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文言文翻译
2013—14文言文翻译
2013中考文言文翻译宋朝人曹玮(字宝臣)在关中已经很久,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位。
真宗问王旦,有谁可以代替曹玮的。
王旦推荐李及(字幼几),获得批准。
众臣中有人认为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不是防守边塞的人才。
韩亿(雍丘人,字宗魏)将这些疑虑告诉王旦,王旦也不说话。
李及到秦州后,边将、官吏都轻视他。
正好有士兵于白昼在市场抢夺妇人的银钗,有关官吏将他捉捕,押来报告李及,李及正坐着看书,命人将士兵带上前来审问,士卒服罪,李及不再将他交给官吏,立即下令处死,然后继续看书。
从此之后,边将,官吏都对李及非常畏服。
不久,这件事传到京师,韩亿听到了,又来见王旦,详细地说明这件事,并称赞王旦有知人之明。
王旦笑着说:「士卒做强盗,主将予以处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哪里值得赞扬?我用李及,不是基于这个考虑。
曹玮治理秦州已经七年,连羌人都畏惧心服,他治理边塞的措施非常合宜。
如果派别人去接替,一定会自恃聪明,改变作风,败坏曹玮已经取得的政绩;任用李及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为人敦厚,必能谨守曹玮的规模而已。
”韩亿听了,更加叹服王旦的见识。
2014年汉高祖准备废黜太子,另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群臣纷纷劝阻,高祖都不予理会。
吕后焦急万分,派哥哥建成侯吕泽一再要求留侯张良想个对策。
张良说:“这事很难通过说话来争辩。
如今皇上不能招抚的只有四个人,这四个人的年事已高,他们认为陛下为人傲慢,所以隐居山中、发誓不作汉臣。
假使阁下能不惜金钱宝玉,请太子写一封亲笔信,派一位能言善道的使者去邀请他们,我想他们会答应来的。
来了之后,太子要非常礼貌地对待他们,向他们请教学习,再让他们不时陪同太子入朝,故意让皇上看到,对打消废黜太子或许有所帮助。
”吕后依张良所言,卑词厚礼迎来商山四皓。
汉高祖十二年,高祖身体状况日益恶化,因此也就愈发急着废黜太子。
太傅(官名,三公之一,太师、太傅、太保称三公)叔孙通(初仕秦,后降汉,汉初典章交由叔孙通订定)引用古今事例为废黜太子事力争,高祖表面上答应,内心却不以为然,废黜太子的准备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2013---2014全国一卷文言文试题附翻译
2013---2014全国一卷文言文试题附翻译书名成书年代作者本纪列传志(书)其它题材和总卷数史记西汉司马迁12708世家30卷;10表;共130卷汉书东汉班固、班超1270108表;共100卷后汉书南朝宋范晔108030(司马彪)共120卷三国志西晋陈寿魏书30;蜀书15;吴书20;共65卷晋书唐房玄龄等107020载记30;共130卷宋书南朝梁沈约106030共100卷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84011原书60卷,亡佚1卷梁书唐姚思廉650共56卷陈书唐姚思廉630共36卷魏书北齐魏收129230有些篇幅过长,分为上、下卷,实130卷北齐书唐李百药842共50卷周书唐令狐德棻等842共50卷隋书唐魏徵等55030共85卷南史唐李延寿1070共80卷北史唐李延寿1288共100卷旧唐书后晋刘昫等2015030共200卷新唐书北宋欧阳修宋祁101505015表;共225卷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617712共150卷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1245私修;世家11,考3 ,四夷附录4,共74卷宋史元脱脱等4725516232表;共496卷辽史元脱脱等3045328表;国语解1;共116卷金史元脱脱等1973394表;共135卷元史明宋濂等4797588表;共210卷新元史中华民国柯劭忞等26154707表,共257卷明史清张廷玉等242207513表;共332卷清史稿中华民国赵尔巽等2531613553表;共536卷清史共和国戴逸等二十五史是中国历代的二十五部纪传体史书的总称。
它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新元史》(也有不算新元史而计入《清史稿》的)二十五部史书。
二十五史之中,除第一部《史记》是通史之外,其余皆为断代史。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二: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201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旧唐书·于休烈传•于休烈,河南人也。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解和译文)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一)(含详解和译文)梁朝康编辑【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卜式传①卜式,河南人也。
以田畜为事。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使者以闻。
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不报式。
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
岁余,羊肥息。
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
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自《汉书》,有删改)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使者以闻(2)布衣草履而牧羊(3)岁余,羊肥息(4)上过其羊所,善之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臣生与人无争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B.以田畜为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布衣草履而牧羊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苟,子何欲?(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
(3分)17.(4分)(1)使……知道(2)穿着布衣(3)繁殖(4)认为……好18.(2分)C【A、介词,和、同/动词,参加、参与;B、动词,当作、作为/介词,替;C、全是连词,表修饰;D、助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9.(6分)(1)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苟”、省略句、宾语前置,各1分)(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
2013年高考湖北卷文言文《廉希宪事略》参考译文
2013年高考湖北卷文言文《廉希宪事略》参考译文新高考新题目2013-06-09 14042013年高考湖北卷文言文《廉希宪事略》参考译文浙江沈孔禹【原文】廉希宪事略廉希宪,字善甫,畏兀(今作“维吾尔”)氏。
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
”举族承命。
公身材魁伟,举止异常。
年十九,侍孝懿北觐,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论议宏深,恩顾殊绝。
诸贵臣校射上前,一贵臣顾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诸贵假以劲弓,三发连中,诸贵惊服,曰“真文武全材,有用书生。
”国初,拜为平章政事。
秉政日,中书右丞刘整以初附为都元帅,骑从甚都,诣门求见。
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
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
公方读书,略不答。
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
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
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
整求退,谓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当诣政事堂。
”及出,愧赧无人色。
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揄之。
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
出至大门外,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
诸儒但言困苦,乞归。
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
是夜,诸兄弟问曰“今日刘元帅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穷秀才,却礼遇如此其至。
我等不能无疑。
”公曰“我是国家大臣,言动颦笑,系天下重轻。
整虽贵,卖国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义重。
若寒士数十,皆诵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与,何故而拘执于此?况今国家起朔漠,斯文不绝如线。
我更不尊礼,则儒术且将扫地矣。
”公之作兴斯文若此,是大有功于名教者也。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有删改)【参考译文】廉希宪,字善甫,维吾尔人。
廉公在辛卯五月二十五日出生在燕地,碰巧他的父亲孝懿公廉访使的任命下达,【说明】本文参考译文word文档完整版请与沈孔禹老师联系,联系方式另一版本廉希宪事略廉希宪,字善甫,维吾尔族人。
2013 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实词翻译-印
2013高考文言文实词翻译汇编2013新课标卷1《明史·马文升传》【实词】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
【答案】4.A(考中)【翻译】⑴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⑵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答案】⑴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5分)⑵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
说道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5分)2013新课标卷2《旧唐书·李揆传》【实词】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任意。
【答案】4.(3分)C【翻译】⑴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⑵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答案】⑴(5分)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臵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译出大意给2分;“时名”、“滞”、“引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⑵(5分)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译出大意给2分;“薄”、“迁徙”、“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013全国大纲卷《宋书·杜慧度传》【实词】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遂:于是。
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遏:禁绝。
C.与林邑累.相攻伐—累:屡次。
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旷:空缺。
【答案】8.B(3分)【翻译】⑴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5分)⑵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5分)【答案】⑴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
(5分。
译出大意给2分;“造”、“入城”、“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⑵从此声威恩泽及于全境,邪恶偷盗之事不再发生,以至城门夜不关闭,路不拾遗。
全国卷语文2013年-2016年古文翻译
【20113年参考译文】马文升,字负图,钧州人。
相貌奇异很有气力。
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
历任山西、湖广巡按。
刚正不阿(“风裁”有多个意项,从上下文看,此意最佳)非常有名。
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满四,蒙古人,援兵数万在陕西固原反叛),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
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
(后又)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
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职。
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
孝宗仿古天子亲耕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
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教坊进献杂戏。
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这些杂戏是什么意思?”就斥退了他们。
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明自土木之役后,京军三大营——五军﹑三千﹑神机——损失殆尽。
景泰中,于谦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十营集中操练,称为团营。
嘉靖时罢团营,恢复旧制)。
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备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
文升严格考查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等在他门旁,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他多次上书分条陈奏。
只要是应当说明的国家大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
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历史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
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
皇帝都完全接纳。
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德高望重,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
诸大臣没人敢有怨言。
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
2013至2015年高考文言文译文
2013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一文言文译文附:《宋史·萧隧传》参考译文:马文升,字负图,钧州人。
相貌奇异很有气力。
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
历任山西、湖广巡按。
刚正不阿,非常有名。
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满四,蒙古人,援兵数万在陕西固原反叛),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
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
(后又)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
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职。
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
孝宗仿古天子亲耕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
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教坊进献杂戏。
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这些杂戏是什么意思?”就斥退了他们。
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明自土木之役后,京军三大营——五军﹑三千﹑神机——损失殆尽。
景泰中,于谦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十营集中操练,称为团营。
嘉靖时罢团营,恢复旧制)。
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备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
文升严格考查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等在他门旁,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他多次上书分条陈奏。
只要是应当说明的国家大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
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历史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
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
皇帝都完全接纳。
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德高望重,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
诸大臣没人敢有怨言。
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
2013年高考语文课标卷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2013年高考语文课标卷文言文原文及译文甘肃张强《旧唐书·李揆传》【原文】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
乾元初,兼礼部侍郎。
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
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
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
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
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
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
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
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
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载衔恨颇深。
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
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
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
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旧唐书·李揆传》【译文】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安家于郑州,世代是显贵的豪门世族。
少年时聪敏好学,善于写文章。
开元末年,应试进士,向皇帝建言献策,皇帝下诏让中书省考察他的文学才能,破格任命为右拾遗。
乾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
近三年年江苏高考文言文参考译文
2013年江苏高考文言文参考译文:李丰,字安国,是原来卫尉李义的儿子。
黄初年间,因为父亲的职务被召为随军。
当初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他十七八岁,在邺城一带有清白的名声,品评辨别当时的人物,天下的人一致称颂,没有人不在意他。
后来在许昌任随军,声誉渐渐地隆盛起来。
他的父亲不愿意他这样,就命令人把门关上,命令他断绝与客人往来。
当初,明帝还是太子,李丰是文学侍从。
等到明帝当了皇上,得到了吴国的一个投降者,问他说:“江东听说中原的有名之士是谁呀?”投降者说:“听说过有个叫李安国的。
”这个时候李丰是黄门郎,明帝问身边臣子安国在哪里,身边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明帝说:“李丰的名字竟然在吴越流传?”后来,李丰转职为骑都尉、给事中。
明帝驾崩后,李丰任永宁太仆,因为他名过其实,才能和用处很少。
正始年间,李丰升职为侍中尚书仆射。
李丰在中央机构,经常称病(不来工作),当时台省的制度是,生病(请假)满一百天应当解职。
李丰生病(请假)没有满几十天,就暂时病愈(工作),不久又卧病,像这样好几年。
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通过选拔娶了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当官开始的几年,都当过郡守,李丰曾经在众人面前公开告诫两个弟弟。
等到司马宣王长期卧病,李伟当了两千石的官,因为嗜酒荒废政务,使新平、扶风二郡治理混乱,但是李丰没有召唤他,大家认为李丰是在凭着皇上的宠幸(而胡作非为)。
曹爽专政,李丰在曹爽、司马宣王两派之间态度暧昧,没有表现出亲疏厚薄,所以在当时有批评他的文字说:“曹爽的权势像开水一样热,太傅父子的权势像浆水一样冰冷,李丰兄弟几个像鬼怪游光。
”其中的意思是认为李丰虽然对外表现出无欲无求,但是内心图谋奸事,有像鬼怪游光的地方。
等到司马宣王上奏给曹爽定罪,在宫门停下车,和李丰碰面。
李丰害怕,马上敛住气息,脚软在地上不能站起。
到嘉平四年司马王宣死了以后,中书令的职位空缺,大将军询问朝中之臣:“合适补任的人是谁?”有人提出李丰。
2013年福建省高考语文文言文及参考译文
2013年高考福建卷语文文言文试题翻译龙洞山记〔元〕张养浩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
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
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
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
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
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
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
世兵,逃乱者多此焉。
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
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
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
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
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
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
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
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
如是,仅里所。
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
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
其宴于外者举酒酌穴者,人二杯。
虽雅不酒,必使之酌,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
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尝疑许事未必有。
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
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溺不吊⑤。
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
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
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注】①胜国:前朝。
②劣:仅仅,才。
③磬折:弯腰。
④较然:明显的样子。
⑤吊:悲伤。
【注释】①窅然yǎorán: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②引进:引:延长;延续。
2013年高考真题文言文翻译汇编
安徽卷陆贾是楚国人,以幕僚宾客的身份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
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
高祖考虑天下初定,中国劳苦,就没有诛杀尉佗,还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
陆生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
陆生就此高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国人,亲戚、兄弟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
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
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
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
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
五年之间,中国平定。
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
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
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
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
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
”尉佗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得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了”接着,他又问陆生:“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生说道:“您似乎比他们强一点。
”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生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纹理整个中国。
而中国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
2013年江苏高考文言文翻译
2013年江苏高考文言文翻译李丰,字叫安国,是过去卫尉李义的儿子。
黄初年间,凭借父亲的能力被征召跟随军队任职。
开始为平民百姓时,十七八岁年纪,在邺下名声没有污点,能认识辨别人物,当时天下和谐一致,没有谁不注意他。
后来跟随军队生活在许昌,声望名气一天天升高。
他的父亲不希望他这样,于是让他关门在家,命令他断绝与客人交往。
当初,魏明帝做太子时,李丰在文学中。
等到魏明帝即位后,抓获一位东吴投降的人,魏明帝问他:“你在江东听说中原地带的名士是谁?”那位投降的人说:“听说有个李安国的人。
”这时李丰为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李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魏明帝说:“李丰的名气竟然遍及吴趆一带了?”后来转任骑都尉、给事中等职务。
魏明帝死后,担任永宁太仆,因为名气超过他的实际能力,能够被任用的机会很少。
正始年间,提拔担任侍中尚书仆射。
李丰在台省任职时,经常多次称自己有病,当时台省的制度是生病休假满一百天应当停发俸禄。
李丰生病休假不满几十天就暂时上班,不久又卧床修养,像这样多年。
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李丰的弟弟李翼与李伟,当官多年间,一同历任郡守职务,李丰曾经在众人面前明确警告两位弟弟。
等到司马宣王长时间生病,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使新平、扶风两郡混乱,但李丰却放任不管,大家认为是依仗朝廷的恩宠。
曹爽专擅朝政,李丰在曹爽与司马宣王二人之间摇摆不定,没有跟从谁,所以当时有公开指责他的信说:“曹爽的权势热得像开水,太傅父子冷得像酒浆,李丰兄弟像游动的光线。
”它的意思认为李丰虽然外表显示清高心无杂念,但内心在谋图事情,跟游动的光线一样。
等到司马宣王奏请诛杀曹爽时,停车在宫廷,告诉李丰,李丰恐怖,顿时吓得大气都不敢出,脚放在地上都不能提起。
等到嘉平四年司马宣王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指向李丰。
李丰虽然知道这不是公开的选拔,但自己认为与朝廷联姻,想到攀附皇上,因此伏地谢恩,没有推辞,于是上奏朝廷任用了他。
2013-语文文言文翻译
勾践困于会稽
• 勾践之困会稽也,怅然叹曰:“吾终于此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 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 耻邪?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
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 勾践固守在会稽的时候,怅然感叹道:“难道我就这样 固守在这里一辈子吗?”吴王夫差赦免越国以后,越王 勾践回到越国,于是就苦身焦思,在座位前放着苦胆, 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抬头就能看见苦胆,吃时也亲口 尝尝苦胆。勾践还常常自言自语地说:”你忘记了吴越 在会稽这一仗的耻辱了吗?“越王勾践亲自参加田间劳 动,他的夫人亲自织布,吃饭时也不加肉,穿衣也不要 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屈己礼待那些有才能但地位不如 自己的人,善待来访的宾客,救济贫穷的人,慰问死者 家属,与老百姓同甘共苦。
以叶隐形
•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①叶,可以隐形”,遂 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 不能复分辨,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 妻始恒言答曰:“见。”经日②乃厌倦不堪,绐③云:“不见。”默 然大喜,赍④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 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有一人向一家做酒的人家请教酿酒的方法。酒家告诉他:“一斗的 米,加上一两酒引(酒药子),再加上二斗的水,相互掺和,这样 过了七天,就变成酒了” 然而这个人比较健忘,回家后用了二斗 水,一两酒引,就这样掺和起来做酒了,过了七天后尝一尝,还跟 水差不多,于是就跑过去责怪酒家,说人家不教他真正的酿酒之法, 酒家说:“你肯定没有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呀。”这个人说:“我 是按照你说的做的:用二斗水,一两酒引子。”酒家问他:“米放 了没有?”他低下头想了想说“是我忘记放米了!” 啊,连酒最 基本的东西都忘了,想要自己酿酒却酿不出酒,反而生气怨恨教他 方法的人的不好。当今世上的不少求学的人,忘记去打基础,而想 直接一步登天,结果什么也学不了,不跟这个人是一样的吗?
高考全国卷文言文翻译题汇总(2010~2022)
(2)而谢曜喜好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2017全国Ⅱ卷
《后汉书·赵憙传》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1)皇帝说:“官吏依法行使,法律才不会被枉曲,你另外说些别的想说的吧。” 赵王再也没有回答的话。
2014全国Ⅰ卷
《旧唐书·于休烈传》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2015全国Ⅱ卷
《北史·来护儿传》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让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2015全国Ⅰ卷
《宋史·孙傅传》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1)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2)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2021新高考Ⅰ卷
《资治通鉴》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1)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派身边人贿赂官员做试探。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答案解析及参考译文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答案解析及参考译文1、新课标卷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
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①新天子当使知稼艰难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
2013江苏卷高考 文言文翻译
5、C解析制度6、D解析(1)体现的是清白(2)体现的是做事圆滑世故7、A解析已经远远传播到了东吴一代。
8、(1)明帝问左右“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解析重点关注“安国所在”“以丰对”“谁可补者”三个短语的翻译方法。
译文:李丰,字安国,原先的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间,因为父亲任职的缘故召来随军。
起初还没有做官时,年龄十七八岁,在邺下名声行为清正,有识别人物的观察力,海内一致称颂,没有人不注意他。
后来跟随军队到了许昌,声望一天天高起来。
他的父亲不愿意看到他这个样子,于是命令他关闭大门,命令他跟客人断绝交往。
起初,明帝作太子,李丰也热衷文学。
等到明帝即位,得到吴国投降的人,问道:“江东一带听说中原一带的名士都有谁啊?”投降的人说:“听说有个人叫李安国。
”当时李丰做黄门侍郎,明帝问左右“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明帝说:“李丰的名声都广泛传播到了吴越之地么?”后来升迁为骑都尉,给事中。
明帝归天后,李丰做了永宁太仆,因为名声超过实际才能,才能并不大。
正始年间,升为侍中尚书仆射。
李丰在台省,常常假称自己有病,当时台省的规定,生病请假满一百天应当解职。
李丰生病不满几十日,就暂且上班,不久在请假,像这样很多年。
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做官数年间,都做到郡守,李丰曾经在总人面前明显告诫两位弟弟。
等到司马宣王长久生病,李伟作为郡守,因为酗酒荒于政务,祸乱新平。
扶风两个郡而李丰并不召回问罪,众人认为是依仗自己得到皇帝的宠幸。
曹爽专政时,李丰虚与委蛇与两个人之间,没有亲疏之别,所以当时有诋毁李丰的歌谣:“曹爽的势力如热水,太傅父子冷如凉水,李丰兄弟如同怪兽游光。
”这其中的意思时李丰虽然对外显示清净,而内心贪图省事,跟游光相似。
2013年语文文言文篇目及教参翻译
《论语》十则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桃花源记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2013年高考四川卷文言文翻译
•
初,履祥既见王柏,首问为学之方,柏告以必先 立志,且举先儒之言:居敬以持其志,立志以定其 本,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此为学之 大方也。及见何基,基谓之曰:“会之屡言贤者之 贤,理欲之分,便当自今始。”会之,盖柏字也。 当时议者以为基之清介纯实似尹和静,柏之高明刚 正似谢上蔡,履祥则亲得之二氏,而并充于己者也。 • 当初,履祥见到王柏后,首先问治学的方法,王 柏告诉他一定要先立志,而且举出了先儒说的话: 持身恭敬以把持住自己的志向,立下大志以固定自 己的本心,立志是在一个人的表面,而恭敬是在一 个人的内心,这就是治学的主要方法。等到见到何 基,何基对履祥说:“会之多次阐述贤者之贤,理 与欲的分别,就应当从今日开始。”会之,是王柏 的字。当时人们议论认为何基的清正耿直、纯良诚 实就像尹和静,王柏的高明刚正就像谢上蔡,履祥 则得二人的亲传,将他二人的德行一起充实自己。
•
履祥居仁山之下,学者因称为仁山先生。 大德中卒。元统初,里人吴师道为国子博士, 移书学官,祠履祥于乡学。至正中,赐谥文 安。 • 履祥住在仁山之下,学者因此称他为仁山 先生。大德年间故世。元统初年,同乡人吴 师道任国子博士,送信给学官,在乡学校中 建立履祥的祠堂。至正年间,赐谥号文安。 • (节选自《元史· 金履祥传》)
•
履祥尝谓司马文正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 为《外纪》,以记前事,不本于经,而信百家之说,是 非谬于圣人,不足以传信。乃以《尚书》为主,下及 《诗》《礼》《春秋》,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事,断 自唐尧以下,接于《通鉴》之前,勒为一书,名曰《通 鉴前编》。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先儒 所未发。 • 履祥曾经说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写《外 纪》,用来记录前朝的事件,不是以经书为依据,却相 信各种学派的说法,这是把错误归于圣人,不足以流传、 相信。于是以《尚书》为主,后来的书采用《诗经》 《礼记》《春秋》,别的就采用旧史诸子百家的著作, 列表记载大事,时间上前面截止于夏尧,与《资治通鉴》 记载的时间相衔接,刻成一部书,书名是《通鉴前编》。 凡是所引用的书,总是加上注释,使引用文字的意思得 到正确的诠释,有很多先前的儒者没有阐发的意思。
2013年新课标2文言文和翻译
2013年新课标2文言文和翻译1. 历年语文高考全国卷2的文言文翻译题1994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
事母至孝。
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
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
”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
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
”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
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问者惭而退。
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
(《宋书•孝义传》)〔注〕①白粲:白米。
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
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
12.下列两句中红字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2分)①扬州辟从事史。
②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A.①设立pì②给以gěi B.①设立pì②使……丰足jǐ C.①征召bì②使……丰足jǐ D.①征召bì②给以gěi13.对“辄货市粟麦”一句中“货”、“市”词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是“卖出” B.都是“买入” C.买入、卖出D.卖出、买入14.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不同B.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也相同C.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相同D.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也不同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15.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2分)A.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2013年试卷文言文翻译
(一)鲁人放火烧积泽,偏偏天刮北风,火势向南蔓延,眼看国境将受到危及。
哀公鼓励百姓参与救火,但百姓只愿意驱赶野兽,不愿救火,哀公请教孔子。
孔子说:“驱赶野兽任务轻松又不会受到责罚,救火不但辛苦危险,又没有奖赏,所以没有人愿意救火。
”哀公认为有理。
孔子又说:“事情紧急来不及行赏,再说凡是参与救火的人都有赏,那么国库的钱赏不到一千人就光了。
事到如今,只好下令不救火者一律论罪。
”于是哀公下令:“凡是不参与救火者,比照战败降敌之罪;(只驱赶野兽者,比照擅入禁区之罪。
)”命令还未遍及全国,积泽的大火已被扑灭。
(二)桑怿听闻襄城有十多个强盗,独自一人提着一把剑去了,杀了许多人,把剩下的人绑了起来。
汝旁县因此没有了强盗,京西转运使将此事上奏到朝廷,桑怿被任命为郏城尉。
桑怿虽然中了进士,而学问却不怎么样,但是他的行为举止都符合书中的道理,很多像这样的例子。
(桑怿)当初居住在雍丘时,遭遇大水,有两米仓的粮食,将用船运送。
发现那些逃难躲水患的百姓,就抛弃了粮食,用船载让百姓。
看到百姓年成不好,会聚乡里供养他们,直到粮食没有了才停止。
桑怿擅长使剑和铁简,力量可抵过几个人,并且很有谋略。
(三)吕蒙到吴国,吴主孙策奉劝他学习文化。
吕蒙于是博览群书,以《周易》作为主要学习对象。
(经常成为孙策的座上宾,并且喝醉酒就睡在座位上,)(吕蒙经常因酒醉而坐在已逝世的孙策的旧座位上,有时更沉沉睡去。
)(时常在孙策的身边谈经论道,有时还喝得酩酊大醉,很快沉沉睡去,)在梦中背诵《周易》一部。
不一会儿吕蒙惊醒起身,众人都问他怎么回事?吕蒙说:“刚才梦见了伏羲、文王、周公和我谈论国运兴亡的事,天地宇宙正直贤明的道理,(日月天象地理的规律)观点都十分精辟绝妙。
没有领会那些深奥的言旨,所以只能凭空背诵他的文章。
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诵《周易》这件事了。
(四)晋国大夫祈奚老了,晋国的君主问他:“谁可以接替你的位置啊?”祈奚回答说:“解狐可以。
”君主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祈奚)回答说:“君上问的是(谁)可以,而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3分) 名词活用 补出省略成分 状语后置
(陶澍)
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 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
(2011年广东卷) 9、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泅 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上流
如:
①金城千里
比 喻
像金子一样坚固
借代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一旦填沟壑
高官厚禄 死了
讳饰
使用了修辞的文言句子一般要意译
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回乡的一种谦辞 翻译: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 还乡。
例2:衡下车,治威严。
直译:张衡走下车子, 就树立威信。
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 其术也。 (高三语文套题练习)
译文:这时于公才醒悟过来,那些鬼物都是算卦的 派来的,想致人于死地,来证明他的卦术高明。
真题演练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
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
注意省略了主语、宾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小练习训练16) 译文:益都强行架着他,让他谢恩,傅山先生倒在 地上不起来
• 翻译过程中,“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 才用“意译”,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 用典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宜用意译。
意译: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根据原文内 容的大意来翻译,不局限于原文的每一个 字句,可采用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方式。 《风向标》P91 师P148
关键词句不落实, 就会徒劳无功
(2010年高考广东卷)
9、翻译题: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省略“以”的宾语, 翻译时要补出来
∧ 翻译:如今上天把(居庸关)交给我们,不可以错 失这个机会。 赋分:授予,古今异义1分,省略句1分,大意1分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翻译:皇上指挥军队渡过黄河,(士兵)擂鼓呐喊一 直冲向宋忠的阵营。
10月17日文言文复习
文言文句子翻译
学习目标:
1、根据考纲要求,探究近几年广东高考翻 译题特点,了解考查方向,明确复习目标。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方法技巧,提高 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3、讲练结合,强化扣点采分的意识,努力 做到翻译不丢分。
一、考纲阐释
考纲 内容
《风向标》P89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B 级(理解)
下车:到任 意译: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
小
件:
结
文言语句准确翻译,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 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的 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直至 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 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能准确把握。
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官吏,周访推荐他做了 主簿,与他结为好友(相:代词,他),把 女儿给了陶侃的儿子陶瞻做妻子(妻:名词 做动词)。
巩固练习:
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 (小练习训练16) 译文:吏部郎与他谈中州的文献典籍,傅眉才学渊 博,滔滔不绝,吏部郎有时还不能完全回答他的问 题。
“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将文言句子转换成 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要求做 考纲 “信”(准确)、“达”(通顺)、“雅”(体现原 阐释 文意蕴、有文采)。而要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首先就得抓住关键词语、句式特点及使用的修 辞手法等,准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文言翻译:(1)文言实词的翻译 (2)文言虚词的 考点 翻译 (3)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 分布 (4)理解并翻译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赋分:麾,1分,鼓噪,1分,大意1分。
名词活用作动词
(2009年高考广东卷)
9、翻译: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① (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 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翻译:(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 他内心很有豪气。
第⑴句落实关键词“向”、“ 殆”“ 过”, “语” 的主语要补出来 第⑵句落实关键词“许”、“然” “壮”。 “下诏” 的主语要补出来。
以课本句子、相关高考题为例, 掌握文言文翻译方法
掌握文言翻译的具体方法 五字法:留、换、补、删、调
翻译的具体方法----留
适用范围
年号、人名、地名、国 名、官名等专有名词及 古今词义相同的普通名 词
示
例
(1)庆历四年春,滕子 京谪守巴陵郡。 (2)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3)行军用兵之道
翻译的具体方法----换 适用范围 示 例
⑴关键实词的翻译不够准确。用现代汉语的意思来理解 文言词语。 ⑵虚词在翻译中没体现出来。 ⑶错把古义当今义翻译。 ⑷无需翻译强行翻译。 文言文中一些特定的文化现 象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名、地名、人名、官职名 称、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
2、特殊句式在翻译时没体现。如:判断句、省略句、 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 语后置等以及一些固定句式等
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
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史记· 李将军列传》
分析并翻译
• • • • • •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 [分析] 留——李将军; 删——之 换——其:大概、恐怕、差不多/也……吧; 调——……之谓(宾语前置的一种固定句 式):说的是……/是说…… 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二、考情分析
文言翻译,广东卷一般是从原文中选取 2~3个句子要求考生翻译,分值6~10分,所 选的句子都有一定的考查价值——便于设计 得分点,便于阅卷有可以操控的标准,命题 者注重考查考生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 语法现象的理解。
针对有价值的句子进行 训练,增强得分意识。
虚词用法意义
翻译下面句子: (2012年广东卷)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3分) 一词多义“表彰” 补出省略成分(陶澍)
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 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巩固练习:
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 (高三语文套题 练习) 译文:爱护于公的人都替他感到害怕,劝他把口袋 里的钱全部倒出来用来哀求算卦的人给予解救。
罄橐qì tuó :竭尽囊中所有 ng
• • • • • • • • • • •
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分析] 留——死、天下 换——及:到、等到 之:的 日:时候 知:熟知、了解 不知:不熟知、不了解 与:和 皆:都 尽:竭尽、极力表示、……至极 哀:哀悼 补——知:知之者 不知:不知之者 皆为尽哀:皆为(之)尽哀
到李广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 竭尽哀悼。
【答案】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水的勇士,(让他们) 拿着锋利的锯子躲藏(在)上游的江水中。(3分) 此题重点考查了实词“泅、上流”、文言特殊句式 “省略句”两个考点。翻译的时候,要将“持利锯” 的主语补全
洵奇男子也 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3分)
(罗提督)还邀请文人详细地记载他(做贼)的事 情,(这种胸襟),确实是个非凡(或:奇特/奇 异)的男子汉啊。 历、洵、“洵奇男子也”句式,各1分)
高考翻译题命题规律
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常见实词: 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 义、偏义复词、一词多义 常见虚词:以、而、其、于 省略句、被动句、倒 装句、判断句及固定 句式
因为:(1)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 (2)是考题设置的关键得分点
★四、了解文言文翻译常见的失误:
1、字词的含义不能准确翻译,没体现字词的 语法功能。
试翻译下列句子:
人名、年号
人名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 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 他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
巩固练习:
08广东卷
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 友,以女妻侃子瞻。
例(1)、直译就是做到字字落实。
如: 沛公 已 │ │
去, │
间 │
至 │
军中。 │
译为:沛公 已经 离开,从小路 到达 军营。 例(2)、意译就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为:见识短浅的人怎么知道抱负远大的人的志向呢?
(二)强化两个意识:
①语境意识;②得分点意识
(三)熟悉翻译的两种方法: 直译和意译 重点掌握直译“六字翻译法” : 对、留、换、删、补、调、
文言翻译的原则
1、 译文做到“信”“达”“雅”
“信”:即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 漏、不随意增加意思; “达”:既译文无语病、语句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 表述习惯。 “雅”,即译文有文采,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富 有表现力。
2、 翻译时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紧扣原文,按原文字词和句式对等的原则,做 到字字落实。即逐字逐句的翻译。 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 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会说话,可是树下自然会被人踩成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
的是小事,却可以用来说明大道理呀。
• 李景让,字后己,性方毅有守。宝历初,迁右拾 遗。淮南节度使王播以钱十万市朝廷欢,求 领.盐铁,景让诣延英①亟论不可,遂知名。 母 郑,治家严,身训勒诸子。始,贫乏时,治墙得 积钱,僮婢奔告,母曰:“士不勤而禄,犹 灾.其身,况无妄而得,我何取?”亟使闭坎。 景让自右散骑常侍出为浙西观察使,母问行日景 让率然对有日郑曰如是吾方有事未及行盖怒其不 尝告也且曰已贵何庸母行?景让重请罪乃.赦。 尝怒牙将,杖杀之,军且谋变,母欲息众喧,召 景让廷责曰:“尔镇抚方面而.轻用刑,一夫不 宁,岂特上负天子,亦使百岁母衔羞泉下!何面 目见先大夫乎?”将鞭其背,吏大将再拜请,不 许,皆泣谢,乃.罢,一军遂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