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教学提纲
《师说》公开课教案教学提纲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写作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
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
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
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师说》即说说从师的道理。
(作者)说起韩愈,我们应该不陌生,请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他的有关资料。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
韩愈是与古文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他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象先秦散文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
二人不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础。
因此二人影响巨大,韩愈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苏轼三岁而孤,靠兄嫂鞠育成人。
怀瑾握瑜,满腹经纶却功名蹭蹬(19岁进军长安,三试不第),历尽艰辛方才进士及第。
走入仕途后又因性格耿直、直言无忌而贾祸,一贬阳山、再贬为河南、三贬潮州,颠沛流离,身心交瘁,但他能做到宦海浮沉而荣辱不惊。
从政为官,鞠躬尽瘁,有惠及民;执笔为文,泻玉飞珠,成为一代宗师。
三起三落1. 803年《论天旱人饥状》一贬连州阳山令。
2. 806年奉召回长安知国子博士二贬河南令3. 814年平定淮西乱军功晋授刑部侍郎4. 819年宪宗凤翔迎佛骨,信佛狂潮席卷京城,以文人的勇力和胆魄写《论佛骨表》三贬潮州刑史(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
《春》公开课优质教案
《春》公开课优质教案《春》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朗读,感知春意;2.通过多角度品读,感受春趣;3.通过质疑析读,感悟春情。
教学重点:通过多角度品读,感受春趣;教学难点通过质疑析读,感悟春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金文春,让学生猜这是个什么字?(春),然后出示解释:春,推也。
草字头中间一个屯字下面一个日字。
屯字像一个幼芽破土而出,即在阳光的推动下,幼芽破土而出。
草长出的季节就是春,表示万木生长,充满生机。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走近《春》,去感受春的魅力、春的神韵吧。
二、朗读,知春意1.自由朗读课文,思量:作者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是带着什么感情描绘这些景物的?明确:作者描写了春天的草、春天的花、春天的风、春天的雨、春天的人。
是带着热爱和赞美的感情描绘这些景物的。
2.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去读呢?明确:用轻松、欣喜的语气读,语调要上扬。
朗读节奏是应该轻盈还是缓慢呢?明确:朗诵节奏是由文章的思想内容决定的。
普通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节奏可以轻盈一些;平静、庄重、悲哀、沉重的内容节奏可以缓慢一些。
这篇文章处处充满着轻松、明快的气息,应该带着欣喜的语气去读,整体节奏是轻盈的,中间又有舒缓的地方,这样就给人回环往复的美感。
3.老师范读其中一段。
如1-2段。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5.指名读课文段落。
三、品读,感春趣1.(过渡语)同学们,草绿了,花开了,风吹着,雨下着,平时由于习惯,我们对此视而不见,知而不新,但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会发现朱自清先生把这些表现的新鲜、可爱、温和,叫人欢欣,令人惊喜,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散文学会会长林非曾经说: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朱德熙曾经说: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
2.同学们,我们在你最喜欢的段落中找找哪些句子通过精确的观察、讲究的用词写出了春天的新鲜、可爱、温和,叫人欢欣,令人惊喜?3.生来交流,老师作评价。
小学数学教案提纲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提纲模板
课题:加法与减法
教学目标:
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能够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计算
3.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 熟练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逆运算关系
2. 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数学教科书
2. 教具:数字卡片、计算练习册、教学PPT
3. 课堂布置:幻灯片投影、黑板、讲台
教学流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吸引学生注意,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讲解:通过示范和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提出一些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并记忆
教学反馈:
1.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2. 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懂之处进行及时解答和辅导
教学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加减法题目
2. 自主找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备注:以上教案提纲仅为参考模板,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别了不列颠尼亚》公开课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掌握新闻的结构。
(2)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学会筛选并整合信息。
(2)通过合作探究,分析本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繁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及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1)分析本文独特的写作视角和语言特色。
(2)体会新闻中蕴含的民族情感和历史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香港回归的视频片段,引出课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新闻内容。
2、教师介绍新闻的相关知识,包括新闻的定义、要素、结构等。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分析新闻的结构(1)引导学生找出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2)明确各部分的作用,如标题简洁明了地概括新闻内容,导语提纲挈领地揭示新闻的核心,主体详细阐述新闻事件的经过和细节,背景补充相关的历史和社会情况,结语总结新闻的意义和影响。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1)选取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如“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等,组织学生讨论其含义和所蕴含的情感。
(2)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总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的复杂情感。
3、探讨写作技巧(1)让学生思考本文在写作上的独特之处,如视角的选择、细节的描写等。
(2)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归纳和补充。
4、感受民族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四)拓展延伸1、展示一些关于香港回归后的发展成就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香港的现状。
高中数学教案提纲模板范文
高中数学教案提纲模板范文
主题: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解的判别式;
3. 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二次方程;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
3. 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判别式的理解和应用;
2. 能够熟练运用公式法、配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
3. 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案例引入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 讲授与练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小组合作,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4.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五、教学过程
1. 授课: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 实践: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总结: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性质。
六、教学评价
1. 各类练习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2.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察;
3.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七、教学资源
1.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2. 电子教学资源;
3. 教具和实验设备。
八、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3.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
齿轮传动公开课教案设计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齿轮机构教案设计
[课题名称]:
总课题:齿轮传动
分课题:齿轮传动的组成和分类
课型:新授课
组织形式:演示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悉齿轮传动机构的概念和组成,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几种分类及区别;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归纳等程序,教给学生学会观察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德育目标:通过课堂的学习,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勤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基本类型
[教学难点]: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及其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
[教学提纲]:
一、知识回顾
(一)、运动副的分类运动副分为低副、高副
二、新课引入
(一)、减速器是如何实现减速的目的?
1、展示减速器图片>
2、提问:该设备有哪些构件组成?
齿轮之间的接触方式和运动副分别为什么?
三、齿轮传动概述
(一)、定义
(二)、对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
(三)、特点
三、齿轮传动分类
(一)、1、按两齿轮轴线的相对位置及轮齿的形状
2、按啮合情况:
3、按齿轮传动工作条件
4、按齿轮圆周速度高低
5、按齿轮齿廓曲线的形状
四、知识应用
< 课堂练习>:判断并选择正确的齿轮分类
[作业布置]。
三位数加法公开课教案教学提纲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一课时三位数加法(笔算)教学目标1、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过程。
2、掌握三位数加法笔算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一”的算理教学准备: 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用竖式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30+540= 320+180= 490-130= 570-380=2、引入新课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才能相加,满十就要进一。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三位数的笔算加法。
3、板书课题:三位数加法(笔算)二、新课1、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例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1)用加法计算:271+122=393(种)(2)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1+2=3,十位:7+2=9,百位:2+1=3271 一定注意从个位加起,相同数位要对齐+122393 答: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393种。
例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1)用加法计算:271+31=302(种)(2)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1+2=3,十位:7+3=10,十位满十向前进一百位:百位上的2加上十位进来的1是3,即时2+1=3271 (一定注意从个位加起,相同数位要对齐)+ 31302 答: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302种。
(3)使学生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进一位。
3、学生尝试计算:271+903 (强调:百位相加满十向千位进一)4、小结:计算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时要注意: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3、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三、巩固练习1、森林医生:下面各题计算有错误吗?说说错在哪里,并改正。
684+79= 975+765=2、用竖式计算919+80= 365+825=93+802= 201+594=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五、作业1、课堂作业:数学书练习八第4题写在1号本上。
高中数学教案提纲模板
高中数学教案提纲模板教案主题:(课时编号、课题名称、主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过程安排:
1.导入(5分钟)
...
2.讲授与引导(30分钟)
...
3.练习与讨论(20分钟)
...
4.拓展延伸(15分钟)
...
四、教学评价:
(1)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评价方式:以课堂练习、作业等形式进行评价;
(3)评价依据: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
(1)教学反思:对此次教学做出总结,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方法;(2)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解题方法。
教案撰写人:(姓名)教学时间:(日期)。
《有理数》教案 (公开课)2022年7
有理数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和负数.3.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二)能力训练要求1.体会正数和负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会判断正数和负数.2.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现实背景,丰富的数学活动时机,体验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的兴趣.2.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体验引入负数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引导学生回忆目前为止所学过的数,并给予分类.教学难点1.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教学方法引导—探索—归纳的方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现实背景和学生已有知识发现数不够用了,从而经过归纳,用正、负数表示了现实背景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具准备中国地形图、一支温度计、小黑板投影片五张第一张:(记作§2.1A)第二张:(记作§2.1 B)第三张:(记作§2.1 C)第四张:(记作§2.1 D)第五张:(记作§2.1 E)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师]我们在小学数学里学过哪些数呢? [生]学过1、2、3、0、21、32、56、0.15、0.75、……等自然数、分数、小数. [师]在小学学习过自然数,如:0,1,2,3……另外还学过分数、小数.其中0和1是两个最根本的整数.零表示“没有〞,1表示计数根本单位.在整数中,2表示比1多1,3表示比2多1,4表示比3多1……依次类推,任一个自然数都可通过由零开始逐次加1得到.如果把计数单位1化小,把它分为2份、3份……,n 份,取其中的一份做单位,那么这些分数单位分别是21、31……n 1.分数32,表示2个31,分数n m ,表示m 个n1. 但这些数能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吗?还会有新的数吗? Ⅱ.讲授新课出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答复以下问题: (1)世界最顶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8848米表示什么? (2)吐鲁番盆地在地形图上标着-155(米)表示什么?[师生共析]小学地理中讲过在测量地形高度时,规定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于是高8848米表示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称作海拔8848米,而-155(米)表示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称作海拔-155米.在这里出现了“-155(米)〞,它带有“-〞号(读作负)表示比海平面低的高度. [师]老师再向大家提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新闻联播〞之后除广告外接下来的节目是什么?[生]天气预报[师]很好.现在我们来共同看一下某天我国局部城市的天气预报. (出示投影片§2.1 A)从表中可以看到什么?[生]表中的低温数字有带“-〞号的.[师]这里“-〞号表示什么呢?[生]表示这个温度比0 ℃低的温度.[师]对.在测量温度时,用到了温度计.(出示温度计).那么,温度计中又以什么为基准呢?[师生共析]把冰的溶解温度定为0 ℃,如果温度计液面上升指在0以上第5个刻度时,那么它表示的温度比0 ℃高5摄氏度,记作5 ℃.如果液面下降指在0以下第5个刻度,那么它表示的温度比0 ℃低5摄氏度,记作-5 ℃,读作负5摄氏度.上面两个例子中,分别出现了-155,-3,-4,-5这样的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负数.一般地,假设一个地方的高度比海平面高35米,它的海拔高度就是35米;假设一个地方的高度比海平面低15米,它的海拔高度就是-15米.温度的情况与海拔高度类似.即温度比0 ℃高8 ℃时,温度是8 ℃,当温度比0 ℃低3 ℃、4 ℃、5 ℃等时,温度就分别为-3 ℃、-4 ℃、-5 ℃等.(出示投影片§2.1 B).学生阅读,并归纳其特点:[生]正数:比0大的数.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零:是正、负数的界限.[师]大家总结的很好.正数的特点就是比0大的数.为了突出数的符号,可以在正数前加“+〞号.如,+5,+12,+8848…….负数的特点就是在正数前面加“-〞号.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下面我们共同看一个题:(出示投影片§2.1 C)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答复得0分;每个队的根本分均为0分.四个代表队答题情况如下表:每个代表队的最后得分是多少?你是怎么表示的?与同伴进行交流,完成下表(出示小黑板):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合计第一队第二队第三队第四队(学生阅读题后,分组讨论填写,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填写.教师、学生共同纠正):第一队分别为:+10、-10、+10、+10、-10、+10;第二队分别为:-10、+10、0、+10、+10、+20;第三队分别为:+10、+10、-10、-10、0、0;第四队分别为:+10、-10、+10、-10、-10、-10;强调:书写负数时不要忘了“-〞号.[师]生活中你见过带有“-〞号的数(即负数)吗?请举例.[生]见过.股市的股票的上升与下跌中下跌数用的数为负数;企业的年收入的盈利与亏损中的亏损数也为负数等等.[师]很好.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些量的大小都可用正、负或0表示.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正、负数最直接的重要应用.大家总结一下有哪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呢?(学生讨论、总结、出示投影片§2.1 D)下面我们来看一例题:(出示投影片§2.1 E):[师生共析]刚刚我们已经知道:习惯上,人们把零上的温度、向东的行程、上升的高度等规定为正的,而把零下的温度、下降的高度、向西的行程等与前面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所以我们来看例1的(1)小题:用+10分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就应表示为-20分.因为扣与加是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这里的“基准〞为0分.相应的(2)、(3)就可以表示出来.需要注意的是:(2)的基准是转盘不动;(3)的基准是一只乒乓球的标准质量.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基准都必须为零.在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每一题都必须有一定的基准.解:(1)扣20分记作-20分.(2)沿顺时针方向转12圈记作-12圈.(3)-0.03克表示乒乓球的质量低于标准质量0.03克.Ⅲ.课堂练习课本P34练习1.(1)如果零上5 ℃记作+5 ℃,那么零下3 ℃记作什么?(2)东、西为两个相反方向,如果-4米表示一个物体向西运动4米,那么+2米表示什么?物体原地不动记为什么?(3)某仓库运进面粉7.5吨记作+7.5吨,那么运出3.8吨应记作什么? 解:(1)零下3 ℃记作-3 ℃.(2)+2米表示向东运动2米,物体原地不动记为0米. (3)运出3.8吨记作-3.8吨.[师]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呢?分组讨论、总结.[师生共析]小学学过自然数(正整数与零)在自然数前面加上“-〞号(零除外)的数,就是负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小学学过的分数(包括小数),实际上是正分数.在小学学过的分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就是负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integer)⎪⎩⎪⎨⎧--- 3210321,,负整数:如零:,,正整数:如分数(fraction)⎪⎪⎩⎪⎪⎨⎧---5.367515.73121,,负分数:如,,正分数:如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注意:有时为了研究的需要,整数也可以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数,这时分数包括整数.所以这里说“整数与分数统称有理数〞,而不应该说“整数与分数是有理数〞.在本章中的分数是指不包括整数的分数.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除π之处)都是有理数.在自然数中,零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引入负数后,我们知道零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从这个角度来说,有理数还可以分为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即:有理数⎪⎩⎪⎨⎧负有理数零正有理数Ⅳ.课时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负数的概念,知道负数的引入是现实生活的需要.自此数就由原来的正整数、零、正分数扩大到有理数.(2)学习负数以后,我们就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Ⅴ.课后作业(一)看课本P 30~34、P 35的“负数小史〞.(二)课本P35习题2.1 1~7(三)1.预习内容:课本P36§2.2 数轴2.预习提纲:(1)数轴的概念、三要素.(2)如何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3)什么样的数为互为相反数.(4)在数轴上如何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Ⅵ.活动与探究海边的一段堤岸高出海平面12米,附近的一建筑物高出海平面50米,海里一潜水艇在海平面下30米处,现以海边堤岸高度为基准,将其记为0米.那么附近建筑物及潜水艇的高度各应如何表示?过程: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由于基准的选法不同,表示的结果也不同.如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那么堤岸的高度为+12米,建筑物的高度为+50米,潜水艇的高度为-30米.(称绝对高度,也叫海拔高度);假设堤岸高度为基准,那么建筑物高出堤岸38米,潜水艇低于堤岸42米.用正、负数表示:建筑物的高度为+38米,潜水艇的高度为-42米.(称为相对高度)结果:以堤岸高度为基准,(即堤岸的高度为0米).那么附近建筑物的高度为+38米,潜水艇的高度为-42米.板书设计2.1 数怎么不够用了一、概念正数:比0大的数.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二、正、负数的应用例题课堂练习三、数的分类四、课时小结五、课后作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总体说明〔1〕本节的主要内容包含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盘古开天地公开课教案教学提纲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知识目标: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朗读感悟,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能力目标:1、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2、能叙述这个故事,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读懂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舍己为人的精神,学会无私奉献。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朗读感悟,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准备:学生:课外阅读神话故事。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老师请大家欣赏几个熟悉的神话人物。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我们的老祖宗,他的名字叫做?(盘古),他做了一件事情呢?(老师根据孩子的回答板书课题)来吧,齐读课题。
起!二、复习旧知,巩固提高师:检测一下上节课生词掌握的情况,全班齐读。
(教师根据孩子们读的情况纠正不对的读音)三、精读课文,深入研究1、学习第一自然段师:同学们读的真棒!请孩子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上面的三个问题(老师复述问题)用“——”在书上勾划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问题一: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找到的孩子举手示意老师。
(老师请同学分享答案)教师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出示关键词:没有分开、混沌。
结合图片,引导孩子们理解“混沌”一词的意思。
(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一片混沌”)师:这一个自然段,我们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一下,可以叫做“混沌一片”。
2、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二:接着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文中哪一个自然段的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的答案。
老师请孩子读句子。
教师出示句子: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全班齐读。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关键的动词,请孩子们找出来。
(课件显示:抡起、猛劈)师:结合图片观察,句中的“抡起”可以换成哪个词语?(拿起)“猛劈”又可以换成哪个词语?(砍)既然两个词的意思都差不多,那能不能把这两个词换到我们文中去?让我们比一比。
2024年《简·爱》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024年《简·爱》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简·爱》第四章至第六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成长经历,她在学校中的坚韧和求知欲,以及她与海伦·伯恩斯的友情;第五章对简·爱成为一名教师的生活进行描述;第六章介绍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担任家庭教师期间,与罗切斯特先生相识及初步交往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句型及文学手法。
2. 分析简·爱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简·爱的人物形象,理解她的内心世界。
重点:掌握小说中的词汇、句型及文学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洛伍德学校的图片,引出简·爱的成长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第四章至第六章的内容,分析简·爱的人物形象。
a. 简述洛伍德学校的生活,强调简·爱的坚韧和求知欲。
b. 讲解简·爱成为一名教师的过程,展示她的独立与自主。
c. 分析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的初步交往,探讨两人性格的异同。
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一个文学手法,如象征、比喻等,结合实际例句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一个情节,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简洁明了地展示课文结构,标注重点词汇、句型及文学手法。
2. 突出简·爱的人物特点,如坚韧、独立、求知欲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小说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2. 答案示例:以分析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的初步交往为例,从性格、背景等方面展开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及掌握程度。
(新)济南版生物八上《第6节 芽的类型和发育》公开课(教案) (3)
第六节芽的类型和发育【教学目标】1.说出芽的种类,描述枝芽的根本结构和发育过程。
2.列举顶端优势在生产中的应用。
3.描述木本植物茎的根本结构。
4.认同环境对生物结构的影响,认同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枝芽的根本结构和各局部的功能、茎的结构。
2.难点:理解顶端优势的意义。
【自主学习】一、导入新课:二、自学提纲:〔一〕芽的类型::定义____________。
1.依据:定义____________。
:发育成。
2.依据:发育成。
:发育成。
〔二〕枝芽的结构与发育:结构名称功能可见枝芽就是一根未发育的。
〔三〕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及功能:内层为,分布有筛管,运输有机物。
:有分裂增生能力,使茎逐年加粗。
:内有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储存营养物质。
〔四〕顶端优势:1.概念:2.何时应该去除顶端优势,何时应该保存顶端优势?【形成性测试】1.按照芽着生位置不同,可以把芽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2.按照芽将来发育结果的不同,可以把芽分为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3.将以下图中枝芽的结构注明并把两图中相关的结构用横线连接起来。
4.茎径可以分为 A_________ ,B__________ 和C__________三局部,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B的活动〔细胞分裂〕,可以使径逐年增粗,C与_____________的运输有关。
5.为使棉花多结棉桃,我们应给棉花___________。
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识别根的形态和根的组成。
②描述根尖的结构,并说出根尖四个区的根本功能;〔重点〕③说明根的生长过程;〔重点、难点〕④探究根生长的部位;⑤体会根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根尖结构的观察,学习培养幼根和观察根尖结构的根本方法;②通过组织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的技能到达较高水平。
功率公开课教案
2、定义式单位2、以恒定加速度启动
3、标量
(二)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1、功率与速度关系:P=Fvcosθ
2、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1)平均功率: =
(2)瞬时功率:P=Fvcosθ(v是瞬时速度)
课
后
反思
2、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 =
(2)瞬时功率:P=Fvcosθ(v是瞬时速度)
(三)机车启动
1、以恒定功率启动
(1)v增大,F减小,a减小
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2)当F=f时,a=0,v达到最大
做匀速运动
2、以恒定加速度启动
(1)a恒定,F恒定,v增大,p增大
匀加速运动
(2)当p达到额定功率后以恒定功率运动,v增大,F减小
教师介绍马力
教师通过ppt展示图片介绍常见机械做功功率,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若力与速度的方向不同,它们之间的夹角为θ,力F做功的功率如何计算?
教师强调:若v是平均速度,则
P=Fvcosθ求出来的是平均功率。
教师提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并指出发动机的功率(实际功率)指牵引力的功率而不是合外力或阻力的功率。
教学设计
授课人:授课班级:高一(1)班授课日期:2016-4-19
课题7.3功率
教学
目标
1、理解功率的概念,能运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含义。
3、根据定义式推导p=FV,能用于分析,计算和解释现象。
4、能分析汽车发动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
5、使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严密思维的习惯。
重点
难点
关键
理解功率的概念
实心球公开课教案教学提纲
水平四田径《掷实心球》课的教学设计汀罗一中张宝锁一、指导思想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课教学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习锻炼中,增强学生间的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在运动中都能够受益。
二、教材分析投掷实心球是一项需要一定力量但又比较枯燥的运动,同时又是中学生体育达标考试和中考项目。
这个项目对技术动作要求比较高。
双手向前掷实心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协调性和上肢力量。
实心球想掷得远离不开出手的速度和出手的角度。
双手向前掷实心球从技术层面上讲分为蹬地、挺身、收腹、挥臂。
本课是双手向前掷实心球的第三次课,课的重点:体会以肩带臂挥打(上肢的用力顺序)。
难点:全身的协调用力。
学生只有发展速度力量和掌握合理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三、学情分析本课参与对象是水平四八年级的学生。
这一阶段学生已进入青春发育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
在平时掷实心球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出手速度太慢,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投掷的远度。
针对这一个问题笔者制定了此教学设计。
课上教师运用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出手速度。
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双手头向前掷实心球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掷实心球的投掷方法与锻炼价值。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引肩”快速挥臂的鞭打动作。
发展学生上、下肢和腰背力量。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挑战自我,超越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安全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掷实心球的出手速度。
教学难点:全身的协调用力。
六、教法与学法本节课运用的教法主要有:设疑法、启发探究法、游戏比赛法、讲解法、示范法、提问法等。
在学法的选择上主要引导学生采用了:观察法、模仿法、自主体验法、比较分析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启发式教育法等,帮助学生完成教学预定目标。
原创精品教案-《促织》公开课教案
《促织》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鉴赏本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细腻逼真的心理描写,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2、归纳文言现象,把握文言词句的学习规律。
教学重点:曲折跌宕的情节、细致入微的人物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神示佳虫”和“魂化促织”的理解和评价。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蒲松龄的自勉诗(科举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郭沫若题联(话聊斋)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二、讲故事,知内容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促织,即“虫”)2、指名一学生讲故事,(提示:围绕标题“促织”展开复述,只简述故事梗概,不细叙具体细节,所谓梗概,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其他同学边听,边紧扣线索给每段加一个标题。
学生讲故事,最后明确:征促织——捕促织——卜促织——得促织——失促织——化促织——斗促织——进促织——议促织3、按小说情节发展来分析,明确《促织》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让学生体会故事一波三折的特点。
阅读课文,编写情节提纲情节起止段所写内容序幕(起因)第1段朝廷征促织开端第2段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发展第3~4段成妻卜促织成名按图索促织高潮第5~7段成子毙促织化促织斗促织结局第8段成名献促织尾声第9段作者评促织文章始终围绕促织一条主线,成名一家忽悲忽喜,喜而转悲,悲而复喜。
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体会这样安排有何妙处?其情感变化可用如下曲线表示:喜促织喜征虫受刑神卜得虫儿毙促织魂化促织悲悲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作者如此安排,让成名的命运(独是成氏子以蠹贫(操童子业,久不售),以促织富。
)随着促织的得失而起伏不定,意在揭示封建社会中百姓的命运行同草芥一般任人宰割,让读者在惊心动魄的陡转中体会到统治阶级的残酷。
4、细读课文第六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成名心理变化的词依次填入横线上,并体会心理描写的妙处和作用(每条横线只填一个字)。
一年级上册公开课《汉语拼音(b p m f)》教案
一年级上册公开课《汉语拼音(b p m f)》教案汉拼教材分析提纲一.教学目标总目标:学会汉语拼音阶段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二.教学内容和各局部关系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注意低幼衔接,抓好教学常规.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关于书写的问题四.课例设计《》一.汉语拼音教学目标:新的语文课程规范总目标中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在阶段目标中有具体的描述: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其中认识大写字母熟记字母表是二年级的教学目标。
在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上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这个目标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它贯穿于整个第一学段。
我们千万不能认为学习汉语拼音是开学后一两个月内的任务,希望两个月内让小朋友掌握汉语拼音,能够个个过关。
就像以前我们也曾经搞过汉语拼音的过关测试验收等形形色色的考试一样,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种摧残小朋友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证:AD⊥BC
(三)例2:如图AD
AB=DC,AD=
BCB C
求证:A=∠B
1、小结
2、练习:41页1)、2)
45页7、8、9、(必做题)
47页1(选做题)
提出问题
布置学生根据条件画出三角形
引导学生探讨总结
出示并板书课题
指导学生归纳公理内容
板书公理内容
出示变式习题
指导提示
出示习题
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
班级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
边边边公理
一、复习提问
二、导入新课
三、新课讲授
四、
巩固练习
五、
课后作业
1、SAS ASA AAS
2、写出几组线段
边边边公理
(一)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
(二)例1:如图,
△ABC是一个钢架,
AB=AC,AD是连B C
重
难
点
重点:利用“sss”证明问题
难点:在复杂习题中找出两个三角形全等
板书设计
边边边公理
一、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合作学习加深理解
小组合作探讨研究
培养归纳能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协作增强竞争意识
学生自主学习
课型
新授课
模式
数学四步式
时间
10.23.
教具
三角板
圆规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会说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公理
2、会运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过程与方法:
分析----归纳----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提示指导巡视
出示习题
提示指导巡视
提示
布置内容个别指导
布置提出要求
思考举例回答
思考分析画图
观察讨论总结
听理解
思考分析归纳
观察小组讨论回答
观察分析思考
书写证明过程组内对比纠正
小组讨论观察分析思考
书写证明过程组内对比纠正
归纳总结
思考分析练习
记录
巩固旧知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明确本节知识目标
培养归纳能力
积极互动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