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医目诊法

合集下载

瑶医覃讯云药方

瑶医覃讯云药方

覃迅云老师《广西中医学院教授、瑶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第一位瑶医主任医师》运动和乐观的心态能让人长寿。

瑶族人长寿秘诀:每天不宜吃的过饱;多吃谷物和蔬菜。

瑶族人的健康包含结构:五低两高:低糖、低蛋白、低脂肪、低盐、低热量;高纤维、高维生素。

常食用高纤维食物能帮助清理肠道。

瑶族四季养生茶:春:多火毒:解毒茶:绞股蓝茶5-10克(一天的量)。

夏:多暑热:解暑茶:甜叶菊、葛根5-10克(一天的量)。

秋:多犯困:醒脑茶:薄荷、甜叶菊5-10克(一天的量)。

冬:多寒气:暖胃茶:姜(小红姜)+红茶5-10克(一天的量)。

治疗鼻炎应该从清理肺部开始。

鼻炎患者不能过滤空气中的灰尘。

制作清肺茶时,最好选用新鲜的枇杷叶,选择枇杷叶时,应把叶子清洗干净。

常喝瑶族“清肺茶”,可以帮助肺部排毒。

瑶族特别清肺茶:用桑白皮10克、枇杷叶10克,淡竹叶10克,一起泡水饮用(水量为一天饮水量)。

注意事项:枇杷叶的叶背有绒毛,泡茶前须洗净。

特别推荐:瑶族长寿“火麻(青菜)汤”。

成分:火麻仁、水。

方法:把火麻仁在水里煮汤。

养生菜:①火麻青菜汤。

火麻汤的制作方法:用纱布包裹住火麻仁,敲碎后丢入水中煮沸即可。

火麻仁油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消耗脂肪;提供身体所需要能量;润肠通便;预防脑动脉硬化;预防脑梗塞;预防血栓的形成。

②素炒南瓜苗:功效:清热解毒,润肠通便。

主料:嫩南瓜苗。

方法:把南瓜苗去外皮掐成手指长的段,把叶子上的绒毛洗净后,把南瓜或者下锅加入少许盐和油清炒至熟即可。

有毛有刺皆消肿。

③龙牡茯苓粥:作用:安神,美容。

材料:石决明30克、茯苓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

方法:先将四味主料洗净,加入水煮半小时后,倒出沉淀,取上层清澈的汤再去熬粥即可(熬好后放入枸杞,龙眼肉等)。

泡脚有益身体健康。

泡脚是瑶族养生的重要方法。

瑶药泡脚的配方各有不同:①老年人:舒经络,强筋骨。

老年人舒经强骨:瑶药:(可换成)中药中药杜仲50克一身饱暖30克----木瓜50克+ 鸡血藤50克络石藤50克骨碎补50克开锅后半小时即可。

长寿之乡的养生秘诀(2)瑶医神奇...

长寿之乡的养生秘诀(2)瑶医神奇...

长寿之乡的养生秘诀(2)瑶医神奇...瑶医中有一种诊法具有早期预测疾病的功能。

它能在极早时期,甚至在其他任何体征尚未出现之前就探查出器质性的病变,尤其重要的是,它能预测出10-15年后可能发展成无法康复的慢性疾病。

在临床上这种诊法可以判断150种病症,且准确率高达80%以上。

这就是医学上的目诊。

目诊是瑶医诊法中最具有特色的诊法之一,它是通过观察眼睛来诊断全身疾病的一种诊法。

鼻药疗法是指将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如散、丸、锭、糊、膏、吸入剂等)作用于鼻腔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从而治疗疾病的方法。

本药物作用部位仅局限于鼻腔,而不包括鼻腔以外的其它部位,鼻药疗法是瑶医学的瑰宝,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代史、志书中多有零散记载,并在古越族中流传,只是当时称之为“鼻饮”。

广西炎热多雨,湿热地气和植物腐臭之气混合成为瘴毒,这里的土著民族为了生存繁衍,势必要从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抵御瘴气和防暑降温的方法。

鼻饮这种奇特的卫生习俗,由瑶族先民所创造,为民间瑶医广泛采用,是一种主要针对瘴疾和中暑的防治方法。

虽然它曾被某些文人流官视为愚俗,但其医疗价值则是不可忽视的,它包含了物理降温和黏膜给药等科学因素。

至今瑶医使用的洗鼻及雾化法,对鼻病、喉病、呼吸系统病症均有一定疗效。

曾经有位肺部肿瘤转移患者的目诊情况U字型就是肿瘤转移的征兆了,并有血管怒张向外扩散的情况。

反映肺部位置是在10点到2点之间。

也可以通过眼部观察肿瘤以外的疾病从这个血管开叉情况看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的征象并伴有哮喘。

在春、秋季交替季节很容易得感冒,感冒后也会引起阵发性的咳嗽,如果咳嗽没有得到完全控制和完全康复的时候,长期积留下来,就会引起哮喘、支气管扩张,一旦形成支气管扩张,就会有病变的风险。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要读懂自己身上发出的不良信号,并针对一些慢性疾病,要集中的去纠正,尽快让它康复。

以下是树枝形这个是肺火壅滞,如果长期下不去,它会引起肺部慢性病变的发生。

瑶医目诊图-望面诊病现用图解-目诊

瑶医目诊图-望面诊病现用图解-目诊

引用望面诊病图解之-望眼诊病《黄帝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

肝开窍于目。

目的营养主要是肝血的供应。

眼睛也是人体脏腑的反射区,可以反映人体脏或器官的病变。

如果人体哪些脏腑或器官有病变,就会在眼睛上所对应的区域显示出来。

眼睛与人体的对应关系如下:一。

望眼诊病法1. 双目大小不一明显者[图2-2(a)],提示此人有家族性脑血管病史。

建议此人进入50岁之后应积极防治脑出血发生,应戒烟禁酒,勿过分劳累,保持心情开朗,控制情绪波动。

一目是单眼皮,一目是双眼皮[图2-2(b)],提示此人有家族遗传性脑出血史。

建议此人进入45岁后预防高血压,禁烟酒,忌大怒,及大便干燥,以防诱发脑卒中发生。

2. 双目巩膜(白晴)上经常有出血片,提示脑动脉硬化信号(图2-3)3. 眼部外眦有较粗大血管弯曲,色深,提示易头晕,失眠,心律不齐信号。

4. 眼睛上部有色深,弯曲的血管,提示颈项痛信号(图2-5)5. 双面黑晴有较大的紫色斑块出现,提示实质性脑出血史。

色素斑在左眼,反映原出血点病灶在脑左侧;在右目,反映原出血点在脑右侧。

图2-6为一44岁男性右眼眼像,该病人曾患有右脑枕叶出血。

6. 双目靠鼻梁侧白晴有一条波浪状毛细血管走向黑晴,,提示此人患有颈椎增生,眩晕,血压偏低或血压不稳定。

见图2-7,图2-87. 双目正上方如钟表12点处有一两条毛细血管走向黑晴,且末端有如火柴头样黑点着,提示此人头部或身体某部位有受伤史。

见图2-9,图2-108. 双眼黑晴上方有较重的毛细血管直捣黑晴(图2-11),提示肩关节疼痛信号。

9. 双面正下方如钟表6点处有毛细血管走向黑晴,或末端有火柴头样黑点者,均提示慢性胃疾,多见于胃溃疡。

见图2-12,图2-13 。

治脾胃病辩证须知:胃伤则饮食不化而厌食欲吐。

脾伤则大便泄泻而四肢困倦乏力。

10. 双眼球白晴下正中有静脉怒呈青色者,提示胃癌先兆。

如呈红色者,提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严重(图2-14)望面诊病图解之-望眼诊病(2)11. 双眼上方如钟表12点白晴处有“U”形毛细血管扩者(图2-15),多为肠,胃,肝恶变病先兆。

白睛诊

白睛诊

瑶族医药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本文主要是从一些常见病如神经衰弱、内痔、肝炎、带下病、咽喉炎等症的望目诊符合率,来反映瑶族对病症诊断的方法和准确程度,以供数据统计或就诊参考。

(一)胃、十二指肠病变在两眼瞳孔下方6时处的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呈充血、扩张、红黑之象,即为巩膜胃征,据此可诊断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有人统计临床符合率达90.2%。

(二)消化道癌眼白睛上半部球结膜表层血管呈横行走向,或为V型状态,即为消化道癌的征象。

有学者观察800例,肠癌占69%,胃癌占58%,食道癌占57%,肝癌占45%,健康者仅有16%的出现这种征象。

(三)神经衰弱眼睑绿青紫为神经衰弱征象,有学者收集120例神经衰弱患者,115例出现睑绿青紫,占95.83%。

四)内痔白睛5、6点钟处,在其部位附近的,由下向上行走的扩张、弯曲、充血血管,即为球结膜痔征,观察这些血管的条数、粗细,可以诊断内痔的多少和大小。

并且痔征现于左眼,为肛门左侧有痔,现于右眼,为肛门右侧有痔。

一般血管分叉和粗细与痔疮成正比关系。

有学者观察数1000例,诊断符合率达85%以上。

(五)月经、带下病观察下睫毛边缘与下眼皮之间,如有条线状、浅黑色的明亮带存在,即为月经、带下异常征。

也可以通过观察两眼上下眼睑,如果上下眼睑发黑,则亦可判断月经、带下异常。

有学者观察153例,符合率为68.6%。

(六)肝炎肝炎患者白睛内下方的血管呈充盈、扩张、色呈淡青状态,有此者应高度警惕。

(七)淋巴结核白睛的血丝贯穿瞳神,即为淋巴结核征象。

并且一条赤脉贯瞳为病轻,2~3条赤脉贯瞳为病重。

(八)咽喉炎白睛内侧稍上,如果见到鲜红血丝向瞳孔方向走向,则为咽喉炎征象。

(九)附件炎白睛下方6时处,如果见到鲜红血丝向瞳孔内侧方向延伸,即可考虑为附件炎。

(十)颈、腰椎增生白睛12时、6时处有鲜红血丝向瞳孔方向走向,末端有时可见到瘀点,即可考虑为颈、腰椎增生。

通过以上内容可知,瑶医对病症的望目诊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的,同时这也为瑶医的临床诊治提供可可靠的依据,从而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治疗的有效性。

瑶医目诊法

瑶医目诊法

瑶医目诊法目诊主要依据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穹窿及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借助7倍左右的放大镜进行操作,来判断相应脏腑可能发生的病变、损伤和机能紊乱,是传统医学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黑晴诊法、白睛诊法和全目望诊。

目诊是精细的微诊系统,对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监测,颇具见微知著作用.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防治,但其难度也相对较大,细心显得十分重要。

(一)瑶医目诊的特点瑶医目诊是独具特色的一门科学,方法简单,可用五个字对其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即简、便、验、廉、捷。

(二)白晴形色变化与目诊定性白睛诊法上要观察巩膜,球结膜上出现的血管形态、颜色等变化,来判断相应脏器可能发生的病变。

巩膜质地坚固,不透明,呈暗红色,占眼球壁外层后六分之五;球结膜是覆盖巩膜前三分之一的薄膜,表面非常光滑,比较松弛,薄膜透明,可透见下面的巩膜。

球结膜血管在表层,相对浮浅、隆起、鲜艳,巩膜血管在下,颜色相对深沉.青紫、暗淡。

临症中球结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短,新病;巩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长,久病。

1.白睛血管形变及目诊含义(1)局部血管根部粗大属顽固性疾病,病程长,多有器官损害。

如心脏病、慢性肾病等。

(2)曲张或怒张相应血管呈怒张状,多属血淤证或病情较重、较急。

肺炎、急性肝炎等。

(3)延伸血丝很长,延伸到其他区域,多表示病情发展方向及疾病范围,表明该部位疾病向另一部位发展或传变。

如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上肢痛,骨髓炎等。

(4)离断延伸的血管在一定部位或中途突然中断,也有的被黑色淤血点隔开,往往表示该部位脏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狭窄、阻塞。

常见于颈椎病,输卵管闭塞,脉管炎等。

(5)分叉血管状若树枝样分叉,表明相应脏器炎症播散、扩张或血液供应障碍。

如痔疮,可从血管分叉条数来判断痔核多少及大小。

(6)隆起血丝浅表、明显、红活,多在球结膜上,表示为急病、新病,急性炎症开始。

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尿路感染等。

(7)雾斑片状青紫斑,似淤血凝集成一模糊小片,多属气滞血淤症(虫积除外)。

瑶医目诊和用药

瑶医目诊和用药
命的火花.
8:白睛诊法
右眼:颈椎---12.30分 左眼:颈椎-----11.30分
心----1点 心------11点
肝----1.30分 脾------10.30分
如果是糖尿病人,可把冰糖换成木糖醇200克,
乌梅:可以把扩张的支气管给缩回去.生津止渴,止咽痒.
川贝母:止咳. 西洋参:补气. 冰糖:润肺.
作用:软化支气管,补气,润肺,止咳.
方法:将西洋参,川贝母打成粉与250克冰糖一同倒入一斤白米醋中密封好,浸泡
四:1:巴马野菜:青蛙腿,野南瓜苗,南瓜苗,山韭菜,雷公根.
瑶歌:有毛有刺皆消肿, 亮面浆多拔毒功
方梗中空善治风, 对枝对叶能调红.
2:南瓜苗:有覆毛,含有粗纤维,肠道的清道夫,润肠,清自由基.
功效:清热解毒,清肺利湿,适用于糖尿病,动脉硬化,消化道溃疡等症状.
(6):损伤点在眼外侧,按瘀血点上下排列次序,分别表示腋后线部,腋中线部,
腋前线部受伤.
注:只要曾经有过外伤的损伤点,就会在眼睛里记录下来,血管上端的黑点是
损伤点.
5: 护 眼 眼 罩
原料:干千里光叶子 芭蕉皮(香蕉皮) 薄荷叶子
九节风200克(鸡血藤200克可代) 防风150克 艾叶150克 杜仲150克
鸟落150克 夜交藤200克 忍冬藤150克 救必应200克
作用:保健药方:调节微循环,增加气血调理,行血,化瘀,除湿气,每天都可洗.
九节风:对治疗风湿病有奇效,可以穿筋透骨.
一个月后放入20克乌梅再浸泡一个星期,每晚睡前喝一小杯(一般两到三个
月即可).可治疗肺气肿和支气管扩张.
3: 治疗鼻炎秘方(病从鼻入,熏鼻疗法)

瑶医目诊法

瑶医目诊法

瑶医目诊法瑶医目诊法瑶医目诊云阳居士目诊主要依据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穹窿及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借助7倍左右的放大镜进行操作,来判断相应脏腑可能发生的病变、损伤和机能紊乱,是传统医学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黑晴诊法、白睛诊法和全目望诊。

目诊是精细的微诊系统,对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监测,颇具见微知著作用.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防治,但其难度也相对较大,细心显得十分重要。

(一)瑶医目诊的特点瑶医目诊是独具特色的一门科学,方法简单,可用五个字对其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即简、便、验、廉、捷。

(二)白晴形色变化与目诊定性白睛诊法上要观察巩膜,球结膜上出现的血管形态、颜色等变化,来判断相应脏器可能发生的病变。

巩膜质地坚固,不透明,呈暗红色,占眼球壁外层后六分之五;球结膜是覆盖巩膜前三分之一的薄膜,表面非常光滑,比较松弛,薄膜透明,可透见下面的巩膜。

球结膜血管在表层,相对浮浅、隆起、鲜艳,巩膜血管在下,颜色相对深沉.青紫、暗淡。

临症中球结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短,新病;巩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长,久病。

1.白睛血管形变及目诊含义(1)局部血管根部粗大属顽固性疾病,病程长,多有器官损害。

如心脏病、慢性肾病等。

(2)曲张或怒张相应血管呈怒张状,多属血淤证或病情较重、较急。

肺炎、急性肝炎等。

(3)延伸血丝很长,延伸到其他区域,多表示病情发展方向及疾病范围,表明该部位疾病向另一部位发展或传变。

如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上肢痛,骨髓炎等。

(4)离断延伸的血管在一定部位或中途突然中断,也有的被黑色淤血点隔开,往往表示该部位脏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狭窄、阻塞。

常见于颈椎病,输卵管闭塞,脉管炎等。

(5)分叉血管状若树枝样分叉,表明相应脏器炎症播散、扩张或血液供应障碍。

如痔疮,可从血管分叉条数来判断痔核多少及大小。

(6)隆起血丝浅表、明显、红活,多在球结膜上,表示为急病、新病,急性炎症开始。

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尿路感染等。

瑶医特色诊疗法-目诊的概述

瑶医特色诊疗法-目诊的概述

瑶医特色诊疗法——目诊的概述文章来源:中国瑶医网 2008-2-28 10:14:31(一)概念瑶医目诊是瑶医诊法中最有特色的诊法之一,它是通过观察眼睛来诊断全身疾病的一种诊法。

它可以通过人的眼睛,来判断整体及各部位的健康状况,从而诊断或预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给我们提供治疗或预防的依据,它主要是根据患者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穹窿及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来诊断整体上疾病所在各部位的病变、损伤及机能紊乱的全息诊法。

(二)瑶医目诊的特点瑶医目诊是独具特色的一门科学,方法简单,可用五个字对其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即简、便、验、廉、捷。

1、诊断准确、迅速:自从目诊运用于临床后,其诊断价值逐步提高。

例如黑晴诊法诊断符合率达85.5%,瑶医白晴诊法达80%以上。

而且其诊断迅速,只要用放大镜或肉眼一看就可以知道患者得了什么病或将患什么病。

2、操作简便、易学易懂:目诊法设备简单,只用6~7倍的放大镜即可开展工作。

在室内外,田头地间、街头巷尾、工厂车间均可进行检查,不受体位和环境条件的限制。

医生一手挣开患者的眼睑,协作视线,另一手持放大镜即可观察,无任何副作用,病人亦无任何不适,医患配合,病人乐于就诊。

3、无副作用,经济安全、便于推广: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诊断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如B 超、CT、MRI等),但检查费用偏高,故不易在我国广大基层普及运用。

因此,目诊法就更显示出它的优点,即无任何创伤、操作简便,经济可靠、便于推广。

4、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对于目诊法来讲,司外揣内的“外”主要指眼睛的外在变化或局部表现。

“内”则是指机体内部脏腑器官、四肢百骸。

见微知著的“微”就是指眼睛的外在微细变化,“著”则指人体阴阳的失调及脏腑、气血津液、筋脉的相关病变。

这些认识方法正体现出瑶医的人与外界相通的观念,说明了目诊理论的科学性。

5、有助于广泛普查:瑶医目诊法发展到今天,已经诊断出包括癌症在内的内、外、妇、儿、皮肤、传染、五官等科疾病,并且具有一次即可体检全身健康状况及预测疾病的功能,因为全身各部位的病变均可在眼部表现出来。

瑶医目诊图望面诊病图解目诊

瑶医目诊图望面诊病图解目诊

引用望面诊病图解之-望眼诊病《黄帝内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

肝开窍于目。

目的营养主要是肝血的供应。

眼睛也是人体脏腑的反射区,可以反映人体内脏或器官的病变。

如果人体哪些脏腑或器官有病变,就会在眼睛上所对应的区域显示出来。

眼睛与人体的对应关系如下:一。

望眼诊病法1. 双目大小不一明显者[图2-2(a)],提示此人有家族性脑血管病史。

建议此人进入50岁之后应积极防治脑出血发生,应戒烟禁酒,勿过分劳累,保持心情开朗,控制情绪波动。

一目是单眼皮,一目是双眼皮[图2-2(b)],提示此人有家族遗传性脑出血史。

建议此人进入45岁后预防高血压,禁烟酒,忌大怒,及大便干燥,以防诱发脑卒中发生。

2. 双目巩膜(白晴)上经常有出血片,提示脑动脉硬化信号(图2-3)3. 眼部外眦有较粗大血管弯曲,色深,提示易头晕,失眠,心律不齐信号。

4. 眼睛上部有色深,弯曲的血管,提示颈项痛信号(图2-5)5. 双面黑晴有较大的紫色斑块出现,提示实质性脑出血史。

色素斑在左眼,反映原出血点病灶在脑左侧;在右目,反映原出血点在脑右侧。

图2-6为一44岁男性右眼眼像,该病人曾患有右脑枕叶出血。

6. 双目靠鼻梁内侧白晴有一条波浪状毛细血管走向黑晴,,提示此人患有颈椎增生,眩晕,血压偏低或血压不稳定。

见图2-7,图2-87. 双目正上方如钟表12点处有一两条毛细血管走向黑晴,且末端有如火柴头样黑点着,提示此人头部或身体某部位有受伤史。

见图2-9,图2-108. 双眼黑晴上方有较重的毛细血管直捣黑晴(图2-11),提示肩关节疼痛信号。

9. 双面正下方如钟表6点处有毛细血管走向黑晴,或末端有火柴头样黑点者,均提示慢性胃疾,多见于胃溃疡。

见图2-12,图2-13 。

治脾胃病辩证须知:胃伤则饮食不化而厌食欲吐。

脾伤则大便泄泻而四肢困倦乏力。

10. 双眼球白晴下正中有静脉怒张呈青色者,提示胃癌先兆。

如呈红色者,提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严重(图2-14)望面诊病图解之-望眼诊病(2)11. 双眼上方如钟表12点白晴处有“U”形毛细血管扩张者(图2-15),多为肠,胃,肝恶变病先兆。

瑶医中的特色诊疗方法

瑶医中的特色诊疗方法

瑶医的发展史瑶族,是我国南方分布最广和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先有瑶,后来才有帝皇朝,盘古开天是我祖,世间最早我盘瑶”。

这是广泛流传在瑶族民间中的一首历史回忆歌谣。

据《盘王卷蝶》记述,“昔日上古天地不分,世界混沌,乾坤不振,无日月阴阳,不分黑白昼夜,是时勿生。

我盘古圣王,首先出身置地,凿开天劈开地……置立人民,掌管天下”(瑶族过山榜选编.湖南人民出版社)。

先据中华的国土,实为瑶族(刘锡藩《岑表记蛮》)。

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有“及立瑶为东海王”(《后汉书.蛮传》)的记载。

汉代瑶族尚属蛮民族,“蛮反本莉蛮之居,姓盘”(《风俗通义》)。

“蛮属其中,不争赋役,谓之瑶”(《宗史·蛮传》)。

这说明,瑶族从蛮族中分化而来,源于“长沙蛮,武陵蛮或玉溪蛮”当然,瑶族的来源可能是多元的,有认为是源于“山越”,原始居住在今的江浙一带(《瑶族简史》12页)。

有认为瑶人很可能是神农(炎帝)的后裔,早就居住在我国的黄河下游与滩河流之间。

自从人类分化为阶级社会以来,瑶族人民是受压迫,统治,剥削最深的一个民族。

据《盘瓠》、《渡海》和《长鼓》三个神话传说推断,瑶族先民曾是一支比较强盛的氏族,生存在中原一带,后来在与某氏族的战争中惨遭失败,此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历尽了千辛万苦,以“今日在此山,明年又别岭”为特点,迁徙游耕于华南及东南亚广阔山区,以坚韧不拔的民族生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几千年来,瑶族人民住在生活条件极其困难的环境中,贫病交加,为了自己的生存繁衍,迫使他们在从事生产劳动的同时,不得不千方百计地寻找能够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和探索治疗的方法,并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代代相传,同时又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医术,这就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一套医药原理。

据传说:“盘古”率其人民辟草莽,斩荆棘,驱虫蛇鸟兽,而立国于中土。

瑶医的白睛诊法——五轮诊断法、白晴诊、眼操

瑶医的白睛诊法——五轮诊断法、白晴诊、眼操

瑶医的白睛诊法——五轮诊断法、白晴诊、眼操瑶医的白睛诊法——五轮诊断法、白晴诊、眼操瑶医中有一种诊法具有早期预测疾病的功能。

它能在极早时期,甚至在其他任何体征尚未出现之前就探查出器质性的病变,尤其重要的是,它能预测出10-15年后可能发展成无法康复的慢性疾病。

在临床上这种诊法可以判断150种病症,且准确率高达80%以上。

这就是医学上的目诊。

目诊是瑶医诊法中最具有特色的诊法之一,它是通过观察眼睛来诊断全身疾病的一种诊法。

目诊在瑶族还被用来诊断身体上的损伤。

它能在患者没有自觉症状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眼睛来诊断受伤的部位、疼痛的性质等。

一目了然。

目诊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穹窿及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来诊断身体上疾病所在各部位的病变、损伤及机能紊乱的全息诊法。

目诊的部位有巩膜、球结膜、虹膜和眼睑、眉毛等,传统医学将这些部分称为五轮,即白睛(巩膜、球结膜)属肺,称气轮;黑睛(虹膜)属肝、称风轮;眼睑属脾胃,称肉轮;目眦属心,称血轮。

通过观察相应部位即可诊断全身病变。

五轮观诊法白睛诊法身体各个部分的疾病都可以在白睛上反映出来白睛。

小孩子的白睛是淡蓝色的,与成人不同正常眼睛的图示首先看瞳神U字形呈怒张状怒张状。

肠癌患者的眼睛黄斑说明体内有蛔虫血管开叉的图示预测癌症的六项白晴讯号(一)六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应提高警惕。

预测癌症的六项白晴讯号(二)我们的瞳孔呈水平状切开,纵断面十字形切开,上半部管的是肚脐以上的疾病,下半部管的是肚脐以下及下半身的疾病。

左边代表左侧,右边代表右侧。

瞳孔分肚脐上下瑶医的白睛诊法目诊在瑶族还被用来诊断身体上的损伤。

它能在患者没有自觉症状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眼睛来诊断受伤的部位、疼痛的性质等。

左眼代表身体左部,右眼代表身体右部白睛诊法可以报伤。

黑点代表报伤点白晴诊定位原则(1)白晴诊定位原则(2)有一个报伤点,在肋部。

内侧表示严重的腰椎损伤眼保健操。

把手热一热后伸出右手揉十下晴明穴再揉十下眼下四白穴用食指揉十下太阳穴用拇指揉十下捏住风池穴揉十下放下来,把手搓热风池穴在头下的坑中放下来,把手搓热热手搓洗面。

瑶医学目诊之眼胞诊

瑶医学目诊之眼胞诊

瑶医学目诊之眼胞诊瑶医眼胞诊指的是观察患者的上下眼睑来诊断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瑶医认为眼胞也归心肾所主,如果眼胞发生了形态、颜色的改变则表明身体器官发生了病理改变。

瑶医将眼胞诊化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眼胞的形态与疾病的关系1.眼胞浮肿眼胞浮肿指的是胞睑浮肿如“卧蚕”状,上下眼睑光亮肿起,不红不痛,是机体心肾功能失调,气化升降障碍所致,如肾小球肾炎、哮喘、心脏病等等。

另外,如果胞睑红肿有自觉疼痛,瑶医认为这种情况多为外感风热邪毒所致,或内伤肝脾、郁而化热所致。

2.眼胞结节瑶医认为眼胞局部结节多为热痰裹阻、脾胃热毒上升所致,类似于麦粒肿、蔽粒肿等等。

3.眼胞内长细小颗粒瑶医认为眼胞内出现细小颗粒,状如沙砾,粗糙不平,称为花椒眼(类似于沙眼),这种现象瑶医认为多是血热瘀滞又染邪毒而引起。

4.眼胞下垂瑶医指的眼胞下垂是指上胞下垂不能提起,也叫上胞下垂,有见一侧的,也有两侧都下垂的,轻的影响视物,重的称为睑废。

这种病症瑶医认为大多是风夹挟瘀血、筋脉失养引起,也有先天不足,再加后天虚弱,心肾功能失调、气升降无力所致。

5.眼胞振跳瑶医认为眼胞不能控的搐惧跳动,称为眼胞振跳,也称为眼皮跳。

瑶医认为此症多由于气血亏虚、劳累过度、筋脉失养所致。

(二)眼胞的颜色与疾病的关系瑶医认为眼胞的颜色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眼胞将的颜色分为以下各种情况:1.眼胞青紫表明神经衰弱。

2.眼胞发黑表明有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带下。

3.胞脸颜色晦暗,多数肾虚,色如烟熏者,多属寒疾;黑中夹赤则是热痰;黑中夹黄者多属风痰。

4.眼胞颜色变青多为寒邪,或为劳欲太过,精神不爽,睡眠不足等等。

5.眼胞颜色变白多为血虚、脏寒。

瑶医三大法宝之一,神奇的目诊,看眼白知健康

瑶医三大法宝之一,神奇的目诊,看眼白知健康

瑶医三大法宝之一,神奇的目诊,看眼白知健康
说起瑶医,不得不提它的三大法宝,滚蛋、目诊、药浴。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目诊。

什么是目诊呢?
就是通过观察眼睛看你有没有什么疾病,包括以前得过什么病,未来会得什么疾病。

观察眼睛的那一部分呢?
白睛,就是眼白部分。

如何观察呢?
很简单,瑶医是拿一个放大镜观察,因为这样看得比较清晰。

像这样,手持放大镜,观察对方的眼白,主要看眼白有没有红血丝和斑块。

1.如果眼白有U型红血丝
代表有严重疾病,比如癌症之类的。

2、如果眼白上出现褐色板块
说明血管里面有毒素,要多吃点清洁血管的蔬菜,青菜、木耳等。

3、眼白血管比较杂乱
代表有生殖系统疾病
4、眼白上端出现粗大的血丝
代表颈椎有问题
5、眼白血管末端有斑点
代表甲状腺问题
6、眼睛出现浮状的铁锈
说明血糖高,要预防糖尿病
7、眼白血丝是螺旋状的
注意直肠
亲们,可以让小伙伴观察下自己的眼白哦,记得转动眼珠,眼球上方、下方多看看。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专家提醒,眼睛如果出现一些症状,比如,疼痛、流泪、畏光、视力减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瑶族养生秘籍之目诊和鼻饲疗法(覃迅云)百科全说

瑶族养生秘籍之目诊和鼻饲疗法(覃迅云)百科全说

本期嘉宾:覃迅云中医学院教授瑶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第一位瑶医主任医师。

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自己繁衍生息的过程中,他的医药体系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中医大部分指汉族医学,也称为“汉方”。

瑶医顾名思义就是瑶族医学。

瑶医有两千多年的行医历史,也是历史非常悠久的。

它的病因,病理,病症,诊治,用药是自成体系的。

而且是非常的完整。

瑶医的很多方法其实是非常科学的,得到了现代医学的认证。

今天覃老师就来和我们分享一下瑶医健康养生的方法。

瑶族是蚩尤的后代,瑶民长期过着迁徙的生活,有“东方吉普赛人”之称。

所以一般的家庭对常见病多发病,都要会防,都要会治。

大病,重病就要到主要的这种职业瑶医来做。

瑶医特色疗法之目诊:通过眼睛来预测疾病。

在瑶族里有一个很有特色的看病方法——就是通过眼睛可以预测出身体未来的疾病!覃迅云在节目中介绍,通过眼睛就能预测未来10至15年内身体可能会出现的疾病。

在临床上,这种诊法可以判断150种病症,且准确率高达80%以上。

如果眼睛出现下面问题,就必须马上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了!比如说黑眼圈:身体里可能已有状肿块出现,如果眼睛内有横行血丝,千万别当作是熬夜过多而轻视,因为这有可能是消化系统或其他方面有严重病变。

专家提醒:眼镜出现浮状的锈斑说明血糖增高,要预防糖尿病;眼镜里出现网状血管增多增粗,要预防高血压;眼镜上端发现锯齿状血丝要预防颈椎病。

瑶医熏鼻法使用方法:用牛皮纸折成圆锥形;用圆锥大口封住药罐口;圆锥小口放入鼻中,含一口水进行熏蒸;每次10到15分钟即可。

提神醒脑的熏鼻法瑶药材料:将一枝香8克,金耳环8克(可换成中药薄荷3克、白芷10克、木香10克)放入药罐,熬开后即可熏蒸,每次10到15分钟即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感冒时鼻子不通的滴剂法瑶药:金耳环10克(可换成中药细辛10克)灵灵香10克、刺莲10克(可换成中药青木香10克、白芷10克、黄芩10克、川贝10克、双花15克)先将黄芩、川贝和双花放入药罐煮,十分钟开锅后再加入细辛、青木香和白芷煮好晾凉就可做成滴鼻液。

瑶医药方[整理版]

瑶医药方[整理版]

瑶医药方瑶药的生长环境决定药物属性。

药性歌谣:方梗中空善治风,对枝对叶能调红,有毛有刺皆消肿,亮面浆多拔毒功。

瑶药理论:盈亏平衡,风亏打盈;以形治形、以块治块、以根治根、以红治红、以白治白。

瑶药“五虎”——药力猛烈,瞬间起效;瑶药“九牛”——药力绵长,持久起效;瑶药“十八钻”——药力劲透,常用于治疗重大疾病;瑶药“七十二风”——针对各种风症起效。

第一节瑶族泡脚药方足浴的历史有数千年,最早的文献记载是晋代《肘后备急方》,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用热水泡泡脚,既解乏,又利于睡眠。

其实,只要在水中加点中药,它还可以起到其他的作用呢,热水泡脚就是足浴,属于中医足疗法内容之一,也是一种常用的外治法。

瑶医覃迅云介绍“洗脸宜冷水,刷牙需温水,洗脚要热水”,经常用盐水泡脚,不仅能预防感冒,还可以增强记忆力,使头脑感到轻快。

方法是:在半盆热水中加入小半匙盐,水温可高一些,如果脚部有伤口,不宜加盐。

一、预防冬季流感瑶族泡脚药方配方:炙麻黄,细辛,荆芥,防风各30克,黄芩20克,忍冬藤30克,板蓝根30克,大葱连根须50克,生姜50克切片。

一起煮,煮完之后就可以用来泡脚。

在泡脚的同时也可以用生姜和大葱,加点红糖,一起煮汤喝。

二、痛经泡脚药方瑶药:九节风20克(可换成防风20克)+月季花20克+蒲黄20克+五灵脂20克+香附20克+延胡索20克+当归20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末药10克女性生理期可以泡脚,注意不要按摩足底穴位。

可以在平时泡脚来预防痛经。

三、高血压泡脚药方瑶药:九节风20克(可换成防风20克)+钩藤40克+夏枯草30克+桑叶20克+菊花20克+鬼针草20克+两面针20克+罗布麻20克中药泡茶喝治高血压的方子:草决明15克+生山楂10克四、失眠泡脚药方瑶药配方:九龙藤30克(可换成川芎30克)+磁石60克+菊花20克+黄芩15克+夜交藤30克+五加皮30克+合欢皮30克专家建议:温水泡脚有助于促进睡眠,严重的失眠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瑶医目诊法瑶医望诊绝技--观目诊病(一)2009-11-25 10:08:56|分类:瑶医瑶药|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目诊主要依据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穹窿及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借助7倍左右的放大镜进行操作,来判断相应脏腑可能发生的病变、损伤和机能紊乱,是传统医学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黑晴诊法、白睛诊法和全目望诊。

目诊是精细的微诊系统,对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监测,颇具见微知著作用.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防治,但其难度也相对较大,细心显得十分重要。

(一)瑶医目诊的特点瑶医目诊是独具特色的一门科学,方法简单,可用五个字对其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即简、便、验、廉、捷。

(二)白晴形色变化与目诊定性白睛诊法上要观察巩膜,球结膜上出现的血管形态、颜色等变化,来判断相应脏器可能发生的病变。

巩膜质地坚固,不透明,呈暗红色,占眼球壁外层后六分之五;球结膜是覆盖巩膜前三分之一的薄膜,表面非常光滑,比较松弛,薄膜透明,可透见下面的巩膜。

球结膜血管在表层,相对浮浅、隆起、鲜艳,巩膜血管在下,颜色相对深沉.青紫、暗淡。

临症中球结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短,新病;巩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长,久病。

1.白睛血管形变及目诊含义(1)局部血管根部粗大属顽固性疾病,病程长,多有器官损害。

如心脏病、慢性肾病等。

(2)曲张或怒张相应血管呈怒张状,多属血淤证或病情较重、较急。

肺炎、急性肝炎等。

(3)延伸血丝很长,延伸到其他区域,多表示病情发展方向及疾病范围,表明该部位疾病向另一部位发展或传变。

如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上肢痛,骨髓炎等。

(4)离断延伸的血管在一定部位或中途突然中断,也有的被黑色淤血点隔开,往往表示该部位脏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狭窄、阻塞。

常见于颈椎病,输卵管闭塞,脉管炎等。

(5)分叉血管状若树枝样分叉,表明相应脏器炎症播散、扩张或血液供应障碍。

如痔疮,可从血管分叉条数来判断痔核多少及大小。

(6)隆起血丝浅表、明显、红活,多在球结膜上,表示为急病、新病,急性炎症开始。

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尿路感染等。

(7)雾斑片状青紫斑,似淤血凝集成一模糊小片,多属气滞血淤症(虫积除外)。

提示相应部位胀痛。

若肝、胆区见此形变,提示有肝气郁结症状;若见于女性,还提示乳房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等。

(8)黑点血管末端的黑色淤点,往往与雾斑相伴出现,多属血淤症。

提示病程长、症状重、损伤大。

可见于肝硬化、陈旧性损伤(包括手术伤口),若见于儿童,则提示虫积。

(9)黑圈比黑点稍大的黑色圆圈,是一种严重淤血症状,提示相应部位已有包块状肿块出现。

(10)螺旋形状血管表示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或是气滞血瘀、血流不畅,导致血络挣扎延伸。

临床常以疼痛、刺痛、灼痛现象出现,部分癌症病人也有此表现。

(11)蜘蛛网状血管提示风痰、有淤。

如哮喘病,由于血液供氧不足造成侧支循环建立,同时由于长期哮喘,血管破裂、散乱,导致此现象。

(12)叶脉状血丝像树叶茎脉状分枝,提示严重血液循环障碍,或体内淤血症,临床上癌症病人多见。

(13)、横行血丝白睛上部血管,呈横行“一”字形或“U”字形走向,提示有消化系统方面的严重病变。

有人观察800例,发现肠癌69%、胃癌58%、食管癌57%、肝癌45%的患者有此征象,而健康人仅有16%出现此征象。

(14)贯瞳血丝延伸进入黑睛,或穿过黑睛,俗称“赤脉贯瞳”。

1条赤脉为病轻,2—3条赤脉为病重;赤脉不穿过瞳神为病缓,穿过瞳神为病急。

临床上多属淋巴系统严重疾病,如淋巴结核等。

(15)巩膜胃征在两眼瞳孔下方6时处,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呈充血性扩张、红黑之象,即为巩膜胃征图(图9-23),提示急、慢性胃肠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与临床符合率达90%。

(16)巩膜痔征在白睛5~6时部位.由下向上行走的扩张、弯曲、充血血管,即为球结膜痔征(图9-24)。

提示内痔;痔征现于左眼,为肛门左侧内痔;现于右眼,为肛门右侧内痔。

且痔征的条数与痔核多少相对应,痔征的粗细与痔核大小成正比(图9-25,图9-26)。

有人检查1270例,与肛门镜检的定性符合率达85%。

(17)巩膜肝炎征肝炎患者的白睛内下方血管充盈、扩张、色呈淡青(图9-27)。

瑶医望诊绝技--观目诊病(二)2009-11-25 10:09:58| 分类:瑶医瑶药|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2.白睛血管色变及目诊含义(1)鲜红多为新病、急病、热病。

(2)紫红多为邪热入营、灼津为痰、灼血为淤。

(3)深红提示症状加重、加深、病情恶化。

(4)红中带黑多为新病久治不愈,入里化热,热炽血滞,淤血内生。

提示病程长,淤血重,邪热盛,正气始虚。

(5)红中带黄提示病情好转,病势减轻。

(6)血丝淡黄为病将愈,病症消失。

若血丝色淡黄略红,提示病情虽好转,尚有余热未清。

(7)浅淡属虚症、寒症。

提示相应脏器气血不足,寒凝气滞,血行不畅。

部分血丝浅淡亦属正常现象,区别在于:病变者血丝多而乱;正常者血丝少而直。

(8)暗灰色为陈旧性病灶,多见于肺结核、肝炎等疾病痊愈后留下的“烙印”,临床仅能提示病史。

(四)白睛分区与目诊定位图9-28为白睛诊法定位形象示意图,表明了一般定位规律,但也可能出现特殊个例.例如,某些疾病在双眼上都有反应,而某些疾病仅在一侧眼上有反应,躯体上部疾病也可以在瞳孔水下线以下得到表现,躯体内侧疾病可以在瞳孔外侧得到表现等。

(五)白睛诊伤主要通过白睛上的“报伤点”来判断伤势。

“报伤点”是患者在无眼疾或无眼部自觉症状下,白晴见青紫色血管浮起,在血管末端有淤血点。

该点必须在血管末端,淤血点颜色较黑,如针尖大小,则提示体内有伤。

若淤血点不在血管末端,或离开血管或在血管中部,均无诊伤价值。

淤血点形色变化,可反映伤损程度与性质,如伤气、伤血、或是气血两伤等。

1.白睛诊伤定性(1)报伤点色淡如云,散而不聚者,提示伤在气分(轻伤)。

(2)报伤点色黑而沉着,形如芝麻者,提示伤在血分(重)。

(3)报伤点色黑点圆,周围片状色淡如云彩,呈不规则晕状者,提示气血两伤。

(4)血丝弯曲如蛇行(或螺旋)状,提示有较剧烈终痛。

(5)同一条血丝,若粗细不匀,虽无淤点,也提示有伤。

2.白睛诊伤定位一般定位原则为:在报伤点出现的同侧躯体有伤;以瞳孔水平线对应于脐水平线,报伤点出现在瞳孔水平线以上者.提示伤在脐水平线以上部位,包括腰背,上肢,肩周,头部。

报伤点出现在水平线以下者,提示伤在脐水平线以下部位,包括下肢,骨盆及胸骨。

腰部报伤点多在瞳孔上方稍偏向内侧,淤血点也多近瞳孔;脊椎淤血点多居中;肩部和上肢淤血点多偏向外侧。

伤在乳头上方者,淤血点居中;伤在乳头上内侧、胸骨旁者,淤血点偏向内侧;伤在乳头上方外侧及锁骨窝下者,淤血点偏向外侧;伤在胸骨柄两侧者,则呈“Y”形血络分叉,淤血点位于分叉的末稍。

下肢的血丝相对于上肢长,且多超过瞳孔水平线,并多偏向瞳孔外侧。

双侧下肢俱伤时,可见血丝呈中断跳跃状态。

此外,报伤点出现在眼的外侧,按淤点上下次序,分别表示腋后线、腋中线及腋前线受伤。

报伤点出现在眼的内侧,则提示对侧胸胁受伤。

(图9-29~图9-38)为各种诊伤定位图,供读者参阅。

(六)白睛诊寄生虫病与疟疾在白睛任何部位呈现兰黑点或兰黑斑,为蛔虫症。

若在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顶端和旁边,呈现青黑色或兰黑色圆形斑点,约有针头至绿豆大小,斑的境界多清晰,也有模糊的,可多可少,不突出结膜面,提示寄生虫症。

斑大,表明是成虫;斑小表示为幼虫,斑多,虫多;斑少,虫少。

如在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上端和边缘,呈多样状的浅紫色、云絮状斑块,则提示为钩虫。

同样,斑块大,感染程度较深;斑块小,感染程度较浅。

若巩膜与球结膜间上半部出现黑色斑点,则提示为蛲虫。

眼征越明显,病情越重,眼征越浅谈,病情越轻(图9-39,图9-40)。

白睛诊疟疾:在眼结膜与巩膜的毛细血管末端或弯曲部,呈现出黑色、青紫色、棕色、紫红色、银灰色等各种色素斑点,为疟疾表现。

疟斑形状有圆形、多角形、三角形、宝塔形、漏斗形、扫帚形等。

斑点境界有清晰的,也有模蝴的;且在模糊斑点中心有黑点.斑点在0.3毫米至4.0毫米之间。

疟疚发作时,疟斑多呈黑色或青紫色,略凸出表面,境界清晰,血管末端呈膨胀样;疟疾愈后,可恢复正常或成为斑迹。

此外,在近角膜缘处的球结膜浅层,血管呈螺旋状纡曲,血管管径较粗、颜色深紫,走行弯曲,以近角膜缘端明显,至穹窿部则消失,此现象在外下方多见,亦是诊断疟疾的特征之一(图9-41)。

(七)目诊在癌症筛查中的应用1.黑睛诊法筛查规则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列为癌疑对象,应作进一步检查:(1)代谢环消失合并瞳孔偏移。

(2)代谢环消失合并瞳孔扁平。

(3)代谢环消失合并黑暗睫状部相应器官的严重炎症信号。

李彤等人认为,黑睛筛查癌症可以预测15年内癌变风险信息,若果真如此,将对癌症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有待深入研究。

2.白睛诊法筛查规则凡同时出现下列情况的两项以上者,可列为癌疑对象,应作进一步检查:(1)睛颜色苍白、无光、呆滞、晦暗或黄染。

(2)眼球上半部血管紫暗,旱“一”字或“U”形走向。

(3)眼球巩膜有薄雾斑状阴影圈,中间有黑色淤点。

(即中间深黑,四周浅淡的阴影状圆圈),整个颜色暗灰无光。

此外,黑色圆圈也有筛查意义。

(4)白睛血管呈螺旋形弯曲、怒张、颜色鲜红。

(5)白睛血管呈树叶叶脉状走向,颜色鲜红。

(6)赤脉贯瞳.白睛血管鲜红、怒张,至少两条以上延伸穿过瞳孔。

瑶医望诊绝技--观目诊病(三)2009-11-25 10:11:13| 分类:瑶医瑶药|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瑶医关于目诊的著作有:1、《观目诊病》,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

2、《壮医目诊诊断》广西科技出版社出版2008年12月出版。

3、《中国传统医学望诊大全(目诊)》海南出版社出版2002年10月出版。

4、《中国民间传统望诊奇术(目诊)》海南出版社出版1992年10月出版。

5、《中国瑶医学(瑶医目诊)》中国民族出版社出版2001年12月出版。

6、《实用瑶医学(瑶医目诊)》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2004年1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