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突专项设计

合集下载

专项防突设计

专项防突设计

回风贯通巷专项防突设计一、概况副斜井回风贯通巷前10m沿副斜井贯通巷原掘进方向(方位角119.5°)掘进,掘进10m后,左拐29.5°沿方位角270°掘进25m,坡度3‰。

左拐45°,沿方位角225°掘进21.2m,坡度4.8°。

右拐45°,沿方位角270°掘进44m,坡度0°。

右拐90°,沿方位角0°掘进45m,坡度0°,巷道掘进方向不变坡度变为-2°掘进35m,右拐90°,沿方位角90°掘进80m,坡度0°,左拐103°,沿方位角167°掘进15.6m,坡度0°,与武甲分公司回风立井贯通,完成副斜井回风贯通巷掘进任务。

二、煤层赋存井田内可采煤层共2层,自上而下分别为3、15号煤层,煤层总厚8.95m ,可采含煤系数平均6.68%;其中,山西组含可采煤层1层,为3号煤层,平均厚4.96m;太原组含可采煤层1层,为15号煤层,平均厚3.99m。

3号煤层赋存于山西组中下部,属于低~中灰、特低硫、低~中磷、高熔灰分、高发热量、高强度无烟煤。

15号煤层赋存于太原组下部属于中灰、富硫、特低磷、高熔灰分、高发热量、高强度之无烟煤。

三、地质构造1、井田构造井田位于沁水块坳的南部,地层总体受一组宽缓褶皱控制,褶皱轴向NEE,倾伏角5~8°,两翼地层倾角一般为5~10°,局部为12~14°。

仅井田北部边缘发育一小型正断层,其余地段未见断层、陷落柱和滑塌构造,属构造简单类井田。

2、地层井田内地表出露基岩有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等地层,第三系以及第四系松散沉积物零星覆盖于基岩之上,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第三系上新统静乐组,第四系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全新统。

采区防突专项设计提纲

采区防突专项设计提纲

采区防突专项设计提纲由于采区防突专项设计目前没有标准模式可循,所以,以下所列提纲仅供参考使用。

在具体编制设计时,可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

一、采区概况1、采区位置、几何尺寸、储量、服务年限等;2、工程地质、煤层赋存情况;3、开采技术条件(水、火、瓦斯、煤尘、水文地质等)。

二、采区突出危险性分析与预测1、预测方法;2、预测所需要的瓦斯地质资料:1)煤层赋存及稳定性;煤层的厚度、倾角、层节理发育、煤层的硬度系数等;2)煤层埋深、煤层瓦斯压力、煤层瓦斯含量,瓦斯等级鉴定情况,邻近矿井突出情况;3)地质构造类型及特征;4)相邻采区的瓦斯涌出情况、突出情况以及预测指标等情况;3、突出危险性分析。

根据以上因素综合分析,得出基本结论。

三、采区综合防突措施设计(一)采区开拓开采1、采区开拓方式;2、煤层开采顺序;3、采煤方法(采煤方法选择要有利于瓦斯治理);4、采区巷道布置(采区通风、行人及提升运输等,重点在于通风系统独立、可靠);(二)区域防突措施设计1、区域措施选择(根据煤层赋存与巷道布置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措施);2、区域防突措施设计(开采保护层或煤层瓦斯预抽具体设计);3、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检验方法、检验指标);4、区域措施验证(验证方法、验证指标)。

(三)局部防突措施设计1、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1)石门(断层)揭煤工作面预测;2)煤巷掘进工作面预测;3)回采工作面预测。

2、采掘工作面防突措施1)石门(断层)揭煤工作面防突措施;2)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3)回采工作面防突措施。

3、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1)石门(断层)揭煤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2)煤巷掘进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3)回采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四)通风安全设施设计1、采区通风系统1)采区通风上山以及采区集中回风巷布置;2)采区和采掘工作面的通风线路:3)采区配风量及风量分配。

(具体计算)4)进回风断面及风速。

5)附:矿井(采区)通风系统图2、瓦斯监控系统1)监控系统线路布置;2)监控设备布置;3)各类传感器安设;4)技术要求(断电、闭锁等);5)附瓦斯监控系统图。

防突专项设计说明书

防突专项设计说明书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说明书二〇一三年十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说明书二〇一三年十月目录前言 (1)㈠编制设计依据 (1)㈡设计指导思想 (2)㈢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2)一、矿井基本概况 (4)㈠井田概况 (4)㈡地质特征 (6)㈢矿井资源/储量及设计生产能力 (19)㈣矿井开拓与开采 (19)㈤矿井通风情况 (20)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分析 (22)㈠煤层瓦斯基本参数 (22)㈡邻近矿井煤与瓦斯突出情况 (26)㈢本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 (26)三、开拓开采设计中防突措施 (28)㈠煤层开采顺序 (28)㈡开拓方式和主要巷道层位 (28)㈢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 (28)㈣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 (29)㈤瓦斯抽采 (29)四矿井综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总体方案 (31)㈠概述 (31)㈡、该矿采取综合防突技术总体方案 (31)五、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34)㈠区域防突措施 (34)㈡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42)㈢区域验证 (45)六、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51)㈠掘进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51)㈡采煤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58)㈢石门(井巷)揭煤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60)㈣矿井安全防护措施 (71)七、突出矿井管理 (79)㈠防突组织管理 (79)㈡防突技术管理 (82)八、防突仪器、装备及投资概算 (85)附录一煤层瓦斯压力测定方法 (87)附录二钻屑指标法 (88)附录三防突措施有效半径的测定方法 (89)附图:1、斜井井筒揭煤预抽消突钻孔布置示意图2、工作面顺槽条带区域预抽消突钻孔布置示意图3、被保护范围确定示意图4、石门揭煤预抽消突效果检验钻孔布置示意图前言某某井田位于某某城北东部,属某某乡管辖。

矿区范围由16个拐点圈定,开采深度由1463m至840m标高,矿区面积11.3805km²。

某某矿井为某某电厂骨干供煤矿井之一,主要由贵州某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

回采工作面专门防突设计

回采工作面专门防突设计

回采工作面专门防突设计回采工作面专门防突设计由于本工作面防突专门设计是在贯彻公司严格按照突出矿井管理的要求,认真执行《采煤工作面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并经区域措施效果检验达标(详见《采煤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后,为进一步确保采煤工作面安全、防治发生工作面突出事故而专门编制的本防突设计。

一、概述1、工作面布置矿井走向长约1200m,设计考虑一个水平、上下山二个采区双向布置开采。

水平标高+1400m。

M23、M16煤层分层开采,M27、M30煤层联合开采。

由于M16煤在一采区内已经基本采完,为了尽快达产,考虑首采工作面布置在一采区M23煤。

主斜井到设计标高后,沿M23煤层+1400水平布置运输大巷,在矿井走向中部沿M23煤层中布置运输上山、行人上山、回风上山;在+1480米标高布置绞车硐室,在回风上山+1456m标高M23煤层中布置1456m回风大巷与回风平硐连通,形成上山采区的开拓系统。

采区运输上山、行人上山、回风上山施工完成后,从运输上山+1445m和+1480m标高向南布置__采面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用切眼连通上下顺槽,形成首采工作面。

二采区开拓系统:在+1400水平运输大巷一采区上山附近顺M23煤层底板岩石内布置二采区运输下山、行人下山、回风下山至+1260m,布置采区水仓,将回风下山与一采区回风上山连通,形成二采区的开拓系统。

2、地质情况(1)工作面煤层情况矿区内较稳定煤层主要有4层,自上而下编号为M16、M23、M27、M30。

__工作面标高位于+1472m~+1500m,位于龙潭组第一段(P3l1)中部,长兴灰岩之下,M23煤层之上,上距长兴组燧石灰岩底200~210m,平均205m左右;下距M23煤层45~50m,平均48m左右。

M16煤层厚1.5~2.0m,平均厚1.80m,煤层稳定,在走向与倾向上变化较小,倾角平均170。

为稳定简单煤层。

(2)工作面瓦斯情况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21】281号“关于毕节地区煤炭局《关于请求审批2021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织金县绮陌乡永兴煤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6.98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68.92m3/t。

防突区域专项防突设计

防突区域专项防突设计

山西新景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区域煤与瓦斯突出防治专项设计新景公司防突办公室二0一二年一月目录前言 (2)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地质特征 (5)第一节井田概况 (5)第二节地质特征 (6)第三节矿井开拓与开采 (18)第四节矿井通风 (19)第五节矿井瓦斯赋存、涌出及煤与瓦斯突出情况 (19)第二章综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总体方案 (22)第三章区域性综合防治突出措施 (28)第一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28)第二节区域防突技术措施 (30)第三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35)第四节区域验证 (38)第四章局部综合防治突出措施 (40)第一节煤巷掘进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40)第二节采煤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44)第三节石门(井巷)揭煤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47)第五章安全防护措施 (57)第一节避难所 (57)第二节反向风门 (58)第三节远距离放炮 (58)第四节压风自救系统 (59)第六章突出矿井防突管理 (60)第一节防突组织管理 (60)第二节防突技术管理 (61)前言新景矿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区的西部,井田位于山西省沁水煤田的北部,隶属于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辖。

新景矿井田原为三矿西扩区,原煤炭工业部于1983年决定对三矿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工程于1990年12月开始建设,1997年7月竣工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一期工程为2.2Mt/a,最终设计生产能力为7.5Mt/a。

为便于管理,阳煤集团将原三矿改扩建部分组建为新景矿。

根据阳煤通字[2010]853号《关于新景公司芦南8#煤采区鉴定为非突出煤层后变更防突措施的批复》,新景矿3#煤为突出危险性煤层,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所开采的芦南采区8#煤层于2010年5月被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鉴定为非突出煤层,8#煤一区已开采上保护层3#煤,根据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文件《关于新景公司芦南8#煤采区鉴定为非突出煤层后变更防突措施的批复》我公司8#煤一区上部3#煤未采区严格按突出煤层管理,其他上部3#煤已采区必须严格执行局部“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矿井防突专项设计编制指南

矿井防突专项设计编制指南

附件1XX有限公司XX煤矿矿井防突专项设计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核:单位负责人:X年X月X日会审意见会审时间:年月—日主持人:(必须是总工程师或矿长)会审意见共条会审人员签字会审人员必须包括通防副总、地质副总、安全副总,通风、技术、安监、地测、调度室、施工单位部门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必须有助理以上职称)参加。

审批意见:(必须经总工程师和矿长审批)审批人签字:目录前言 (1)第一节编制依据 (1)第二节设计指导思想 (1)第三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安全措施 (1)第一章矿井概况 (2)第一节井田概况 (2)第二节地层及地质构造情况 (2)第三节煤层赋存情况 (2)第四节矿井开拓开采 (2)第五节安全系统 (3)第二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分析 (4)第一节煤层瓦斯基本参数 (4)第二节邻近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4)第三节本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 (4)第四节突出矿井的新水平和新采区区域突出危险性评估 (4)第三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5)第一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5)第二节区域防突措施 (5)第三节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6)第四节区域验证 (7)第四章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8)第一节局部综合防突工作程序和要求 (8)一、工作面预测范围及预测结果 (8)第二节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8)第三节工作面防突措施 (9)第四节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10)第五节安全防护措施 (11)第五章突出矿井管理 (12)第一节组织管理措施 (12)第二节防突技术管理 (12)第六章防突仪器、装备 (13)XX矿井防突专项设计前三第一节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2.《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煤安监技装(2019)28号);3.《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63号);4.《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GBH23250);5.《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AQ/T1047-2007);6.《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反向风门设置技术条件》(MT1066-2008);7.《煤矿瓦斯抽采工程设计标准》(GB50471-2018);8.《保护层开采技术规范》(AQ1050-2008);9.《XX井田煤炭资源勘探地质报告》;10.《XX初步设计》及批复;11.《XX安全设施设计》及批复;12.《贵州省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攻坚行动方案》(黔府办函(2018)204号);13.《省人民政府关于强化煤矿瓦斯防治攻坚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黔府办发(2020)3号);14.《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煤矿瓦斯防治攻坚年行动进一步提升瓦斯治理能力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20)6号);15.对采掘活动造成威胁的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或瓦斯参数测定报告。

11251掘进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

11251掘进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

古蔺县三和煤业有限公司(C25煤层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目录一、编制依据〃〃〃〃〃〃〃〃〃〃〃〃〃〃〃〃〃〃〃〃〃〃〃〃〃〃〃〃〃〃〃〃〃〃〃〃〃〃〃〃1二、基本情况〃〃〃〃〃〃〃〃〃〃〃〃〃〃〃〃〃〃〃〃〃〃〃〃〃〃〃〃〃〃〃〃〃〃〃〃〃〃〃〃1三、通风系统和通风控制〃〃〃〃〃〃〃〃〃〃〃〃〃〃〃〃〃〃〃〃〃〃〃〃〃〃〃〃〃〃〃〃4四、掘进工作面综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 5五、现场管理〃〃〃〃〃〃〃〃〃〃〃〃〃〃〃〃〃〃〃〃〃〃〃〃〃〃〃〃〃〃〃〃〃〃〃〃〃〃〃〃21六、防突仪器仪表配臵管理〃〃〃〃〃〃〃〃〃〃〃〃〃〃〃〃〃〃〃〃〃〃〃〃〃〃〃〃〃〃23七、防突日常管理〃〃〃〃〃〃〃〃〃〃〃〃〃〃〃〃〃〃〃〃〃〃〃〃〃〃〃〃〃〃〃〃〃〃〃〃23八、辅助救护队〃〃〃〃〃〃〃〃〃〃〃〃〃〃〃〃〃〃〃〃〃〃〃〃〃〃〃〃〃〃〃〃〃〃〃〃〃〃〃27九、说明〃〃〃〃〃〃〃〃〃〃〃〃〃〃〃〃〃〃〃〃〃〃〃〃〃〃〃〃〃〃〃〃〃〃〃〃〃〃〃〃〃〃〃〃29附图:附图一:掘进工作面巷道布置示意图;附图二: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示意图;一、编制依据1、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等相关规定。

2、按照回采工作面的不定期实情况而编制。

3、防突工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

二、基本情况1、采面概况11251掘进工作面位于+750m水平的北翼,其上部是属于风氧化带的护巷煤柱,下部为本矿井未开拓的井田,南翼为11252备用工作面,附图一:采面巷道布臵示意图。

2、煤层赋存情况矿区位于古蔺复式背斜北翼东段弧形构造转折部位,总体呈一单斜构造。

地层走向与主体构造线基本一致,倾向约330°,倾角一般20°~32°。

矿山内褶曲不发育,井下开采中仅发现小断层和褶曲,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

C25煤层位于煤系底部,俗称“头层炭”、“铜矿煤”、“落底臭”、“高煤”;上距C24煤层4.19~8.42m,平均6.66m,下距茅口组灰岩0.65~7.59m,平均3.50m;煤厚0.75~1.43m,平均0.97m;在该矿山内全区可采。

58205专项防突设计

58205专项防突设计

58205采煤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编制:叶伟伟通风科:生产科:安全科:总工程师:日期:201 年月日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地质条件一、工作面位臵及上下关系本工作面位于技改井-210七煤底板2#石门以东200m范围内,工作面名称为58205,开采范围-210~-160m水平之间。

走向长为260m,倾斜长68米,开采面积17680㎡。

该工作面地表为丘岭荒坡,没有重要的建筑物及较大的水体,煤层露头基本上被小窑开采过,地表到处都是煤层露头塌陷区,工作面无钻孔穿过,附近钻孔1~4孔见八1煤厚2.82米。

58205工作面以西为东矿58203工作面采空区,58205工作面沿矿在2000年对该工作面原生煤开采过,东矿进入该工作面进行复采,根据以往复采经验及时间推算该工作面煤层顶底板压力基本稳定,但我矿进入该工作面过沿矿老巷道和变化带处一定要加强顶、底板支护管理。

二、煤层由于我矿八1煤是在沿矿采空区复采,瓦斯吸附常数a:29.4m3/t,b:0.91Mpa-1;瓦斯放散初速度为13,瓦斯含量为3.83m3/t,煤层透气性常数为0.0025M/2Mpa2d;相对瓦斯涌出量为8.28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23m3/min;为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h2临=25mmH2O柱、S'max=5.4L/m。

该八煤原生煤层平均厚度为2.0米,煤层中含夹矸厚0.4米,煤容重为1.52吨/米3煤层产状:N40°~60°E\NW∠50°。

2.煤样牌号:八1煤牌号(PM)半亮型,W T﹪<1,A g﹪为27.5,V r﹪为14.8,Q 为5795卡/克S﹪<1。

复采煤样:水分Mad(%)1.31,灰分Aad(%)23.42,挥发分vdaf(%)14.70,硫st、ad(%)0.44,Q:4500卡/克。

三、煤层顶底板顶板:无为顶、直接顶厚为1~3米为粉砂岩,老顶为5~7米为细粒砂岩。

底板:无伪底、直接底厚为7~8米粉砂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突专项设计****公司区域专项防突设计2010年5月~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为我公司3#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鉴定结论为我公司3#煤层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2010年7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正式批复我公司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我公司依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要求~编制掘进、回采、揭煤专项防突设计。

一、掘进区域专项防突设计掘进工作面主要采用三巷,双巷,并进~中间巷超前~副巷、正巷滞后的掘进方式~超前巷道执行煤头预抽~滞后巷道采取由超前巷道向滞后巷道的未掘区域~施工不低于42米的区域钻孔进行预抽。

1、区域综合防突措施,1,区域预测预报?超前巷道:在推进工作面施工三个区域预测预报钻孔~煤头中间部位布臵一个钻孔~孔深为30米~两帮各布臵一个钻孔~距帮0.5米,角度与掘进方向成26?夹角,由地质测量部负责拉线给出角度,~孔深33.8米~保护巷道两侧15米轮廓线。

?滞后巷道:在超前巷道内使用ZYJ---380/210型钻机~每间隔10米布臵1个预测预报钻孔~打钻方向垂直于滞后巷道煤帮~钻孔孔径为89mm~孔深不低于42米。

以上钻孔在施工过程中~利用DGC型仪器测定煤层瓦斯含量~测13定结果W?8m/t时~该区域为突出危险区~执行钻孔预抽的防突措3施,W,8m/t时~采取局部预测预报。

,2,区域防突措施三巷、两巷并进的超前巷道~在煤头及两帮范围内~使用ZDY---4000S型钻机~第一个循环,巷道开口或过构造见煤后,施工23个钻孔~正前9个孔~孔间距和角度不同~分两排布臵~第一排距顶板向下1.3米~排距0.3米~孔径120mm~孔深不低于120米。

在巷道的两帮距煤头6米、8米、10米、12米、14米、16米~18米~距顶板往下1.6米设计不同的角度和深度的钻孔,具体见煤头预抽钻孔参数表,两帮共设计14个钻孔~以保护巷道两帮轮廓线15米范围内的区域预抽。

第二个循环以后钻机施工时~共设计15个钻孔~其中正前9个孔不变~巷道的两帮距煤头6米、8米、10米处设计的钻2孔与第一次相对应的钻孔角度与深度相同~两帮共设计6个钻孔。

在掘进过程中以最浅预抽钻孔为准~超前预留20米。

掘进的滞后巷道~由超前巷道向滞后巷道施工区域钻孔~钻孔方向垂直于掘进方向~孔间距1米~孔径为89mm~保护单巷钻孔深度不低于42米~保护双巷时钻孔深度不低于75米~每个钻孔施工后~使用8米封孔管与聚氨酯封孔~并连接管路进行区域预抽。

345,3,区域措施效果检验钻孔施工后~按钻孔施工的区域~理论计算原始瓦斯含量,14.89 33m/t,和实际瓦斯预抽量。

计算瓦斯含量小于8 m/t时~进行区域效果检验。

每间隔30米~在推进工作面施工三个区域检验钻孔~孔径为75mm~煤头中间部位布臵一个钻孔~孔深为50米~两帮各布臵一个钻孔~距帮0.5米,角度与掘进方向呈17?夹角,由地质测量部负责拉线给出角度,~孔深52.5米~覆盖巷道两侧15米轮廓线。

钻孔施工过程中~利用DGC型瓦斯含量测定装臵进行煤层瓦斯含量测定~33检验结果W?8m/t时~继续进行预抽,W,8m/t~方可进行生产~并且保证工作面中部的区域效果检验钻孔超前预留20米。

,4,区域验证63区域检验W,8m/t后~通过K1值、S值进行区域验证。

K1值<0.3~S<6Kg/m 时~允许掘进~工作面每推进8米~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区域验证,K1值、钻屑量有一项超过临界值或钻孔有突出预兆~则该区域以后的掘进作业均应当执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2、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我公司采用钻屑量S值、K1值指标对局部突出危险性进行预测预报~规定K1<0.3~S<6Kg/m为无突出危险性。

,1,局部预测预报防突人员每天到掘进工作面进行防突预测预报。

在软分层中部利用防突钻施工三个预测预报钻孔。

中间钻孔布臵在工作面正中~深度10米,左、右钻孔距帮0.5米~方位角22?~深度11米~孔径42mm。

每钻进1米测定1米段的钻屑量S~测定范围1—11米,每钻进2米~测定一次K1值~测定范围2—11米。

S<6Kg/m~K1值<0.3~允许掘进~中间预测钻孔超前预留2米,若K1值和钻屑量有一项超过临界值~则判定该区域为突出危险区~必须实施局部防突措施。

7,2,局部防突措施掘进工作面共布臵20个卸压孔~正前布臵12个卸压孔~分2排布臵~第一排距底板往上1.5米~排距0.5米~每排6个孔~孔径75mm~孔深20米~两帮各布臵4个角度与深度不同的卸压孔,具体见卸压孔参数表,~掘进过程中正前卸压孔预留12米。

,3,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待卸压孔全部施工完毕后~用局部预测预报的方法进行效果检验~效果检验孔必须留有2米以上,K1值、钻屑量有一项不合格~不得掘进。

二、回采区域专项防突设计1、回采区域综合防突措施,1,、回采区域预测预报8在巷道掘进过程中,正巷、副巷,~利用ZDY---4000L型钻机对回采工作面开采范围~每间隔30米施工一个预测预报钻孔~钻孔孔径为120mm~孔深30米~每个钻孔在施工过程中~利用DGC型煤层3瓦斯含量测定装臵对钻孔煤层含量进行测定~测定结果W?8m/t~该区域为突出危险区~实施顺层钻孔预抽的防突措施。

,2,回采区域防突措施我公司在回采工作面两顺槽掘进过程中~对回采工作面施工了顺层钻孔~回采工作面采长240米~孔深为130米~孔径120mm~基本能将工作面穿透~预抽时间最少在1年以上。

回采过程中~管路拆除超前回采工作面不得超过5米。

,3,回采区域措施效果检验9?、依据2010年5月由沈阳煤科院对我公司进行的突出危险性3鉴定结论中~吨煤瓦斯含量W=14.89m/t~310104回采工作面可采max煤量为T:T=1800×240×2.5×1.47=1587600t可以计算得出回采工作面在开采前原始瓦斯含量最大为:W共33=14.89 m/t×1587600t=23639364m3要将整个回采工作面瓦斯含量抽至8m/t以下~需抽瓦斯量为:33W=,14.89-8,m/t×1587600t=10938564 m 需抽3 回采工作面抽放纯量为21.8 m/min~按照此抽放量一年可抽瓦斯量为:33 W=21.8 m/min×1440min×365d=11458080 m可抽由此可得出:W,W~在预抽一年以后~310104工作面瓦斯可抽需抽3含量W,8m/t~属无突出危险性。

?、回采工作面在回采前~在进、回风顺槽每间隔30米~布臵一个区域检验测试孔~钻孔深度为80米、120米~要求两个不同深33度的钻孔交替布臵。

检验W,8m/t~为无突出危险性,若W?8m/t~则继续预抽。

10?、工作面在回采前以及回采过程中~距工作面每隔40米在工作面内距进风顺槽60米~90米~120米~150米~180米处共布臵5个瓦斯含量检验钻孔~钻孔深度为60米~孔径为75mm。

每个钻孔在施工过程中~利用DGC型煤层瓦斯含量测量仪对钻孔瓦斯含量进行检3验。

只要有一次瓦斯含量W?8m/t~测试点周围半径100m范围内即3为突出危险区~继续执行区域预抽~ W,8m/t以下~方可恢复生产~在回采过程中保证工作面内的区域效果检验钻孔超前预留20米。

,4,回采区域验证3区域检验W,8m/t~用局部预测预报的方法进行区域验证。

K1值<0.3~S<6Kg/m时~允许生产~工作面每推进8米~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区域验证,K1值、钻屑量有一项超过临界值或钻孔有突出预兆~11则该区域在以后回采作业过程中执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2、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局部预测预报 ,1?在回采工作面4架----156架,中对中,,除机头、机尾各5米,~每间隔12米施工一个孔径42mm~深度10米的预测预报钻孔~工作面全长240米~预计20个钻孔。

?每钻进1米测定1米段的钻屑量S~测定范围1—10米,每钻进2米~测定一次K1值~测定范围2—10米。

?钻屑量S,6Kg/m 、K1,0.3~可进行生产~预测预报钻孔预留深度不低于2米。

S和K1值有一项超过临界值~判定该区域为突出危险区~必须实施局部防突措施。

,2,局部防突措施在回采工作面软分层中~每间隔1.5米布臵一个卸压孔~孔深18米~孔径75mm~卸压孔超前预留10米。

,3,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待卸压孔全部施工完毕后~用回采工作面预测预报的方法进行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合格后进行生产~否则不得生产。

三、揭煤专项防突设计1、预测断层距离若煤层煤巷掘进工作面前方遇到落差超过煤层厚度的断层时~停止掘进~由通风、生产、安监各自汇报调度站~公司总调室通知地质测量部安排专人现场勘查~查看断层预计揭煤距离。

预测距离大于10米~生产队组按预测深度~可以继续掘进~掘进至距煤层最小法12距离10米时停掘,预测距离小于10米时~停止掘进~通风部按防突措施组织钻机~进行施工钻孔。

2、揭煤方法和设计,1,、掘进揭煤方法1,掘进遇断层后~断盘煤层位于巷道上部时~在工作面煤头使用ZDY—660型钻机, 原则上在中部距底板向上1.5米~施工一个孔径75mm的钻孔~钻孔角度由地质测量部根据煤层地质情况提供。

孔深大于50米~未揭露煤层时~前进10米时停掘~继续在原钻孔中延深钻孔~若钻孔深度小于50米揭露煤层时~且进入煤层1—1.5米~对该孔进行封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所测压力P?0.74Mpa或P,0.74Mpa时~都允许掘进。

当掘至距煤层法向距离为10米时~停止掘进~在工作面布臵三个前探钻孔~要求有两个钻孔为取芯钻孔~三个钻孔孔间距为1.5米。

两个取芯钻孔穿透煤层全厚~分别进入顶板、底板各0.5米~详细记录岩芯资料~掌握顶底板岩性~同时所取煤样送实验室分析。

2,断盘煤层位于巷道下部时~工作面正前停止掘进~并退出工作面进行起底作业~具体退出工作面的距离与起底深度~由地质测量部根据断层落差提供。

直至起底深度与预测断盘煤层位臵一致时~布臵平孔或仰孔~按照第1,条执行。

13,2,、揭煤前预测预报三个钻孔施工完后~使用GP系列瓦斯压力测量仪进行测压~ P?0.74MPa~即该区域具有突出危险性~前50米所测瓦斯压力大于0.74Mpa时~仍为突出危险区,当两次所测压力都在0.74Mpa以下时~掘进至距见煤处5米时停掘~采用掘进揭煤区域验证的方法进行验证。

,3,、穿层钻孔预抽揭煤区域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该区域有突出危险时~距揭煤点最小法向距离大于7米时~在掘进巷道断面上~施工20个预抽钻孔。

工作面正前布臵2排钻孔~每排有5个角度和深度不同的钻孔:下排钻孔距底板向上1.4米~排距0.3米~正前钻孔深度要求穿过煤层至少20米,在巷道两帮距煤头2米、4米、6米、8米、10米~距底板向上1.6米设计不同的角度和深度的钻孔~两帮共设计10个钻孔~孔径75mm~保护揭煤处巷道轮廓线12米范围~以及控制范围的外边缘到巷道轮廓线(包括预计前方14揭煤段巷道的轮廓线)的距离为7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