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分级诊疗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分级诊疗制度逐渐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改革方向。

分级诊疗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减轻大医院压力,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举措之一。

二、总体目标。

分级诊疗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分级诊疗服务网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提高患者就医便利性和满意度。

三、具体措施。

1. 完善分级诊疗政策体系。

加强政策宣传,推动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明确分级诊疗的政策导向和支持措施,引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建设。

2.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人员水平,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分级诊疗服务转型。

3. 健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城乡分级诊疗服务网络,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4. 推动医联体建设。

鼓励医疗机构间开展合作,建立医联体,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整体效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就医服务。

5. 加强分级诊疗管理和监督。

建立健全分级诊疗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考核和监督,确保分级诊疗政策的有效实施。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财政投入。

加大财政对分级诊疗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分级诊疗政策的有效实施。

2. 完善医保政策。

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推动分级诊疗服务的实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3. 强化人才培养。

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4. 加强宣传和教育。

加强对分级诊疗政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和接受度。

五、预期效果。

通过分级诊疗建设工作的实施,预期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 减轻大医院压力,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2024年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实施方案(2篇)

2024年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实施方案(2篇)

2024年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促使我国医疗体系改革进入新阶段。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提高医疗服务的效能和公平性,我们决定在2024年开始全面实施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制度。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分级诊疗制度,构建合理的医疗机构等级体系,实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负责、分级转诊,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减轻大型医院的压力,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全科医生的培养和发展。

2. 原则:公平公正、科学规范、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分类施策、因城施策。

三、实施举措1. 制定医疗机构分级标准:根据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设备设施、人员队伍等指标,制定医疗机构分级标准,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医疗机构、地市级医疗机构、省级医疗机构和国家级医疗机构等五个等级。

2. 完善分级转诊制度:建立健全分级转诊机制,确保患者在合适层次的医疗机构得到必要的诊治,避免资源浪费和交叉推诿。

3. 培养全科医生:加大对全科医生培养的投入,建立全科医学专业培训体系,推动全科医生的培养和发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

4.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根据各地医疗服务需求和资源分布情况,统筹规划医疗机构设置和布局,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资金,解决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

5.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增加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和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施和技术水平,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6. 建立多元支付方式:推动建立多元化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医疗保险、医药分开等,保障患者的就医费用报销和减负。

7. 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健全医疗机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评估,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四、实施保障1. 优化政策环境:制定相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提供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激励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和诊疗水平。

2024年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范文(2篇)

2024年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范文(2篇)

2024年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范文____年分级诊疗实施方案引言:分级诊疗是指在基层医疗机构与高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的一种分级协作、逐级就医的诊疗模式,旨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减轻高级医疗机构的压力,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已成为解决医疗资源紧缺、就医难等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了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和完善,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根据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实际情况,本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将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到每个地区、每个居民,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减轻高级医疗机构的压力,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二、具体措施1. 建立分级诊疗网络建立由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级医疗机构、市级医疗机构和高级医疗机构组成的分级诊疗网络。

在每个区域设立高级医疗机构的分支机构,提供特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同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和高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实现患者的逐级转诊。

2.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设备和人才的配置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培养和引进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与高级医疗机构的培训和交流,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

3.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诊疗指南,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范围和分工。

加强对医生的医疗行为和质量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

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教育,引导患者合理就医,避免滥用医疗资源。

4.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实现医患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同时,建设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5.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培养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培训基地,加强对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诊疗水平。

加强对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的教育,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吉林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吉林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吉林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随着吉林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目前吉林省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医院床位紧张、排队时间长,而乡村医生缺少技术和设备支持,导致疾病诊治不及时、就医效率低下。

因此,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在吉林省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能够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将简单、常见的疾病和基本医疗服务移至社区医院或乡村医生,在减轻大医院负担的同时,也能够让患者更便捷地获得就医服务。

另外,分级诊疗制度还能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二、目标和措施1.目标(1)建立健全的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机制,建立一套科学、规范而易操作的分级诊疗制度。

(2)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通过调整医疗资源布局,推动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3)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和人员培训,提升其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2.措施(1)完善政策法规和制度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责和义务,明确分级诊疗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方法。

(2)调整医疗资源布局:通过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和设备,提升其服务能力;同时,减少大医院的门诊、住院等服务量,减缓其工作压力。

(3)加强医疗培训和技术支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医疗服务水平和技术能力。

同时,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将大医院的专家资源输送到基层医疗机构,实现远程诊断和治疗。

(4)完善医保政策:制定医保政策,鼓励患者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并提供一定程度的报销和补贴。

(5)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分级诊疗制度的优势和意义,提高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识和接受度,提高其主动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意识。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范文(2篇)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范文(2篇)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范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医疗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但现有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医疗服务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高水平医疗机构,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如医疗资源浪费、基层医疗机构负担重、患者就医就诊难等。

因此,为了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就势在必行。

二、背景我国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以大医院为中心,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突出。

大城市的医疗资源过剩,而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导致了“看病贵、看病难”的状况。

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在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患者流失至大医院就医,造成大医院的拥挤和资源浪费。

因此,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是改善和完善医疗服务模式的关键。

三、目标1. 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

通过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将医疗资源分散到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减轻大医院的负担,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利用。

2.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通过引导患者就近就医、就近诊疗,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其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

3. 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通过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患者可以就近就医,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得到满意的诊疗服务,不再需要到大医院排队就诊,从而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四、策略1. 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其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加强人员培训和职称评定,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水平。

2.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按照不同的疾病种类和诊疗难度,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层级,根据各个层级的诊疗能力和水平,引导患者就近就医、就近诊疗。

对于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鼓励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对于一些疑难复杂的疾病,引导患者到中级医疗机构就诊;对于一些罕见病和重大疾病,患者可以到高级医疗机构就诊。

2024年县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范文(二篇)

2024年县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范文(二篇)

2024年县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范文尊敬的领导: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县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是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确保该方案顺利推进、有效实施,特向领导汇报相关事宜。

一、分级诊疗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医疗技术不断提升,但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导致医疗服务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高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了分级诊疗制度,即将医疗资源重新分配,并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分级诊疗网络,提供全面、连续、协调的医疗服务。

分级诊疗的实施意义在于:一是能够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通过将简单、常见病在基层医疗机构完成,可以减轻大医院的压力,并提高患者的就诊效率;二是能够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通过分级诊疗,可以使基层医疗机构接收更多的医疗资源和专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三是能够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通过就近就医、分级就诊,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和就诊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二、县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1. 建立分级诊疗网络。

县医院作为分级诊疗网络中的核心医疗机构,要与上级医院和下级医疗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医疗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分级转诊。

2. 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和技术条件。

县医院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并向基层派遣医疗专家进行指导和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

3. 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县医院要积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全程健康管理服务,建立稳定的医患关系。

4. 建立健全分级诊疗的管理机制。

县医院要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分级诊疗管理办法,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责和权责,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5. 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县医院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分级诊疗政策的宣传,提高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和接受度。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分级诊疗制度是指将医疗卫生服务按照不同层次分为基层、县级、市级和省级医疗卫生机构,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情况,合理引导患者就医,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患者看病成本,促进医疗服务的公平和可及性。

为了有效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一、总体要求。

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提高群众就医便利度和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全面实施。

2. 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整合和政策引导方面的作用,引导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和实施。

3. 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支持,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患者就近就医。

二、具体措施。

1.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2. 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的政策和法规体系。

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范围和能力,规范分级转诊和转诊衔接流程。

3. 加强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通过建立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度。

4.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通过开展分级诊疗制度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技术水平,保障患者得到规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5. 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和医疗卫生政策解读活动,引导患者理性就医,提高就医效率和满意度。

6.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监管机制。

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三、保障措施。

1. 加大对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财政投入,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2. 完善医疗保险政策,鼓励患者选择分级诊疗,降低患者看病的负担,提高就医便利度。

3. 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的考核评估机制,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成效进行评估,激励先进,惩罚违规。

分级医疗制度实施方案

分级医疗制度实施方案

分级医疗制度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我国决定实施分级医疗制度,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基层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分级医疗制度实施方案如下:一、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服务网络。

1.1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基层医疗设施和设备,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1.2 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基层医疗服务的考核和评估。

二、推动分级诊疗制度。

2.1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引导患者就医首选基层医疗机构,减少对大医院的就诊需求。

2.2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监管,严格控制住院和检查项目,合理规范医疗行为,遏制不合理住院和检查。

三、建立医保支付机制。

3.1 完善医保支付机制,建立基层医疗机构的定点医保支付政策,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吸引力。

3.2 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补贴力度,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4.1 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4.2 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和指导,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5.1 加强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增强基层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2 加强对基层医护人员的激励政策,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医护人员到基层一线工作。

六、加强宣传和教育。

6.1 加强分级医疗制度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分级医疗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引导患者就医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

6.2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分级诊疗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分级医疗制度的认识和执行能力,推动分级医疗制度的落实。

分级医疗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医疗费用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分级诊疗是指将医疗资源按照不同的医疗需求和医疗水平进行分级分类,并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以达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需求的目的。

为了有效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与推广,制定以下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坚持分类指导、逐级负责的原则,推动医院按病种分科、按诊疗技术水平分级。

(二)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评价体系,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三)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提高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

(四)积极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分级诊疗中的应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二、分级标准(一)按照医疗资源配置、诊疗能力、服务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将医疗机构分为三级、二级、一级、社区四个级别。

(二)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具体服务范围和诊疗能力应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相关标准。

三、分级管理(一)建立健全分级诊疗的管理体系,强化对各级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监督。

(二)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三)建立健全患者转诊制度,引导患者就近就便就医,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诊疗能力。

(二)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专科医院开展合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

五、信息化建设(一)推动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检查检验结果共享平台,方便医务人员查询患者诊疗信息。

(二)加强医疗信息安全保护,防止患者隐私信息泄露。

六、宣传推广(一)通过各种媒介宣传分级诊疗政策,普及患者就医知识,引导患者理性就医。

(二)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宣传,提高其知名度和信誉度。

七、经费保障(一)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财政投入,提高其服务能力。

(二)建立健全医保支付机制,保障患者享受分级诊疗政策带来的实惠。

以上即为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的详细内容,各级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该方案执行,以期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全面落实,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范本(二篇)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范本(二篇)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范本一、总则为了适应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的需要,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需求,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根据《国家中长期医药卫生人才发展规划 (2015 - 2025年)》中的任务要求,本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的目标是:1. 建立起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将不同疾病的医疗服务逐级下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能力。

2. 减少患者就医成本,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增强基层医疗机构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减轻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压力。

4.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三、分级诊疗分类要求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将医疗服务按照不同的等级进行分类,分为三级:1. 一级医疗服务:包括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所等)提供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服务。

2. 二级医疗服务:包括县级医疗机构(县级人民医院等)提供的专科门诊、急诊、普通住院等服务。

3. 三级医疗服务:包括地市级及以上的综合性医疗机构提供的高级专业诊疗、手术、疑难病诊治等服务。

四、分级诊疗实施方案1. 一级医疗服务实施方案:(1)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包括门诊、急诊、住院治疗等。

(2)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基本的检查、化验、放射检查、B超等技术服务。

(3)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慢性病管理,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康复训练等服务。

(4)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与上级医疗机构的转诊制度,对于需要二、三级医疗服务的患者进行转诊。

2. 二级医疗服务实施方案:(1)县级医疗机构开展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提供各类专科门诊,对一级医疗机构转诊的患者进行诊治。

(2)县级医疗机构建立与上级医疗机构的转诊制度,对于需要三级医疗服务的患者进行转诊。

(3)开展紧急救治工作,提供急诊服务,对病情危重、需要难度较大的医疗服务的患者进行紧急诊治。

3. 三级医疗服务实施方案:(1)地市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开展高级专科门诊,提供二、三级医疗服务。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分级诊疗制度是指按照医疗服务的难易程度和需求紧迫程度,将病患分流到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和治疗的制度。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重要举措。

下面是一个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一、目标与原则1.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调整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2.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2)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3)引导医患就医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就医;(4)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与合作。

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1.完善政策法规(1)制定相关分级诊疗制度的政策法规,明确医疗机构的分类和分级标准;(2)优化医疗服务收费政策,鼓励合理定价,确保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性。

2.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1)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2)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设备和技术设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质提升。

3.引导患者分级就医(1)开展患者自我诊断和就医指导,引导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就医;(3)加强对患者就医行为的引导和宣传,倡导理性就医和节约用药。

4.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与合作(1)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连续和有效的诊疗;(2)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3)加强转诊管理,确保患者的顺利转诊和流转。

5.加强监督和评估(1)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2)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定期公布医疗机构的评估结果和医疗质量指标,引导患者选择优质医疗机构就医。

三、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的保障1.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增加政策扶持和激励措施,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3.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工作机构;4.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和接受度;5.推动医保体系,完善医保支付机制,支持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三篇)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三篇)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为加快我院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制度,加快缓解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想深入贯彻落实____,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宣传等手段,完善上下联动、对口支援、增强能力、签约服务、政策引导等机制,同步加强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分级诊疗制度的支持保障,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二、工作措施(一)构建合理分级诊疗流程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

分级诊疗制度的核心在于实现基层首诊,基层首诊是指当参保(参合)人员住院就医时,就近选择居住地或发病时地域所在地的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就医。

双向转诊包括从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和从上级医疗机构向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转诊。

我院与____省人民医院以及我县____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开展双向转诊服务。

1、基本程序(1)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参保(参合)人员县内住院就医时,应遵循“乡镇医疗机构及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为首诊医疗机构→县内二级综合医疗机构→市级三级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程序,在同等级内自主选择首诊和转诊医疗机构。

___岁以上老年人、0—____岁的婴幼儿、重度残疾人、重症精神病人,按照“就近就医”原则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诊治。

(2)上级医疗机构向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转诊我院根据疾病的临床诊疗规范和相关转诊标准及时将康复期的病人转入下级医疗卫生机构。

2、转诊程序县内参保(参合)人员在乡镇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就医需转我院治疗时,乡镇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经治医生填写双向转诊单,由当地医保办人员审核签字,然后转我院治疗,双向转诊单作为患者报账必要手续。

2021年山东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2021年山东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山东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山东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目前,全国超过20个省份已经出台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

下文是为大家收集的山东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仅供参考!鲁政办发〔xx〕55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___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 ___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___〔xx〕70号)精神,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突出问题,经 ___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以提供系统性、连续性医疗服务为目标,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为突破口,综合运用医疗、医保、医药、价格等手段,提升服务能力,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约束激励,建立转诊通道,构建协作机制,稳步推进试点,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有效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问题,实现小病就医在基层、大病就医不出县。

xx年,潍坊、东营、威海市在全市范围开展试点,其他市选择章丘等部分县(市、区)( ___详见附件1)开展试点,选择至少30种慢性病、常见病作为突破口推进。

xx年,完善政策措施,扩大分级诊疗开展的区域和病种数,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

xx年,基本建成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和体制机制,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达到70%以上。

2020年,建立健全符合我省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实施分级诊疗。

(一)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群众自愿、政策引导,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以提供全科医疗服务为主,当好健康“守门人”;县级综合、中医、妇幼保健机构以常见病、多发病专科诊疗为主,负责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

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一、引言分级诊疗工作是指根据医疗资源和疾病诊疗的需要,将医疗机构按照不同层次和功能划分,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分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为了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顺利实施,本文将介绍分级诊疗工作的目标、原则以及具体实施方案。

二、目标1. 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分级诊疗工作旨在将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到基层医疗机构,方便病患就近就医,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得性。

2. 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分级诊疗工作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引导患者就医行为,推动医疗机构提供更加规范、科学、高效的医疗服务,提高诊疗质量。

3. 控制医疗费用: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合理引导患者就医行为,减少过度就医和不必要的住院,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三、实施原则1. 分级划定原则: 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设备设施、人员队伍等因素,将医疗机构划分为不同的级别,确定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范围和功能。

2. 推动科学诊疗: 科学诊断是分级诊疗工作的基础,医疗机构应按照规范化诊疗流程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3. 强化医联体建设: 建立医联体,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4. 引导就医行为: 通过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规划和导诊制度,引导患者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就医,减少过度就医和门诊住院转化。

5. 完善医保支付机制: 与医保部门合作,建立分级诊疗工作的医保支付机制,鼓励患者就近就医,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四、实施方案1. 制定分级诊疗指南: 在全国范围内制定统一的分级诊疗指南,明确不同医疗机构的诊疗范围和功能,建立医疗机构分级划定标准。

2. 完善医学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医学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基层医疗人才,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和服务质量。

3. 推广电子病历系统: 在医疗机构推广应用电子病历系统,方便医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同性。

4. 加强宣传教育: 加大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患者对分级诊疗工作的认知度和理解度,引导患者主动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就医。

县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范文

县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范文

县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介绍新时代医改深入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逐步完善。

为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降低患者就医负担,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县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二、目标与意义实施县医院分级诊疗,是推进医改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三、具体措施1.建立县级医院分级诊疗机制,制定规范的分级诊疗流程,推行门诊分级诊疗。

2.加强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推动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作,建立良好的医疗卫生联动机制,实现医联体共享资源。

4.加强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督评估机制,提升服务质量。

四、保障措施1.加大对县级医院经费支持力度,确保医疗设备更新、医务人员培训等经费保障。

2.建立健全县医院分级诊疗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医院完善服务,提高医疗质量。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县医院分级诊疗政策的认知度,引导就医行为。

五、推进路径1.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县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责任主体。

2.加强沟通协调,促进各方合作,共同推进县医院分级诊疗政策落实。

3.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推动县医院分级诊疗工作不断完善。

六、实施效果评估1.建立健全县级医院分级诊疗数据统计监测机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2.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等方式,评估县医院分级诊疗政策实施效果,及时调整改进。

七、总结展望县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的出台,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需求奠定了基础。

希望各地各县结合实际情况,切实落实分级诊疗政策,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医疗费用过高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

分级诊疗制度是指将医疗卫生服务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合理引导患者就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二、总体目标。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连续、协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医疗服务均等化、医疗费用合理控制、患者就医方便快捷的目标。

三、主要内容。

1.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支持,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2.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明确不同层次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服务内容,引导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就近就医的医疗机构,避免盲目就医和重复就医。

3. 加强医保政策支持。

通过医保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引导患者按照分级就医的原则选择医疗机构,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

4.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督和评估,提高医疗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5. 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公众宣传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患者正确就医观念,提高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和接受度。

四、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细则和政策支持措施。

2. 资金投入。

增加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3. 人才培养。

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4. 技术支持。

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支持,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五、实施路径。

1. 逐步推进。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逐步推进,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为认真落实分级诊疗工作,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有序就医新格局,逐步实现全市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根据《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X政办〔X〕53号)、《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X〕28号)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遵循医学科学规律,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

(二)基本原则1.科学引导:充分尊重患者知情权、选择权,通过医保、物价调控、提升转诊服务水平等综合手段,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2.合理分流:根据不同疾病及所患疾病的程度,指导患者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就诊、转诊,合理分流患者,努力缓解大医院看病难问题。

3.资源共享: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以医疗技术为支撑,以利益共享为纽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诊疗服务能力,实现卫生资源有效利用。

4.连续便捷:建立规范、便捷、畅通的转诊程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系统性、连续性医疗服务,逐步建立完善防、治、康一体化和无缝隙医疗服务模式。

5.专病专治:充分考虑医院专科、专病特点,提高转诊患者疾病诊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稳步推进:不断完善,适时推开,注重宣传引导,转变群众传统就医观念,逐步形成符合我市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体系。

(三)工作目标。

X年,在全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建立预约诊疗制度,二级以上医院实施基层转诊预约优先,用于基层转诊号源不低于20%;X年,完善政策措施,扩大分级诊疗开展区域,全市不少于50%的县区开展分级诊疗;X年,基本建立健全符合我市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实施分级诊疗。

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最终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

二、主要任务(一)统筹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1.合理调控医疗资源配置。

根据《X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X—X年)》,编制全市和各县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在医疗资源配置方面的引导和约束作用,按照有序发展增量、合理调整存量的原则,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宜、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分级分工、运行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

完善县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合理设置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增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并为亚急性患者和术后恢复期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服务。

提高中医、儿科、妇产、精神卫生、传染病、老年护理、眼科、口腔、康复等薄弱领域服务能力。

完善接续性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慢性病长期照护机构,鼓励城市二级医院和县域一级医院转型为慢性病长期照护机构,为慢性病、老年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接续性医疗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与二级以上医院、慢性病长期照护机构等协同服务,为慢性病、老年病等患者提供各类护理和家庭病床等服务。

2.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三级医院主要提供危急重症、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服务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服务,有序推进普通门诊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分流常见病、多发病复诊和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到基层就诊,突出人才规范培养和科研带头职能。

二级综合医院(包括县级综合、中医、妇幼保健机构等)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同时提供常见病、多发病及相关专科疾病诊疗服务。

中医医院充分利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

各类专科医院专科特色明显,提供与其级别相适应的专科医疗服务,主要负责接收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转诊的相关专科疾病患者。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一级及以下社会办医疗机构)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疗、全科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

3.科学调控公立医院规模。

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调整,落实现有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级公立医院要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复诊和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等普通门诊,提升急危重症的医疗救治能力,同时分流慢性病患者,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运行效率。

二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要明确发展方向,诊疗技术与学科发展要与其功能相适应。

城市专科医院要逐步提高相关专科诊疗水平,部分医院要逐步发展为三级专科医院。

(二)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市、县区财政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优先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设备装备,实现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完善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创造条件。

到X年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5%,80%以上乡镇卫生院创建成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建成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

强化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

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的外科手术。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推进中医特色诊疗区(中医堂、馆)建设,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防治和疾病康复中的作用。

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品种和数量(包括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加强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满足患者需求。

到X 年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

2.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X〕23号)和《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的意见》(X政办〔X〕161号),采取引进培养、在职培训和帮扶支援3种基本途径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实施医学院校毕业生特招、全科医生特设岗位、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基层骨干医师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层卫生人才在职学历提升、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计划,建立一套选才、育才、留才的人才工作机制,为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的优秀医疗卫生人才。

到X 年,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职称层次明显提高,学历层次显著提升,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基层中医药人员配备达到国家标准,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逐步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过渡。

加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建设和管理,规范培养内容和方法,提高全科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发挥全科医生的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

建立全科医生激励机制,在绩效工资分配、岗位设置、教育培训等方面向全科医生倾斜。

加强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等专业人员培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

各级医疗机构凡取得全科医师培训合格证的执业助理医师应当按规定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

到X年底,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

3.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以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传染病、精神病、急诊急救、重症医学、肾脏内科、妇产科、儿科、中医、康复等临床专科建设以及近3年县外转诊率较高的病种所在临床专业建设。

在具备能力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新技术在县级公立医院临床应用开展,提升县域内综合医疗服务水平。

县级中医医院同时重点加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骨伤、肿瘤等中医特色专科和临床薄弱专科、医技科室建设,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4.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医疗康复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建设,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到X年底,全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机构诊疗总量比例≥30%。

(三)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制度1.引导群众基层首诊。

以各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依托,以慢性病为突破口,改革医保支付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和支持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逐步建立城乡居民基层首诊制度。

确定分级诊疗病种范围,按照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为主,急危重症、疑难疾病患者在医院诊疗,康复期患者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的总体原则,以高血压、糖尿病为突破口,并逐步扩大病种范围,逐步下调非基层首诊的报销比例。

区别对待中医医院,将中医医院中医门诊诊疗服务纳入首诊范围。

2.开展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

通过政策引导,推进居民或家庭自愿与签约医师团队签订服务协议,促使其建立长期、稳定、互信的服务关系。

重点推进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签约工作,逐步扩展到普通人群,提高签约服务率。

签约医师团队由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师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组成,对签约对象要加强健康全过程管理,增进社区医生与居民贴近度,为辖区居民提供主动服务、连续服务、综合服务。

签约服务费主要由医保基金、签约居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分担,具体标准和保障范围根据各县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签约人群结构以及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承受能力、服务内容等因素确定。

到X年底,城市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30%;乡村以家庭为单位签约服务覆盖率≥70%;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40%。

(四)探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1.以技术、管理为纽带推动医疗资源上下联动。

本着政府主导、上下联动、优化组合、方便群众的原则,以区域协同、分工协作为出发点,研究制定组建医疗集团、医疗资源纵向协作方案,探索实施县、乡、村医疗服务体系一体化改革试点。

明确牵头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区域性协作关系,推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明确纵向医疗协作、医疗集团内各医疗机构职责任务,积极推进急慢分治。

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参与医疗资源纵向协作、医疗集团建设。

依托二级以上医院设立区域检查、检验、病理、心电等诊断中心,为基层提供诊断服务,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X年底,两县实现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全覆盖。

2.以便民为导向建立双向转诊关系。

按照科学就医、方便群众、提高效率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有序的双向转诊制度。

双向转诊的重点是在按规定上转患者的同时,促进上级医院尽可能将恢复期(康复期)患者下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