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

合集下载

(新)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7课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说课稿

(新)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7课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7课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的第三单元第7课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第七课讲授“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分两框展开:第一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这两框的内容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紧紧围绕“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两框的逻辑关系是:先阐明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指导思想和法治建设的成就,再阐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通过本框的教学,引导学生明白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理解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本框题承载着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3.1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教材分析。

本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由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讲述了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遵循的原则,阐述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包括两目:“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第一目阐述三层意思: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必要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及具体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

第二目阐述五层意思: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原则。

三、教学总目标。

明白我国法治建设的总目标和原则,理解法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四、教学重难点: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总目标和原则。

五、教学方法:探究导入法、正面讲授法、议题拓展法、实践教学法六、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政治和法律概念较多,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学生学习也有一定的困难。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全册知识点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全册知识点

必修 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作用)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文化对社会的作用)1课 1框体味文化P4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和物质载体。

3.文化的形式:①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②人们进行文化的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1 课2 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P9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文化有时会超前于经济政治的发展,文化有时会滞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9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 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28张PPT)
三、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内涵 奋斗精神:
【表现】
①革故鼎新,自强不息
②建设大好河山、开拓辽阔边 疆、开垦广袤良田、治理大江 大河、战胜自然灾害、建设城 镇乡村、发展生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 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28张PPT)
【现实意义】凝聚才智、浸透 汗水、蕴含牺牲
10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 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28张PPT)
三、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内涵
团结精神:
【表现】
①团结一心,同舟共济
②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守 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打败 侵略者,捍卫民族自由独立
【现实意义】取得令人瞩目的成 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 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
我们的的含义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及作用 三、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内涵 四、民族精神是不断发展的 五、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六、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七、中华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各国努力培育的民族精神
美国:富有开拓精神,崇尚白手起家,追 求成功,注重个人奋斗,强调从小自立。 韩国:信奉儒家思想、团结、奋争、民族 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烈的国货观念。 日本:强烈的忧患意识,善于借鉴与创造, 忠孝至上的爱国情结。《菊与刀》
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历史时 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内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 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28张PPT)
古代
近代
现代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 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28张PPT)
社会事件:
2012年9月11日,日本签订“购岛”合同,中国民 众进行大规模反日游行,全球华人也举行规模浩大 的反日示威游行,反对日本“购岛”。中日关系陷 入紧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优秀教案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民族精神的含义(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理解:(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2、能力目标(1)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2)结合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教学难点】为什么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一节【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2、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包容性的含义及作用新课教学:在第六课中我们学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和不竭力量之源。

而中华文化的力量又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那么,我们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有何重要作用?在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七课的学习。

今天先来学习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堂探究P71你认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什么精神?探究提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课堂设问二: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精神?请你举实例说明?探究提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勇敢、坚强等精神。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进城打工青年魏青刚三次跳进大海救人的英雄壮举。

2005年度人物感动中国人物邰丽华和舞蹈《千手观音》让我们留存在记忆中最温馨的感动。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各单元知识框架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各单元知识框架

《文化生活》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知识框架含义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人类特有的现象特点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的体验、特别是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文化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总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作用对社会影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来源: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对人影响表现: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特点:潜移默化,深久持远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知识框架文化发展表现:主要体现在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和文化遗产中(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how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文化多样性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有益外来文化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人类社会基本特征,人类文明进步重要动力前提Why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重要途径: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文化传播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大众传媒意义: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表现:①传统习俗的继承②传统建筑的继承③传统文艺的继承④传统思想的继承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历史继承性文化继承影响: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40页PPT

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40页PPT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பைடு நூலகம்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 活第二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7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第2框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7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第2框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核心
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
素养
明确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是经济全球化
科学精神
的贡献者
法治意识 中国积极遵守世贸规则,履行应尽义务
公共参与 亲身感受开放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变化
自主学习 | 释疑解惑
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球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的对外投资和进出口贸易,为
各国经济发展创造动力,对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的
对外投资和进出口贸易,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使经
济全球化向着更加包容、普惠、平衡的方向发展。
问题2: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谈谈我国应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发
展。
提示:①在新的起点,我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始终做全球发展
界深度互动的新起点,是中国向世界深度开放的新起点,①④符合题
意。中国一直为世界作贡献,②错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
外开放进入新阶段,③错误。
考点
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4.截至2022年6月初,我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
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果丰硕。下列选项对共建“一
地发展,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对点精练 | 素养达成
考点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
1.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从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
二大经济体,其成就离不开经济全球化。同时,中国为全球化创造了巨
大市场,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这说明 (
A.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二框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二框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2.当代价值 (1)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 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 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 情,推动国家发展。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 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 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 的共同体意识。
议题一
议题二
议题三
知识脉络随堂训练ຫໍສະໝຸດ 课堂篇议题探究典例剖析
例2中华五千年文化,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
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南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
连。花馀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读:蝉鸣隐密树,鸟戏拂馀花。连
第二框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1-
学业质量要求
核心要点提炼
1.以“传统文化是包袱还是财富”为议
题,探究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结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讨 论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1.一个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 正确态度。
化。
2.三项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
3.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史 上走过的独特历程,了解中华文化源
情境导引
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
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仁义”“和
合”“和平”“均等”等思想,承载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
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理念,“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处世
哲学,“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命境界,“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改
议题一
议题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7课第2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7课第2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ppt课件

全面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 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 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 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课堂互动探究
核心知识突破
正确理解民族精神的特点
1.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 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 精神特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 特征。作为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 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 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 展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材料2: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年来,新疆 立足自身资源、地缘优势,2200万新疆各族人 民大力弘扬“新疆精神”,提升“新疆能力”,践行 “新疆效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 机遇、奋勇拼搏,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 展,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天山南北呈现出一 派新气象、新面貌。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 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 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 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 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 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自主学习学案
学习目标 【课标内容】 1.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2.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知识重点】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_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第七课第二框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_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第七课第二框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第二框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1.近年来,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逆全球化趋势增强的背景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推进全球经济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中的重要力量。

这说明( )①对外开放必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②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③我国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④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居于主导地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材料说明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推进全球经济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中的重要力量,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①与题意不符;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居于主导地位,④错误。

答案:B2.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表明( )①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②中国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③中国需要世贸组织,世贸组织也需要中国④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具有互补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材料强调我国“入世”以来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又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这说明中国需要世贸组织,世贸组织也需要中国,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具有互补性,③④正确;材料未体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①不符合题意;②说法不符合事实,错误。

答案:B3.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选择,必须长期坚持。

中国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

这是基于 ( )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②我国国内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趋势增强③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④我国对外开放应由“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中国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这是基于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①③符合题意;中国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并不是因为我国国内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趋势增强而被动开放,②排除;我国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④错误。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法律的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法律的功能: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3.法律的发展(1)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2)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4.中国法治发展的历程(1)辉煌的历史: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曲折的历程:为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

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1.法学思想创新发展的原因: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1)评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

(2)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3.法的实质(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力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

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

(2)发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高中政治必修三 第7章第2节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三 第7章第2节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2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核心,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

第七课围绕我国为什么进行法治问题,重在说明我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主要探究:依法治国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实践,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在法治建设的进程,明确新时期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需要全方位提升人权保障的法治化水平。

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回答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阐述了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坚持的原则,为我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指明了道路,我们要从中理解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的关系,明白依法治国的方略的系统性、渐进性和持久性。

一、教学目标1. 必备知识:依法治国的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

2.关键能力:学习和初步形成运用马克思注意法律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掌握从法治的角度分析当前社会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

二、学科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同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的正确性;相信依法治国下的中国能够实现公平正义。

2.科学精神:通过学习,明白依法治国的方略的底层设计,理解依法治国方略的系统性、渐进性和持久性。

理解该目标和原则符合我国国情。

3.法治意识:明白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树立法治观念,将法治与生活结合起来。

4.公共参与: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到国家立法中去,同时个人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营造法治中国的氛围。

1.教学重点:全民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的原则。

2.教学难点:依法治国为什么和怎样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和怎样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第七课第二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PPT-2021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第七课第二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PPT-2021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提醒】 人民作为法治建设的实践主体,始终贯穿和体现在法治国
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贯穿和体现在立法、执 法、司法、守法和法治监督等法治环节中,贯穿和体现在知情 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权利的依法行使过程中。
3.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原因: 平等 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党内法规 体系。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①坚持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②坚持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③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④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原因: 党的领导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 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具体体现:坚持党 领导立法 、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 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 依法执政 统一起来。 (3)中国共产党贯彻依法治国的方式。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 守宪法法律,坚持 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体系
区别
方式途径方面的目标 手段
状态方面的目标 根本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一种手段,最终是为了 联系
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根本目标
二、全面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①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是辩证统一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②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辩证统一的基石与连接点是人民利益与意志。 在社会主义中国,法体现的是人民政权的意志,维护和保障的是广大 坚持中国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共产党的 根本利益,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领导 ③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辩证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之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全面完善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而实现这个总目标,需要各领域、各系统实行法治,形成完备的以法 治为基础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第3册 法律与生活 第三单元 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第3册 法律与生活 第三单元 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

巩固练
1.[知识点1]为更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我国将职业教育培训列入精准扶贫工程,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 稳定脱贫。职业培训至少对120万个贫困家庭的新成长劳动力进行培训。这是因为( ) A.劳动者就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可以提高贫困家庭的学历水平 C.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D.贯彻落实国家以就业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合同、依法保护劳动权的知识。许多农民工为了尽快找到工作而很少与雇主签订 劳动合同,这表明劳动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①正确;只要签订劳动合同,就能够维护劳 动者的合法权益的说法过于绝对,②不选;农民工因拿不出劳动合同而败诉,这表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 是非常必要的,③正确;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具 有法律效力但不是法律文件,④错误。
4.[知识点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指出,建筑用工企业应及时 采集并上传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实名制基本信息,未登记且未经过基本职业技能培训的建筑务工人员不得进入 施工现场。实施“建筑工人实名制”( ) ①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②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劳动关系 ③一定程度上会解决企业的“用工荒”问题 ④表明建筑企业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权益的维护。②中“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与劳动者这一主体不符,错 误;部分地区和行业存在拿西瓜、绿豆汤替代高温津贴的现象,侵害了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利于劳动者 积极性的调动,也说明了企业没有真正遵守市场道德,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①③当选;劳动监察部 门不断提高高温津贴发放额度说法错误,④排除。
6.[知识点1、2]2020年8月,我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伴随天气一同升温的还有“高温津贴”的话题,受职责 不清、认识误区、侥幸心理等因素影响,有些地区和行业存在拿西瓜、绿豆汤替代高温津贴的现象,高温津 贴发放打了折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劳动者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劳动者要不断增强维权意识,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 制度障碍 ③企业没有真正遵守市场道德,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④劳动监察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不 断提高高温津贴发放额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中政治 第3单元 第7课 第2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 第3单元 第7课 第2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教案

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1.关系: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2.发展: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二、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地位:高举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1)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判一判](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 )(2)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抵制外来思想文化。

( )提示:(1)×(2)√(3)×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1.原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措施立足实践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丰富发展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人人参与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想一想] 11月26日,2018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验交流大会在某某举办。

如果你参与交流,请列出发言要点。

提示:立足实践、继承发展、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创设情景]无论是工匠精神下制造的产品,还是它所体现的职业道德,乃至背后人的素质,都与一个民族的尊严、生存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实际上,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民族气质,恰恰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

正是由于工匠精神的式微和缺乏,才导致今天中国一系列的产品问题和社会问题。

[探究任务]1.(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主要蕴含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具体内涵?提示:主要蕴含了奋斗精神和创造精神。

2.(预测与选择、政治认同)结合材料,说明工匠精神的积极作用。

高二政治必修3 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高二政治必修3 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高二政治必修3 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课标导学一.知识目标1.识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2.理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结合典型事例,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收集具体材料,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感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升华道德境界,增强参与意识。

问题探究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关系?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思想建设之间是什么关系?4.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材预览一、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1.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_______________的社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素质和________________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________________战略。

第7课 第2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导学课件(共33张PPT)

第7课 第2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导学课件(共33张PPT)

3.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全国政协以双周协商座谈
会、专题协商会等形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开
展对话交流,建言献策。这表明( C ) ①全国政协决定国家和地方的Biblioteka 大事务 ②发展协商民主有利于汇民意、
聚民智 ③人民政协认真履行了政治协商的职能 ④人民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
返回导航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协商民主包括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 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多种形式。要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 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多 层,是指中央、地方、基层各个层级都要围绕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进行商 量,特别是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制度化,意 即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建设,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 度,使协商民主制度更为健全。
3.历史责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 __协__商__民__主____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 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
返回导航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作为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围绕的两
返回导航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 议政的职能。
①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 商。
②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 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二框 严格执法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二框 严格执法

为得到有效遏制 ③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促进法治社会建设 ④通过政府严格执法、
公正执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名师点睛
议题二 推进严格执法
情境探究
情境一 所谓“权力清单”,通俗地说,就好比一份政府对外发布的“菜单”,①政府有多 少权力,“菜单”上写得一清二楚,除此之外,政府不得行使其他权力。推行权力清单 制度,实质上是通过梳理行政权力,明确政府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推动各级政 府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典例分析
【例2】 (2023四川凉山期末)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
要(2021—2025年)》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
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建立健全行政裁量基准制度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明
情境二 2023年4月,山西晋城市生态环境局下发通知,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城区禁止 任何露天烧烤,违反者会被没收工具和违法所得,并且还会被处以五百元以上两万元 以下的罚款。同时,淄博市下大力气引导露天烧烤“三进”经营,出台烧烤管理 “十条规范”,对烧烤经营场所、炉具使用、净化装置使用等作出精细化规定,并对 “无烟烧烤大院”和“环保无烟烧烤经营点”进行挂牌监督,公开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共 促烧烤行业规范发展。
探究 (1)结合情境,分析严格执法的意义。 _提__示__:___严__格__执__法__,__有__助__于__捍__卫__法__律__的__权__威__和__尊__严__,__有__助__于__实__现__社__会__公__平__正__义__,__有__助__于_ _推__进__建__设__法__治__政__府__。___ (2)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严格执法,从淄博市的做法思考什么是严格执法。 _提__示__:___执__法__,__就__是__执__法__机__关__在__执__法__过__程__中__严__格__依__法__办__事__。__行__政__机__关__要__带__头__严__格__执__法__,_ _依__法__全__面__履__行__职__能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 期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发展
• A.意义: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 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 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 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 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 B.主要内容:改革创新精神 (核心)、雷锋精神、“两弹 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 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 “非典”精神
原因分析
3.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1)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 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 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4.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 化的影响,防止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 国实施的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 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在革 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 思想文化的影响 (借鉴长处+警惕西化)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 结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 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 二 框 弘 扬 中 华 民 族 精 神
• • • • •
1.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2.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3.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4.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 族精神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 展强基固本
原因分析
1.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备 课 组 : 王 庆 平 组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 1、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发展丰富 •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发

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 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 (共性)
第 二 框 弘的 丰富和发展(个性)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 精神 A.意义: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 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 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B.主要内容:井冈山精神、长征 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和西 柏坡精神
5.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精神 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 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意义P80)
1.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时代课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2.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 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即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思想和“三个代 表”的重要思想的作用。有了“主心骨”,才有 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 精神支柱
――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 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 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
原因分析
• 2.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 1)一个民族的发展也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 质 • 2)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和 集中体现 • 3)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