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第二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第二阶段)
(媒体形式不限,可截图,插入ppt,照片,画图)
网院学号:2016211073 批次:第二阶段__姓名:_
目录
第十七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2)
第十八章生活费用的衡量 (4)
第十九章生产与增长 (6)
第二十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8)
第二十一章失业与自然失业率 (11)
第二十二章货币制度 (14)
第二十三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7)
第二十四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19)
第二十五章货币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23)
第二十六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 (25)
第十七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一、基本知识识记
(一)经济的收入与支出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
(三)GDP的组成部分
1.消费
2.投资
3.政府购买
4.净出口
(四)真实GDP和名义GDP
1.一个数字的例子
2.GDP平减指数
(五)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好指标吗
(六)结论
(七)关键概念
1.宏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2.微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影响。
3.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
4.消费(consumption):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5.投资(investment):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6.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服务的支出。
7.净出口(net export):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8.名义GDP(nominal 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9.真实GDP(real 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10.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二、案例收集
(一)近年来真实的GDP
1965年以来美国经济真实GDP的数据显示,一是真实GDP一直在增长,2012年GDP水平约是1965年的4倍,年均增长率约为3%,普通美国人比他的父辈和祖父辈享有更大的经济繁荣;二是增长并不稳定,GDP上升有时被经济衰退打断,衰退意味着低收入、失业增加、利润减少、破产等。
(二)GDP与生活质量的国际差异
GDP与生活质量的多种衡量指标密切相关。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12个国家中,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富有的国家,预期寿命约为80岁,受教育12年,约九成人对饮水状况感到满意;而孟加拉、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等贫穷的国家,预期寿命相对要少10-20年,受教育6年,三分之一至一半的人对饮水状况不满意。
此外,人均GDP较低的国家,往往还存在新生儿体重轻、婴儿死亡率高、分娩死亡率高、儿童营养不良比率高等。
三、习题集
(一)如果你买了一辆完全在日本生产的价值2万美元的丰田汽车,这会影响美国的GDP吗?说明这个交易如何影响组成GDP的相应支出范畴。
答:不会。
消费增加2万美元,净出口减少2万美元,美国的GDP不受影响。
(二)说明GDP和GNP之间的差别。
如果美国居民在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的生产和世界他国家居民在美国的生产同样多,对美国而言,GDP和GNP哪一个更大?
答:GDP是美国境内的生产,GNP是美国人的生产。
无论生产在哪里进行,应该相等。
四、本章学习总结
第十八章生活费用的衡量
一、基本知识识记
(一)消费物价指数
1.如何计算消费物价指数
2.衡量生活费用中的问题
3.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
(二)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经济变量
1.不同时期的美元数字
2.指数化
3.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三)结论
(四)关键概念
1.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2.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3.生产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标准。
4.指数化(indexation):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5.名义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
6.真实利率(real interest rate):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过的利率。
二、案例收集
美国经济中的利率
自1965年以来的美国经济中的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显示,名义利率总是大于真实利率,反映了美国经济每年都在经历消费物价上升这个事实。
反观19世纪后期的美国经济或是近年来的日本经济,在通货紧缩时期,真实利率则大于名义利率。
真实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由于通货膨胀率是变动的,因此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并不总是同时变动。
例如,20世纪70年代后期,名义利率高,但由于通货膨胀率极高,真实利率就很低。
三、习题集
(一)假设进口的宝马汽车(在德国生产)价格上升了。
这对CPI影响大,还是对GDP平减指数的影响大,为什么?
答:CPI,因为典型的消费篮子里包括宝马汽车,但美国的GDP中不包括宝马汽车。
(二)假设你按10%的名义利率借钱给你的妹妹,因为你们双方都预期通货膨胀率是6%。
此外,假设在偿还贷款之后,你发现在贷款期间实际通货膨胀率只有2%。
谁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而获益:是你还是你妹妹?为什么?
答:预期的真实利率是4%,实际的真实利率是8%。
你获益,你的妹妹损失。
四、本章学习总结
第十九章生产与增长
一、基本知识识记
(一)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
(二)生产率:作用及决定因素
1.为什么生产率如此重要
2.生产率是如何决定的
(三)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
1.鼓励储蓄和投资
2.鼓励来自国外的投资
3.鼓励教育和培训
4.建立完善的产权保护机制和政治稳定
5.促进自有贸易
6.促进研究与开发
(四)结论:长期增长的重要性
(五)关键概念
1.生产率(productivity):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数量。
2.物质资本(physical capital):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
3.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4.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
5.技术知识(technological knowledge):社会对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
6.收益递减(diminishing returns):随着投入量的增加,每一单位额外投入得到的收益减少的特性。
7.追赶效应(catch-up effect):开始时贫穷的国家倾向于比开始时富裕的国家增长更快的特征。
二、案例收集
(一)自然资源是增长的限制吗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技术进步会提供途径,避免使自然资源的短缺或匮乏成为经济增长的限制。
例如,新的住房有更好的隔热设备,所需要的用于调节室温的能源也减少了。
这些避免增长限制的途径能否保证经济持续增长,可通过自然资源的价格来考察。
通常,如果世界陷入自然资源短缺的局面,那么这些资源的价格就会一直上涨。
但实际情况往往相反,自然资源的价格短期内会表现出较大波动,但长期来看,经整体通货膨胀调整后,是稳定或下降的。
因此,没有理由相信,自然资源的短缺会是经济增长的限制。
(二)食品援助计划有益还是有害
在丰收年份,美国政府囤积小麦,作为价格支持项目的一部分。
次年,这些多余的小麦就被作为食品援助运送至发展中国家。
但食品援助计划实际增加了受援国发生武装冲突的概率和持续时间。
因为食品体积庞大,在通过政府无法控制的地区运输,极易成为武装力量袭击的目标。
三、习题集
(一)解释投资于资本的机会成本。
投资于人力资本的机会成本和投资于物质资本的机会成本有什么差别吗?
答:有人必须放弃当期消费。
无论教育或机器是否用储蓄购买,总有人一定储蓄而不消费。
(二)一些经济学家支持延长专利保护时限,而另一些经济学家支持缩短专利保护时限。
为什么专利可能提高生产率?为什么专利可能降低生产率?
答:专利给予想法以产权,因此,人们愿意投资于研究和开发,因为研发更有利可图。
一旦信息扩散,研发就是公共物品,专利则限制了公共使用。
四、本章学习总结
第二十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一、基本知识识记
(一)美国经济中的金融机构
1.金融市场
2.金融中介机构
(二)国民收入账户中的储蓄与投资
1.一些重要的恒等式
2.储蓄与投资的含义
(三)可贷资金市场
1.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
2.政策1:储蓄激励
3.政策2:投资激励
4.政策3: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
(四)结论
(五)关键概念
1.金融体系(financial system):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一组机构。
2.金融市场(financial markets):储蓄者可以借以直接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3.债券(bond):一种债务证明书。
4.股票(stock):企业部分所有权的索取权。
5.金融中介机构(financial intermediaries):储蓄者可以借以间接地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6.共同基金(mutual fund):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的机构。
7.国民储蓄(national saving):在用于消费和政府购买后剩下的一个经济中的总收入。
8.私人储蓄(private saving):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剩下来的收入。
9.公共储蓄(public saving):政府在支付其支出后剩下的税收收入。
10.预算盈余(budget surplus):税收收入大于政府支出的余额。
11.预算赤字(budget deficit):政府支出引起的税收收入短缺。
12.可贷资金市场(market for loanable funds):想储蓄的人借以提供资金、想借钱投资的人借以借贷资金的市场。
13.挤出(crowding out):政府借款所引起的投资减少。
二、案例收集
(一)美国政府债务史
负债率是政府财政状况的一个标志。
历史上,政府债务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战争,战争爆发时,税收的增加通常远远小于政府国防支出的增加,负债率升高;战争结束时,负债率降低。
美国独立战争、国内战争、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负债率均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1980年左右开始的政府债务大幅增加,是因为存在大量预算赤字,在克林顿时期,政府致力于控制和减少财政赤字,使负债率逐步下降。
小布什时期,由于减税政策、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以及911事件后政府反恐支出增加,负债率不再下降。
2008年负债率急剧上升,是因为出现了全球金融危机。
三、习题集
(一)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答:债务融资就是借钱,例如,一个企业出售债券。
权益融资是增加合伙人,例如,一个企业出售股票。
(二)政府预算赤字的增加迫使政府借更多的钱。
为什么赤字增加没有增加可贷资金市场中对可贷资金的需求?
答:可贷资金需求被定义为私人用于购买资本设备和建筑物而借款的需求。
赤字增加吸收了储蓄,并减少了可贷资金供给。
四、本章学习总结
第二十一章失业与自然失业率
一、基本知识识记
(一)失业的确认
1.如何衡量失业
2.失业率衡量了我们想要衡量的内容吗
3.失业者没有工作的时间有多长
4.为什么总有些人是失业者
(二)寻找工作
1.为什么一些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2.公共政策和寻找工作
3.失业保险
(三)最低工资法
(四)工会和集体谈判
1.工会经济学
2.工会对经济是好还是坏
(五)效率工资理论
1.工人健康
2.工人流动率
3.工人素质
4.工人努力程度
(六)结论
(七)关键概念
1.劳动力(labor force):既包括就业者又包括失业者的工人总数。
2.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劳动力中失业者所占的百分比。
3.劳动力参工率(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劳动力占成年人口的百分比。
4.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失业率围绕它而波动的正常失业率。
5.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背离。
6.丧失信心的工人(discouraged workers):想工作但已放弃寻找工作的人。
7.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由于工人寻找最适合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8.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由于某些劳动市场上可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不足以为每个想工作的人提供工作而引起的失业。
9.寻找工作(job search):在工人的嗜好与技能既定时工人寻找适当工作的过程。
10.失业保险(unemployment insurance):当工人失业时为他们提供部分收入保障的政府计划。
11.工会(union):与雇主就工资、津贴和工作条件进行谈判的工人协会。
12.集体谈判(collective bargaining):工会和企业就就业条件达成一致的过程。
13.罢工(strike):工作组织工人从企业撤出劳动。
14.效率工资(efficiency wages):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而致富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
二、案例收集
(一)美国经济中男性与女性的劳动力参工率
过去一个世界以来,美国社会中女性参工率大幅上升,其主要原因是,新技术减轻了日常家务劳动负担,生育控制,政治和社会态度的变化等。
但男性参工率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年轻男性受教育年限比其父辈和祖辈要长,老年男性退休更早且活得更长,男主内的情形有所增加。
(二)亨利·福特及其极其慷慨的每天5美元工资
福特作为其品牌汽车的创始人,在1914年进行了一次革新,即将工人每日工资提高到5美元,约为此前的2倍。
高工资政策产生了许多有利影响,工人流动率和缺勤率下降了,而生产率提高了。
但其他公司未采取这种看似有效的策略,这是因为福特的决策与其用装配线组织生产的模式是分不开的。
用装配线组织生产时,工人之间是高度依赖的,一个人慢会影响其他人,而工人的低流动率、高度努力和高素质则会使装配线生产更有效率。
三、习题集
(一)工会在哪个地方更可能提高效率而不是降低效率:是只有一个大雇主的边缘小镇,还是有许多雇主的大城市?为什么?
答:在一个边远小镇中,如果只有一个有市场势力的公司,它可以把工资
压到竞争的均衡水平之下。
这可能需要有组织的工会来与之抗衡。
(二)以下哪一种人最可能成为长期失业者:是当汽车普及时失去工作的马鞭制造者,还是当镇上新咖啡馆开业时被解雇的侍者?为什么?
答:马鞭制造者。
他必须接受再培训,因为马鞭制造业的收缩是持久的;而侍者只是需要重新找工作,也许会到另一条街上去。
四、本章学习总结
第二十二章货币制度
一、基本知识识记
(一)货币的含义
1.货币的职能
2.货币的种类
3.美国经济中的货币
(二)联邦储备体系
1.美联储的结构
2.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三)银行与货币供给
1.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的简单情况
2.部分准备金银行的货币创造
3.货币乘数
4.银行资本、杠杆以及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
(四)美联储控制货币的工具
1.美联储如何影响准备金量
2.美联储如何影响准备金率
3.控制货币供给中的问题
4.联邦基金利率
(五)结论
(六)关键概念
1.货币(money):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服务的一组资产。
2.交换媒介(medium of exchange):买者在购买物品与服务时给予卖者的东西。
3.计价单位(unit of account):人们用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标准。
4.价值储藏手段(store of value):人们可以用来把现在的购买力转变为未来的购买力的东西。
5.流动性(liquidity):一种资产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
6.商品货币(commodity money):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
7.法定货币(fiat money):没有内在价值、由政府法令确定作为通货使用的货币。
8.通货(currency):公众手中持有的纸币钞票和铸币。
9.活期存款(demand deposits):储户可以通过开支票而随时支取的银行账户余额。
10.联邦储备(Federal Reserve, Fed):美国的中央银行。
11.中央银行(central bank):为了监管银行体系和调节经济中的货币量而设计的机构。
12.货币供给(money supply):经济中可得到的货币量。
13.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中央银行的决策者队货币供给的安排。
14.准备金(reserves):银行得到但没有贷出去的存款。
15.部分准备金银行(fractional-reserve bank):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银行制度。
16.准备金率(reserve ratio):银行作为准备金持有的存款比例。
17.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银行体系用1美元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
18.银行资本(bank capital):银行的所有者投入机构的资源。
19.杠杆(leverage):将借到的货币追加到用于投资的现有资金上。
20.杠杆率(leverage ratio):资产与银行资本的比率。
21.资本需要量(capital requirement):政府管制确定的最低银行资本量。
22.公开市场操作(open-market operations):美联储买卖美国政府债券。
23.贴现率(discount rate):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
24.法定准备金(reserve requirements):关于银行必须根据其存款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的规定。
25.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银行向另一家银行进行隔夜贷款时的利率。
二、案例收集
(一)所有的通货都在哪里
2013年1月,美国流通在外的通货为11000亿美元,每个成年人平均持有4490美元通货。
但实际大多数人并没有持有这么多通货,那么通货可能是存在于两类人群。
一是外国人持有,其他国家对美元的偏好;二是有毒品商、逃税者和其他犯罪分子持有,因为这是对他们而言最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二)银行挤兑和货币供给
银行挤兑是准备金制度产生的一个问题,即使银行实际有偿付能力,但手头也没有足够的现金使所有储户得到他们所有的货币。
银行挤兑使控制货币供给复杂化。
20世纪30年代初大萧条时期,发生银行挤兑和关闭之后,家庭和银行都趋于谨慎,倾向于以通货形式持有货币,或是提高准备金率,以满足兑付需求。
1929年至1933年,尽管美联储未采取紧缩政策,但货币供给减少了28%。
现在,银行挤兑已几乎不成为问题,因为美国政府已通过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来保证大多数银行的存款安全。
三、习题集
(一)如果美联储购买了你1000美元的政府债券,你把这1000美元全部作为活期存款存入银行,银行要求10%的法定准备金,那么货币供给增加了多少?
答:1000×(1/0.1)=10000美元。
(二)假设准备金率为20%。
如果你在第一银行账户上开了一张支票,并向你的室友购买了1000美元的政府债券,而且你的室友把这1000美元存入她在第二银行的账户上,那么货币供给有多大的变动?
答:货币供给将完全不变。
在这种情况下,准备金只是从一个银行转移到另一个银行。
四、本章学习总结
第二十三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一、基本知识识记
(一)古典通货膨胀理论
1.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
2.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
3.货币注入的影响
4.调整过程简述
5.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
6.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方程式
7.通货膨胀税
8.费雪效应
(二)通货膨胀的成本
1.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的谬误
2.皮鞋成本
3.菜单成本
4.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不当
5.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
6.混乱与不方便
7.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特殊成本: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8.通货膨胀不好,但通货紧缩可能更坏
(三)结论
(四)关键概念
1.货币数量论(quantity theory of money):一种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可得到的货币量的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的理论。
2.名义变量(nominal variables):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
3.真实变量(real variables):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4.古典二分法(classical dichotomy):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
5.货币中性(monetary neutrality):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真实变量的观点。
6.货币流通速度(velocity of money):货币易手的速度。
7.数量方程式(quantity equation):即方程式M×V×P×Y,它把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经济中物品与服务产出的美元价值联系在一起。
8.通货膨胀税(inflation tax):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筹集的收入。
9.费雪效应(Fisher effect):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所进行的一对一的调整。
10.皮鞋成本(shoeleather costs):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
11.菜单成本(menu costs):改变价格的成本。
二、案例收集
【四次超速通货膨胀期间的货币与物价】
超速通货膨胀是指每月通货膨胀在50%以上。
20世纪20年代,在奥地利、匈牙利、德国和波兰的四次超速通货膨胀数据显示,货币量的增长在初始阶段是温和的,通货膨胀也是如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量增长越来越快,通货膨胀也随之加快,最终当货币量稳定时,物价水平也趋于稳定。
三、习题集
(一)长期来看,货币供给增长率提高对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各有什么影
响?
答:对真实利率没有影响。
随着货币增长率提高和物价上升,名义利率一对一地上升。
(二)当通货膨胀提高了名义利率时,通货膨胀(如果已正确预期到)会使债务人状况变坏,而债权人状况变好吗?
答:不是。
名义利率随着通货膨胀一对一地调整,而真实利率不受影响,债权人和债务人都不会获益。
四、本章学习总结
第二十四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一、基本知识识记
(一)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
1.事实一: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且不可预测的
2.事实二: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波动
3.事实三: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二)解释短期经济波动
1.古典经济学的假设
2.短期波动的现实性
3.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三)总需求曲线
1.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会移动
(四)总供给曲线
1.为什么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2.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
3.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来描述长期增长与通货膨胀
4.为什么短期中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5.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
(五)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
1.总需求移动的影响
2.总供给移动的影响
(六)结论
(七)关键概念
1.衰退(recession):真实收入下降和失业增加的时期。
2.萧条(depression):严重的衰退。
3.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model of aggregate demand and aggregate supply):大多数经济学家用来解释经济活动围绕其长期趋势的短期波动的模型。
4.总需求曲线(aggregate-demand curve):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客户想要购买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曲线。
5.总供给曲线(aggregate-supply curve):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企业选择生产并销售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曲线。
6.自然产出水平(natural level of output):一个经济在长期中当失业处于其正常率时达到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水平。
7.滞胀(stagflation):产量减少而物价上升的时期。
二、案例收集
(一)总需求两次重大的移动:大萧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灾难称为大萧条,而且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下降。
从1929年到1933年,实际GDP减少了27%,失业从3%增加到25%。
同时,在这4年中,物价水平下降了22%。
在这一时期,许多国家也经历了类似的产量与物价下降。
经济史学家一直在争论大萧条的原因,但大多数解释集中在总需求的大幅度减少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美国在海外进行战争,联邦政府不得不把更多资源用于军事。
从1939年到1944年,政府的货物与服务购买几乎增加了5倍。
总需求这种巨大扩张几乎使经济中货物与服务的生产翻了一番,并使物价水平上升了20%(尽管政府物价管制限制了物价上升)。
失业从1939年的17%下降到1944年的1%——美国历史上最低的失业水平。
(二)石油与经济
1970年以来,美国经济中一些最大的经济波动源于中东的产油地区。
原油是生产许多物品与劳务的关键投入,而且世界大部分石油来自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其他中东国家。
当某个事件(通常起源于政治)减少了来自这个地区的原油供给时,世界石油价格上升。
美国生产汽油、轮胎和许多其他产品的企业会有成本增加。
结果是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这又引起滞胀。
第一起这种事件发生在70年代中期。
有大量石油储藏的国家作为欧佩克成员走到了一起。
欧佩克是一个卡特尔,一个企图阻止竞争并减少生产以提高价格的卖者集团。
而且石油价格的确大幅度上升了。
从1973年到1975年,石油价格几乎翻了一番。
世界石油进口国都经历了同时出现的通货膨胀和衰退。
在美国,按CPI衡量的通货膨胀率几十年来第一次超过了10%。
失业率从1973年的 4.9%上升到1975年的8.5%。
在几年后几乎完全相同的事又发生了。
在70年代末期,欧佩克国家再一次限制石油的供给以提高价格。
从1978年到1981年,石油价格翻了一番还多,结果又是滞胀。
第一次欧佩克事件之后通货膨胀已有点平息,但现在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又上升到10%以上,但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