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城乡规划知识点总结

城乡规划知识点总结

城乡规划知识点总结引言城乡规划是指对城市、乡村和农村进行统筹规划、组织管理和资源配置,以实现城乡之间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系统性工作。

城乡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创造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

城乡规划知识点包括城市规划、乡村规划和农村规划等内容,涉及空间规划、土地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多个方面。

以下将对城乡规划的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

一、空间规划1. 空间结构城乡规划的根本任务是塑造城乡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城市中心区、城市次中心区、城市一般居住区、城市特殊用地区、城市绿地和水域等组成部分。

乡村空间结构主要包括村庄、农田、林地、水域等组成部分。

合理的城乡空间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城市和乡村的空间效率。

2. 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方向和格局。

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产业区、教育文化区、生态区等,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规划中,要合理规划村庄布局、农田布局、林地布局、水域布局等,保护和利用好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促进乡村振兴。

3. 空间利用合理利用城乡空间资源是城乡规划的核心任务。

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建设用地总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在乡村规划中,要科学利用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二、土地规划1. 土地资源土地是城乡规划的基本要素,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是城乡规划的前提。

要对城市用地和乡村用地进行合理规划,保障耕地、林地、草地等基本农田资源的稳定和永续利用。

2.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在城市规划中,要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生态绿地、农田保护和土地整治项目,落实城市用地总量和建设用地指标,降低建设用地的总量和强度。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基本知识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基本知识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根本知识1. 城乡规划概述城乡规划是指根据国家、地区或城市的开展需求,在城市和乡村区域内进行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的一项管理活动。

城乡规划的目的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城市和乡村的可持续开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 城乡规划的重要性城乡规划对于社会经济开展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城乡规划可以促进资源利用的均衡,提高城乡环境质量,提供便利的城市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居民幸福感。

3. 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城乡规划管理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负责。

中央政府通过制定国家城乡规划政策和法规来指导地方政府的城乡规划工作。

地方政府负责制定本地区的城乡规划方案,并负责规划实施和管理。

相关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监督城乡规划的执行。

4. 城乡规划法规的层级城乡规划法规按照层级可以分为宪法、法律、法规和规划。

宪法是最高级别的法律文件,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法律原那么和制度。

城乡规划工作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城市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

法规是由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用于具体规定城乡规划的各项管理措施。

规划是根据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制定的具体规划方案,包括国家、省级、市级和区级规划。

5. 城乡规划法规的内容城乡规划法规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建设工程审批和环境评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规划的根底,对城市和乡村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等进行规划。

详细规划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细化,对各个区域、街道、小区等具体要素进行规划。

建设工程审批是对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进行审批,确保工程符合相关规划标准和要求。

环境评价是对规划和工程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估,以保护环境和居民利益。

6. 城乡规划管理的原那么城乡规划管理的原那么包括科学性、公正性、公众参与和可持续开展。

科学性是指城乡规划应基于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高效的城市根底设施。

城乡规划原理重点

城乡规划原理重点

城乡规划原理重点城乡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和农村的空间布局、功能结构、土地利用等方面的规划和管理,有效地调控城市与农村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城乡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使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协调一致。

下面是城乡规划原理的重点。

1.协调发展:城乡规划要以协调发展为原则,促进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要注重保持城乡一体化,避免区域发展不平衡。

2.合理布局:城乡规划要进行合理布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要素的优化配置。

合理布局能够提高城乡空间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3.生态优先:城乡规划要以生态优先原则为导向,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要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和生态红线,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推动可持续发展。

4.公平公正:城乡规划要强调公平公正原则,注重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公平发展。

要给予农村地区相应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政策支持,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全面发展:城乡规划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资源等全面发展。

要注重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7.民主参与:城乡规划要注重民主参与,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要加强与市民、农民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共识,增强城乡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8.创新发展:城乡规划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探索新的规划理念和方法。

要注重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发展,推动城乡规划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9.综合治理:城乡规划要进行综合治理,注重解决城乡发展中的综合问题。

要加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10.长远规划:城乡规划要注重长远发展,避免短期行为对城乡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要制定并实施长远的城乡规划,提前预测和应对城乡发展的可能问题。

城乡规划原理的重点包括协调发展、合理布局、生态优先、公平公正、适度规模、全面发展、民主参与、创新发展、综合治理和长远规划。

城乡规划知识总结(二)

城乡规划知识总结(二)

城乡规划知识总结(二)
1.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指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向单位或个人核发的
建设工程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

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主要包括的内容:建设工程审批,建设
工程审批后的管理,临时建设的管理。

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申请开工的前提。

4.城市:一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5.城市规划是指授权的国家机关为了满足城乡建设的现实需要与可
持续发展的要求,综合考虑土地、人口等自然资源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对城乡未来建设活动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预先安排与要求。

6.城乡规划的种类: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
村庄规划。

7.黑线: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线。

8.橙线:重大危险设施范围控制线。

9.城乡规划法的基本原则:坚持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
集约发展原则;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原则;坚持环保节能原则;关注民生原则;依法行政、依法公开原则;体现地方特设原则;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原则;确保安全原则。

10.违法建设是指建设单位或个人未取得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行为。

11.法律的适用范围是指该法律规定的效力范围。

城乡规划知识总结(一)

城乡规划知识总结(一)

城乡规划知识总结(一)
1.城乡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2.城乡规划的实施原则:政府实施城乡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城市建
设和发展的原则;镇的建设和发展原则;乡、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原则;城市新区开发和建设原则;城市新区开发和建设原则;旧城区改造原则;风景名胜区保护原则;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

3.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
程规划许可证。

4.选址意见书:指建设项目在立项过程中,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对提出的关于建设项目具体用地地址的批复意见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5.选址意见书的作用:保证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符合城市规划的总
体要求;综合协调建设项目选址的多类矛盾;建设单位据此办理建设项目正式审批手续并向国土管理部门申请用地预审。

6.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制度:是建设单位的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
钱,经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确认建设项目的位置和范围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

7.建设用地的审批的办理程序:用地申请→现场踏勘→征求意见→
提供设计条件→总平面图报审→核发
8.划拨:项目批准→建设单位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
请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划拨土地
9.出让地:规划主管部门事先规定出让地块的位置、范围、开发强
度等规划条件→出让合同→建设单位申请→核发
10.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申请用地的前提。

2023-2024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2023-2024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2023-2024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必考知识点归纳1、《城乡规划法》特别强调了( )要为周边农村服务要求,突出了其作为农村地区经济和服务中心角色。

A.小城镇建设和发展B.县建设和发展C.建制镇建设和发展D.乡建设和发展正确答案:A2、在全球化进程中,随着空间经济结构重组,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依存程度更为加强,城市体系也发生了()变化。

A.结构性B.决定性C.主导性D.根本性正确答案:A3、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就是要认真贯彻“五个统筹”,“五个统筹”中不包括( )A.统筹城乡发展B.统筹全局发展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确答案:B4、关于后工业社会城市描述不正确是()。

A.城市产业转向第三产业B.城市性质转向服务功能C.环境危机更加严重D.城市建设思想也有了生态意识正确答案:A5、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是城市规划行政体系和工作体系基础B.《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主干法C.城市规划标准规范是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组成部分D.作为法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组成部分正确答案:D6、根据《镇规划标准》,计算镇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人口数应为( )。

A.镇区常住人口B.镇区户籍人口C.镇区非农人口D.镇域所有城镇建设用地内居住人口正确答案:A7、下列哪项属于县城总体规划工作范畴?( )A.划定必须制定规划乡和村庄区域B.编制城镇群规划C.确定村庄层次与分级D.编制镇域规划正确答案:A8、人们通常依据车行道布置命名横断面类型。

不用分隔带划分车行道道路横断面称为( )。

A.两块板断面B.一块板断面C.三块板断面D.四块板断面正确答案:B9、城市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剩余物资交换和()而产生,也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产物。

A.争夺B.分配C.共享D.传递正确答案:A10、下列关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选项中,不正确是()。

城乡规划法知识要点

城乡规划法知识要点


第十八条 位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镇、乡和村
庄,不编制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位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不编制村庄规划。
前两款规定以外的乡和村庄应当编制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要点四:乡、村庄规划


第三十八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使用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农村村民应当持村 民委员会签署的书面同意意见、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住宅设计图件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 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农村村民也可以持前款规定的材料直接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乡村建设规 划许可证。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乡、村庄规划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并在乡村建 设规划许可证中明确建设用地位置、允许建设的范围、基础标高、建筑高度等规划要求。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核发本条规定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 证。
《城乡规划法》实施中碰到的难点
1、城乡分离的规划编制体系和城乡统筹之间的矛盾 2、 乡、村庄规划可不全覆盖与浙江省情之间的矛盾 3、区域统筹和城市群发展与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缺失 4、选址意见书核发制度与分级选址管理制度衔接不够紧密 5、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外不得建设与线性工程建设的矛盾 6、工程证审方案和竣工核实依据不确定之间的矛盾 7、规划条件变更与市场经济体系公平竞争要求之间的矛盾 8、严格的规划用地性质管理与普遍的房屋用途改变的矛盾 9、违法处罚中建设工程造价计算与严格执法要求的矛盾 10、规划建设规模管理与建筑和房产两套面积标准的矛盾
《城乡规划法》主要特点

城乡规划原理复习考点及重点

城乡规划原理复习考点及重点

城乡规划原理复习考点及重点1.现代城镇定义包含的三个特征:产业构成、人口数量和职能。

2.按行政区划标准:我国城镇可以划分为直辖市、市和镇。

3.城镇化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具体包括(1)人口职业的转变(2)产业结构的转变(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4.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5.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3)城镇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6.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7.我国的法规系统构成:(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部门规章(6)地方政府规章(7)技术标准规范8.城乡规划主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修订。

9.我国法定城乡规划类型10.规划依据:上位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相关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规范)、国家政规、城市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11.我国城乡规划运作体制的核心:程序合法、依据合法12.我国城市规划运作实施“一书两证”制度,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3.“三区三线”: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14.城乡规划中的七条控制线:(1)红线(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规划控制线,包括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

对“红线”的管理体现在对容积率、建设密度和建设高度等的规划管理。

(2)绿线(城市绿线):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3)蓝线(城市蓝线):一般称河道蓝线,指水域保护区,即城市各级河、渠道用地规划控制线,包括河道水体的宽度、两侧绿化带以及清淤路。

根据河道性质的不同,城市河道的蓝线控制也不一样。

(4)黄线(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城乡规划考试基础必学知识点

城乡规划考试基础必学知识点

城乡规划考试基础必学知识点
1. 城乡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城乡规划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分类等。

2. 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熟悉《城市规划法》、《乡村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城乡规划的法律依据和管理体制。

3. 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掌握城乡规划的编制程序、内容要求和审核程序等,了解规划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4. 城乡规划的专业知识: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设计、交通规划、环境规划、住房规划等相关内容。

5. 基础理论和方法:了解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掌握城市发展规律和城市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

6. 城乡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掌握可持续城市规划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了解生态城市规划、低碳城市规划等相关概念和要点。

7. 城乡规划的技术工具:熟悉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数字化城市建模等相关工具和软件的应用。

8. 国内外城乡规划典型案例:掌握一些典型的城乡规划案例,了解国内外城乡规划的发展成果和经验。

要在城乡规划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除了掌握上述知识点外,还应注重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实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做练习题和模拟题,提高解题水平。

城乡规划基础知识

城乡规划基础知识

第一章规划基础知识 1. 什么是城乡规划?城乡规划是政府对一定时期内城市、镇、乡、村庄的建设布局、土地利用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事项的总体安排和实施措施。

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之一。

城乡规划不是指一部规划,而是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组成的有关城镇和乡村建设和发展的规划体系。

2.什么是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是政府综合协调辖区内城镇发展和空间资源配置的依据和手段。

3. 什么是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措施。

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又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规划在指导城市有序发展、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先导和统筹作用。

4. 什么是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措施。

城市总体规划是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保护和管理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是编制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实施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法定依据。

5. 什么是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详细规划是指以城市的总体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和设计。

6.什么是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以城市的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城市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引导和控制城镇建设发展最直接的法定依据,是具体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各项战略部署、原则要求和规划内容的关键环节。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⑴详细规划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⑵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⑶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位置、体型、色彩等要求;⑷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座标和标高;⑸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⑹制定相应的土地城乡规划知识手册- 2 - 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城乡规划知识

城乡规划知识

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镇人民代表大会和原审批机关提出评估报告并附具征 求意见的情况。
2 编制、审批及修改
(一)、总体规划
3. 规划理念
4、总体规划的修改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组织编制机关方可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 序修改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 l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 的; l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 l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 l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 l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
其他镇
直辖市人民政府
省、自治区人民 政府审查同意
城市人民政府 县人民政府
镇人民政府
国务院
国务院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
上一级人民政府 上一级人民政府
我市的总体规划应报河北省人民政府审批
2 编制、审批及修改
(一)、总体规划
3、总体规划内容
4、总体规划的修改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 :城市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 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 围,各类专项规划等。
1 用地分类
(二)、城市建设用地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
续表2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 城市道路用地S1 城市轨道交通用地S2 交通枢纽用地S3 交通场站用地S4 其它交通设施用地S9
供应设施用地Leabharlann 1公用设施用地U环境设施用地U2
3. 规划理念
公共交通场站用地S41 供水用地U11 供燃气用地U13 通信设施用地U15 排水设施用地U21 环保设施用地U23
3. 规划理念
大类 居住用地R
表2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 中类 一类居住用地R1 二类居住用地R2 三类居住用地R3 行政办公用地A1 文化设施用地A2

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八章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第一节城乡规划管理概述一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1)城乡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

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城市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搞好城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2)城乡规划管理的核心。

根据对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的解释,城乡规划管理核心包括三方面:第一,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第二,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第三,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一般特征: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时序性、地方性、政策性、技术性、艺术性等诸多特征。

特殊特征:引导与控制的特性、宏观和微观管理特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属性、阶段性和连续属性第二节城乡规划管理系统一城乡规划管理系统城乡规划管理是一个系统。

系统的特点:一是系统是由若干部分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整体;二是系统整体具有层次性,每个层次的系统可以分解为若干基本要素;三是系统整体有不同于各组成部分的新功能。

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检查是一个实践过程。

(1)决策系统: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负责制定城乡规划(组织编制)、审批、城乡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2)执行系统: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建设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市政管线工程进行建设项目选址、建设用地、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即“一书两证”管理工作。

(3)反馈系统:城乡规划监督检查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等管理工作。

(4)保障系统:城乡规划法律规范城乡规划管理系统运行保障条件很多,诸如组织、人员、体制、法制等。

其中法制保障尤其重要。

二城乡规划管理系统要素1.管理目标最终目标P1152.管理者管理的水平与成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及其能力。

如基层规划管理人员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1)(2)(3)3.管理对象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的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

4.被管理者一是城乡规划项目(政府内部管理行为),二是建设用地或建设工程(政府外部管理行为)。

城乡规划专业知识点

城乡规划专业知识点

城乡规划专业知识点城乡规划是一门设计和规划城市和乡村发展的学科,它涵盖了诸多领域,例如建筑设计、土地利用、交通规划以及环境保护等。

城乡规划是解决城乡发展中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问题的关键手段。

本文将探讨城乡规划专业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城市与乡村规划城市与乡村规划是城乡规划的核心内容。

它们旨在确定城市和乡村区域中需要开发和保护的地区,以及它们应该如何发展。

为此,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形、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制定不同的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包括城市设计、道路交通规划、社会服务设施规划、环保规划等,乡村规划则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

在规划过程中,城乡规划师需了解区域的历史背景、人口分布、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然后考虑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方向,以此为基础策划方案,明确土地利用、交通、水电、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在制定具体方案时,城乡规划师需要与政府、业主、民众等各方沟通和协商,使规划方案更符合实际需要。

二、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乡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关注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为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交通规划包括道路、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各种交通方式,旨在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降低交通堵塞、事故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在进行交通规划时,需要考虑交通工具的需求量、人口分布、直线距离和道路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城乡规划师可以预测未来的需求和交通状况,并制定最优的交通规划方案。

三、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是城乡规划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城市设计包括城市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以及建筑布局和景观营造等。

景观规划则关注景观的设计和管理,它旨在使城市和乡村环境更美丽,更宜居。

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需要考虑建筑的风格、规模、高度、材料、色彩等各种要素。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所选用的风格和地区性文化特点来进行优化设计。

同时,应根据不同景观要求,合理安排绿地、水景、广场、照明等设施,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城乡规划师所需知识点总结

城乡规划师所需知识点总结

城乡规划师所需知识点总结一、城市规划基础知识1. 城市规划的概念及相关理论2.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城市规划法律法规4.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5. 城市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6.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经济分析和评价二、城市设计理论1. 城市设计的概念和历史2. 城市设计原则和方法3. 城市设计中的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4. 城市设计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营造三、城市发展与管理1.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模式2.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3. 城市规划中的交通和交通规划4. 城市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规划5. 城市更新与改造四、乡村规划和乡村振兴1. 乡村规划的概念和基本理论2. 乡村振兴的政策和实践3. 乡村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4. 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景观规划5. 农村产业发展规划五、地理信息系统应用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地图制作3.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4. 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和数据处理技术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 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法规2.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和规划3. 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4. 绿色建筑和生态社区规划七、社会经济与城市规划1.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理论2. 城市社会经济分析和预测3. 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政策4. 城市社会学和城市文化规划八、工程技术与城市规划1. 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关系2.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3. 城市规划中的工程技术应用4. 城市规划中的地质和地下管线总之,作为城乡规划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实践中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为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科学的规划方案和实施保障。

希望城乡规划师们能够不断学习、实践,为建设美丽家园做出更大的贡献。

城乡规划基础知识

城乡规划基础知识

城乡规划基础知识城乡规划是指对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的一种综合性工作。

它旨在通过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城乡规划的基础知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城市设计、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等。

首先,城市设计是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关注的是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

一个好的城市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美观度和宜居性,吸引人们居住和投资。

在城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历史文化遗产等。

例如,在山区地形的城市中,需要合理利用山地资源,设计山地公园和步行道,提供休闲和娱乐场所。

而在热带地区,需要考虑建筑的通风和遮阳性能,以适应高温和湿度。

其次,土地利用是城乡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满足不同用地需求。

在城市中,土地的用途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不同用地之间需要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划分,以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例如,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应该集中商业和办公用地,以方便市民的购物和工作。

而在城市的郊区,可以规划工业园区和农田,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

交通规划也是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

在城市中,需要规划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系统和停车设施。

在乡村地区,需要规划农村公路和农田交通,方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此外,还需要考虑交通与城市其他要素的协调,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交通与环境的协调等。

环境保护也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中,需要规划绿地和公园,提供人们休闲和健身的场所。

同时,还需要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环保设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在乡村地区,需要保护农田和水资源,防止土地沙化和水源污染。

总之,城乡规划基础知识涵盖了城市设计、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合理的城乡规划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城乡规划知识要点汇总

城乡规划知识要点汇总

城乡规划知识要点——城乡规划相关名词汇总1.科学发展观与城乡统筹一、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就要认真贯彻五个统筹——1.统筹城乡发展、2.统筹区域发展、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二、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城乡统筹”的要求,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两大方面: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扭转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应该是政府。

3.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是对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深层次的改革。

三、具体内容1.统筹城乡经济资源,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增长和良性互动。

平等的市场主体应该享有平等的接近和享用经济要素的权利,统筹城乡经济资源,保证农民平等的享用经济资源,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2.统筹城乡政治资源,实现城乡政治文明共同发展。

必须统筹城乡政治资源,使农民具有与城镇居民平等的政治地位,使其真正地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的管理,体现和维护自身利益。

统筹城乡政治资源最重要的是体制和政策的转换问题。

3.统筹城乡社会资源,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共同繁荣。

努力实现城乡社会资源的统筹安排,有序使用,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具体有以下4各方面: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城乡规划的基础知识

城乡规划的基础知识

蒲城县规划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批流程图
申请人提供有效申报材料 窗口受理
规划经办人初审,负责人复核。
局长签发
窗口发证
申报材料:①申请报告;②发改局立项批文;③国土局用地预审意见; ④经批准的建筑方案设计图(总平面布置图、单体方案图文本、彩色 效果图及电子数据文件1份);⑤经批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 所附规划红线图复印件;⑥设计方案会审纪要,高层建筑应提供消防 初步审查同意意见书;⑦基地内部或周围有需保护的文物设施,应提 供保护建筑视线分析图。
21.什么是土地开发强度? 22.什么是容积率? 23.什么是建筑密度? 24.什么是绿地率? 25.城市用地分类有哪些? 26.什么是城市用地平衡? 27.什么是竖向规划? 28.什么是城市工程管线综合? 29.城市道路分为哪几类? 30.各类城市道路的红线宽度是怎么规定的?
31.居住区内停车率如何规定?地上停车率如何规定? 32.什么是日照标准? 33.什么是建筑退让线?相邻地块建筑退界距离是怎么规定 的? 34.那些特殊建筑对建筑地上层数有所要求? 35.建筑物的消防通道设置一般有什么要求?
城乡规划的基础知识




一、城乡规划的定义及重要性 二、城乡规划的任务 三、城乡规划编制应遵循的原则 四、城乡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五、城乡规划的调查研究和基础资料 六、城乡规划的审批 七、城乡规划的调整和修改 八、规划小知识
一、城乡规划的定义及重要性 1、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 空间秩序而做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从本质意义上, 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对 象的空间规划。


5)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规划知识要点城乡规划知识要点——城乡规划相关名词汇总1.科学发展观与城乡统筹一、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就要认真贯彻五个统筹——1.统筹城乡发展、2.统筹区域发展、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二、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城乡统筹”的要求,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两大方面: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扭转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应该是政府。

3.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是对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深层次的改革。

三、具体内容1.统筹城乡经济资源,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增长和良性互动。

平等的市场主体应该享有平等的接近和享用经济要素的权利,统筹城乡经济资源,保证农民平等的享用经济资源,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2.统筹城乡政治资源,实现城乡政治文明共同发展。

必须统筹城乡政治资源,使农民具有与城镇居民平等的政治地位,使其真正地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的管理,体现和维护自身利益。

统筹城乡政治资源最重要的是体制和政策的转换问题。

3.统筹城乡社会资源,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共同繁荣。

努力实现城乡社会资源的统筹安排,有序使用,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具体有以下4各方面: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坚持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坚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就是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积极推行“五个统筹”,积极稳妥的推进改革,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4.坚持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方面,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一、优化大城市与超大城市的空间结构应防止无序蔓延,采取有机疏解的发展模式。

二、强调土地使用功能的适当混合居住地与工作场所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接近,贯彻紧凑社区、就近就业、较低的开发成本和环境成本、尊重自然生态、混合土地使用等原则。

三、以新型工业化来推动我国城镇化避免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持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多重闭环反馈式循环的经济运行模式。

四、实行最严格的城乡规划管理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只有两者相辅相成,土地的利用才是合理的,也才能达到合理的能源消耗。

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汽车进入家庭的趋势不可逆止,关键问题是如何发展节能、方便和有效的交通系统,公共交通越发达,城市整体能耗就越低。

六、合理布局各类开发项目,减少环境污染4.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主要有以下4各方面措施:1.分类引导人口城市化对临时进城务工人员,要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对在城市已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进城务工人员,应逐步转为城市居民;对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村人口,要转为城市居民;鼓励农村人口进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定居。

2.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要把城镇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逐步形成以沿海及京广、京哈线为纵轴,长江及陇海线为横轴,若干城镇群为主体、其他城市和小城镇点状分布、永久耕地和生态功能区相间隔、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3.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规划城市规模与布局,要符合当地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地质构造等自然承载力,并于当地经济发展、就业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能力相适应。

4.健全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建立健全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制度。

5.城市规划的概念和特点一、城市规划的概念1.《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二、城市规划的特点1.综合性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各项要素,既互为依据,又相互制约,城市规划需要对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是指各得其所、协调发展。

综合性是城市规划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2.政策性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战略部署,同时也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直到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政策手段。

3.民主性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发展和社会公共资源的配置,需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使城市规划过程成为市民参与规划制定和实施规划的过程。

4.实践性城市规划是一项社会实践,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社会制度,需要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城市规划要因地制宜,从城市的实际状况和能力出发,保证城市持续的有序发展。

6.城市规划的作用城市规划逐步走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舞台前沿,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建设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调控角色,具体有4各方面的作用:一、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1.通过对城市土地和空间使用的配置,即城市土地资源配置进行直接控制。

2.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进行管理的实质是对开发权的控制,可根据市场的发展演变及其需求,对不同类型的开发建设施行管理和控制。

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1.通过对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的分析,结合未来发展的安排,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对各类公共设施进行安排,为公共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并通过开发控制保障公共利益不受损害。

2.对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等,则通过空间管制等手段予以保护和控制,使资源能够有效保护、使公众免受地质灾害的损害。

三、协调社会利益、维护公平1.以预先安排的方式,在具体的建设行为发生之前对各种社会需求进行协调,保证各群体的利益得到体现,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

2.通过开发控制的方式,协调特定的建设项目与周边建设和使用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不会对周边造成利益损害。

四、改善人居环境1.从城市与区域等方面入手,合理布局各项生产和生活设施,完善各项配套,是城市各发展要素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协调,满足各方面需求,提高城乡环境品质。

2.从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实行空间管制,保障公共安全和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构建高质量的、有序的、可持续的发展框架和行动纲领。

7.制定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一、制定城乡规划必须遵守并符合《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在规划的指导思想、内容及具体程序上,真正做到依法制定规划。

二、制定城乡规划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制定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四、制定城乡规划应当考虑人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五、制定城乡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8.城市总体布局原则城市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关系到城市经营的整体经济性,关系到城市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城市总体布局应遵循以下4个原则:1.城乡结合、统筹安排。

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性很强,要立足于城市全局,符合国家、区域和城市自身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要求。

城市与周围地区有密切联系,应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安排,同时还应与区域的土地利用、交通网络、山水生态互相协调。

2.功能协调、结构清晰。

城市规划用地结构清晰是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和理性的标志,要求城市各主要用地功能明确、相互协调,同时又便捷的交通联系,保障城市功能的整体协调、安全和运转高效。

3.依托旧区、紧凑发展。

在充分发挥城市正常功能的前提下,应力争布局的集中紧凑、节约用地、节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利于城市运营、方便城市管理,减轻交通压力,有利于城市生产和方便居民生活。

4.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战略部署,必须有长远观点和具有科学预见性,力求科学合理、方向明确,留有余地。

9.城市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城市活动概括起来主要有工作、居住、游憩和交通四个方面,满足各项城市活动,就必须有相应的不同功能的城市用地,并按照各类用地的功能要求、相互关系加以组织,使城市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

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用地的功能组织,主要有以下5方面的内容:1.按组群方式布局工业企业,形成工业区;2.按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等组成梯形布置,形成城市生活居住区;3.配合城市各功能要素,组织城市绿化系统,建立各级休憩与游乐场所;4.按居民工作、居住、游憩等活动特点,形成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5.按交通性质和交通速度,划分城市道路的类别,形成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10.城市总体布局的主要模式一、集中式城市总体布局1.特点: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集中连片发展,道路路网形式可分为网络式、环状、环形放射状、混合状以及沿江、沿海交通干路带状等发展模式。

2.优点:①布局紧凑,节约用地,节省建设投资;②容易低成本配套建设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③居民工作、生活出行距离较短,城市氛围浓郁,交往需求易于满足。

3.缺点:①城市用地功能分区不明显,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紧邻,易造成环境污染;②城市用地大面积集中连片布置,不利于城市道路交通的组织;③城市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摊大饼”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