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指引
农业部、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推进金融支持农业绿色发展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推进金融支持农业绿色发展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中国农业银行•【公布日期】2017.11.21•【文号】农财发〔2017〕63号•【施行日期】2017.11.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推进金融支持农业绿色发展工作的通知农财发〔2017〕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畜牧兽医、渔业、农垦)厅(局、委、办),中国农业银行各分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财务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相关部署要求,农业部与中国农业银行聚焦农业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继续深化务实合作,推动建立金融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工作机制。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合作农业绿色发展事关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事关美丽中国建设,事关当代人福祉和子孙后代永续发展。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实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具体体现,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着力创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农业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形成习惯。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等工作。
但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农业主要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趋势尚未有效遏制,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绿色农业的任务依旧艰巨。
金融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
利用金融工具,探索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既是农业部门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金融机构贯彻中央“重中之重”战略部署、实现业务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2)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生活的意识逐渐提高。
在农业领域,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成为了不少农业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
而为了推广和普及这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模式,国家已经开始在一些地区试点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
二、项目目的本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广和普及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1. 项目选址项目选址应选择水、土、气、生态环境优越的地区。
优先选择农业区域内生态环境状况好的地区,保证项目实施中可以较好地发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优势。
2. 种养植在项目实施中,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种植作物和养殖种类。
同时,可采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来为种养植提供动力,增强种养植的可持续性。
3. 循环利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循环利用技术,包括污水处理回用、地膜与膜后作物循环等,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4. 环境保护项目实施中,一定要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采用生态防治农药,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
5. 对外宣传本项目是为了推广和普及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利用多种渠道向社会传达项目实施的重要性和意义,带动更多地区加入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推广和普及中。
四、项目预算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预算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种植项目实施中需要购买适当的种子和农资,成本约为50000元。
2. 养殖项目实施中需要购买适当的养殖设备和饲料,成本约为30000元。
3. 环境保护项目实施中需要采用高效、环保的农业技术和生态防治农药,成本约为10000元。
4. 对外宣传项目实施中需要开展多种对外宣传活动,成本约为5000元。
5. 人力资源项目实施中需要聘请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成本约为20000元。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方案1. 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饮食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传统农业模式面临许多挑战。
为了保护环境、提高农业产出和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被广泛认同为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本项目旨在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试点,探索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以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推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实施,通过构建闭环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以下目标:•提高农业产出和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3. 项目内容本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资源利用与循环利用科技手段和先进设备,充分利用有机废弃物、养殖废水等资源,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
主要措施包括:•建立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心,进行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设计和建造生物气体发酵设施,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生物气体;•利用生物气体发电,为农业生产提供可再生能源;•优化水循环系统,提高养殖废水的处理效率。
3.2 农作物种植与养殖环节在农作物种植和养殖环节,将采用绿色种植和有机养殖技术,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措施包括:•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的使用,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引入智能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土壤和气象数据,指导农民合理选择作物品种和种植方式;•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如植物工厂等,实现农作物全年生产。
3.3 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环节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本项目将重点关注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环节。
以下是项目在该环节的主要措施:•建立农产品加工厂,进行农产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推广冷链物流技术,确保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提供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信息;•建立农产品直销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
4. 项目实施计划本项目将采用分阶段的实施方式,共分为以下几个阶段:4.1 前期准备阶段•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市场调研和技术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计划;•确定项目的试点地点和农户。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贵州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初步设计备案的通知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贵州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初步设计备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贵州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8.04.04•【字号】黔农计〔2018〕12号•【施行日期】2018.04.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贵州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初步设计备案的通知遵义市、黔西南州农委、财政局:经组织各市(州)农业部门申报、省级遴选、农业部专家评审、立项公示,并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下达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指标和开展项目计划备案等事项的通知》(农办计〔2018〕6号),为做好我省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初步设计备案工作,现通知如下:一、抓紧编制初步设计各立项项目(附件1)前期申报材料已达到可研深度,请抓紧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和概算,编制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等规定,项目总投资构成为中央投资1000万元、省级配套投资360万元、市(州)级配套投资40万元、项目实施单位自筹投资1400万元。
初步设计中请注明不同投资构成的资金使用内容,原则上财政投入集中投资建安工程及仪器设备等内容。
二、落实配套资金农业部门要主动与同级财政(农发)部门加强沟通,确保财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督促项目实施单位足额落实自筹资金。
项目初步设计一经批复,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调整或终止。
确需调整或终止的,需报省农委会同财政(农发)部门批准。
三、加强项目监管加强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日常检查监督,切实加强项目绩效监督落实,定期跟踪监控项目绩效情况,确保项目绩效目标如期实现,并于每年3月30日前向我委报送上年度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四、其他有关要求请各市(州)将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于2018年4月16日前一式8份按程序报送省农委(电子版发邮箱),初步设计需附具项目任务和资金计划表(附件2)、效益指标表(附件3)、绩效目标表(附件4)及资金承诺函等其他必要附件。
农业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申报指南
农业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申报指南一、项目背景及目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农业部决定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措施和活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项目内容1.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与模式项目将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与模式,包括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稻田生态系统等,通过可持续的耕作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同时,还将鼓励农民采用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效益。
2.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将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站点,采集和分析农业生态环境数据,及时掌握农业生态环境的状况。
同时,还将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3.开展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将开展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包括农作物秸秆、养殖废弃物等。
通过科学的处理技术和设备,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或能源,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土地资源的浪费。
4.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将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包括水井、灌溉渠道、排水系统等。
通过改善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灌溉效果,保证农田的水分供应,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三、项目申报要求1.申报单位项目申报单位可以是农业相关的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
申报单位须具备相关的研究、实施和管理能力,并具备相关的科研人员和技术设备。
2.项目申报内容项目申报内容须包括项目的背景、目标和实施计划等,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同时,还需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和实施方案。
3.项目评审与资金分配项目申报将进行严格的评审,评审内容包括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可持续性等。
评审通过后,农业部将根据项目的实施计划和预算,对项目进行资金分配。
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方案
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方案第1章引言 (3)1.1 生态循环农业概述 (3)1.2 农业生态循环发展的重要性 (3)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第2章农业生态循环系统构建 (4)2.1 农业生态系统构成要素 (4)2.2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选择 (4)2.3 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链设计 (5)第3章土壤管理与保护 (5)3.1 土壤质量评价与监测 (5)3.1.1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5)3.1.2 土壤质量监测 (6)3.2 有机肥施用技术 (6)3.2.1 有机肥种类及选择 (6)3.2.2 施用技术 (6)3.3 土壤侵蚀防治措施 (6)3.3.1 工程措施 (6)3.3.2 农业技术措施 (7)3.3.3 生态措施 (7)第四章水资源高效利用 (7)4.1 农业水资源供需分析 (7)4.1.1 水资源概况 (7)4.1.2 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 (7)4.1.3 水资源利用效率 (7)4.2 节水灌溉技术 (7)4.2.1 节水灌溉技术概述 (7)4.2.2 常见节水灌溉技术 (8)4.2.3 节水灌溉技术优化 (8)4.3 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循环利用 (8)4.3.1 水土保持措施 (8)4.3.2 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8)4.3.3 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循环利用协同 (8)第5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8)5.1 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8)5.1.1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8)5.1.2 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8)5.2 农药与化肥减施技术 (9)5.2.1 农药减施技术 (9)5.2.2 化肥减施技术 (9)5.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5.3.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9)5.3.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9)第6章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体系 (9)6.1 生态循环种植技术 (9)6.1.1 间作套种技术 (9)6.1.2 精准施肥技术 (9)6.1.3 生态调控技术 (10)6.2 生态循环养殖技术 (10)6.2.1 精准饲养技术 (10)6.2.2 生态养殖模式 (10)6.2.3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0)6.3 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技术 (10)6.3.1 农作物秸秆处理技术 (10)6.3.2 畜禽粪便处理技术 (10)6.3.3 农膜回收与再生利用技术 (10)6.3.4 农业副产物利用技术 (10)第7章生态农业产业链延伸与拓展 (10)7.1 农产品加工与流通 (10)7.1.1 加工技术创新 (11)7.1.2 流通体系优化 (11)7.1.3 品牌建设与推广 (11)7.2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11)7.2.1 休闲农业发展 (11)7.2.2 乡村旅游规划 (11)7.2.3 产业融合发展 (11)7.3 农村电商与农产品营销 (11)7.3.1 电商平台建设 (11)7.3.2 农产品网络营销 (11)7.3.3 电商人才培训 (11)第8章农业生态循环政策与管理 (12)8.1 政策体系与政策工具 (12)8.1.1 政策体系构建 (12)8.1.2 政策工具选择 (12)8.2 农业生态循环项目管理 (13)8.2.1 项目立项与审批 (13)8.2.2 项目实施与监管 (13)8.2.3 项目评估与调整 (13)8.3 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13)8.3.1 补偿原则 (13)8.3.2 补偿标准 (13)8.3.3 补偿方式 (13)8.3.4 补偿资金来源与管理 (13)第9章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案例研究 (13)9.1 国内外典型农业生态循环模式分析 (13)9.1.1 国内典型农业生态循环模式 (13)9.1.2 国外典型农业生态循环模式 (14)9.2 成功案例经验总结 (14)9.2.1 科技创新是农业生态循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14)9.2.2 政策扶持是农业生态循环发展的有力保障 (14)9.2.3 社会参与是农业生态循环发展的重要支撑 (14)9.3 我国农业生态循环发展启示 (14)9.3.1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态循环技术水平 (14)9.3.2 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农业生态循环发展 (15)9.3.3 加强社会合作,形成农业生态循环发展合力 (15)9.3.4 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 (15)第10章农业生态循环发展路径与展望 (15)10.1 农业生态循环发展路径设计 (15)10.1.1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15)10.1.2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5)10.1.3 发展生态农业模式 (15)10.2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6)10.2.1 面临的挑战 (16)10.2.2 应对策略 (16)10.3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6)第1章引言1.1 生态循环农业概述生态循环农业是一种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合理布局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业内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农业生产方式。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在丰富城镇居民的“菜篮子”工程顺利实施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畜禽粪便、粪水等废弃物物污染环境的突出问题。
禽粪(尿)既是严重的污染源,但同时又是农业生产系统内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
畜禽粪(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丰富的有机肥。
数千年来,我国农民一直将畜禽粪(尿)作为提高土壤肥料的主要来源,是宝贵的肥料资源。
实现生态农业的首要条件是保证土壤的生态性,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肥料。
畜禽粪(尿)是优良的生态肥料,推广使用生态肥料是改善土壤、提高农产品品质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生态农业的重要保证。
万桥镇新柏村地处万桥镇东南部,总面积7.8平方公里。
全村辖4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558户,总人口4959人。
全村耕地面积5066亩,占全镇11.18%,其中水稻面积3812亩,占全镇10.92%,是我市粮食主要集中产区,沼肥需求量大。
新柏村内有生猪养殖户189户,存栏生猪5718头,每年产生猪粪尿污水2万余吨,沼肥资源丰富,且当地交通便利,具备开展种养结合模式沼肥综合利用的条件。
本项目的实施能够利用本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先进的技术优势,进行繁育、推广优质的产品,确保农产品的优质安全,促进农业优质化、产业化、安全化、现代化发展。
二、项目概况(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地点:霖海市万桥镇新柏村建设年限:2023年6月至2024年9月建设内容:在园区内新建沼液贮存池480立方米,购置吸粪车一辆,泥浆泵5台,柴油泵1台及相关电气设备,配套浇筑田间作业道5000平方米,车库30平米,灌渠(含休整)4.8公里,配备水带1000米。
计划总投资130万元。
(二)项目实施单位概况霖海市万桥镇新柏村,于2011年批准成立,全村总面积7.8平方公里,辖4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558户,总人口4959人。
全村耕地面积5066亩,占全镇11.18%,其中水稻面积3812亩,占全镇10.92%,是我市粮食主要集中产区。
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实施情况汇报一、项目背景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是指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通过科学种养、合理化施肥、轮作休耕等方式,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该项目的实施,旨在推动农业生产向高效、低耗、环保的方向转变,促进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打造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
二、项目进展1. 实施情况经过项目组的不懈努力,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已经在各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我们在多个农场进行了试点种植,并对比了传统种植和生态循环种植的效果。
在草莓种植方面,通过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进行施肥和防治病虫害,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提升。
在畜禽养殖方面,我们引入了沼气池和沼渣处理系统,有效解决了畜禽粪便的处理问题,同时也获得了沼气和有机肥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2. 成效评估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统计,对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的效益进行了评估。
比较了传统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的成本和效益,发现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在资源利用率、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得到了社会、政策和市场的认可和支持,助推项目的有序推进。
三、未来规划1. 拓展应用范围未来,我们计划在更多的农业领域推广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包括粮食作物种植、蔬菜种植、特色养殖等方面,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全面覆盖。
2. 改进技术手段我们将不断改进和创新生态循环农业的技术手段,包括研发更为高效的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完善沼气池和沼渣处理系统等,以提升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完善政策支持我们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金,推动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的深入发展,为全面建设美丽我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个人观点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的实施对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环保理念融入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系数,还能有效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我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政策的全力支持,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生态循环农业实施方案
生态循环农业实施方案生态循环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它通过最大程度地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和农田生态环境,实现产业循环、能源循环和资源循环,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一、土地保护与利用1.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保护有机农田和生态农田,禁止非法占用耕地。
2. 推行精细化耕作技术,减少土地的损耗和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
3. 推广农田水利和防洪措施,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二、有机农业与无农药种植1. 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设立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鼓励农民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加工业。
3. 推广农业生物技术,培育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三、农产品加工与循环利用1. 支持农户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和附加值的提升。
2. 实行农产品包装和运输的绿色化,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和运输能耗。
3. 鼓励农产品的资源化利用,如农产品残渣的有机肥料生产、沼气发电等。
四、农业节能与减排1. 提倡使用节能农业机械和设备,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耗。
2. 积极发展农业生物质能源,如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发电等。
3. 鼓励农民通过植树造林和湿地修复等方式,增加农田和农村环境的吸碳能力。
五、农田生态修复与保护1. 鼓励农民发展沼气池和粪污处理设施,降低农业废弃物的排放和环境污染。
2. 推广农业循环利用农田沼气与有机肥料的配合施用,提高农田土壤的养分。
3. 实施农田复种轮作制度,增加农田的多样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六、农村环境整治1.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推行垃圾分类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2. 鼓励农民主动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和修复,开展农田水污染治理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等活动。
3. 建立农村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农村环境变化和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上是生态循环农业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通过执行这些方案可以有效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农民的收益,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2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等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2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等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2.08.05•【字号】鲁农技字〔2022〕30号•【施行日期】2022.08.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2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等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鲁农技字〔2022〕30号各市农业农村局:为扎实做好化肥减量增效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农办农〔2021〕10号)和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做好2022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通知》(农农(肥水)〔2022〕3号)等要求,结合有关视频会议精神及我省实际,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制定了《2022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和《2022年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现予印发。
各市要按照部、省有关指导意见要求,制定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方案,并指导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制定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方式、补助对象、补助标准、监管和保障措施等,经市级农业农村部门审核后,于8月20日前将印发实施方案报送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备案。
各单位要强化示范引领、宣传培训、合作创新等措施,着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推广应用;要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将项目工作总结、自评报告、典型经验等资料于11月20日前报送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方式:省农技中心土壤肥料部:张姗姗,0531-81608025,sdstfzflk@。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2022年8月5日。
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方案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实施方案(此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修改编辑)目录一、项目概述 (2)二、项目背景 (3)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四、市场分析 (9)五、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0)六、项目定位和选址 (10)七、项目建设目标和技术路线 (10)八、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 (10)九、资金筹措 (11)十、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13)十一、运行机制 (13)十二、效益分析 (14)十三、结论 (14)一、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2、建设单位:xx市xxx区xxx镇双庙村委会3、主管单位:xx市xxx区农业畜牧局4、建设地点:xx市xxx区xxx镇双庙村5、建设年限:2年6、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000亩,建设内容概括为“四园一线”,“四园”即生态农业示范园、畜禽养殖园、农业科普园、农产品工业园;“一线”即休闲农业旅游线,项目以“绿色餐厅”为中心,通过田间路网,将各园区之间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北部以自然生态和果蔬采摘为主线,中部以农业科普展示、苗木观赏为主线,南部以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为主线”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
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争取政府扶持2000万元,自筹4000万元。
按建设内容划分,生态农业示范园计划投资1000万元;畜禽养殖园计划投资1800万元;农业科普园计划投资1200万元;农产品工业园计划投资1500万元;“绿色餐厅”计划投资500万元。
8、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年均销售收入可达到5000万元,年均利润可达到1300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2%。
投资回收期为4.62年。
可以看出投资风险小,回报率高,项目建设切实可行。
(2)社会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项目区为农民提供350个就业岗位,农民纯收入每年可增加6000元。
更主要的是,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我区创建了绿色环保的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旅游业,为全市农业结构调整起到示范推动作用。
2023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2023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方案2023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一、引言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是指通过综合利用农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的有机循环方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为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2023年将启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本文将对其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项目目标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具体目标包括:1. 建立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2. 实现农作物和畜禽养殖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3. 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提升农村生态品质;4. 培育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就业。
三、项目内容1. 建设绿色种植基地在试点地区选取适宜的土地,建设绿色种植基地,采用有机农业技术和生物有机肥料,种植绿色农作物。
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种植,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2. 发展循环畜禽养殖在种植基地周边建设循环畜禽养殖场,采用生态养殖方式,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实现农作物和畜禽养殖的有机循环。
同时,推广科学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措施,提高畜禽养殖效益。
3. 推广绿色农业技术通过组织培训和示范推广,加强农民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提高他们的种植和养殖技能。
同时,建立绿色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4. 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提高农田水土保持能力和农村生态品质。
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力度,减少农村环境污染。
5. 培育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产业集群鼓励农民合作组织,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打造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产业集群。
引导企业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促进农产品的加工、销售和增值。
四、项目实施步骤1. 项目前期调研和准备阶段组织专家对试点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明确试点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实施方案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第1章引言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目标与任务 (3)第2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理论体系 (4)2.1 生态循环经济基本概念 (4)2.2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理论框架 (4)2.3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主要特征 (4)第3章农业资源与环境现状分析 (5)3.1 农业资源利用现状 (5)3.1.1 土地资源利用 (5)3.1.2 水资源利用 (5)3.1.3 农业生物资源利用 (5)3.2 农业环境问题分析 (5)3.2.1 土壤污染 (5)3.2.2 水环境污染 (5)3.2.3 农业面源污染 (6)3.2.4 生态系统退化 (6)3.2.5 气候变化影响 (6)第4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 (6)4.1 发展战略与目标 (6)4.1.1 发展战略 (6)4.1.2 发展目标 (7)4.2 发展布局与重点领域 (7)4.2.1 发展布局 (7)4.2.2 重点领域 (7)4.3 政策措施与保障体系 (7)4.3.1 政策措施 (7)4.3.2 保障体系 (7)第5章农业生态系统构建 (8)5.1 生态系统功能与结构 (8)5.1.1 生态系统功能 (8)5.1.2 生态系统结构 (8)5.2 农业生态系统优化布局 (8)5.2.1 空间布局 (8)5.2.2 产业结构 (8)5.3 农业生态系统建设关键技术 (9)5.3.1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9)5.3.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9)5.3.3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技术 (9)第6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6.1 农业废弃物分类与特性 (9)6.1.2 特性 (9)6.2 资源化利用技术途径 (10)6.2.1 秸秆利用技术 (10)6.2.2 畜禽粪便利用技术 (10)6.2.3 农膜回收利用技术 (10)6.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示范 (10)6.3.1 秸秆还田工程 (10)6.3.2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工程 (10)6.3.3 农膜回收利用工程 (10)6.3.4 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工程 (10)第7章农业循环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10)7.1 循环产业链基本原理 (11)7.2 农业循环产业链构建方法 (11)7.3 农业循环产业链优化策略 (11)第8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与集成 (12)8.1 技术创新方向与任务 (12)8.1.1 技术创新方向 (12)8.1.2 技术创新任务 (12)8.2 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12)8.2.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2)8.2.2 生态农业工程技术 (12)8.2.3 农业环境污染防控技术 (13)8.2.4 农业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技术 (13)8.3 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 (13)8.3.1 技术集成 (13)8.3.2 示范应用 (13)第9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政策与制度创新 (13)9.1 政策体系构建 (13)9.1.1 政策目标 (13)9.1.2 政策措施 (13)9.1.3 政策协调 (13)9.2 制度创新与政策实施 (14)9.2.1 制度创新 (14)9.2.2 政策实施 (14)9.2.3 政策试点与推广 (14)9.3 政策评估与优化 (14)9.3.1 政策评估 (14)9.3.2 政策优化 (14)9.3.3 政策反馈 (14)第10章实施与保障措施 (14)10.1 组织与管理 (14)10.2 资金与人才保障 (15)10.2.1 资金保障 (15)10.3 宣传与推广 (15)10.3.1 宣传教育 (15)10.3.2 推广应用 (15)10.4 监测与评价体系构建 (15)第1章引言1.1 背景与意义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在带来粮食安全的同时也暴露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
生态循环农业项目
生态循环农业项目随着全球环境持续恶化和农业生产面临的各种问题,生态循环农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它是指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循环利用资源,使农业生产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环境、提高农民的收入,还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生态循环农业的概念生态循环农业是指以生态学为基础,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建立自然生物链与经济生物链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具有四个显著特点:资源循环、生态保护、高产稳产、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的意义1.保护环境,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在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中,通过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农业面源污染物等,减少污染和浪费,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让传统农业变成更加环保的农业,实现农情生态化、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和农产品健康可追溯发展。
2.提高农产品质量,抨击农产品的问题。
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注重绿色环保、无污染、无残留、无公害等观念,通过多种生态循环技术,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综合效益。
3.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就业。
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土地荒废,改善农村经济条件,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协助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项目进行合理开发。
三、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的故事在中国,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以下是一个具体案例,可以更好地展现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的意义和优势。
1、昌平区智慧农业园昌平区智慧农业园。
图片来源:网络昌平区智慧农业园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常外北部山区,园区内有草本花卉种植、沙生水果种植、中药材种植、慢食肉火锅等众多项目。
这个园区采用了高标准的有机化种植技术,严格控制土壤和水源污染,从而保证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昌平区智慧农业园还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将农业废弃物和污染物通过有机转化处理成有机肥,并且采用灌溉停水等方案,减少了园区的水资源消耗。
农业农村部2020年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申报指南
农业农村部2020年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申报指南农业农村部根据《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指引(2017-2020年)》要求,从2017年起,农发项目资金将重点用于推进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的建设,项目主要扶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副资源综合开发、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等项目建设。
具体申报事项如下:一、申报对象: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二、申报部门:农业农村部、各县级农业管理部门;三、申报方式:申报对象可单独申报、或者联合申报项目;四、审批权限: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将项目审批权限全部下放省级部门;五、申报数量:每省份3-6个;六、扶持资金规模:单个项目1000万元左右;七、申报条件:1、申报对象须在工商部门注册1年以上、具备可持续经营能力;2、通过信用中国网、中国政府采购网等查询,没有不良诚信记录或被列入监管黑名单;具有专门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的专业人员和较强的技术力量;3、须委托专业机构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协助开展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和实施综合养分管理计划等;4、项目区域为特定行政区域(至少为1个乡镇),边界清晰,相对集中连片;对于不能完成整乡镇推进的项目,要求项目覆盖农田面积不低于1万亩,畜禽饲养规模不低于1.5万头猪当量。
八、项目申报范围及要求:1、项目所在区域必须是农业综合开发县;2、项目所在县(市)级人民政府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已制定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或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稻渔生态种养等相关规划;3、项目所在县(市)级人民政府建立了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组织协调机制,开展过生态循环农业管理制度创新与探索;4、对农牧渔业大县,以及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县市及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种养循环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的县市给予优先扶持,适当向中西部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地区倾斜。
九、申报项目:1、农副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农副资源饲料化、农副资源肥料化、农副资源基料化、农副资源燃料化项目;2、标准化清洁化生产项目:包括农业标准化生产设施、农田保育设施、稻渔生态种养设施、农药化肥氮磷控源治理设施等项目;⑧项目申报企业与技术支撑机构签订的技术委托协议书复印件。
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实施方案
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实施方案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因此,生态循环农业成为了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生态循环农业是指在生态系统内,通过循环利用资源和能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其核心是建立生态循环系统,包括有机肥料、生物防治、农田水利、农业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建立生态循环系统生态循环系统是生态循环农业的核心,其建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有机肥料:推广有机肥料的使用,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
2.生物防治:采用生物防治代替化学防治,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3.农田水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农业废弃物处理:将农业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如制成有机肥料、生物质能源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二、推广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重要保障。
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智能化农业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重要保障。
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农民参与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四、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鼓励农民参与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需要加强生态循环系统建设,推广科技创新,加强政策支持,加强宣传教育,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农业模式案例
循环农业模式案例生态循环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潮流和方向,走可继续发展的路线,是世界各国农业的共同选择。
我们应积极学习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我国生态循环农业。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同时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
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树枝循环养蘑菇”循环模式2020年是生态循环农业关键年。
《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指引(2017-2020年)的通知》中提到,2017年-2020年建设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300个左右,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生态循环农业一般指生态农业。
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突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取得发展;60年代欧洲的很多农场转向生态垦植,70年代末东南亚地域开始研讨生态农业,走可继续发展的路线成为世界各国农业进行的共同选择。
生态循环农业三大模式1、减量化模式按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精准地管理土壤和各项作物,最大限度地优化使用农业投入(如化肥、农药、水、种子等)以获取最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减少使用化学物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追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优质的高产出和高效益,是“减量化”模式的循环农业,也称为“精准农业”。
2024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高效管理,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优势,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的项目。
本指南旨在引导申报单位准确了解和把握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的申报要求,并通过严格审核评审,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二、项目类型和范围1.园林绿化项目:包括城市公园、乡村旅游景区、企事业单位绿化等。
2.林果种植项目:种植经济林果树,如柑橘、葡萄、苹果等。
3.林畜综合项目:将林地与养殖业相结合,发展林畜综合经营。
4.林下经济项目:利用森林资源开展加工、种植、养殖等活动。
5.林业生态旅游项目: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提供旅游服务和休闲娱乐。
三、申报流程和要求1.项目申报:申报单位需提供项目的申报书、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材料。
2.专家评审:由专家组进行评审和论证,评估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3.立项批准:经评审合格的项目,由有关部门进行立项审批,并发放项目批文和资金支持。
4.项目实施:申报单位按照项目计划和要求,进行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管理。
5.绩效考核和验收:按照约定的项目绩效指标和验收标准进行绩效考核和项目验收。
四、申报材料和要求1.申报书:包括项目的基本信息、背景介绍、目标和意义等。
2.项目建议书:包括项目理念、实施方案、预期效果等。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市场调查分析、技术路线、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
4.经济效益评估报告:包括项目的投资规模、预期收益、投资回收期等。
5.环境影响评价材料: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保护措施等。
6.其他相关材料:如项目实施计划、资金需求计划、项目风险评估报告等。
五、申报评审标准1.项目的科学性:项目的理念和技术路线是否科学合理。
2.项目的可行性: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可行。
3.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项目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否可持续。
4.项目的创新性:项目在技术、管理等方面是否有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指引(2017-2020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推动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投入减量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农业部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研究决定,在总结以前年度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2017年起集中力量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推进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
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相关政策,现对项目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解决一定区域范围内农业生产、生态循环突出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发挥农业部门行业技术优势和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科学合理地选择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副资源综合开发、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等方面的建设,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二)基本原则一是整体化设计。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抓住关键、系统谋划、综合设计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项目,确保产业链条、资源利用循环通畅。
二是菜单式选项。
对照整体化设计的建设内容、循环模式与项目基础条件,根据“填平补齐”原则,菜单式选择所需建设内容,确保循环模式通畅。
三是区域性推进。
在县域内选择核心区域整体推进,力争打造一批生态循环农业乡镇,并向周边辐射带动。
四是市场化运作。
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项目建设并负责项目运营。
(三)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2017年-2020年建设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300个左右,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2.绩效目标以提高区域范围内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实现农业废弃物“零排放”和“全消纳”为目标,建立起养分综合管理计划、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指标体系等管理制度,使循环模式、技术路线、运行机制和政策措施四者有机结合,区域内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得到有效控制,努力实现“零”增长;畜禽粪便、秸秆、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循环利用率达到90%以上,大田作物使用畜禽粪便和秸秆等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达到30%以上;农产品实现增值10%以上,农民增收10%以上,农业生产标准化和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明显提升,实现资源节约、生产清洁、循环利用、产品安全。
二、主要建设内容按照完整的生态循环农业链条进行项目设计,项目建设原则上须包括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副资源综合开发、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等三部分内容,同时兼顾资源利用的多样化和废弃物处理的不同方式。
在具体项目设计时,项目单位可根据区域和自身条件,在完整设计的项目建设内容中,围绕关键环节、关键措施、关键技术,进行菜单式选择和搭配。
(一)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根据养殖场清粪工艺、配套农田消纳面积等,因地制宜选择一种或几种循环利用模式,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达标排放。
1.种养一体化模式。
针对周边配套农田、山地、果林或茶园充足的养殖场,对养殖粪便通过沼气处理或氧化塘处理,处理后的肥水浇灌农田,实现资源化利用和粪便污水“零排放”。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厌氧发酵装置、好氧处理设施、沼液或肥水的贮存设施、输送设备、田间利用管网与配套设施等。
2.“三改两分再利用”模式。
即改水冲清粪或人工干清粪为漏缝地板下刮粪板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采取固液分离、雨污分离等措施,畜禽粪便经高温堆肥后生产有机肥,养殖污水经过氧化塘等处理后浇灌农田。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改造雨污分离管道系统,购置机械清粪设备、固液分离设备、固体粪便强制通风好氧堆肥系统、污水氧化塘处理贮存设施、肥水输送和农田利用设施等。
3.污水深度处理模式。
采用污水深度处理技术,通过高效厌氧和好氧相结合的工艺,提高养殖污水处理效果,实现达标排放。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污水收集和预处理池、厌氧发酵池、好氧处理池、多级生物净化塘、消毒池、膜生物反应池等设施,以及污水泵、固液分离机、曝气装置等配套设备。
4.养殖密集区废弃物集中处理模式。
对固体粪便采用粪车转运-机械搅拌-堆制腐熟-粉碎-有机肥的处理工艺,提高肥料附加值;对养殖污水采用养殖场污水暂存-吸粪车收集转运-固液分离-高效生物处理-肥水贮存-农田利用的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率,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养殖场粪污暂存设施、粪污转运设备、有机肥生产设施、污水高效生物处理和肥水利用设施等。
(二)农副资源综合开发对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农副资源进行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燃料化等综合开发,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农副资源饲料化。
因地制宜完善农副资源收集、储存和运输体系,针对不同的资源种类,采取脱水干燥、生物发酵、全株青贮等适宜加工方式,生产养殖饲料、蛋白原料或全混合日粮。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库房、原料堆场等农副资源收贮设施设备,原料加工厂房、饲料加工车间、成品库房等农副资源饲料化加工设施设备,及污水处理等配套装置等。
2.农副资源肥料化。
对农作物秸秆采取直接还田、腐熟还田、堆肥还田等技术,实现肥料化利用;对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采取混合堆沤发酵技术生产有机肥。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秸秆还田机械、腐熟菌剂,以及原料收集、转运、粉碎、烘干、翻抛、包装等有机肥生产加工成套设施设备等。
3.农副资源基料化。
以秸秆、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农副资源为主要原料,合理搭配牛粪、麦麸、豆饼等氮源,生产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一定营养的有机固体物料,用于生产食用菌等。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基质原料制备车间、基质生产和储存车间、菌棚等,以及原料粉碎、菌种制备、灭菌、接种等机械设备等。
4.农副资源燃料化。
以农副资源为原料,生产颗粒、块状、棒状等成型燃料,或者转化为清洁可燃气体,为生产生活提供优质能源。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原料堆场、燃料生产加工车间、燃气输送管道系统等设施,粉碎、成型机械和储气、除尘、计量、专用炉具等设备。
(三)标准化清洁化生产重点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农田保育、稻渔生态种养、农药化肥氮磷控源治理等设施,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与清洁化。
1.标准化生产设施。
围绕节水、节肥、节药,提高使用效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广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主要内容包括温室大棚、处理车间、储藏库等建设,开展排灌渠系、田间道路、土地平整等田间工程,改造提升输变电线路、电增容设备、围墙等辅助设施,配备高效施肥节水设施与病虫害生态防治设施等。
2.农田保育设施。
根据作物种类和肥料用量,建设田间有机肥储存池,将沼渣沼液、堆沤肥料等有机肥源进行分区储存,方便施用,解决有机肥施用季节性问题。
建设田间化学投入品废弃物收集池,定点收集废旧地膜、农药和肥料包装物等,定期回收和资源化利用,解决废弃物污染问题。
推广土壤深耕、覆盖免耕、有机无机肥料配合应用等技术,改善土壤环境,丰富土壤生物多样性,提升土壤微生态功能。
3.稻渔生态种养设施。
在水网稻田、冬闲田资源丰富的优势区域,开展稻-鱼、稻-蟹、稻-鳖、稻-虾、稻-鳅等稻渔生态种养基地建设。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灌排渠系、沟坑工程、稻田整治、“三防”(防逃、防虫、防害)设施等田间工程,水产品育肥、暂养、越冬等配套池塘或温室车间、检测室、加工车间及库房等土建工程,及用于产品质量检测、捕捞、加工、用水用电等方面的仪器设备。
4.农药化肥氮磷控源治理设施。
因地制宜开展沟渠整理,规范沟渠结构,清挖淤泥,加固边坡,合理配置水生植物群落,配置格栅和透水坝。
实施坡耕地氮磷拦截再利用,建设坡耕地生物拦截带和径流集蓄再利用设施,降低农田排水的氮磷等污染物含量。
三、扶持区域、申报对象与条件(一)扶持区域项目所在区域必须是农业综合开发县,并且农业发展思路清晰、主导产业突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良好、循环模式相对成熟。
基本条件如下:1.县(市)级人民政府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已制定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或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稻渔生态种养等相关规划;2.县(市)级人民政府建立了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组织协调机制,开展过生态循环农业管理制度创新与探索;3.对农牧渔业大县,以及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县市及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种养循环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的县市给予优先扶持,适当向中西部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地区倾斜。
(二)申报对象与条件分为两类:1.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1)申报方式:申报对象可单独申报项目或联合申报项目。
(2)申报条件:申报对象须在工商部门注册1年以上、具备可持续经营能力;通过信用中国网、中国政府采购网等查询,没有不良诚信记录或被列入监管黑名单;具有专门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的专业人员和较强的技术力量;须委托专业机构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协助开展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和实施综合养分管理计划等;项目区域为特定行政区域(至少为1个乡镇),边界清晰,相对集中连片;对于不能完成整乡镇推进的项目,要求项目覆盖农田面积不低于1万亩,畜禽饲养规模不低于1.5万头猪当量。
2.县乡人民政府(1)申报方式:县乡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项目申报方案,明确实施范围、循环模式、建设主体、建设内容、运营机制、资金测算、资金来源等。
(2)申报条件及有关要求:申报项目的县乡政府须委托专业机构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协助开展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和实施综合养分管理计划等;项目区域为特定行政区域(至少为1个乡镇),边界清晰,相对集中连片;对于不能完成整乡镇推进的项目,要求项目覆盖农田面积不低于1万亩,畜禽饲养规模不低于1.5万头猪当量。
县乡政府自身未被列入监管黑名单。
县乡政府只负责项目申报及项目实施的组织和协调,不能直接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
(三)投入规模单个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投入控制在1000万元左右(地方财政资金投入比例高的省份可适当降低中央财政资金投入规模,全部财政资金投入控制在1500万元左右)。
地方财政投入比例及项目单位自筹资金比例原则上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政策执行。
条件基本具备的省份,每年安排项目不超过3个;条件较好的省份可适当增加项目个数,但最多不超过6个。
项目建设期为1年。
四、管理要求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将项目审批权限全部下放省级部门。
1.省级农业部门根据中央财政资金控制规模以及其他农业综合开发相关政策要求,牵头组织项目申报、项目评审工作,严格把好项目申报和立项审批关(农业部门在组织项目、申报项目时应征求同级相关部门意见)。
项目确定立项前要在省级农业部门官网上公示至少7个工作日;项目确定立项后要会同省级财政(农发)部门联合上报农业部和国家农发办备案,及时批复项目实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