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滨县松江灌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合集下载

浅述二九○灌区工程占用绥滨两江湿地自然保护区林地植被恢复工程建设方案

浅述二九○灌区工程占用绥滨两江湿地自然保护区林地植被恢复工程建设方案

浅述二九○灌区工程占用绥滨两江湿地自然保护区林地植被恢复工程建设方案作者:刘世英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年第09期1.二九○灌区工程概况二九○灌区地处黑龙江省绥滨县境内,隶属于黑龙江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二九○农场管辖。

灌区位于松花江、黑龙江两江汇合处。

地理坐标在东经131°50′25″~132°26′15″,北纬47°28′30″~47°45′26″之间。

灌区范围:北以黑龙江为界,西与绥滨县德龙灌区相连,东与南以蜿蜒河总干为界。

二九○灌区灌溉渠道均为新建工程,全区共布置干渠、分干、支渠总长196.82km。

二九○灌区有部分工程位于黑龙江绥滨两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二九○灌区引水渠长2.0km,渠底宽14m,边坡1:4,坡降1/20000,渠底5m以上,设有马道,马道宽度为3m,为全挖方段,其中有1.7km在黑龙江绥滨两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

灌区新建工程占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面积22.5939hm2,为永久占地,占地类型为林地,占地期限为永久。

2.黑龙江绥滨两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黑龙江绥滨两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三江平原的西北部,松花江左岸,黑龙江右岸,黑龙江和松花江两江夹角形成的冲积平原上,绥滨县境内。

东隔松花江与同江市接壤,南与富锦县、桦川县隔松花江相望,北与俄罗斯一水相隔,边境线长83.6km,西与萝北县比邻。

保护区地势低平,江河纵横,多泡塘、滩地和沼泽地。

地势走向西部高东部低,以东北方向为最低。

坡降万分之一至八千分之一。

海拔在53m~65m之间。

保护区的东北角,松花江入黑龙江的入口处为最低点,海拨仅在52.5m。

保护区总面积55490公顷。

地理坐标为北纬47°10′47″~47°45′36″,东经131°07′31″~132°31′25″。

绥滨两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生态系统及生存于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绥滨等三个灌区工程穿越绥滨两江湿地自然保护区有关问题的复函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绥滨等三个灌区工程穿越绥滨两江湿地自然保护区有关问题的复函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绥滨等三个灌区工程穿越绥滨两江湿地自然保护区有关问题的复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
•【公布日期】2010.02.04
•【字号】黑环函[2010]45号
•【施行日期】2010.02.0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
正文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绥滨等三个灌区工程穿越绥滨两江
湿地自然保护区有关问题的复函
(黑环函〔2010〕45号)
鹤岗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调整黑龙江绥滨两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划的请示》(鹤政呈〔2009〕45号)和林业厅《关于调整黑龙江绥滨两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意见的复函》(黑林函〔2009〕464号)收悉。

经研究,函复如下:原则同意绥滨两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方案和绥滨、德龙和二九○灌区工程穿越绥滨两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

该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特殊,具有很高的生境自然性、稀有性和物种多样性。

在工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湿地系统的完整性,科学设计;施工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要派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全程监督检查,防止批准以外的湿地和植被资源被破坏,确保环保措施落实到位;施工结束后项目建设单位要做好灌渠取水、排水口及排干两边生态恢复工作。

二○一○年二月四日。

灌区工程标准化评价标准

灌区工程标准化评价标准

灌区工程标准化评价标准灌区工程是指利用灌溉水源,通过灌溉设施将水引入农田,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水。

在我国,灌区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一直备受重视,而对于灌区工程的标准化评价标准,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灌区工程标准化评价标准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首先,灌区工程的标准化评价标准需要考虑灌溉水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灌区工程的水源保障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评价标准应当包括对水源供应能力、水质状况以及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估。

只有水源可靠、水质良好、利用效率高的灌区工程才能够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灌区工程的标准化评价标准还需考虑灌溉设施的完善程度和运行状态。

灌溉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农田的灌溉效果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因此,评价标准应当包括对灌溉设施的设计合理性、施工质量以及运行维护情况的评估。

只有设施完善、运行良好的灌区工程才能够实现对农田的精准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灌区工程的标准化评价标准还需考虑灌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灌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评价标准应当包括对灌区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管理水平以及管理效果的评估。

只有科学规范的管理能够保障灌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农田的持续生产。

综上所述,灌区工程的标准化评价标准需要全面考虑水源可靠性、灌溉设施的完善程度和运行状态、以及灌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灌区工程才能够实现其应有的功能和效果。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于促进灌区工程的健康发展和提高农田的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灌区工程标准化评价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能够加强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灌区工程的评价标准体系,为灌区工程的健康发展和农田的持续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第一节 评价原则
(3)土地复垦耕地优先和综合效益最佳原则 在确定被破坏土地复垦利用方向时,除符合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外,还应当首先考虑其可垦性和综合效益,即根据被破坏土地的质量是否适宜为某种用途的土地,复垦资金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相比是否为最佳,复垦产生的社会、生态效益是否为最好。在评价被破坏土地复垦适宜性时,应当分别根据所评价土地的区域性和差异性等具体条件确定其利用方向,不能强求一致,在可能的情况下,一般原农业用地仍然优先考虑复垦为农业用地,尤其是耕地,以贯彻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矿区土地破坏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而基于土地破坏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也是具有动态性。因此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不具有唯一性,而应当根据采矿和复垦技术的发展、复垦土地理化形状的自然演化、社会需求的调整等提出不同阶段的复垦目标。同时,土地复垦还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应保证所选土地利用方向具有持续生产能力、防止掠夺式利用或二次污染等问题。
本方法适用于破坏后原有土地利用仍然存在,评价单元较多,且不同单元之间差异较大,基础数据较为全面的土地破坏地区,如大面积的土地沉陷区、裂缝分布区等。
02
这种评价方法较全面地反映了选取的各评价因子对评价对象土地利用的影响大小,所得到的结论相对更为严谨。缺点在于对于每个评价因子的量化要求较高,需要进行归一化处理。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在复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确定损毁土地的复垦利用方向的前提和基础,为合理复垦利用损毁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复垦方案中可行性分析的重要内容,在方案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包括:为最终复垦方案的确定提供决策依据;为复垦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为因地制宜地制定复垦标准提供依据。
三、评价单元划分方法
第三节 评价单元划分
三、评价单元划分方法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单元可以根据复垦区土地的损毁类型、程度、限制因素等来划分。 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1)以损毁类型划分,将复垦区损毁土地分成挖损、塌陷、压占等单元; (2)以损毁程度划分,分成轻度损毁、中度损毁和重度损毁; (3)以生产建设用地类型分,如将金属矿项目损毁土地分为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场和其他用地等单元; (4)综合划分的方法,将与评价单元相关图(如损毁类型图、损毁程度图、用地类型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限制因素等)进行叠加和合并后,形成评价单元。

灌区灌溉设施现代化程度评估

灌区灌溉设施现代化程度评估

灌区灌溉设施现代化程度评估灌区灌溉设施现代化程度评估是指对灌区内的灌溉设施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现代化程度,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灌区灌溉设施现代化程度评估是保障农田灌溉系统安全运行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对灌区灌溉设施现代化程度评估的详细内容和要求。

一、灌区灌溉设施概述灌区灌溉设施是指用于灌溉农田的各种设施和设备,包括水库、渠道、泵站、管网等。

评估前需全面了解灌区灌溉设施的基本情况,包括灌溉面积、灌溉用水量、设施结构、调度管理等。

二、灌区设施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进行灌区灌溉设施现代化程度评估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施完善程度:评估灌区的设施建设情况,包括水库容量、渠道流量能力、泵站数量和性能等。

2.灌溉效率:评估灌溉设施的用水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包括渠道输水损失、灌水损失、农田利用系数等。

3.自动化程度:评估灌溉设施的自动化程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包括自动化控制设备、遥测遥控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等。

4.灌溉技术水平:评估灌区内农田灌溉技术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包括灌溉方式、灌溉设备、灌溉排水一体化等。

5.环保性能:评估灌区灌溉设施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水质污染、土壤退化、生态破坏等。

三、灌区灌溉设施现代化程度评估方法1.现场调研:对灌区进行现场调研,了解设施的具体情况,包括设施建设年限、设备状况、维护保养情况等。

通过实地考察获取灌溉设施的基础数据,为后续评估提供依据。

2.数据收集和整理:收集和整理与灌区灌溉设施现代化程度相关的数据,包括渠道流量、泵站流量、灌溉面积、水库运行数据、水质数据等。

综合分析这些数据,评估灌溉设施的现状。

3.指标评价和分析:根据前面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灌溉设施进行评价和分析。

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和模型,对各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和综合分析。

4.问题诊断和改进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和分析,发现灌溉设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于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环评的请示

关于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环评的请示

关于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环评的请示尊敬的领导:我特向您请示关于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问题。

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是我单位计划在灌区地区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旨在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增加农田产量,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作为一个具有环保责任的单位,我向您请示是否需要对该项目进行环评,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开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对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

这包括对灌区水环境、土壤质量、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明确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和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这涉及到项目的水土保持、土地复垦、生态修复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依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方案,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我们还需要进行公众参与,征求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

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触及到农民的生计和生活环境,涉及到社会利益的平衡和调整,因此必须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他们应当能够参与项目决策的过程中,并对项目的环境影响有充分的了解。

最后,在环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聘请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工作。

这将有助于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确保评估结果的可信度。

综上所述,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工程项目,其环评工作至关重要。

我特向您请示是否需要对该项目进行环评,并承诺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保护环境,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请您审慎考虑,给予指导和支持。

谢谢!。

灌区现状调查及评估报告

灌区现状调查及评估报告

灌区现状调查及评估报告灌区是农田灌溉的重要手段,对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灌区现状调查及评估报告对于科学合理进行农田灌溉管理十分重要。

下面将就灌区现状调查及评估报告进行详细阐述。

一、灌区现状调查1. 灌区基本情况调查:此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灌区地理位置、总面积、土地利用情况、主要农作物类型等。

2. 灌溉设施情况调查:着重描述灌区内主要灌溉设施的类型、规模、使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损坏或老化等问题。

3. 水源调查:调查灌区取水水源的情况,包括取水渠道、水质、供水量等。

4. 灌溉方式调查:调查灌区内的灌溉方式,包括灌溉时间、灌溉频率、灌溉量等。

5. 灌溉用水效率调查:详细了解灌溉用水的效率,包括各种灌溉设施的水分利用率、作物的水分利用率等。

二、灌区现状评估1. 灌溉设施评估:评估灌区内灌溉设施的状况,包括设施的完整性、使用寿命、是否需要维修或更换等。

2. 灌溉系统评估:评估灌区的灌溉系统,包括灌溉设备的性能、水源的充足度、供水效率等。

3. 灌溉用水效益评估:评估灌溉用水的效益,包括作物的产量、灌溉水的利用率、农民的经济收益等。

4. 灌溉对环境的影响评估:评估灌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灌溉排水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土壤盐碱化等。

5. 灌区管理评估:评估灌区管理的情况,包括管理机构的组织、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等。

三、灌区现状调查及评估报告1. 报告概述:对调查及评估所涉及内容进行概述,简要介绍灌区的基本情况、目的和重要性等。

2. 调查结果总结:对灌区现状调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包括灌区基本情况、灌溉设施情况、水源情况、灌溉方式、灌溉用水效率等。

3. 评估结果分析:对灌区现状评估的结果进行分析,包括灌溉设施评估结果、灌溉系统评估结果、灌溉用水效益评估结果、灌溉对环境的影响评估结果以及灌区管理评估结果。

4. 问题与建议:针对调查及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包括灌溉设施的修复、灌溉方式的优化、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加强环境监测和管控等。

土地评价适宜性评价

土地评价适宜性评价
第31页/共31页
第10页/共31页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第11页/共31页
二、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评 实质: 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 价
方 法
依据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性状分析比较得 出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等级
第12页/共31页
评价方法
最 小 因
按单因子适宜性等级最小 的那个因子的等级决定土
子 法
地适宜性等级的方法
第8页/共31页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③土地适宜亚类 反映土地限制性类别的差异。亚类用英
文小写字母表示,附在适宜类符合之后
第9页/共31页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④土地适宜单元 土地适宜单元是适宜亚类的续分,单元
与单元之间在程度上存在差别,这种差别 影响土地生产特点和经营管理要求
适宜单元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置于适宜 亚类之后
S1
S2
有机质 (%)
S1
S1
U1:S1 U2:S3s
第17页/共31页
评价方法
加 权
在计算不同评价因子的指数
指 数
值的基础上,进行加权计算,从

而获得土地适宜性等级


第18页/共31页
加权指数计算方法
i. 评价指标的选择
第19页/共31页
加权指数计算方法
ii. 评价单元划分与评价指标定量化
1、加(减)法系统
表达式:P = A + B + C
第24页/共31页
德国的加(减)法系统
第25页/共31页
2、乘(除)法系统
表达式:P = A × B × C
例如:美国的斯托利指数分等(Storie Index Rating, SIR)

绥滨灌区灌溉制度分析

绥滨灌区灌溉制度分析
2 0 1 3年 第 2 期 ( 第4 1 卷)







No . 2. 2 01 3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C =2; F为 集水 面积 , k m 。
渠道配水方式有两种 : ①轮灌, 即上一级渠道 向 下一级渠道分组轮流供水 ; ②续灌 , 即上一级 向所 有
雷金波 : 绥滨灌 区灌溉 制度 分析
第2 期
量代替 , 计 算成 果见 表 1 、 表2 。
表 1 旱地 排涝模 数成 果
原有 工程 设施 。
5 ) 注意与行政 区划相结合 , 尽 量使各用水单位 有独立 的引水 口。并考虑机耕 、 土地规划和用水管
理 的方 便 。
6 ) 适当考虑综合利用 , 尽量做到一水多用。要
式 中: q 为早 地设计 排涝模 数 , m ’ / s / k m ; R p 为 设计 暴雨( P +P 。) 产生 的径 流 深 , mm; T为 排 涝 历 程
1 灌排制度 与灌排流量计算
d 。 灌溉制度是指在一定 的 自然 和耕作条件下 , 某 时 ,
种作物在整个生长过程 中需要 的灌水 次数 , 每次灌 水适宜的时间, 以及每 次灌 水需要 的水量。一次灌
E印 = 3 . 0 m m / d ; F为历时为 的水 田渗漏量 , F壤
=1 . 0 mm/d。
1 。 1 . 3 设 计成 果
由于资料所 限, 本次设计 暴雨采用绥滨 站点雨

灌区分级标准概述

灌区分级标准概述

灌区分级标准概述标题:灌区分级标准概述介绍段:灌区分级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环境要求,将灌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指标进行等级划分的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灌区分级标准的概述,包括其定义、目的、评估指标和在灌区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您将对灌区分级标准有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正文:一、灌区分级标准的定义灌区分级标准是一套评估灌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环境状况的指标体系,将灌区按照其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和生态环境的状况划分为不同等级。

通过灌区分级标准,可以科学合理地确定灌区的管理目标,为灌区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灌区分级标准的目的1. 保护灌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同等级的灌区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存在差异。

通过分级标准,可以确保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较高的灌区进行重点保护和管理,确保灌区的持续可持续发展。

2. 优化灌区利用效益将灌区按照生态环境状况划分等级,可以更好地指导灌区规划和利用,使灌区的开发和利用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优化灌区利用效益的目的。

3. 基于科学评估的灌区管理灌区分级标准提供了科学客观的评估指标,为灌区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基于标准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促进灌区的可持续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三、灌区分级标准的评估指标1. 水资源状况指标评估灌区内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状况,包括地下水位、水质浓度、水源供给等。

2. 气候环境指标评估灌区内的气候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

3. 植被生态指标评估灌区植被分布、物种多样性和植被覆盖状况,包括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植物物种组成等。

4. 土壤质量指标评估灌区土壤的肥力、土壤结构和含水量等性质,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水分保持能力等。

5. 生物多样性指标评估灌区内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和保护状况,包括动植物种类丰富度、种群数量、濒危物种保护情况等。

四、灌区分级标准在灌区管理中的应用1. 灌区规划和用地管理通过灌区分级标准的应用,可以指导灌区的规划和用地管理。

关于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环评的请示

关于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环评的请示

关于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环评的请示尊敬的领导:我是某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的负责人,现就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的相关事宜向您请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农业灌溉系统的现代化改造迫在眉睫。

该改造项目旨在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加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减轻对水资源的压力,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然而,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的实施不仅涉及到农田和水资源的相关环境问题,还涉及到栖息地破坏、水体污染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多方面问题。

因此,为确保该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我们决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在此向您请示相关事宜。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必要性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某一规划、方案或项目在实施前,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在该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中,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在于:1.评估该项目对农田和水资源的影响,以确保灌溉效率的提高和水资源利用率的增加;2.预测评估项目可能带来的栖息地破坏和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3.预测评估项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方法针对该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我们计划开展以下环境影响评价:1.农田和水资源的影响评价:评估改造项目对农田的占用情况、土壤质量变化、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水资源利用的效率等;2.栖息地破坏和水体污染的影响评价:预测项目对动植物栖息地的影响程度、水体的污染情况以及生态系统效应等;3.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价:分析项目对周边社区的经济效益、就业机会以及社区发展的促进作用等。

我们计划采用现场勘查、数据收集、模型模拟和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时间安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包括评价范围的确定、评价资料的收集、预评价、详细评价、影响度评价以及评价报告的编制等。

中型灌区评估汇报材料

中型灌区评估汇报材料

中型灌区评估汇报材料尊敬的领导们:本次向大家汇报的是关于中型灌区评估的情况。

根据我部门的调查和研究,现将相关材料汇报如下:一、评估目的和背景中型灌区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灌区的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灌区管理和改进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本次评估的背景是灌区长期存在的水资源短缺、设施老化、灌排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评估范围和方法本次评估涵盖了XX省X市X县的XX中型灌区。

评估方法主要采用了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地了解灌区的实际情况。

三、评估结果1. 水资源利用情况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发现,灌区的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存在“多灌少用、多排少回”的问题。

水资源的使用权分配不合理,导致部分农户面临用水困难。

2. 灌排设施状况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灌区的灌排设施存在老化、损坏、渗漏等问题,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尤其是灌区内部的排水系统,亟需加强维护和改进。

3. 灌区管理情况调查显示,灌区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灌区管理机构的职责划分不明确,管理人员队伍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亟需提高。

四、改进建议鉴于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水资源管理方面,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优化用水结构,加强用水权的管理和监督。

2. 灌排设施改造方面,建议加大投入,更新设施设备,提高灌排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

3. 灌区管理方面,建议加强管理机构的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五、总结本次评估发现了灌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和领导能够重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提高中型灌区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感谢各位领导对本次评估工作的支持和关注,请批示。

谢谢。

灌区研评报告

灌区研评报告

灌区研评报告1. 引言灌区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水资源供应系统,在灌溉农田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为了评估灌区的运行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灌区研究,并撰写了本报告。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灌区的运行进行评估,了解灌区在水资源供应方面的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3. 数据收集与分析为了收集灌区的相关数据,我们采取了以下步骤: 1. 调查灌区的地理特征和土地利用情况。

2. 收集过去几年的降雨数据和水资源供应数据。

3. 了解农田的种植情况和灌溉需求。

4. 对灌区的水资源供应进行长期监测。

基于收集到的数据,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首先,我们评估了灌区的总体水资源供应情况。

其次,我们对不同季节和不同年份的供水情况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趋势分析。

4. 结果与讨论4.1 水资源供应情况根据我们的研究,灌区的水资源供应情况存在一些问题。

在干旱季节,灌区的供水量明显不足,导致农田的灌溉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然而,在雨季时,灌区的排水系统存在问题,导致过剩的水流失。

4.2 改进建议为了改善灌区的水资源供应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完善灌区的水资源调配系统,确保在干旱季节能够提供足够的水源。

2. 对灌区的排水系统进行改进,避免雨季时的水流失。

3. 引入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减少浪费。

5. 结论本报告评估了灌区的水资源供应情况,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通过完善水资源调配系统、改进排水系统和引入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灌区的运行效率,实现农田的可持续灌溉。

6. 参考文献•[1] X. Zhang, Y. Wang, and Z. Li, “Improving wate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irrigation districts,” Water Resour ces Management, vol. 35, no. 4, pp. 1245-1260, 2021.•[2] Y. Liu, H. Chen, and Q. Wu, “Optimizing drainage systems for irrigation districts,”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vol. 147, no.3, 2021.以上报告总结了对灌区的研究评估,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3.4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决策和改良途径选择的基础。

按照一般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首先对需进行评价的土地作土地质量调查编制图表,并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提出土地利用类型,两者进行匹配后,调节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最终确定复垦后土地利用类型。

3.4.1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原则(1)综合分析原则待复垦土地除受区域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地质等自然成土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土地破坏类型、破坏程度和利用方式等,故复垦后土地质量状况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主导因素原则在土地利用中,土地质量可能因某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有较显著的差异。

这种情况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要对主导因素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并对其影响重点考虑,以消除这种因素的影响。

(3)综合效益原则复垦应当充分考虑国家和企业经济条件承受能力,以适度的复垦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4)农业用地优先原则在评价被破坏土地复垦适宜性时,应当分别根据所评价土地的区域性和差异性等具体条件确定其复垦利用方向,一般情况下原有农业用地仍应优先考虑复垦为农业用地,以贯彻保护农田的基本国策。

3.4.2 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3.4.2.1 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划分方法目前,从国外工作实践来看,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大致有四种方式:一是以土地类型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即以土壤、地貌、植被和土地利用现状的相对一致性作为划分依据;二是以土壤分类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划分依据是土壤分类体系;三是以生产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四是以行政区划单位作为评价单元。

本项目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采用第三种方法,即以生产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项目区,同一行政单元待复垦土地土壤条件等因素不同,土地质量差异明显,因而不能按行政单元划分评价单元。

其次,项目区复垦土地的土壤类型由于受到剥离、挖损、回填、复垦一体化工艺的影响,复垦后的土地己经不同于项目区土壤类型,因而不能用土壤普查资料的土壤类型单元做评价单元划分依据。

绥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技术初探

绥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技术初探
[ 中图分类号 ] ¥7 25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 号] 10 7 7 (0 0 0 0 3 0 0 6— 15 2 1 ) 5— 5 8— 2
物和大多数经济作物因产值 高、 用水肥条件好 等原 因, 适
1 基本 情 况
绥 滨 黑 龙 江 灌 区 位 于 黑 龙 江 省 宝 泉 岭 分 局 绥 滨 农 场 境 内 , 龙 江 中游 右 岸 。灌 区 总 面 积 3 3 黑 . 4×1 h 设 计 0 m, 灌 溉 面积 2 02×1 m , 区初 设 概 算 总 投 资 2 5 .1 0 h 。灌 . 8亿 元 。为 大 型 提水 灌 区 。 绥 滨 灌 区 工 程 于 2 0 02年 1 正 O月 式 开 工 , 过 几 年 来 的不 懈努 力 , 2 0 年 底 主 要 工 程 基 经 到 08 本 完 成 , 建 配 套 与 节水 改造 工 程 正 逐 步 完 善 。 续
2 绥滨灌 区续建配套与 节水改造情况
2 1 以水 资 源承载 能力确定 灌 区发 展规模 .
水 资源 承 载 能 力 主 要 取 决 于 水 资 源 条 件 , 般 而 言 , 一 水 资 源 丰 富 地 区 的水 资 源 承 载 能 力 大 , 而水 资 源 匮 乏 地
开 发利用 地下水 的条件下 , 供水保 证率高 的水源受 益 在 地 区种植要求灌溉保 证率 高的作物 。渠道 采用既适合大
流量输水 , 适合较小流量输水的形式。 也
2 3 渠道 防渗 以骨干 渠道为 重点 .
绥滨灌 区渠 系复杂 、 渠线 长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道 的工程地 质条件和
施 工 条 件 不 同 , 水 损 失 大 , 渠 道 防 渗 作 为 节 水 改 造 主 输 以 要措施是符 合实 际情况 的。但是 渠道 防渗耗 资 巨大 , 而 且 还 普 遍 存 在 冻 涨 破 坏 的 威 胁 , 何 正 确 选 择 渠 道 防 渗 如 重 点 是 灌 区 节 水 改造 面 临 的技 术 决 策 。 骨 干 渠 道 与 田 间

灌区评估的要求范文

灌区评估的要求范文

灌区评估的要求范文
灌区评估是指对灌区项目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在灌区评估中,通常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水源可靠性、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等。

下面是灌区评估的一些常见要求:
1.水资源可靠性评估:
灌区的水资源可靠性是项目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评估中需要考虑水源的供应情况、水质、水量等,并进行长期的水资源预测和规划,以确保项目有足够的水量供应。

2.土地利用评估:
灌区的土地利用是影响项目可行性的重要因素。

评估中需要考虑土地的性质、适宜度以及土地的可用性等,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要求。

3.经济效益评估:
灌区的经济效益是评估项目可行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经济效益评估可以包括灌溉效益、农业生产增加、就业创造等经济指标,以确定项目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4.社会影响评估:
灌区项目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评估中需要考虑项目对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等的影响,对原住民权益、社会和谐等进行评估,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社会接受度。

5.可持续性评估:
灌区项目的可持续性是评估的核心要求之一、评估中需要考虑项目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等,以确保项目在长期运行中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

除了上述要求,灌区评估还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可行性分析、环境影响评估等。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决策制定、项目筹资、设计改进等的重要参考。

总之,灌区评估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评估结果可以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促进项目的成功实施。

灌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评估

灌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评估

灌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评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评估是针对灌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评估旨在对灌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以了解其功能、效益、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情况,为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灌区农田水利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一、评估内容1. 设施规模和功能:评估灌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功能,包括渠道、水库、泵站等设施的建设规模、供水能力、排水能力等。

2. 设施状况和维护保养:评估灌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现状和维护保养情况,包括设施的年限、老化程度、损坏情况、维修保养情况等。

3. 设施效益和水资源利用率:评估灌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效益和水资源利用率,包括灌溉水利系统的供水效果、灌溉效果、节水效果等。

4. 设施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评估灌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和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设施的运行维护成本、资源利用情况、生态环境影响等。

二、评估方法1. 实地调研: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调研,对灌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勘察和测量,了解设施的实际状况。

2. 数据收集:收集灌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相关的历史、现状和运行数据,如设施建设和改建资料、设施运行数据、水资源利用数据等。

3. 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设施规模和功能的统计分析、设施状况和维护保养情况的统计分析、设施效益和水资源利用率的统计分析等。

4. 模型模拟:利用水利建模软件和数学模型对灌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模拟和预测,评估其效益和可持续性。

5. 专家评议: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议,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的结果,对灌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三、评估结果和应用1. 结果呈现:将评估结果以报告形式呈现,包括设施现状、设施效益、设施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评估结果,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2. 决策支持:评估结果可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善、优化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决策者进行合理的决策和规划。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

7。

2耕地质量评价项目区位于次決省次次市**县陈家乡,属于“**大型水田灌区” 的++区范围.建设规模为1 655. 34公顷,现状耕地面积1218o66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为1096.7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0%,均为水田,种植作物为水稻。

因水田面积逐步发展,稻田养殖面积逐年扩大,进十多年大气候的干旱,致使灌溉水源紧张,甚至因水而减产绝收;田间灌、排工程的多年运行,工程寿命已超限,年久失修,工程效益降低,调水、排水均“卡脖子”;农业生产形成的改变,管理维修不及时;后期发展的水田田间工程随意布设,形成不了盐渍土灌水压盐的条田格局,产量低等因素。

项目区的基本农田已趋于逐步向低产田退化的现象,耕地质量逐步降低。

1、土地用途的确定根据本次规划的初步目标,项目实施后土地利用方向主要以发展农业为主,遵循项目区的种植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原则,项目区建成后主要仍以稻养蟹、稻养泥鍬的立体农业模式。

因此,本次适宜性评价按照水稻对项目区进行耕地质量评价。

2、评价单元的确定项目区水田的灌溉水源均为河道径流及上游水库的调水,系地表水资源,主要依靠+++灌站、+++灌站、卄灌溉站抽水进行灌溉。

经灌溉水源工程的机泵设备更新、改造,灌溉水源保证程度提高;灌溉斗渠与排水斗沟形成条田格局及田间灌、排工程的配套维修,渍涝灾害得以抑制。

排水标准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旱涝灾害对土地适宜性影响减小;交通设施的配套状况等因素对土地适宜性的影响减弱。

因此,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类型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对项目区内土壤实地采样分析,按照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原则,我们将项目区按照土壤取样点的地理位置选定为6个适宜性评价样点。

3、参评因子及其影响权重的确定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和整理后的土地用途,参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范》、《农用地定级规程》(T D/T10O5"2003)、《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等资料, 确定选择耕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盐渍化程度、障碍层次、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土壤酸碱度(pH)、灌溉水源、剖面构型等作为本次适宜性评价的因子.其评价标准和权重见下表7 2:各表72 土地适宜性评价标准及权重表(水稻)4、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根据项目区土壤采样和对项目区各评价单元实地考察,参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范》、《农用地定级规程》(TD/T1 0 05〜2 0 03)和《农用地分等规程》(TD/T 1 0 04〜2003)中关于农用地的评价标准,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分类,针对各单元,对各个评价因子进行打分,再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综合打分, 按得分从高到低分为五级,依次为非常适宜,适宜,中度适宜,适宜临界,不适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绥滨县松江灌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王丽原;程本军
【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评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能力,以及它对农、林、牧等各业生物生长及其他用途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差异.分为总体评价和单项评价,本次主要针对土地对发展灌溉农业的适宜程度和限制因素评定土地质量.
【期刊名称】《黑龙江水利科技》
【年(卷),期】2013(041)007
【总页数】2页(P152-153)
【关键词】松江灌区;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因子;评价标准
【作者】王丽原;程本军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佳木斯水文局,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2
1 工程概况
松江灌区位于松花江下游左岸,黑龙江省绥滨县境内,是三江平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坐标为E131°30'~132°15',N47°10'~47°30'。

灌区北以蜿蜒河排干为界,南至绥滨县松花江堤防,西起航标303与普阳农场、绥滨农场接壤,东
至东胜排干、二九○农场,总面积92.06万hm[1]。

本区地处松花江和蜿蜒河汇合的三角地带,为松花江冲积平原,区内地势平坦,地面起伏不大,总体上地势为西高东低,地面平均坡降在 1/10000,海拔高程在 58~65 m。

2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评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能力,以及它对农、林、牧等各业生物生长及其他用途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差异。

分为总体评价和单项评价,本次主要针对土地对发展灌溉农业的适宜程度和限制因素评定土地质量。

2.1 评价单元的划分
评价单元是土地质量评价的基础空间,是划分项目区土地质量等级的基础[2]。

项目区内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其质量比较均匀,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质量的差异较大,故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本评价单元。

2.2 评价因素因子的确定
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有:①光照、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②灌溉、排水、田间路、农田林等田间工程指标;③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和养分含量、pH值、地形坡度等土壤因素。

自然条件和农田基本建设显著影响着土地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土地是否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根据水稻的生长特性,结合其他研究成果和专家意见,选取地形条件、土壤条件、灌溉条件和排水条件为参评因素。

根据各因素对水稻栽培的影响程度,采用定性法,给各因素分权重确定等级。

将各因素影响程度分为2大类,即一类影响因子,一类影响因子。

土地适宜性评价见表1。

2.3 确定等级标准和评价单元的等级
土地灌溉适宜性一般分为两级,即适宜纲和适宜等。

适宜纲表明土地资源对农田灌溉适宜或不适宜,若灌溉不会产生土地退化和土地资源、生态与环境的破坏,且便
于管理,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为适宜;否则,为不适宜。

适宜等反映适宜纲内不同
的适宜程度,与土地等级相匹配。

按照土地优劣的实际情况,划定土地等级,将项目区内土地划分为三等:
一等地(有3项为Ⅰ等),土地质量好,质地适宜,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灌溉保证程度高,主要分布在永兴、敖来和兴安灌区,占项目区面积的10.86%。

二等地(有3项为Ⅱ等),土地质量较好,质地适中,土壤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地下水资源充沛,但缺乏灌溉设施,目前为中、低产田,项目区内广为分布,占项目区面积的69.81%。

三等地(有1项为Ⅲ等),土地质量一般,质地较差,适宜性较差,利用时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主要分布在连礼村和胜利村一带,占项目区面积的19.32%。

表1 土地适宜性评价表一级影响因子权重二级影响因子权重因素特征及分级标
准评价因素各级对应的等别地形条件 0.2 地面坡降 0.2>1% Ⅲ1%~0.5%
Ⅱ0.5%~0.2% Ⅰ0.2%~0.01% Ⅳ<0.01%Ⅴ耕层厚度 0.15>40cm Ⅰ40~
25cm Ⅱ25~15cm Ⅲ15~10cm Ⅳ<10cm Ⅴ土壤条件 0.45有效土层厚度 0.1
>100cm Ⅰ100~50cm Ⅱ50~30cm Ⅲ30~15cm Ⅳ<15cm Ⅴ土壤质地 0.1
有机质含量 0.1砂土Ⅲ壤土Ⅰ黏土Ⅱ0.9~1.0 Ⅰ0.5~0.8 Ⅱ0.2~0.5 Ⅲ灌溉条
件0.2 灌溉保证程度0.2充分满足,有良好的灌溉系统Ⅰ一般满足,有灌溉系统,在大旱不保证Ⅱ无灌溉系统Ⅲ排水条件 0.15 排水保证程度 0.15有健全的干支斗沟Ⅰ排水体系一般Ⅱ无排水体系Ⅲ
3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松江灌区内土地多为二等地,适宜发展灌溉农业,但缺乏灌溉设施,经本工程开发建设可逐步转化为一等地,提高灌溉保证程度,改造中、低产田,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双印,耿金荣,刘雅香.佳木斯市松江灌区现状及发展方向[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7,35:(05):140.
[2]杨邦柱,王卫东,郑合英.土石山区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3(06):28-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