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中的组织培养
高考生物 高考考点2 组织培养与克隆
![高考生物 高考考点2 组织培养与克隆](https://img.taocdn.com/s3/m/6610668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0.png)
高考考点2 组织培养与克隆技术研究成果与分析Ⅰ热点知识简介1.组织培养(1)概念: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培养离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一种生物技术。
(2)原理:细胞的全能性,由于细胞中含有本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而具有发育形成新个体的潜能。
(3)应用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的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珠、花药离体培养、培育人工种子、生产中草药剂、植物体细胞杂交等过程中都要利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单克隆抗体制备、病理药理研究、毒索检测等过程中也要使用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2.克隆技术(1)概念克隆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指幼草或小树枝以无性繁殖的方式发育成植物。
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克隆的内涵已经扩大。
在生物学领域中,克隆有以下三个水平的含义。
分子克隆:即DNA克隆,将某一DNA片段以质粒为载体导人细菌细胞中,使之随细菌分裂而大量复制的过程。
细胞克隆:由单一细胞经过细胞分裂形成的与亲代细胞基因相同的细胞群体。
个体克隆:形成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或多个生物个体的过程。
如植物的分根、扦插和嫁接,动物的同卵双胞胎等都属于个体克隆。
(2)原理:细胞的全能性。
(3)应用遗传育种;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进行单倍体育种,缩短育种年限;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进行细胞杂交育种,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
胚胎分割移植:将优良品种家畜的早期胚胎分割后分别植入不同雌性动物体内,使之发育形成多个性状相同的个体,提高优良家畜的繁殖率。
保护濒危动物:对处于濒危灭绝的动物进行克隆,使之摆脱灭绝的边缘。
治疗性克隆:利用病人自身的细胞克隆器官,如皮肤、心脏、肝脏等,避免发生排斥反应等。
3.干细胞(1)概念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和多分化方向潜能的早期未分化细胞,它们是来源于胚胎的仍保持着一定分裂和分化能力的一类胚性细胞群。
动物的受精卵是一个全能性的细胞,具有发育成一个新生个体的潜能。
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胚泡(专指哺乳动物的囊胚)内部有一团细胞,称为内细胞团。
高中生物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梳理
![高中生物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5538d9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5.png)
高中生物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梳理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生物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梳理,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生物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要点高中生物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疑点1、植物组织培养是无性生殖吗?答:虽然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的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而不涉及减数分裂,但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生殖类型应根据其所用培养材料而定。
如果所用培养材料是体细胞,如根尖、茎尖等,则属于无性生殖。
如果是花药离体培养,则应属于有性生殖。
2、培养无病毒植株为什么要选用茎尖呢?答:因为病毒转运速度慢,再加上茎尖分生组织没有维管束,病毒只能通过胞间连丝传递,赶不上细胞分裂和生长的速度,所以生长点的病毒数量极少,几乎检测不出。
3、花药离体培养与花粉离体培养一样吗?答:花药离体培养是指将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花药接种到培养基上,来改变花药内花粉粒的发育程序,使其分裂形成细胞团,进而分化成胚状体,形成愈伤组织,并由愈伤组织再分化成植株。
而花粉离体培养是指将花粉从花药中分离出来,以单个花粉粒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
由于花粉已是单倍体细胞,诱发它经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发育而成的植株都是单倍体,且不受花药的药隔、药壁、花丝等体细胞的干扰。
可见花药离体培养与花粉离体培养是存在差异的,花药离体培养属器官培养,而花粉离体培养属细胞培养。
不过两者的培养目的是一致的,都需要诱导花粉细胞发育成单倍体细胞,最后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高中生物植物组织培养习题及答案1、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培养过程的顺序及诱导的植物激素分别是( )①细胞的全能性②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③根,芽④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⑤生长素和乙烯⑥愈伤组织⑦再分化⑧脱分化⑨植物体A.①②⑧⑥⑦③⑨和④B.①②⑦⑥⑧③⑨和⑤C.①⑥②⑨⑧③⑦和⑤D.①②⑨⑧⑥⑦③和④2、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幼苗时,下列条件中不需要的是( )A.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B.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C.离体状态D.导入指定基因3、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条件不是必需的( )A.充足的光照B.适宜的温度C.消毒灭菌D.适宜的养料和激素4、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
高中高二年级生物菊花的组织培养知识点
![高中高二年级生物菊花的组织培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0ac7da171fe910ef12df8ed.png)
高中高二年级生物菊花的组织培养知识点
基础知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等,并使其生长、增殖、分化以及再生长成植株的技术。
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知识回顾:
1)细胞分化:在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程;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即新知拓展:
1)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了一段时间以后,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其特点有细胞排列疏松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2)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被称为细胞的脱分化,也称。
3)将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出化。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年级生物菊花的组织培养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高二年级生物下册腐乳的制作知识点总结
2016生物高二级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知识点。
组培知识点总结
![组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2472c3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9.png)
组培知识点总结一、组织培养的定义及原理组织培养是一种无菌条件下,通过营养培养基为载体,结合适当条件使细胞或组织在体外生长、分化的生物技术方法。
它是一种通过控制培养条件(包括培养基成分、温度、湿度、光照等)来调控细胞或组织的生长与分化的技术手段。
组织培养的成功依赖于对培养细胞或组织的营养需求和生长特性有所了解,通过提供适宜的培养条件,促进其生长和分化。
二、组织培养的分类根据培养的细胞或组织的来源,组织培养可以分为植物组培和动物组培两大类。
1.植物组培植物组培是指利用植物的组织、细胞等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促进其生长、分化和再生的技术。
植物组培可以分为植物器官培养、胚胎培养、愈伤组织培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等多种类型。
2.动物组培动物组培是指对动物体内的细胞或组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促进其生长、增殖和分化,主要包括动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等。
三、组织培养的应用领域由于组织培养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植物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植物组培的应用(1)植物育种。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无性系的繁殖、筛选和改良。
比如,在农业上可以利用植物组培技术进行无性系育种、快速繁殖、病毒、真菌和细菌病害的抗性的筛选。
(2)植物生物技术。
通过植物组培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的再生和转基因的导入,以及对植物的基因编辑等,为植物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2.动物组培的应用(1)生物医学研究。
通过动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进行动物细胞的分离、培养和扩增,从而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并在体外实验模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生物药物研发。
利用动物细胞培养的技术,可以实现重组蛋白的大规模生产,为生物制药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3)细胞治疗。
利用动物干细胞和其它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实现疾病治疗的干细胞移植和细胞治疗等,为医学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植物生物学实验技术掌握研究植物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植物生物学实验技术掌握研究植物的实验方法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3e5997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c.png)
植物生物学实验技术掌握研究植物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植物生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生理、生态和遗传等方面的科学。
要深入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植物生物学实验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开展植物科研工作。
一、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是植物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体外培养植物组织、细胞或器官,以探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植物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等。
组织培养技术主要包括无菌技术、组织切分和培养基的制备等。
二、基因转化技术基因转化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使其在植物体内表达的技术。
通过基因转化技术,可以引入外源基因,改善植物的品质、抗逆性等性状,同时也有利于研究植物的基因功能。
常用的基因转化技术包括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和基因枪法等。
三、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是研究植物蛋白质组成、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科学。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全面了解植物中各种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相互作用以及功能等信息。
常用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包括二维凝胶电泳、质谱分析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等。
四、分子标记技术分子标记技术是利用植物基因组中的特定序列进行物种鉴定、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等的技术。
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对植物的遗传背景进行研究,推进植物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等工作。
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包括PCR、RAPD和SSR等。
五、光合作用测定技术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能量和有机物质合成的重要过程。
通过测定光合作用速率和光合色素的含量等指标,可以评估植物的光合能力和生长发育状态。
光合作用测定技术主要包括光合速率测定、气体交换测量和光合色素提取等。
六、荧光探针技术荧光探针技术是利用荧光信号来研究植物生理和生化过程的技术。
通过荧光探针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植物的氧化还原状态、酸碱平衡、离子浓度等生理生化过程。
常用的荧光探针技术包括叶绿素荧光测定、荧光染料标记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等。
在进行植物生物学实验时,务必注意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ad1610f3968011ca2009118.png)
使用顺序
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 细胞分裂素
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 用生长素
同时使用
实验结果 有利于细胞分裂,但不 利分化 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分化频率高
③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用量的比例 对植物细胞发育方向的影响 生长素 > 细胞分裂素: 有利于根的分化
生长素 < 细胞分裂素: 有利于芽的分化,抑 制根的分化
需要光
4、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1、培育无病毒植株
2、 培养紫草愈伤组织,提取紫草素(治疗烫 伤和割伤的药物以及染料和化妆品的原料)
3、诱导离体的植物组织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 的胚状结构,包裹上人造种皮,制成人工种子, 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 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4、基因工程中亦需用到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
接种后的锥形瓶最好放在无菌箱中培养。培养 期间应定期消毒。培养温度18~22℃,每日用 日光灯光照12h
(五)移栽
1、打开封口膜 移栽生根的菊花试管苗之前,应先打开培养 瓶的封口膜,让试管苗在培养间生长几日
2、清洗转移 用流水清洗根部的培养基,将幼苗移植到消过 毒的蛭石或珍珠岩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
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 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人参的愈伤组织
菠萝的愈伤组织
2、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1)植物材料的选择 A、植物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
烟草和胡萝卜的组织培养较为容易 枸杞愈伤组织的芽诱导比较难
B、同一植物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会影 响实验结果
1、材料的选择 不同植物 同一植物的不同生理状况(花期早期-初花期) 合适的花粉发育期(单核居中期与靠边期之间) 此外,植株生长条件、材料低温预处理、接种 密度等
生物医学中的细胞及组织培养技术
![生物医学中的细胞及组织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be99b1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6a.png)
生物医学中的细胞及组织培养技术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是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技术,其在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等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本文将从细胞培养与组织培养两个方面入手,介绍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1. 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指将活体细胞取出,通过体外培养条件,使其在特定的试管或培养皿中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细胞培养技术首先是用于研究细胞的生理功能、形态结构和代谢等特性,进而研究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细胞培养技术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临床研究、药物研发和毒理学研究中,细胞培养技术已经成为试验模型的必要手段。
比如,细胞培养可以被用来测试药物的毒性和效力;同时,细胞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制造生物药品、疫苗和植入物等治疗方法。
此外,细胞培养技术还可以被用于研究细胞的发育和分化过程,比如干细胞和肿瘤细胞,对于细胞的分化方向和表型特征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也为再生医学以及癌症和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2. 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将活体组织取出并进行体外培养、维持生命活性的过程。
通常需要在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的培养基中,使细胞继续生长和分化,以达到再生或治疗的目的。
与细胞培养技术不同,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保存生物组织并对其进行修复。
例如,通过对血管组织的培养及其在体内的功能进行研究,可以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组织培养还可以用于疾病治疗中器官移植的前期测试,同时减少了医学研究所需的动物数量,具有伦理和经济的双重优势。
由此可见,生物医学中的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已经成为了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手段。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和发展,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领域将会更加广泛,并为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组织培养概述教学课件ppt
![组织培养概述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0479145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b.png)
通过研磨、切割等方法,将组织破碎,再通过 过滤、离心等方法获得细胞。
3
免疫隔离法
使用抗体将特定细胞进行隔离,再通过离心等 方法获得目标细胞。
培养基制备技术
基础培养基
添加适量血清、抗生素等成分,提供细胞生长的基本营养物 质。
特殊培养基
根据特定细胞类型和生长需求,添加特定因子和营养物质, 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组织培养概述教学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组织培养概述 • 组织培养技术 • 组织培养的应用 • 组织培养的挑战与前景 • 教学总结与展望
01
组织培养概述
组织培养的定义
01
组织培养是一种在体外模拟人体内环境的技术,通过将组织或器官进行离体培 养,以研究细胞生长、分化、代谢等生物学过程。
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筛选和细胞治疗等 方面,为医学研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疾病模型的建立,为医学 研究和治疗提供重要的手段。
组织培养技术对于农业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 值,如植物组织培养可用于快速繁殖和基因工程 等方面。
02
组织培养技术
细胞分离技术
1 2
酶消化法
使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酶类,将组织分 解,通过过滤、离心等方法获得细胞。
02
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和细胞,如皮肤、肝、心、脑、肌肉 等,为医学、生物学、农业等领域提供了的建立、药物筛选、细胞治疗等方面,为医学 研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组织培养的历史与发展
组织培养技术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科学家们 开始尝试在体外培养人体组织。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组织培养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生物学中的组织培养
![生物学中的组织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0eff56b3dd3383c4bb4cd2be.png)
生物学中的组织培养一、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的含义组织培养,简单地说即把来自机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放于类似于体内的体外环境中使其存活或/和生长、增殖。
严格地区分,它又可分为细胞培养(cell culture ):指细胞在体外的生长、增殖,但培养中的细胞不再结合成组织;组织培养:指组织在体外存活生长,并保持其结构和/或功能及进行分化;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指器官的原基、全部或部分器官在体外的存活生长,并保持其结构和/或功能及进行分化。
但组织培养一词又常泛地指各种体外培养。
更广义地说,组织培养可包括人及动物的组织培养,植物的组织培养以及病毒培养等。
各种不同的组织培养在方法上虽有其不同和特殊要求,但它们又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和技术。
本文主要从人和动物细胞培养的角度加以介绍。
二、组织培养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了对活细胞的体外观察与保存工作。
1885年Roux 用生理盐水培养鸡的神经板,发现它可在盐水中生活一段时间。
1887年Arnold 用一种巧妙的方法培养白细胞,他将赤杨木的髓质薄片浸于蛙的体液中,然后种植到蛙的皮下,当将髓片取出置于盐水中时,可观察到白细胞从髓片上向盐水内移动并能较长时期保持它的生活力。
1903年Jlly分别将皮肤及白细胞培养于腹水及血清中,细胞存活可达一周到一个月,并看到了细胞分裂。
但真正的组织培养应归功于1907年Harrison的努力,他为探讨神经纤维的真正来源,从蛙胚中分离出一部分神经管,培养在一滴蛙的淋巴液中,成功地看到了神经纤维的末端不停地进行阿米巴运动,其中一根神经纤维在25分钟之内长到20微米,另一根在50分钟内长到25微米,最长的达到了200微米。
这一发现不仅解决了当时争论不休的神经纤维的起源问题,也是在后来组织培养中悬滴培养法的开始。
1912年Carrel发现鸡胚浸出液对多种细胞生长有高度促进作用,他将7天鸡胚心脏的组织块培养在血浆和鸡胚提取液的混合物中,当细胞生长出晕后再把它分成两分进行培养,在当时没有抗菌素,所以细菌污染是一个最大的困难,但由于Carrel是一个有成就的实验外科学家,有丰富的无菌操作知识,所以在他的努力下鸡胚细胞的培养连续维持了34年之久。
高考生物知识点:植物组织培养
![高考生物知识点:植物组织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8fae785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7.png)
高考生物知识点: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利用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等进行无菌培养和繁殖的技术。
以
下是高考生物中与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的知识点。
1. 组织培养的目的和应用:组织培养可以用于大规模繁殖植物,繁育优良植株,获得
大量无菌基质,研究植物生长发育、激素生物学等。
2. 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组织培养利用植物细胞的无性繁殖能力,在无菌条件下培养
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提供适当的养分和激素,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其生长和
分化。
3. 组织培养的种类:包括无子繁殖、离体培养、植株再生等。
4. 无子繁殖:将植物的无性结构,如幼苗、叶片、叶柄、茎段、芽鳞等放入适宜的培
养基中,通过刺激其分裂增生和分化形成新的植株。
5. 离体培养:将植物的组织或器官,在无菌条件下切割并放入含有适宜养分和激素的
培养基中,促使其生长和分化成完整的植株。
6. 植株再生:通过植物体的某些部位(如气生根、愈伤组织等)培养和再生整个植株。
7. 组织培养的条件:无菌环境、适宜的培养基、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
8. 组织培养中的植物激素:植物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对植物的生
长和分化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9. 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培养基的组成、激素浓度、光照条件、温度等都会对组织培养结果产生影响。
10. 组织培养的优点:可以大规模快速繁殖优良植株、修复植物、研究植物生理生化过程等,是种植业和植物繁育研究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高中生物学习中的植物组织培养与繁殖
![高中生物学习中的植物组织培养与繁殖](https://img.taocdn.com/s3/m/5ea38a7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9.png)
高中生物学习中的植物组织培养与繁殖植物组织培养与繁殖是高中生物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快速繁殖植物,培养出大量的种苗,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园艺生产。
本文将从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利用体外无菌的条件培养和繁殖植物的方法。
它以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为培养材料,通过提供适宜的营养培养基和生长因子,使其在体外形成和发育。
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细胞分化与再分化:组织培养可以促进植物细胞的分化与再分化。
在培养基中,通过添加适宜的激素和营养物质,可以使多能细胞分化为多种类型的植物组织,如根、茎、叶等,实现植物体的再生。
2.无菌培养条件:组织培养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外源性微生物对植物组织的感染。
通常采用无菌技术,如灭菌、接种和培养器具的消毒等,确保培养环境的无菌。
3.适宜的营养和生长因子:植物组织培养需要提供适宜的营养培养基,包括无机盐、有机物质、碳源和氮源等。
此外,还需添加植物生长因子,如激素、维生素等,以促进细胞分裂和植物组织的生长发育。
第二部分组织培养的方法组织培养方法主要包括植物材料的准备、无菌处理、培养基的配制、移植和培养条件的控制等环节。
以下是常见的组织培养方法:1.离体培养:将植物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分离出来,在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器中进行培养。
该方法适用于快速繁殖植物和无法自然繁殖的物种。
2.芽表皮培养:通过切割植物的茎、根或叶片,将芽表皮层培养在含有植物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上,使其快速分化和萌发。
该方法常被用于果树的繁殖及无性系的筛选。
3.胚培养:将种子的胚部分离体培养,促进其分化和发育,得到大量的幼苗。
胚培养常用于抗旱、抗寒、抗病等育种研究。
第三部分组织培养的应用组织培养在农业和园艺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1.种苗繁殖: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大量繁殖经济作物和园艺植物的优良种苗。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可以保持良好的遗传特性和病虫害的无染性。
最新整理八年级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
![最新整理八年级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a0009783b52acfc788ebc94f.png)
植物的组织培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2.植物组织的培养过程。
3.实验操作过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动脑,仔细的习惯。
教学重点植物组织的培养过程。
实验操作过程。
教学难点植物组织的培养过程。
实验操作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有一天,有条虫宝宝爬到一颗苹果树上,咬了一口苹果,说“呸,不好吃。
”它很不开心,又爬到另外的枝条上,看到了一个大苹果,咬了一口,“哇,这苹果好吃。
”这时这个贪吃的虫宝宝心里产生了一个想法,要是所有苹果树上的苹果都这么好吃那就好了.聪明的你,可以快速获得虫宝宝喜欢的苹果幼苗吗?新授学生:嫁接教师:嫁接在这里不合适,因为它要快速大量的获得幼苗,而嫁接只能得到一颗树上的苹果是虫宝宝喜欢的,而不是所有,所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知道植物组织培养原理,组培过程,以及实验操作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大声齐读PPT上的三个问题(等学生读完),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阅读课本第8页的内容,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时间到了以后,我请同学回答。
1.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植物器官、组织、细胞等外植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进而生根发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教师对其总结评价)2.一般选取部位:茎尖、叶片、茎段、花药、花粉(教师对其总结评价)3.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诱导变异容易(教师对其总结评价)教师:为什么受季节影响小学生:因为一般在室内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以及它的优点,那为什么用植物的组织培养能培育成新植株呢?也就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什么呢?学生: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下它的定义: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原因:生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生物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
组织培养技术在生物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组织培养技术在生物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543711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4.png)
组织培养技术在生物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组织培养技术在生物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细胞或组织,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在体外进行生长和繁殖。
这种技术的出现,不仅解决了细胞和组织在外部环境下的无法生长和繁殖的问题,还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组织培养技术在生物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吧。
1. 组织培养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在细胞生物学领域,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过程进行观察和研究。
而在遗传学领域中,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研究细胞的染色体结构和遗传信息的传递等问题。
其次,在植物学领域,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繁殖和培育出高产、优良品种的植物。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还可以对植物进行基因工程,改良植物的种类和性状,开发更适合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植物。
2. 组织培养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与生物学相比,组织培养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可能更加重要和有影响力。
因为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以使研究人员对细胞和组织的生长和分化进行研究,还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比如,在肿瘤病学领域中,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分离和培养出肿瘤细胞,用于研究肿瘤的形成、发展和抗肿瘤药物的研制。
此外,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骨髓移植、损伤修复、器官移植等多个医学领域的研究和治疗。
3. 组织培养技术存在的挑战与发展方向虽然组织培养技术在生物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比如,组织培养技术需要特定的培养条件,包括培养基、营养和培养环境等,因此其可复现性和可靠性存在问题。
同时,组织培养技术的使用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设备和人力资源,也存在一定的经济成本。
面对这些挑战和困难,未来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提高培养条件和环境的可控性和稳定性,改善培养体系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同时注重组织培养技术与其他学科和技术的融合,推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创新和进步。
组织培养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组织培养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2337b3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10.png)
组织培养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生物学研究是一门极其广泛而又深入的学科,这门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和创新。
在探索生命本质的过程中,组织培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组织培养概念及基本种类组织培养的概念是指将一个生物体内的组织或细胞分离出来,置于特定培养液体中,以维持其生命活动,并繁殖增殖,达到探究生命本质、解决生命问题的目的的过程。
组织培养液包含基本培养液和添加物成分两类。
基本培养液是维持组织和细胞的正常生长所必需的物质;添加物成分是指旨在改变细胞形态、增加倍数和特异性功能的培养液添加物。
根据组织来源和细胞特征的差异,可以将组织培养分为三类:原代细胞培养、细胞系培养和病毒培养。
原代细胞培养是从体内直接分离的、未经过多次传代的细胞,它们的生命力相对较强,能够长时间地维持体细胞的特性,对于初次探索生物体内部机制以及研究个体变异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细胞系培养是在原代培养的基础上,将分离后的细胞在体外不断传代培养,最终能够获得大量相同性质的同一细胞系。
病毒培养是指将病毒接种于感染融合的细胞上,使病毒复制增殖,从而研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感染机制。
二、组织培养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1、细胞信号通路与药物筛选细胞信号通路的研究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凋亡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针对不同信号通路的研究需要使用到特定的细胞种类或组织,通过组织培养手段,可以大量繁殖这些细胞并进行细胞学和生物化学实验,从中筛选出对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的小分子或化合物药物,进一步研究其调节机制和生物学活性。
2、组织器官移植组织移植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善身体机能、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人体的免疫系统总是会对异体移植反应产生排斥反应,并导致器官功能损伤和失败。
通过对移植前的组织或细胞的培养,可以使组织逐渐适应体外环境并改变其免疫原性,减少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从而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组织培养 名词解释
![组织培养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011c78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4.png)
组织培养名词解释
组织培养是指从生物体中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等,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以研究其生长、发育和代谢等生命活动规律的一种技术。
组织培养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如植物繁殖、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
组织培养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分离组织:从生物体中分离出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等。
2. 培养基制备:根据需要配置适合的培养基,以保证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3. 细胞接种:将分离出的组织或细胞接种到培养基上,使其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生长。
4. 培养和观察:在恒温、恒湿和无菌的环境中培养细胞,并进行定期观察和记录。
5. 细胞繁殖和诱导分化:通过控制培养条件,促进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以获得所需的细胞类型。
6. 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细胞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规律等。
组织培养具有很多优点,如可获得大量同质的细胞、可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可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
同时,组织培养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需要严格的条件控制、需要定期更换培养基等。
高中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90972b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a.png)
⾼中⽣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知识点总结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中⽣物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学⽣需要掌握相关知识点,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中⽣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基础知识点 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1)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过程: 2、⽤途: (1)微型繁殖 微型繁殖就是⽤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神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
繁殖过程中的分裂⽅式是有丝分裂,亲、⼦代细胞内DNA不变,所以能够保证亲、⼦代遗传特性不变。
(2)作物脱毒 作物脱毒是利⽤茎尖、根尖等⽆毒组织,进⾏微型繁殖,所获幼苗是⽆毒的。
(3)⼈⼯种⼦: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把植物组织的细胞培养成在形态及⽣理上与天然种⼦胚相似的胚状体,也叫作体细胞胚。
这种体细胞胚有于叶、根、茎分⽣组织的结构。
科学家把体细胞胚包埋在胶囊内形成球状结构,使其具备种⼦机能。
所以,⼈⼯种⼦是⼀种⼈⼯制造的代替天然种⼦的颗粒体,可以直接播种于⽥间。
①制作⽅法:⼈⼯种⼦是利⽤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然后包上⼈丁种⽪就形成了⼈⼯种⼦,如图: ②优点:可使在⾃然条件下不结实或种⼦昂贵的植物得以繁殖;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因该过程为⽆性繁殖;节约粮⾷,减少种⼦的使⽤;可以控制添加⼀些物质,如除草剂、农药、促进⽣长的激素、有益菌等。
周期短,易储存和运输,不受⽓候和地域的限制。
(4)细胞产物的⼯⼚化⽣产:从⼈⼯培养的愈伤组织细胞中提取某种成分,如紫草素、⾹料等。
⾼中⽣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重要知识点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具有某种⽣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物体的潜能。
(2)原理:细胞内含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
(3)全能性表达条件: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处于离体状态,提供⼀定的营养、激素和其他适宜外界条件。
2、作物新品种培育 (1)单倍体育种: ①过程:植株(AaBb)通过减数分裂得到花粉(AB、Ab、aB、ab四种类型);对花粉进⾏花药离体培养(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对其幼苗时期进⾏秋⽔仙素处理;得到了正常的纯合⼆倍体植株(AABB、Aabb、aaBB、aabb四种类型)。
组织培养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组织培养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278651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b.png)
组织培养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基于细胞生长原理的实验方法,它可以用来研究细胞生长、分化及功能差异,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极为重要的实验方法之一。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我们可以模拟体内环境,使细胞在体外生长、分化和表现出多种生理和病理状态。
在疾病发生的机制研究、新药研发和治疗手段研究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及步骤组织培养技术通常分为原代培养、细胞传代培养和三维培养三种方式,基本步骤类似。
首先需要正常分离和准备组织。
然后将组织切碎或用酶消化,使细胞分离出来。
细胞溶液和培养液混合,放入培养皿内,随后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控制适当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到细胞生长逐渐成型。
二、组织培养技术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在疾病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采集患者的组织或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然后研究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特征,可以找到导致疾病发生的致病基因、信号途径、细胞变异等。
例如,可以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肿瘤细胞的生长特性,进而探究肿瘤的发生、转移和治疗机制。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研究心脏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
三、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药物的研发过程需要大量的实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药物的筛选。
在药物筛选中,组织培养技术可以模拟体内环境,对潜在药物的活性进行鉴定。
通过比较不同药物对人体健康细胞的影响,筛选出对人体较为安全的药物。
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用来研究药物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药效和副作用。
四、组织培养技术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在组织再生研究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用耳软骨细胞进行三维培养可以制备出新的耳软骨,用于人体移植。
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用来研究组织再生的机制,如心肌细胞的再生、神经元的再生等。
五、总结组织培养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是通过对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细胞生物学和病理过程的关键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52b8d3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b.png)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将一定组织或细胞体外培养,以实现特定的目标。
该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处理过程来满足不同的目的。
例如,获取无性系或基因转化株,单细胞培养最终得到大量的植株,或者进行基础或应用性研究。
在分子生物学中,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被广泛应用。
这种应用是由细胞特性,代谢途径,植物基因组和表达谱花样等非常复杂的生化和生理过程影响的。
基因工程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是转基因植物。
这些植物通过基因转化,从而表达具有特殊功能的异源基因或在不同组织中进行基因沉默。
基因转染技术是基因工程的一个标志性成果,使得植物基因改造成为现实可能。
例如,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使用细菌或辅助作用质粒来将植物基因从体外转化到细胞内,这样在处理过反义RNA序列和基因敲除技术中,还展示了植物基因沉默正倒转录或RNA干涉的影响。
该技术还可以在基因编辑和基因敲除中提供操作工具,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是使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
植物转化的进程只能通过体外组织培养来实现,这最终将使得植物表达目的基因或进程为普通基因或进程难以达到的水平。
并且找到特定基因在细胞生长中的位置或功能上下游的调控元件也会给转基因操作添加理论和实验基础。
这对于特定组织物质生产或生物防御基因的研究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植物中的单细胞阶段是基因工程中的关键部分之一。
此类植物单细胞培养技术可以通过使用辅助物质比如激素、细菌、肌醇等,在体内复制出上百万个细胞。
然后研究人员可以使用新鲜的细胞外释放的蛋白质或花粉组织来进行不同的基础或应用研究。
蛋白质合成或的分泌与激素途径或细胞信号转导等相关,而花粉是植物受精作用的关键元件,其生长与可能的感官感知能力相互影响。
最终,长期以来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转基因植物和其他基因传递足够信息的蛋白质、核酸或细胞使得更多的应用研究成为可能。
并且这个领域仍需大量的进一步研究工作,以期发现更多基础知识和创新的手段。
生物学中的组织培养
![生物学中的组织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0eff56b3dd3383c4bb4cd2be.png)
生物学中的组织培养一、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的含义组织培养,简单地说即把来自机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放于类似于体内的体外环境中使其存活或/和生长、增殖。
严格地区分,它又可分为细胞培养(cell culture ):指细胞在体外的生长、增殖,但培养中的细胞不再结合成组织;组织培养:指组织在体外存活生长,并保持其结构和/或功能及进行分化;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指器官的原基、全部或部分器官在体外的存活生长,并保持其结构和/或功能及进行分化。
但组织培养一词又常泛地指各种体外培养。
更广义地说,组织培养可包括人及动物的组织培养,植物的组织培养以及病毒培养等。
各种不同的组织培养在方法上虽有其不同和特殊要求,但它们又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和技术。
本文主要从人和动物细胞培养的角度加以介绍。
二、组织培养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了对活细胞的体外观察与保存工作。
1885年Roux 用生理盐水培养鸡的神经板,发现它可在盐水中生活一段时间。
1887年Arnold 用一种巧妙的方法培养白细胞,他将赤杨木的髓质薄片浸于蛙的体液中,然后种植到蛙的皮下,当将髓片取出置于盐水中时,可观察到白细胞从髓片上向盐水内移动并能较长时期保持它的生活力。
1903年Jlly分别将皮肤及白细胞培养于腹水及血清中,细胞存活可达一周到一个月,并看到了细胞分裂。
但真正的组织培养应归功于1907年Harrison的努力,他为探讨神经纤维的真正来源,从蛙胚中分离出一部分神经管,培养在一滴蛙的淋巴液中,成功地看到了神经纤维的末端不停地进行阿米巴运动,其中一根神经纤维在25分钟之内长到20微米,另一根在50分钟内长到25微米,最长的达到了200微米。
这一发现不仅解决了当时争论不休的神经纤维的起源问题,也是在后来组织培养中悬滴培养法的开始。
1912年Carrel发现鸡胚浸出液对多种细胞生长有高度促进作用,他将7天鸡胚心脏的组织块培养在血浆和鸡胚提取液的混合物中,当细胞生长出晕后再把它分成两分进行培养,在当时没有抗菌素,所以细菌污染是一个最大的困难,但由于Carrel是一个有成就的实验外科学家,有丰富的无菌操作知识,所以在他的努力下鸡胚细胞的培养连续维持了34年之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中的组织培养一、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的含义组织培养,简单地说即把来自机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放于类似于体内的体外环境中使其存活或/和生长、增殖。
严格地区分,它又可分为细胞培养(cell culture ):指细胞在体外的生长、增殖,但培养中的细胞不再结合成组织;组织培养:指组织在体外存活生长,并保持其结构和/或功能及进行分化;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指器官的原基、全部或部分器官在体外的存活生长,并保持其结构和/或功能及进行分化。
但组织培养一词又常泛地指各种体外培养。
更广义地说,组织培养可包括人及动物的组织培养,植物的组织培养以及病毒培养等。
各种不同的组织培养在方法上虽有其不同和特殊要求,但它们又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和技术。
本文主要从人和动物细胞培养的角度加以介绍。
二、组织培养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了对活细胞的体外观察与保存工作。
1885年Roux用生理盐水培养鸡的神经板,发现它可在盐水中生活一段时间。
1887年Arnold 用一种巧妙的方法培养白细胞,他将赤杨木的髓质薄片浸于蛙的体液中,然后种植到蛙的皮下,当将髓片取出置于盐水中时,可观察到白细胞从髓片上向盐水内移动并能较长时期保持它的生活力。
1903年Jlly分别将皮肤及白细胞培养于腹水及血清中,细胞存活可达一周到一个月,并看到了细胞分裂。
但真正的组织培养应归功于1907年Harrison的努力,他为探讨神经纤维的真正来源,从蛙胚中分离出一部分神经管,培养在一滴蛙的淋巴液中,成功地看到了神经纤维的末端不停地进行阿米巴运动,其中一根神经纤维在25分钟之内长到20微米,另一根在50分钟内长到25微米,最长的达到了200微米。
这一发现不仅解决了当时争论不休的神经纤维的起源问题,也是在后来组织培养中悬滴培养法的开始。
1912年Carrel发现鸡胚浸出液对多种细胞生长有高度促进作用,他将7天鸡胚心脏的组织块培养在血浆和鸡胚提取液的混合物中,当细胞生长出晕后再把它分成两分进行培养,在当时没有抗菌素,所以细菌污染是一个最大的困难,但由于Carrel是一个有成就的实验外科学家,有丰富的无菌操作知识,所以在他的努力下鸡胚细胞的培养连续维持了34年之久。
虽然由于经常加入新鲜的胚胎浸出液而使人怀疑是否带入了新的细胞,但他使用的培养液,采用的无菌技术,以及后来设计的培养瓶卡氏瓶)等都是对组织培养的重要贡献。
特别是他的连续培养,为后来的传代培养奠定了基础。
大约与此同时,在Carrel等人工作的影响下,一些学者开始了细胞培养中的营养成分,培养液的渗透压,酸碱度等因素的研究。
从而设计出了能长期维持动物组织、细胞生存的各种人工培养液,其中1950年Morgan等人经过大量研究设计的“199”培养液至今仍广泛用于人及哺乳动物细胞的培养。
1943年Earle用致癌物20-甲基胆蒽处理来源于C3H小鼠的结缔组织培养物,获得了能回种于小鼠体内而生长成肉瘤的长期培养的细胞系,定名为L细胞系。
1951年Gey成功地由人的宫颈癌组织建立了能在体外连续长期培养的Hela细胞系。
这些细胞系至今仍在世界各国广为应用。
我国细胞学工作者在组织培养方面也有一定贡献。
如早在1953年鲍鉴清就培养了皮肤、睾丸、卵巢、羊膜、腹膜等组织。
陈瑞铭1957年)设计了一种擦镜纸的器官培养法,成功地培养了大鼠的肝、胰、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器官。
何申等(1959年)建立了来源于人体的骨软骨肉瘤细胞株。
三、组织培养的基本条件1无菌及灭菌由于要维持细胞在体外长时间生长、繁殖,所以在培养过程中的全部用具及操作过程必须保证无菌,一旦有细菌污染细胞则不能继续存活。
因此所用器具应首先进行严格清洗,然后再进行高压灭菌或干烤灭菌。
对不能用高压或干烤灭菌的液体可用除菌滤器除菌。
过去的操作环境一般在无菌室(密封,使用前用紫外线杀菌)进行。
近年多应用国产洁净工作台(借助空气过滤及高速吹风除菌)进行操作。
亦可二者结合应用。
2培养基(medium)人工培养基的成分主要含有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糖和无机盐等,并使其有与体液相等的渗透压,同时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以调节其酸碱度,使pH维持在7.2—7.6左右。
目前常用的人工培养基种类很多,如:“199”、“RPMI1640"、伊格(Eagle)、费歇(Fischer)等等。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等的数量和种类上有所不同。
在应用时可根据所培养的细胞类型及自己的经验而选择。
但是,目前无论使用哪种培养基一般都要加入5—20% 的动物血清,最常用者为初生的小牛血清,其次,马血清、人血清等亦有应用。
由于对血清的成分还不完全清楚,所以它对培养细胞的作用机理也还不十分了解。
近来对无血清培养亦有文献报道,但这一问题尚在研究之中。
当然,理想的人工培养基最好完全模拟体内环境,不过目前尚未达到。
3培养瓶和培养皿液体培养常用长方形培养瓶,有100ml, 30ml, 15ml不等,此外还有扁圆形的卡氏瓶以及适用于微量培养的多孔微量培养板等。
在二氧化碳培养箱中进行开放培养时多用培养皿,同时它也被用于半固体培养。
国内所用培养瓶(皿)均采用优质中性玻璃制成,便于洗涮及反复应用。
但国外现已普遍采用塑料制品。
4温度及二氧化碳用培养瓶进行培养,一般放于37℃恒温箱中即可,目前国外已普遍将细胞接种于培养皿内,在含5—10%的二氧化碳的空气环境中进行培养。
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有利于酸碱度的维持及细胞生长。
二氧化碳培养需要放在二氧化碳培养箱中。
二氧化碳培养箱,它除可维持37℃恒温之外,还可维持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虽然近年来国内已有产品,但价格仍较昂贵,不易推广使用。
用真空干燥器充以含5—10%二氧化碳的空气来代替二氧化碳培养箱可以达到同样目的,这种方法目前已为国内许多实验室所采用。
四、组织培养方法的基本类型1 液体培养(Liquidculture)使细胞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目前应用最广。
以细胞在培养瓶中的存在方式区分,它又分为两种:单层培养(monolayer culture):培养的细胞贴附于培养瓶(皿)底面的壁上,长成一层单层细胞的薄片。
悬浮培养(suspension culture):培养的细胞悬浮于培养瓶内的培养液中,不贴于瓶壁。
亦有的培养物一部分细胞贴壁生长,另一部分细胞悬浮生长。
以培养的目的区分,用液体培养法(包括单层培养和悬浮培养)又有以下几种: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即将直接取自机体的组织块或细胞如:血细胞、胸腔或腹腔的游离细胞或将组织取出后在体外制成的分散细胞放入培养瓶(皿)中进行培养,在进行传代之前称为原代培养。
原代培养的细胞不断增殖,细胞密度增加,如不传代一般大部分细胞在短期内死亡,存活的细胞亦不能进行正常增殖。
原代培养可作为建立细胞系或细胞株的开始,亦可进行短期的实验研究。
传代培养(Subculture):把原代培养的细胞分开接种于新的培养瓶(皿)中,称为“传代”(Passage),每分开接种一次为一代。
一般所说的培养细胞的“代数” 即由此计算而来。
克隆培养(Clone culture):从原代或传代培养的细胞中分离出单个细胞并使其增殖或使单个细胞增殖后再进行分离,称为克隆培养。
细胞系(Cell line)和细胞株(Cell strain)的培养:把原代培养的细胞连续传代即称为细胞系。
从原代或传代培养的细胞中选择出具有特殊性质或特征的细胞,使其克隆化,并在以后的连续培养中保持这种特殊性质或特征,即称为细胞株。
2半固体培养(Semisolid culture)在培养液中加入0.%左右的琼脂,使培养基成为半固体的胶冻状态,细胞在其中增殖而不脱离原位。
从而由一个细胞增殖而来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集落。
它可用于对增殖细胞的计数,进行细胞克隆的选择以及对正常细胞恶变鉴定的指标。
同时更广泛地用于对造血干细胞的培养。
五、组织培养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地位和应用我们知道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有生命的生物,而那些构成生命物质的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及其它分子都不能单独地完成生命过程,只有当这些分子按一定方式构成细胞之后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
因此,细胞不仅是构成生物机体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研究一切生命现象和本质的基本材料。
在组织培养技术未完善之前,用于生物学研究的细胞主要来自整体动物,其缺点在于对细胞本身只能进行死后观察,同一组织中的不同细胞不易分开,并且常夹杂着其它组织成分,以及实验周期长,材料来源不便等。
而用体外培养的细胞则可在细胞水平直接观察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等动态过程,从而研究它们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的变化规律。
同时它又可将实验条件直接作用于细胞,而不受体内神经、体液等因素的干扰。
特别是对不能直接用人体进行实验的研究,可将所要研究的人体细胞取下来通过组织培养进行研究。
组织培养不仅是细胞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生物学许多学科研究中的一项基本条件和技术。
如:在肿瘤学研究中,应用细胞培养可以研究引起细胞癌变的因素和原理,研究杀灭癌细胞的药物;在免疫学中可用培养细胞生产各种病毒疫苗及抗体等;在遗传学研究中首先要通过细胞培养才能制出供进行分析的染色体标本。
特别是在一些新型的生物学科的研究中,如:细胞工程研究中的细胞融合,细胞的核移植以及基因工程研究中的基因移植等都需要利用培养的细胞进行。
可以预料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解决诸如像肿瘤的发生,遗传性疾病的诊治等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
在一些生产实践中也可能具有重大贡献,目前科学家已在进行将培养的动物细胞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细菌中从而生产大量胰岛素的研究。
其它诸如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中的许多研究课题也都需要以培养的细胞作为基本材料。
常言道“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尽管组织培养并不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和技术,但它的应用却日益广泛,技术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越来越明显地成为许多生物学研究课题的“为炊之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