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及修辞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
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 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步骤二),
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步骤三).
真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 题。(2006年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2)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 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 试想: 在树上寒蝉凄切的叫声里, 在暮色苍茫而又冷清的景象中, 送别时面对长亭,该是多么动 人愁思的境界啊! 就在这个时候, 阵阵骤雨,刚刚收住了雨脚, 好朋友啊,就要走了! 这时节, 动人的愁思将怎样地抒发出来 呢?
• (2) 都门帐饮无绪,
• 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没有心 思喝酒
• 留恋处兰舟催发。
• 从意境上看,推想与好朋友 分手后,在今夜酒醒的时候, 扁舟空空,情景凄清,只看 见岸边的杨柳随着晓风在飘 拂,一弯残月,孤零零地挂 在梢头。此情此景,妙在寓 情于景,意在言外。
• “杨柳”、“风”“月”这些 本是自然界的景物,不少文 人曾予以特殊意义, “杨柳”
就成了送别的象征;古代行 人的于黎明时分踏上征程, 送别也在这个时刻,因而 “晓风残月”更见依依惜别 之情。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 问:两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请 简要分析。
答:拟人修辞手法。杜诗的“绿荷”因“恨”而 “背西风”,尽显“荷”的哀婉之态,含有诗人 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而杨诗的“荷花” 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 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
• 此句中的“丝”既指“蚕丝”,又跟 “思”是同音,因而又指“思念”。
• 互文:
• 一个句子的前后两部分或两个语句看似在 说两件事,实际上说的是同一件事,前后 互为补充,而且前后有些词语可互换位置;
• 如:主人下马客在船。
• 此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应这样理解: 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再一起上船。
例1: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郞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例1: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郞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双关。 “晴” 既指“晴天” 的 “晴”,也指“有情”的“情”。
• 五、作业 背诵 •
•886
1 修辞手法
表 达
2 表现手法

3 表达方式

4 结构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之
修辞手法鉴赏
的诗 修歌 辞中 手常 法用
1、比喻;2、比拟; 3、借代;4、夸张; 5、对偶;7、设问; 8、反问;9、双关 10、互文;11、反复;
• 双关:
• 利用近音字或同音字使某个词语既有 表层含义又有深层含义的修辞方法;
例2: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 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例2: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例2: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再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这两个语句使用了互文,应这样理解:不 以物和己为喜,也不以物和己为悲。
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

2、比拟:色彩鲜明、启人联



3、借代:特点突出

4、夸张:烘托气氛、引发想 象

5、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



7、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 象
8、反问:加强语气
• (3)执手相看泪眼, • 拉着手互相看着饱含泪水的
双眼
• 竟无语凝噎。 • 竟哽噎着(连半句话也)没有

• 噎: 阻塞。语: 动词,说。
• 分析: 既然欲饮无绪,欲留 不能,这时,纵有千言万语 也说不出口,只有泪眼相对, 执手告别罢了,满腹哀伤情, 尽在不言中。这是柔情蜜意 的流露,是情感集中的表现。
一、简介引入
柳永 (约987--约1053年),北 宋婉约词代表。原名三变,字 耆卿,福建崇安人。
• 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 要的作家。他少年时代到汴京 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 歌伎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轶 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 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 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 功名不扬。
• 2、上阙重点在记别,下阙重点在 怀人,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作者 善于运用铺叙手法在前后呼应对照 中逐步深入。下阙想象部分与上阙 的写实部分有一定内在联系。由 “寒蝉凄切”想到“酒醒何处”, 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 由“暮霭沉沉”想到“晓风残月”, 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 说”, 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
3、逐句赏析下片
• (5)多情自古伤离别,
•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 别
• 伤:动词,忧愁、忧思,这里作意动, 以……为伤。
•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叫人)怎能忍受这冷落的清秋时节
• 堪: 承当、忍受。清秋: 凄凉清苦的秋 天。
• 分析: 起笔紧承上阙的“念” 字推展开去,泛论离愁别恨, 自古如此。再用“更那堪” 翻进一层,突出当秋而悲。 这样,作者把自己的感受作 为普遍意义提了出来,丰富 了主题,
形同虚设
• 应: 该。良辰: 美好的时辰。
• (8)便纵有千种风情, • 就算是有多少深情密意 • 更与何人说! • 又(能)跟什么人诉说 • 千种: 极言其多。风情: 深
情密意。
• 分析: 作者进一步推想到离别之后 惨不成欢的情景,深沉地感到“相 见时难别亦难”,如此离别,即使 有良辰好景值得欣赏流连,可也等 于“虚设”,而千种情,万种意又 能向谁倾诉呢? 然后以“此去经年” 的孤寂冷寞来收束整首词,既突出 了前景渺茫,又表露出余恨无穷的 哀怨。
去各地飘泊时和他的心爱的 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
二、朗读并赏析
1\逐句赏析上片 • (1) 寒蝉凄切, • 寒蝉凄凉急促地叫着 • 对长亭晚, • 面对着长亭 • 骤雨初歇。 • 正是傍晚的时候 急雨刚刚停歇
• 分析: 起笔用融情入景,以 景衬情的手法不仅捕捉了晚 秋景物特色,写出所见所闻 所感,而且酿造出足以触动 离愁别恨的气氛和情调。
• 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 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 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 更能展现微妙的心理活动,挑 动读者的心弦。
• 作品铺写到这里,似乎已经 词绝意尽,然而作者却宕开一 笔,思绪又转入新的意境。
• (7)此去经年 • 这一去,一年又一年 •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即使是) 良辰好景(也该是)
• 四、总结:
• 作者在词中写了自己的真情 实感,通篇层层铺叙,写景、 抒情都用白描,形容细致,让 双方的内心感情都尽情表露, 不同于含蓄取胜的手法。这是 适合多数市民欣赏趣味的,他 们一听就“入耳酸心”,以获 得感情上的充分满足。
• 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 篇。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 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 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 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以 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 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 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 离写“别情”,从而使全篇如行云 流水,自然流畅,主题突出。
• 以上是实写离别时难分难舍 的心情。
• (4)念去去、千里烟波,
• 想(我)走了又走(一路上)看尽千 里烟波
• 千里: 极言路途之远。烟波: 水 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
• 暮霭沈沈楚天阔。
• 傍晚,空阔的天地间云气沉沉 烟雾笼罩
• 分析: 结句望空凝思,情意 绵绵。这里,一个“急”字, 紧扣上文的“无绪”,同时 领起结句,把近景和远景连 成一片;另一方面,这个 “念”字贯注到下阙的描述, 在手法上以情带景,在结构 上有结有领。
•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 • 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 • 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 • 屯田、柳郎中。有《乐章集》 • 问世。
• 由于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 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 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音律和 谐,美妙动听,他是第一个大 量创作慢词的人,扩充了词的 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 的贡献。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 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 事、抒情融为一体;
• 留恋时候(船家却)催着船儿 出发
• 分析: 接着写“帐饮无 绪”,写“兰舟催发”, 就在汴京城外,送别筵上, 依依惜别,心绪不宁的场 合里, “骤雨”是“留
恋”的短暂时机;而“初 歇”是“催发”的缘由;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 同时,“留恋”表明不得不 别,一个“处”字既点明关 节,又揭示出比较微妙的心 理活动。于是这主观和客观 之间的矛盾,使“无绪”铺 写到一定的深度。下面作者 又是怎样进一步地抒发情怀 呢?
真题演练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20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
问:两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 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常见设问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
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修辞手法的?
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 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 法。(步骤二)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 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
• 在内容上,大都反映大都市中 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 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 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 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 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因而 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 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深 受当时市民的欢迎。
• 、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之 一,写他要离开汴京(今开封)
• 小结: 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 心情。
• 分析: 从抒情的重点和层次 上看,上阙扣住“别”字, 由出行到“帐饮”,到“催 发”,到“执手”,到“遥 念”,突出了惜别的深情, 离别的痛苦。
• 上片,离别中悲痛:
• 饯别景----饯别宴 -- -饯别情 ----饯别景
• 寒蝉、长亭、骤雨---帐 饮---泪眼、凝噎-- 烟 波、暮霭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2)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溪渡”比作 “交 情” 、“水上风波”比 作“人生波折”,
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 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 主旨。
• 同时也呼应上文,点明“冷 落清秋”,再次以情景交融 来渲染,情意更浓。作者驰 骋想象,并运用以情带景的 写法,唱出了传诵一时的名 句。
• (6) 今宵酒醒何处? • 今夜酒醒时(身在)哪里, • 杨柳岸晓风残月。 • (也许在)杨柳岸边(面对那)晨
风和残月
• 晓: 早晨。
• 分析: 从呼应上阙来看,“酒醒” 遥接“帐饮”,尽管“帐饮无 绪”然而借酒浇愁,依然酒醉, 于是借“酒醒”而设问,倍增 惆怅。从以情带景来看,顶承 “念去去千里烟波”,景色原 本暗淡,悲凉的心情随着星斗 的推移而加深,倍觉孤寂;
• 小结: 写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 下片,离别后悲愁:
• 虚写离情-----实写离景 --------虚写离思
• • 伤、那堪---杨柳、晓风、
残月--- 虚设、与何人说
• 三、写作特色
• 1、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 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 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层层铺写, 情景相生。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 自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 主人,抒情尽管真实,而情调未免 凄怆;对现实尽管忧愤,而意志未 免消沉,这是受时代局限的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