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各单元教学重难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糖溶于水、铁生锈等,引发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思考。
2.基本概念: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比较它们的异同。
3.表示方法:教授分子和原子的化学符号表示方法,让学生动手练习。
4.性质与作用:通过实验和实例,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关注化学与环境、健康等方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如分子的扩散、原子的颜色等,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5.知识应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巩固所学内容。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布置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
7.课后反馈: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现象的看法,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和想象。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子和原子,并简要介绍它们在物质组成和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详细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介绍分子和原子的化学符号表示方法,并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学会如何书写化学符号。
6.结合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巩固所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下册)各单元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下册)各单元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单元教学重难点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学重点: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等方面的教学。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重点:化学概念以及化学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氧气的性质;制取氧气的有关知识与技能。

教学难点:化学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重点:人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动作用;原子、分子的概念;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及化学式。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观念,化合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书写规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燃料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活动与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重点: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第九单元溶液教学重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pH的意义。

人教版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至四单元1-4单元知识点归纳提纲重难点汇总

人教版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至四单元1-4单元知识点归纳提纲重难点汇总

6.制取氧气
①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选用和原因
②各种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试管、长颈漏斗、分液漏
斗)
④检验及验满氧气(分为排水法和排空气法)的操作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单元
7.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8.实验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放棉花的作用 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作用 ③导管口一开始有气泡不能收集的原因 ④先将导管移出水槽的原因 ⑤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的原因 ⑥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的原因 9.氧气不纯的原因
第一单元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2.蜡烛燃烧的现象及结论 3.呼入呼出气体的操作、现象与结论 4.基本实验仪器与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倾倒法、 量筒的使用、用酒精灯加热、检查装置气密性)
第二单元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①实验现象,原理,结论,水的作用 ②误差分析:小于和大于五分之一原因 ③不能选择铁丝,硫,碳作为反应物的理由
1.过滤
第四单元
①实验用品和仪器
②一贴二低三靠的具体操作
③玻璃棒的作用
④滤液浑浊的原因
2.吸附的作用及吸附剂
3.硬水和软水的定义及检验
4.蒸馏实验
第四单元
①实验原理及主要仪器名称
②沸石的作用
③冷凝管中水流方向
④温度计的位置
5.制取蒸馏水简易装置
①长导管的作用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
6.氢气燃烧
第四单元
2.物质分类:纯净物、混合物
3.氧气、氮气的用途及对应性质
第二单元
4.木炭,硫,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实验 ①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②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差别的原因 ③实验注意事项如水的作用,火柴的作用,盘 成螺旋状的作用,缓慢伸入的作用

最新人教版 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目标重难点教材分析教学策略)2022年秋

最新人教版 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目标重难点教材分析教学策略)2022年秋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能用简单的化学用语进行描述。

2.理解物质变化的实质,认识微粒的特征。

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3.掌握原子的构成结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

以及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离子与原子的关系。

4.帮助学生用微观的观念去学习化学,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养成学生乐于思考,乐于探索的品质,保持学习化学的好奇心。

单元教学重难点:1.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

认识微粒的特征。

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2.掌握原子的构成结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

以及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离子与原子的关系。

3.理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开端,是学生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领域的重要开始,粒子由于看不到摸不着内容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距离较远,再加上前面所学化合物知识能提供支持的感性经验有限,这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课题1:《分子和原子》,主要让学生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了解分子的性质。

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并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课题2:《原子的结构》,主要让学生知道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一种模型化的方法。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稀有气体、金属和非金属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案 第一单元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示范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案 第一单元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示范教案设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3.对于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质变化,能作出属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4.能够初步区分物质的哪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5.学习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培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区分。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区分。

三、教学用具铁架台、酒精灯、试管、火柴、玻璃片、水、研钵、镊子、块状胆矾、试管、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带导管的单孔塞、烧杯等。

四、相关资源《生活中的变化》视频资源、《玻璃破碎》视频资源、《火柴梗的燃烧》视频资源、《火柴梗被折断》视频资源、《水的三态变化》视频资源、《颜色变化:氧化铜与稀盐酸》视频资源、《物质性质的应用——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视频资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视频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展示】教师播放视频《生活中的变化》。

(插入视频《生活中的变化》)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新知讲解】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过渡】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实验1:水的沸腾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加热到水沸腾。

然后把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现象。

实验2:胆矾的研碎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研碎,观察变化。

【实验记录】【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讲解】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最新人教版 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目标重难点教材分析教学策略)2022年秋

最新人教版 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目标重难点教材分析教学策略)2022年秋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三种碳单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3.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利用比较、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等。

4.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课件演示(一氧化碳燃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去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发现”知识,得出结论。

全面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体会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5.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单元教学重难点:1.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掌握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3.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分析。

掌握CO2与水的反应,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包括三个课题。

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与C60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和碳的化学性质。

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支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课题3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主要让学生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初步认识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主要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原理、收集方法等基础知识。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为化学课程中的核心章节,其教材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精髓。

教材通过多个实验案例,如红磷燃烧、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等,直观展示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不变性,帮助学生构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框架。

同时,教材注重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实质,即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的守恒,这一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分析能力。

此外,教材还强调了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设计思路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变化、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等。

然而,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守恒的概念。

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应用。

此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培养。

针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实验驱动: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质量守恒定律的魅力。

微观解析: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实质。

问题导向: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互动合作: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共享智慧,提升学习效率。

评价反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改进方法。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其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进度安排(优秀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进度安排(优秀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进度安排(优秀篇)第一单元:物质与变化第一课:化学世界的奥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探索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教学重点: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 教学方式:讲授结合实例,实验演示。

第二课:纯净的海水为什么不能直接饮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讲解海水中各种物质的组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饮水惯。

- 教学重点:了解海水中的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掌握纯净水的制取方法。

- 教学方式:讲授结合实例,实验演示。

第三课:化学式——化学的“字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讲解化学式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化学元素符号,培养学生识别和书写化学式的能力。

- 教学重点:掌握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研究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 教学方式:讲授结合实例,小组合作练。

第四课:化学方程式——化学变化的“方程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平衡原则,培养学生分析和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 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和物质守恒定律,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

- 教学方式:讲授结合实例,小组合作练。

第二单元:酸、碱和盐(以下是第二单元的部分内容,请根据需要继续完善)第五课:常见酸和碱的初步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介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和分类,培养学生对酸碱的初步认识。

- 教学重点:了解酸碱的定义和酸碱指示剂的作用,掌握常见酸和碱的常见应用。

- 教学方式:讲授结合实例,示意图展示。

第六课:中和反应和盐的初步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讲解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过程,介绍盐的性质和分类。

- 教学重点:理解中和反应的化学过程和反应条件,了解盐的制取方法和常见用途。

- 教学方式:讲授结合实例,实验演示。

第七课:酸性、碱性物质的检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检验酸性和碱性物质的能力,了解常见酸碱性物质的特点。

人教版初中化学9单元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9单元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9单元教案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理解物质变化的原因。

(2) 掌握化学变化的征象和表示方法。

(3)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实验结果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式,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

(2) 进行实验操作时,要细心、仔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用化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掌握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 理解化学变化的征象和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酒精灯、氢氧化钙、氢气发生装置等。

2. 实验药品:氢氧化钙、盐酸、氢气等。

3. 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记录实验操作步骤,以便进行实验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物质发生变化,如何理解这种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 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带入新课: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

二、学习新概念1. 展示化学实验现象,引出化学变化的征象。

2.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方法,并进行示范。

让学生尝试根据实验结果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操作1. 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2.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化学方程式。

四、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化学变化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课堂作业】1. 反思:根据学习的知识和实验操作,总结化学变化的征象和表示方法。

2. 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变化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但在实验操作方面,仍需要继续加强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重难点指导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重难点指导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重、难点分析本课题包括两部分:一、碳的单质;二、碳的化学性质。

碳的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的“硬”、石墨的“软”和导电性以及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由于木炭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因此木炭的吸附性放在有关石墨的内容中介绍。

碳的化学性质主要介绍了碳跟氧气及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这是本课题教学重点,其中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是本课题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借助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的立体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它们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通过实验和实物的感知,让学生理解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是由于有疏松多孔、大表面积的结构特点,某些气体和色素是吸附在这样的结构中。

通过对比、列表的方式学习各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并结合生活实际例子,掌握一些与性质有关的用途,学生很感兴趣,知识掌握得也比较牢固。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重、难点分析本课题主要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

教材首先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然后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这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材首先给出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因素,然后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与空气的大小比较和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来比较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异同。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仪器,由学生自己来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最后,教材给出了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种装置,并在“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中总结了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策略本课题应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出发,采用知识迁移模式归纳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制取的装置。

再将初中教材中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进行总结,形成气体制备的一般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启发引导为主,应该让学生充分的思考,鼓励创新。

学生在老师启发下得出结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氧气的制备和性质,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视频、动画等,形象生动地展示氧气的性质和制备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燃烧实验,如木棒燃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燃烧需要氧气,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氧气的制备:教师介绍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为实验操作提供指导。
属焊接等。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氧气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为后续学习氧气性质打下基础。
3.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氧气的了解和认识。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前认知,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二)讲授新知
1.氧气的性质:教师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助燃性和氧化性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了解氧气的性质,为后续实验和讨论打下基础。
-氧气的性质对生活有哪些影响?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有哪些应用?
2.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对氧气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氧气的主要性质,包括助燃性和氧化性;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教学准备1、趣味性实验所需的有关仪器;2、与化学有关的图片、资料、实物等;3、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或参观、访谈。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实验导入〉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的中央。

让学生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两字。

〈过渡〉今天就让让我们走进化学世界。

新课讲解〈指导看图〉指导学生看教材P1—P5图1—11并思考<讲解>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那么什么是化学?让我们再来看下面实验:<演示>1、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2、镁与稀盐酸反应 3、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4、“魔棒点灯”<小结>化学是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过渡>那么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讲解>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P2五个方面. <过渡>由此可见化学对人类作用是巨大的,那么人类是如何认识化学地呢?<讲解>人类对化学学科的认识简史第一阶段:发现和使用火.(朦胧阶段)第二阶段:很漫长,发现了一些应用产品:如孔雀石上烧碳生成铜,我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制火药(硝酸钾、硫磺、木炭),精美的陶瓷(景德镇的陶瓷,世界闻名)。

(摸索阶段) 第三阶段: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奠定了近现代化学的基础—化学开始成为一门学科。

(创建阶段)第四阶段: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1、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将环境保护贯穿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关注我们的环境。
2、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单元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方法设计: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4、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课题1空气计划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课题2氧气的性质计划课时1课时
第三课时:课题3制取氧气计划课时2课时
第四课时: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计划课时1课时
说明
单元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练习
1、本单元的教学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在教学中讲练结合,让学生在练习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2、学以致用,将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多利用生活情境素材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及时总结。让学生通过学习后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巩固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区分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联系生活善于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自主合作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总结整理☆在实验验过程中,学会对比观察,分辨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教学重点☆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掌握并能区分出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学会观察分析整理资料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难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物理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互相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例如,我们日常见到的水变成水蒸气和冰、食物的腐败、燃料的燃烧等等.认识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所必须的.化学就是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现在我们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两个探究活动认识化学学习的特点,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概念。

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尊重,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识。

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概念。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常见化学反应类型及特点。

2.教学难点: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识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视频,引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教学内容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强调实验安全知识,如:佩戴防护眼镜、穿戴实验服、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等。

3.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操作。

第二课时:分子、原子、离子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思考。

2.教学内容讲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性质。

介绍分子、原子、离子的相互转化。

3.练习题设计一些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

2.教学内容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步骤。

3.练习题设计一些关于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课时:常见化学反应类型及特点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类型的思考。

2.教学内容讲解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介绍各种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3.练习题设计一些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通过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步骤,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科学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相关的科普文章或教材,了解实验在科学研究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2.理论知识讲解
结合课本,详细讲解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实验教学设计
a.演示实验:教师进行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强调实验操作要点,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b.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c.数据分析: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解释实验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及其测定方法。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氧气含量的测定,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3.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c.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堂开始时,通过展示一些与空气污染相关的图片和新闻,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随后,提出问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如何准确地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重点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掌握并能区分出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3.学会观察分析整理资料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掌握物理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两个探究活动认识化学学习的特点,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了解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重点
1.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2.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2.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教学重点:
1.探究空气中O
的体积分数;红磷的燃烧
2
2.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及培养环保意识。

课题2:氧气
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与用途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掌握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木炭、铁丝、红磷、镁条、硫)
课题3:制取氧气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收集,验满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1.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收集,验满及注意事项。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教学重点:
1.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

认识微粒的特征。

2.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课题2:原子的构成
教学重点: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

教学难点: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3.离子形成的实质;离子与原子的关系。

课题3:元素
教学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
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教学重点:
1.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保护水资源的一些措施
教学难点:
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探究活动的开展;
课题2:水的净化
教学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初步学会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
课题3:水的组成
教学重点:
1.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微观想象的形成。

教学难点:
2.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教学重点:
1.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2.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3.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教学难点:
1.化合价的理解。

2.化学式的书写。

3.利用化合价写化学式。

4.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有关计算。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课题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难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1.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重点
1.药品选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设计选择、操作步骤顺序
2.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

3.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
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
1.CO
与水的反应。

2
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2.CO
2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与灭火
教学重点:
燃烧条件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
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教学重点: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三大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利用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3.能源的利用与开发
教学难点
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3.置换反应。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重点:
1.了解从常见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

2.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难点:
1.冶炼铁的原理和含杂质等不纯量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如何使学生解决生活中金属锈蚀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课题2 溶解度
教学重点:
1.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教学重点:
1.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2.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2.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重点:
1.常见的酸;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酸的化学性质
2.常见的碱以及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教学重点:
1.实验探究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2.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重点:
1.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

2.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 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课题2 化学肥料
教学重点:
生活中常见的氮磷钾肥料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