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阅读复习:语句赏析题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语句赏析题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
王晓宇
父亲搬了新家之后,在小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开 垦了一块小小的田,从此他的生活开始忙碌起来。每 天花费一两个小时,在田里除草、施肥、捉虫,给小 小的田,圈上漂亮的篱笆。
别人的田里种蒜苗,种香葱,种四季豆,唯有父 亲的田里,满满都是花儿。种的大多是草本植物,比 如可以染指甲的凤仙花,大叶子的美人蕉,四季常开 的海棠花,愈晚愈香的晚香玉等等。
②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 身,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映在水中的朦胧 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
中考《向一颗树鞠躬》
1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 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 吻了它一下, 就再也寻觅不着。
父亲只得在身后扬言,如果有下一次,一定去找 家长,让你们再淘气!可那些孩子并不当回事,在晚 风中笑着跑开去。
我曾问父亲,种那么多的花儿,不当吃也不当喝 的,费劲出累,逢上不懂事的孩子,还会把你辛辛苦 苦种的花儿掐断了,薅了去,惹一肚子气,何苦来呢? 父亲笑笑,说,也不是真的生气,就是觉得白白糟蹋 了那些花儿怪可惜的,所以只是吓唬吓唬他们。隔半 天,父亲又说,我种的是花儿,收获的是快乐,图的 就是个乐儿!我呆怔半晌,想想也是,种花,即无妨 碍别人,自己又得乐,何乐而不为?总比内心忧郁愤 懑想东想西强多了。
②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 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____运__用_比__喻__的_修__辞__手__法_,__将__欲__绽_的__花__苞__比_作__风__浪 _里_航__道__上_的__指__示__灯_,__闪__着__光_,__表__现__了_小__桃__树__顽_强__的 _生_命__力__,_同__时__也__给_予__作__者__希_望__和__信__念_。_________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散文阅读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散文阅读一、(16分)(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阅读《第一次吆喝》,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次吆喝金佩庆①吃过早饭,我们挑起担子走出了长兴县城的一家小吃店,开始了谋生的一天。
为了避开行人的目光,我跟在芳相哥的后面,把头压得很低。
②“修雨伞哎—补雨伞,补雨伞哎一修雨伞!”③走到居民区,芳相哥突然用方言吆喝起来。
我大吃一惊。
这悠悠的吆喝声如同一个闷雷,顿时使我明白自己此行一个严重的疏忽。
④那是1983年暑假,49岁的父亲病故后的第二年,我高考落榜。
大病三天之后,母亲含泪劝我放弃再考,帮她支撑这个濒临绝境的家。
说实在的,为赡养年迈的婆婆,供养五个子女读书,母亲拼命在六亩多责任田里劳作,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我这个全家唯一的全劳力再任性也没有勇气向她要学费复习了。
⑤无奈,在农忙过后,我拜当年父亲的徒弟芳相哥为师,挑起父亲留下的雨伞担子,登上北去的列车。
⑥那时的义乌老家,农闲之际上“三府”(杭嘉湖地区)修补雨伞是成年男子的传统项目之一。
而我此行的目的就是想挣到复习的费用。
于是,就有了刚才所说的那一幕。
⑦此时此刻,“曲线高考....”的如意算盘,似乎一下子被芳相哥的吆喝打碎了。
我只想扔掉肩上的担子,找个地方躲起来。
⑧原以为修雨伞不过是风餐露宿、走街串巷辛苦而已,没料到还得满街吆喝。
如果事先考虑到这点常识,我绝不会有勇气出来的。
然而后悔已晚,除了硬着头皮往前走,我别无选择。
⑨不一会儿,便有几个顾客拿了伞打招呼。
简单地讨价还价后,芳相哥便在大腿上铺了块厚布修理起来。
他一面修补一面向我指点要领。
过了一会儿,就叫我到附近的居民宿舍招揽生意。
⑩毕竟是刚出校门的中学生,脸皮薄。
我在居民区转来转去总也张不开口。
在一个无人的地方,我憋足了气:“修——”后面的声音连自己也听不见了。
赶紧落荒而逃。
⑪“怎么没有?生意从口中出,你要胆大些喊阿。
不喊谁知道你干什么?”芳相哥说。
我感到这个世界太残酷了,强忍住委屈的泪水。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散文阅读----- 语言赏析(一)
中考散文阅读-----语言赏析(一) 考点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近几年中考散文阅读语言赏析题型特点。
•2、学会从修辞和用词的角度答题的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正确答题。
一、链接中考1.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3分)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
那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2010《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水微波荡漾的动态美和阳光的明媚,突出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请你从用词的角度来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那一串串的花朵上浅下暗,像盛满香料的杯子,清清的花香在春风里一次次掠过纯净,宽广的天空,让一个没有风景的村庄香飘四方。
“盛满”形象地写出了花香的浓郁,“掠过”一词突出了花香随风飘散的情态,“一次次”则突出了香气之浓,花期之长,全句表达了作者对开花的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请你从散文语言描写的角度来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那一串串的花朵上浅下暗,像盛满香料的杯子,清清的花香在春风里一次次掠过纯净,宽广的天空,让一个没有风景的村庄香飘四方。
——2012《凝望一棵开花的树》“像盛满香料的杯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香的浓郁,(1分)“掠过”一词突出了花香随风飘散的情态,“一次次”则突出了香气之浓,花期之长,(1分)全句表达了作者对开花的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分)二、学以致用1.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上的课文中精彩语句的品味赏析题。
要求:1.抓住要点,仔细分析,准确表达。
2.独立完成。
3.时间:5分钟。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A句。
(3分)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
3.请从用词的角度对B句作简要分析。
(3分)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
三、教师寄语:•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家散文阅读(冯骥才)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家散文阅读(冯骥才)练习题汇编读写资料:冯骥才散文【作家档案】冯骥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千天津。
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运动。
1960年窝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
2019年亲自出任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之艺术顾问。
冯骥才是以小说名世的,至今,各种版本和各种文字的作品,已经出了一百五十多种,其中《啊》、《雕花烟斗》、《窃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等均获过全国文学奖,《感谢生活》获法国“女巫奖”和“青年读物奖”,并获瑞士“蓝眼镜蛇奖”。
由他的作品《炮打双灯》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种。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在作家笔下,无论怀人记事,还是山水寄情或者谈文说艺,都显得情真词美,意趣清雅,以内容哲理、知识、激情千一炉之魅力,撩人心情。
作品的技巧娴熟,笔法潇洒,且注重从民族精神气质中挖掘情绪,因此,读来更觉得味道隽永而意味深长。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千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完成从文艺家向“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
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职。
【链接中考】《献你一束花》(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苏七块》(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歪儿》(2019年广东省汕头市),《失去了的书桌》(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夕照透入书房》(2019年内蒙古赤峰市)。
【练习一】人物篇(一)记韦君宜冯骥才@我不知道力什么,对一个人深入的回忆,非要到他逝去之后。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语句赏析题ppt课件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
王晓宇
父亲搬了新家之后,在小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开 垦了一块小小的田,从此他的生活开始忙碌起来。每 天花费一两个小时,在田里除草、施肥、捉虫,给小 小的田,圈上漂亮的篱笆。
别人的田里种蒜苗,种香葱,种四季豆,唯有父 亲的田里,满满都是花儿。种的大多是草本植物,比 如可以染指甲的凤仙花,大叶子的美人蕉,四季常开 的海棠花,愈晚愈香的晚香玉等等。
.
巩固练习 阅读《每个人心里一亩田 》回答
1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每天花费一两个小时,在田里除草、施肥、捉虫, 给小小的田,圈上漂亮的篱笆。
____这__句__话__运__用__细__节__描__写__手__法__,__生__动__形__象__地_ _写__出__了__父__亲__对__那__片__田__的__细__心__照__顾__,__表__现__了__ _父__亲__对__这__样__的__劳__作__生__活__的__喜__爱__之__情__。______
常用的赏析切入点及答题格式:
3 .语言特点
(幽默风趣、平实自然、辛辣尖锐、方言口语、清新 明快等)
答题格式:
这句话 的语言……幽默风趣/平实自然,突出
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情感、精神、心
情)
.
巩固练习 阅读《济南的冬天 》回答
12.下列句子请加以赏析。(4分)
①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②父亲便像一个得到表扬的孩子一样,兴奋得有些 不知所措。
______这__句__话__运__用__神___态__描__写__手__法__,__生__动__形__ __象__地__写__出__了__父__亲___听__到__别__人__赞__叹__后__的__兴___奋_ , __表__现__了__父__亲__愉__悦___之__情__。__. ______________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七:赏析文中词句 附参考答案解析
(考点七:赏析文中词句散文考点七:赏析文中词句常见问法:①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②请问文中画线句好在什么地方?③请问文中画线句有何表达效果?技巧点拨:完成此类题目,可从修辞、写作手法、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动词的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1、修辞手法①比喻,可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的句式回答。
②拟人,可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感情(把……写活了,或把……人格话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态”的句式回答。
③夸张,可用“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的讽刺/喜爱之情,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的句式回答。
④排比,可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读上去朗朗上口,增强文章语势。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渲染了……的感情/使文章条理分明”的句式回答。
⑤反复,可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 强烈表达了……之情”的句式回答。
⑥对偶,可用“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高度概括了……的内容,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
读上去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的句式回答。
⑦设问,可用“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句式回答。
⑧反问,可用“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为陈述句),强烈表达……之情。
”的句式回答。
⑨反语,可用“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的本义是……,这样写增强了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有力度”的句式回答。
2、写作手法写作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对比、衬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前后呼应、托物寓意、象征、卒章显志、联想、想象、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借古讽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①对比,可用“此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和……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将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的句式回答。
②象征,可用“此句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和……的相似点,通过对……的准确的精细描写,更好地达到了……的目的”的句式回答。
散文阅读句子赏析的二种角度(描写和用词)++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第二讲:初中散文阅读——句子赏析题(二)教学目标:1.巩固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2.掌握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3.学会分析各种词语的表达效果本课精讲:1.人物描写赏析的答题技巧2.各类词语的特点及运用词语的答题思路相关知识点一.描写手法角度1.人物描写外貌(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具体分析:(1)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体貌特征(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作用:表现人物...身体、生活或精神状况;塑造人物...的性格或形象;(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在于展示人物精神面貌(身份职业特质);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3)神态描写:是对人物面部表情及表情变化的描写作用:表现人物因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而怎样的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格;突出人物形象。
(4)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揭示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反映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情感;(语言经常和其他描写搭配,一般不单独考)(5)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作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注意:心理可能是多种)2.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3.答题技巧判断描写手法→明确人物→表层理解→深层挖掘4.答题格式运用了_______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谁)的_______(内容:样子、情态、心理等),表现了_______(心情、性格、精神、情感等)。
二、词语运用角度1.哪些词语值得分析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叠词等2.各类词特点(1)动词:准确传神写出事物动态(动作、状态)(2)形容词:生动传神的刻画描写事物的性质或状态(3)副词:强调描写事物的特点(4)拟声词:生动形象地突出事物特征(5)叠词:形象性、确切性、音乐性片段练习1.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知识讲解(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散文阅读责编:薛燕考点透视散文是一种自由、灵巧的抒写见闻感觉的文体,它独到的美质就在于:能够让我们经过一个十分精髓、和蔼的形式,读到作者关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阅读和赏识散文,既要仔细领悟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仔细剖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在考试中屡次露脸。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够划分写实作品与虚假作品,认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款式。
”“赏识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初步意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利启迪。
对作品中动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尝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 从《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能够看出,散文的阅读主要考察考生对散文基本特点及主要表现手法的掌握状况,借此考察考生对散文的理解能力、剖析综合能力和鉴赏研究评论的能力。
散文的考点往常有六个:1.掌握文章线索,理清写作层次。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特别作者的感情变化要注意领会。
3.重点词句的理解及含义的领会。
4.领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5.品尝作品的语言特点、表达技巧。
6.开放性试题:写出从文中获取的感悟、启迪。
知识解说阅读散文的知识贮备一、散文的定义及特点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发掘此中的内涵、真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其主要特点:形散神聚。
形散: 1.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 表现手法灵巧多样:象征、衬托、对照 3. 表达方式不名一格:常常以抒怀为主,把表达、描绘、谈论、抒怀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亮。
二、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庸,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极罕有单调、完好、波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琐碎、零碎之事来反应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表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假,因此更为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想之精妙,构造之谨慎,感情之细微,特别回味无穷。
中考专题复习讲解系列:第二讲 中考散文阅读题之赏析类(含答案)
第二讲中考散文阅读题之赏析类一、主要知识点回顾赏析类题目历年来为中考散文阅读的一大考点,包括赏析重点语句、赏析文章写法、分析人物形象等众多方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相关答题技巧。
一、巧答语句赏析题:(一)答题思路:先判断这个句子的特点,可以从修辞方法、用词、表达方式、散文语言特色等角度入手;在这类句子的作用中选择,用术语解说句子的作用很重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这个句子在这里表达的意思,结合段中心句和文章中心分析表达作用或效果。
答题格式:角度(如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或突出了……)表现了(或表达了)……特征(或情感)(二)赏析角度:⑴从修辞角度入手。
一般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①比喻:这里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出了作者......的情感。
②拟人:这里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拟人格化,拟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出了作者......的情感。
③排比:这里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构成排比,句式整齐、增强语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出了作者......的情感。
④夸张:这里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⑤反问:这里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引起读者反思。
⑥设问:这里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段落开头或结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⑦反复:这里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增强了语气或气势。
句式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反复强调的是被重复的词语本身;排比强调的是句式,而不是被重复的词语。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七:赏析文中词句 附参考答案解析
(考点七:赏析文中词句散文考点七:赏析文中词句常见问法:①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②请问文中画线句好在什么地方?③请问文中画线句有何表达效果?技巧点拨:完成此类题目,可从修辞、写作手法、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动词的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1、修辞手法①比喻,可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的句式回答。
②拟人,可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感情(把……写活了,或把……人格话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态”的句式回答。
③夸张,可用“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的讽刺/喜爱之情,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的句式回答。
④排比,可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读上去朗朗上口,增强文章语势。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渲染了……的感情/使文章条理分明”的句式回答。
⑤反复,可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 强烈表达了……之情”的句式回答。
⑥对偶,可用“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高度概括了……的内容,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
读上去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的句式回答。
⑦设问,可用“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句式回答。
⑧反问,可用“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为陈述句),强烈表达……之情。
”的句式回答。
⑨反语,可用“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的本义是……,这样写增强了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有力度”的句式回答。
2、写作手法写作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对比、衬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前后呼应、托物寓意、象征、卒章显志、联想、想象、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借古讽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①对比,可用“此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和……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将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的句式回答。
②象征,可用“此句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和……的相似点,通过对……的准确的精细描写,更好地达到了……的目的”的句式回答。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游记散文问题设计与训练(含解析)
2024届中考游记散文问题设计与训练考点:1. 梁衡《雨中明月山》——议论的表达方式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2. 袁伟望《九瀑连珠》——梁衡观点的应用3. 李伟《情满紫金山》——无关材料的表达效果4. 毕淑敏《苏武在何处牧羊》——作者的情感意图【考点解读】一、一种表达――描写任何一篇山水游记,都离不开对某一风景多角度的描写,山水游记得告诉读者是怎样的山水,这是一切抒情的前提,而要告诉读者就必须借助于形象化的描写,且描写越生动、形象,越能激发读者对某一风景的赞美与向往之情。
二、层次安排――移步换景写景散文,一般都会采用“移步换景”,也即作者的视点(立足点及观察点)不固定,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变化,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出来。
视点和要叙述、说明的对象都在移换。
三、一个手法――联想山水游记真正的写作目的一般不是仅仅告诉读者看到了什么。
写什么,作者是有讲究的。
因为纯写景的文章很少,绝大多数文章是融合作者思想情感的。
在这样的创作目的下,作者需要联想的介入,通过联想,文章达到了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相融的境界,从而体现出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核心问题设计】赏析文章的关键,就是读完文本后,能设计二项模式问题阐述写作意图。
一、袁伟望《九瀑连珠》阅读《九瀑连珠》,完成下列各题。
九瀑连珠袁伟望①我是随驴友从外辽进入梁皇山景区的。
外辽村的寮斗地貌与桃源般的山村风光,很有一种味道,我每年都会到外辽村来走走看看,品品农家菜。
入景区前见碧波潭,潭为人工湖,湖面碧波荡漾,伴有虎跳亭,山道卵石,山溪水潺潺悦耳。
人说,或把酒临风,或品茗聊天,或发呆虑烦,此处都为绝胜佳处。
走着,前面梁皇茶寮就迎接着我们了。
茶寮有何好茶?茶室里没有人,却有“贡茶”介绍伺候:相传梁宣帝避隐外寮,常至此处品茗读书。
此处好茶“嫩绿香郁”,是既“色泽绿翠、白毫显现”好看,又“香高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梁皇山茶还具“骨重”特色经久耐泡!茶寮虽没人品茶,我却在此地留恋逗留多时,感受此处的清风、流水、树色。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语言赏析精选题(附答案)
中考语文语言赏析精选题(附答案)散文、小说语言赏析题答题步骤和技巧:①选择角度(修辞、描写方法、炼字等);②简单表述;③一般作用(修辞、描写本身作用);④具体作用(结合上下文分析);⑤表达的情感或品质。
1、《露水早市》情节:老太太在卖菜之余还硬给了我两个西红柿;老太太帮我挖来蒲公英却分文不收。
⑦阳光洒下,在地上印上斑驳的树影,几只小虫子嗡嗡地飞走又飞回来,早市上的摊位渐渐稀少,这条路正在从拥挤嘈杂变回宽敞,空气里有静谧安详的味道。
那一刻,我一下子觉得,这个早市,让我留恋的不光是新鲜的瓜果菜蔬,更有这里浓浓的人情味儿,以前遇到的缺斤短两、买到的劣质东西在这人情味儿面前都可以忽略不计。
赏析⑦段中的划线句。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句运用了环境描写(1分),写出了早市静谧安详的气氛,烘托了我的因为老太太的善良和热心而感受了人世温暖美好的心情(2分)。
2、《少年走过的路》②月亮升起来了,少年快步走着,惨白的月光洒在地上,也把少年单薄的身影印在地上,那么渺小,孤单。
村里的孩子考上中学的有三个人,那两个因为有亲戚在镇上,就住在亲戚家了。
只有他,在镇里无亲无故,只好每天往返。
少年来到了芦苇荡,清风吹过,芦苇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
少年的身上,鸡皮疙瘩一下子起来了,冷汗“嗖”的一下在后背上钻出来。
少年差点害怕地叫出了声。
少年走在芦苇荡的小径上,总觉得后面有人跟着。
为了给自己壮胆,少年大声地唱起歌来。
少年唱得声嘶力竭,想喊出胸腔里的勇敢来。
……⑦那一次少年跟父亲去卖干草。
……卖草很顺利,一车草,十几块钱,父亲激动地把钱一卷,装进了口袋,就喊他回家。
经过冷饮店门口,少年以为父亲会给自己买一支冰棍儿,毕竟这一车草都是少年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