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作文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作文教学生活化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如何将生活元素融入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对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作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引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往往存在内容单一、形式枯燥、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作文教学生活化实践的研究思路,旨在通过将生活元素融入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1. 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以生活为基础,通过生活来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生活元素融入作文教学。
2.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作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主动建构写作知识。
3. 任务驱动教学理论:任务驱动教学理论强调以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
作文教学可以以生活化任务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写作兴趣(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开展生活实践,丰富写作素材(1)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调查、采访等,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为作文写作提供素材。
3. 交流互动,提升写作水平(1)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作文,分享写作心得,共同提高。
(2)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提升写作水平。
4. 创新评价方式,关注学生成长(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和成果。
语文教师写作教学培训内容
一、培训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能力,本培训旨在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作文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作文教学效果。
二、培训目标1. 提高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作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2. 掌握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作文教学能力。
3. 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4. 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培训内容1. 作文教学概述(1)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作文教学,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增强文化自信。
(2)作文教学的目标作文教学的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2. 作文教学原则与方法(1)作文教学原则1)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2)循序渐进原则: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逐步提高作文教学难度。
3)启发式原则: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4)注重实践原则:将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作文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作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示范法: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了解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讨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4)写作实践法:让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作文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作文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宽作文教学渠道,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3)生活实践:将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中的创造性结合
作文教学中的创造性结合习作原本是件十分愉悦的事情,但小学生刚刚步上这座艺术殿堂的台阶,难免有些畏难情绪。
教师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创造性结合,促使学生自由自在地遨游文海,轻松快乐地创作。
一、把作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得流个不停。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带学生走出教室,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既有意义又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了让学生写好写景的作文,在一个假日,我让学生自发组织,由家长带领,游肖厝怀恩寺。
学生陶醉于海天山色中,心情如歌,心中蓄满了快乐的元素。
有了这次活动,学生就有了亲身的体验,就有了写作的源泉。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积累,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习作的“无米下炊”、编、抄、套的“假、大、空”现象。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因此,我们应以学生的实际出发,倡导小学生的起始阶段作文教学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验,个性的张扬,收集生活素材,表达真情实感。
在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以“我发现了……”为题的习作教学中,我先组织学生举行“平移乒乓球”的实验,接着指导学生习作。
学生在活动中兴趣极浓,情绪高昂。
他们充分体会到了活动带来的快乐,体会到了诸如“心喜若狂”、“捧腹大笑”、“兴高采烈”之类的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在习作中,“魔术师”、“迅雷不及掩耳”等优美词语跃然纸上。
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这次活动,我明白了什么事都要敢于尝试,贵在坚持,最终一定会成功的。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习,在学习中习作,轻松学习,愉快作文。
二、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摘抄相结合阅读是习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学生读书。
叶圣陶先生形象地把阅读和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
如何将作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跳出课堂小圈,放大生活外延。使 学生写作时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关注现实,关注生活,表达 真情实感。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 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1、研修准备阶段 理论学习、形成调查方案。重点学习相关的教学论著,进 一步提高理论水平。 2、初步调查、探索阶段 (1)关于写作方面,对本校小学和初中一些班级的学生 进行调查; (2)在调查、采集数据之后,做好对比、分析,完成调 查报告阶段性论文。 3、初步实践阶段 (1)以各班级的调查为载体,联系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 初步试验; (2)运用不断完善、成熟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联系生活 实际写作。 4、完善实践阶段 (1)将初步的研究成果在学校推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 写作能力; (2)完成阶段性论文。
研修活动方案设计(模板)
研修主题 背景原因 活动目标
活动步骤
如何将作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新课标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 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 感。”现如今,很多老师在教授作文写作时注重理论知识的讲 解,而忽视学生的生活感受和体验。作文课往往是老篇, 或者照抄范文,应付了事。
实践作文教学叙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然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往往枯燥乏味,学生参与度低,作文质量难以提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尝试将实践创新融入作文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水平。
二、实践过程1. 确定主题本次作文教学的主题为“家乡的变迁”。
考虑到学生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家乡的变迁也各有特色,我决定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思考和表达,描绘出自己家乡的变化。
2. 设计教学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作文实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1)观察家乡: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发现家乡的变迁。
(2)访谈家乡人:鼓励学生与家乡的老人、家长等访谈,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
(3)搜集资料: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家乡变迁的相关资料。
(4)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搜集家乡变迁的一个方面,如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
(5)写作指导:针对学生写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 实施教学活动(1)观察家乡首先,我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让他们拍摄家乡的风景照片,记录下家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接着,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引导他们发现家乡的变迁。
(2)访谈家乡人我鼓励学生与家乡的老人、家长等访谈,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
访谈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记录下访谈内容,还要关注访谈对象的情感变化,为作文增添生动性。
(3)搜集资料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家乡变迁的相关资料。
我要求他们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为作文提供素材。
(4)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搜集家乡变迁的一个方面。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任务。
(5)写作指导在学生完成作文初稿后,我针对他们写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如:如何运用描写手法、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4. 评价与反馈在学生完成作文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他们在评价中学习、进步。
作文设计理念
作文教案设计理念:1、树立大作文的教学观《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
“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
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之所以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苍白无力,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或更准确地说没有真正接触过生活。
其实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新闻,社会有热点,孩子间有生活,值得学生思考或者众说纷纭的话题应该是很多的。
把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走作文生活化的道路,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的写作素材自然会丰富起来,写作时也就会少些无奈。
2、减少束缚,引导自由表达《新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本次习作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框,没有统一命题,没有对习作要求做过多的分析,而是把习作指导渗透在作前谈话,交流和作后评议之中,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自然而然进入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奔放的习作状态。
3、诱发兴趣,引导真情流露兴趣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
”习作也是一种情感得体验、流露、交流的需要。
注重在教学中通过,情景引发——闭目回忆——互谈发现(说与写)——品读交流等形式,引发学生情感兴奋,开启学生心扉,引吐内心真情,确实把课堂当作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把习作当作情感倾诉体验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为情而造文”,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实现。
[教学目标:]1.通过对童年趣事的追忆和写作实践,唤起孩子心灵深处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学会从平凡小事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学习做人的道理。
2.进一步培养观察的全面性和顺序性,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能把一件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结构表达清楚。
小学作文新课标理念
小学作文新课标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作文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作文新课标理念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注重学生主体性新课标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写作中自由发挥,展现个性。
二、提倡生活化教学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新课标理念倡导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使作文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
三、强调思维训练作文不仅是语言表达的训练,更是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
新课标理念强调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写作,学生能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倡导多元化评价传统的作文评价往往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忽视了作文的个性化和创造性。
新课标理念提倡多元化评价方式,不仅关注作文的语言表达,更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
五、融合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新课标理念鼓励将信息技术融入作文教学。
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工具等,可以丰富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同时,信息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如博客、微博等,让学生的作文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六、注重跨学科学习作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语文学科,而应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实现跨学科学习。
例如,可以将作文与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的背景下进行写作,拓宽思维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七、培养文化意识作文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理念强调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关注世界多元文化。
新作文教学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新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新作文教学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新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要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写作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游戏、讨论、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让他们在写作中找到自信。
二、注重观察,培养写作素材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
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事物的外形、颜色、声音、气味等。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调查等,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三、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作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写作素材和指导。
此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写作风格,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写作水平。
四、注重评价,激发写作动力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和激励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
首先,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让学生在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教师要注重评价的个性化,关注学生的写作特点,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
五、拓展阅读,提高写作水平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谈谈小学作文教学
谈谈小学作文教学摘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教学相结合;加强平时积累;修改作文,及时反馈;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联系实际;平时积累;培养兴趣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214-01小学生学习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难教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作业。
原来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现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
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的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
或者是有话说不出来。
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作文。
也是内容空洞,条理不清,或者是词不达意。
让教师无法修改,无所适从。
要想提高小学作文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联系生活实际去写作文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积极思考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
这是因为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进行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
只有在积极思考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
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的思维。
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
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
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
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开始。
二、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相结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通道。
新课标对小学作文的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作文的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作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课标强调作文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作文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其次,新课标提倡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敢于创新,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鼓励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作文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再次,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如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等,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此外,新课标还强调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最后,新课标提倡作文教学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性。
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鼓励学生在评价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同时注重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标对小学作文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展现个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注重生活实际的引导。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比如,在学习成语时,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实际的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成语,增强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
比如,在教学作文时,可以让学生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感受,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亲和力和实际意义。
另外,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注重与社会实际的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社会活动中感受语文的力量和价值。
比如,在学习新闻报道时,可以让学生关注身边的新闻事件,通过分析、评论等方式进行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社会中感受语文的实际作用。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
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丰富多彩、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体会语文的魅力。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作文教学一体化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一体化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幸参与到这一改革实践中,深感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下是我对作文教学一体化的心得体会。
一、作文教学一体化的内涵作文教学一体化是指将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生活体验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整体教学体系。
它强调作文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更是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趣、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
二、作文教学一体化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教学一体化将写作技巧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历史、地理、科学等,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丰富作文内容,使作文更具深度和广度。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文教学一体化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梳理思路,提炼观点,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维方式,拓宽思维视野。
3. 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作文教学一体化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提高作文的艺术性,培养审美情趣。
4.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文教学一体化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通过作文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作文教学一体化的实践策略1. 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内容(1)结合教材,挖掘作文教学资源。
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作文教学资源,如课文、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汲取营养。
(2)拓展课外阅读,丰富作文素材。
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课外阅读中汲取素材,提高作文质量。
(3)关注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作文的社会责任感。
2. 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1)开展写作实践活动。
中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中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一、引言语文是中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
语文学科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无一不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无一不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生活。
二、中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1.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教学中,应该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看到的荷花和月色,让他们想象自己置身于荷塘中的感受。
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在讲解《红楼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出发,思考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2.课堂活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课堂活动的多样化,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例如,在讲解诗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在讲解戏剧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生活。
3.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让他们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和灵感。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身边的感动”等主题作文训练,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感人的人物和事件;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写自己喜欢的事物和情感;可以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环保宣传等,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素材和经验。
三、中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意义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中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概要:当前,小学高年级的很多学生有时即使竭尽脑汁,也难以写出有感召力的文章,主要是因为学生无话可写。
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积累写作素材是关键要务。
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写作素材。
当素材积累达到一定量时,学生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更有感召力,也就是所谓的“质变”。
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和感悟生活,为他们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代教育体系中强调知识的长久积累,因此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
学生只有在长期积累素材中,才能不断开拓视野,丰富他们的写作视角。
然而要让学生在作文素材积累中有所成,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贯穿于日常的写作素材积累原则。
写作素材积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贯穿于日常的写作素材积累才是正道。
然而有些教师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时松时紧,没有常态化引导学生,忽视了日常写作素材积累的作用。
积累写作素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学习、实际阅读状况积累多类型的写作素材,才能在原有写作水平上实现更大进步。
第二,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原则。
教师在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过程中扮演着督促者与引导者的角色,这一角色意味着教师要始终坚持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多表达个人想法和看法,或者引导他们多进行思想交流,有目的培养学生积累素材、思考素材的独立性和积极性,尊重小学生的主体性。
作文素材积累是一项漫长且艰巨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引导积累写作素材是有方法可循的,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广泛的阅读、多练笔等途径着手,并通过长期训练,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将指日可待。
1.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立足生活,观察生活,品味生活,这是进行写作的重要源泉,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式。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农村习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农村习作教学的有效途径一、端正教学思想,优化农村习作教学的切入点农村小学习作教学要与农村社会实际相结合,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面向农村,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的交际能力。
农村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习作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
如“帮妈妈拆毛线”“改造旧衣服”等活动让学生在一针一线中体会父母的辛劳。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确定一个目标进行定向观察,通过连续的有意观察引导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
农村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教师应有效指导,发挥学生这方面的优势。
写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富有农村色彩和乡村情境的故事。
教师要注意保护好农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习作。
此外,还应让学生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凸显内容训练,强化农村习作教学的着力点改革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关键在于改革习作教学的内容。
要着力丰富学生的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实地指导观察,摄取反映农村特点的景、物、人和事。
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小学习作教学中的模仿必须以阅读为基础,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在写作“一个熟悉的人物”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开头简单介绍人物的基本情况,摹仿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中“欲擒故纵”的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摹仿课文《小草和大树》中开门见山的方法点题,介绍该人物到底有哪些值得人们学习的典型事例。
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赖于多读多背。
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
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
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三、突破传统模式,实化农村习作教学的基准点习作教学要突破传统模式,把学生从教师授题、授意、授材、授改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文教学的实践成果展示(3篇)
第1篇一、引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作文教学一直备受关注,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展示我们学校在作文教学方面的一些实践成果,以期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二、实践背景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作文教学在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我们学校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实践探索。
三、实践成果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我们鼓励教师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找到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如:举办作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写作能力。
2. 注重指导,提高写作水平(1)强化写作技巧指导。
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技巧指导,如:句子结构、段落安排、修辞手法等。
(2)开展个性化辅导。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难题。
3. 评价多元,促进学生成长(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我们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
(2)注重过程性评价。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写作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4.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写作(1)开展家长培训。
邀请家长参与作文教学,提高家长对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
(2)建立家校沟通平台。
通过微信群、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写作成长。
四、实践效果1. 学生的写作兴趣明显提高。
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等方式,学生逐渐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升。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写作技巧、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
3. 家长对作文教学的认可度提高。
通过家校合作,家长对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为学生的写作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文教学改革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作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评价标准不科学等。
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们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作文教学改革实践。
二、改革目标1. 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改进作文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 建立多元化、个性化的作文教学体系。
三、改革措施1. 改革作文教学方式(1)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丰富多样的作文题材,如社会热点、校园生活、家庭趣事等,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2)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作文教学过程。
(3)注重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采访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2. 改进作文评价方式(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从内容、结构、语言、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3)注重评价的反馈作用: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作文水平。
3. 建立个性化作文教学体系(1)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作文教学计划。
(2)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培养学生的独特视角和创意思维。
(3)开展作文辅导活动,针对学生的写作难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四、改革实践案例1. 案例一:以“家乡的变化”为主题,开展实地考察活动。
学生在考察过程中,观察家乡的变化,收集素材,撰写作文。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提高作文质量。
2. 案例二:组织学生进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读书分享活动。
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作文水平。
3. 案例三:开展“我的理想”主题作文竞赛。
作文指导应注重三结合
作文指导应注重三结合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具有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巩固语文知识、教学生做人,发展学生智力的功能。
但目前在大多数农村学校中,作文教学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文教学还存在“每周两节作文课,一节指导一节作,老师怕教,学生怕学”的现象。
作文,成了令师生都头疼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改变二怕现象,使师生不再头疼,必须在作文指导上下功夫,延伸、扩大指导范围,切实搞好作文指导与阅读教学、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的结合。
一、作文指导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读是写的基础,阅读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能模仿的直观形式,从中可以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
”因此,作文指导应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给学生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教师要做有心人,在讲读课文的同时进行作文指导,把作文指导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结合课题,指导审题、拟题;2、结合分段,概括段意,指导拟写提纲;3、结合分析结构,指导布局谋篇;4、结合区分主次,指导安排详略;5、结合归纳中心,指导怎样表达中心;6、结合品评词句,指导遣造句。
作文指导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要注意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
一切从实际出发,选准结合点,做到课课指导,课课练习,一课一得。
使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方法。
二、作文指导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外活动是利用校内外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活动形式不一,内容丰富多样:既有社会政治活动,又有社会实践活动;既有科学技术活动,又有文学艺术活动;既有体育活动,又有劳动性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还为学生学写作文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学生特别喜欢它。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把作文指导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在课外活动中指导学生作文。
比如: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可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指导学生写参观、访问记;参加科学技术活动,可指导学生写说明文、科技小论文或观察日记;参加文学艺术活动,可指导学生编写小故事等等。
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究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然而,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写作兴趣。
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实践探究,尝试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期找到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作文教学新路径。
二、实践背景与目标1. 实践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实际需求。
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写作兴趣,内容空洞,语言表达不规范,缺乏创新思维等。
2. 实践目标:通过本次实践探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实践方法与步骤1. 教学方法改革:(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在写作“我的家乡”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风土人情,收集相关图片和资料,让学生有话可说。
(2)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作文任务。
在小组内,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启发,提高写作水平。
(3)任务驱动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内容改革:(1)丰富写作题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生活琐事、兴趣爱好等,拓宽写作题材。
(2)注重写作技巧:教授学生写作方法,如开头、结尾、过渡、修辞等,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写作。
3. 评价方式改革:(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如构思、写作技巧、修改等。
(2)多元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实践结果与分析1. 实践结果:(1)学生的写作兴趣明显提高,写作积极性增强。
(2)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作文内容丰富,语言表达规范。
(3)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作文具有独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摘要:教师要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成为与生活交流、与生命交流的平台,返朴归真,正本清源,让孩子们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有创意地表达,从而写出自己的个性。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素材情感世界记日记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流丰盈,溪流自然活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这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跳出课堂小圈,放大生活外延。
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孩子们的生活与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
因此,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
教师要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成为与生活交流、与生命交流的平台,返璞归真,正本清源,让孩子们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有创意地表达,从而写出自己的个性。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在生活中若不去做善观察的“有心人”,许多素材便从你的眼前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笔重千斤。
以城市综合治理中颁布的《云南省曲靖市城市管理条例》为契机,引导学生观察街道的重大建设与
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层人物的表现。
如民警指挥交通,退休老工人维持社会秩序,医生热情替病人治病,营业员服务周到,叔叔阿姨尊老爱幼,以免“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
还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以提高观察质量。
如指导学生观察玫瑰,通过视觉,了解玫瑰花的形状、颜色、姿态;用嗅觉,闻它的花香;用触觉,摸它的实体;用味觉,尝它的滋味。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既积累作文素材,又陶冶情操。
二、洞悉学生情感世界,走进学生生活
作文是生活的镜子,学生作文以他们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
我们要怀着一颗童心去认识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他们的喜、怒、哀、乐,用师爱的真谛去看待那一篇篇稚嫩的习作。
只有如此,才会了解学生熟悉的人、事、景、物,才能结合实际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作文训练题目,作文指导时才会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再认识、再思考,拓宽学生习作的思路。
作文教学只有把握“生活”与“学生”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活的真实一面才会在学生笔下得到展现,生活进入作文课堂才具备最基本的条件。
比如要写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堂课,写一篇文章,题目可以是“难忘的……”这种作文无疑是充分展现学生内心世界的命题,让学生们以这件事为主题,写一写自己的真实看法,吐露内心的情感。
三、基于生活,展开丰富想象
写作是一种艰辛的劳动,要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分析、剪裁、
谋篇,才能写出有内容、有感情的文章。
要做到这一点,作者必须从原材料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进行科学的、符合规律的想象。
当然,想象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必须建立在现实生活和科学常识的基础上。
作者对现实题材把握得越多,想象的翅膀就越能够展开。
如《灯光下的校园》这个题目,一位学生通过想象,写得就颇具特色:“校园里一片寂静,天空没有月亮,只有几颗星星眨巴着眼睛,像是偷看着这校园中的情景。
落叶时节,微风载着凉意,有意无意地吹了进来。
灯光下的老师办公室,像茫茫大海上的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照亮了人类的良知和文明,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文中将教师的办公室比作灯塔,贴切、得体,虚实结合,给人以清新隽永之感。
这种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想象,既入情入理,又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四、把写日记与作文联系起来
小学生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我校特别注重学生记日记。
一则锻炼文笔,二则积累素材。
自己所做、所看、所听、所读、所想,要及时地记录下来。
日记根据内容可长可短,可详可略,只要真实地记录下来。
就可以为以后作文积累丰富素材,为写好文章打好基础。
素材积累了很多,但到作文时,却感到难以取舍,无法落笔,该怎么办呢?
从小学生知识水平看,而所作文章要真实感人,应着重从以下方面选择材料:要选择亲身经历的。
亲身经历的,回想起来,如在眼前耳旁,当时的一情一景,一言一行,历历在目。
写起来,文如
泉涌,一泻千里。
道听途说的,却难以把当时的场面情景写得详细。
要选择有真情实感的。
文章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可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也只有融入情感的文章,才会感人。
有些事情,知者无动于衷,有些事情,知者心潮起伏,或快乐或感激,或愤怒……有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连进几个商店,妈妈舍不得为自己买廉价的雨鞋,却为将开学的女儿买了一套漂亮的衣服,这是多伟大的母爱。
作文时,如把过程和自己的情感写下来,是很感人的。
写文章时,就要选择有真情实感的材料。
最后,要选择健康的、有意义的材料。
事情有好坏,情感有高尚与卑劣、积极与消极之分。
高尚的、积极的情感使读者受到美的感受,美的启迪;卑劣的、消极的情感使人厌恶。
写文章,就要选择能给人美的,健康的材料。
拾到钱后,洋洋自得,占为据有,只能让人厌恶,但洋洋自得后,能及时反省、纠正,将愧疚、悔恨的情感写入文中,就不失为一个好素材。
五、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全过程,使每个学生体现自身价值
对作文评改,特别是三大生活系列作文的评改,我采取开放型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全程参与评价,让其在评价过程中反思提高,品尝成功的快乐。
生活作文由于取材于小学生最易感知的生活题材,写的是最熟悉的家里的人和事,学校的师友和各种活动,以及参与社会实践中的各种感悟,因而对这类习作的评改,他们最有发言权。
老师可一改以往“一笔独挥”的状态,让全体同学“自由拜师”,人人参与到作文评改活动之中去。
我引导学生经历以下四个操作环节:拜师——自选一位同学做自己的“小老师”,把作文交
于他(或她)评改;为师——要充分表现自身的评改才能;质师——学生向“小老师”请教,辩论释疑,双方在钻研中共同提高;师评——改作后再由我这样的大老师点评“小老师”,鼓励指导,使每位小老师感受成功,使每个学生体现自身价值。
总之,只有作文教学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习作过程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一段真实的生活,作文教学才能达到新课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