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操作简明流程
脑电图操作流程

脑电图操作流程
1脑电图检查前应清洗头发,前一天停用镇静催眠药。
向患者解释脑电图检查是无痛苦的,应保持心情平静。
如何做好睁闭眼、过呼吸及闪光刺激等操作。
2电极位置安置应按国际10—20系统。
3每次描记前应先定标.
4放大器国际通用敏感性为7uv/mm或10uv/mm,时间常数为0。
3S,记录速度为30mm/S
5常规脑电图记录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睡眠监测至少应包括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录像脑电图监测最好监测到与过去发作完全相同的一次发作.
6具体流程:选单级导联(A1,A2),待基线平稳一分钟后做3次睁闭眼试验,每次3S,间隔10S。
一分钟后做过度呼气试验3分钟,每分钟呼吸15-20次,儿童不能合作者可令其吹置于嘴前德羽毛或纸片。
过度换气后至少描记3分钟,如有异常应描记到异常消失。
闪光刺激:蒋闪光灯置于眼前20—30CM,患者闭目,用不同的频率刺激,每个频率刺激10S,间隔10S。
常用频率为1Hz 3Hz 9Hz 12 Hz 15 Hz 18 Hz 20 Hz 25 Hz 30 Hz 40 Hz 50 Hz
7描记结束后再做10S定标。
原创脑电图操作流程与规范

原创脑电图操作流程与规范引言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一种测量脑电活动的无创性技术,广泛用于临床和科研领域。
脑电图记录了大脑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通过分析脑电信号可以获得有关大脑功能和异常状态的信息。
为了保证脑电图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进行脑电图操作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原创脑电图操作的流程和规范。
1. 设备准备•确保脑电图设备完好,并经过校准和维护。
•进行设备检查,确保电极和连接线无损坏。
•准备所需的电极,通常为金属针状电极。
•准备电极帽或粘贴电极。
2. 皮肤准备•清洁被测者的头皮,移除头发上的油脂和污垢。
•使用酒精或清洁剂擦拭头皮,以去除残留的皮脂和其他污垢。
•确保头皮干燥,可以使用吹风机辅助干燥。
3. 电极放置•根据测量需求和国际10-20系统的标准,选择合适的电极放置位置。
•使用容易清洁和耐用的电极材料,通常为金属电极。
•将电极插入头皮,确保插入位置准确,并且电极稳固,避免因运动而脱落。
4. 脑电图记录•确保设备连接正确,并进行信号检测和滤波。
•设置合适的增益和滤波器参数,以便清晰地观察脑电图信号。
•记录基线脑电图,进行安静状态的观察。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刺激或任务,并记录相应的脑电图。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脑电图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伪迹和运动伪影等。
•将脑电图信号转换为频率域或时域特征,进行频谱分析或事件相关分析。
•分析脑电图数据,提取感兴趣的脑电波形和频段。
•根据实验设计和科学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
6. 结果呈现与报告•整理分析结果,以合适的形式进行呈现,如图表、曲线等。
•撰写报告,说明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按照学术规范,列出参考文献,并注明数据来源和分析软件的版本。
7. 数据保存与保管•将原始的脑电图数据进行备份和保存,以备后续分析和验证。
•建立合适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根据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妥善保管脑电图数据,确保保密性和使用权的合规性。
脑电图操作规程

脑电图操作规程一、脑电图室(一)脑电图室环境脑电图室应安静,光线柔和,温度适宜,避免使患者过热出汗或过冷寒战影响记录效果;脑电图室周围应避免存在功率较强的电源或电器设备,若无法避免,应安装金属网屏蔽室,且屏蔽室应良好接地。
(二)脑电图仪1.电源:我国使用的50Hz交流电可能干扰脑电图记录,电源系统应尽量远离脑电图前置放大器和患者,以避免干扰,必要时应使用电源隔离器;脑电图仪的电源应尽量不是用电源延长线,因为电缆虽绝缘,但可能仍有小的电容作用,可能干扰脑电图记录;在供电不稳定的环境中,应配置不间断电源,以保证意外断电时仪器和数据安全;2.电极:脑电图电极用于采集脑电信号,通常为银-氯化银电极,也有不锈钢、金、铂职称的无极性电极,颅内电极常用不锈钢或铂铱合金制成,需要在安放电极的情况下行MRI检查的情况下一般使用铂铱合金电极;电极种类分为:①柱状电极,安装方便快捷,用于短程普通脑电图记录,但容易脱落;②盘状电极,可用火棉胶固定在头皮,不易脱落,适用于睡眠记录、长程记录及不合作者的记录,但安装及拆除较费力;③针电极:多用于特殊部位如蝶骨电极记录,偶用于昏迷患者头皮记录,使用时应严格消毒头皮,并使用一次性针电极,使用时需注意前后方向平行排列针电极,否则可造成波幅不对称和波形畸变;④耳电极:用弹簧夹或胶布固定于耳垂的盘状电极或螺旋式电极。
3.电极盒:电极盒位于患者和脑电图仪之间,表面有插孔,数目因放大器通道数目而异。
电极盒有如下功能:①连接作用:将头皮上任何一个电极连接至任何一个放大器的输入1或输入2端口可形成不同导联方式;②放大功能:前置放大器位于电极盒内,放大后再进入脑电图仪,可保证不因患者与脑电图仪距离过远而造成信号衰减;带前置放大器的电极盒应尽可能靠近患者头部,电极线不宜过长,以减少干扰;国际脑电图协会技术用于委员会协议规定,脑电图仪放大器的输入端1相对输入端2为负相,使波形向上偏转,向下偏转的波形为正相;前置放大器的性能用共模抑制比表示:共模抑制比=异相信号放大倍数:同相信号放大倍数。
脑电图、骨密度检查流程图

脑电图、骨密度检查流程图
1.脑电图检查流程
1.1 准备阶段
患者到达检查室,由医务人员进行登记和核对身份。
医务人员向患者详细解释脑电图检查的目的和流程,并询问有关的健康情况和药物使用情况。
1.2 准备设备
医务人员准备脑电图检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电极、导联线和脑电图机器。
1.3 安装电极和导联
医务人员为患者在特定位置安装电极,通常在患者的头皮上。
医务人员使用导联线将电极与脑电图机器连接起来。
1.4 进行脑电图检查
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静止并尽量放松。
脑电图机器会记录脑电活动的波形,通常需要几分钟或更长时间进行记录。
1.5 拆卸设备
检查完成后,医务人员会拆卸电极和导联线。
患者可以离开检查室。
2.骨密度检查流程
2.1 准备阶段
患者到达检查室,由医务人员进行登记和核对身份。
医务人员向患者详细解释骨密度检查的目的和流程,并询问有关的健康情况和药物使用情况。
2.2 准备设备
医务人员准备骨密度检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骨密度仪器。
2.3 进行骨密度检查
患者需要脱去上衣,并穿上短袖或医护提供的检查服。
患者会被要求站立或躺下,以便骨密度仪器对特定部位进行扫描。
扫描通常包括髋部和脊柱。
2.4 完成检查
完成骨密度检查后,医务人员会分析结果并记录。
医务人员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并提供必要的建议和指导。
以上是脑电图和骨密度检查的流程图和流程说明。
请根据实际
情况和操作标准进行操作。
脑电图操作简明流程

常规脑电图操作流程
1、打开主机、打印机电源
2、按需要安放、连接电极
3、在桌面上双击打开软件,双击新建病人信息,单击
进入采集界面
4、波形稳定正常后点击开始记录波形,在采集界面可以进行导联选择、
定标测试、闪光刺激、阻抗测试、记录和监视的切换、参考电极的切换,可以在长时事件和瞬时事件里选择深呼吸、睁闭眼等诱发试验等
5、记录完成后关闭采集界面,双击,选中需要回放的数据,点击回
放或双击数据进行回放
6、在回放界面可以进行波形选取后做脑电地形图、波形编辑、尺子测量、导联
选择、事件查找和打印等功能
动态脑电图操作流程
1、安装电池、按需求安放电极
2、打开电源,进入阻抗测试观测电极间的阻抗,进入波形预览界面进行波形预
览或将放大器和电脑连接后用脑电分析软件进行动态预览
3、确认电极安放完好,波形正常后在动态记录盒上选中动态记录
4、动态记录结束后关闭电源,取出MMC卡,放入读卡器
5、将读卡器插入电脑的USB插槽,进入软件新建病人信息,点击,按
路径找到可以动磁盘里的动态数据进行动态转换,结束后按常规脑电数据的流程进行回放
注:本流程为简明操作流程,具体操作请参照随机操作说明
4006964936 4006994936。
数字脑电地形图仪操作流程sop

数字脑电地形图仪操作流程
1.打开电脑主机。
2.连接导联电极(16导联,电极的位置参照:“导联图示”),后将放
大盒合导联线接好。
3.打开电脑上的工作界面。
4.打开放大盒开关,电脑显示器上工作界面左下角的图标,表示主
机已接受到放大盒的信号,可以操作。
5.电脑操作:点击工作界面的“添加病例”弹出新病例的信息框,
完善相关内容,后点击该界面的“视频脑电图”,进入脑电图的界面。
6.点击下方的监视,通过脑电波检查导联是否连接好。
7.点击“记录”,让患者放松,闭目,平静呼吸,先上睁闭眼,然后
深呼吸3分钟后恢复平静呼吸,记录脑电图。
8.点击“停止”,打印结果。
产品名称:数字脑电地形图仪
生产企业:徐州国健电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证号:苏械注准20172211365
型号:EEG-D
使用日期:2019
责任人:xxx。
常规脑电图操纵流程

常规脑电图操纵流程
常规脑电图操作流程
1.打开电脑主机,并连接蓝牙装置。
2.连接导联电极(此处用的是16导联,电极的位置参照“导联图示”),后将放大盒和导联线接好。
3.打开电脑上的工作界面。
4.打开放大盒的开关,电脑显示器上工作界面左下角的圆点变蓝色,表示主机已接收到放大盒的信号,可以操作。
5.电脑操作:点击工作界面的“增加病历”,会弹出新病历的信息框,完善相关信息,后点击该界面的“视频脑电图”,进入脑电图的界面,附加视频。
6.点击下方的“监视”,通过脑电波检查导联是否都连接好。
7.点击“记录”。
让患者闭眼、放松、平静呼吸,一般记录10—15分钟。
8.点击下方的“停止”,然后打印结果。
打印结果分为全部打印和部分打印
全部打印:
将光标拉至记录开始的地方,然后点击“打印1”,出现预览图,填写下方的检查结果,再“打印”;也可以以光标为起点,打印其后的部分。
部分打印:
先关掉视频(点击“视频开关”,选择“关闭”),点击下方的“地
形图”,选中要打印的区域(一般为8格,一张纸的宽度),再点“地形图”,然后点击下方的“打印”,出现预览图,填写下方的检查结果,再点击左上方的“打印”。
9.整理患者及用物。
脑电图操作流程

脑电图操作流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记录大脑电活动的无创性医学检查方法。
它通过测量头皮上的电位差来反映脑部神经元的活动情况,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本文将介绍脑电图操作的流程,包括准备工作、电极贴附、记录过程和数据分析。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脑电图检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病历记录: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诊断非常重要。
2. 患者配合: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让其配合完成相关操作。
有些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或紧张,医生需要进行适当的安抚和指导。
3. 检查环境:确保检查室安静、光线适中,避免干扰信号的因素存在。
4. 设备准备:将脑电图设备调试至适当状态,确保电极贴附完好,并在检查前对其进行检查和校准。
二、电极贴附电极贴附是脑电图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影响到信号的质量和准确性。
下面是一般的电极贴附过程:1. 清洁皮肤:在电极贴附前,需要清洁患者头皮的皮肤,以确保贴附的电极与皮肤良好接触。
使用无酒精清洁剂轻轻擦拭头部,去除油脂和其他杂质。
2. 选取贴附位置:根据需要记录的脑电图信号的定位,选择适当的电极贴附位置。
通常,包括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等区域。
3. 电极分布:将电极按照国际10-20系统或其他相关分布规则贴附至头部。
每个电极都需要贴附牢固且与皮肤接触良好,以减少电极导联阻抗。
4. 导联线连接:在贴附完所有电极后,将导联线与电极连接,确保连接良好且无松动。
三、记录过程脑电图记录过程是指实际进行脑电图信号采集的步骤。
以下是一般的记录过程:1. 基线记录:在实际信号采集前,进行基线记录,即记录患者静息状态下的脑电图信号。
这有助于后续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2. 记录时间:按照需要,记录适当的时间长度。
记录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特定的研究或临床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规脑电图操作流程
1、打开主机、打印机电源
2、按需要安放、连接电极
3、在桌面上双击打开软件,双击新建病人信息,单击
进入采集界面
4、波形稳定正常后点击开始记录波形,在采集界面可以进行导联选择、
定标测试、闪光刺激、阻抗测试、记录和监视的切换、参考电极的切换,可以在长时事件和瞬时事件里选择深呼吸、睁闭眼等诱发试验等
5、记录完成后关闭采集界面,双击,选中需要回放的数据,点击回
放或双击数据进行回放
6、在回放界面可以进行波形选取后做脑电地形图、波形编辑、尺子测量、导联
选择、事件查找和打印等功能
动态脑电图操作流程
1、安装电池、按需求安放电极
2、打开电源,进入阻抗测试观测电极间的阻抗,进入波形预览界面进行波形预
览或将放大器和电脑连接后用脑电分析软件进行动态预览
3、确认电极安放完好,波形正常后在动态记录盒上选中动态记录
4、动态记录结束后关闭电源,取出MMC卡,放入读卡器
5、将读卡器插入电脑的USB插槽,进入软件新建病人信息,点击,按
路径找到可以动磁盘里的动态数据进行动态转换,结束后按常规脑电数据的流程进行回放
注:本流程为简明操作流程,具体操作请参照随机操作说明
4006964936 4006994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