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成语学习古文学与文言知识

合集下载

文言文中成语汇总

文言文中成语汇总

初中1-6册古诗文中的成语总汇七年级上册1、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童趣》)2、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童趣》)3、怡然自得:(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童趣》)4、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5、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7、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十则》)8、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十则》)9、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十则》)10、死而后已:(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11、岁寒松柏: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论语〉十则》)12、老骥伏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13、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14、似曾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15、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

(《塞翁失马》)16、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17、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

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七年级下册18、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19、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文言文意思大全

文言文意思大全

文言文意思大全摘要:1.文言文概述2.文言文词语解读方法3.常见文言文词语举例4.文言文阅读技巧5.提高文言文水平的建议正文:文言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一种,承载着我国古代文化、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在当今社会,掌握文言文阅读能力不仅有助于了解传统文化,还能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文言文解读方法、常见词语举例以及阅读技巧,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一、文言文概述文言文起源于先秦时期,成熟于汉代,直至清朝末年才逐渐被白话文所取代。

文言文的特点包括:语法结构严谨、词汇丰富、修辞手法多样、表达优美。

要想掌握文言文,就需要了解其基本语法和常用词语。

二、文言文词语解读方法1.查阅词典:文言文词典是学习文言文的必备工具,可以通过查阅词典了解词语的音韵、字形、义项等信息。

2.记忆常用词语:文言文中有许多常用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通过记忆这些词语,可以基本满足日常阅读需求。

3.学习成语:成语是文言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常用成语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4.结合语境理解:在阅读文言文时,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含义,避免死抠字眼。

三、常见文言文词语举例1.词语解释:仁、义、礼、智、信2.成语举例:狐假虎威、画龙点睛、亡羊补牢3.常见实词:山、水、花、鸟、日、月、风、雨四、文言文阅读技巧1.掌握朗读节奏: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对于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2.分析句子结构:了解句子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有助于理解句子意义。

3.留意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起着关键作用,掌握虚词用法,有助于把握句子关系。

4.翻译全文:阅读完毕后,尝试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以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

五、提高文言文水平的建议1.多读文言文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古文观止》等。

2.学习文言文语法:了解文言文特殊语法结构,如偏义副词、使动用法等。

3.练习写作:尝试用文言文写作,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

4.参加文言文讲座或课程:了解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拓宽知识面。

《劝学》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劝学》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劝学》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锲而不舍:锲,雕刻。

舍,停止,放下。

一直雕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办事有恒心,坚持不懈。

2.驽马十驾:驽马,与骏马相对。

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走十天也可以到达。

比喻资质平平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3.顺风而呼:顺着风向呼喊,声音传得远,使人听得清。

比喻凭借外力可有较好效果。

4.青出于蓝:靛青从蓼蓝中提炼出来,而颜色比蓼蓝更深。

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

5.积土成山: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少成多,聚小成大。

6.学无止境: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7.中规中矩:言行举止合乎礼节、法度。

8.一曝十寒:原意是说,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曝:晒。

寒:冻)。

后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和毅力。

9.善假于物: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君子之所以高于一般人,是因为他能善于利用外物。

10.跬步千里: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

比喻学习应该有恒心,要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

11.人中骐骥:意思是比喻才能出众的青少年。

12.积善余庆: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

13.假以时日:如果再给一定的时间的话就更怎么样,一般是褒义夸奖。

多用于客观描述时间的不紧不慢,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二、文化常识1.荀子: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著名学者韩非、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2.《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

《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

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成语教学方法

成语教学方法

成语教学纵横谈成语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汉语言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是世界上最具创意的语文结构。

成语在汉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谈话或作文时,适时、适量地加入成语,就如在菜肴中加入佐料一般,可以使原本平淡无奇的内容变得更有味道、更具内涵。

学习祖国语言,弘扬民族文化,可以从成语入手。

说话妙语连珠,写作妙笔生花,可以从成语开始。

为什么要加强成语学习呢?首先,成语具有几大优势。

(1)言简意赅。

成语一般都能把人们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思想,用十分简练、非常概括的几个字说出来,适当地运用这些成语,会使语句显得格外精炼。

例如:色厉内荏(rěn):意思是外貌看起来庄矜、威严,而内心里却很怯懦。

这个意思,如果改用一般的话来说,即使多用很多的字,也未必能表达得这样丰富和透彻。

(2)易学易记。

成语在结构形式和组织方法上,基本上有规律可循,所以学起来都比较容易,例如:翻天覆地、横征暴敛、醉生梦死。

这些成语,从语法的角度上来分析是有它的共同之处的。

所以学和记都很容易。

(3)形象具体。

有许多成语,含有显著的修辞因素,看了或听了以后,就会在头脑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具体的印象。

如:中流砥柱,画蛇添足、车水马龙、口是心非、体无完肤等许多成语都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使人一看就觉得形象具体。

(4)语势有力。

成语是历史的产物,具有群众基础,表达的效果比用意思相同的一般说法为强。

例如"群起而攻之",就比"大家一齐起来反对他"或者"批评他""斥责他"更有力些。

所以在文章中适当地使用成语,不仅能增强表达效果,而且可以使文章的语汇丰富多彩。

其次,成语是学习文言的“活化石”。

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文献典籍,保留了许多文言词的读音、写法、意义、用法以及文言语法、修辞等,是语言中的"活化石"。

学习成语可以让我们熟悉文言现象、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词的活用等,借助成语来学习文言,可说是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庖丁解牛》(成语、一词多义、重点实词、情境默写)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庖丁解牛》(成语、一词多义、重点实词、情境默写)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庖丁解牛》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2.游刃有余:指肢解牛体时能对准骨节间的空隙下刀,刀刃运行于空隙之间还有回旋的余地;形容技艺熟练,做事轻松利落。

3.踌躇满志:该成语多用来形容心满意足、从容自得或十分得意的样子。

中性,多用于书面语。

4.批郤导窾:批:击;郤:空隙;窾:骨节空处。

指顺着牛骨节的空隙运刀解剖牛体。

比喻从关键处入手,依循事理处理问题。

5.新发于硎:硎:磨刀石。

形容刀刃很锋利,也比喻初次施展才能和本领。

6.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

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7.善刀而藏: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

将刀擦净,收藏起来。

比喻办事有所收敛,适可而止。

8.切中肯綮:切中,正好击中。

肯綮,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比喻重要的关键。

比喻解决问题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9.官止神行: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10.越俎代庖: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

后多比喻越出自己的职责范围,去替别人处理事情。

11.新硎初试:像新磨的刀那样锋利。

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12.技经肯綮:正好切中事物的关键。

二、文化常识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于彼,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

2.《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

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和意义一、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1.理解中华语言的发展史汉语现如今已成为一种国际语言,作为学生,在学好现代汉语的同时,不能摒弃对古汉语的学习,语言是一脉相承的,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语使用、语法规范有好多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演变而来的。

比方,“诸”这个字,现汉中有“付诸实施”的用法,其实“诸”本身是个兼词,来源于《列子·愚公移山》:“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诸”意思是“之于”,其中“之”是代词。

2.提升古典文化修养文言文是与现代文相比较来说的,作为一种书面表现形式,文言文传承了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化。

《论语》介绍了很多儒家的礼仪规范以及为人处事的根本:“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皆用古文而作。

学习文言文,不但是学习古人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语言形式,更是继承学习古代文化,重塑中华传统之必须。

3.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文化央视《探索发现》、《百家讲坛》在传承介绍祖国文化上做得很好,学习文言文,我们能够领会到古人的多智,以及他们所创造的灿烂文明。

二、如何培养孩子学习文言文的兴趣1.利用文言文的音韵美,让孩子学会背诵文言文一般读来朗朗上口,文字简短凝练,节奏抑扬顿挫,多读文言文不但能够增强文字功底,让孩子在理解字词中学会“推敲”,减少作文中的“废话”,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语感。

英语学习需要语感,文言文学习也是如此。

其实,学习文言文的很多小方法、小技巧是和学习外语相通的。

此外,孩子一般喜读那些韵律感较强的文章,家长能够引导孩子学习背诵文言文的小技巧,比方,标注停顿、读背中注意理解、读出感情等。

2.利用孩子对历史故事的兴趣去引导小时候,家人给我买了一本成语故事集,文字是古文,但配以精美的插图,加上家里藏书不多,所以这本小书成为我们的启蒙读物。

空闲时,时常翻看,里面的故事虽不是很理解,但因为有注释的缘故,读来也颇有趣,也留下些印象。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成语(加点字意思)复习考查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成语(加点字意思)复习考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文、名言、成语知识考查前言:从今年开始,小学语文开始启用新教材啦。

那新教材有什么重大变化呢?大量增加古诗文,新的语文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增加87%。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的。

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古诗和文言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啦!不知各位有没有关注2018全国各地的中高考试卷,很多古诗文都是我们小学生背的知道古诗文的重要性了吧!这些古诗文难不倒我们小学生。

下面的题你会做吗?死去元知万事空,。

2.暖风熏得游人醉,。

3.我劝天公重抖擞,。

4.七夕今宵看碧霄,。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穿尽红丝几万条。

6.垂緌饮清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湖歌舞几时休?8.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

10. ,穿尽红丝几万条。

11.,桃花流水鳜鱼肥。

14. ,万马齐喑究可哀。

15. ,莲动下渔舟。

16.,清泉石上流。

17.月落乌啼霜满天,。

,18.山一程,水一程,,。

19. 青箬笠,绿蓑衣,。

20. 问渠那得清如许?。

21. 风一更,雪一更,,。

22.姑苏城外寒山寺,。

23.__________________,王孙自可留。

24. ,江枫渔火对愁眠。

25.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指的是(诗人名)。

26.,天光云影共徘徊。

27.,艨艟巨舰一毛轻。

28. ,黄河入海流。

29.,此日中流自在行。

30.,更上一层楼。

31.《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朝代)的__________,其中表达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的诗句是:“,”。

32.《山居秋暝》这首诗中描写月亮和清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文言文之成语联想法

中考语文文言文之成语联想法

中考语文文言文之成语联想法本文导航1、首页2、成考练习题及答案成语是用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绝大多数源于古诗文,因此,其中许多虚词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

详细成语联想法如下:成语联想法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如“急急乎唯进修是求”一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就可根据我们熟悉的成语“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来推断,应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又如“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可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等成语来推断,这里的“因”是介词“依照、根据”之意。

若能灵活地综合运用以上八种推断技巧,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增加答题的正确率。

当然,要想彻底攻克文言虚词这一“堡垒”,关键还在于平时的积累。

成语知识点(一)语意重复类成语使用中的意义重复是指句中已含有与成语本身的意义相互重叠或重复的部分,进而造成使用失当。

语意重复,尤其是那种比较隐蔽的语意重复--不表现为字面上的重复,是成语使用中的一种常见而疑难的错误类型。

学生在解答成语辨析题时需要观其形、明其义,辨其用法,联系语系语境,考虑成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是否有意义重复的现象。

1.他恶习不改,整日沉迷于赌之中,最后弄得倾家荡产,这完全是由于他咎由自取。

(咎由自取指罪过或灾祸都由自己惹来的,其意义与由于重复。

)2.他拿自己那篇不像样的文章到处炫耀,也不怕被大家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指被行家讥笑,本身含被动语气。

)3.这本拼凑起来的名家短篇小说集,几乎没有精彩之作,顶多有一两篇基本上还差强人意。

( 差强人意指大体上使人满意,与基本的意义重叠。

)4.那张合影中,左边站着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站着许多莘莘学子。

( 莘莘是形容众多,与许多相重复)5.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 难言之隐的隐与苦衷重复)6.江姐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 全身与遍体鳞伤的遍体重复)7.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幼儿园成语故事:传统文化教育与语言启蒙活动

幼儿园成语故事:传统文化教育与语言启蒙活动

幼儿园成语故事:传统文化教育与语言启蒙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成语故事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传授传统文化知识,也可以帮助孩子们启蒙语言。

通过讲述成语故事,幼儿园的老师们可以向孩子们传授中国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成语故事在启蒙语言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孩子们理解和学习成语,丰富他们的语言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素养。

一、传统文化教育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语言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而成语故事是以成语为主要内容的故事,通过讲述故事情节、分析成语意义,向孩子们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老师们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成语故事,如《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向孩子们介绍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向往感。

二、语言启蒙活动成语故事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教育,更是一种语言启蒙活动。

在讲述成语故事的过程中,幼儿园的老师们可以引导孩子们理解成语的意义,丰富他们的语言知识,启发他们对语言的思考。

通过成语故事,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习成语,还可以了解成语的故事背景和涵义,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成语故事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语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孩子们可以拓展词汇量,提高语言综合素养,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三、总结回顾综合来看,幼儿园成语故事既是一种传统文化教育,又是一种语言启蒙活动。

通过讲述成语故事,幼儿园的老师们可以向孩子们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学习成语,丰富他们的语言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成语故事是一种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赤壁赋》(成语、一词多义、重点实词、情境默写 、写作素材等)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赤壁赋》(成语、一词多义、重点实词、情境默写 、写作素材等)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赤壁赋》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物各有主:意思是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

水波不兴:指没有涟漪和波纹。

形容十分平静。

水光接天:水的光色与天的光色相连接,比喻水域宽广。

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独立”的意思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凄凉。

余音袅袅:原意指声音已经结束,余音还在缭绕。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不绝如缕:原意是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似断非断。

比喻事情极其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

沧海一粟:指大海里的一粒谷子。

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一毫莫取:比喻极其微小的东西。

连一根毫毛那样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也不拿人家的。

形容为人廉洁,不占他人或公家的便宜。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拿不完,用不尽。

形容非常丰富。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二、文化常识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想象丰富,成就卓越,因而有“浑涵光芒,雄视百代”的称誉。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南宋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他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苏轼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赋:是中国古代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三、文辞上进究藻饰和用典。

汉代赋称为古赋,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散夹杂,喜用生僻字。

六朝赋称为骈赋,又称“俳赋”,篇幅较短,讲究对偶和用典。

唐宋时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诗体赋称律赋,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和谐,并由考官出题限韵,全文一般不超过400字。

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影响,赋更加散文化,句式参差,多以散代骈,押韵较随便,比较注意行文的清新流畅,几乎与散文相接近,故称文赋。

语文初二文言文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初二文言文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而文言文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在初二阶段开始接触。

文言文的特点是古老而严谨,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掌握古文的基本知识1. 熟悉古文的常见句式和表达方式在学习文言文时,首先要掌握古文的基本句式和表达方式。

古文中常见的句式有并列句、主谓宾结构和状语从句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句式的结构和用法,以便在阅读和理解古文时能够得心应手。

2. 学习古文的常见成语和词汇古文中常常出现一些成语和词汇,这些成语和词汇在古代是非常常用的,因此在学习古文时,学生也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古代成语和词汇。

这样在阅读和翻译古文时就能更加顺畅和准确。

二、阅读古文的技巧1. 注意文言文的语序和语法古文的语序和语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阅读古文时要特别注意句子结构和词语使用。

古文中常常使用倒装句和前后呼应的修辞手法,学生在阅读时要仔细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

2. 注意古文的词语辨析古文中有很多词语是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见的,因此学生在阅读古文时要特别注意词语的辨析。

有些词语在古文中可能有着不同的意义,学生需要结合句子的整体语境来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三、翻译古文的方法1. 理解古文的意境和意义在翻译古文时,除了理解句子的字面意义外,还要注重把握古文所表达的意境和意义。

有些古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可能不是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的,而是要结合上下文和作者的用意来翻译。

2. 重视古文的修辞和段落结构古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因此在翻译古文时要注重句子的修辞和段落的结构。

学生需要理解古文的修辞手法,把握句子和段落的脉络,以便更加准确地翻译古文。

四、写作古文的技巧1. 练习古文的模仿和仿写在学习古文时,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仿写来提高古文的写作水平。

通过模仿古代名家的作品,尝试使用古文的句式和修辞,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增强古文的写作实践古文的写作实践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可以提高古文的写作能力。

成语——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

成语——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

成语——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张永旺摘要: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能够从有关的成语入手,不仅会加快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一把难得的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关键词:成语解词释义文言语法文言句法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迅速掌握文言词句特点总是会有一定的难度。

而成语是从历史的长河中发展而来,它脱胎于古代汉语。

许多成语至今依然保留着古汉语的某些语法特点,如果我们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能够从相关的成语入手,不仅会加快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一把难得的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我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联系成语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借助成语解词释义古代汉语很多实词,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大多数的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等等,因与现代汉语的解释不同,学生不好理解,也不容易记住;但如果能巧妙借助成语,问题就简单多了。

如文言实词“池”,文言文中一般作“护城河”解释,因与今义“池塘”相去较远,学生不易记牢;但如果我们举出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学生只要略一思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又如实词“臭”,文言文中一般解释为“气味”,比今义“难闻的气味”范围大些,学生易受定式思维的影响,望文生义;但借助成语“乳臭未干”来帮忙,答案也就出来了。

除此之外,一词多义现象在成语中也是俯拾即是,比如: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 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当——势不可当(抵挡) 首当其冲(对着,面对)安步当车(当作)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 忘恩负义(背弃) 不分胜负(失败)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 非亲非故(老朋友) 明知故犯(故意)顾——顾影自怜(回头看) 三顾茅庐(拜访) 奋不顾身(考虑)疾——讳疾忌医(疾病) 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举——举足轻重(抬起) 选贤举能(推荐) 举国上下(全)二、借助成语学习文言语法1.词类活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文言文二则》选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包括两个文言文故事:《守株待兔》和《滥竽充数》。

这两则文言文内容简短,寓意深刻,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成语的来源,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通过对之前的学习,学生们对文言文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阅读理解方面,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字词意思、句式结构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2)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词意思,掌握文言文的句式结构;(3)了解成语的来源,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运用成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懂得的道理;(2)培养学生诚实、勤奋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2)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词意思,掌握文言文的句式结构;(3)了解成语的来源,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运用成语。

2.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字词意思理解;(2)成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故事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4.情感教学法: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目标,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准备发言。

成语在文言文文本内容教学中的运用--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为例

成语在文言文文本内容教学中的运用--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为例

2017.11学术王丽丽(宜兴第一中学,江苏无锡214206)———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为例成语在文言文文本内容教学中的运用2017年11月语文教学通讯Nov.,2017第966卷第11期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Vol.966No.11摘要:试图通过探究汉语成语与苏教版文言文选文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寻找文言文新课导入、脉络梳理、人物形象概括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是:利用成语的故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成语的中介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成语的知识性,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汉语成语苏教版文言文文本内容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7)11-0047-03DOI:10.13525/ki.bclt.2017110员缘作者简介:王丽丽(1982—),女,江苏宜兴人,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教艺频道汉语成语,脱胎于古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留存至今的“活化石”,它以一种更浓缩简约、经典智慧的形式存在。

成语既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又是他们认识文言文的工具,具有诸多教学功能,比如:识字与释义功能、积累词汇功能、语法教学功能、修辞教学功能、艺术审美功能等。

①近几年很多一线教师注意到蕴藏在成语中的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开始研究和探索汉语成语对文言文教学的独特价值。

但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局限于文言文字、词、句的教学方面,至于成语对文言文文本内容教学方面作用的研究则鲜有涉及。

何雯认为苏教版高中教材文言文编排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文化含量较高。

第二,文学性较强。

第三,时代分布比较集中。

第四,体裁上诗歌、散文比重大。

第五,以人文主题为统领编排。

”②以《〈史记〉选读》为例,几乎每篇选文都是成语典故的出处,成语既是新授课的重要内容,又是新授课文的重要引导。

像《廉颇蔺相如列传》《魏公子列传》等经典篇目,或适合通过成语来导入新课、归纳情节,或适合借助成语来梳理脉络、概括形象、揭示主题。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2009-05-06 15:37)标签: - 分类: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

首先,由于文言离学生生活时代甚远,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什么兴趣。

其次,文言文中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没有文言基础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再加上传统文言教学中,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以致在学生中流传着“一怕作文,二怕文言文”的说法。

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挖掘文言文教学的有利因素,根据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文言文教学三步走,即诵读一理解一识记。

这三个环节并非是独立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支持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行的。

文言文诵读之法一、诵读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达到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目的。

而诵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诵读这一环节,在课堂设计中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好读的形式:课前预习时默读;顺从文字时小声读;课上学习时较难把握的文章,可由老师范读,容易把握的文章可让学生自己朗读,还可齐读、轮读、分角色读;师生对读和配乐朗读等;课下记忆时可诵读;巩固复习时要边想边读。

经过多次实验,我发现优美的散文配上合适的音乐来朗读,效果会更好。

二、理解文言文的教学贵在“理解”。

它包括:字词的理解、文义的理解、思想的理解、感情的理解等。

只有理解深入透彻,才能灵活掌握,举一反三。

否则,便成了“一路捡,一路丢”,最终一无所获。

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为此,我将课堂上的理解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自主学习,独立理解。

例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时,我鼓励学生根据注释先去自主阅读,让学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阅读,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不求统解、甚解,力求从整体上理解全文。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语法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语法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语法本文主要谈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语法。

关于熟练运用成语学习文言文,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很多不理解的问题,比如如何熟练地用文言文说。

今天小樱就来说说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

1、名词作状语“狼奔豕突”中“狼”意为像狼一样,“豕”意为像猪一样,都用来修饰“奔”和“突”分别做他们的状语。

“狼奔豕突”的意思就是:如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乱闯,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闯。

“江河日下”中的“日”则作“一天一天地”、“每日”解。

类似这样名词作状语的成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蜂拥而至”、“川流不息”、“蚕食鲸吞”、“南征北战”、“成败论人”、“不可理喻”、“草行露宿”等等。

2、名词作动词“春华秋实”中的“华”和“实”分别作“开花”和“结果实”解。

“南辕北辙”中的“辕”和“辙”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是说: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类似这样名词作动词的成语还有:“衣锦还乡”、“百年树人”、“一目十行”、“报仇雪恨”、“沐猴而冠”、“莫名其妙”。

3、使动用法“完璧归赵”中的“完”是“使……完整”的意思。

“生死肉骨”可译为“使死人复活,使白骨长肉”。

“兵不血刃”是“使兵器沾血”的意思。

“积羽沉舟”说的是: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

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类似这样使动用法的成语还有:“祸国殃民”、“沉鱼落燕”、“来之不易”、“敬而远之”、“既来之,则安之”、“平易近人”、“息事宁人”、“去伪存真”、“大快人心”、“赏心悦目”、“丰衣足食”、“富国强兵”、“精兵简政”等。

4、意动用法“不耻下问”讲的是“不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草菅人命”就是“以人命为草菅”,“厚今薄古”译为“以今为厚、以古为薄”。

类似这样意动用法的成语还有:“鱼肉百姓”、“不远万里”、“幕天席地”、“是古非今”。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同学们都喜欢积累成语,并且有意识地将成语运用到日常的口语交流中,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确实既简洁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又使自己的语言增加了文采,可是我们经常发现,同学们将成语或者褒贬用错,或者X围用错,甚至望文生义,结果闹出了一些笑话。

究其根源,还是同学们没有掌握成语的正确意义。

可是,需要记忆的成语有千条之多,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拟为同学们点拨一点学习思路,提供一些知识信息。

这就是将常见容易误用成语同文言知识串联起来。

其实,学习在于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语文各知识点之间都有其勾通之处,如果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将几个知识点勾连起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迎刃而解之效。

一、成语中的文言实词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这些实词好多都能在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实词意义弄清了,整个成语的意义也就清楚了。

安:安(安闲)步当车安(安心)土重迁当:安步当(当作)车大而无当(适合)当(当前)务之急首当(承受)其冲螳臂当(dāng)(阻挡)车负:不负(辜负)众望归:宾至如归(回家)久假不归(归还)假:久假(借用)不归间:间(jiān)(空间)不容发(fà)及:爱屋及(到)乌城门失火,殃及(到)池鱼过犹不及(比得上)即:不即(接近)不离迁:见异思迁(改变)安土重迁(迁移)是:各行其是(正确)马首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瞻速:不速(邀请)之客谢:敬谢(推辞)不敏易:不易(更改)之论行:各行(执行)其是致:格物致(得到)知知:格(推究)物致(求得)知(知识)二、成语中的文言虚词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要掌握18个文言虚词,这些虚词绝大多数也能从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弄清楚了,成语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了。

而:哀而不伤(连词,表转折,却)不胫而走(连词,表承接,就)侧目而视(连词,表修饰)侃侃而谈(连词,表修饰)具体而微(连词,表并列)引而不发(连词,表转折,却)何:百身何赎(疑问代词,怎么)乎:瞠乎其后(介词,相当于“于”,在)不亦乐乎(疑问语气词,吗)其:独善其身(代词,他的)三缄(jiān)其口(代词,他的)若:洞若观火(动词,像)所:无所不为(代词,……的事)无所不用其极(代词,……的事)无所不至(代词,……的地方)为:不以为然(以为,动词,认为)不足为训(动词,作为)人满为患(动词,是)为虎作伥(介词,替)以:不以为意(介词,把)道路以目(介词,用)相濡以沫(介词,用)以邻为壑(介词,把)因:陈陈相因(动词,沿袭)因人成事(介词,凭,靠)因噎废食(连词,因为)于:毕其功于一役(介词,在)人浮于事(介词,在)望其项背(代词,他)与:休戚与共(动词,给予)虚与委蛇(wēi yí)(连词,和)者:始作俑者(代词,……的人)之:安之若素(代词,代人或事)不刊之论(助词,的)城下之盟(助词,的)甘之如饴(yí)(代词,它)趋之若鹜(代词,它)三、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存在的几种词类活用现象同样存在于成语中,将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同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勾连起来,在学习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论语十二章》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全国通用)

《论语十二章》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全国通用)

《论语十二章》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意思是说,只要2.耳提面命:拉着耳朵,面对面地教导。

形容恳切地教诲。

3.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左右开始成熟,可以自立于社会,有所成就。

4.温故知新:温:温习,复习。

故:旧的,指已学过的知识。

也作“温故而知新”。

①复习已学过的知识,会有新的体会和理解。

②指通过回忆过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现在提供参考。

5.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6.不舍昼夜:日夜不停、持续不断。

7.择善而从:从:跟从。

选择好的去遵循或学习。

8.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9.逝者如斯:逝者:指流逝的时光。

斯:这,借指流水。

比喻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10.一箪一瓢:原为孔子赞美颜回安贫乐道之语。

后用以比喻生活清苦。

11.博学笃志: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

12.见贤思齐:指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

13.文质彬彬: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14.任重道远:比喻肩负的责任重大,并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

15.死而后已:意思是死了以后才罢手。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

16.智者不惑:有智慧的人不易被迷惑。

17.兴观群怨:意思是指诗的社会功能。

18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迫切。

19为山止篑:比喻功败垂成。

20.一篑之功:功前的最后一筐土,比喻成功前的最后一分努力。

21.克己复礼:严格约束自己,使一言一行都合于礼。

二、文化常识1.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他的教育思想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孔子的主张是:“仁、义、礼、智、信”;孔子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被后人称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圣人、至圣”,与孟子并称为“孔孟。

成语古汉语分析

成语古汉语分析

1.0绪论成语是汉语词句的特殊用法,是汉语的一大特色,也是汉语独有的语言。

成语的产生主要及较为常见的几个来源。

源于古代神话,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含义深刻,富有教育意义而概括成为成语例如:愚公移山、女娲补天。

其余还有很多源于如历史故事、前人故事、寓言传说、古人原句、截用或改易古人语句、群众口语,谚语俗语、外来或改造的成语和生活的新生成语。

当然随着社会、生活、文化的发展,还会有更多种类的成语“创造”出来。

成语大部分与古代典籍有关,从整体来说,成语是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达,是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中遗留现象。

成语是现代汉语中遗留的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在成语中不仅保留着不少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读音,保留着大量的古词义,而且还保留着许多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汉语特有的汉语现象。

从时间上看,在“五四”以前的悠久的历史时期内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

它是通过书面形式保留下来的。

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六朝时对佛经的翻译用了当时的口语。

文人们也渐渐认识到模仿古人的弊端。

其实,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汉语书面语和古白话都与当时的口语联系紧密。

《尚书》,在我们看来似乎是非常难读的,却也只是当时的口语而已。

其实,说它难读也不然。

我们现在有不少成语都出自《尚书》。

如:若网在纲,有条不紊。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尚书•盘庚》)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

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成语学习古文学与文言知识
成语是人们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炼、含意丰富的固定词组。

多为四字格。

如“知己知彼”、“南辕北辙”、“防微杜渐”等;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等£在成语中蕴藏着古文学与文言知识,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成语教学。

一、了解成语的来源,学习古文学知识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都是古代的寓言。

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

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赏笙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丁•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星罗棋布”原作“星罗云布”,语出班固《两都赋》,“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等。

在人们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

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

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

如“竭斯底里”“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等都是。

二、学习成语语法结构,掌握文言知识
除了以上成语故事来源我们可以理解其意思外,剩下的大部分成语都是ABAB的构词结构,我们甚至可以“望文生义”。

例如:人情世故、惹是生非等,为ABAB格式,两个A意义相近,两个B意义也很相似。

这样的成语很多。

例如还有“洞幽烛微”,“日积月累”,“星罗棋布”等,前一个AB是什么格式的短语,后边一个AB同样也应该是什么格式的短语。

我们只需要理解其中一个AB,另外一个AB的意思也就可以“望文生义”了。

例如“仗义执言”,我们知道“仗义”的意思,也知道它是动宾短语,那么我们也就可以判断“执言”也是一个动宾短语,也能大体猜测出其意义(公正主持言论)来<>
再如:嬉i怒骂、神出鬼没,还是ABAB构词法,唯一不同是两个A意义相对,两个B意义相对,但是两个AB的结构依然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也能很快推测出其意义。

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望文生义”,了解我们不熟识成语的意义,也能方便我们做字形辨析和文言文阅读。

三、辨析成语词类活用,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成语大多是文言词汇,如含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宾语前置
等的成语,我们要灵活的运用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去辨析了解成语。

1. 名词活用做一论文联盟WWW.L论文联盟WWW. LWLM. COM整理WLM. COM整理
般动词
例如,成语“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而竭”。

其中”的“鼓”是动词而非做乐器解释的名词。

再如出自
《荀子》的成语“兵不血刃”中的“血”放在否定词“不”的后面必须做动词
“沾上血”。

来解释。

成语中的名词活用做动词的还有很多,如:不衫不履、
先礼后兵等
2. 名词直接作状语
①.表比喻:如“虎踞龙盘”、“席卷天下”、“蜂拥而至”、“蚕食鲸吞”、“风驰电掣”、“珠联璧合”、“狼吞虎咽”、“风起云涌”、“土崩瓦解”、“烟消云散”、“神出鬼没”等。

②.表动作所凭借的工具或方式如“管窥蠡测”、“刀耕火种”、“车载
斗量”、“言传身教”等。

③.表处所、时间:如“野处穴居”、“南征北战”、“道听途说”、
“风餐露宿”、“日积月累”、“日就月将”、“日新月异”等。

但在某些短语中,如“冰消瓦解”中的名词“冰”“瓦”却用在动词
“消”“解”前作表示事物特征、状态的状语,这就是文言文汉语中名词直接
作状语的现象,例如成语“蝇营狗苟”“蚕食鲸吞”、“风驰电掣”、“星罗
棋布”中带点的都属于名词直接作状语的现象。

3.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从现代汉语的语句结构来说,成语中的某个形容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事物时,它就属于文言文汉语中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的现象,解释时一般要补上名词中心语,而该形容词只用作定语。

例如:“取长补短”、“披坚执锐”、“温故知新”、“摧枯拉朽”中带点的字都属于形容词且处于宾语的位置,这就是文言文中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的现象,可分别解释为:长处、短处、坚韧的盔甲、锐利的武器、旧的知识、心得体会、枯草、烂叶。

4. 意动或使动用法
形容词或名词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是文言文汉语中特有的,也在成语中保留下来了。

如“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辱;“不远万里”,不把万里之遥看得很远;“生死骨肉”,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使人民遭殃。

再如,意动用法:“贵耳贱目”、“人贵自如”、“兵贵神速”、论文联盟“是古非今”等; 使动用法:“多难兴邦”、“玩物丧志”、“一鸣惊人”、“毁家纤难”、
“降龙伏虎”、“惊天动地”等。

5. 倒装现象
有的成语,例如“时不我待”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现代汉语的习惯,其语序显然是颠倒的。

其实这也属于文言文常见的情况——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

如,“陈言务去”、“人莫予毒”等就属于宾语前置。


如“何去何从”属于文言文中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的倒装。

还有,“唯利是
图”、“唯命是从”、“马首是瞻”等都属于文言文中用“是”提前的倒装句,
以加强语气。

语言是反映和记录社会生活的主要工具。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变革。

了解了语言发展的过程,我们就会更加自觉地使用新的语言,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