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在山地旅游小城镇中用地适宜性的应用——以余姚市四明山镇为例

合集下载

基于GIS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通过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合适用地类型和用地规划,有助于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和建设效益。

而GIS作为一种有效的城市规划工具,可以提供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

首先,GIS可以提供土地资源的空间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空间叠加和数据分析,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和分类提供依据。

例如,通过将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进行叠加分析,可以确定哪些土地用于农业,哪些土地适合用于工业、商业或居住等。

其次,GIS可以进行空间分析和模型构建,以评估不同区域土地的适宜性。

通过建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如土地可利用度、地貌适应度、交通便利度等,在GIS平台上进行各项指标的加权计算和分析,可实现对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价。

这种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和评价,可以为城市宏观规划和区域用地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GIS还可以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评价。

通过将不同用地类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因素等进行综合考虑,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GIS进行空间分析,可以指导城市用地的合理规划和管理。

例如,通过评估不同用地类型的生态系统功能、碳排放等指标,可以实现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此外,GIS可以进行空间决策支持,提供不同方案的比较和优化。

在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过程中,GIS可以基于多条件和多目标的空间优化模型,进行不同方案的模拟和比较。

通过考虑不同因素的权重和约束条件,可以得出最优的用地规划方案,提高城市的建设效益和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基于GIS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一种科学、高效和可行的方法。

通过GIS平台提供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可以实现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规划,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GIS的传统山地村落选址与布局的生态适宜性分析研究

基于GIS的传统山地村落选址与布局的生态适宜性分析研究

基于GIS的传统山地村落选址与布局的生态适宜性分析研究王炎松;吕晓航【摘要】该项研究意在通过分析传统山地村落选址和布局即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和处理,探索居住生态适宜性之间的某种关系和规律,建立科学的山水村落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作为传统村落聚落更新和新农村建设的技术参照和依据,尤其为新的村落规划和选址提供参考和指导.通过分析得出部分适宜的规律,指导更新的规划设计和新的选址.%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ocation and layout of traditional mountain village, which is the analysis of selection and treatment of living environment, this research intends to explore the connections and rules between living ecological suitability, to establish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ecological suitability of landscape village, to become technical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the update of traditional village settlemen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especially to provide a set of reasonable assessment criteria for the location of new villages. After the analysis, we can obtain some appropriate rules, which could guide newer plan and design and new location.【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1(029)010【总页数】3页(P125-127)【关键词】GIS;山地村落;选址布局;生态适宜性【作者】王炎松;吕晓航【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建筑系;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建筑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2.29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当代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支撑下,集采集、贮存、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GIS在我国小城镇规划中的应用简述

GIS在我国小城镇规划中的应用简述

GIS在我国小城镇规划中的应用简述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GIS在我国小城镇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述。

目前国内的应用主要是GIS的二次开发形成的决策系统,但小城镇的资料限制了GIS大规模用于国内的小城镇建设。

关键词:GIS;小城镇规划;GIS应用The resume of GIS used on laypout of townLI Xingchun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literature search of the GIS in our small towns planning application was brief. Currently the application of GIS is mainly formed by the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decision-making system, but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small towns limits the GIS for the domestic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of it.Keyword: GIS; layout of town; use of GIS一、引言小城镇狭义上指除了国家设建制的3081个市、镇以外的5482个集镇[1],由县镇(含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和农村集镇所组成的介于城乡之间的社区类型[2]。

广义上认为指县城和县城以下比较发达的集镇或乡政府所在地,以及大城市周围农村建设的卫星城镇,是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初级城市。

小城镇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城市型的小城镇即县城和县属镇,二是乡镇和村镇,统称农村集镇。

小城镇是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以及信息交流的中心。

它既具有(初级的)城市工业、商业和社会服务业协同发展的产为结构,又具有一定比重的农业;既具有城市相对集中的人口和公共设施,又有接近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宁波四明山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宁波四明山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宁波四明山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鲍迪尔;莫金文;侯勃;刘礼成;姚雪燕【摘要】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是刻画人类土地利用方式合理性的关键指标.以四明山区域2000、2010年遥感解译数据为数据源基础,运用多样化程度指数、区位指数以刻画四明山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研究发现,四明山区域土地利用多样化水平和强度比较低,利用类型单一;各镇间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受地形制约较大;60%以上的乡镇土地利用程度提升,耕地林地呈现减少趋势,城乡建设用地呈增加态势.【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58)009【总页数】4页(P1626-1628,1632)【关键词】四明山;土地利用变化指数;土地利用变化【作者】鲍迪尔;莫金文;侯勃;刘礼成;姚雪燕【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 浙江宁波 315211;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 浙江宁波 315211;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 浙江宁波 315211;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 浙江宁波 315211;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 浙江宁波 315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8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作用于陆地表层环境的一种响应[1],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2]。

土地利用变化可反映区域内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劣势,可诊断土地利用是否合理[3],可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土地变化发生的空间位置、变化的类型、变化剧烈程度是土地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4],建立模型是解析土地利用变化成因、过程的重要途径和手段[5]。

近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广泛采用生态位、模糊数学和数据挖掘、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并利用遥感影像GIS分析朝定量化和实用化方向发展。

四明山是浙江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相关研究集中在生态旅游,鲜见土地变化研究[6- 7]。

针对四明山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存在的矛盾,分析四明山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和方向,有助于顺利实现四明山区域脱贫并全面建成绿色与和谐发展的目标。

[学习笔记]教你用arcmap实现土地适宜性评价

[学习笔记]教你用arcmap实现土地适宜性评价

[学习笔记]教你用arcmap实现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一定类型的土地作为特定使用时的适合性,即将土地质量与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质量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土地的适宜度。

这类项目一般都用空间分析来做。

也就是对栅格数据作分析。

使用ArcGIS空间分析。

模块(SpatialAnalyst)完成评价数据的空间分析过程,该模块提供了一个范围广阔且功能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建模工具集,允许用户从GIS数据中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并以多种方式进行分析操作,包括距离制图、表面分析、重分类、栅格计算等。

GIS的关键优势在于能够将分析算子应用到原始GIS数据中得到新的信息。

(1)建立技术路线---就是搭一个框架性的东西。

(2)建立geodatabase(可选)只有在数据库的支持下,GIS的数据处理、空间分析、专题制图等诸多功能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主要步骤见图:因为我的数据都是同一了空间参考的,所以就直接添加就OK了。

(3)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是进行适宜度分析的最小单位,是土地性状的相对一致性地块。

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的现状特征及评价的空间精度的要求,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2支持下,将各因素空间化,并生成0·5 km×0·5 km大小的栅格。

以此作为适宜性评价单元,可以满足工业用地在微观层面上布局的精度要求。

(4)建立指标体系,计算权重。

这部分就概要讲下,比如你评价工业用地的适宜性。

网上该类文章很多。

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就OK了。

比如:(5)空间分析主要应用SpatialAnalyst进行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 Analyst)为用户提供各种工具,执行空间分析操作,解决空间问题。

主要有:距离分析、密度分析、表面分析a.距离分析,具体过程见图→→¤其他相关指标的分析过程类似¤b.表面分析主要是对DEM进行分析,具体步骤见图→点了OK之后,坡度分析结果如图所示→(5)适宜度的计算主要采用SpatialAnalyst—raster calculator工具。

ArcGIS上机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与衡量

ArcGIS上机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与衡量

其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境适宜性和地形适宜性还包含子因子,如表
2-1 所示。
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及权重
表 2-1
4 类评价因子,
评价因子
子因子
权重
交通便捷性

0.28
滨水环境
0.09
环境适宜性
远离工业污染
0.06
森林环境
0.07
城市氛围 地形适宜性
— 地形高程 地形坡度
0.18 0.155 0.155
对于各单因素的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 本练习统一将评价值分级成 1-5 级,其中 3 级是
骤,操作如下:
最终生成一幅 【交通便捷性】 评价图。紧接之前步
步骤 1:联合叠加【省道缓冲区】和【县道缓冲区】 。 在【目录】面板中,浏览到【工具箱 系统工具箱 \Analysis 双击该项打开该工具。
叠加分析 联合】,
设置【联合】对话框。设置【输出要素类】为【
练习数据 评价基础数据
用地适宜性评价
分析过程数据 交通便捷性评价】 。
类似地,设置 1000、1500 、 3000、 5000 米缓冲距离。 设置【缓冲区单位】为【 Meters】。 在【字段名】输入【离省道距离】 ,该字段用来记录缓冲区多边形的名称。
点【确定】 后开始计算缓冲区。 完成后得到一幅由 5 个环构成的要素类。五个环分 别代表距离省道 0-500 、500-1000、 1000-1500、 1500-3000、3000-5000 米。打开其 属性可以看到五个环形多边形要素,它们用【离省道距离】字段的值加以区分。 步骤 4:构建县道的缓冲区。
实用文档
上机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一、上机内容简介
本练习的研究区域为某山区的一个小镇。 研究区域面积为 1555 公顷,其中镇建成区 42.6 公顷,镇周边有 2 处独立工矿和 5 处较大的农村居民点。 本练习主要是针对研究区的生活区

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基础,前人的研究已经证明:通过对区域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分析研究,可以为人地平衡、用地布局与农业结构调整、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措施的制定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决策提供服务。

关键词:适宜性;地理空间;GIS;空间分析Abstract:Th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for land is the important basic of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The former researches have indicated that it can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 for the people’s balance with the place, distribution of land, the adjusting of agriculture’s structure, the exploitation, repairing and protecting, can provide service for the mode of the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e’s resource.Key words:suitability; Geographic space; GIS; spatial analysis1 引言土地评价是在特定的目的下,通过土地质量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确定土地等级,揭示土地质量等级的空间分异的过程[1]。

传统的土地评价是评价者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数据,利用自己的经验,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定性评价。

传统土地评价结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相关的计算、统计分析等工作亦费时费力。

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空间建模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基于GIS的旅游用地适宜性研究

基于GIS的旅游用地适宜性研究

基于GIS的旅游用地适宜性研究发布时间:2022-08-08T07:12:07.240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5卷第6期作者:谢小溪[导读] 根据适宜性分析方法,以巴中市光雾山—诺水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策划为例谢小溪成都来也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10041 四川成都摘要:根据适宜性分析方法,以巴中市光雾山—诺水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策划为例,在地理空间数据云进行数据的获取的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分析计算,选用对用地影响较大的坡度、高程、用地类型、水域、地质灾害、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根据各影响因子的重要性确定权重,对规划区影响因子进行分析计算和评估,最后生成用地适用性评价结果。

为规划区的用地选择、空间管制、生态保护和合理建设等提供依据。

增加旅游项目落地性和实施性。

关键词:GIS;旅游用地;适宜性 1概况1.1规划范围光雾山—诺水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位于巴中市北边,与陕西省接壤,是以文旅产业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域。

涉及南江、通江县,包括光雾山镇、关坝镇、神门乡、贵民镇、诺水河镇、空山镇、两河口镇7个乡镇,总面积1606.1919平方公里。

1.2地质地貌规划区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属四川盆地东北部山区。

北高南低,海拔分布在495-2507米,相对高差2021米,地形起伏较大,区域最高处是光雾山,最低位于诺水河镇。

境内山岭高低起伏、地貌复杂多变,地形沟壑纵横,多河流、山体。

1.3资源概况规划区资源类型多样,有“光雾山-诺水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通江县诺水河国家级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米仓山和空山等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大小兰沟等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四川盆周北部的天然屏障,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核心地区,素有“川东北氧吧”和“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的生物基因库”之称。

关坝片区:包括光雾山镇、神门乡、贵民镇,辖区有“光雾山-诺水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大小兰沟、十八月潭、桃园景区、牟阳故城、小巫峡景区、燕子岩等景区景点。

地理在特色小镇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在特色小镇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在特色小镇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可以为特色小镇的规划与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在当代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地理学在特色小镇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旨在为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支持。

1. 地理信息系统在特色小镇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的信息处理工具。

在特色小镇规划与管理中,GIS可以帮助进行地理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支持。

比如,通过GIS可以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的精准定位和评估,帮助规划人员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避免浪费和环境破坏。

此外,GIS还可以辅助特色小镇的交通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路径优化,实现交通效率和通行安全的提升。

2. 地理生态学在特色小镇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地理生态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与生物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在特色小镇规划与管理中,地理生态学可以帮助评估和保护特色小镇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例如,通过进行生态环境评估,可以了解特色小镇的生态脆弱性和环境容量,从而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规划策略。

此外,地理生态学还可以研究特色小镇与周边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为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 地理经济学在特色小镇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地理经济学是研究地理空间和经济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特色小镇规划与管理中,地理经济学可以帮助分析特色小镇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竞争力,推动其经济发展。

例如,通过分析特色小镇的区域资源和经济条件,可以确定其适宜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定位,促进特色小镇的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

此外,地理经济学还可以研究特色小镇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与互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4. 地理风貌学在特色小镇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地理风貌学是研究地理景观和人文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作者:李文静杨柳来源:《现代园艺·综合版》2017年第10期摘要: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的高程、坡度、坡向、流量等自然因子进行分析,并且将这些因子进行叠加,进行用地适宜性的定性分析,从而为规划设计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圣水观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1 GIS对风景区用地适宜性分析的意义风景区规划的首要任务是提升景区内部的生态效益和环境美学效益,这就需要通过景观的优化组合和维持来改善风景区的生态系统,土地的合理利用是改善生态环境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与影响,通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直接地反映出来,在了解土地利用的基础上,人类活动得以调节,从而更好地利用土地,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运用GIS分析高程坡度等其他因素,不仅可以对植被种植的规划提供依据,还可以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风景区进行合理的功能区划分。

2风景区概况圣水观风景区位于荣成市与环翠区的交界处,荣成市最大的山脉伟德山西半部南麓,距威海市35km,且位于烟台——威海—青岛山东省沿海黄金旅游线上,区位优势明显,是中国道家全真教的发源地之一。

圣水观景区三面环山,地势呈南低北高,山体整体较为陡峭,大部分陡坡的高差均值为40m左右。

景区内部以自然原生态景观为主,植物种类丰富,生长繁茂。

水体质量良好。

人文景观为全真道长的一处修炼道观,道观旁有一名为圣水泉的泉,景区由此得名。

3 GIS对风景区自然条件因素的分析3.1圣水观景区TIN模型山地风景区具有复杂多变的地形,地形条件是决定后期风景区规划布局、空间布置、道路走向和建筑营造等因素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在河谷地带、丘陵和高地,不同的地形条件适合不同的景观营造和功能。

因此,对地形地势作出详细的分析,是未来合理规划山地风景区的首要条件。

通过圣水观风景区的TIN模型图(见图1),可以对圣水观景区有一个整体直观的印象。

基于GIS的山地城市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浅析

基于GIS的山地城市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浅析

基于GIS的山地城市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浅析摘要:山地城市土地资源贫瘠,生态环境敏感,在城市建设中所受的限制比平原城市更多。

为合理开发土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以湖北通山县为例,在GIS技术平台上对其城市用地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发展方向建议及土地利用对策,藉以对山地城市发展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山地城市;生态敏感区;生态适宜性;GIS;我国山地占了全国陆地面积的2/3以上,山区是复杂和相互依存的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生态系统,对维护城市整体生态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加速,山地城市土地资源消耗的加大,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不断加大,山地城市经济发展与脆弱生态环境的维育、城市的发展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着突出矛盾。

为了保护城市整体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在城市规划中需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实现山地城市持续协调发展。

研究区域概况通山县地处鄂东南山区腹地,县域南北部大都为山地,海拔多在500米以上,林地多,耕地少;中部多为低山、丘陵;中西部海拔在100米以下,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东部则地势低洼,水域广布。

全县国土面积2680平方公里,其中河谷平畈占17.2%,丘陵占65.2%,低山占13.5%,中高山占4.1%,形成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地利用格局。

本次研究区域主要是通山县城区。

通山县城区位于县域中部,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十分有限,在过去二十年中,通城城区形态基本沿山脊带状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城区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进一步增大,但是受到地形因素限制,城市发展与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山地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不断加大。

生态适宜性评价流程生态适宜性评价是从优先考虑生态的角度去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的重要方法。

它是将一组变量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后形成的新的评价等级。

本文主要是利用Arcgis9.2 为操作平台,在对现状进行调查后,选取在山地城市建设中对城市建设用地和环境有一点影响的城市生态因子,绘制单因子图;通过特德尔菲法确定各个单因子的生态敏感度的评价值,一般分5级,用9、7、5、3、1代表生态敏感性的高低,分值越高,生态敏感性越强,就越不适宜做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成对比较法计算各因子权重值;在Arcgis中利用加权叠加法进行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等级计算,得出生态适宜性评价图;对评价结果进行适宜性分析,划分适宜性等级,并进一步根据建设适宜性等级将研究区划分为“四区”,即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建立山地城市的生态适宜性分析模型。

基于ArcGIS和空间句法的浙江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及其可达性分析

基于ArcGIS和空间句法的浙江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及其可达性分析

基于ArcGIS和空间句法的浙江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及其可达
性分析
卓蓉蓉;周子俊;徐心霓;潘护林
【期刊名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47)3
【摘要】特色小镇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综合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工具和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分析浙江省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交通可达性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特色小镇总体上呈“北密南疏”态势,不同类型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一定差异;有赖于良好的道路交通网络,浙江省特色小镇的空间可达性较好,大部分特色小镇全局可达性良好,63.24%的特色小镇邻近轴线空间的全局集成度高于平均值,具备较好的对内对外交通通达能力;浙江省不同类型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地域经济发展情况密不可分,形成具有差异性的空间可达性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浙江省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与规划乃至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总页数】8页(P329-336)
【作者】卓蓉蓉;周子俊;徐心霓;潘护林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基于空间句法的合肥市主要特色街区可达性分析
2.浙江省森林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3.基于ArcGIS下国家级体育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4.基于ArcGIS的云南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RS与GIS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

浅谈RS与GIS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

浅谈RS与GIS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地规划和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RS与GIS在土地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也不断得到扩展,大大缓解了经济发展对社会资源、地理空间的需要。

RS与GIS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传统的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缺陷,促进土地规划和利用朝着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从RS、GIS的内涵出发,重点分析了RS与GIS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情况,对RS与GIS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RS;GIS;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应用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当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历史数据和现实情况,进行土地规划管理工作,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

从多年的土地规划和利用的经验来看,数理统计、重力模型、线性规划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比较广泛,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时代的进步,土地规划和利用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RS与GIS 成为当前土地规划和利用中最重要的技术,为土地规划和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RS与GIS概述RS即遥感技术,通过遥感器等对电磁比较敏感的仪器,对各种远程目标、非接触目标进行探测,获取其辐射、散射、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如地震波、电磁波、磁场、电场等,并进行判定、提取、加工、分析、应用的一门技术和新学科。

RS具有多光谱、全天候、信息丰富等特点,获取信息的时间短,且获取图像的分辨率较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气象报告、自然灾害预防、资源有效利用、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工作中。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资源形势非常严峻,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也更加突出,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任务也更加重要。

遥感技术的利用,在妥善解决人口、环境、土地的矛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土地利用情况的分析和监测,能够精确掌握用地变化情况,为我国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依据。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空间数据基础上,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新消息科学、系统工程的相关理论,对各种具有空间含义的地理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管理,为土地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的技术系统。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之一_用地适宜性评价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之一_用地适宜性评价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之一——用地适宜性评价位 欣摘要 : 本文在分析CAD文件格式与GIS所需建模源文件之间差异性的基础上,介绍了数据的自动转换获取方法,说明了GIS用于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具体操作流程,并对GIS在城市规划其他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GIS;用地适宜性评价;DEM1引言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土地合理利用的第一步。

在建设用地的分析选择中,我们需综合考虑各种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且有些条件并不能具体的量化,由于影响因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致使传统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多采用定性分析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这使得评价过程中带有较大的主观性。

为了更好地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本文尝试将GIS技术引入城市规划工作中,以期为用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一种客观定量的分析方法。

GIS技术不仅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显示功能,能将城市用地的特征进行直观显示;同时还具有评价过程中所需的多种空间分析模型,可对图形进行距离分析、叠加分析等;另外,GIS软件中的专题图制作功能,可根据需要对某属性的分段等级和范围值任意调整,对应的显示图随之变化,这也大大方便了评价因子的等级划分和因子图、结果图的制作[1-2]。

2基于GIS的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本文以某地区小块地形数据为实验,对基于GIS的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流程进行具体分析:2.1评价因子的选择根据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基本原理,结合地区特征和数据的易获取性选择对城市发展用地具有共性且影响相对较大的独立因子,本次实验性分析选择如下因子:高程、坡度、坡向、水文地质条件、文物保护点、高速公路修建等。

2.2基于GIS技术的评价因子数据获取2.2.1源数据的处理城市规划中的源数据为CAD格式的地形文件,通常,在CAD格式下,高程点与高程注记间相互独立,只是单纯的矢量图形,高程点并没有高程属性值。

而GIS技术建模的基本是高程点与高程属性数据的相互关联。

ARCGIS土地适宜性分析报告

ARCGIS土地适宜性分析报告

ARCGIS⼟地适宜性分析报告辽宁⼯程技术⼤学本科⽣综合训练报告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综合训练项⽬三:⼟地适宜性分析教学单位测绘学院专业测绘⼯程班级测绘14-5学⽣姓名康仲林学号 1410070308成绩⽬录1、项⽬名称 (1)2、项⽬⽬的和要求 (1)3、项⽬基本情况 (1)4、项⽬原理 (1)5、项⽬过程 (2)6、项⽬总结 (5)1、项⽬名称⼟地适宜性分析2、项⽬⽬的和要求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应⽤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应⽤模型的建模⽅法;要求学⽣借助GIS软件,独⽴完成⼟地适宜性分析模型建⽴。

3、项⽬基本情况完成时间:2016年6⽉17⽇星期五个⼈⼯作情况:在实践期间对所给数据进⾏了⼟地适宜性分析操作,认真了解了ARCMAP 软件的应⽤,熟悉⼟地适宜性分析的全过程。

⽅法和过程:应⽤前期空间分析成果,结合其他相关数据,完成实验区⼟地适宜性分析模型建⽴。

领会地理信息系统应⽤模型构建的思路、⽅法和步骤。

4、项⽬原理⼟地适宜性分析过程是先把⽮量转成栅格,⽤空间分析模块,再将栅格⽤计算机计算。

添加已有的⽤于⼟地分析、评价的数据,如坡度、⽔系、⼟壤等;将各个数据空间化,转为栅格模式,以此作为适宜性评价单元,可以满⾜农业⽤地在微观层⾯上布局的精度要求;建⽴指标体系,计算权重;应⽤SpatialAnalyst进⾏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 Analyst)为⽤户提供各种⼯具,执⾏空间分析操作,解决空间问题,主要有:邻域分析、重分类、地图代数等;进⾏适宜度计算,主要采⽤SpatialAnalystraster calculator⼯具;最后以⼟地适宜性评价图为基础,提出建议,上交评定结果5、项⽬过程(1)建⽴TIN⽹加载⾼程点gcd.shp数据通过ArcToolbox⼯具:3D Analyst⼯具->数据管理->TIN->创建TIN,如下图所⽰。

(2)由TIN ⽹⽣成栅格图通过ArcToolbox ⼯具: 3D Analyst ⼯具->转换->由TIN 转出-> TIN 转栅格,⽣成栅格图,如下图所⽰。

基于GIS的山地小城镇非建设用地规划与控制

基于GIS的山地小城镇非建设用地规划与控制

基于GIS的山地小城镇非建设用地规划与控制[摘要] :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山地小城镇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发展的同时又面临着许多问题,实践研究表明,作为城镇用地组成部分的非建设用地,在城镇建设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详细地介绍了GIS的各类分析方法,以山地小城镇作为基本研究点,运用GIS技术对山地小城镇非建设用地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对实例的研究,探索性地提出关于山地小城镇非建设用地规划与控制的相关建议,希望本次研究能为其他山地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建设用地;山地小城镇;GIS;规划与控制1.引言西部大开战略的实施使得西部地区的城乡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城镇山地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大量影响城镇空间格局和生态安全的非建设用地被当作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的高效利用面临极大的挑战。

我国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山地城镇的发展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山地城镇的建设与发展被逐渐重视起来,要想使山地城镇更好的发展,科学规划建设用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非建设用地的健康发展。

2.相关概念界定2.1 非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的概念主要来源于国土资源部《土地分类》标准,为了统筹城乡建设与发展,本文从保护生态安全角度出发,结合现有的法规与土地管理政策,提出了城乡非建设用地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基于用地地质情况、城镇生态环境要求、城镇发展战略需要,在规划期内不被用于城镇建设的用地,包括水域、林地、园地、耕地、牧草地、发展备用地、地质条件差的弃置地以及城镇建设用地中的绿地等。

2.2 山地城镇山地城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的定义,黄光宇教授首先提出了山地城镇的概念,将山地城镇概括为两种:“一种是选址和建筑直接修建在坡度大于50°以上的起伏不平的坡地上的城镇;另一种情况是城镇选址和建筑虽然修建在平坦的用地上,但由于其周围有复杂的地貌和环境条件,从而对城镇的布局结构、交通组织、气候环境及其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的,也应视为山地城镇。

GIS技术在城乡建设用地评定中的应用

GIS技术在城乡建设用地评定中的应用

GIS技术在城乡建设用地评定中的应用摘要:城乡建设用地评定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通过评定可将规划区内的土地资源划分成适宜建设用地、可建设用地、不宜建设用地、不可建设用地等四类。

从而有效的指导规划区内的用地布局及开发建设方向。

但由于各城市自然条件均比较复杂,影响用地适宜性的各类因素也较多较杂,使用人工对各土地单元逐一评定的传统方法必然存在很大的误差,且工作量巨大,目前在业内此方法已逐渐被摒弃。

故为实现用地评定的精确性和高效性。

本文以安吉县为例。

阐述如何运用gis技术对城乡用地的适宜性进行系统性评定。

关键词:用地适宜性;评定指标;gis技术abstract: the evalu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is important in the overall urban planning one of the basic work. by assessing the land resources of the planning area is divided into appropriate land for construction, available land for construction should not land for construction and non-construction land four categories. so as to effectively guide the planning area, land layout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direction. however, due to the natural conditions of the cities are more complex, the types of factors that affect land suitability more than miscellaneous, use artificial large errors inherent totraditional methods of assessment of each of the various land units, and a huge workload, is currently in the industry this method has been gradually abandoned. thus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the land evaluation. in this paper, anji county. explains how to use gis technology to a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the suitability of the urban and rural land.key words: land use suitability; assessment index; gis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d9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一、用地评定的基础原理对城市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定,首先要将规划区内的土地划分成若干评定单元,再对每个单元逐一计算评定,最后将各单元的评定结果拼合起来,形成整个规划区的评定结果。

基于ArcGis在山地开发中的应用

基于ArcGis在山地开发中的应用

基于ArcGIS在山地开发中的应用魏忠义(柘荣县林业局355300)摘要:ArcGIS是美国Eris公司的产品,其优秀的存储、统计、分析功能,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提出ArcGIS在山地开发中,应遵守基本原则、前期的准备工作及在建模、分析中的基本操作和各有关事项,叙述功能分区、项目点安排、项目配套、论证及管理等,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山地,提高山地利用率。

关键词:ArcGIS山地开发应用1、山地开发的基本原则1.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开发山地或处理开发过程中的一些事务。

山地开发因地制宜特别重要,不要盲目进行,特别是照抄照搬别人的东西,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特别是当地气候、水文、人文等因素对项目的影响,做到合理分区,科学安排项目,稳步实施。

1.2、水土保持原则主要是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水土保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32字水保方针。

按照“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思路作业开发。

1.3、经济效益原则经济效益是指一项工程比没有该工程所增加的各种物质财富,尤其指可以用货币计量的财富的总称。

山地开发要兼顾长期、中期、短期利益。

实现以短养长,长期效益最大化,中期蓄积升级能量。

要注重投入、产出的对称,实现资金周转稳步有序。

2、山地开发的前期准备2.1、所开发山地的区域范围。

一是权属范围,所开发山地拥有的土地使用权、以及附属物的所有权、经营权。

二是周边关系范围,如协作、合作、辐射范围。

在进行开发前要签订相关协议或流转相关权力,如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尽量减少在开发过程中的矛盾纠纷。

2.2、准备好地形图、卫片。

地形图可以从相关权属资料附图提取如林权证附图,也可向当地林业、国土部门请求提供。

卫片,可以去谷歌、微软等地图服务器上进行下载,或向地图供应商进行购买,要选择级别、精度高和年份近的,卫片下载完成要进行配准,以供使用。

ArcGIS上机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ArcGIS上机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ArcGIS上机⼆城市⽤地适宜性评价上机⼆:城市⽤地适宜性评价⼀、上机内容简介本练习的研究区域为某⼭区的⼀个⼩镇。

研究区域⾯积为1555公顷,其中镇建成区42.6公顷,镇周边有2处独⽴⼯矿和5处较⼤的农村居民点。

本练习主要是针对研究区的⽣活区进⾏⽤地适宜性评价,选取交通便捷性、环境适宜性、城市氛围和地形适宜性4类评价因⼦,其中环境适宜性和地形适宜性还包含⼦因⼦,如表2-1所⽰。

⽤地适宜性评价因⼦及权重表2-1对于各单因素的居住⽤地适宜性评价,本练习统⼀将评价值分级成1-5级,其中3级是勉强可⽤于居住⽤地建设,但需要进⾏特殊处理,5级代表最适宜建设,1级代表完全不适宜建设。

具体步骤:⾸先,对各个单因素作适宜性评价,统⼀分级成1-5级,并转换成栅格数据; ? 然后,进⾏栅格加权叠加运算,每个栅格代表的地块将得到⼀个综合评价值; ? 最后,对综合后的栅格数据重新分类定级,得到居住⽤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图。

⼆、单因素适宜性评价分级2.1、交通便捷性评价交通便捷性评价将根据距离省道、县道的远近加以确定,如表2-2所⽰。

交通便捷性的评价标准表2-21步骤1:启动ArcMap ,打开“chap04\练习数据\评价基础数据\评价基础数据.mxd ”。

该地图⽂档包含【道路】图层,道路有两种类型:省道和县道。

步骤2:选择所有省道要素。

右键单击【道路】图层,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打开属性表】,显⽰【表】对话框。

点击【表】对话框的⼯具条上的【表选项】⼯具,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按属性选择…】,显⽰【按属性选择】对话框。

选择上部列表框中的【类型】字段,然后点击【获取唯⼀值】按钮,【类型】字段的值将显⽰在中部列表框中。

点击下部输⼊框,然后双击【类型】字段,单击【=】按钮,双击中部列表框中的【省道】,从⽽构建了⼀个表达式【[类型]=‘省道’】。

其含义是选择“类型”字段值为“省道”的要素。

点【应⽤】,可以发现所有“类型”字段值为“省道”的要素均被选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CGIS在山地旅游小城镇中用地适宜性的应用——以余姚市
四明山镇为例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已经成为如今的一种生活方式。

余姚四明山镇凭借风景秀丽的四明山和客源丰富的长三角市场,成为炙手可热的山地旅游小城镇。

但是大量游客的涌入和无序盲目的建设,不仅破坏了本就脆弱的山地生态环境,也无法更好的促进城镇的发展。

在可持续理念下,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有效保护小城镇的生态环境,需要对旅游小城镇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

本文以余姚四明山镇为例,在地图重叠法的基础上考虑了不同因子的权重,并应用ARCGIS10.1进行加权叠加,评价了四明山镇城乡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从保护城市生态、旅游资源整合的角度为城镇发展和建设提高参考。

关键词:山地旅游小城镇;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GIS
1 引言
四明山镇是浙江宁波余姚市辖镇,位于余姚市最南端,因地处四明山脉之巅而得名,是一个物产富饶、风景秀丽的山地小城镇。

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23平方公里,目前辖梨洲一个居委会和12个行政村。

全镇总人口共计10578人,其中镇区人口为1600人。

本文研究对象为山地小城镇,即人口规模在3万以下的城镇.一般为单中心块状、带状的空间结构,且城镇规模不大。

四明山地区的乡镇如余姚的大岚鹿亭、绍兴的陈溪、丁宅等城镇大多如此。

2 基于GIS的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选取浙江余姚市四明山镇为研究案例,经过前期对研究区基础资料的收集,运用ARCGIS10.1为研究的操作平台,先对各个类型的用地因子提取,再对其进行权重赋值叠加.最后根据得到的土地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讨论空间结构的规划布局。

2.1评价方法
本文以四明山峡镇行政区划地块为基础资料,通过对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两个方而因子的提取和研究,作为整个地块土地建设适宜度评价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评价因子的选取与分级和确定单因子权重两个步骤。

2.2.1评价因子的选取与分级
从四明山镇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山区旅游小城镇的特殊性,以及当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本次研究根据因子对城镇建设的影响,将评价因子分为限制因子、潜力性因子、特殊因子三大类。

限制性因子包括高程、坡度评价因子,潜力性因子包括交通便捷度、与核心建成区空间距离,特殊因子为水源地、热门旅游景点可达性评价因子。

2.2.2确定单因子权重
由于各评价因子、要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土地建设适宜性作用的重要性也不一样,本次采用单因子加权叠加的方法进行评价。

首先根据四明山镇评价因子的类别比较,确定其类别权重值:然后对同类别评价因子(三个及三个以上)采用数学矩阵方法确,定各因子权重。

2.2分析结果
分析各类别评价因子的评价结果.在上地建设适宜性限制性因子评价中,确定四明山镇适宜性等级,依据评价的得分值将四明山镇行政区划地块分为四个等级:适宜、较适宜、较不适宜、不适宜.生成上地建设适宜性限制性分析图;在上地建设适宜件潜力性因子评价中,潜力性增长趋势,得分越高其潜力性越强。

2.2.1单因子分析
准备数据有四明山镇行政区划数据、四明山镇上地利用现状数据集、四明山镇DEM数据集、四明山镇道路交通数据集。

对以下各因子进行分析,高程分析海拔高度,坡度分析坡角的大小,地形起伏度分析地貌,根据现状建成区主要道路分析交通便捷度,其他的单因子可以直接权重赋值评价。

2.2.2单因子评价
目以上各类单目子进行评价价,即对各个单因子进行重新分粪,根据各个单因子的重新
属性分级析,并按照1、3、5、7的因子评价值进行赋值。

高程单因子评价,对高程重分类为三级,由低海拔到高海拔赋值7到1,海拔越低越适
宜开发。

海拔高度小于800m为7分,海拔800m到1200m为5分,海拔大于1200m为1分。

坡度单因子评价,对坡度重分类为五级:0%—8%赋值7分,8%—15%赋值5,15%—25%赋值3分,25%—100%赋值1分。

一般认为,8%以下适合建设,坡度越低越适宜开发
建设。

交通便捷度单因子评价,根据城镇现状主要交通道路,进行Buffer分级扩散,分为四级:靠近道路(0-200m)赋值为7分,可达道路(200m-800m)赋值为5分,远离道路(800m-1200m)赋值为3分,更远(>1200m)赋值为1分。

与核心建成区空间距离单因子评价.依据上地利用现状提取核心建成区,再做分级扩散.分
为三级:核心建成区赋值为7分,靠近核心建成区(_<500m)赋值为5分,远离核心建成区(>500m)赋值为1分。

水源地单因子评价,从步梯岩水库风景区的水体保护出发,依次按保护区范围距离扩散
分级,分为四级:一级保护区(取水口水域周边2000m,陆路200 m)赋值为1分,二级保
护区(一级保护区外延伸500 m)赋值为3分,准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外延伸500 m)赋值
为5分,准保护区之外赋值为7分。

通过保护区的划分,达到对水源地的保护目的。

热门旅游线路可达性单因子评价,通过对旅游资源分布、热门旅游线路的综合分析,将
与线路的距离分级,分为四级:靠近道路(0-200m)赋值为7分,可达道路(200m-400m)
赋值为5分,远离道路(400m-600m)赋值为3分,更远(>600re)赋值为1分。

越靠近热
门旅游线路,说明游客流量大,则靠近线路开发建设,相应的产业价值较高。

2.2.3因子权重赋值
首先分别对土地建设适宜性限制性因子(A)、土地建设适宜性潜力性因子(B)进行权
重赋值,运用栅格计算器,按照权重计算公式:
X1=A×0.5+B×O.5
X2= X1×0.5+C x 0.5
对土地建设适宜性限制性因子类别中的各个单因子评价后的结果进行权重赋值,分类后
的因子中,相对重要的是地貌和坡度,对坡度赋值为0.32,地貌赋值0.56,高程赋值0.12。

对土地建设适宜性潜力性因子类别中的各个单因子评价后的结果进行权重赋值。

交通便
捷度赋值0.54.与核心建成区空间距离赋值0.3,开发难易度赋值0.16。

得分越高,越有开发
潜力。

对上地建设适宜件特殊因子类别中的各个单因子评价后的结果进行权重赋值.较重要的
是热门旅游线路可达性.赋值为0.58,水源地赋值0.42。

再对上地建设适宜性限制性因子综合
评价和上地建设适宜性潜力性因子综合评价的结果均值权重赋值,均为0.5,这个结果和土
地建设适宜性特殊因子综合评价结果各取0.5赋值。

3 分析与小结
3.1分析
土地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从三个角度为城镇的上地利用提出建议的,一是从上地现状
的限制性的角度,二是从上地发展潜力件的角度,再是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的角度。

这样的
研究方法是城市规划方法的有益尝试和补充。

3.2小结
根据空间管理分区、分析评价结果以及现状条件的结合,将研究区划定三类大的空间:
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

在四明山镇的研究结果中,可以得到:(1)四明山镇的适建区主要分布丁河谷地带,以及
比较平坦的高地。

(2)限建区主要分布在山地、镇区、风景区外围附近。

(3)禁建区主分
步在四明山森林公园区域。

4 结语
本研究中应用的土地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方法,并没有局限在四明山镇,而是从它所属
的山地旅游小城镇这样一个群体的层而来考虑的。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为山地旅游小城镇的
发展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抛砖引玉,引发更多、更专业的学术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