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2016马原期末考试最新辨析题

合集下载

(完整)马原辨析题题库

(完整)马原辨析题题库

辨析题题库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答:这一说法不准确.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答: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

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

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

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

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

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人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

最新大学生马原考试辨析题整理

最新大学生马原考试辨析题整理

辨析题绪论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答这一说法错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

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要生搬硬套、机械僵化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而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

答这一说法错误。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科学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如实描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这一客观现实,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理论武器,因而它又是科学的。

第一章1、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这一命题是错误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

“存在”一词只有与意识相对应时才具有确定的含义,即指物质。

如果笼统地说“世界统一于存在”,则是一种折中主义的错误命题。

因为“存在”指什么,在这里是不明确的,物质是一种存在,精神也是一种存在。

因此,正确的说法是“世界统一于物质”。

2、错误的意识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

答:此观点错误。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其中,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产生预期的好的效果,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阻碍事物的发展。

因此,错误的意识不是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只是产生的作用是消极的、不利的。

3、否定就是新事物完全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答: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通过辩证否定,事物向前发展。

又由于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孕育成长的,新事物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和有价值的成份,当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时,新旧事物之间仍然存在着继承性的联系,辩证否定又将新旧事物联系起来了。

(完整word版)马原辨析题库(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马原辨析题库(word文档良心出品)

1、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因为受到了利益的束缚,就不可能是科学的错误,观点太片面 . 任何统治者都是为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 我们国家是社. 会主义 , 社会主义就是代表工农联盟. 所以说我国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资产阶级维护的就是资本家的利益. 判断社会理论或者其他政策思想是否科学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就是科学的 .2、人的思维是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正确,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 是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论时使用的术语 . 用来说明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的统一 . 思维的至上性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绝对性;思维的非至上性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相对性 . 恩格斯指出 , 人的思维不是指个别人的思维 , 而是指整个人类的思维 . 作为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的思维 , 是至上的、无限的是能够完全认识客观世界的;而对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个别人来说, 他的思维能力要受到种种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 因而是非至上的、有限的 . 因此, 人的思维是至上的 , 同样又是非至上的 ,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 同样又是有限的 .3 、革命的根本原因在于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均(P123,错误)4、逻辑证明任何时候也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但不否认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但是 , 逻辑证明不能与实践标准并列 , 更不能代替实践标准 .逻辑证明也是检验和实现真理的一种方式 . 逻辑证明就是运用已知的正确判断 , 通过逻辑推理 , 从理论上确立另一判断正确性的方法 . 它是严格按照人的思维规律来进行的 . 思维规律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最一般规律 , 它是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 , 对实现主客观相统一的最典型、最一般模式的升华和抽象 , 因此具有普遍性 . 逻辑思维是人类全部历史实践的产物 , 理性思维能力是人类实践能力在精神形式上的内化和积淀 , 逻辑推理的规则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普遍特性的反映 . 逻辑证明是人类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 , 它对理论的形成、发展和检验具有重要作用 . 例如 , 在某种新的理论尚待发现的时候 , 它可以起到由已知推论未知的探索真理的作用;在真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 它可以起到阐述真理的作用;在运用真理的过程中 , 它可以提供指导线索 , 避免走弯路;在检验和实现真理的过程中 , 它可以起到理性分析的、甚至于可以直接对某一认识的真理性进行检验使其实现 . 众所周知 , 凡是已知的知识是对事物最本质、最一般化的认识 , 那么它就有共性 , 不仅是对某一特定对象的反映 , 而且也是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的反映 , 由已知推出未知是毫无困难的 . 如用“凡生物必死”作为已知的普通性的知识就可以推论出各类生物一定灭亡的正确性 . 此外 , 认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时 , 必须运用逻辑方法使其具有可检验的形式 . 同时 , 对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分析时 , 也必须充分运用逻辑方法 . 总之 , 逻辑证明常常发挥着直接检验和实现真理方式的作用 , 有时在一些领域 , 例如数学、逻辑学和哲学领城里常常单独地起着检验和实现真理方式的作用 .但是相对实践方式 , 逻辑证明还不是检验、实现真理的根本方式 . 因为一是逻辑证明所依据的是思维规律和逻辑规则 , 而思维规律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规律 , 逻辑规则是否正确地反映了人的思维规律 , 这些归根到底都需要实践来证明的 .二是只有科学的逻辑证明才是实践检验的间接的、集中化的形式 . 逻辑证明的前提、规则和过程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 三是经过逻辑证明了的认识或结论 , 还需要实践给以最终检验或持续不断的检验 . 总之 , 只有以实践为后盾的逻辑证明才能在一些领域中起着单独的直接的检验和实现真理的作用. 即使如此 , 其结论的真理性实现往往还需实践给予最终的裁决或持续不断的检验.5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错误,存在与意识)6 、工资、利润、地租、利息都不是由资本创造的(错误,利息是资本创造的)1 、资本主义之所以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这种制度不符合人的理性和道德的要求( p233)2、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错误 (1) 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

马原期末考试辨析题和论述题

马原期末考试辨析题和论述题

马原期末考试辨析题和论述题一、辨析题第一章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P22答:此观点错误(2分)。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3分)。

2、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P22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答:此观点错误(2分)。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1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2分)。

3、在任何情况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都是绝对的P22错误(2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是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只有在这一问题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才是绝对的;与之相应,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是反映论,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是先验论(3分)3思想本身不能实现什么,要实现思想就要诉诸实践。

P29-30正确(2分)。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实践来实现的(3分)。

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P32正确(2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性(3分)。

5、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因此物质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物质.P25答:(1)物质与运动不可分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是,由此得出物质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物质的结论则是错误的(2分)。

( 2)物质是表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它是一切变化的主体(3分)。

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P28答:观点错误(2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只有反映者而没有被反映的对象是不能自行产生意识的(3分)。

7、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P45答:此观点错误(2分)。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1分),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2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学习版.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学习版.doc

2015—2016(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A卷)一.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1)错误。

(1分)(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分)(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即客观实在性。

客观存在是相对主观而言的,不仅包括具体的物质形态,还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2分)2.实践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活动。

(1)错误。

(1分)(2)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物质活动。

构成实践的诸要素以及实践结果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实践也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征,即实践者是用思想、理论等改造客观对象使外部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的需要。

(2分)(3)总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分)3. 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1)错误(1分)。

(2)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只有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如反映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2分)不反映经济基础的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2分)4.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1)正确。

(1分)(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价值是商品社会属性的体现。

(2分)(3)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一种物品如果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必然具有价值的属性。

(2分)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我们既要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也要反对不加分析地否定一切”表达了怎样的哲学观点,试分析说明。

(1)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也要反对不加分析地否定一切是辩证的否定观的体现。

(2分)(2)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3分)(3)辩证否定观,对待我国文化遗产,就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吸取其精华。

南昌大学2016年马原期末练习册(最新)资料

南昌大学2016年马原期末练习册(最新)资料

四、论述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革命变革?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分析这一科学论断所包含的哲学依据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做到与时俱进的问题。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4.试述空想社会主义观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五、材料分析题材料1: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当代文化的真正核心,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

材料2: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斯认为:“在详细描述长期变迁的各种现存理论中,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

马克思强调在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中产权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现有的产权制度与新技术的生产潜力之间产生的不适应性。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贡献。

马克思理论体系认为,是技术的变化产生了这种不适应性,但这种变化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得以实现。

”材料3: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说:“同那些宣称马克思主义在现时代已经逐渐过时的人相反,我认为马克思主义仍然在为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当代发展提供理论来源,并且包含着仍然能够帮助我们争取改造当代资本主义的政治来源。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何仍受重视?2、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何在?它能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什么?3、我们应如何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四、问答题1、哲学物质观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成就与缺陷?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3、人工智能和人类思维的本质区别表现在哪?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如何?承认相对静止有何重要意义?5、如何理解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6、如何理解实践的本质?实践的特点有哪些?7、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意识有哪些作用?8、世界物质统一性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关系如何?9、意识的结构如何?怎样理解物质与意识的关系?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11、什么是矛盾?矛盾有哪些属性及其关系如何?1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推动事物发展中各自起什么作用?五、材料题1、以下是关于物质的材料材料1:王充说:“万物之生,皆禀元气。

马克思原理(马原)简答、辨析题

马克思原理(马原)简答、辨析题

马克思原理(马原)简答、辨析题辨析: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答:错误。

(1分)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哲学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决定的;(2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分)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真理。

答:错。

(1分)此命题从正确前提出发,偷换了概念,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1)“真理是有用的”,是唯物主义真理观,因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来自客观物质世界,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分)(2)“有用的就是真理”,是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真理论,因为有用即真理,把符合主观需要的东西看成真理的内容,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认为真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无关,把真理主观化了,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标准,必然导致混淆真假,颠倒是非。

(3分)3、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导致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增加。

答:错误。

(1分)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果或能力,它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多少;二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2分)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商品价值量不变。

(3分)4、工资是工人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错误。

(1分)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2分)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3分)5、社会意识都属于上层建筑。

答:错误。

(1分)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只有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3分)如反映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不反映经济基础的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马原复习辨析题汇总

马原复习辨析题汇总

辨析题1.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这句话是片面的。

(1)、这句话强调了“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也就是强调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的特点,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可以认识世界,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去能动的改造世界,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好的服务。

(2)、但是他却过大的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人类的能力和知识是有历史性和局限性的,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能力和做法不一样,所以不是所有的事人们都能做到。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辨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个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实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2)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中心线索,是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实质;(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是辨证认识的实质;(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3.在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中,往往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

这表明,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们的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其次,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

因此,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4.英雄人物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错误。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在这个前提下,历史唯物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马原期末考试样题(供复习参考哦)

马原期末考试样题(供复习参考哦)

马原期末考试样题(供复习参考哦)NWU 马原期末考试样题(仅供参考,每年题目都有所变化,好好复习才是王道)一、不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A、B、C、D、E)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C、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E、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分别是(A、B、D)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人权宣言D、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E、人生而自由平等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和本质是(B)A、原子B、物质C、精神D、运动E、实践3、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其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A、B、D)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C)A、矛盾的观点B、物质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E、辩证的观点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不同表现在(A、B、C)A、唯物主义认识论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C、唯物主义认识论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D、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E、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6、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

其基本要素包括( A、B、C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生产关系E、社会分工7、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 C、E )A、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B、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根源E、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8、商品是(A、E)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C、有价值但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D、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E、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9、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有 (A、B、C、D、E)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10、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来源于( A、B、C、D )A、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B、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获得非垄断企业的利润C、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额外利润D、通过国家政权进行垄断资本的再分配,将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E、借贷资本二、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考试辨析题集锦辨析题

马克思考试辨析题集锦辨析题

马克思考试辨析题集锦辨析题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共3小题,每题6分,共计18分)1、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2、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该命题是正确的。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而且还是社会的产物。

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劳动产生了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劳动创造人类意识的物质器宫一人脑;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2、该命题认为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即承认人的能动作用 , 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认为"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的,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

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 , 而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 , 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成功。

3、该命题是错误的。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 而不是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下 , 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而必要劳动时间内生产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5、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真理。

6、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导致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增加。

4、答:错误。

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哲学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决定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5、答:错。

此命题从正确前提出发,偷换了概念,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1)“真理是有用的”,是唯物主义真理观,因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来自客观物质世界,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马原辨析题整理版[5篇材料]

马原辨析题整理版[5篇材料]

马原辨析题整理版[5篇材料]第一篇:马原辨析题整理版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3题)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量就是指数量的多少。

3.假象是一种错觉4.按照牛顿力学原理 F=ma的公式说明: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5.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6、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体。

7、真理就是客观事物。

8、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11、世界统一于存在。

1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一切有用的认识都是真理。

13、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14、人权高于主权。

1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16.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它们彼此无实质区别。

17.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18.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19.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20.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的东西。

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可见理论比实践更重要。

2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

24.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外部矛盾则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5.社会规律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

26.意识的能动反作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7.一切反映论的共同特点是用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来说明认识论问题。

28.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

29.必然性是实现自由的消极障碍。

30.个人的自我价值高于其社会价值。

31.所有社会发展道路都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性3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明,任何意识都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3.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质就是“扬弃”。

3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35.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完整word版)《马原》辨析题、材料分析模拟题

(完整word版)《马原》辨析题、材料分析模拟题

辨析题、材料分析模拟题一、辨析题(先标明“正确”或“错误”,再说明理由。

)1.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超额剩余价值。

答:正确。

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的就是超额剩余价值。

2.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一说法正确吗?答:错误。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如果把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家的剥削关系。

3.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答:正确。

因为还有不少劳动人民有实际需要而无支付能力。

4. 和谐意味着矛盾双方的完全同一。

答:和谐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P44)5. 所有的成年人都是劳动者。

答:错误。

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是劳动者。

因为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

6. 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答:此观点错误。

⑴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

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

马原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马原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马原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汇总三、辨析题:(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

每题6分,共18分)1.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2.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3.工资是劳动价值的表现。

四、简述题:(每题8分,共24分)1.简述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2.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3,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五、论述题:(第1题14分,第2题16分,共30分)1.论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并举例说明。

2.2004年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三、辨析题:(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

每题5分,共20分)1.错。

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

网络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工具,它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2.错。

社会历史规律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重复性的特点。

规律的重复性是指同类历史事件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一再发挥作用。

历史事件是历史主客体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总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可重复的。

历史发展规律的重复性正是通过一个个不可重复的历史事件体现出来的,但不能由此得出历史事件可以重复出现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从许多个意志的相互交错、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个人的意志都融合在这一总的合力中,都对“合力”的形成起着或大或小,或正或负的作用。
(2)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个人的意志及其活动对历史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8\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3)此命题夸大了哲学的反思功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9\31.必然性是偶然性的总和。
31.[答案要点]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是: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表现必然性,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它们之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而不能说必然性是偶然性的总和。
34.【答案要点】(1)材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①人民群众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的大多数;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力量;③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2)材料1中古人的话是说,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只有顺民意,谋民利者,才能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否则,违背民众的意愿,失掉民众的支持,政权就会衰败。材料1中的说法肯定了民众的作用,这是合理的思想。但这些思想是就君民关系,站在君主和剥削阶级一边,并以维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的统治、维护其长治久安为目的来讲民众的作用,是十分狭隘的。
(2)该命题只承认主观同客观相一致的方面,而未承认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客观同主观相一致的方面,这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绝对的。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这是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①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实践对一切认识最终都能做出检验,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整体和部分则是反映事物的包含和组合的关系。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是部分的总和;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存在。
(3)可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从不同方面反映事物不同关系的两对范畴,不能把两者等同。
31.“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5分)
深度,这就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②现代科技革命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例如,
爱因斯坦相对论以确凿的科学事实揭示了物质和运动、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割性,有力地证明
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③现代科技革命提出的许多新的问题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步和发展。如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问题,生
(3)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坚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7.31.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含个人意志的作用。
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说明。
6.中国古代思想家说,“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试说明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学原理及其观点的局限性。并阐述中国共产党人以此原理为理论基础所提出的根本观点及政治路线。
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提出的伦理问题,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等等,都需要以马克思主
义哲学为指导进行深人的研究和探索。在这种研究和探索过程中,推动和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
完善和发展。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1、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
知道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成为现实的力量1;被人所掌握的知道,可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也可以是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3;知识是重要的力量,人的理想道德情感意志等也是重要的力量1
2、有人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孟子幼其母为有利于他的成长,就曾三次搬家,择邻而居。
这种看法注意到了外间环境对个人成长有重要作用,但夸大了这种作用,并使之绝对化,从而否认了人的能动性。2
(2)此命题把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歪曲和归结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所以是错误的。
31.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就是要使主观同客观相一致。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要求人们在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包括主观要正确地反映客观,符合客观,达到真理性认识;主观要反作用于客观并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使客观达到主观的目的、要求即客观和主观一致,实现价值的创造;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主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①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因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不能完全驳倒或证实现存的一切认识。②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过程。
31.真理具有相对性,所以真理是多元的。
(1)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第一,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第二,从认识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第三,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31.(5分)[答案要点]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断。
(1)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②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④社会意识形式之间互相影响,相互作用。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2)恩格斯的这个论断主要说明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属于时代前列,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不一定滞后,有的还超过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说明近朱者可能赤也可能不赤,近墨者可能黑也可能不黑,关键在于内因。1
3、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4.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①现代科技革命在许多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使得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
1)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形态,其功能首先在于反思。哲学的反思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人和世界的认识关系或观念关系的研究;二是对人和世界的实践关系的研究。
(2)哲学不仅具有反思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功能。正确的哲学不仅能科学地说明世界、反思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是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
(2)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而对具体事物本质及规律正确反映,只能有一个,即真理是一元的。
(3)多元真理观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它否认了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和检验真理标准的客观性,所以是错误的。
3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5分)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但比普遍性丰富,不能完全进入普遍性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