 1963年,我国先后制定了两个科学技术发展的长远规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 为了指导和规划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长远发展,1956年和
•
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成立。它主要从事自然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科学、新兴技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重大的综 合性课题的研究。一些重要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分支,如生物物理学、 分子物理学、地球化学、射电天文、高能物理等;新兴应用技术如核 技术、喷气技术、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自动化技术、无线电技 术等,也都在这一时期逐步发展起来。华罗庚、李四光、茅以升、竺 可桢、童第周、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陈景润等一批科学家为国 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新中国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坚 强领导、举国上下艰苦奋斗和勤俭建国的创业精神分不开的。这一时 期涌现出像大庆和大寨那样艰苦创业的英雄集体,涌现出大量英雄模 范人物,如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等,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道德 和精神面貌。
鞍 山 钢 铁 厂
(2)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3) 1956年,中国第一飞机制造厂(沈飞集团公司) 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4)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安 装 机 床
(5)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 长江南北的交通。 武 汉 长 江 大 桥 建 成 通 车
的死亡率从1949年的20‰下降到1976年的7.25‰;全国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前的34岁,上升到1975年的
68.18岁。不到30年的时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了30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
必须把马克思 主义与中国实 际相结合,探 索符合中国特 点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2
必须正确认识 社会主义社会 的根本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 生产力
3
必须从实际出 发进行社会主 义建设,建设 规模和速度要 和国力相适应, 不能急于求成。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
存在两类不 同性质的矛盾 处理两类不 同性质矛盾的基 本方法 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的方针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背景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 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把工 业化作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 主体。受苏联影响,使重工 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比重失 调。
2.内容 关于社会主义 社会的矛盾问题 社会主义社 会同样存在矛盾 ,这些矛盾推动 社会主义社会向 前发展。提倡用 对立统一规律分 析社会主义社会 的矛盾。 关于社会主义 社会的基本矛盾 分析了社会 主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的性质、特 点和解决途径, 提示了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的一般 规律。 关于我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我们搞革命有经验,但建设没有经验,还须硬搬一部分苏 联的经验,……因为我们不向苏联学向谁学呢?”
照搬苏联模式,“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 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是长久之 计”。
2.内容
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明确提出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良好开端。
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 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 共产党面前。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 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 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此, 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 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强调: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 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党的八大指出: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 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 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 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之间的矛盾。
导语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 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 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经 历了曲折过程,既取得了重大理论成果,积累了成功的经 验,也有失误的教训,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 训,正确地加以总结,都是宝贵的财富,为后来探索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经验借鉴。
个体经营
工商业经营
生产领域 流通领域
计划生产 国家市场
自由生产 自由市场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 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 毛泽东提出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认为商品 生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利的工具, 要有计划地大大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 刘少奇提出使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的主张,以及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思想。 • 陈云提出要建立“适合于我国情况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的 市场”的思想。 • 毛泽东主张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毛中特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956.12前后)1、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11956.4《论十大关系》○21956.9八大的思想○31957.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一节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结合”:革命、建设、改革3、(多)《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内容:○1以苏为鉴,自主独立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4、○2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5、○3确定了基本方针,调动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4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6、(多)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的措施:○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有一个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
分为两个阶段: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社会有矛盾○2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人民○3基本矛盾:经济与上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8、(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主要内容:○1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性质是非对抗性的矛盾○3"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4经过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调整得到解决9、(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的主要内容;○1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2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互相转化○3,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10、关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针11、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12、党的八大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性质:非对抗性
上层 建筑
相适应
经济 基础
不相适应
相适应生产力特点来自相适应又 相矛盾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不相适应
解决途径:社会 主义制度本身、 不断地得到解决
上层 建筑
相适应
经济 基础
生产力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不少人对 新的社会制度还不能马上适应,再加上党 和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存在着主观主义、 官僚主义作风,这引起了一些群众的不满。 1956年下半年,一些地区出现了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农民退社等情况。与此同时, 国际上出现的波兰、匈牙利事件,也在国 内引起了一些人的思想波动。各级领导干 部对此缺乏思想准备,或者束手无策,或 者习惯于把一些闹事问题作为敌我矛盾来 处理。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 动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一些社会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 社会中的运动形式,但他们没有具体分析社会主义 社会的矛盾问题。列宁虽然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 下,对抗消失了,矛盾还会存在的观点,但对社会 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没有进行系统阐述。斯大 林曾认为一精神上和道义上的一致是苏维埃社会发 展的动力,晚年他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 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没有把它当 做根本性问题提出来。
1.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
两大阵营趋于缓和 社会主义阵营内发出了改革的呼声 亚非新兴国家向社会主义靠拢 世界经济科技开始迅速发展等
2013版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经济上: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上:高度集权 的行政体制
社会领域内:政党 高度控制国家,国 家高度控制社会
苏联社会主义 模式的弊端
经济上:各种比例 关系失调,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缓慢
政治上:缺乏民主 破坏法制
党内:民主集中 制原则被破坏, 形成个人专断。
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 际的第二次结合,走中国 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
• 在经济建设上往往急于求成,发动大跃进; • 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 的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 斗争的问题仍然看作是阶级斗争; • 在党内生活中,容易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中产生的不同意见视为“路线斗争”、“阶 级斗争”,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 “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以致后 来又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 1956年4月和10月,《人民日报》以编辑部的名义, 先后发表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对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特别是十月革命以来无产阶级革命和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3.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 路
主要观点有:
• ①毛泽东认为,报告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 ②以苏为鉴,并不是否定十月革命道路的普遍规 律。 • ③阐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同道路和民族特 点的关系问题。
•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生产的坦克和喀秋莎自行火炮,比德国、 捷克、法国和其他所有支持希特勒的欧洲国家的总和还多出一 倍。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 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
④建国初期,苏联对新中国给予了很大帮助。 • “一五计划”就是在苏联的大力援助 下全面展开的。 • 1952年8月,为争取苏联对“一五计 划”援助,周恩来率团访苏。 •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 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最新版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课件
压迫,难以获得很大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重视
国家的工业化问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保护
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
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
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
33
以工业化为整个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加之当时我
.
36
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 只有农业发展了,工业柴油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建立重 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既可以更 好地提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又可以增加资金积累和扩大 市场,这不仅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用于保 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巩固,
.
18
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 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适合生产力的发 展相适应的。
• 另一方面他又不很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 展就自相矛盾了,
.
19
矛盾的划分
• 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八大前夕,--改造完成后我国 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 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对于经济文化迅 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 来,要求各级党委要抓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全党要学科学学技术,学 新本领。
.
31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 实行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 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第4章 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上海江南造船厂和上海重型机器厂研制的中国 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1958 北京 第一辆国产微型汽车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 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两个阶段。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 毛泽东提出,应当采取“两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 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 界前列。
局限:
没有认识到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东西 没有认识到发展生产力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 重要性和艰巨性(需要经过一个专门的历史阶段完成的任务)
第二节 教训
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经验教 训、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1952 青海湟中“土改” 中,斗争地主
1950 北京 收听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的报道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党确定以工业化为整个经济建设的 主要任务。 毛泽东指出,以工业为主导,把重 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以逐步建立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 体系。 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 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1958 宁夏石嘴山 大炼钢铁运动中的小高炉
文化大革命——检阅红卫兵
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 务,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要务。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急于求 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 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1957-1976)及 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1957-1976)四个阶段
1、1958年11月郑州会议到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 期 2、1961年八届九中全会到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 3、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到1966年 “文化大革命” 前 4、1966年6月到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 1957年夏天反右派斗争干扰了我 们党从1955年底开始的探索,尤其是反 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严重错误,使我们党 又重提到阶级斗争,一直到1966年“文 化大革命”爆发前,我们党的中心工作 始终在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之间徘徊。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把繁纷复杂的社 会矛盾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敌我矛盾是对 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显而易见对抗性矛盾;两类不同 性质的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论述了正确处理 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基本方法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方针。 毛泽东强调,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是是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论断的着眼点,在于调 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 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科学提示了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 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也为后 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 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人民政权建 立后,照搬苏联模 式,经济上片面发 展重工业,政治上 制造个人崇拜,破 坏法制,引起人民 强烈不满。 1956年10月23日, 布达佩斯近20万名 大学生和群众举行 示威游行,要求第 一书记格罗辞职 , 游行者推倒了市内 的斯大林铸像,同 保安部队发生武装 冲突。
2014版第四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7
思政部2013年
比如:(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 系,毛泽东提出,应按农、轻、重的次序安排 国民经济,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实行 轻工业和重工业同时并举。提出将工业和农业 结合起来,在农村大力发展工业,使农民就地 转化为工人。
思政部2013年
比如:(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毛泽东 认为应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国原则,实行“自力 更生为主,力争外援为辅”的方针。注意向外 国学习,对外开放,想方设法打破帝国主义对 我国的孤立 。
思政部2013年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做《论十大关系》政治报告正式提出了探索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探讨了苏联模式在十个方面存在弊端。 而“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 极因素调到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3
思政部2013年
主要内容:
(1)首先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 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开辟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3)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当中国跨入社会主义大门的时候, 历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在一个 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且发展 极不平衡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 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思政部2013年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从照搬苏联到 第一部分 提出“以苏为鉴”
思政部2013年
(一)走俄国人的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 义发展战略的最初探索
思政部2013年
第三阶段:《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问题》是探索的深化(1957年)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的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它和其他 社会制度下的矛盾有何区别?这是社会主义 制度建立后必须予以正确回答的问题。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马恩列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概 论
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
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期共存、互相 监督”的方针; 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 助的方针,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 民族主义,等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7)关于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和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节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概 论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
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还特别指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
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概 论
毛泽东认为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互相 转化。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从
非对抗性的矛盾转向对抗性的。反之亦然。因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概 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天府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使用教材或参考书
籍
北京大学出
版社
授课班级2015级会计计算机老
年护理电子应用技
术,2014级会计计算机
班
专业、层次大专
教学章节第四章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课型〖√〗理论课〖〗实验课教学时数2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教学理解以下问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有哪些?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
1、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后提出的新问题,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
2、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
要思想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重要思
想成果
介绍3min
课堂讲授,
教学互动,
多媒体展
示,作业留
置
思想
1956年4月和5月,毛
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
15min 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
上,作了《论十大关系》
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
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
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
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
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
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
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
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
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
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
矛盾问题,马克思、恩格
斯和列宁没有专门作过论
述。
2、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
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4、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5、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27min 5min
1、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
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
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
的必要条件。
2、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
35min 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加
之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十
分薄弱,因此党确定以工
业化为整个经济建设的主
要任务。
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
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
系,便是重工业、轻工业
和农业的关系。
4、毛泽东指出,以工业
为主导,把重工业作为我
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但同
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
和轻工业。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
论成果
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
段。
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4、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5、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6、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7、关于科学和教育。
8、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9、毛泽东以及党的其他领导人还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执政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
第2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
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
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