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国民经济核算考核册参考答案2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一)(第一~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一)(第一~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B;2、A;3、D;4、D;5、A;6、D;7、A;8、D;9、C;10、D;11、D;12、C;13、B、14;A;15、C;16、D;17、C(二)多项选择题1、ABCE;2、BCD;3、ABCDE;4、ABD;5、ABCD;6、ABD(三)名词解释1、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2、经济流量和存量,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3、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4、生产,是指生产者利用土地、劳动、资本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消耗,创造出新的货物和服务的过程。
5、中间消耗,是指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6、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四)简答题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什么?答:(1)从总体上说,目的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监测、分析、比较,为制定和分析政策及宏观调控管理服务;(2)从内容上说,是揭示运行系统的主要经济功能及相互联系;(3)从方法上说,是通过一系列规范概念、分类、核算原则、表现方式及逻辑关系,实现对运行系统的描述;(4)从发展上说,国民经济核算将是国家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简述三等价原则。
答:(1)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2)一国常住机构单位所生产的全部增加值总量,与经过初次分配再分配后的国民原始收入或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量相等;(3)初次分配、再分配会改变机构单位之间的收入比例关系,但并不改变其价值总量。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参考答案2-7
第二章参考答案74页32题(1)用生产法计算最终产品总值=∑(各部门增加值)+未含在产出中的产品税净额= ∑(各部门总产出-部门中间投入)+未含在产出中的产品税净额=(280-62)+09960-340)+(326-83)+(188-35)+(237-36)+(452-85)+(530+530×10%-76)+200 = 2477(亿元)(2)用支出法计算最终产品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1886+548+(75-32)=2477(亿元)74页33题(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8110+3037+(1200-1060)= 11287(亿元)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6000-11287=4713(亿元)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1287-1480-5240-(610-15)=3972(亿元)(2)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如下: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单位:亿元该国的货物和服务账户如下:货物和服务账户单位:亿元75页34题(1)该地区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未含在产出中的产品税净额=9353-5434+320=4239(亿元)(2)该地区生产净值=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 =4239-289=3950(亿元)(3)该地区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该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4239-3558-689+76 =68(亿元)第三章参考答案105页第16题(1)445740.3349 1714a==,45730.2992244a==(2)44a表示第4部门单位产品生产中所直接消耗的第4部门的产品数量。
45a表示第5部门单位产品生产中所直接消耗的第4部门的产品数量。
106页第17题根据YAIQ1)(--=及IAIB--=-1)(⎪⎪⎪⎭⎫⎝⎛=⎪⎪⎪⎭⎫ ⎝⎛⨯⎪⎪⎪⎭⎫⎝⎛=⎪⎪⎪⎭⎫ ⎝⎛-267.1409.3710502016.124.012.058.045.262.008.027.018.11321q q q 报告期第一、二、三产业的总产出分别为37.9亿元、140.7亿元、26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精品文档]
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三)名词解释1.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2.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
4.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
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5.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营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6.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
7.生产者价格是指生产者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包括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的生产税净额。
8.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9.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和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
(四)简答题1.答: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1)非金融企业部门,由从事生产市场上的产品和非金融服务的法人企业组成。
(2)金融机构部门,由从事金融媒介活动的所有常住法人单位和企业组成。
(3)政府部门,由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种类型的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组成。
(4)住户部门,由所有常住居民住户组成。
(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它是法律实体,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主要从事为居民家庭生产非市场性服务,其活动经费主要是由各种捐赠的资金来源负担。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各章练习题答案 2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各章练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A.SNA B.MPSC.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D.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A.一次产业分类B.二次产业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D.四次产业分类3.由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和生产税净额确定的价格是()。
A.要素价格B.基本价格C.生产者价格D.购买者价格4.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5.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C.资金流量核算D.国际收支核算6.常住单位是指()。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B.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D.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7.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A.交通运输业B.物资供销和仓储业C.科学研究事业D.畜牧业8.SNA采用的是()。
A.全面生产概念B.限制性生产概念C.物质生产概念D.宏观生产概念9.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B.一个基层单位能包含多个机构单位C.一个机构单位不可以包含任何基层单位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1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处理。
A.货物和服务交易B.分配交易C.金融交易D.内部交易1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A )。
A.国内生产总值B.社会总产值C.国民生产总值D.国民收入12.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A.机构单位B.机构部门C.基层单位D.产业部门(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产业包括在我国三次产业分类的第二产业类中()。
2012 电大 国民经济核算 题+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练习2013年4月9日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 A )。
A、国内生产总值B、社会总产值C、国民总收入D、社会最终产品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 )。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3.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A )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A、包括B、不包括C、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D、以上都对4.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 D )。
A、常住单位B、非常住单位C、基层单位D、机构单位5.常住单位是指(C )。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B、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D、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6.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 B )。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住户和法人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7.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D )。
A.领土、领海、领空 B.具有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C.驻外使馆和领馆用地 D.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8.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 B )。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前者属于第二产业,后者属于第三产业9.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 B )。
A.住户和法人单位B.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C.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10.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B )。
A.机构部门 B.产业部门C.行业部门 D.综合部门11.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 C )。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根据咨询的内容来确定产业12.保险公司属于( B )。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任务二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任务二参考答案1、(1)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1、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
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
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消费品、资本品等。
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如原材料、燃料等。
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加以衡量的,通过市场交换体现出来。
一种产品的市场价值就使用这种最终产品的单价乘以其产量获得的。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那些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计入GDP 中,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赌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不是实实在在流通的财富,它只是用标准的货币平均值来表示财富的多少。
但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完全的转化成流通的财富,这个是不一定的。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计算题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计算题参考答案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P30-33第1题:(1)中间投入=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25663-11424=14239(亿元)(2)固定资产消耗=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1424-5888-810-3533 =1193(亿元)(3)总投资=固定资产形成+库存增加=3803+507=4310(亿元)(4)总消费=国内生产总值-总投资-(出口-进口)-统计误差=11424-4310-(1571-1789)-(-4)=7336(亿元)根据以上计算的指标,编制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第2题:(1)生产法:农业增加值=200-50=150亿元工业增加值=600-200=40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200-80=120亿元运输邮电业增加值=200-40=160亿元贸易及餐饮业增加值=200-60=140亿元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200-40=160亿元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300+300×10%=33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150+400+120+160+140+160+330=1460(亿元)(2)收入法: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营业盈余=700+(200-120)+400+280=1460(亿元)(3)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1000+640+(220-400)=1460(亿元)第3题:(1)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营业盈余=472+(114-50)+96+282=914(亿元)(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914-96=818(亿元)第4题:(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1200-700=500(亿元)(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营业盈余=300+40+60+100=500(亿元)(3)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300+210+(80-90)=500(亿元)第5题:本年度工业总产出=当年销售收入+当年库存变化+当年来料加工收入=25+[(10-16)+0+(11-8)]+5=27(万元)第6题:农业总产出=粮食总产出+其余农产品总产出+林产品总产出+森林培育费+畜产品总产出+畜牧存栏期初期末差额=103×1300+8.7+3+6+6+(17-15)=133925.7(万元)第7题:(1)中间消耗=生产成本-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小型工具支出=542-68-25+5 =454(万元)(2)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60-454=406(万元)第8题:(1)该金融部门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350-128=222(亿元)该金融部门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222-120-15-12=75(亿元)(2)金融部门生产账户第9(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自产自用=866.89+459.16+196.0+231.34=1753.39(亿元)(3)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492.04+381.20+192.64)+(22.30+111.89+333.76+171.23)+48.33=1753.39(亿元)第10题:(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9159-4381=4778(亿元)(2)净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4778-3858-889=31(亿元)货物和服务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净出口=1124-31=1093(3)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4778-589=4189(亿元)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五)计算题:5.02000100011111===X x a 2.0100020021212===X x a 2.050010031313===X x a 1.0200020012121===X x a 1.0100010022222===X x a 1.05005032323===X x a 1.0200020013131===X x a 1.0100010023232===X x a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第1题:(1)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非金融企业:1700亿元;金融机构:95亿元;政府:320亿元;居民:620亿元;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3亿元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Σ各部门增加值=2738亿元 (2)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非金融企业:975;金融机构:35;政府:90;居民:510;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1 (3)各机构部门综合收入形成账户:略第2题:(1)各部门财产收入净额分别为:非金融企业:(200-350)+(360-1150)-300+(20-100)=-1320亿元 金融机构:(500-400)+(1000-130)-10+(5-10)=955(亿元) 政府:(30-150)+0+0+(110-5)=-15(亿元) 居民:(200-50)+(800-130)+0+(30-20)=830(亿元)(2)国外自该国得到的财产收入净额=(-1320)+955+(-15)+830=450亿元第3题:(1)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50+〔(500+50+100)+250〕-300=650(亿元)(2第4题:(1)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80-60-(10-0.2)=110.2(亿元)(2=91.5(亿元)(3=91.5+0-(30+5+0.1)=56.4(亿元)第5题:该地区住户最终消费=购买消费品支出+文化生活服务支出+支付保姆工资+支付房租=100+30+18+8=156(万元)第6题:总储蓄额=可支配收入总额-消费总额=388-(212+156)=20(亿元) 储蓄净额=可支配收入净额-消费总额=358-(212+156)=-10(亿元)第7题:(1)根据公式:可支配收入净额=可支配收入总额-固定资产消耗,计算各部门及经济总体的可支配收入净额分别为:非金融公司:72;金融公司:33;政府:537;居民:1746;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60;经济总体:2448 (2)计算各部门及经济总体的最终消费支出居民部门的最终消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1395+8+18+6+10+2+115+3=1557(亿元)政府部门:个人消费=105+125+75+35=340(亿元)公共消费=100+45+70+22=237(亿元)最终消费=个人消费+公共消费=340+237=577(亿元) 非营利机构的最终消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50亿元经济总体:个人消费支出=340+1557+50=1947(亿元)公共消费支出=237(亿元)最终消费=个人消费+公共消费=1947+237=2184(亿元)(3)根据公式:储蓄总额=可支配收入总额-最终消费支出,计算各部门及经济总体的储蓄总额分别为:非金融公司:277.5;金融公司:48;政府:5;居民:252;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14.5;经济总体:597 (4)计算储蓄净额:储蓄净额=储蓄总额-固定资产消耗非金融公司:72;金融公司:33;政府:-40;居民:189;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10;经济总体:264第8题:(1)国民可支配收入=900+2500+800=4200(亿元)居民最终消费=2500×70%=1750(亿元) 政府最终消费=800×90%=720(亿元)整个国民经济的消费率=%8.5842007201750=+整个国民经济的储蓄率=%2.414200)7201750(4200=+-(2)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4200×50%=2100(亿元)政府部门可支配收入=4200×20%=840(亿元) 居民最终消费=2100×70%=1470(亿元) 政府最终消费=840×90%=756(亿元)整个国民经济的消费率=%5342007561470=+计算结果的变化说明收入的部门占有结构状况对经济整体的消费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国民经济核算.doc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指标单位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全年粮食产量万吨4625145264457064307046947 48401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3957043581474315494665210 76190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89404 109655 120333135823159878 182321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3261937214435005556770477 88604(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答: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总产出-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收入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营余)(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答: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具体包括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减进口)。
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式的收入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要素的报酬收入、资本要素的报酬收入。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 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100.91%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1/5=115.32%2. 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2答: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主要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与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2012国民经济核算考核册参考答案2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第四章—第六章)一、简答题1、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账户组成。
答: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
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人分配账户的内容。
2、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
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
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
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
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3、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以下要求填写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单位:元解释并计算相关指标:(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2)消费率(3)恩格尔系数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司及过程)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
2012《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题-解答解析
2012年《国民经济核算》复习题陈正伟 2012-5-20一、名词解释第一章国民经济国民经济核算 p3经济领土 p13常住单位 p13机构单位 p15基层单位 p17经济流量 p20经济存量 p20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 p44综合生产观 p35中间产品 p42最终产品 p42生产者价格 p45购买者价格 p45基本价格 45增加值 p54工厂法 p49产品法p50第四章资金流量 p135非金融投资 p138/157/158国民总收入 p149国民可支配收入 p153经常转移 p151资本转移 p151实物社会转移 p154储蓄 pp156第五章金融交易 p179金融资产 p175货币黄金p176通货 p176净金融投资 p179第六章经济资产p198积累核算 p218永续盘存法 p208重估价核算 p221名义持有损益 p224中性持有损益 p224实际持有损益p225第七章对外经济核算 p237国际收支核算表 p241经常帐户 p243离岸价格 p246到岸价格 p246二、思考题第一章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有哪些?p32.SNA-1993显示出什么样的特点和作用?p93.何谓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原则是什么?p13-144.举例说明什么是机构单位?什么是基层单位?并比较机构部门分类和产业部门分类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
P15-175.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对其构成部分进行简要说明。
P296.简述三次产业划分的原则。
见笔记7.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整体性原则。
见笔记8.简述我国三次产业划分。
第二章1.在核算中间投入时,应注意哪些要点?p522.为什么总增加值比净增加值在实践中应用得更加广泛?p803.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总收入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p804.比较国内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的定义及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p805.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p57-64第四章1、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如何确定?它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有何联系?p1352、说明资金流量核算中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的内容和特点。
2012年最新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2012年最新《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五章)1. 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答:(1)增加值就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生产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每个部门的增加值是该部门所有生产单位增加值之和,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为国内生产总值.机构单位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机构单位增加值说明一个机构单位对于社会的贡献程度,数值越大对社会的贡献越多,也就是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越大.机构单位计算增加值的方法有生产法和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报酬十固定资产折旧十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补贴)+营业盈余]产业部门增加值是反映生产净成果,体现生产过程的附加价值,并作为收入分配的起点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及最终产品的计算依据.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有生产法和分配法.1.产业部门增加值的生产法核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该产业的基层单位总产出–∑该产业的基层单位中间消耗2.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分配法(收入法)核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答:(2)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部位所进行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表示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是为了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生产活动成果而设计的统计指标或经济变量.英文简称为GDP.三个角度理解1 生产过程或生产成果价值总量.2 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价值总量.3 生产过程结果的收入分配的收入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是最终产品的总流量在生产,分配和使用三个阶段分别以产品,收入和支出体现出来的总量指标.所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相对应地也就有三种方法:生产法,分配法(收入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1.生产法.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具体计算是在计算出部门增加值的基础上,将所有部门的增加值相加即得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示为: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的增加值=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中间消耗2.收入法.从增加值的初次分配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具体项目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及营业盈余.把所有产业部门(机构部门)的上述项目加总起来,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达为: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十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国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可用于以下方面:被国内常住单位使用,包括用于消费和投资;出口到国外.由于国内使用包括—部分产品,故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应该是出口减去进口的净值.用公式表达为: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十总投资+净出口答:(3) 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00%=100.91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00%=115.31%3,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包括哪些内容 (10分)答:主要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出表和消耗系数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从内容上看,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及资本形成金融资产和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某企业2003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32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8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1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课后答案(第一、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课后答案(第一、二章)国民经济核算教程第1章导论【思考题解答】1-1 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解答: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
在这一大系统中,职能各异、数不胜数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经济资源、遵循一定的社会分工规则,从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司其职又互为条件的经济活动,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从分析的角度,可将“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
首先,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和住户,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等等。
在分析上,需要将有关经济单位(通常是其中的常住单位)依据一定的功能特征适当分类,形成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
据此,我们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各单位、各部门的总和。
其次,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等,这些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据此,我们也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
但是,国民经济又并非上述各单位、各部门与各环节、各要素的简单总和。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所有这些方面总是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
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就是要考察各单位、各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考察这些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考察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以及本国与国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1-2 试简要说明国民经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基本过程。
解答:一般而言,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起于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抵于产品的使用(消费、消耗或投资等使用),周而复始;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
于是,从运动形态上区分,国民经济循环表现为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过程:一方面是“生产-流通-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2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一、简答题1、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帐户组成。
答: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
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人分配账户的内容。
2、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
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
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
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
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3、根据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下表并解释相关指标的含义:指标单位20012002200320042005元6860770384729422104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366247626222936325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7.937.737.137.736.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7.746.245.647.245.5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反映城镇居民家庭参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结果,是整个收入分配结束后,城镇居民家庭获得的收入总量。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三)名词解释1.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2.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
4.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
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5.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营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6.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
7.生产者价格是指生产者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包括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的生产税净额。
8.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9.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和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
(四)简答题1.答: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1)非金融企业部门,由从事生产市场上的产品和非金融服务的法人企业组成。
(2)金融机构部门,由从事金融媒介活动的所有常住法人单位和企业组成。
(3)政府部门,由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种类型的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组成。
2012《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 作业4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4一、单项选择题1.在国民经济核算历史上,英国经济学家(B )主要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A. J.米德B. R。
斯通C。
范。
克利夫D。
S。
库兹涅茨2.下列经济量中,属于流量的是(D )A。
固定资产数B。
存款数 C. 人口数 D. 销售数3.MPS核算体系中的生产活动(A )A. 只局限于物质生产部门B。
只局限于非物质生产部门C。
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D。
以上都对4.下列经济单位中,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D )A。
在国内旅游的外国旅客B。
在国外定居的华人居民户C。
在我国境外的中资企业 D.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5.下列单位中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D )。
A.自来水厂B。
机床厂 C. 建筑公司 D.医院6.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取的现形市场价格,由于各种价格包含的因素不同,存在以下关系( D ).A.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B. 购买者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C.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购买者价格D. 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7.下列不计入服务产出的是(D )A。
政府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B。
非盈利机构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C。
医院为病人提供了医疗服务 D.住户整理家务8.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B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格.A.生产单位B.常住单位C.企业事业行政单位D. 经济组织9.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计算总产出和中间消耗的价格标准是(A ).A.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购买者价格计算B。
总产出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生产者价格计算C。
两者都按生产者价格计算D.两者都按购买者价格计算10.已知第j部门总投入为100亿元,其中消耗第i部门产品价值20亿元,则直接消耗系数为(A )A。
0。
2 B. 5 C。
120 D.无法确定11.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B )。
国民经济核算课后练习答案
444一:中间消耗=17106-9556=75501、 营业盈余=9556-5166-1202-1178=20102、 总消费=5404+2312=77163、 净出口=2248-2186=624、 总投资=9556-7716-62=17785、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1778-(-32)-0=1810二:增加值=10*15+(48-23)+0.1+o.4+0.5-112=64(亿元)三: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18+12-12+88=206(亿元)总产出=增加值+中间投入=206+124=330(亿元) 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总产出=124/330=37.6%四: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2+4+8+21=65(亿元)五:总产出=保费收入+投资收入-费用-死亡赔款-红利支出=400+60-10-25-120-5=300(亿元)六:(一)各部门中间消耗1、农业:2300*34%=782(亿元)2、工业:9200*75%=6900(亿元)3、建筑业:1000*70&=700(亿元)4、运输业:540*50%=270(亿元)5、其他服务业:3270*25%=817.5(亿元)(二)1、国内生产总值=(2300+9200+1000+540+3270)-(782+6900+700+270+817.5)=6840.50(亿元)2、国内生产总值在总产出中的比重=6840.50/(2300+9200+1000+540+3270)=6840.50/16310=42%七: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61200-37180=24020(亿元)收入法: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620+1400+3950+4250=24020(亿元)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15170+8550+(4700-4400)=24020(亿元)八: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10124+3145+(2000-1800)=13469(亿元)2、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21302-13469=7833(亿元)3、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值13469-1789-6245-(800-44)=4679(亿元)九:1、生产法:GDP=(各部门增加值)=(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消耗)=(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452-85)+(530+530*10%-76)=2277(亿元)2、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1686+548+(75-32)=2277(亿元)十: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673-4124=4549(亿元)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4549-259=4290(亿元)3、货物和服务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4549-3658-898+86=79(亿元)十一:(一)各年度的GDP: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最总消耗额+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第四章—第六章)一、简答题1、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账户组成。
答: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
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人分配账户的内容。
2、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
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
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
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
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3、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以下要求填写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单位:元解释并计算相关指标:(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2)消费率(3)恩格尔系数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司及过程)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
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解答: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680-256-(85-6)=345(亿元)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345+(38-42)=341(亿元)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341+(0-7-3-43)=288(亿元)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帐户如下(单位:亿元):收入形成帐户单位:亿元原始收入分配帐户单位:亿元收入再分配帐户单位:亿元2、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
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
解答:根据题目中的资料可知,政府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为89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562亿元。
则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有,各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
即89+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368=562+455+375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89-368=935(亿元)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净额=935-455=480(亿元)3、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银行存款86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280亿元。
计算:(1)居民储蓄额(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并简要说明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的联系。
解答:(1)居民储蓄额=可支配收入—总消费=6800—4950=1850(亿元)(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非金融投资=1850+0-800=1050(亿元)(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存款+股票+保险)—净金融投资额=(860+350+280)-1050=440(亿元)(4)账户: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账户单位:亿元金融帐户单位:亿元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4、设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
计算国民资产负债总额。
解答:利用第六章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的资产平衡关系中的“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净值”计算。
在国民经济(全国合计)中,净值即国民资产负债总额。
计算为:国民资产负债总额=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负债=(有形资产+非金融无形资产)+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额=4000+400+320-360=4360(亿元)期中测验下面是我国2000-2004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试按题目的要求进行计算和分析。
单位: 亿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并说明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哪些生产成果组成。
2.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并作出分析。
3.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有何不同。
5.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和国外净要素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6.结合我国近年经济建设的情况,计算2000-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并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及各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化及特点。
(1)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2))2000-2004年国外净要素收入均为负值,说明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即我国公民在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小于外国公民在我国获得的要素收入(计算式: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即收入值—生产值))(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结果见上表。
国民经济核算(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之处: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而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
比如: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要记入美国的GNP中,但不记入美国的GDP中,而记入日本的GDP中。
因此,若某国的GNP超过了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超过了外国公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十国外净要素收入GDP+本国国民在外国国土上的产出-外国国民在本国国土上的产出=GNP(5)国民总收入=GDP-折旧-(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出)国外要素净收入= 国民生产总收总值-GDP(6)2000-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为:(.9/88254.0)1/4-1=109.33%-1=9.33%从表中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渐减小,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渐增大,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基本持平。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作业3(第七章———第十章)一、简答题1.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与差别。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为:(1)二者关于国外和对外交易的定义、范围、核算原则的规定具有一致性。
(2)在核算层次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与国外账户中货物与劳务对外账户、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基本对应,资本和金融项目与对外积累账户中资本账户、金融账户也是基本对应的。
2.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原则。
答:(1)复式记账原则。
就是说每一笔国际经济交往,都应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和贷方同时反映,但所借贷的科目不一定相同。
贷方项目主要包括:货物贸易出口、服务贸易收入、接受的无偿援助或捐赠、对外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等;借方项目主要有:货物贸易进口、服务贸易支出、对外提供的无偿援助或捐赠、对外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等。
(2)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计价原则。
例如,加工贸易原材料进口按照进口实际价格记录,加工后成品出口按照出口商品的市场价格计算,不一定完全等于加工货物出口的收汇额。
(3)以所有权转移为标准的记录时间原则。
一般来说,货物和金融资产的交易,当他们不再是原来所有者帐上的资产而成为新所有者帐上的资产时,就应加以记录。
(4)所有的记账一般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
记账货币可以是本国货币,也可以是其他国家的货币。
(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每个项目的贷方减去借方,就是相应项目的差额。
当贷方大于借方时,表明该项目是顺差,反之则是逆差。
3. 人口核算包括哪些内容?劳动力核算包括哪些内容答:人口核算包括三部分内容:(1)人口总量统计。
包括常住人口统计和现有人口统计。
(2)人口变动统计。
包括人口自然变动统计和人口机械(迁移)变动统计。
(3)人口构成统计。
包括: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人口地区构成统计;人口的社会构成。
劳动力核算包括以下内容:(1)社会劳动力资源和构成数量统计;(2)社会劳动者数量和构成统计;(3)社会劳动力变动统计。
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国民经济核算1.以下是某地区国民经济统计原始资料:总产出100万元;中间消耗60万元;出口额10万元,其中货物7万元,服务3万元;进口额5万元,其中货物3万元,服务2万元;居民最终消费26万元,政府最终消费6万元;资本形成3万元;从国外得到原始收入8万元,付给国外原始收入7万元;从国外得到经常转移收入3万元,付给国外经常转移2万元。
要求:(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编制货物和服务帐户;(2)计算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和国民总储蓄,并编制国民可支配收入适用帐户;(3)计算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编制货物服务部分国际收支平衡表,并根据结果对国际收支情况作简要分析。
解: 1.解:(1)(2)简要分析:货物服务贸易顺差5,说明出口能力较强。
(1)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100-60=40(2)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40+8-7=41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付给国外的经常转移=41+3-2=42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总储蓄总储蓄=42-26-6=10(3)货物与服务差额=出口-进口=10-5=52.某国有如下资料:(1)劳动报酬20000亿元,生产税21000亿元,所得税6000亿元,生产补贴16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2800亿元,营业盈余926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