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考复习doc
中考语文必备古诗词专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赏析与阅读训练
![中考语文必备古诗词专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赏析与阅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efb59a499ec3d5bbfc0a743a.png)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chóu chú)。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
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
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这一首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
全曲可分三层。
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作者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着一“聚”字展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
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着一“怒”字形象地表现出那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的回响。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把河水人格化,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还注入了作者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和黄河的重重包围之中,“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可见一斑。
如此险要之地,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中四句),写作者途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感,主要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
“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作家身处潼关,西望旧朝故都长安。
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
作为数朝古都,其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
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不禁令作者万千滋味涌上心头,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规模宏大,弥山纵谷,可如今崇丽之宫阙,寸瓦尺砖皆荡然无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不禁感慨万千。
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第81首 山坡羊 潼关怀古
![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第81首 山坡羊 潼关怀古](https://img.taocdn.com/s3/m/ee73c45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0.png)
九年级下册 第81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1 文学常识 2 写作背景 3 重点注释 4 作品主旨
5 理解探究
文学常识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 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
写作背景
元文宗天历年间,关中大旱,张养浩被招任陕西行 台中丞,这首小令是他在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所作的。
作品主旨
作者通过描写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表达了对 统治者的谴责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也表现了作者对 历史的思考和感慨。
理解探究
1、仔细品味“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说说“聚” “怒”两字的运用好在哪里。
“Hale Waihona Puke ”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怒” 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注 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4、这首散曲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古 之情?
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 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 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经之路。
悲愤之情。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望西都②, 遥望古都长安,我 内容理解:描
意踌躇③。 心潮起伏。途中所 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
伤心秦汉 见的秦汉宫殿遗址 所见所想,历代改朝
经行处④, 引发了无限伤感, 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
宫阙万间 万间宫殿早已化作 景跃然纸上。
都做了土。 了尘土。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炼字:山本是静止的,“如
山峰从四面八方
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
聚集,河流的波
峰峦如聚,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山坡羊 潼关怀古》知识精讲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山坡羊 潼关怀古》知识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90725e2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a.png)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一、课文助读【文题解读】选自《全元散曲》。
山坡羊,曲牌名。
“潼关怀古”是题目。
潼关,于陕西省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华山。
怀古,意思是凭吊古代遗迹,追怀古人古事,抒发作者的情怀。
【作者简介】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
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
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
其与元明善、曹元用并称为“三俊”。
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写作背景】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天历二年(1329),关中发生旱灾,为了赈济陕西饥民,他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为陕西行台中丞。
本曲是作者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触发了追念古代的情怀而作。
二、课文解析三、文章结构四、知识拓展五、课后习题《山坡羊·潼关怀古》为怀古之作,说说它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
【答案】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六、核心命题解读1.请从炼字的角度,说说“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妙处。
【答案】“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澎湃。
这两个字运用了拟人的方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意思对即可)2.请描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潼关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则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疯狂的兽群。
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拥着、攒动着,仿佛集合到这里来接受检阅。
(符合曲意即可)3.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望西都,意踌躇”中“踌躇”二字妙在何处。
【答案】“踌躇”生动地写出了作者此时内心的不平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亡的感慨及对动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同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考复习doc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考复习doc](https://img.taocdn.com/s3/m/3ecf47d103d8ce2f0166231c.png)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考复习doc《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考试题汇编(-)2 009年淄博阅读张养浩的《山坡羊》,做第7题。
(2分)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用简洁的语言赏析画线句子。
要点: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岀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唸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跚。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评析]:思考: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答:不是,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
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1、赏析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并答题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①一个“聚”字写岀了潼关的雄伟气势;一个“怒”字表现了内心的不平静。
②归结全篇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I二百姓2、对下列诗歌理解正确的项是:(全对)A、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B、'‘稣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而写岀潼关的险峻,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了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C、“望西都,意踌蹦。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上”,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四句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
从历史的变革中,以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提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 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中考语文第1部分第33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复习
![中考语文第1部分第33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1b3b1db0722192e4436f6a4.png)
2. 以“聚”形容潼关在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 (shìjué)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第六页,共八页。
3.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 潼关要塞的山道上,眼前的是华山群峰,脚下则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 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疯狂的兽群。群峰高低(gāodī)参差地簇拥着、攒动着,仿 佛集合到这里来接受检阅。
第八页,共八页。
4.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表达(biǎodá)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受苦受难老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统治者无比强烈 (qiánɡ liè)的愤慨。
第七页,共八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33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联想到人民的苦难,表现出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怀之情。2. 赏析“峰峦如聚,波涛 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中“聚”“怒”。2. 以“聚”形容潼关在山峦的包围(bāowéi)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 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3. 潼关要塞的山道上,眼前的是华山群峰,脚下则是黄河急流 ,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疯狂的兽群
第33首 山坡羊•潼关(tónɡ ɡuān)怀古
第一页,共八页。页。
【主旨】此曲作者(zuòzhě)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联想到人民的苦难,表
现出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怀之情。
第四页,共八页。
强化训练
第五页,共八页。
1. 这首元曲抒发(shūfā)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抒发了作者(zuòzhě)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常考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常考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de5cc75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3.png)
《山坡羊·潼关怀古》常考题目一、《山坡羊·潼关怀正》为怀古之作,说说它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答: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指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慨。
二、本诗的主题是什么?答:这首诗描写潼关险要地势,感慨历史朝化兴亡,抒发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慨和对遭受苦难的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及这句话的赏析。
答:画面:在潼关要塞的山路上,眼前是华山群峰,峰峦相连,高低参差地簇拥着,仿佛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脚下则是黄河急流,咆哮的黄河像发怒一般奔腾汹涌,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像天然的屏障,护卫着潼关。
赏析:“聚”字化静为动,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这两个字运用了拟人的方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气势雄伟,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四、从炼字角度赏析“望西都,意踌躇”中“踌躇”二字妙在何处?答:“踌躇”生动形象地写了作者此时的极不平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亡的感慨及对动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同情。
五、分析“望西都,意踌错”的作用。
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望西都”紧承前三句,由遥望四周山河,险要潼关而转望西都长安。
”意踌躇“则引发下面的怀古伤今之感。
六、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答:一个朝代的兴起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劳民伤财,从而使百姓经受苦难,一个朝代灭亡在战争中遭映的也是人民,运用议论指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抒发作者对统治者的愤慨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七、常考默写题目。
1、从视觉和听觉上写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2、感慨世事变迁的句子(或对国家家亡,世事感慨的句子):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表达对人民同情的句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山坡羊潼关怀古》含答案6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山坡羊潼关怀古》含答案6](https://img.taocdn.com/s3/m/1093c42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d.png)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山坡羊潼关怀古》含答案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8.元代方回评“怀古诗,见古迹而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本小令与杜牧的《赤壁》同为怀古之作,但所见古迹不同,引发的情感也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①《山坡羊•潼关怀古》由潼关地势险要引发作者遥望长安,然后由万间宫阙都化作焦土引发对历史兴亡的思索,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
②《赤壁》借古物“折戟”引起对历史的咏叹,慨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表达了作者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详解】本题考查情感主旨的对比阅读。
《山坡羊•潼关怀古》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先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第二层(四—七句),“望西都”两句,描写了作者西望长安的无限感慨。
秦汉两代,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灰飞烟灭,化为尘土;第三层(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
《赤壁》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诗,表面上描述了一柄折断的战戟,深埋于泥沙之中,历经岁月洗礼却仍存其形,诗人亲自将其磨洗,辨识出它曾是前朝遗物。
1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考语文复习“决胜古诗文”专题讲义(教师版)
![1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考语文复习“决胜古诗文”专题讲义(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f71c7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0.png)
【原文呈现】山坡羊·潼关怀古〔元代•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诵读点拨】山坡羊·潼关怀古〔元代•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家作品】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
他诗文兼善,而以散曲著称,散曲以豪放著称。
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代表作品有诗文集《归田类稿》、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等。
【译文】(华山的)群峰众峦像在这里聚集,(黄河)波涛汹涌澎湃,内有华山,外有黄河,好一条潼关险路。
遥望西都长安,我心潮起伏。
令人伤心的是途径秦汉故地,万间宫殿都化作了泥土。
唉!一朝兴起,老百姓受苦;一朝衰亡,老百姓仍受苦。
[句析]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对偶、拟人、比喻,“聚”写出了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赋予黄河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黄河水的奔腾澎湃。
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暗示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铺垫下文。
2.望西都,意踌躇:一个“望”字,将视线从潼关内外的高山大河转向了古都长安,由前面的写景进而“意踌躇”转入抒情。
作者遥望古都长安,思绪万千,曾经的辉煌,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同时透露出作者对汉民族强盛时期的追怀。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曲子的点睛之笔,写出了作者的感慨。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官殿,结果自然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这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更替所作的概括和批判,表现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主题】这首散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来抒怀,写出了作者的悲愤伤感之情,揭示出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所在,表达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复习资料
![初中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73f11cb43323968001c92c1.png)
初中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初中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注释①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本文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②聚;聚拢;包围③怒:指波涛汹涌④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⑤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⑥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古称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
⑦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
表示心里不平静。
⑧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
⑨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指秦汉故都遗址。
⑩宫阙:宫殿。
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
初中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初中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
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
“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像,突出了历史的变迁。
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
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词 第13首 山坡羊 潼关怀古 14张幻灯片
![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词 第13首 山坡羊 潼关怀古 14张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aafd60f54a7302768f993906.png)
1 原文呈现 2 写作背景 3 文学文化常识
4 古诗词曲鉴赏 5 常考名句理解 6 知识过关检测
【原文呈现】(红色加线字为重难点易错字词)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写作背景】天历二年,因关中旱灾,张养浩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 丞以赈灾民。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 这首作品是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的。
教材教参整合训练 1.(教材“思考探究”)《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潼关 怀古》均为怀古之作,说说它们分别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 古之情。 【答案】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 畏强敌,其实是借古讽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 暗讽,表现了词人的爱国情怀。《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抚今追昔, 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 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赏析】写经过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引起怀古之兴;“意踌 躇”陷入历史的沉思中。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赏析】“曲眼”,升华了整首曲的主题。从对现实场景的描写转入 议论抒情,诗人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对老百姓的疾苦感到无比愤 慨和深切同情。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
【主旨】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 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 思索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文学文化常识】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文 学家。所做散曲以豪放著称。“山 坡羊”是曲牌名。
【古诗词曲鉴赏】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考必考古诗知识点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考必考古诗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f14553d02d276a200292ee6.png)
潼 关 怀 古
帝王宫阙
西都
帝王战争
潼关
3.“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出了作者怎样
的感情?
(1)写作者路经潼关的所见所闻所想。 “踌躇”生动形象表现了 作者遥望古 都长安,思绪万千,徘徊不前的情态。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 过程的真实写照。曾经的辉煌,如今 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 真切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亡的感 慨及对动乱中遭受苦难的百姓的同情。
站在潼关这个古战场上,张养浩想到了帝王的战争让多少 无辜的百姓变成荒草中的皑皑白骨;古都长安的废墟里,又埋 葬了多少百姓的心血和冤魂。 诗人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 苦;亡,百姓苦!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的争城夺 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它像一支高 烧的红烛,照亮了人们的眼睛,使之认识到象征封建政权的宫 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它的倒塌也有无 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 质,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 ,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 阶级与人民的对立,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 ,对人民的同情。
潼
当你被一种很好的表述方式打动时,
关 其实是语言背后的那个灵魂让你感到有
怀 魅力。
古
--余秋雨
是谁,放纵着自己贪恋的目光在山水间游弋
小令的大意
大意:群山延绵起伏,正如聚会在一起一样,关下波 涛滚滚,像咆哮怒吼,在通往潼关的路上,关外有黄 河,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 远望西都长安,内心思绪起伏,一路上看到不少秦汉 时代的遗迹,引起无限的伤感。那成千上万的宫殿, 如今都化作了尘土。 无论是哪个朝代的兴起,受苦的仍是百姓;无论是哪 个王朝的灭亡,受苦的还是百姓。
《山坡羊 潼关怀古》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1年)
![《山坡羊 潼关怀古》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1年)](https://img.taocdn.com/s3/m/0bbae86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7.png)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从视觉和两个感官角度,描绘了潼关的特点。
(2)说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在曲中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漳关所作的。
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这种同情与关怀的出发点是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在传统的五、七言诗歌中本为常见,但在元代散曲中却是少有。
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解答】(1)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峰峦如聚”从视觉角度写出潼关被重重山峦包围之势,表现了山峦的众多和动感,生动传神;“波涛如怒”从听觉角度来表现黄河之水波涛汹涌的磅礴气势,景象恢宏,突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指定的句子,在理解句子的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意思是:一个朝代兴起,大兴土木,受苦的是老百姓;一个朝代灭亡,战争频繁,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人民死活的鞭挞。
答案:(1)听觉;地势险要。
(2)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点明了中心。
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中考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共26页文档
![中考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共26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b9e3b9531b765ce04081479.png)
中考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复习课件新 人教版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2021河南中考复习之山坡羊 潼关怀古
![2021河南中考复习之山坡羊 潼关怀古](https://img.taocdn.com/s3/m/860abc92cf84b9d528ea7aee.png)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此曲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潼关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即为下文议论做铺垫)“聚”和“怒”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好在运用拟人手法,“聚”字化静为动,写出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怒”字描绘出了黄河似乎在愤怒地咆哮的画面,使河水具有了人的情感和意志,而这种情感和作品“百姓苦”的主题正好相呼应,有利于表达主旨。
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2、望西都,意踌躇踌躇蕴含哪些情感:“踌躇”生动写出了作者内心的不平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亡的感慨及对动乱中遭受苦难人民的同情。
炼字:“踌躇”犹豫,这里指心里不平静。
生动地表现了作者驻马潼关、思绪万千、徘徊不前的情态,从眼前衰败之象,追忆当年长安繁华之景,对世事沧桑感慨无限。
3、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伤心”不仅是对古都长安今非昔比的感慨,也是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
揭示了怎样的历史规律: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再强大的统治者也免不了最终的灭亡。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概括了怎样的社会现象(或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借古讽今、议论,在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谴责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5、作者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的?潼关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
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
6、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而伤心?触景生情: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繁华、昌盛。
现在,昔日的奢华早已不复存在,只剩下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令作者伤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考试题汇编
(一)
2009年淄博阅读张养浩的《山坡羊》,做第7题。
(2分)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用简洁的语言赏析画线句子。
要点: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二)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评析]:思考: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答:不是,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
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1、赏析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并答题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①一个“聚”字写出了潼关的雄伟气势;一个“怒”字表现了内心的不平静。
②归结全篇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对下列诗歌理解正确的项是:(全对)
A、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峻,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了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C、“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四句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
从历史的变革中,以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提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三)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从内容上突出了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潼关雄险的地理位置;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历代统治者的愤慨。
)
(四)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3)诗中“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4)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聚”“怒”二字把“峰峦”“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
“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2、不是,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
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3、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统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4、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五)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①此曲中“山坡羊”是,“潼关怀古”是。
(1分)
②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2分)
参考答案:①曲牌名曲题②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1分)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1分)
(六)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成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1分)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
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3分)
参考答案:(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选择“聚”与“怒”皆可。
请分别看两个示例:
示例一:我认为“聚”字用得好。
“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
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示例二:我认为“怒”字用得好,“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