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目诊的规范化与应用研究(适宜技术奖成果汇报)

合集下载

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证的规范化研究

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证的规范化研究

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证的规范化研究目的:采用壮医药罐疗法规范化技术治疗痹证,明确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证的临床疗效,确立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证标准操作技术规程,为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证提供规范的治疗方案。

方法:417例患者,随机分为壮医药罐组140例、空罐组138例、中药组139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有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

结果:壮医药罐疗法组、空罐组、中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1%、85.51%、92.81%,药罐组总有效率高于空罐组(P<0.05),与中药组接近(P>0.05);三组对改善痹证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均有较好的作用。

结论:壮医药罐疗法规范化技术治疗痹证疗效确切,经济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壮医药罐疗法;痹证;规范化治疗壮医药罐疗法是流传于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医疗技法,临床用于治疗痹证有较好的效果。

我们根据多年来的应用经验,制定了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证在操作规程、配穴方法等方面的规范化治疗方案,并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痹证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痹证的诊断标准[1]。

风湿病诊断标准:根据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上所制定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的诊断标准[2]。

纳入标准:凡同时符合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桂科攻0592007-3F。

上述痹病、风湿病诊断标准者,可选为研究对象。

排除标准:①虽为本病但长期服用西药或其他药物者,必须停用,否则排除。

②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排除。

③晚期畸形、残疾、丧失劳动力者排除。

④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以及精神病患者排除。

1.2一般资料本研究共入选450例痹证患者,本组病例来自三个临床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靖西县中医院、广西陆川县中医院,全部病例均为门诊病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壮医药罐组150例、无药竹罐组150例、中药辨证组150例。

壮医目诊内容

壮医目诊内容

壮医目诊内容壮医目诊是壮族传统医学中的一种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睛、眼神和眼底等来判断身体的状况,进而进行治疗。

壮医目诊在壮族地区广泛应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壮族人民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壮医目诊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睛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壮医相信,眼睛是身体内脏器官的窗口,通过观察眼睛的变化可以了解到身体的健康状况。

壮医目诊主要包括观察眼神、瞳孔、眼底等方面的变化。

壮医会观察患者的眼神。

眼神是人们情感和精神状态的反映,通过观察眼神的变化可以判断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如果患者的眼神呈现出无神、呆滞或者焦虑的状态,可能说明患者存在精神方面的问题或者情绪不稳定。

壮医会根据这些情况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并通过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调理。

壮医会观察患者的瞳孔。

瞳孔是人眼中黑色部分,通过观察瞳孔的大小和反应可以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状况。

壮医相信,瞳孔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情况。

例如,如果患者的瞳孔呈现出扩大或者收缩的状态,可能说明患者存在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或者体内阴阳失衡。

壮医会根据这些情况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调理。

壮医会观察患者的眼底。

眼底是眼球内部的一块组织,通过观察眼底的血管和颜色可以了解到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器官功能状况。

壮医相信,眼底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的气血流通和脏腑功能的状况。

例如,如果患者的眼底呈现出血管扩张、出血或者色素沉着等情况,可能说明患者存在血液循环不畅或者器官功能受损的问题。

壮医会根据这些情况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调理。

壮医目诊作为壮族传统医学中的一种诊断方法,虽然没有现代医学那么科学和精准,但在壮族地区一直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壮医目诊不仅可以帮助壮族人民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还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法和保健建议。

因此,壮医目诊在壮族地区被认为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且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和尊重。

壮医的理论体系及诊疗特色

壮医的理论体系及诊疗特色

壮医的理论体系及诊疗特色壮医探病诊法壮医探病诊法,是在疾病错综复杂,一时难以作出明确诊断,或病者“巧坞”已乱,昏不知人,无法询之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些特殊诊断方法,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诊断性治疗。

壮医有时还借助探病法判断预后吉凶。

探病诊法古代壮医用得较多。

1.痧病探病法若于患者体表见红色或紫红色痧点,或于肘窝、胴窝、舌下见青蓝色痧筋,或于患者胸背、上臂等部位刮出痕如蛇状隆起,或病者伴全身不自然,疑为痧病欲明确诊断时,可试用下述方法探病:①以生车头一片给患者嚼,其不觉刺舌、喉痒,反觉甘甜者多为痧病。

②以炒茶籽粉(即茶麸),予患者嚼,若病者觉味甘香甜者多属痧病。

③嘱病者嚼生黄豆,若其觉味而不腥者多为痧病。

④嘱病者尝水烟筒之烟油水,若病者不觉味涩苦而难入口者为痧症。

⑤以辣椒或生野芋头擦病者掌心,若其不知瘙痒热辣者为痧症。

⑥石灰水试诊法:石灰水试诊法.为壮医药物试诊方法之一。

主要用于痧症的诊断。

其法是将石灰浸泡于开水中,令患者喝其上清液,若不觉苦涩反觉甘甜者为痧症。

2.跌打探病法壮医认为,若病者因跌打内伤,昏不知人,外表未见伤痕而又无人知晓其为如何跌伤时,在给予必要的检查及救护措施时,用下面方法探病,可帮助诊断:取酸橙叶适量,捣烂后擦患者全身,可使受伤部位现出淤斑。

需要注意的是,若未见淤斑,也不能排除病者有跌打损伤可能,应全面诊查。

3.预后探病法古代壮医认为:用剪刀剪下病者的一把头发,并将之投掷于地,若头发成团,聚血不散者,预后尚好;若头发散乱而不聚者,则预后较差,多为不治之症。

现代壮医经验:刺患者中指尖取血数滴,医者肉眼观察并以手指擦拭,色红活血质粘稠者,预后较好;色淡或暗黑而粘性差者,预后不良。

(十三)表里反应诊法表里反应诊法是壮医常用的一种特殊诊法。

其方法是按压患者体表龙路火路网络上的某些特定穴位,再从这些穴位的变化与反应,来推断内部脏器的某些病变。

如根据壮医经验压食背穴(位于手背食指掌指关节的中点)有胀痛者,提示有妇科疾病;又如太渊、经渠压痛,提示“咪钵”有疾;太冲、中封压痛,提示“咪叠”有疾,等等。

壮医佩药疗法防治四时感冒的技术规范及临床应用

壮医佩药疗法防治四时感冒的技术规范及临床应用
民族民间医药,2013(2) :11. [5] 滕红丽,李凤珍,蒋筱,等.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治疗
风毒病的规范技术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 5): 3-5. 作者简介: 滕红丽(1964-),女,壮族,博士,研究员、教授、硕士生导 师。现在广西国院壮医医院工作。研究方向:中医、壮医临床诊 疗及民族药、新药研论
何种感冒,除鼻塞、流涕等共有临床表现外,还应根据其独有的
临床表现来辨证分型。下面就其辨证分型和临床表现(特有)
进行探讨。
感冒(外感)辨证分型:风寒束表、风热犯表和暑湿伤表&
风寒束表: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脉浮或浮紧;风热犯表身热显
' 著,微恶风,咽喉红肿有疼痛感,流黄浊涕;暑湿伤表:肢体酸重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疗技术协作组编.中医医疗技术
手册"2013普及版)[M]. [2] 陈 攀.壮医佩药疗法概述[J]急匕方药学,2013,10(6):
105-106. [3] 王春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118例[J].中国
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 12) :295-296. [4] 卓秋玉.在临床护理中运用壮医特色外治法体会[J]冲国
收稿日期:2020-07-29 修回日期:2020-12-03
本文编辑:张慧芳
-93 -
2.3壮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壮医)诊疗中心的感冒
诊断和疗效标准,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 热、头身疼痛、全身不适等。临症分为风寒、风热、暑湿等不同证 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小儿感冒诊断和疗 效标准,凡见患儿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咽痛、扁桃体红肿 等7项指标中3项以上者,诊断为感冒一次。 2.3.1 壮医疾病诊断

壮医目诊的规范化与应用研究(适宜技术奖成果汇报)

壮医目诊的规范化与应用研究(适宜技术奖成果汇报)

• 2.制定壮医目诊诊断技术规范 •

壮医目诊诊断评分法
(白睛或黑睛相应的反应区的阳性眼征:积分超过13分者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积分 10~13为疑似诊断须结合临床进一步确诊)
• 3.完成壮医目诊临床研究
• •
3.1消化性溃疡
采用目诊积分法进行评分及诊断,300例疑似消化性溃疡患者 经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88例,壮医目诊出现阳性眼征 为255例,灵敏度为87.8%,假阴性率为12.2%,特异度为83.3%, 假阳性率为16.7%,阳性似然比为5∶3,阴性似然比为1∶6.8, 正确诊断指数为87.7%,真实性较好。并根据壮医原则将分消化 性溃疡为谷道热痧型、谷道血瘀型、谷道虚劳型三种证型,从壮 医目诊诊断与壮医证型关系、胃镜诊断与壮医证型关系、壮医证 型与目诊表现积分关系等角度探讨消化性溃疡壮医目诊表现与证 型关系。
• 壮医目诊原理
• • 壮族称眼睛为“勒答”。壮医对“勒答”极为重视,认为勒 答是天地赋予人体的窗口,是光明的使者,是天地人三气精华之 所系,人体脏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所以“勒答”能包含一切,洞 察一切,也能反映百病。勒答长在“巧坞”(头脑)上,直接受 巧坞指挥。因而,壮医在疾病诊断上,把目诊放在首要位置,认 为凡人体内脏腑、气血、骨肉、谷道、气道、水道、龙路、火路 的功能状态如何,都可以通过目诊而诊查出来。目诊就是通过肉 眼、放大镜或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睛的巩膜、虹膜、瞳孔的色 泽、形态以及脉络的细微变化,来判断疾病的位置、病因病性和
该诊法流传于壮族民间最初由民间壮医黄老五根据壮族民间一些独特的望诊技艺和经验进行整理并逐步运用于临床诊断疾病由于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深受患者的欢迎本项目在继承前人目诊经验的基础上对壮医目诊诊断技术的临床规范化及应用研究并对该项技术进行初步的推广应临床诊断技术如b超ct扫描核磁共振等设备造价高检查费相对较贵目诊法医患易配合1次完成检查费用低廉外主要指眼睛的外在变化或局部表现内则指人体的三道两路天地人三气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2014年全区中医药壮瑶医药工作要点的通知-桂卫中[2014]8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2014年全区中医药壮瑶医药工作要点的通知-桂卫中[2014]8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2014年全区中医药壮瑶医药工作要点的通知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2014年全区中医药壮瑶医药工作要点的通知(桂卫中〔2014〕8号)各市卫生局,区直各医疗卫生单位:现将《2014年全区中医药壮瑶医药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2014年4月20日2014年全区中医药壮瑶医药工作要点2014年全区中医药壮瑶医药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以改革创新统领中医药壮瑶医药各项工作,着力完善中医药壮瑶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充分发挥中医药壮瑶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深入开展中医药壮瑶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加快发展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服务,进一步提升科技传承与创新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弘扬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加快建设西部中医药民族医药强区步伐。

一、着力完善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政策和机制(一)深化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战略。

研究和推进桂港中医药壮瑶医药合作战略;完成自治区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十大重点工程“十二五”中期评估、研制《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配合编办理顺各级中医药民族医药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与中医药壮瑶医药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机构和编制,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列为自治区战略。

(二)创新发展“三名”战略工程。

根据国家的政策和自治区改革发展的思路,集中力量,纵深推进全区中医药壮瑶医药“名医、名药、名院”(简称“三名”)战略。

(三)推进中医药壮瑶医药改革发展试点。

加强和指导玉林市开展自治区中医药民族医药综合改革实验、钦州市进行中医药壮瑶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改革试点、桂林市开展中医药壮瑶医药促进健康旅游服务贸易改革试点。

壮医常见病目诊要点总结

壮医常见病目诊要点总结

壮医常见病目诊要点总结壮医常见病目诊要点主要包括病史采集、症状分析、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方面。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要点。

一、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诊断的第一步,对于常见病的诊断尤为重要。

在采集病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详细询问患者主诉,包括病程、症状的发生和变化等。

2.了解患者家族史和个人史,如有遗传性疾病或患者有特殊职业暴露等。

3.询问患者有无过去治疗史,包括用药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4.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和饮食情况,如是否有烟酒嗜好等。

二、症状分析症状分析是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对症状进行分析,以了解病情的具体表现。

在症状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病情的部位、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等。

2.分析病情的发生原因,如外伤、感染或药物不良反应等。

3.判断病情的变化趋势,如逐渐加重或缓解等。

4.注意观察其他伴随症状,如发热、头痛、恶心等。

三、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通过观察、触摸、听诊和叩诊等手段,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查。

在体格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全面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面色、体温、呼吸、心率等。

2.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如有无发红、湿疹或瘀斑等。

3.触摸患者的脉搏,以了解心脏和血管的情况。

4.听诊患者的心脏和肺部,以检查有无异常的心音和呼吸音。

5.叩诊患者的胸部和腹部,以判断有无异常的声音和脏器肿大等。

四、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是通过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和生物学检查等手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进一步确认和评估。

在辅助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验项目,如血常规、生化指标或病原学检测等。

2.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如X线、CT、MRI或超声等,以观察患者内部器官的情况。

3.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生物学检查,如病理检查、细菌培养或基因检测等。

壮医常见病目诊要点包括病史采集、症状分析、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要点的综合分析,可以有效地确定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服务于壮医临床应用的壮药教学内容研究

服务于壮医临床应用的壮药教学内容研究
壮 医药事业。
【 关键 词】壮 药教 学;壮 医临床 ;教 学内容
【 中图分类号 】G6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0 8 . 1 1 5 1 ( 2 0 1 3 ) 0 2 . 0 0 7 8 . 0 2
I m pr o v i ng t he t e a c hi ng c o ur s e s o f Zhua n g me di c i na l he r bs t o be t t e r S e r v i c e f o r t he Zhua n g c l i ni c a l
s e l f - s u ic f i e n c y c a p a b i i l y t o f Z h u a n g d r u g s i n s o me d e g r e e , t o c h a n g e he t is d j u n c t i o n o f Z h u a n g c i l n i c a l a n d Z h u a n g d r u s, g a n d i f n  ̄ U y t o
壮 医药特色学科一直是广西 中医药大学及广西壮族 自治 区重点建设的一个特色专业 , 从2 0 1 1 年起 , 在 国家政府的大 力支持 下,经教育部批准 ,广西 中医药大学正式在原有的 中 医专业壮 医方 向基础上开设壮 医专业 ,标志着壮医本科高等 教育又迈上 了一个新 台阶 , 为壮医药的发展带来了新 的机遇 , 同时也提 出了新 的挑 战。
b e n e i f t he t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r a it d i o n l a Zh u a n g me d i c i n e . Ke y wo r d s : t e a c in h g o f Zh u a n g me d i c i n l a he r b s ; Zh u a n g c l i n i c l a me d i c i n e ; t e a c h i n g c o u se r s

中医适宜技术开展情况汇报

中医适宜技术开展情况汇报

武威职业学院附属中医医院中医适宜技术开展情况汇报1.武威职业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共有36种:中药塌渍、中药涂擦、中药熏洗、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热奄包、中药离子导入、中药封包治疗、中药含漱、中药雾化、中药足浴、普通针刺、电针、温针灸、艾灸、隔物灸、铺灸、火龙灸、熥药、拔罐治疗、刮痧治疗、穴位按摩、穴位贴敷、穴位注射、手指点穴、推拿、头部按摩、手法整复、乳房按摩、牵引、蜡疗、小针刀、耳穴贴压、气压治疗法、脉冲治疗、磁热疗法、烫熨治疗。

2.我院常见病种现阶段在治疗中常用中医适宜技术举例:(1)类风湿性关节炎(尪痹)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疗效显著的有:温针灸法、蜡疗法、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洗、射频疗法、穴位贴敷法、推拿按摩、中药塌渍法、中药泡浴法、药罐疗法;(2)强直性脊柱炎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疗效显著的有:针刺疗法、中药熏洗、拔罐法、督脉灸法、磁热疗法、推拿按摩法、中药塌渍、火龙疗法;(3)退行性骨关节病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疗效显著的有:针刺疗法、中药熏洗、中药泡浴、中药塌渍、蜡疗法、火龙疗法、推拿按摩法、灸疗法、针刀疗法、穴位贴敷法、牵引法;(4)颈椎病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疗效显著的有:针刺疗法、中药塌渍、蜡疗法、烫熨疗法、拔罐法、推拿按摩法、灸疗法、刮痧法、穴位贴敷法、牵引法;(5)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疗效显著的有:针刺疗法、中药离子导入、烫熨疗法、中药熏洗、中药泡浴、中药塌渍、蜡疗法、火龙疗法、刮痧法、拔罐法、推拿按摩法、灸疗法、督脉灸法、药罐疗法、针刀疗法、磁热疗法、穴位注射法、骶管注射法、电火花治疗法、穴位贴敷法、牵引法;(6)眩晕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疗效显著的有:针灸、电针、烫熨疗法、拔罐、刮痧、头部按摩、穴位贴敷、耳穴贴压、中药足浴;(7)口僻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疗效显著的有:针灸、烤电、电针;(8)消渴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疗效显著的有:脉冲、中药足浴、拔罐、烫熨、艾条灸、耳穴埋豆、中药熏洗、火龙疗法、普通针刺;(9)心悸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疗效显著的有:拔罐、普通针刺、穴位贴敷、耳穴贴压;(10)咳嗽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疗效显著的有:拔罐、中药穴位贴服、中药超声雾化吸入、穴位埋线;(11)中风病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疗效显著的有:中药药浴、中频、低频脉冲治疗、拔罐、艾灸、穴位拍打、穴位按摩、耳穴埋豆。

壮医特色疗法研究进展

壮医特色疗法研究进展
2 壮 医特 色疗法 研 究进展
2.1 针刺 疗法 壮 医针 刺疗 法 可 细分 为 多 种 ,其 中刺 血疗 法 和针挑 疗法 被研 究较 多 、应用较 广 。
刺血疗法有助 于改善人们 的亚健 康状态 。陈 红等 发现患者接受该法治疗后 ,其 5一羟色胺水 平上升而去 甲肾上腺素水平下 降,失 眠症状 明显 缓解 。曾翠琼等_2 报道刺血疗 法使实验小 鼠的免 疫水平 有 所 提 高 。同 时 ,刺 血 疗 法 对 慢 性 疲 劳 综 合征 (具体表现为 :失眠、免疫力低下 、头痛等 )
1 壮 医特 色疗 法 简介
因壮 族 人 民 聚 居 的 广 西 地 区 气 候 潮 湿 炎 热 , 居 民易 患 邪 毒 时疫 、风 湿 痹 病 ,且 当地 奇 山怪 石 众 多 、 动 植 物 种 类 繁 多 ,故 壮 族 人 民善 用 石 器 、 骨针、草药等来治病 ,并逐渐 形成 以 “外治 ”为 主的医疗手段 ,其 特色疗法 “壮 医三宝” 为 :① 针刺疗 法——在病 人 体表 施 针治 病 的一 种方 法 ,
Key words: Zhuang Medicine;Surgery;Characteristic T h erapies;Moder n Research;Development Suggestions
壮 族 是 我 国少 数 民 族 中人 口最 多 的 民 族 ,现 今大 约 有 1400万 人 居 住 在 广 西 境 内。 因 当地 的气 候 和环 境 的影 响 ,壮 医 通 过 长 期 的 生 产 生 活 和 医 疗实 践 ,逐 步形 成 了 自 己独 特 的理 论 体 系 :阴 阳 为本 ,三 气 同 步—— 壮 医 的天 人 自然 观 ;脏 腑 气 血骨 肉 ,谷 道 水 道 气 道 ,龙 路 火 路— — 壮 医 的 生 理病理观 ;毒 虚 致 百病——壮 医 的病 因病 机论 ; 调气解 毒 补 虚—— 壮 医 的 治 疗 原 则 。 这 些 传 统 理 论 同时也 是壮 医 特色疗 法 的指 导思 想 。

壮医综合疗法治疗火眼38例报告

壮医综合疗法治疗火眼38例报告
西医一般 治疗作疗效 对照 ,收到 良好 的效果 ,现将结果 报
告如下 。
1 材 料 与方 法
例数
3 8 4 8 2 7 6 1 2 0 1 5 9 2 4
对 照 组 4 0 1 1 1 1 1 1 1 1 01 5 5 6 3 1 0 6 4
注: =7 4 , P < 0 1 X .7 .O ; :6 2 , P < 0 5 .0 .0 ;X。=
7 8例均为流行期间确诊为火眼 的患者 ,均为双眼发病 , 按就诊先后 顺序 随 机分 为治 疗组 和 对照 组 ,治 疗组 3 8例 中,男 2 ,女 l ;对 照组 4 2例 6例 J 中 ,男 2 0例 5例 ,女 1 5
注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比较 ,X = .8 P <0 0 。 46 , . 5
抗炎能力 J 。所 以,我 们在 治疗 中配以耳 穴 的眼 、肝二 穴
结果显示 ,治疗 1个疗 程后 ,两 组治疗 总有 效 率差异
有显著意义 。
针刺放血 及 大椎针 刺 放血 加拨 罐 ,起 到 消 炎 、消 肿作 用 , 进一步提高疗效 。

放血加拨 罐 ,每天 1 次。以上三法 综合使 用 , 8 为一 5— 天 疗程。对照组 4 o例采用西 医一般 治疗 :用 0 5 病毒灵 滴 .%
眼液滴眼 ,每天 6~1 ,晚 间涂 四环 素眼膏 ,5—8天为 0次

为黏液性 ,晨起时 ,上下 睑缘及睫毛常被分泌物黏连 ,结成 干痂 ,无法睁眼。结膜充血 ,眼睛发红 ,故称红眼病 J 。西 医治疗 以局部应用抗细菌或抗病毒药水 ( )为主,属对病 膏 因治疗 ,对缓解症状方面无特殊用药 。 壮医认为 ,火眼 的成 因是感受 热毒 、火 毒 ,毒邪 上攻 勒答 ( 眼睛) ,气机 不 畅 ,郁 而为 病 J 。火 眼 的治 疗 原则 是清热毒 ,祛风毒 ,凉血 J 2。穿心莲具有 清热毒 ,通 火路 , 凉血 ,消肿止痛功 效 ;千里 光具有 清热 毒 ,除湿毒 ,通龙 路 ,明 目,主治火眼 功效 J。用 两 者水 煎 熏洗 或 冲 洗 眼 睛 ,把眼 中分泌物 、细菌 、毒 素洗净 ,再用 药液 湿敷 眼 睛 治疗火眼 ,局部用 药 ,可 以增加局 部 的药物 浓度 ,使 药物

壮医目诊观察糖尿病总结

壮医目诊观察糖尿病总结
学术交流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不同诊断方法的融合与发展,提高 医学的整体水平。
05
壮医目诊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价 值与展望
壮医目诊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价值
1 2 3
早期诊断
壮医目诊能够通过观察眼睛的异常变化,提早发 现糖尿病的潜在风险,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病情监测
通过定期进行壮医目诊检查,可以及时了解糖尿 病病情的发展和变化,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眼睛血管变化:糖尿病患者眼睛周围的血管容易 出现病变,表现为血管扭曲、扩张或闭塞等,这 些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
眼睛巩膜出现黄染: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 程度的巩膜黄染现象,这是由于血糖升高导致肝 脏负担加重,进而引起黄疸。
眼睛干燥或视力模糊: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眼 睛干燥、痒痛、视力模糊等症状,这是由于血糖 升高对眼部神经和组织造成损害所致。
推动壮医目诊发展的建议
政策支持
01
政府应加大对壮医目诊研究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
金扶持。
学术交流
02
鼓励开展壮医目诊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促进研究成果的共
享和转化。
人才培养
03
加强壮医目诊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为壮医
目诊的推广应用提供人才保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脏腑病理变化
壮医目诊认为眼睛的不同部位与体 内脏腑器官相对应,脏腑器官的病 理变化会在相应的眼睛部位上表现 出来。
气血理论
壮医目诊认为气血的运行状况与眼 睛的健康密切相关,气血的平衡和 通畅是维持眼睛正常功能的重要条 件。
02
壮医目诊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 用
糖尿病的壮医目诊表现
目诊是壮医独特的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眼睛 的不同部位,可以判断身体各部位的健康状况。 在糖尿病的诊断中,壮医目诊可以观察到一些特 定的症状和表现。

甘做壮医药发展铺路石——记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广西壮医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钟鸣

甘做壮医药发展铺路石——记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广西壮医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钟鸣

1 万多份 民族药标 本并鉴定完成 10 广 和 产 品 开 发 中 推 动 壮 医 药 学 现 代 深感壮 医人才培养 的担子更重 了,但 20
多种 ,从没有一本壮医药代表书 目到 化 、规范化 、标准化发展 ,是 当下迫 他仍然对未来充 满信心 :“ 医药 已 壮 编辑 出版几十部 ,从零课题到承担国 切 要解 决 的 问题 之 一 。 家支撑计划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进入快速发展 的轨道 ,现在 ,‘ 医 壮
药临床手册》 中国壮药学》 简明 高处迈 进 ! 、《 、《 ” 壮医药学》等颇具代表性 的书籍 。这
管理'热忱满怀 i ÷
委以重 任 ,先后担任广西民族 医药研
些集大成 的科研成果和书籍 ,让壮医 药真正与蒙 医药 、藏医药一样 ,登上
19 年以来 ,工作出色的钟鸣被 大雅 之堂 。 99 天下事业 人为先 。在钟 鸣看来 ,







_ -







_
- -






● _



_



● ,

_




● ●
● l
什 么是 成 功 的人 ?就 是 今 天 比 昨天 更 有智 慧 的人 ,今 天 比 昨天 更 慈 悲的人 ,今 天 比昨 天更 懂得 爱 的人 ,今 天 比昨天 更懂 得 生活 美的人 ,今 天 比 昨天更 懂得 宽容 的人 。
省6 民族 医学院 ,开始从事真正意义上的 “ 愿 不 愿 意 到 南 宁 来 ,我 们 需要 年 首次对全国4 个少数民族医特色诊 你

壮医目诊的研究进展

壮医目诊的研究进展

2019年第32卷第12期壮医目诊的研究进展*尚昱志,林基勇,付宇蕾,陈悦,张青槐,庞宇舟△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200[摘要]从壮医目诊溯源、机理研究、临床研究三个方面对壮医目诊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总结其优势、特色,并阐述目前壮医目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壮医目诊技术。

[关键词]壮医;目诊;研究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852(2019)12-0141-03 Research Progress of Eye Observation in Zhuang Medicine SHANG Yuzhi,LIN Jiyong,FU Yulei,CHEN Yue,ZHANG Qinghuai,PANG Yuzhou△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ning530200,China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research progress on eye observation of Zhuang medicine from the as-pects of source tracing,mechanism study and clinical research,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and expound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so as to further study and popularize the techniques of eye observation of Zhuang medicine.Zhuang medicine;eye observation;research progress;review壮医目诊,是壮医望目诊病技术或方法的简称,属壮医望诊的范畴[1]。

壮医香灸疗法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技术规范与临床应用研究

壮医香灸疗法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技术规范与临床应用研究

民族医药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pr .2024,V o l .32N o .8 җ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6076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 重点专项(2022Y F C 3502201);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 2022 75号);全国名中医黄汉儒学术思想与临床诊疗传承发展推广中心项目(2022V 004);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G Z X K -Z -20-62);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桂科A D 19245183);2019年广西中医外治法示范基地项目(桂中医药医发 2019 14号)通信作者:滕红丽,E -m a i l :133********@163.c o m第一作者:赵金妹,E -m a i l :214948089@q q .c o m 壮医香灸疗法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技术规范与临床应用研究җ赵金妹1,滕红丽2,洪精1,刘军洋1(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2.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南宁530201)ʌ摘要ɔ 壮医香灸疗法是壮医特色医疗技法之一,在临床治疗高尿酸血症有良好效果,但在操作过程中,常因操作不规范而使疗效不达预期㊂该文通过阐述高尿酸血症及传统医药治疗概况㊁壮医香灸疗法的简介㊁技术操作规范㊁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相应处理措施㊁不良反应㊁临床应用,以期为壮医香灸疗法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㊂ʌ关键词ɔ 高尿酸血症;尿酸嗓;水道病;血浊;壮医香灸疗法;技术规范;临床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R 29;R 256.5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816 高尿酸血症(h y pe r u r i c e m i a ,HU A )的壮医病名为 尿酸嗓 ,属于壮医学 水道病 及中医学 血浊 范畴,中医学及民族医学治疗HU A 的方法繁多,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壮医香灸疗法治疗HU A 有一定的疗效㊂现对HU A 概述㊁壮医香灸疗法简介㊁技术操作规范㊁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相应处理措施㊁不良反应㊁临床应用作如下阐述㊂1 高尿酸血症及传统医药治疗概况HU A 为一种代谢性疾病,在正常的饮食状态下,非同日检测的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420μm o l /L (不分男女),即可诊断为HU A [1]㊂HU A 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数据显示,我国HU A 的发病率为13.3%[2],HU A 是继糖尿病之后的又一常见代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3]㊁肾脏病[4]㊁糖尿病[5-6]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必须引起重视㊂现阶段HU A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多认为与先天性嘌呤代谢障碍有关,年龄㊁饮食习惯㊁环境等因素也可影响血尿酸水平,同时血尿酸水平也与遗传基因㊁免疫学㊁肠道菌群等有密切联系[7]㊂降尿酸的药物种类较多,根据不同作用靶点主要分为尿酸生成抑制剂㊁促尿酸排泄剂及促尿酸溶解剂[8]㊂西药治疗HU A 虽然见效较快,但可能会引起皮疹㊁腹泻㊁腹痛等不良反应,远期疗效不佳㊂中医药及民族医药治疗HU A 具有途径多㊁靶点多㊁安全㊁经济实惠等优势,研究者们便将目光转向中医药㊁民族医药,以探寻治疗HU A 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段㊂多数现代中医医家认为,禀赋不足㊁外感六淫㊁饮食不节等均可引起HU A 的发生,病机与脏腑虚损,湿邪㊁痰邪㊁瘀血阻滞于脉络,产生浊毒有关,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主要在脾㊁肾[9]㊂仝小林院士认为,本病治疗时应从整体辨证论治,急则治以清热利湿,缓则以调理脾胃为主[10]㊂中医药治疗本病主要有中药内服㊁针灸㊁穴位埋线等㊂梁谋等[11]研究显示,固本泄浊方不仅可降低HU A 患者血尿酸水平,而且能缓解其不适症状㊂陆欣玲等[12]采用针刺治疗HU A 患者,获得良好疗效㊂金敏娟等[13]研究发现,背俞穴埋线可以较好地降低HU A 患者血尿酸水平㊂壮族是我国岭南地区的原住民族,岭南地区崇山峻岭,林木繁茂,闷热多雨,环境潮湿,为毒物的生长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故被称为 瘴乡 蛊毒之乡[14]㊂壮医认为,过食辛辣之物,或饮食偏于油腻,导致人体谷道㊁水道受到损害,邪毒乘虚进入人体,阻滞龙路㊁火路,使气血运行不畅,阻于机体而发为本病㊂壮医将HU A 辨证分为阳证和阴证㊂HU A 阳证主要表现为25 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8期民族医药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pr .2024,V o l .32N o .8肢体困重,形体肥胖,口腻不渴,大便黏,舌淡胖,或有齿痕,苔腻,脉弦滑,目诊见 勒答 龙路脉络红活㊁弯曲㊁延伸,甲诊见甲色深红㊁月痕暴露多;HU A 阴证主要表现为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小便频数,大便稀,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脉沉或弦滑,目诊见 勒答 龙路脉络浅淡㊁弯曲㊁延伸,甲诊见甲色白㊁月痕暴露少[15]㊂壮医治疗本病时以调气㊁解毒㊁补虚为原则,以除湿解毒通络㊁疏通三道两路(谷道㊁水道㊁气道㊁龙路㊁火路)为主㊂研究显示,壮医在降低血尿酸水平方面有较好疗效㊂谭俊等[16]观察发现,壮医方金钱葫芦汤能降低HU A 小鼠血尿酸水平㊂曾翠琼等[17]研究发现,壮医葫芦茶除痹汤降尿酸效果较好㊂此外,也有研究指出,壮医药线点灸结合刺血疗法降低血尿酸水平效果良好[18]㊂2 壮医香灸疗法简介民族医药是我国少数民族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用药经验总结,为各民族的健康繁衍作出重要贡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㊁地方特色和治疗特色[19]㊂壮医药学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产㊁生活和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㊂壮医药历史悠久㊁资源丰富㊁疗效确切,至今仍是人民群众赖以防病治病㊁保障健康的主要卫生资源之一㊂香灸疗法在壮族地区流传久远,经挖掘整理㊁研究提升,壮医香灸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防治,疗效与内治法有异曲同工之效㊂壮医香灸疗法是采用芳香的壮药特制的香灸条,于穴位或局部灼灸或温熨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常用外治法㊂壮医香灸疗法具有芳香温通㊁活血化瘀㊁软坚散结㊁疏肝解郁㊁行气止痛㊁祛疫辟秽等功效,能通过药物的透皮作用发挥疗效,从而消除症状,适用于内科㊁外科㊁妇科㊁儿科㊁骨伤科等常见病㊁多发病和疑难病的治疗㊂本法因所需设备简单㊁容易学习㊁易于推广㊁临床应用安全有效而深受广大民众欢迎㊂壮医香灸疗法在应用过程中,难免因操作不规范引发一些意外情况,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使临床疗效不佳,不利于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及临床疗效评价㊂因此,制定壮医香灸疗法的技术规范,对保障医疗行为安全,提高临床疗效和壮医诊疗技术水平,促进壮医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壮医临床服务能力有重要的意义㊂3 技术操作规范3.1 器具及药品 壮医香灸条㊁点火器㊁刮灰器㊁灭火器各1~2个,治疗凳㊁床㊁椅若干㊂处理皮肤烫伤㊁晕灸等意外情况的药品和器械,如烫伤膏㊁万花油及备用的急救物品等㊂3.2 环境要求 宜选择通风良好㊁安静㊁光线明亮而柔和㊁温度暖和适宜的室内环境㊂如果天气炎热,需使治疗室内空气流通,对流良好;如果天气寒冷,可配备毛巾㊁毛毯等,有条件者可以安装空调装置㊂宜准备两间以上治疗室,或单间治疗室用屏风隔开㊂3.3 施灸前护理 与患者充分沟通治疗的相关事项,重点对壮医香灸疗法的注意事项㊁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宣教,进行精神安慰与鼓励,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能积极主动配合操作㊂3.4 体位选择 根据治疗部位可选择坐位㊁卧位,以患者舒适㊁术者便于操作为原则㊂灸治前胸㊁腹部和上下肢的前侧部位时采用仰卧位,灸治腰背部时采用俯卧位㊂3.5 穴位选择 参照壮医 寒手热背肿在梅,萎肌痛沿麻络央,唯有痒疾抓长子,各疾施灸不离乡 的取穴原则,以壮医背廓穴㊁神阙㊁中脘㊁关元㊁气海㊁天枢㊁足三里㊁三阴交为主穴,随症加减㊂3.6 消毒 术者采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㊂3.7 操作方法 ①备好火源,可用酒精灯将香灸条的一端点燃㊂②取准穴位㊂③患者选好舒适的体位,使施术穴位充分暴露㊂④一般采取3种香灸施术方法㊂温和灸:即施灸时,将香灸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在距离皮肤2~3c m 处熏灸;雀啄灸:即施灸时,香灸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于一定的距离,而是如鸟雀啄食般一上一下活动施灸;回旋灸:即施灸时,香灸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2~3c m 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以施灸部位为中心,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㊂均以被灸部位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次每穴灸2~3m i n ,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㊂⑤施灸完毕,将燃着的香灸条一端置入灭火器中,以备下次使用㊂3.8 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日或隔日香灸1次,5次为35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8期民族医药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A p r.2024,V o l.32N o.81个疗程,可治疗1~3个疗程㊂3.9适应证符合疾病诊断标准者;年龄18~70岁㊂3.10禁忌证孕妇㊁身体极度虚弱者;合并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如血友病㊁白血病㊁紫癜㊁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者;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者;极度消瘦者;精神病患者,或精神高度紧张㊁狂躁不安㊁抽搐不能合作者;急性痛风发作者㊂3.11注意事项患者在过度劳累㊁过饥㊁过饱或醉酒状态下不适合进行香灸治疗;皮肤有溃烂㊁烫伤者局部禁灸;施灸时注意施灸时间,避免烫伤皮肤;施灸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灸后有灼热感,嘱患者不要用手抓挠,以防抓伤㊂4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措施4.1晕灸香灸后出现头晕㊁口干等晕灸现象,可适当活动身体,饮用温开水,或针刺合谷㊁后溪等㊂若患者出现恶心㊁冒冷汗㊁脉细数等,要立刻停止施灸,嘱患者去枕平卧,饮用温开水,休息片刻㊂若使用上述方法仍然不能缓解症状,要及时救治㊂4.2烫伤如果仅出现局部皮肤潮红,或出现瘀斑且触痛,可以不作处理,但是该部位需要至瘀斑消退㊁没有触痛感后才能再次行香灸治疗㊂若起小水泡,应避免擦破,可让其自行吸收,也可涂烫伤膏或万花油,或用碘伏消毒后,将消毒干敷料敷盖于水泡上㊂若出现大水泡,则先用碘伏消毒,再用消毒注射器针头刺向水泡两侧,放出水泡内的液体,或使用消毒注射器抽出水泡内的液体,然后用消毒干敷料覆盖并用胶布固定㊂5不良反应目前尚未发现不良反应㊂6临床应用因简㊁便㊁廉㊁验㊁捷,且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明显,壮医香灸疗法受到医者和患者的青睐,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见病㊁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防治㊂此外,壮医香灸疗法治疗子宫肌瘤[20]㊁慢性萎缩性胃炎[21]㊁乳癖[22]已进行技术规范研究,为壮医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㊂壮医香灸疗法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治疗HU A的方法,开展技术规范化研究,有益于更好地传承民族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㊂7小结壮医香灸疗法治疗HU A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需要不断地研究,对壮医香灸疗法的操作进行规范,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同时进一步深入开展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便更好地建立客观㊁科学㊁统一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为其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㊂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36(1):1-13.[2]L I U R,HA N C,WU D,e ta l.P r e v a l e n c eo fh y p e r u r i c e m i aa n d g o u t i nm a i n l a n dC h i n a f r o m2000t o2014: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B i o m e d R e s I n t,2015, 2015:762820.[3]A B E L E SA M,P I L L I N G E R M H.G o u t a n d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d i se a s e:c r y s t a l l i z e dc o nf u s i o n[J].C u r r O p i n R h e u m a t o l, 2019,31(2):118-124.[4]MA D E R O M,S A R N A K M J,WA N G X,e ta l.U r i c A c i da n d l o n g t e r m o u t c o m e si n C K D[J].A m J K i d n e y D i s, 2009,53(5):796-803.[5]L Y U Q,M E N G X F,H E FF,e ta l.H i g hs e r u m u r i ca c i da n d i n c r e a s e dr i s k o f t y p e2d i ab e t e s:as y s t e m i cr e v i e w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o f p r o s p ec t i v ec o h o r ts t ud ie s[J].P l o s O n e, 2013,8(2):e56864.[6]B H O L EV,C H O I JW,K I M S W,e t a l.S e r u mu r i c a c i d l e v e l sa n d t h er i s ko f t y p e2d i ab e t e s:a p r o s p ec t i v es t ud y[J].A mJ Me d,2010,123(10):957-961.[7]申林强,邓鑫杰,章淑薇,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作用[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5): 120-125.[8]宋梦瑶,张曦.高尿酸血症的药物治疗[J].医学信息, 2021,34(9):58-61.[9]叶文静,程亚伟,邱晓堂.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20,31(9):1187-1190.[10]田佳星,李君玲,张宸,等.仝小林辨治高尿酸血症思路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2):215-217. [11]梁谋,钟建,魏清兰,等.固本泄浊方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及安全性评价[J].江西中医药,2018,49(6): 32-34.[12]陆欣玲,李瑞玲,沈卫东.针刺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5):102-105. [13]金敏娟,利小华,邹群英,等.背俞穴埋线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 2021,40(1):11-15.45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8期民族医药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pr .2024,V o l .32N o .8[14]李美康,宋宁.壮医治未病思想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8):1034-1035,1078.[15]岳桂华,黄国东.壮瑶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87-88.[16]谭俊,滕红丽,赵湘培,等.壮医方金钱葫芦汤抗痛风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南药学,2016,14(11):1229-1232.[17]曾翠琼,黄汉儒.壮医葫芦茶除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7,23(3):1-4.[18]邓凯烽,陈日兰,李书振,等.壮医药线点灸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尿酸及关节功能影响的M e t a 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3):2956-2963.[19]滕红丽,韦英才.民族医特色诊疗技术规范[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01-202.[20]余亚楠,滕红丽,赵金妹,等.壮医香灸治疗子宫肌瘤的技术规范与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1,27(5):34-36.[21]蒋涵颖,滕红丽,张仪美,等.壮医香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技术规范研究[J ].中医外治杂志,2021,30(1):3-5.[22]赵金妹,滕红丽,刘军洋,等.壮医香灸治疗乳癖的技术规范及临床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30(23):1-4.(收稿日期:2022-10-30)[编辑:郝利珍]җ基金项目:2021年贵州省民族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黔中医药函 2021 124号):石昌熙,E -m a i l :y x gk 2012@126.c o m 第一作者:麻广林,E -m a i l :2460880635@q q.c o m 浅谈苗医药 引血入痹 临证思想җ麻广林12,陈君扬1,杜宁1,田明达1,李永刚1,石昌熙1,2(1.贵州省松桃县民族中医院,贵州铜仁554100;2.贵州省松桃县苗医药研究所,贵州铜仁554100)ʌ摘要ɔ 该文通过分析蒲黄的生鲜熟异㊁古今药理,结合‘黄帝内经“ 痹论 学说及苗医药 万物生成学 的哲学思想,从现代人静态的生活行为方式及饮食结构中构建苗医药理论体系,探讨 引血入痹 思想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的意义,并介绍胞痹案1则加以佐证㊂ʌ关键词ɔ 蒲黄;胞痹;苗医药;引血入痹;石昌熙中图分类号:R 2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817 蒲黄是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水烛香蒲㊁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此种植物雌雄同株,生长于溪边或田野中,松桃苗族地区的人们常用其治疗各种血证和痹证㊂石昌熙为贵州省民族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从事苗医药临床工作30余载,对传统中医药和苗医药理论体系有独特的见解㊂石昌熙结合苗医药 万物生成学 的哲学思想,生成学中事物生成的三大要素包括物质基础㊁良好结构和能量交换,机体发生疾病与三大要素关系异常有关,这种异常的关系和传统中医理论中 痹证 的含义相吻合㊂‘黄帝内经“曰: 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㊂ 痹也可以概括为风㊁寒㊁湿三气异常关系的总和[1]㊂无论是生成学中三大要素的异常关系,还是风㊁寒㊁湿三气合而为痹的病理状态,均与现代医学中的 微循环障碍 学说有相似之处㊂微循环是机体组织㊁细胞㊁信息和能量交换与代谢的场所,各系统疾病的发生㊁发展㊁演变与此有关,形象诠释生成学中的异常关系和痹证的物质基础㊂石昌熙提出 引血入痹 思想不仅是基于现代生理学视域下的一种构架,更是基于苗族对 血 这一物质的功能概括,肯定血在机体病理状态下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作为目前苗医药传承㊁融合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种方法学理论㊂本文从蒲黄的生鲜熟异㊁药理作用㊁理论探析及临床运用等方面对苗医药 引血入痹 临证思想进行论述㊂1 苗药蒲黄的生鲜熟异蒲黄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功效为 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㊂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 ㊂‘金匮要略“记载: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㊂ 蒲灰是蒲黄的灰粉,直接生用入药,此时尚未论及炮制[2]㊂‘雷公炮炙论“有 凡欲使蒲黄,须隔三重纸焙令色黄,蒸半55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8期。

壮医科工作总结

壮医科工作总结

壮医科工作总结
壮医科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重要分支,它以壮族传统医学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为壮族和其他民族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医科在保护和传承壮族传统医学的同时,也不断吸收和融合现代医学的成果,为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壮医科在传承和发展壮族传统医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壮族传统医学源远流长,包括中草药、针灸、拔罐、刮痧等疗法,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壮医科在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医学的同时,还注重对壮族医学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为壮族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壮医科在融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壮医科的指导下,许多壮族传统医学疗法得到了现代医学的认可和应用,比如中草药在治疗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针灸在疼痛管理和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同时,壮医科还积极引进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最后,壮医科在服务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壮医科医生深入农村和偏远地区,为当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填补了农村医疗资源的空白,提高了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和好评。

总的来说,壮医科在传承和发展壮族传统医学、融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服务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壮族和其他民族的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展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希望壮医科在未来能够继续发扬传统、创新发展,为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壮医香灸治疗子宫肌瘤的技术规范与临床应用研究

壮医香灸治疗子宫肌瘤的技术规范与临床应用研究

的深浅可反映疾病的新旧轻重。一般 来 说 ,脉络颜色越深
瘀 、痰湿 ,治疗上除了用传统的中药治疗,还可用外治法,如 保 留 灌肠法、贴 敷 法 ,其次还可运用针灸疗法,取双侧子宫
肌瘤越大或多发|51。 1.2疗 法 摘 要 壮 医 香 灸 疗 法 是 采 用 广 西 壮 族 地 区 出 产 的
穴 ,或 曲 骨 、横 骨 穴 ,以斜刺法,平 补 平 泻 ,留针5~10 m i n ,隔
Y U Y a - nan', T E N G Hong- li2*,Z H A O Jing- mei2,LIU Jun- yang2,H O N G Jing2
(1.Hubei Minzu University,Enshi 445000,China;2.Guangxi Intemarional zhuang medicine hospital,Nanning 530001,China)
clinical application. N o w it has passed the overview of uterine fibroids,disease diagnosis standards,indications, contraindications,
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adverse reactions and possible unexpected situations The treatment is elaborated to provide an
疗和预防疾病的常用壮医外治法。临床实验表明其具有芳 香 温 通 ,活 血 化 瘀 ,软 坚 散 结 ,疏 肝 解 郁 ,行 气 止 痛 ,通调龙 路 、火 路 、气 道 、谷 道 、水 道 等 作 用 ,能通过药物的透皮作用 发 挥 疗 效 ,从 而 有 效 解 除 症 状 。 1.3应 用 前 景 该 项 目 参 照 国 家 和 有 关 部 门 支 持 的 中 医 药 、 民 族 医 药 标 准 研 究 课 题 的 研 究 成 果 ,在 临 床 应 用 基 础 上 ,不

壮医目诊诊断子宫肌瘤技术规范研究

壮医目诊诊断子宫肌瘤技术规范研究

壮医目诊诊断子宫肌瘤技术规范研究李珪;余胜民;严付红;潘燕波;罗志娟【期刊名称】《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年(卷),期】2014(020)002【摘要】目的:开展壮医目诊诊断子宫肌瘤技术规范化研究.方法:通过壮医目诊观察患者左、右眼“白睛”(巩膜)和“黑睛”(虹膜)相应反映区所获得的资料,采用六步积分法进行评分及诊断,并与金标准比较.结果:102例疑似子宫肌瘤患者经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97例,壮医目诊出现阳性眼征为88例,灵敏度为90.72%,假阴性率为9.28%,特异度为80.00%,假阳性率为20.00%,阳性似然比为4.54,阴性似然比为1:8.62,正确诊断指数为70.72%.结论:壮医目诊是壮医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诊法,具有简便、迅速、安全、准确、便于临床推广等特点,尽管该法诊断子宫肌瘤仍有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但可作为一种普查方法,尤其是在基层有推广应用价值.并可与B超、CT等检查方法结合应用,对早期发现、及时处治子宫肌瘤具有重大意义.【总页数】3页(P30-32)【作者】李珪;余胜民;严付红;潘燕波;罗志娟【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01;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01;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01;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广西南宁530011;广西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0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91.8【相关文献】1.壮医目诊诊断子宫肌瘤160例临床观察 [J], 梁江洪;刘智生2.子宫肌瘤壮医目诊要点分析 [J], 李珪3.壮医目诊诊断消化性溃疡技术规范研究 [J], 李珪;严付红;王大东;牙廷艺;黄翰凡;许忠康4.壮医目诊诊断子宫肌瘤160例临床观察 [J], 梁江洪;刘智生5.壮医目诊表现与子宫肌瘤中医证型关联性研究 [J], 李珪;罗志娟;钟鸣;余胜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壮医诊疗技法概要

壮医诊疗技法概要

壮医诊疗技法概要
何子强;黄崇巧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4(000)004
【摘要】近年来,壮族医药的继承、发掘、整理与提高工作,取得了较快的进展,现将已挖掘整理出来的壮医诊断方法和医疗技法概述如下。

一、诊断方法望诊:壮医很重视望诊,认为正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疾病的性质可以从头面部反映出来。

如患者额部及印堂部位出现暗黑色或灰色无华者,多提示体内有“阴疮”存在,暗黑灰色自上而下伸延,表示病情由轻转重;暗黑色伸延至两颧后多不可治等。

不少壮医医生通过面部望诊诊断阴疮、痧症、积症、癌症、痔疮等病症。

【总页数】4页(P11-14)
【作者】何子强;黄崇巧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91.8
【相关文献】
1.壮医药专家黄汉儒治疗湿疹症经验概要 [J], 谭俊;王柏灿
2.余艳红:壮医技法有特色,确实能解决老百姓的问题 [J],
3.余艳红:壮医技法有特色,确实能解决老百姓的问题 [J],
4.壮医目诊的研究概要 [J], 宋宁
5.弘扬壮族传统医药挖掘诊疗特色优势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壮医诊疗部[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2慢性胃炎:目诊诊断符合率97.43%。 • 3.3高血压: 目诊诊断符合率89.4%。 • 3.4肿瘤: 子宫肌瘤诊断符合率为85%;诊断大肠癌 诊断符合率为76.67%。 • 3.5甲亢: 目诊诊断符合率84.2%。 • 3.6糖尿病: 目诊诊断符合率90%。 • 3.7痔疮:痔症的目诊诊断符合率为:内痔大于86%,外 痔大于73%,混合痔大于77%,黑睛出现阳性征大于82%, 白睛出现阳性征大于90%。 • 3.8腰椎间盘突出症:目诊诊断符合率90.18%。 • 3.9乙型肝炎:目诊诊断符合率84%以上。
黑睛的划分与定位
• 二.科研立项
199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壮医目诊诊断胃、十二指肠 及妇女生殖系统疾病的研究》 • 199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壮医目诊诊断子宫肌瘤的研 究》 。


• •
1996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望诊诊断肝癌的发掘整理与 研究》(桂科自9636030)
2005年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壮医目诊诊断消化性溃疡的发 掘整理研究》。 2007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壮医目诊诊断技术诊断胃十 二指肠溃疡的规范化研究 》 (2007BAI48B07-01)
• 三、技术路线
临床应用研究 规范化研究 临床调查整理 •1990年开始,走访名 老壮医1500,查阅文献, 从文献资料、历史沿革、 目诊的分类与定位、定 性,临床实例与操作技 巧等整理。目诊专家黄 老五等临床观察数万病 例。 对研究目的、设计类型、 研究人群、检查方法、 诊断标准、数据管理、 统计分析方法等优化设 计。开展诊断适用病种、 临床诊断价值、操作方 法、评分量化、标准诊 断等研究工作。 应用目诊技术观察消化 性溃疡、慢性胃炎、子 宫肌瘤、肝癌、大肠癌、 痔疮、糖尿病、高血压、 腰椎间盘突出症、乙型 肝炎等病症。
• 4.论文与专著 • 目诊技术人员共发表目诊临床观察与规范化研究论文 16篇,
出版专著3部。 • 1.《观目诊病》广西民族出版社 2010年 18万字,发行2万 册。 • • • 2.《壮医目诊诊断技术规范与应用研究》 广西科学技术出 版社 2008年 10万字,发行3千册。 3. 《中国壮医病证诊疗规范》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32.5万字,发行2千册。 4 .壮医目诊辅导教材 30多万字,内部印刷2000多册。
《壮医目诊的规范化与应用研究 》
成果汇报
一、立项背景 •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壮族医药是 我国民族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诊简称为观目诊 病,是壮医重要的诊断特色之一。该诊法流传于壮族民 间,最初由民间壮医黄老五根据壮族民间一些独特的望 诊技艺和经验进行整理,并逐步运用于临床诊断疾病, 由于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深受患者的欢迎,本项目在 继承前人目诊经验的基础上,对壮医目诊诊断技术的临 床规范化及应用研究,并对该项技术进行初步的推广应 用。
• 壮医目诊诊断疾病的特点
• 一、诊断准确,迅速 • 巩膜诊法诊断符合率高达85%,虹膜诊法达80%以上。 • 二、操作简便,易学易懂 • 壮医目诊诊断技术设备简单,肉眼或5~50倍放大镜或裂隙灯显微镜,形象直观。 • 三、无副作用,经济安全,易于推广 • 临床诊断技术(如B超、CT扫描、核磁共振等),设备造价高,检查费相对较贵, 目诊法医患易配合,1次完成检查,费用低廉 。 • 四、司外揣内,见微知著 • “外”主要指眼睛的外在变化或局部表现,“内”则指人体的“三道两路”, “天地人”三气。 “微”亦即眼睛的外在细微变化,“著”则指人体阴阳的失调及脏 腑、气血骨肉、经脉的相关病症。 • 五、有助于体检和普查 • 据统计可对200多种病症诊断。 • 六、预测未病,防患未然 • 壮医目诊还可以早期预测疾病,它能在早期身体未出现任何其他体征前探查出器 质性病变,还能预测出未来10~15年后可能发展或无法康复的慢性疾病。
3.全区各级医疗单位广泛运用壮医目诊 技术诊断疾病,如广西壮医医院运用壮 医目诊诊断的病者达万人次。
• 六、成果水平
• 本项目研究首次对壮医目诊诊疗技术进行了系统整理并对其应用进行了 规范化研究,对壮医目诊主要原理、适用病种、目诊指征与主病、目诊诊断 标准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出版《观目诊病》和《壮医目诊诊断技术规 范与应用研究》等专著,发表了16篇重要论文。应用目诊技术观察消化性溃 疡、慢性胃炎、子宫肌瘤、大肠癌、痔疮、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症、糖尿 病、乙型肝炎等病症 ,在壮医目诊临床应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重要 的进展,分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西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药适宜技术 推广项目。本项目成果是壮医临床研究的新突破,填补了壮医目诊规范化研 究的空白。整个项目研究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本研究对于弘扬我 国民族医药,提高壮医药的学术水平、完善壮医药理论体系、指导壮医药的 临床诊疗及民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术价值重大。研 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 七、今后努力方向

总的来说,《壮医目诊的规范化与应用研究》项目基本完成 原定所规定的研究内容,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通过研究壮医目诊 规范化诊断技术目趋成熟,在临床上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培养 了一批目诊技术人才,带动了壮医药学术的发展。 今后,要在 该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整理壮医目诊经验,首先还要扩 大系统验证的病种,其次,进一步细化、量化观察指标。通过不 断的科学的验证,使目诊诊断标准更完善,提高壮医目诊的可操 作性与诊断符合率,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 五.已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推广应用情况
• 1.分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壮医临床适宜技术大力推 广应用。
• 2.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培训部专门编写了壮医目诊教材, 举办了29期目诊培训班,培训了1530名学员,这些学员来 自全国20多个省市,学成后,回到当地传播、推广壮医目 诊技术。
• 2.制定壮医目诊诊断技术规范 •

壮医目诊诊断评分法
(白睛或黑睛相应的反应区的阳性眼征:积分超过13分者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积分 10~13为疑似诊断须结合临床进一步确诊)
• 3.完成壮医目诊临床研究
• •
3.1消化性溃疡
采用目诊积分法进行评分及诊断,300例疑似消化性溃疡患者 经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88例,壮医目诊出现阳性眼征 为255例,灵敏度为87.8%,假阴性率为12.2%,特异度为83.3%, 假阳性率为16.7%,阳性似然比为5∶3,阴性似然比为1∶6.8, 正确诊断指数为87.7%,真实性较好。并根据壮医原则将分消化 性溃疡为谷道热痧型、谷道血瘀型、谷道虚劳型三种证型,从壮 医目诊诊断与壮医证型关系、胃镜诊断与壮医证型关系、壮医证 型与目诊表现积分关系等角度探讨消化性溃疡壮原理
• • 壮族称眼睛为“勒答”。壮医对“勒答”极为重视,认为勒 答是天地赋予人体的窗口,是光明的使者,是天地人三气精华之 所系,人体脏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所以“勒答”能包含一切,洞 察一切,也能反映百病。勒答长在“巧坞”(头脑)上,直接受 巧坞指挥。因而,壮医在疾病诊断上,把目诊放在首要位置,认 为凡人体内脏腑、气血、骨肉、谷道、气道、水道、龙路、火路 的功能状态如何,都可以通过目诊而诊查出来。目诊就是通过肉 眼、放大镜或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睛的巩膜、虹膜、瞳孔的色 泽、形态以及脉络的细微变化,来判断疾病的位置、病因病性和
• 四、解决的技术关键及取得的成果
• 1.壮医目诊资料的搜集整理 • 对壮医目诊的诊断方法、临床指标、诊断适 应病种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归纳整理。 完成制定壮医目诊操作技术规程及壮医目诊 诊断评分法,制定壮医目诊诊断消化性溃疡、子 宫肌瘤、肝癌、高脂血症、糖尿病、咽炎、鼻炎、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痔疮等疾病 的技术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