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新一轮

合集下载

武汉市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武汉市作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医疗资源和专业人才,近年来,武汉市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旨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减轻大医院压力,提高就医效率。

分级诊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武汉市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实施现状问题1. 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不足武汉市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着医疗设备、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大部分患者仍倾向于选择县级以上医院就诊,使得基层医疗机构就诊量偏低,诊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2. 分级诊疗制度认知不足部分患者对于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程度不够,仍持有就医“越级”就诊的观念,无法真正理解和支持分级诊疗制度,造成医疗资源错位分布,效率低下。

3.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目前武汉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医疗资源差距大,导致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不高,人民群众得不到应有的医疗保障。

4. 医保政策支持不足部分居民对于基本医保政策认知不足,导致就医费用报销率低,从而增加了患者的就医负担,影响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效果。

二、对策研究1.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改善医疗设备和设施,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和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2. 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宣传教育加大对分级诊疗制度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强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引导居民合理选择就医途径,增加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与信任,从而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实施。

3.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大对医疗资源配置的调整力度,加强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平衡城乡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

4. 完善医保政策支持加强对居民医保政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医保政策的报销比例,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增强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支持和信任,从而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顺利实施。

武汉市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1. 部分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了解不足。

由于信息传播不畅和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居
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存在和实施内容不了解或者有误解,不清楚如何选择适合的医疗机构
就诊。

2. 分级诊疗制度操作流程繁琐。

对于患者来说,按照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就诊需求,需要选择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但是繁琐的操作流程导致患者可能需要反复转诊,增
加了就诊时间和成本。

3.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在分级诊疗制度下,基层医疗机构承担了
更多的患者就诊任务,但是由于人员和资源有限,有些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不足,无
法满足患者需要。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如媒体、社区、医生等,向居民普及分级诊疗制
度的相关内容和操作流程,解答疑惑,提高居民对分级诊疗的了解和信任度。

2.优化操作流程。

简化患者在分级诊疗制度下的操作流程,提高就诊效率。

可以通过
建立线上预约平台、开放医保自助机等方式,减少患者反复跑医院的次数。

3.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和资源投入,提高服务能力。


以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优化医生和药物的调配,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
平和服务质量。

还可以加强医患沟通,增加对接转诊机制,促进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加强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实施。

推进分级诊疗工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相关建议

推进分级诊疗工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相关建议

推进分级诊疗工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相关建议目前仍面临三方面问题,亟待关注。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结构不合理。

受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周期长、基层工作条件差等因素影响,乡镇卫生院人才吸引力不足,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向上流动明显,一些先进的诊疗项目不能充分开展,造成基层医疗机构难以独立承担基层首诊任务,难以承接下转患者的后续治疗和康复工作,难以真正吸引患者到基层就诊。

二是分级诊疗相关政策不配套、不完善。

以医保政策为例,据调查,当前医保政策虽然在不同层级医院报销比例有差别,但实际效果不够理想。

分级诊疗改革要求进一步发挥医保政策的经济杠杆作用,适当增加在本县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与赴外地报销比例形成差距,但县级医保政策的调整需要上级相关部门的批准或在区域内进行统筹调整,协调难度较大。

三是各级医疗机构缺乏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动力。

现行制度体系下,各级医院均为财政差额预算单位,应政府承担的医院基础建设、设备购置等支出,几乎均由医院自身负担,造成了各医院上设备、争病源,好不容易吸引来的患者,不愿再转诊给其他机构,导致当前下级医院转了部分疑难病号去上级医院,而上级医院往下级医院转诊积极性不高,向县级医院转诊的少。

另外,群众就医诊疗习惯和对自我生命健康的重视,导致无论病情轻重,群众都习惯去大医院、看名专家,制约分级诊疗工作开展。

建议:一是健全政府对公立医院长期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统筹安排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资金。

二是加快省市县信息一体化建设进程,使网内医疗机构实现资源共享,检查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重复治疗,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者负担。

三是突出政策引导,积极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鼓励各级科学测算和确定付费标准,拉大各级不同医院的报销比例,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实施。

基层反映:实施分级诊疗带来的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基层反映:实施分级诊疗带来的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基层反映:实施分级诊疗带来的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实施分级诊疗带来的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分级诊疗成为重要的一项改革措施。

分级诊疗在推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群众就医体验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然而,随着分级诊疗的不断推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解决。

本文将围绕实施分级诊疗带来的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建议进行探讨。

首先,实施分级诊疗为患者就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过去,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往往要通过多次转诊才能看到合适的医生,而分级诊疗将复杂的就医过程简化为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之间的直接转诊,缩短了就医路径,减少了患者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其次,分级诊疗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过去,尤其是大城市的医疗资源严重集中在高层次医院,导致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较弱。

而通过分级诊疗,患者可以选择就近的社区医院就诊,高层次医院可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复杂的疾病治疗上,避免了医疗资源的低效浪费。

另外,分级诊疗也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

在过去,由于基层医院的设备和技术有限,很多复杂疾病需要患者到高层次医院就诊。

而现在,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基层医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在社区医院得到有效的诊治,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的水平,方便了患者就医。

然而,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地区的基层医疗资源仍然不足。

尽管分级诊疗的理念是将医疗资源分配到基层医院,但在一些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和人员配置仍然相对匮乏,导致患者无法获得满意的诊疗服务。

其次,分级诊疗中存在着诊疗能力不足的问题。

由于基层医院往往缺乏高水平的医生和先进的设备,导致一些复杂病症不能得到有效的诊治,患者不得不寻求更高层次医院的帮助。

这增加了患者的时间和经济负担,也浪费了高层次医院的医疗资源。

另外,分级诊疗中的信息共享和转诊流程不畅也是一个问题。

在分级诊疗体系中,各级医院应该共享患者的电子病历和就诊信息,以便更好地协调诊疗工作。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现状和对策分析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现状和对策分析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现状和对策分析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现状和对策分析摘要我国的分级诊疗还处在探索阶段,仍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在查阅文献的根底上,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法,探讨各利益集团间的关系和行为,分析分级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为完善和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相关利益者一、研究背景分级诊疗,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当不同疾病的治疗,各有所长,逐步实现专业化。

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秩序。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我国整体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三级医院人满为患,而社区医院冷冷清清。

合理优化配置现有的卫生资源,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分工,协调上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医院之间的利益关系,不仅可以降低医疗本钱,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能提高医疗卫生效劳质量,真正为百姓提供福利。

目前,我国的分级诊疗制度还仅仅在探索阶段,其中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会对分级诊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分析框架“利益相关者〞一词是在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研究员的学者首次提出。

1984年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Freeman将其定义为:“任何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

〞经其他学者的共同研究后已经形成了比拟完善的理论框架,日益成为重要的研究工具和方法。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卫生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因此,更应在政策制定前,明确界定体系内外的利益相关集团,探讨各利益相关方的态度和可能采取的行动,然后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平衡各集团的利益,以减少实施阻力,为分级诊疗提供依据。

三、分级诊疗利益相关集团分析在分级诊疗中涉及的利益相关集团包括政府、医疗保险机构、上级医疗机构、社区医院和患者。

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分级诊疗对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乱”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多地大力试行,但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分级诊疗;问题;对策3改革开放国强民富,在自由就医机制下,居民往往会过度利用高职能等级医疗机构,且该种就医趋势呈现不断加剧之势。

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庭冷落”,大医院越发展越“大”,小医院越发展越“小”,这不符合9亿人口在农村和以农村为重点的中国卫生工作方针,这也突显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和人群医疗需求不正确的倒三角[1]。

对此,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建立就医约束机制势在必行,分级诊疗能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乱”。

基本内涵分级诊疗[2],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各有所长,逐步实现专业化。

既能在卫生院(一级医院)治疗的,不到县级医院(二级医院)治疗,能在县级医院,不到省市医院(三级医院)治疗,形成“健康教育进家庭、首诊小病在基层、疑难危重再转诊、康复回基层”的新格局。

大医院由此可“减负”,可将主要精力放在疑难危重疾病方面,有利于医学水平的进步。

基层医疗机构可获得大量常见病、多发病人,大量的病例也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的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一般来说,人群的医疗需求为“正三角”结构。

三角形底部代表人群普通病症的医疗需求。

“普通”既指疾病发生的普遍性,也指疾病治疗手段的普遍性,因此,通常意义上普通病症应在基层医疗机构予以解决。

三角形顶部代表人群疑难重症的医疗需求。

相较于普通病症,疑难重症疾病的发病率低且难于诊治,需要到拥有优质医疗资源的高等级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由此,合理进行分级诊疗的基本内涵是:在非急诊情况下,居民对医疗服务利用应首先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只有在基层医师诊断并确定必要的前提下,再进一步有针对性地选择高等级医疗机构,总体上居民医疗服务利用应呈现从基层医疗机构向高等级医疗机构逐级递减的趋势。

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新一轮

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新一轮

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新一轮;一、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传统的诊疗观念影响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1)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根深蒂固;(2)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3)一些大医院办院的指导思想偏离,优质医疗资源;2.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取;(1)基层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质量不高;(2)规范化医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新一轮医改的全面铺开,国家出台许多惠民利民的医改政策,但“看病难”问题仍然突出。

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庭冷落”。

大医院大专家在忙着看头疼脑热的“基层病”,而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因“无病可看”,只好被“闲置”,这一热一冷突显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按照卫计委关于“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建立一套分工明确,分流有序,各司其职的分级诊疗制度势在必行。

一、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传统的诊疗观念影响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1)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根深蒂固。

2000年的卫生改革推出了“点名医疗”,即患者选择医院,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

由于城乡之间的医疗资源分布悬殊明显,导致许多经济条件好的患者稍有小病都投向大医院,找“大医生”、找“名医”就诊,这种传统的就医模式影响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2)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

由于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对一些普通疾病的认识不足,导致“盲目就医”,“小题大做”,常见病、多发病到省市大医院就诊,吃力不讨好,浪费人力、物力。

(3)一些大医院办院的指导思想偏离,优质医疗资源利用不充分。

长期以来,由于财政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医院被推向市场,为了追求更大经济效益,省市大医院凭借自己资源优势,盲目“做大做强”扩张床位,“越位医疗”,致使本该属于基层医疗机构做的事,都“揽括、代劳”。

我国分级诊疗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我国分级诊疗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我国分级诊疗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孙佳丽;尹梅【摘要】分级诊疗是"优化与重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分级诊疗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政府部门做好顶层配套政策,更需要各级医疗机构转变思维模式,创新适合的分级诊疗体系.对我国分级诊疗面临的困境从医联体运行机制、医保制度、医师多点执业、医疗资源分配和医疗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optimize and reconstruct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 system" and solve the problems of "difficulty and expensiveness of getting medical treatment". At present, the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ill exists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and the solu-tion of these problems not only require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do the top-level supporting policies, but also needs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at all levels to change their thinking mode and innovate the appropriate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ilemma of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medical alliance operation mechanism,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physician multi-point occu-pation, med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medical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so on,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期刊名称】《中国医学伦理学》【年(卷),期】2018(031)002【总页数】5页(P236-240)【关键词】分级诊疗;医疗资源;诊疗模式;医联体【作者】孙佳丽;尹梅【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2分级诊疗是现代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主要指各级医疗机构依据诊治疾病的难易程度,承担与其医院等级相应的疾病治疗,并实行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以健全医院诊疗体系,促进社会医疗行业快速发展。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现状和对策分析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现状和对策分析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现状和对策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我国医疗资源面临巨大挑战。

为了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和看病难的问题,我国实施了分级诊疗制度。

本文将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分级诊疗制度。

一、现状分析1. 分级诊疗制度的初步实施我国的分级诊疗制度于2015年开始全面实施。

该制度旨在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发挥更大作用,减轻大医院的压力,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就医服务。

截至目前,我国的分级诊疗制度已经在全国各地逐渐铺开。

2. 人民群众就医观念的改变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促使人民群众就医观念发生了转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尤其是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等。

这一变化使得基层医疗机构的负担加重,但同时也为大医院减轻了压力。

3. 分级诊疗制度面临的问题然而,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有限,难以满足一些复杂疾病的诊治需求。

其次,患者挂号和就诊的流程繁琐,需要耐心等候。

再次,在某些地区,大医院的就诊需求仍然很高,导致就医难的问题仍然存在。

二、对策分析1.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为了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升其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可以通过增加医生和护士的数量,培养和引进更多的专科人才,提高设备和药品的配备水平等方式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

2. 改善挂号和就诊流程针对患者挂号和就诊流程繁琐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互联网技术,推动线上挂号和预约就诊的方式。

通过建立统一的医疗挂号平台,患者可以方便地选择医院和医生进行预约,减少排队时间和等候时间,提高就诊效率。

3. 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了解决某些地区大医院就诊需求过高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可以通过引导患者就近就诊、推动医生分级诊治、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等方式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4. 完善医保政策和医疗补偿机制针对患者因就医费用过高而选择大医院就诊的问题,我们应该完善医保政策和医疗补偿机制。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现状和对策分析(精选)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现状和对策分析(精选)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现状和对策分析(精选)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现状和对策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现行医疗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医疗体系主要以大医院为核心,导致了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和医疗服务不均衡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于2015年开始推行分级诊疗制度。

本文将分析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1.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进展自2015年我国开始推行分级诊疗制度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目前,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覆盖范围已经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医疗机构开始积极响应,探索改革实践。

2.分级诊疗制度的成效与问题(1)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促使基层医疗机构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了基层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

(2)缓解大医院压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后,大医院的诊疗压力有所缓解,医生的工作负担减轻,能够更加专注于疑难疾病的治疗,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3)存在安全隐患:分级诊疗制度推行不久,一些地方和医疗机构在落实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技术和人员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复杂疾病的诊疗需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对策分析1.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医疗资源。

重点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升其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同时,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医保信息、医疗服务信息的互通共享机制,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同时,加强对医疗信息的安全保护,确保患者的隐私不受侵犯。

3.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评估。

加大对医生的继续教育力度,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诊疗技能。

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一、背景介绍分级诊疗制度是指将医疗机构依照医疗技术、设施和人员水平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依照不同的等级承当不同的医疗服务职责和任务,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服务的优质化。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是当前我国医疗改革的紧要内容之一,在全国连续开展。

二、现状分析1. 分级诊疗制度落地难尽管分级诊疗制度的理念深入人心,但是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却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些“脏活累活”、不花钱也能解决的一些医疗服务还是很难离开三甲医院,一些医疗机构也存在着不完善的医疗设施、缺乏合格医生、医生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难以承当相应等级的医疗服务任务。

2. 分级标准不统一依据医疗资源和医疗技术的不同,我国的分级标准也不尽相同。

有的省份实行的是一二三级医院制度,有的省份实行的是综合医院、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分级制度。

这样的分级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医院在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上存在差异,人们在就医时面临的选择难度较大。

3. 医保支出标准参差不齐医保支出标准的高处与低处也是影响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紧要因素之一。

当前我国医保支出标准存在差异,有些地方实行的是按项目点数支出,有的地方实行的是按病种付费。

这些不同的支出标准,使得不同等级的医院在服务收费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一些医院的资源配置不均。

三、对策思考1. 建立统一的分级标准为了解决分级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我们应当建立起一套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标准。

这套标准应当是经过科学讨论、实践探究并获得广泛认可的,能够反映“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采纳公正公正的标准,对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进行科学评估和公正认证。

这样才能建立起一套统一的评估和信用体系,吸引更多的医生和患者共同参加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

2.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实力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以及医生的专业水平较低,不符合分级诊疗制度的要求。

因此,国家应当加添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加大投入,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与高级医疗机构形成规模化、精细化的服务模式。

武汉市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医疗资源不足、医患矛盾加剧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分级诊疗制度,旨在将患者从大医院导向基层医疗机构,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武汉市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情况备受关注,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对策来解决。

(一)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目前,武汉市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医院,而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和医疗人员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患者倾向于去大医院就诊,在大医院就医的挤压效应明显,就诊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二)医疗机构之间协同不够武汉市的医疗机构之间协同配合的机制并不健全,基层医疗机构与大医院之间缺乏有效的转诊和转诊制度,导致一些病情本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解决的患者被迫去大医院就诊,加剧了大医院的看病难问题。

(三)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不高由于长期以来大医院的地位高于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不高,很多患者宁愿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大医院就诊,也不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这也是分级诊疗制度实施中的一大问题。

二、对策研究(一)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水平和医疗人员的培训水平,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让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也能得到满意的医疗服务。

建立健全的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和转诊制度,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与大医院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和医疗资源共享,提高患者就诊效率,减轻大医院的看病压力。

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宣传力度,提高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认可度和信任度,例如通过医保政策,扶持基层医疗机构,让患者在基层就诊也能享受到相应的医保待遇。

(四)引导患者就诊意识的转变政府部门应积极宣传分级诊疗制度的政策意图和好处,引导患者自觉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就诊,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医院的就诊压力。

分级诊疗的现状研究及对策

分级诊疗的现状研究及对策

“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是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任务。

近年来,“看病难”一直是老百姓对医改不满意的关键诉求,其直接原因是分级诊疗没有实现,即病人的分流没有分层分级进行。

大医院里常见病的病人挤占了疑难甚至危重症病人的医疗空间,基层医院的医疗资源却被闲置,这一热一冷突显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2022年末,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变更,在新冠病人的医疗救治中,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的现象更是凸显。

一、目前分级诊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1三级医院对分级诊疗绝不积极近年来,三级医院高速膨胀,形成了对医生、患者和医疗费用的三大虹吸效应,自身超大规模的空间需要大量非疑难危重病人来填补,这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收治可以缓解业务和经济的双重压力,还可以成为培养年轻医护人员的好课堂。

为此,三级医院凭借自己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扩张床位,“越位医疗”,致使本该属于基层医疗机构做的事,都“揽括、代劳”。

2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根深蒂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自费能力越来越强,对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很多患者稍有小病都投向大医院,找“大医生”、找“名医”就诊,这种传统的就医模式影响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3医保引导患者基层首诊的效果有限。

在患者支付能力普遍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目前医保执行的社区首诊政策空留形式,对打定主意要去三级医院看病的患者来说,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转诊反而增加了就医的麻烦,造成了患者与基层医疗机构的矛盾。

同时,目前医保患者在各级医院报销比例虽然有一定差距,但档次还拉的不够大,金字塔型的就诊机制和报销机制尚未形成,还不能够在政策层面引导居民“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分级诊疗。

4基层医疗机构软硬件条件与三级医院差距较大,难以“取信于民”近年来,政府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房屋、硬件设施投入逐年加大,但价格高昂的医疗设备数年一次的更新购置费仍然补偿不足,造成基层医疗机构的检验设备水平远远无法与三级医院相提并论。

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得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新一轮医改得全面铺开,国家出台许多惠民利民得医改政策,但“瞧病难”问题仍然突出。

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得就是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庭冷落"、大医院大专家在忙着瞧头疼脑热得“基层病”,而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得医生因“无病可瞧”,只好被“闲置”,这一热一冷突显医疗资源得极大浪费。

按照卫计委关于“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得要求,建立一套分工明确,分流有序,各司其职得分级诊疗制度势在必行、一、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得主要问题及原因1.传统得诊疗观念影响分级诊疗制度得实施。

(1)患者选择医生得就医模式根深蒂固。

2000年得卫生改革推出了“点名医疗”,即患者选择医院,患者选择医生得就医模式。

由于城乡之间得医疗资源分布悬殊明显,导致许多经济条件好得患者稍有小病都投向大医院,找“大医生”、找“名医”就诊,这种传统得就医模式影响了分级诊疗制度得实施。

(2)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

由于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对一些普通疾病得认识不足,导致“盲目就医”,“小题大做”,常见病、多发病到省市大医院就诊,吃力不讨好,浪费人力、物力。

(3)一些大医院办院得指导思想偏离,优质医疗资源利用不充分。

长期以来,由于财政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医院被推向市场,为了追求更大经济效益,省市大医院凭借自己资源优势,盲目“做大做强”扩张床位,“越位医疗”,致使本该属于基层医疗机构做得事,都“揽括、代劳”。

调查发现:省市级各大医院均住有10%左右得康复患者,普遍开设“体检中心",没有充分发挥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得作用、2、基层医疗机构得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取信于民”,影响分级诊疗制度落实。

(1)基层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按照国家规定,“床位在300张以上医院,床位与人员比为1:1、5", 大部分基层医院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我国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及其思考

我国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及其思考

我国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及其思考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分级诊疗制度也逐渐成为医疗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分级诊疗制度的执行力度还需要加强。

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医院、医生和病人的认知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

有些医院和医生往往会采取一些不合理的行为来保证自己的收入,而病人也往往会选择直接去大医院看病,导致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其次,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技术和基础设施问题。

目前,我国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和技术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也制约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全面建设。

此外,相关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最后,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普及分级诊疗制度的相关知识,引导病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就医的合适层次,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就医。

总之,我国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运行,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 1 -。

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_张慧林

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_张慧林

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_张慧林《中国医院管理》第35卷第11期(总第412期)2015年11月医院改革Yiyuan gaige分级诊疗是国际上先进、成熟的就医模式。

目前,国内部分省市已结合本地情况开展了相关工作。

就山东省而言,前期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作过一些分级诊疗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不科学、不系统、不完善的地方。

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续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秩序势在必行[1]。

1现状及成因分析1.1“基层首诊”政策形同虚设,尚处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状态当前,医疗资源的严重过度利用和严重闲置浪费并存。

究其原因:一是居民对“基层首诊”信任度不足,依从性不高。

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对疾病规律认知不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持怀疑态度,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质量和生命期望值不断提高,看病就医趋高、趋大、趋上、趋重,促生“看病难”的同时加重了“看病贵”。

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利用不足,服务能力不强。

大医院的工作环境、学术地位、薪酬待遇、设备配置等有着先天优势。

随着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为占据更强势的市场地位,大型公立医院规模急剧无序扩张,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2],在大小病通吃、“虹吸”患者的同时,也在“虹吸”基层优秀人才,使得原本就人力资源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了大医院人才培训的“基地”和“跳板”,进一步加剧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

三是基层医务人员首诊激励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资金投入不断增加(2015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40元),政府对其实施效果考核的力度和权重不断加大,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公共卫生、轻医疗服务,医疗服务能力包括原有特色医疗服务能力趋于弱化,越来越难以满足患者就近就医需求。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现状和对策分析通用版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现状和对策分析通用版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现状和对策分析通用版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现状和对策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和疾病结构的变化,医疗需求不断增长,传统的医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就医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在2015年推出了分级诊疗制度,旨在提升基层医疗资源利用率,减轻高级医院的压力,并实现看病就近、看病看得好的目标。

然而,目前分级诊疗制度在落地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1. 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始于2015年,各地纷纷响应国家政策,通过政府投入、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等方式来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实施。

目前,各地普遍建立了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了双向转诊、跨层级报销、医保支付方式等机制。

2. 基层医疗资源的薄弱尽管分级诊疗制度在理论上将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基层医疗资源的投入不足,导致基层医院设施设备、人才储备等方面的薄弱;另一方面,部分患者对基层医院的信任度较低,更倾向于选择高级医院就医,造成高级医院的压力不减反增。

3. 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不均衡由于各地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的不同,导致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发达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较好,技术水平较高,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则存在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不足的问题。

这种不均衡状况不仅存在地区间的差异,也存在城乡间的差异。

4. 患者就医观念和习惯的改变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对患者就医观念和习惯的改变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些患者习惯于直接前往高级医院看病,对于基层医院的就医意愿较低,这种“看病贵才好”的观念有待转变。

此外,一些患者对于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和理解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

二、对策分析1.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为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水平,需要适度增加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关键问题与措施分析67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关键问题与措施分析67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关键问题与措施分析摘要】分级诊疗是临床根据疾病的轻重缓解与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的疾病治疗措施,逐步实现由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

分级诊疗制度包涵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等,总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群众自愿、创新机体等,以此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从而解决医患矛盾,实现新医改目的。

本文针对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提供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分级诊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一份参考。

【关键词】分级诊疗制度;关键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375-021.分级诊疗制度意义与背景随着新医改的推进与我国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医改取得了显著效果。

但目前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使得我国的分级诊疗制度在实施中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

而关键性问题仍然需要实施一些重要举措,仍需要对医疗卫生体制进行改革。

如推进体制与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引导人们就近就医,即先进行基层就医,以减少治疗费用较高的服务消费等[1]。

故分级诊疗制度目前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缓解医患紧张关系、完善就医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医疗卫生需求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实施科学、有效的分级诊疗制度具有较高的临床现实意义[2]。

针对分级诊疗制度进行分解,明确分级诊疗制度与各个影响关键问题的关系,通过针对性的观察与研究,为政府对医疗改革起到有效的参考作用,使医疗资源可以合理配置,解决目前实际的医疗卫生问题,即看病难、看病贵等,有效改善医患关系,为医疗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2.分级诊疗制度现状我国在2015年颁布了分级诊疗制度指导意见,加快建设分级诊疗制度模式,成立科学有效的就医布局,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从而实现保障民生与改善民生的目的。

目前,我国的分级诊疗制度已初见成效,全国有多个省份均实施了分级诊疗制度,包括了二级与三级分级诊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新一轮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新一轮;一、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传统的诊疗观念影响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根深蒂固;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一些大医院办院的指导思想偏离,优质医疗资源;2.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取;基层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质量不高;规范化医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新一轮医改的全面铺开,国家出台许多惠民利民的医改政策,但“看病难”问题仍然突出。

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庭冷落”。

大医院大专家在忙着看头疼脑热的“基层病”,而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因“无病可看”,只好被“闲置”,这一热一冷突显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按照卫计委关于“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建立一套分工明确,分流有序,各司其职的分级诊疗制度势在必行。

一、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传统的诊疗观念影响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根深蒂固。

2000年的卫生改革推出了“点名医疗”,即患者选择医院,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

于城乡之间的医疗资源分布悬殊明显,导致许多经济条件好的患者稍有小病都投向大医院,找“大医生”、找“名医”就诊,这种传统的就医模式影响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

于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对一些普通疾病的认识不足,导致“盲目就医”,“小题大做”,常见病、多发病到省市大医院就诊,吃力不讨好,浪费人力、物力。

一些大医院办院的指导思想偏离,优质医疗资源利用不充分。

长期以来,于财政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医院被推向市场,为了追求更大经济效益,省市大医院凭借自己资源优势,盲目“做大做强”扩张床位,“越位医疗”,致使本该属于基层医疗机构做的事,都“揽括、代劳”。

调查发现:省市级各大医院均住有10%左右的康复患者,普遍开设“体检中心”,没有充分发挥省、市优质医疗资源的作用。

2.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取信于民”,影响分级诊疗制度落实。

基层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按照国家规定,“床位在300张以上医院,床位与人员比为1:”,大部分基层医院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2011年,以罗源县为例,县医院床位360床,应配备540人,但在岗职工仅427人,缺113人。

县级以下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更为严重,大部分基层卫生院仅3~5名执业医师,2~3名助理执业医师。

全县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技术职称偏低,本科以上仅占19%,大专及以下占81%,高级职称仅占7%,中级职称仅占25%,整个基层医疗队伍专业技术水平较低,服务质量难以“取信于民”,因此稍重患者即要求转省市大医院治疗。

规范化医师培训工作无法落实,影响基层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于新医改政策的出台,群众医疗需要转向医疗需求,原来看不起病的,现在看得起病,90岁以上住院开刀屡见不鲜,县级综合性医院部分科室人满为患,这就导致住院就诊患者增加与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加剧。

医生工作量加大,部分科室只能使用年轻毕业生参与诊疗工作,分担工作压力,免强维持医院正常运转。

因此,短期内无法派出更多的毕业生前往三级医院进行三年的规范化培训,也影响了县、乡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省市大医院的急剧扩张也吸收了许多基层医疗机构的优秀人才。

目前,省市大医院办院规模不断扩大,吸收大量优秀人才,于大医院工作环境、学术发展前景、工资待遇明显优于基层医疗单位,导致大量各地基层医疗单位的优秀人才及应届本科毕业生被吸收到省市级大医院,基层医疗单位反而成了省市医院的人才培训“基地”和“跳板”,也进一步加剧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才短缺。

3.分级诊疗的机制尚未形成。

卫生行政部门至今尚没有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推行分级诊疗指导性意见和实施办法,仅在口头上倡导分级诊疗,没有实质性行动,各级医院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统一协调、分工明确、转诊有序的分级诊疗机制。

信息化管理机制滞后,无法形成有效的分级诊疗管理的信息平台。

目前各级医院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省市大医院投入大,发展较快,基层医疗单位发展相对滞后,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卫生院几乎没有大的投入,信息管理系统简单,运作不正常,没有与省市级医院信息联网。

同时省、市大医院与基层卫生院没有建设相对统一的软件管理模块和信息化互通平台,因此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也影响双向转诊工作开展。

医保、农医保的报销机制没有从政策层面引导分级诊疗。

目前,医保、农医保患者在各级医院报销比例虽然有一定差距,但档次还拉不够大。

2011年,罗源县新农合补偿人次达16576人次,到省市医院诊疗人次占25%,补偿金占%;到县级医院诊疗人次占48%,补偿金占%;到卫生院诊疗占%,补偿金占%。

以上数学显示,金字塔型的就诊机制和报销机制尚未形成,还不能够在政策层面引导居民“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的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于整个医疗系统分级诊疗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尚未出台,因此分级诊疗监督也无章可循,无从入手。

各级医院为了创收,无序收治患者,省市大医院”抽水机现象”显著,吸收了大量人才资源和各种本不属于他们治疗的患者,造成资源的及大浪费。

二、实施分级诊疗的对策分级诊疗就是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及基层社区医院组成的医疗服务共同体,农民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社区医院解决,大病预约转诊,依托县区医院与省市级医院对口协作关系,疑难重症通过绿色通道转诊三级医院,康复期患者需长期护理患者转到社区医院,建立三级医院与县区级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并在乡镇、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为家庭医生提供帮助,建立县、乡之间双向转诊信息系统。

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能否做到各级医院“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确保有限医疗资源发挥到最大化,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1.转变观念、转换思维,提高居民、医务人员、医院管理者分级诊疗的认识。

要广泛宣传,开展健康教育,要向民众广泛宣传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服务内容、服务项目、诊疗病种、专科开展情况、医改政策、双向转诊制度、报销制度等相关知识,转变居民就医观念,合理引导民众分级诊疗。

要端正医院管理者及医务人员的分级诊疗意识。

省市大医院应办成凝难、危重病的诊疗中心和教学、培训、科研基地,指导基层医疗工作,不盲目扩大规模,打造精品医院。

要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如:南京军区医院采取积分制管理,严格控制科室加床数,床位使用率在90-95%的科室加分,96-100%的不加分不扣分,超过100%要扣分,同时与二级医院联动,医院严格限制开展小骨折、小外伤、阑尾炎这样小手术,不符合本院收治条件的患者,只简单处理后转下级医院治疗。

各级医院要设立分级诊疗科,合理分流就诊患者,除急诊患者外,其它患者均应在社区、基层首诊,上级医院凭下级医院转诊证明,开通绿色通道,收住入院。

省级医院取消“体检中心”,把体检、康复医疗工作还给区县级基层医院来完成,不做“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事,充分发挥省级医院优质资源的作用。

要改变就医模式。

要改变传统“患者选择医生”的模式,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合理利用各级医疗资源。

要在政策层面引导群众分级就医,每个患者就诊就必须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基层卫生院开始,逐级转诊分流,避免“全省人民上省立,全国人民上协和”的现象。

2.要加强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的培养,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

分级诊疗成败的关键在于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的强弱,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直接决定居民分级诊疗的信心,因此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分级诊疗的核心内容。

要引进人才。

要建立完善县、乡两级床位及人员配置标准,要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以省市委的名义下发文件,下达基层医院的床位和人员配备标准,使县区级相关部门有章可循,按编招人,省市级要制定基层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对优秀大学生直接入编,要设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鼓励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工作。

要培养人才。

省市级医院有指导、培养基层卫生人才的义务,要主动接受基层医院人才的进修培训,把对定点扶持医院人才培养成效纳入省市医院绩效考核指标。

要建立基层医院人才与省市医院人才轮转培训机制,缩小基层人才与省市人才的水平差距。

要稳定人才队伍。

政府要加大投入制定基层人才优惠待遇政策,在工资待遇、职称晋升、聘任、住房条件、子女就读、家属就业、创业基金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要强化引进人才规范化管理,签定服务合同,明确服务年限、履行的责任、义务,完善人才流动约束制约机制,在合同期内严格控制人才的流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稳定基层人才的干预措施,防止在合同期内人才单方违约,流动到省市大医院。

加强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

要落实省市医院扶持基层卫生政策,制定扶持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计划,派出的医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指导基层业务工作能力,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不应付了事,省市卫生部门要加大对下乡人员监督、考核、评估的力度,不断提升下乡帮扶的质量,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为有效合理的分级诊疗奠定技术基础。

3.转变工作机制,建立适合各地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

要建章立制。

要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制定分级诊疗工作指导意见,实施办法。

要制定各级医院诊疗的病种,双向转诊标准,以及考核、评估的方法,制定双向转诊的约束制约机制。

要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依托信息平台为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各医院应加强分级诊疗科的管理,接收转诊患者,建立绿色通道,确保转诊顺畅。

要整合居民个人卫生信息,包括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情况及体检、检验、检查等内容,丰富健康档案,实现资源互通、共享,避免重复检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最终要在全市全省甚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资源共享互通平台。

要完善财政补偿机制。

财政补偿机制建立的完善程度是决定医改成败的关键,合理的财政补偿机制的建立可以避免各级医院的趋利行为;各级政府必须出台各级财政最低补偿标准、财政支出比例和补偿方向,制定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政府财政投入的“随意性”,做到“不哭的孩子也有奶吃”,避免医院管理者“挖空心思搞创收”,“全心全意拉患者”,“眉毛胡子一把抓”,影响分级诊疗制度的进一步落实。

要完善新农合、医保患者的报销机制。

要用经济的杠杆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缓解大医院“看病难”,基层医院“吃不饱”的现状。

要降低基层医疗机构的报销准入门槛,提高基层医院报销比例,根据各地报销情况,在保证医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调整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报销比例,使更多的居民“得实惠于基层”。

要加强分级诊疗的监督指导。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医保、农医保配合,根据分级诊疗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定期对各级医院的分级诊疗工作开展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各级医院诊治病种分流合理、就诊有序,合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