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作文教学生活化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如何将生活元素融入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对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作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引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往往存在内容单一、形式枯燥、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作文教学生活化实践的研究思路,旨在通过将生活元素融入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1. 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以生活为基础,通过生活来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生活元素融入作文教学。
2.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作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主动建构写作知识。
3. 任务驱动教学理论:任务驱动教学理论强调以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
作文教学可以以生活化任务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写作兴趣(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开展生活实践,丰富写作素材(1)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调查、采访等,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为作文写作提供素材。
3. 交流互动,提升写作水平(1)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作文,分享写作心得,共同提高。
(2)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提升写作水平。
4. 创新评价方式,关注学生成长(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和成果。
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
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是指通过将作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思考、表达并写作,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
一、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观察是作文的基础,只有学生观察生活的细节,才能更好地写出生动有力的作文。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生活场景和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例如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幅画或者一个艺术品,让学生观察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物、环境、事物等,要求他们详细描述,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只有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才能使作文充满感染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温暖的故事或者给学生看一些温馨的影片,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鼓励他们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并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去参观一个特殊的地方、采访一位特殊的人物等。
三、经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是培养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例如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成长故事,或者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旅行经历等,让学生相互借鉴和学习。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伙伴写作,让学生之间交流意见、互相修改和完善作文,提高写作质量。
四、多媒体支持,丰富教学资源和形式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音频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作文批改、评比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动力。
五、体验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实践和技巧写作是通过实践培养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学生才会逐渐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写作实践活动,例如写作比赛、写作展览等,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大家,并接受他人的评价和指导。
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大赛一等奖--生活--作文教学的泉源
生活--作文教学的泉源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永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歇。
”可见,文章与生活的关系是何等密切。
因此,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将作文教学融于生活,是很重要的。
一、教师是学生发现生活的启蒙。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
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于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
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因为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
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领学生参观浏览,领略大自然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如开展体育比赛、文娱表演、小实验、小制作、游戏、劳动等活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
二、动情是学生感受生活的验证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
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
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
因此: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生活化教学的概念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和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
生活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作文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通过与生活相关的话题和情境,学生可以更轻松地投入到写作中,提高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生活化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作文更具个性化和真实感。
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消化和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和写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学生终身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应该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2. 正文2.1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意义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情境融入到作文教学中,能够增加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加乐意投入到写作中去。
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技巧和规范,忽视了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和运用。
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本文以生活化作文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其实践策略和效果。
一、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内涵生活化作文教学是指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融入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提炼主题、表达情感。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作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二、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公园、农村等,让他们亲身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
2. 挖掘生活素材,丰富作文内容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发现身边的美好。
例如,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素材。
3. 引导学生反思,提升作文深度反思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反思,挖掘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和感悟的作文,从而提升作文的深度。
4. 融入多元评价,促进写作成长评价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和成果。
例如,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互评等,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成长。
三、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效果1.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生活化作文教学将学生的兴趣与写作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文,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2. 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通过关注生活、挖掘生活素材,学生的作文内容更加丰富、真实,避免了空洞、虚假的写作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生活化作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活化作文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关注他们的品德、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自主习作能力,养成他们普于思考、乐于动笔的习惯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师生一同习作,激发自主习作兴趣,要写真人、真事、真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学生对习作怀有浓厚的兴趣是习作教学的最大成功。
写真人、真事、真话可以激发学生自主习作兴趣。
作文中要有“我”,表现血肉丰满、富有个性的“真我”,诸如描述“我”的青春梦想,倾吐“我”的肺腑之言,袒露“我”的心中至爱,诉说“我”的烦恼困惑,抒写“我”的理想追求,发表“我”的主张见解,表现“我”的气质风度。
只要说真话、抒真情、写真事,作文就是个性化的创作。
二、引导观察、体验,增强自主习作意识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习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然而常常有很多人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还没有学会“反映”生活的缘故,老师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增强自主习作的意识。
1.指导学生细心观察。
观察不等于看,一定要细心讲方法,还要和想象结合起来,写出的形象才会如生。
我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是:观其形色、听其声、摸其表、思其质。
在校园里要求学生观察班级里每个同学在活动中的动作、神态,观察每位教师在课堂上、生活中的举止、风度;通过语言、动作观察家庭成员在家里的不同表现;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职业、不同类型人物的言行举止,诸如此类。
通过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而逐渐养成随时随地关注生活、发现美好,表达内心的自主意识。
2.引导学生用心感受。
学生每天生活在家庭、集体、社会中,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如受到别人的关爱、人与人的真情,感受到集体的力量、生活的乐趣,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观察、体验,从中积累素材培养“我要表达,我想习作”的主体实践活动,结合各项活动,为学生的主动习作提供帮助。
小学语文新课标下作文生活化教学:以“生活万花筒”教学为例
小学语文新课标下作文生活化教学:以“生活万花筒”教学为例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是将源于生活的知识再运用到生活的一个途径。
这不但能让习作教学更加接近学生生活,学生更容易理解,更易于落笔写作,也更容易成文,从而给课本作文与多样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助力学生对“生活万花筒”这一单元习作的学习。
一、明确写作目的写作目的是习作教学的导向,也是学生在习作中要展现的内容、表达的情感、体现的思想,更能检验学生对单元课文的理解。
如以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练习“生活万花筒”来说,它与第五单元的几篇课文,如《麻雀》《爬天都峰》以及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都是紧密联系的。
如果说课文与习作例文是习作“生活万花筒”的铺垫,那“生活万花筒”的习作创作,就是课文和习作例文的另一种体现,是学生对课文深刻理解、灵活运用的体现。
所以,教师在为学生设计“生活万花筒”的教学时,一定要明确学生的写作目标,这样学生的写作才有方向、有目标,易落笔,好成文。
【教学片段】课堂回放:师: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各种各样的事,有看见的、听见的,也有我们自己经历的。
如果让你把自己看见的,或者听见的、经历的一件事情写下来,你会怎么写,要实现哪些表达目标?生1:把我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件事情从头到尾写清楚。
师:如果是写“一件烦心的事”,你怎么把这件事写清楚呢?生2:首先明确这是一件什么事,再写清楚这件事为什么让“我”烦心。
比如,今天和同学们打架了,教师让请家长,“我”担心回家说给爸爸妈妈时被爸爸妈妈批评,所以思来想去,不知道如何是好,甚至走到放学的路上都有一些魂不守舍的情绪。
生3:也可以说今天选班干部,“我”没被选上,“我”不知道为什么,想问问同学们,或与老师交流一下找到原因,弥补不足,提升自己,可总是不好意思问同学,也不敢找老师,这件事让“我”很烦心。
师:看来同学们都明白我们这次习作的目标,也知道怎么把这篇习作写好。
是的,这篇习作的真正目标,就是要写清楚一件事,如《一件烦心的事》,就要把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让你烦心写清楚。
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走近生活——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刍议
让生活走进作文 让作文走近生活
— —
实施生活化 作文教学刍议
陈 佩 红
( 宁波 市镇 海 区仁 爱 中学 , 浙 江 宁波
摘
3 1 5 2 0 0 )
要: 生活是作文 的源泉和土壤 , 没有 丰富的生活 内容 就没有 内容 丰富的作 文 , 没有真 实的生活体
验 ,就 写不 出富有 真情 实感的文章 。结合教 学实践对 实施 生活化作 文教 学的过程 进行初步探 索:关注 生
子吟》 , 充分调动学生的亲 f , a 日 k _ 斗 \ 诎。然后让学生自选 内容 , 自拟题 目, 进行写作 。( 评 注: 以生活化的教 学
方 式替代 传 统枯 燥 的技 法指 导 )
( 一) 用 熟悉 的 目光 打量 生活
“ 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 ,生活须臾离不开语 文。” 想要写好作文, 从生活人手算是抓住了作文教 学的“ 牛鼻子 ” 。我们 生活在大 自然 中 , 大 自然给 了
我们丰富的知识和无穷 的乐趣 ; 我们生活在人类社
会中, 社会给了我们丰富的阅历和人生的启迪 。我
结果反馈 : 1 . 作文题 目耳 目一新 , 如《 爱的密码》
《 母爱进行曲》 《 父亲这辈子》 等; 2 . 内容 、 语言富有个
性, 流露真情实感( 举例略 ) 。
教学 I 2 1 j
光去审视生活 , 探寻生活表象后的东西 , 进而 产生 写作的兴趣 , 并写出新颖独到的作品来。 然而, 在学生的实际写作 中, 模式化 、 简单化 、 表
生活 , 另一方面来源于书本知识 。 “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 “ 美好的阅读是为了给学
生的精神打底。” 笔者所在的教研组的做法是 : 每学 年为学生确定阅读方案 ,每星期让学生交流阅读心
小学生语文作文辅导方法四篇
小学生语文作文辅导方法四篇如何教小学生写优秀作文篇一一.作文与生活相结合,教会学生观察事物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
然而,小学生生活面比较狭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
又不积累素材,一遇到命题作文,必然是心如四野,笔下空空。
即使写出来的`文章也给人假、大、空的感觉。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一些学生作文写不好,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
教师应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但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
1.观察要有准备。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
其次要让学生做观察笔记:首先是可以使学生把观察的去过次清晰而准确的在现,避免遗漏,作文时便于参考;第二是可以记下观察时的感受。
2.怎样观察。
首先教学上认识按顺序观察。
而观察顺序很多:有方位顺序;所时间顺序;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事物发展顺序等。
其次要让学生有重点地观察。
如:观察人物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独特之处,并探究出这些个性化的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共同点,就能把握人物的主要特点。
3.观察后要进行总结。
叙述学习了以上知识后,知道了怎样观察生活,抓住要点观察,并通过观察,掌握事物的现象或本质。
这时我就进一步教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仔细地整理、分析,理清条理,并对自身的观察结果做出必要的取舍,把能突出事物特征、给人印象深刻的方面作为作文时的重点来把握。
二.读写结合训练,教会学生作文方法1.读懂内容,依文写作。
小学生思维单一,但好奇性、模仿性强。
因此可依照此特点,引导他们学懂某些课文后,依要求进行改写、仿写训练。
初一语文《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
初一语文《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明了写作和生活的关系,关注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2.学会观察景、人、事的方法,为积累写作素材做准备。
【课前学习任务】思考:九月份以来,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什么是可以写进作文里的呢?【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赏美丽的景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我们周围的自然景物也相应发生了许多美丽的变化,呈现出秋季独有的特征。
请你选取一个自然景物,细心观察,将它的美丽记录下来。
学习任务二:写熟悉的人九月份,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新班级,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他们当中哪个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他做了什么事情让你感受到了他的美好?请你写一个小片段,将你对他的印象写下来。
学习任务三:记动情的事九月份,告别了六年的小学生活,你开启了人生中另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
在这个成长过程中,也许你会有欢笑,有感动,也许你会有泪水,有悲伤……哪一件事情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它在你的成长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迹?请你与同学交流,细说自己最受触动的事情。
【推荐学习资源】1.自然景物观察用表示例:那片紫色的美在校园的小花园里,有高大的银杏,挺拔的松柏,茂密的鹅掌楸……而我却偏偏把目光停留在了那紫红色的簇生状植物上……在我的记忆里,它很常见,但很少有人关注它。
它有个甜美的名字——紫叶小檗。
我喜欢那些不易被人们注意的、细小的东西,比如紫叶小檗。
它的嫩叶还绿里透着淡红,当秋的冷气吹过后,有些叶子已染上了紫色。
外面一圈的紫,包裹着簇中的幼枝,紧紧的,簇拥着,相互支持着,如同一个温暖的大集体。
轻轻地用指尖触摸每一片叶子,菱形或倒卵形的,感觉十分柔软;再仔细看,每一枝干上都有许多小刺。
小心触碰,竟惊奇地发现,这些刺其实是软的……我记得小时候妈妈曾指着那紫叶小檗警告我:“小心!有刺!别扎到!”而今才发现,那看似带刺的外表下其实竟藏着柔软……看似冷酷,其实内心十分温暖,这不正像我们生活中的一类人,他们是否也常常被误解?瞬间,我对紫叶小檗更加爱怜,而且对它默默掩藏的温柔,燃起一抹敬意。
语文教学论文: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自去年10月以来,我校组织教师学习管建刚老师的教学理论,开展生活化作文课题研究,积极进行作文教改实践,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1.积极创造条件,进行课题改革如何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如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我校领导认真研究,仔细琢磨。
“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应运而生,课题组人员在教办、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到苏州向专家请教,课题于10月正式启动。
2.作文改革的步骤让学生每天写自己身边的事,周六、周日把这一星期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作文写到生活作文稿纸上,周一小组互相批阅,阅读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再写出自己的推荐语:这篇文章好在哪?为什么要推荐它发表在《班级作文周报》上。
语文老师拿到学生的习作后,采用“五星制”进行批阅,初选出比较好的或进步比较快的学生的作文,再让这些学生回去用红笔修改。
老师根据学生修改的质量和修改的态度再删去几篇,确定出用稿并签发“用稿通知单”。
拿到“用稿通知单”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输入电脑,然后发送到老师的电子邮箱。
老师将输入电脑的文字进行简单编辑、排版,打出一份样板,将样板裁剪下来,发给每位小作者进行最后一次修改,力求把自己最高水平展现给读者。
周五放学前把《周报》印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看班级作文周报及修改,并选出本期周报上的5篇佳作。
周一作文课上,发刊用纪念卡、作文新苗卡、作文能手卡等,以此来激励学生。
3.积极参加课题培训自本课题开题以来,校领导大力支持课题组的学习培训工作。
学校经常组织课题组的老师研讨,并请教办的领导指导教学,还特地把管建刚老师从苏州请来,观看管老师的课堂实录,进行“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指导。
这对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课题组成员深受启发,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视野,还进一步知道了作文教学的路子,明确了课题研究实施过程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等。
4.加强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学习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让教师在观念上确定以提高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为目标,“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发展学生的生活作文”能力。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阶段性小结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阶段性小结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阶段性小结。
这个过程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小学生,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像个老师。
不过,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这个过程还是挺有趣的,所以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要说的是,生活化的教学真的很重要。
因为我们都知道,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而生活化的课程,就像是一扇窗,让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世界,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些看似复杂的文字。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说,有一次我在教孩子们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我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小草破土而出,花儿含苞待放。
你们觉得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写呢?”结果,有一个小朋友说:“我觉得我们应该写一首歌!”当时我就被逗乐了,因为这个小朋友真的是太有创意了。
后来我们就一起唱了一首关于春天的歌,孩子们都玩得特别开心。
还有一次,我在教孩子们怎么写一篇关于“夏天”的作文。
我说:“夏天来了,阳光明媚,大树茂盛,小鸟欢唱。
你们觉得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写呢?”结果,有一个小朋友说:“我觉得我们应该写一个故事!”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小朋友真的很聪明,因为他想到了一个很好的点子。
后来我们就一起编了一个关于夏天的故事,孩子们都读得津津有味。
当然啦,生活化的教学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候我也会遇到一些困难。
比如说,有一次我在教孩子们怎么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我说:“秋天来了,果实累累,落叶飘零,天空湛蓝。
你们觉得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写呢?”结果,有一个小朋友说:“我觉得我们应该写一首诗!”当时我就有点懵了,因为我没想到这个小朋友会提出这么高的要求。
后来我就请教了我的同事,他们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
最后我们一起教会了这个小朋友如何写一首关于秋天的诗,孩子们也都学得很认真。
我觉得生活化的教学真的很有趣。
虽然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教,用心去学,就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利用生活经验进行作文教学
利用生活经验进行作文教学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部分。
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语言表达和句式运用,缺乏对学生情感、思维和人生经验的引导和培养。
利用生活经验进行作文教学成为了现代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素材,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态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作文水平,同时也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一、利用生活经验丰富作文内容生活是最好的教材,它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社会情感。
作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素材,让他们能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文字表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他们描述一次自己的亲身体验,或者描述一次触动自己内心的事情。
这样的作文题材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活,理解人生,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的积极性。
利用生活经验进行作文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理解自己的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他们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矛盾进行思考和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灵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能够成为作文的灵感之源。
作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灵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有趣事物或者感人场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去寻找写作素材,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生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在引导学生获取写作灵感的作文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教师可以定期给学生布置一些写作任务,要求他们在课外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有趣事物或感人场景,或者对一个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描述或议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让生活更美好作文公开课教案
让生活更美好作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掌握“让生活更美好”的概念,能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期望。
2. 能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努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让生活更美好”的概念,掌握美好生活的内涵。
2. 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努力。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期望。
2. 如何用文字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努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者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对“让生活更美好”的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
教师向学生介绍“让生活更美好”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美好生活的内涵,包括物质生活的丰富、精神生活的愉悦、人际关系的和谐等方面。
3. 案例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或者故事,让学生了解一些人如何通过努力和追求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写作训练。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写作题目,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期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让生活更美好”的作文,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努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公开课,学生能够对“让生活更美好”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期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写作训练,激发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努力,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写作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案【三篇】
【导语】从寻常⼩事,从平凡的⽣活中捕捉素材。
⽆忧考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第⼀单元写作《热爱⽣活,热爱写作》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第⼀单元写作教案⼀ 教学⽬标 1.⽤⼼观察和感受⽣活,学会捕捉⾃⼰⼼灵的细微触动。
2.从寻常⼩事⼊⼿,写出⾃⼰的真情实感。
3.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能在作⽂中叙写⾃⼰的真实经历,抒发⾃⼰的真实情感。
2.从寻常⼩事,从平凡的⽣活中捕捉素材。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导⼊ ⼀提起写作⽂,许多同学就感到头痛,提起笔望着题⽬发呆,总觉得⽆话可说。
有⼀副对联就⽣动地描写出了同学们⾯对作⽂题时的痛苦情形。
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下联:愁事愁情愁眉苦脸横批:写不出来 但是班⾥⼀些作⽂写得好的同学,拿到作⽂题⽬总是思如泉涌,有写不完的新鲜事。
⽂章⽣动有趣能吸引别⼈,得到⽼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
他们的作⽂成功的秘诀在哪⾥呢?我想,⾸先⼀定有⼀双慧眼,有⼀颗敏感的⼼,善于观察和感悟⽣活,并从中选择贴切的材料,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志向和情趣。
相信你⼀定能写出打动⼈的⽂章。
⼆、检查预习 问题⼀:请从你学过的课⽂中选择你喜欢的⼀篇,说说最打动你的⼀个⽚段。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内容,引导学⽣去发现⽣活中可写的素材。
师⽣活动:学⽣发⾔。
三、触动与分享(例⽂赏析) 问题⼆:阅读下⾯这篇⽂章,说说⽂章写了⼀件什么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能打动你? 设计意图:培养学⽣对⽣活的敏感性,引导学⽣要善于从平凡的⽣活中发现感动点。
师⽣活动:师⽣交流互动。
作⽂: 踮起脚尖 夜很深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母还未回来,我有些怕了,也有些⽣⽓。
⼀家三⼝挤在这⼆室⼀厅的房⼦⾥,家具很少,却还是有⼀部⽼掉⽛的⿊⽩电视机,虽然穷,却仍是不愿低头。
在这个陌⽣的⼤城市,我没有钱去上优秀的⾼中。
但我有⾃⼰的理想与⽬标,我虽然⾐着破旧,却有⾃⼰的尊严。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生活化素材运用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生活化素材运用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
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往往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他们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乏素材积累,不懂得如何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
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生活化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素材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各种各样有趣的人和事。
当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时,他们会发现写作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任务,而是一种表达自我、分享经历的有趣方式。
比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的周末”的作文,如果他们能够回忆起周末和家人一起去公园游玩、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等有趣的经历,就会更有兴趣和动力去写。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比如,春天来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路上的行人穿着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这些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3、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生活中的经历往往伴随着各种情感,快乐、悲伤、感动、愤怒等。
当学生把这些真实的情感融入到写作中时,文章会更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例如,写一篇关于“难忘的一件事”的作文,如果这件事是学生亲身经历且深深触动了他们的内心,那么他们在写作时就能更真切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4、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生活化素材真实、具体、丰富,能够让学生的作文内容更加充实、生动。
相比之下,凭空想象的素材往往显得空洞、虚假。
通过运用生活化素材,学生能够学会如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真实的场景和事件,从而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生活化素材运用的现状1、学生缺乏素材积累意识很多小学生没有养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在写作时只能绞尽脑汁地编造,导致作文内容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生活化作文教学设计两课时
生活化作文教学设计两课时标题:城市与乡村的生活比较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用中文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比较城市和乡村的生活方式;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相关的词汇和句式进行比较描述;3. 学生能够培养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彩色笔/粉笔2. 学生练习材料:关于城市和乡村生活的图片、问题和答案;3. PPT投影仪(可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创设情境(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简单描述,介绍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并对生活方式进行比较。
2. 语言输入(15分钟)教师在黑板或PPT上展示城市和乡村的生活方式,提供相关的词汇和句子,并让学生进行朗读和模仿。
3. 听力练习(2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描述城市和乡村生活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后回答问题,并与同伴进行讨论。
4. 情感教育(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对城市和乡村生活的尊重和理解,并展示生活的多样性。
5.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提供的图片和问题,进行讨论并准备小组演讲,比较城市和乡村的生活。
第二课时:1. 小组演讲(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演讲,其中一位代表介绍小组的结论和谈论,其他同学提问和讨论。
2. 书面表达(20分钟)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城市和乡村生活的比较作文,要求使用给定的词汇和句式。
3. 互评检查(10分钟)学生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并提供建议和修改意见。
4. 课堂展示(10分钟)学生选择优秀的作文进行课堂展示,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评议。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所学,并鼓励学生反思并分享对城市和乡村生活比较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延伸:1. 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和乡村生活差异,并进行比较分析;2. 观看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进一步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细节;3. 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城市或乡村进行深入研究,并编写一篇详细的报道或旅行日记。
《习作:生活万花筒》教案
《习作:生活万花筒》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语言,将生活中的点滴转化为有趣的作文。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好。
2. 教授如何运用五官感受法、时间顺序法、空间顺序法等写作方法,将生活点滴生动地表达出来。
3. 教授如何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提升作文的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语言表达生活点滴。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写得有趣、生动,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提升作文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将生活点滴转化为有趣的作文。
2.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相互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3. 实践指导法: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点滴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2.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优秀作文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
3.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相互借鉴,讨论如何将生活点滴写得有趣。
4. 写作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语言。
5. 学生写作:学生根据讨论内容和教师指导,进行生活习作的创作。
6. 佳作欣赏:教师选取学生佳作进行展示和点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习作的收获,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作文,评估学生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生活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小学生作文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
小学生作文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生作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在现实教学中,小学生作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缺乏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的作文水平无法有效提升,影响了小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开始关注小学生作文教学生活化实践。
通过引入生活化元素,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感悟和情感融入作文创作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潜力,提高写作效果。
探究小学生作文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方法和策略,对于提升小学生作文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现状,探讨生活化教学方法,分析实践案例,研究生活化教学对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影响,从而揭示小学生作文教学生活化实践的重要性,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1.2 研究意义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加投入到作文教学中。
通过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到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生活化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在生活化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更多真实生活中的素材,有助于提升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生活化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在作文中融入更多生动、具体的内容,使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小学生作文教学生活化实践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作文教学生活化实践的现状和策略,分析生活化教学方法对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影响,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对生活化教学实践案例的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探讨生活化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为小学生作文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作文教学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会理解生活,表达生活,注重让学生亲历生活,获得体验,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
一、走进生活,学会观察
在作文课上,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谈作文色变”,这跟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仔细,对写作素材
的不积累有很大关系。
不管写啥文章,首先在心理上结了一个大疙瘩,好比没上战场先惧三分。
导致产生写作恐惧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对作文认识不够和对自己缺少信心。
对于这样的
学生,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首先使他们认识到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话。
作文没有什么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启发他们思考,搜索写作素材。
我们必须经常去训练我们的观察能力,用独特的眼光去“扫描”社会或自然。
总之,观察是生活素材积累的前提条件,创作时,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自
己周围的世界。
观察是作文的关键,观察的过程就是深入生活的过程,也是获得真知的过程。
那么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呢?第一,观察社会,把握时代的脉搏,我们不但要了解改革开放,也要了解市场
经济;不但了解下岗职工的忧虑与苦闷,也要了解上岗的探索与喜悦。
第二,观察自然。
我
们不但要走进名山大川的雄伟与旷远,也要走进溪流如茵的清晰与雅致,满怀激情地拥抱那
青春燕南北,长虹溢彩,金果飘香,白雪皑皑……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引发出一些自感自悟,使人文素养得到熏陶,良好个性得以形成,人格魅
力不断升华……
二、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诗人何其芳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
”要使学生笔下有东西可写,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广阔的生活中去积累素材。
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的点点
滴滴。
一个人的本领再高,如果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也难以写出好文章。
许多著名
作家大多经历了作品所描述的生活,能够历其境,经其事。
所以写出来的作品能使读者如临
其境、如闻其声。
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作文所反映的生活面是十分广阔的,作文所能反映的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
为使学生能够从生活
中汲取营养,学有所获,应注意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我还发动学生,课下搜索整理古诗名句,精彩片断,
在晨读之时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背。
我还把学生中优秀的文章整理成册,相互传阅,然
后再让他们把搜索到的有用的材料记录下来,整理成一本小册子,这不仅为他们现在的习作
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为以后的习作埋下伏笔。
三、走进生活,感情悟理
紧紧贴近生活,生活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文章。
其实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的心灵。
很多学生的作文仅仅是“生活的复印件”,压根儿就没有惊喜、沮丧之类的情感因素,自然写
作主体鲜活的生命力难以显现,作文也就索然无味。
而这种情感因素的生成来自于对生活的
感悟。
感悟越深刻,情感越丰富,作文的生命力也就越强。
教师可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
在丰富的生活中,让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
耳朵听、鼻子闻,还要用一颗敏锐善感的心去感受生活:当你帮助了别人时,不要把一个笑容、一句“谢谢”,当作很平常的东西,其实这里包含着一颗感恩的心;当你受到了挫折,不
要自怨自艾,这是生活给你的馈赠,细细品味你会明白很多;看到别人吵架,不要当作一场
闹剧,你仔细聆听一下他们的“言论”,考察一下他们的心理、动作神态,你会更深入地了解
某个人或某件事……
引导、组织学生拎着录音机、拿着数码相机走出校门,到军营、街道、机关、工厂去采录各
种声音,捕捉各种生活画面,感受时代的节奏。
孩子在采录的过程中不仅耳闻,而且目睹、
心思,受到了教育,经历了作文有“物”到“意”的转化。
活动后,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练习作文,引导孩子经历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转化,让学生不断学会品味、学会感动,感受生活
的艰辛、成功的乐趣、集体的温暖和自然的情趣;让学生在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中获得激情,
在对丑恶现象的鞭挞中体会义愤,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从父母的眼睛里读懂关爱,在和花草
树木的对话中放飞梦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用心去感悟、思索,让
学生“吾手写吾心”,给大自然、社会赋予生命的情感,学生的笔端才会流溢出有灵性和活力
的欢歌。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
”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
四、走进生活,走进作文
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背景下,作文教学应当力除陈弊,让作文进入生活,让生活进入
作文,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努力激励学生真实地展示经过心灵流程的
自己的思想,在真诚拥抱生活的基础上抒发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愫,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创造
生活的人,这也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
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
”可以说,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