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3人类对和平的追求练习人民版选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专题总结课件人民版
60 年代前 20 世纪 50 年 成立之初被美国控制,通
半期 代中后期美 过出兵朝鲜的决议;成为
苏争霸局面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
形成
和政治斗争的场所
20 世纪 60 年代 后半期至
20 世 纪 80 年
代
大批亚、非、拉发 展中国家加入联合 国,使美国对联合 国的控制逐步减弱
推动非殖民化;展开人道 主义援助;解决难民问题; 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等。 联合国不再是美苏争夺世 界霸权的工具,日益成为 发展中国家伸张正义的国 际讲坛
整合二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1.所谓雅尔塔体系(体制),简而言之就是美、苏、 英大国首脑通过 1943 年的德黑兰会议、1945 年的雅尔 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在二战后的世界秩序和 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 2.世界格局就是国际舞台上各种政治力量(主要是 大的主权国家或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 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 系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
3.两极格局就是以美苏关系为核心,以两大军事 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世界格局,其对 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
4.三者的关系 (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它的 建立也标志两极格局初步形成(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1955 年《华沙条约》的签订)。 (2)同时两者又促进了冷战局面的形成,而冷战的加 剧又促使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2.冷战的发展:美苏争霸中三个阶段的较量 (1)第一阶段的较量 ①特点:表面上的短暂“和解”;实际上是争夺世 界 霸 权 最 为 剑 拔 弩 张 的 时 期 。 ② 重 大 事 件 : a.“ 和 解”——1959 年的赫鲁晓夫访美与戴维营会谈;美国艾 森豪威尔的两手政策。b.争夺——第二次柏林危机和柏 林墙的修建;激烈的核军备竞赛;最具代表性的是 1962 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专题分层突破课件人民版选修3
[即时演练] 2.对 20 世纪 60—80 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解析】 在长达 20 多年的美苏争霸中,双方实力此消彼长,互有攻防, 故 B 项表述较为全面和客观。其他三项均只符合某一个小的时期的争霸态势。 【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制
形成过程 一战结束后三四年内形成
二战接近尾声至战争结束 后不久形成
按美苏意志重新划分势力 性质 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
范围
英法在欧洲、美日在亚太地区斗
主要国家
美苏在全球各地角逐
争
影响
时间相对较长,达半个世纪 时间相对较短(20 年的休战);范
之久;范围相对较广,在全 围相对较小(在局部地区)
2.主要特点 (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界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在美国一方是西方盟国,在苏联一方主要是东欧各国。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 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 起着主导作用。 (3)冷战是美苏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 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遏制。两极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有的 历史现象,对战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4)两大阵营的存在与对峙也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2019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1-
知识网络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两极格 美苏势力均衡及战略利益的冲突起了促进
局的
作用
形成 美苏冷战的展开使两极格局最终在 1955 年
形成
1947 年 3 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
冷 美 的开始
战 国 1947 年 6 月,马歇尔计划制定
的
1949 年,美国组织成立北约
太平洋地区。②后者的主角则是美苏在全球各个角落。 (2)形成的过程有异。①前者是大战结束后的几年内形成的。②
后者则是从战争接近尾声到战争结束后不久形成的。
知识网络
综合归纳
一二
(3)主要矛盾不同。①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 国之间的矛盾。②后者的主要矛盾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 盾。
(4)格局的性质不同。①前者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争霸战争。②后 者具有反对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与大国称霸的双重性质。
(5)瓦解的方式不同。①前者是以战争的形式宣告其瓦解的。② 后者是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宣告其瓦解的。
(6)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不同。雅尔塔体系持续的时间更长 (1945~1991年),涉及的范围更广。
↓
开
1947 年,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
始 苏联 1949 年,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1955 年,华约成立
美苏 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起,形成了美苏争霸的 局面
争霸 从 20 世纪 60 年代末起,美苏由对峙走向缓和
两极格局 戈尔巴乔夫改革引起苏联和东欧局势混乱
的结束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结束
综合归纳
知识网络
综合归纳
一二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是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和新秩序。 (2)都是大国间军事和经济实力对比和相互妥协的产物。 (3)内容都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 (4)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 2.不同点 (1)国家与范围不同。①前者的主角是英法在欧洲、美日在远东
高中历史专题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三人类对和平的追求同步测控人民版选修3
高中历史专题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三人类对和平的追求同步测控人民版选修3我夯基我达标1.最早表达战后成立国际组织意向的是()A.《大西洋宪章》B.《联合国家宣言》C.《开罗宣言》D.《联合国宪章》答案:A2.“联合国”一词首次出现于()A.《大西洋宪章》中B.《联合国宪章》中C.《联合国家宣言》中D.《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中解析: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签署共同宣言,定名为《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一词即源于此。
答案:C3.在联合国筹建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四大国是()A.苏、美、英、法B.中、美、英、法C.中、苏、美、法D.中、苏、美、英解析:联合国筹建时法国尚未光复。
答案:D4.关于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联合国大会由世界各国代表组成B.安理会理事国均拥有否决权C.安理会的主要责任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D.联合国秘书长由安理会任命解析:联合国大会由会员国组成;只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才拥有否决权;联合国秘书长由安理会推荐,并非任命。
答案:C5.安理会大国一致的原则体现为()A.常任理事国固定不变B.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C.非常任理事国定期选举更换D.常任理事国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解析:否决权可以防止其他常任理事国联合起来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使得所通过的决议更能体现大国一致原则。
答案:B6.联合国维和行动能否成功的关键是()A.维和部队的数量B.重建有效的政府C.对立各方的意愿与合作D.对反对势力的打击力度解析: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
答案:C7.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一位代表说:“小国管理着东河岸边美丽的建筑物(联合国总部),两个大国管理着世界其他地方。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第三世界的力量尚不能限制大国行动B.大国和小国按实力有具体的、不同的分工C.第三世界拥有发言权,但霸权政治仍然存在D.小国对冷战无可奈何解析:从20世纪60年代起,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小国)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出现了新的气象,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系列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种族歧视等方面的宣言,但当时的国际局势特点则是美苏争霸。
精品高中历史专题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3人类对和平的追求
【最新】2019年高中历史专题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3人类对和平的追求1.酝酿(1)背景:法西斯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昭示着创建新的国际组织来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2)过程①1941年的《大西洋宪章》最早提出这一设想。
后来苏联也提出了类似的想法。
②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订了《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正式使用“联合国”一词。
③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数十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会议,讨论建立联合国的相关事宜。
2.成立1945年6月26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同年10月24日起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成国际合作等。
4.原则(1)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不得干涉别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
(2)联合国安理会在一切实质性问题上,都遵守大国一致原则。
5.发展历程(1)1946年,建立原子能委员会,探讨对原子能的控制。
(2)1960年,第15届联大通过《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3)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独立和发展。
(4)1978年,成立裁军谈判委员会,裁军领域取得可喜进展。
(5)198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防止核浩劫宣言》,震慑了企图发动核战争的战争贩子。
(6)1988年,联合国维和部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6.中国与联合国(1)1945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占据。
(3)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教材整理2 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开1.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背景①冷战的兴起导致国际形势十分紧张,战争随时可能爆发,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②社会主义国家和爱好和平的国际进步人士的推动。
(2)第一届①召开:1949年4月,在巴黎和布拉格两地同时举行。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2.主要特点 (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 界线比较分明和稳定。在美国一方是西方盟国,在苏联 一方主要是东欧各国。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 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 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②原因: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以西欧为中心的 国际格局从根本上动摇;美国成为世界霸主;苏联成为 政治军事大国,是唯一可以同美国相抗衡的力量。
(2)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1947 年~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
①表现:美、西欧通过冷战对苏联、东欧实行遏制, 如推行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分裂 德国、扶持西德等。苏联、东欧实行反遏制,如成立共 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华约”、扶持东德等。
4.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认识 (1)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 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2)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要力 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3)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要力量对自 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对外政策的调整。
二、两极格局演变的过程和特点 1.演变过程 两极格局是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 对峙局面。它形成于二战结束后,初期表现以美国为首 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 对抗;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 90 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宣告结束。
3.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 化趋势加强
(1)表现: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欧盟、日本、中 国、俄罗斯、不结盟运动分别成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 量,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
(2)原因:根源于七八十年代以来的世界经济快了多极化 趋势。
高中历史选修三《专题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三人类对和平的追求》36人民版PPT课件
a、西方国家出现反对美苏争霸和反对核竞赛为中心的反战, b、国际社会各阶层的支持和参与, c、与生态运动和环保运动相结合
美国青年反战运动: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 年代初,美国发动了越南 战争,引起了美国国内声 势浩大的反战运动。这场 和平反战运动持续的时间 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 远,在美国历史上都是前 所未有的。从1965年到 1967年渐具规模,不断发 展,手段日趋激进,并逐渐 拓展到政治领域,直到 1975年越战彻底结束,反 战运动才走向终结。整整 10年,和平运动从校园反 叛、街头抗议到非暴力反 抗.
一 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
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
联合国 会徽
联合国旗帜
联合国门前的雕塑:名称是什么?寓意是什么?
左:铸剑为犁
右:弯曲的手枪
【铸剑为犁】 是1959年由当时的苏联赠送的。 象征着:人类要求终结战争,把毁灭的武
器变为创造的工具,以造福全人类。
【弯曲的手枪】 打结的手枪,由卢森堡赠送。 弯曲打结的枪管表示了人们对非暴力的向
三,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
1,背景
美苏角逐,世界局势紧张,威胁世界 和平与安全
2,反战运动的表现
3,反战运动的深远影响
牵制美苏军备竞赛 和平观念深入人心 壮大世界和平力量 抑制局部战争升级
教材梳理:反战运动的表现
1,群众性的反战运动:
a、和平签名运动与各类和平组织的建立 b、1955年亚非反战世界大会 c、1961年9月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和声明
——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 二战之前,欧美乃至世界各国的人民也有 追求和平的精神和行动,结果如何?
2020高中历史 专题4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专题4.3 人类对和平的追求练习 人民版选修3
专题4.3 人类对和平的追求一、选择题1.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主要负责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联合国大会C.联合国安全理事会D.联合国维和部队解析:联合国安理会的主要责任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答案:C2.联合国成员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 )①会员国主权平等②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③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④禁止各国使用武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根据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③项正确,④项说法太绝对,且与教材说法不符。
答案:A3.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指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
其根本目的在于( )A.防止局部地区冲突的扩大B.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C.维护冲突地区人民的人权D.将冲突地区置于国际社会的共管之下解析:维和行动固然能起到防止局部地区冲突扩大,维护冲突地区人民的人权作用,但其根本目的与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安全的宗旨是一致的,D项明显错误。
答案:B4.国际联盟总部设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
这些事实表明( )①欧洲国家的综合实力下降②世界的中心从欧洲向其他地区转移③苏联的国际地位上升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如果不考虑自然环境的区位优势,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应该设在世界中心势力最容易控制的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国际联盟成立,还是联合国诞生,苏联都不是最主要的世界中心势力;世界多极化趋势也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日益明朗化的,故排除③④项。
答案:A5.下图是被称为“和平鸽之父”的毕加索创作的《和平鸽》。
他创作的意图是( )A.为庆祝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开B.为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C.为庆祝联大在无反对票的情况下通过《世界人权宣言》D.为庆祝《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订解析:毕加索于1949年、1950年和1952年先后为世界和平大会绘制了宣传画,画中的鸽子被称为“和平鸽”。
答案:A6.歌曲《随风而逝》唱道:“当权者还要再长几只耳朵,才能听到人民的哭声?还要有多少人死去,我们才会真正醒悟过来?”下列对歌曲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首歌为反对越南战争而作B.歌曲反映出作者对和平的向往C.表明美国统治者意识到战争道义上的错误D.歌曲命名为《随风而逝》也反映出当权者对人民的反战呼声置若罔闻解析:解题时应把歌词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结合起来,美国统治者并没有意识到战争道义上的错误,C项的理解显然不正确。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高考体验真题再现课件岳麓版选修3
材料二 今日世界的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对两种不同生活方式 的选择,一种是“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自由制 度”,另一种是“以强加于大多数人的少数人的意志为基础” 的“极权政体”,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 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奴役阴谋”。“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 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伟大 的责任已经落在我们的肩上”。
答案 (1)图一:二战后,为根除德国法西斯主义,分割战后 利益,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定,英、法、美、苏对德国及其 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图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 识形态的对抗日益尖锐,美、英、法合并占领区,与苏占区 对峙。 (2)导致德国分裂;冷战加剧。
[自选练]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联红军和美英联军正从东西两面夹击德军,一 步步地把战争推进到纳粹德国的本土。欧洲东线的苏联军队 已在北起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之 1 200 公里长的战线上发 动反攻,其前锋已渡过奥得河,距柏林东部只有 60 公里。在 欧洲西线,美英盟军基本上粉碎了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的最 后一次反扑,兵锋直抵莱茵河西岸。法西斯德国崩溃在即, 反法西斯盟国在欧洲战场的胜利指日可待。但是,在亚洲和 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的形势却让人颇感艰难。虽然美军及
解析 (1)特征依据材料一中“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 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可归纳出以称 霸世界为基本目标;从“力图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 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和“60 年 代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奉行‘两个半战争’的战略,即准备 同时与苏联和中国打大战,在世界其他地区打局部战争”的 信息可归纳出遏制共产主义,以苏联、中国为对手,干涉其 他国家的内政,具有侵略性、扩张性和进攻性。(2)原因结合 70 年代的史实,从美国实力的相对削弱以及当时国际关系的 新变化来进行分析即可。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3人类对和平的追求课件人民版选修3
一、风雨兼程联合国
1.背景
(1)法西斯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法使西斯国家
_______________日益感到必须要创建一个新的
国际组织来维护世界和平。
联合国家宣言
(2)1942年在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的 《__________________》中首次正式使联用合“国宪联章合 国”一词。
2.表现:__海_洋__法_公_约__________利用石油武器进行 反帝、反殖、反联霸合国斗争;签订《___________》, 捍卫国家海洋资源;加强南南合作,进行南北对 话;加强___________的作用,增加发展中国家 霸在权其主义中的发强言权政权治。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影响,
探究归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 点和作用
1.特点
(1)内容: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2)范围:参与阶层广泛,遍及各大洲,具有全球 性。
(3)组织: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 行动。
2.作用
(1)对制止战争、限制军备竞赛、裁军起了积极作 用。
(2)一定程度上影响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制
三、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
1.第一次反战高潮——反对核战争
(1)面对美国使用核武器的威胁,在共各产国党 ___________和群众团体的努力下,出现了三次 大规模的和平签名运动,要求禁止使用核武器, 促成了各类和平组织的建立。
(2罗)美素—苏爱日因斯益坦加宣言剧的军备竞赛和核试验,促成了 1955年《_____赫_尔__辛_基____________》的发表,出 现了一批固定的和平组织;同年,亚非新兴国家 在___________举行反战世界大会,呼吁裁减军 备和核武器。
2019-2020学年度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5课 “冷战
2019-2020学年度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5课“冷战”的形成岳麓版习题精选第一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美国依此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②在雅尔塔会议等确定的基本原则上建立③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④是美苏两国实力均衡的重要体现⑤具有一定的进步性⑥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色彩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⑥D、②③④⑤⑥【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核战争消失,各国注重发展经济,增强实力B、缓和与紧张共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C、美、日、西欧的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了对手D、社会主义运动受挫,力量对比有利于西方【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右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
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
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963年,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设立了专门热线,以确保危急时刻两个超级大国的首脑能够迅速沟通,同年,两国同意禁止在大气层中进行核试验。
以下对美苏这些做法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①促成了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解决②缓和了美苏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③动摇了美苏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④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A、②B、①②C、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
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
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崛起C、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D、欧洲走向联合【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我们的最主要的教训是A、改革应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原则B、社会主义国家要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C、社会主义的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社会主义国家要注重民主和法制建设【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丘吉尔在二战后极力鼓吹欧洲联合,但在表述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时却用“with”一词而不用“of”一词。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学习总结一、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及其规律1.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中期(1)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1945~1947年)①表现: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的原则,在惩治法西斯的基础上,通过重新划分美苏势力范围、成立联合国、处置战败国等措施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确立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②原因: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从根本上动摇;美国成为世界霸主;苏联成为政治军事大国,是唯一可以同美国相抗衡的力量。
(2)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1947年~20世纪50年代中期)①表现:美、西欧通过冷战对苏联、东欧实行遏制,如推行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分裂德国、扶持西德等。
苏联、东欧实行反遏制,如成立共产党情报局、成立“华约”、扶持东德等。
②原因:美苏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1)两大阵营瓦解(50~60年代)①表现:资本主义阵营表现为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社会主义阵营表现为中苏关系的恶化。
②原因: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社会主义阵营瓦解是因为苏联对外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美苏争霸(60年代中期~80年代末)①表现:按照美苏攻守形势的转变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美攻苏守时期、苏攻美守时期、美攻苏守时期。
②原因:随着战后苏联军事、经济力量的壮大,对外推行霸权主义,与美国争霸世界。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1)表现: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不结盟运动分别成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
(2)原因:根源于七八十年代以来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直接加快了多极化趋势。
4.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认识(1)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高中历史专题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专题4.3人类对和平的追求课件人民版选修3ppt版本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第五级
谢谢观看!
谢谢
专题四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三 人类对和平的追求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 第三级 法西斯
– 第四级
»第五大级西洋宪章
苏联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 第三级
旧金山
– 第四级 联合国宪»章第五级
华沙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世界和平理事会
»第五级
和平公约的宣言
朝鲜战争 要求五大国缔结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 第三级
科学家 罗素
– 第四级
和平
方法 »第五级 和平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 第三级
核战争
– 第四级 核武器 »第五级
世界和平 裁军
单击此处编辑美母苏冷版战文本样式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核武器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第母二次版世文界本大战样后式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第五级
高中历史 专题四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三 人类对和平的追求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3
三人类对和平的追求一、选择题1.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B.《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C.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2.“联合国不是二战前国际联盟的继续”,这主要是因为联合国()。
①是在反法西斯联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②是在美国积极倡导下建立起来的③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共同心愿④有权采取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行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联合国成立后一度成为美国称霸的工具,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优势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C.西欧、日本不再对美国唯命是从D.世界经济发展出现多极化4.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5.英国著名的甲壳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创作的歌曲《I don't Want to be a Soldier》反映的主题是()。
A.爱护地球环境B.热爱和平,反对战争C.反对种族歧视D.反对专制,争取民主6.下列运动中明确提出反对核武器的有()。
①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②世界和平理事会③《罗素—爱因斯坦宣言》④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⑤20世纪80年代和平运动高涨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 D.③④⑤7.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之所以发生规模巨大的反战浪潮主要是由于()。
A.越南战争的残酷性B.越南战争的非正义性C.美国屠杀越南平民D.美国青年惧怕战争二、非选择题8.二战期间,德日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和血腥屠杀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专题整合课件人民版选修3
二、如何认识联合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时 期 国际形势
历史作用及评价
美苏成为超级大 积极作用:自 1948 年开始进行“维和 1945 年至 国,两极格局形成, 行动”;进行原子能管制和裁军;通过
20 世纪 60 美苏冷战展开;20 《世界人权宣言》。消极作用:成立
年代前半 世纪 50 年代中后 之初被美国控制,通过出兵朝鲜的
专题整合
一、两极格局演变的过程和特点 1.演变过程 两极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对 峙局面。它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 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20世纪 6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20世纪90年;成为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工
形成
具和政治斗争的场所
20 世纪 60 年代后半 期至 20 世 纪 80 年代
大批亚非拉发展 中国家加入联合 国,使美国对联合 国的控制逐步减 弱
推动非殖民化;展开人道主义援助; 解决难民问题;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等。联合国不再是美苏争夺世界霸 权的工具
2.主要特点 (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界线比较分明 和稳定。站在美国一方的是西方盟国,站在苏联一方的主要是东欧 各国。虽然每一方内部都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 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 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冷战是美苏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经 济上的遏制、军事上的对峙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两极格局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有的历史现象,对战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 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人类对和平的追求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一、基础巩固
1.“联合国”一词首次出现于( )
A.《大西洋宪章》中
B.《联合国家宣言》中
C.《联合国宪章》中
D.《告世界人民书》中
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正式使用“联合国”一词。
2.1971年11月8日,周恩来再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左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意为“中国人来了”)。
这里的“中国人来了”依据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 )
A.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尼克松访问中国并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人可以自由出入美国
1971年”这个时间,四个选项中发生于1971年的历史事件是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A项符合题意。
3.硝烟散尽反思长存。
在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50年召开了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这次大会( )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C.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D.确立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年,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波兰首都华沙召开,会议通过了《告全世界人民的宣言》,并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故C项符合题意。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
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A项错误;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排除B项;D项出现
于两极格局瓦解后。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反战和平运动首先由青年学生拉开序幕,这是因为( )
A.青年学生思想活跃
B.美国青年民主意识强
C.战争对青年的危害更直接
D.美国青年是和平运动的先锋
5.观察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雕塑
(1)两座雕塑应冠以什么名称?其寓意分别是什么?
(2)两座雕塑反映出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
铸剑为犁、弯曲的手枪(打结的枪管)。
铸剑为犁象征人类要求终结战争,把危害人类的武器变为创造的工具,以造福人类。
弯曲的手枪象征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2)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成国际合作。
二、能力提升
1.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力、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B.《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
C.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
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
项是指国联;B项不符合史实;C项是指联合国安理会;D项反映了联合国的活动状况。
2.联合国成立后一度成为美国称霸的工具,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优势
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C.西欧、日本不再对美国唯命是从
D.世界经济发展出现多极化
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崛起并加入联合国,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美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
故B项符合题意。
3.下图史实出现的背景是( )
“乔的笑”
A.联合国成立
B.万隆会议召开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成功
,上图所反映的史实出现的背景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现代武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杀伤力促使有良知的科学家进行反思,《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
这份宣言号召( )
A.永远不再发动战争
B.永远不再进行核试验
C.和平使用科学技术
D.建立“国际战犯审判法庭”
,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
这篇宣言反思了这一教训,其目的是号召和平使用科学技术。
5.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之所以发生规模巨大的反战浪潮,主要是由于( )
A.越南战争的残酷性
B.越南战争导致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C.美国屠杀越南平民
D.美国青年惧怕战争
,战争的扩大和失利,使美国陷入战争泥潭,引发了美国人民的反战情绪。
A、C两项不是主要原因,D项表述明显错误。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波兰建立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约有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该集中营。
在瑞典、英国、波兰等许多国家,1月27日已经成为大屠杀遇害者的法定纪念日。
1996年,德国也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告诫人们要永远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
图1 奥斯威辛集中营中骨瘦如柴的犹太人
图2 一名女子在英国爱丁堡点燃蜡烛,
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56周年
材料二《联合国宪章》第一次庄严宣布:“欲免后世再遭近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
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含义。
”经历了法西斯的浩劫和战
火的洗礼,战后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弘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
(1)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为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进行了哪些
努力。
效果如何?
看法:战争的教训是惨痛的,警示后人不忘战争,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防止战争悲剧
重演,维护和平。
(2)努力:成立联合国,调解国际争端、推动裁军、实行国际维和;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合作,成立国际
经济组织;法德和解,进而推动欧洲联合,协商解决矛盾;反战和平运动兴起。
效果:在维护国际和平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制止战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受到了少数大国的冲击和挑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鉴于未来世界大战核武器肯定会被应用,而这类武器肯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我们
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因此我们号召它们,应该用和平
手段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
材料二还要抬头张望多少次,人们才能看到蓝天?当权者还要再长几只耳朵,才能听到人民的哭声?还要有多少人死去,我们才会真正醒悟过来?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
——20世纪60年代的歌曲《随风而逝》材料三
(1)请判断材料一出自什么文献。
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当权者为什么不顾“人民的哭声”还要继续下去?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
(4)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共同要求是什么?
文献:《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内容:强调了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敦促各国政
府做出承诺,不再把他们的科学成果用于战争目的。
(2)思想:反对越战。
原因:出于争霸世界的需要。
(3)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使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战和平意识空前提高;美苏冷战的威胁;核战争毁灭性
后果的影响;局部战争频繁发生;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的号召和组织。
(4)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
取得成果。
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
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
(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
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
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
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
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
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
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
种援助。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
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
(1)问,由“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
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可知只能限
制有核国家;而“(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说明有核国家增多,不
受约束,故需要新的制度约束。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可知,达成共识是多种因素推动
的结果,核武器本身危害巨大,而美苏之间的关系也不像20世纪50年代那样激烈,他们达成了共识,联合国和其他国家也积极推动。
而达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肯定能降低核战争危险,有助于世界
和平,当然对有核国家也是有利的,即有助于维护他们的垄断地位。
联合国大会决议没有规定非核国家的责任,不能有效控制核武器扩散;有核国家增多。
(2)原因:核武器危害巨大;世界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的高涨;美、英达成妥协;大多数国家达成共识;联合国的推动。
作用:减少核武器扩散,降低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