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还是小》原文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还是小》人教(部编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和“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正确朗读与表达: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难点
(1)生字词掌握:本节课共有8个生字和2个生词,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记忆和运用这些生字词具有一定难度。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卡片等,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词。
(2)词语运用与拓展:学生在理解“大”和“小”的基础上,需要学会将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例如,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大”和“小”来描述,以拓展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句子结构理解与应用:对于“是”和“不是”句式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体的语境,让学生进行句式练习,如“这是一个大的苹果,那不是一个小的橘子”,从而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同时,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在句子结构“是”和“不是”的运用上,学生们普遍感到有一定难度。我意识到,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抽象的句式结构理解起来确实有些吃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和理解这些句式,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此外,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会尝试调整讨论主题,使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在讨论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课文大还是小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课文大还是小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内容涉及课文《大还是小》的阅读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词语“大”和“小”的意思;2.理解比较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比较;3.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判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问答互动教师首先问学生“大还是小哪个好看?”、“你们喜欢大的还是小的玩具?”,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思考大小的概念。
2. 学习课文:大还是小教师播放《大还是小》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看视频、听故事并进行阅读。
教师鼓励学生多次观看视频,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3. 学习笔记整理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整理词语“大”和“小”的笔记。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绘制一个二维图像,来说明“大”和“小”的比较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比较的基本概念。
4. 讨论:大还是小?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彼此之间比较大小,思考哪一个更好。
学生需要总结小组发言,汇报比较结果。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发言,让他们体验不同观点可能带来的争议,提高学生处理争议和分歧的能力。
5. 创作:我喜欢的大小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创作一篇《我喜欢的大小》的作文。
学生可以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结合实际举例说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锻炼创新思维。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大小的概念;2.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1.理解比较的基本概念;2.分析与总结不同观点和分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2.作业评估:学生的作文质量和思路创新;3.练习测试:进行练习测试,测量学生对于比较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观看视频、听故事、讨论、创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了大小的概念,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还是小》 人教部编版
《大还是小》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大”、“小”等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学会用“大”和“小”进行比较,并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事物大小比较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认识“大”、“小”等生字词,学会用“大”和“小”进行比较,并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大”、“小”等生字词,用“大”和“小”进行比较,并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导入新课《大还是小》。
2. 学习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的物品的大小,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跟读并模仿。
3. 巩固新课:教师设计一些大小比较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对“大”和“小”的认识。
4.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组选择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进行比较,并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并进行课堂评价。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大”和“小”的认识,是否能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进行比较。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是否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评价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和游戏。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10《大还是小》教案
10大还是小备教材教法文本解读《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孩子对自己是“大”还是“小”的认识,写出了孩子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真实有趣,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
课文通过“有时候很大”和“有时候很小”的比较,使学生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如何“变大”。
课后习题第一题是“朗读课文”,这篇课文适合男女生对读或者同桌之间对读,对读时要关注语气、语调的变化。
第二题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目的是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练习。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
本课的2个新偏旁,可以结合本课出现的“得、快”来学习,引导学生观察双人旁和单人旁的区别,以及竖心旁和“心”之间的联系。
本课要求认识的12个字,大多可以用词或短语的形式来识记。
(2)写字。
本课要写的4个字中,“自”可以和“白”或“目”对比学习;“衣”要让学生观察笔画的细节,以及几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相互衔接的位置。
2.阅读理解这篇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第1、2自然段之间存在着解释说明的关系;第3、4自然段之间也是同样的结构。
第5、6自然段表达了看似矛盾的两种心愿,“我”既希望自己不要长大,又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这种矛盾的心理是儿童成长中真实心理的反映,可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体会。
3.积累表达积累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如“时候、感觉、觉得、很多、大自然、穿过、快速”等,丰富词汇。
联系生活,借助“我( )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的句式,说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
4.类文迁移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可链接类文俄罗斯作家查霍杰尔的儿童诗《是大还是小》。
设计相关“类文迁移”活动,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找出类文中描写儿子“小”“大”的句子,启发学生思考:儿歌中的母亲认为儿子什么时候小?什么时候大?这样的拓展阅读体现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
通过类比,使学生加深认识,深刻感受大人和儿童一样,内心世界都有矛盾的时候。
大还是小-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还是小-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大、小”这两个汉字。
2.能够结合生活实例准确理解“大、小”的概念。
3.能够认识十以内的数字,能用数字描述物品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汉字“大、小”的读音、书写和基本意义。
2.难点:巩固十以内数字和描述物品大小的表达。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大还是小,一目了然》1.教师通过展示物品,让学生观察、比较。
引出大、小的概念。
2.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物品,用手比划出大小,并回答大、小。
3.教师出示汉字“大、小”,让学生观察字形、读音。
并示范如何正确书写。
4.学生跟读汉字,并在黑板上模仿教师书写。
5.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物品的大小。
第二课《大,还是小?不一定呢》1.教师出示两个相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物品,让学生观察、比较。
2.学生根据两个物品大小的不同,选择正确的图片。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物品大小的判断标准,比如用手比较、用尺子测量等。
4.教师示范如何用数字表示物品的大小,如“一张桌子比一本书大”。
5.学生尝试用数字描述所见物品的大小。
第三课《大小闯关》1.教师出示多组物品,让学生自主判断大小并用数字表示。
2.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比赛谁能最快准确地判断出物品大小。
3.教师布置练习作业,让学生巩固大小的认知和数字的表达。
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听讲、积极参与、书写汉字正确等。
2.通过小组竞赛及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大小认知和数字表达的掌握情况。
学情分析1.学生已掌握“大、小”的基本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的大小比较及数字表达方面有待加强。
2.学生已熟练掌握常用汉字的书写,但仍需在笔顺、字形上进行巩固。
教学反思1.通过结合生活实例,学生更容易理解大小概念,课堂氛围活跃。
2.通过小组讨论、竞赛等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3.后续可结合图形、模型等实物,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小概念。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第十课《大还是小》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十课《大还是小》部编版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课是《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十课,是一篇教学型故事。
通过讲述兔子和乌龟之间争夺红萝卜的故事,引导孩子们学会认识和理解大、小的概念,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比较观念与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根据情境理解大、小的概念;2.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口吻朗读课文;3.学生能够把握语文文章的大意;4.学生能够在阅读理解中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如标点符号、基础词汇等)。
3.教学重点1.了解大、小概念;2.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
4.教学难点1.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情感;2.如何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教师带领学生法师看黑板上的“大”和“小”两个汉字;2.故事朗读:教师用恰当的语言和语气朗读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情感;3.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情景,讨论红萝卜的大小,让学生理解大、小的概念;4.阅读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和回答课文中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5.课内训练:教师让学生按要求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情境教学”和“任务型学习”等方法。
1.情境教学:让学生通过观看绘画、故事朗读等多种情境,更好地感受大、小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任务型学习:通过阅读理解和训练等任务,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三、教学流程及设计1.整体设计本节课分为“情境体验”、“教师讲解”、“任务练习”和“诊断评价”四个环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2.流程设计环节时间安排活动设计情境体验5分钟显示大、小汉字,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大、小的含义教师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故事录音,朗读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大意;让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情景回答问题任务练习2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红萝卜的大小;2.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诊断评价5分钟教师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回顾当堂课程,并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讲解的重点;3.课堂互动设计1.课前热身:教师可通过显示大、小汉字、看图片进行热身,让学生感受大、小的含义。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 听懂并朗读课文,理解并复述课文的大意。
1.2 正确朗读生字词,通过搭配句型形成正确的语言表达。
1.3 理解并掌握比较级“大”“小”的用法。
1.4 通过学习本课文,认识“科学一点,快乐一点”的思想。
2.能力目标2.1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2.2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比较、分析、判断和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3.1 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自信心和兴趣。
3.2 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索事物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分析及重点本课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大和小的特点、形态、用处、优越性等方面,掌握形容词“大”“小”以及比较级“大”“小”的用法。
学生通过本节课让学生明确了解何为“科学一点,快乐一点”的思想。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科学一点,快乐一点”的思想,通过生动的课堂活动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认识事物。
2.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级“大”“小”的用法以及体会“科学一点,快乐一点”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通过比较大小、观察事物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1.开场(5分钟)1.1 导入主题,提出本课目标。
1.2 看PPT,如果你是一只小老鼠,你会选择哪颗花生?2.正文(35分钟)2.1 朗读课文,《大还是小》。
2.2 聚焦重点: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形容词?如何运用?2.3 通过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级“大”“小”的用法。
2.4 分组活动,完成“大世界,小手术”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思考认识大小以及运用科学技术探究事物的方法。
3.小结(10分钟)3.1 客观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3.2 总结“科学一点,快乐一点”的思想对本节课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朗读课文、观察物品,分组讨论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大还是小(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大还是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并理解老师和同学的话语,能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与人进行交流。
2.能正确识别、阅读、书写文章中的常见字、词语,并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
3.能把所学的词语和语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4.能通过讨论班级规则的大小利弊,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词语“大”和“小”的意思和用法。
2.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大小概念的抽象性。
2.如何引导学生讨论班级规则的大小利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好教学用具,打开课文《大小》的视频或打开课本第5页。
教师可先分发一些写有“大”或“小”字的卡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的大小分类出正确的卡片。
2. 呈现在教学开始时,老师将课文《大小》的视频或文本呈现在电子白板上,让学生仔细观看或听读。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先阅读生字,并让学生自主尝试理解课文。
3. 梳理在学生观看《大小》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暂停视频或稍作讲解,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把课文中一些较为难理解的内容揭露出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4. 引导在学生掌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后,教师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就班级规则的大小利弊进行讨论。
在此过程中,教师使用巧妙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参与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5. 总结当学生们发表完对班级规则的大小利弊的看法后,教师做总结。
教师会向学生发放小纸条,让学生在纸条上简单总结讨论结果,并将纸条收集起来。
然后,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进行回顾,以激励学生继续探索、学习。
6. 作业教师可要求学生阅读《大小》课文的故事梗概,然后完成有关文中词语“大”和“小”的理解题目,可适当扩展作业。
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尝试运用获得的词汇和知识。
五、教学资源1.《大小》视频或课本文本2.“大”和“小”字卡片3.电子白板4.小组讨论用语的培训5.学生用笔、纸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们对课文中的“大”和“小”字的使用有了更好的认识,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们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了自我控制能力和合作意识。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 〔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教案课程背景本课程为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人教版第八篇课文《大还是小》所设计的教学案。
该课程主要包括课前导入、课中详细讲解、课后练习和作业四个环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认识词汇,提高语文阅读与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导入1. 热身游戏在教室内或课外,老师给学生出示两幅不同大小的图片或物品,让学生比较大小并说出名称。
如:大象和老鼠,花和树。
2. 词汇导入教学时,要先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大、小、高、低、长、短等。
课中详细讲解1. 故事背景教师要先介绍本课文中的故事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主人公的情况:小兔子和小狗,他们在一起玩耍,每次都会比较大小,最后大的一方成为赢家。
2. 课文讲解通过阅读课文,教师给学生讲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并逐句分析文字的含义及用法。
例如:•相互比一比,小狗会胜利……•小兔子怎么也比不过小狗…3. 语文技能训练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语言,例如细节观察、推理思维和丰富想象力等。
还可以讲解一些字词的组合用法,例如“一比”,“比不过”等。
课后练习1.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出现的形容词,并将其归纳为“大小、高矮、长短”等类别。
使学生在总结概括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表达的认识。
2. 听音辨字放音乐或录音,让学生听出正确的拼音。
例如:听到“跟谁学”的“跟”字就要说出来。
3. 写作练习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大小的小作文。
例如:“我家的狗狗一岁了,长得很大,比起它的小伙伴来,总是会有些自豪感。
”作业要求针对本课程的学习要点,布置学生写一篇与本课文相关的作文,题目是:“小兔子和小狗的比大小”。
对于作文的评分标准,可以从使用语言规范、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确保评分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结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拓展了词汇量,深化了对语言的理解,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学习的意义和乐趣,形成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
小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还是小》优秀教案
小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还是小》优秀教案一、教学背景《大还是小》是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句式结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比较级的构成,比较级的用法与最高级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理解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正确运用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句式结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比较、爱思考、爱表达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句式结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句式结构。
四、教学准备1.课文《大还是小》的课文原文。
2.教学用具:图片、实物等。
3.教案、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大”、“小”概念的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大还是小》,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中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并理解句子的意思。
3. 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引导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和用法。
4. 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完成相关练习题,以巩固所学内容。
5. 拓展通过举一些真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找出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运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2.总结课上的重点,写一篇小结。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示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以上是小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还是小》优秀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大还是小(教案+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大还是小(教案+反思)教学目的1.通过讲解大和小的含义和区别,让学生初步掌握大小的概念2.引导学生认识物品的大小3.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判断力,提高其综合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行动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材料1.PPT课件2.三张不同大小的图片:大象、老鼠、蜗牛3.玩具积木,有不同大小的积木4.绘本《小狗找筷子》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引导学生观察三张不同的图片,大象、老鼠、蜗牛2.通过图片引导学生感知不同大小的物品3.谈论引导学生观察和怎么判断大小步骤二:大小的认知1.通过PPT介绍“大”和“小”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2.教师演示比较物品的大小,例如教师预先准备的大号玩具和小号玩具步骤三:实践操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用玩具积木组成不同的形状,强调其中的大小差异2.老师鼓励他们商量和合作,尝试组合不同的大小和形状的积木3.让学生交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评价他人的作品步骤四:加深理解1.阅读绘本《小狗找筷子》,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大小的比较经常会用到,例如食物的大小等2.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小狗找筷子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小的区别和用途步骤五:任务完成1.分发任务卡,让学生根据细节描述比较物体的大小2.执行任务时,需要学生互相帮助和交流,完成任务后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3.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大小的概念反思•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大”和“小”的概念和区别,掌握了认识物品大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够通过大小比较来决定选用哪种物品。
在小组合作时,学生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动手操作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制造不同的形状和用玩具和积木比较大小来操作,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大小的概念和区别,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感受到了由亲身实践带来的学习效果。
•教学体会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细节和认真观察缺乏兴趣和注意力,需要通过更多的视觉呈现和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注意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大还是小》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大还是小》课文原文及赏析
《大还是小》课文原文: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门铃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有时候,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
更多的时候,我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赏析:
《大还是小》这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生动描绘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我认知的变化和对成长的期待与矛盾心理。
课文首先通过“自己穿衣服”和“自己系鞋带”这两个生活场景,展现了孩子们独立完成事情时的自豪感和自我认同感,让他们感觉自己“很大”。
这种自我认知的提升,体现了孩子们在生活中逐渐学习并掌握新的技能,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然而,紧接着课文又通过“够不到门铃”和“听到雷声喊妈妈”的场景,揭示了孩子们在面对困难和恐惧时的无助和依赖,使他们感觉自己“很小”。
这种对比鲜明的描绘,真实反映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既有独立自主的一面,又有需要关爱和保护的需求。
最后,课文表达了孩子们对于成长的复杂情感。
一方面,他们希望保持童真,不想过早地长大;另一方面,他们又期待着快点长大,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责任。
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既体现了孩子们对童年时光的珍惜,也显示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总的来说,《大还是小》这篇课文以其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深入浅出地展现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对自我、对生活的认知,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成人要尊重和理解孩子们的感受,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定。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并掌握新词汇:大,小。
2.理解课文主题:大小的概念及如何应用在生活中。
3.能根据课文信息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区分大小。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简短明了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3.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图景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图片理解课文。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态度,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学习。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性认识,让学生能够通过感官认识大小的概念。
3.培养学生正直、公正的品德,让学生在平等竞争中学会正义公道。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大小的概念,能够简单地在生活中进行判断。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图片理解文章。
三、教学过程1.引入1.教师出示一对大小不同的物品,如:巨型气球和普通气球、大狗和小狗等,让学生大声回答:大还是小?。
2.通过回答不同的问题来展示大小的概念:(1)山和房子哪个大?(山)(2)汉堡和苹果哪个大?(汉堡)(3)老师和学生谁大?(老师)3.让学生看看教室里的物品,询问他们哪些是大的,哪些是小的。
2.阅读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物品的大小。
2.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让学生根据课文事实,回答问题:“石头大还是小?小猫大还是小?”等。
3.讨论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大还是小的含义。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大小的概念。
2.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用到大小的概念?4.写作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认为哪些东西大,哪些东西小。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简单用中文表达,之后可以尝试用句子进行描述。
四、作业1.布置抄写练习:抄写课文中的“石头”“大”“小”等字。
2.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自己生活中的大小,至少拍下5张照片。
之后,让学生写下看到的照片中大还是小的物品,并简单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五、板书设计大小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生活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大小的概念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大还是小》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大还是小》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大还是小》课文原文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有时候,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
更多的时候我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篇二】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大还是小》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11个生字和3个偏旁,认识一个多音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并结合生活经验感受小朋友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交流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出示鸡蛋(一大一小)图片。
同学们,这是什么?(鸡蛋),你发现了什么呢?(这两个鸡蛋一大一小)2.师板书“大”和“小”。
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说说原因?3.有一位小朋友,他自己也很矛盾,有时候觉得自己大,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很小,到底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大还是小》一课,一起去了解感受这位小朋友的想法。
(板书课题)10.大还是小(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
出示带音生字:自己时候觉得很穿服快(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穿、快”是三拼音节,“时、穿”是翘舌音。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自从、自己、时间、时候、听觉、觉得、很好、穿衣、衣服、飞快4.学习多音字。
小学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教案 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教案部编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大还是小》。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初步认识大小比较的概念,培养自己观察事物的能力。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大和小的概念及判断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教材:《大还是小》课文。
•教具:图片卡片、大小比较示例物品、黑板、粉笔等。
•学生:小学一年级学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大和小的区别,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新课(10分钟)•呈现《大还是小》课文内容,阐述大和小的概念。
•通过示例物品展示大小比较,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3. 练习与巩固(15分钟)•让学生自行寻找课文中的实例进行大小比较,并用文字描述。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组内不同小组员的观点,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4.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继续体会大小比较的概念。
•带领学生玩大小比较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5分钟)•回顾当天学习内容,强调大和小的观察能力。
•鼓励学生继续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大小比较的事物。
四、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家中或学校中的事物,写出大小比较的体会。
•要求:用文字描述,字数不少于50字。
五、教学反思此节课以《大还是小》为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大小比较的概念,培养其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氛围浓厚,教学效果较好。
以上为本次课程的教案设计,希會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学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形容词“大”“小”的意思,并学会用这两个形容词来描述周围的事物。
2.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听说能力,增加学生语文的兴趣。
3.培养学生简单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分析生活中的事物,用语言来表达事物的特点。
2.学会掌握形容词“大”“小”的用法,形成学生语言表达的基础。
难点1.学生理解形容词“大”“小”的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多次平易近人的语言引导。
2.学生需要分析生活中的事物,形成对于事物的整体认知。
三、教学方法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从思考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通过听讲的形式让学生逐渐掌握形容词“大”“小”。
3.教师通过互动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描述达到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1.启示教师可以在课前放置一些小型的物品,让学生根据这些物品进行分析。
“为什么这个小?为什么这个大?”2.讲解教师通过简单的讲解使学生明白“大”“小”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如何用“大”“小”形容周围的物品。
3.评估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图片,让学生围绕这些图片进行分析,用形容词来描述图片中的事物。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互相描述自己身上的特点,如“我的头发很长”“我的手很短”。
4.规律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刚才分析过的物品,事物进行总结,让学生看到一些规律。
5.再次评估教师再次递交图片,让学生通过刚才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描述,巩固刚才所学的知识点。
6.作业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点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布置写作业,如通过形容词来描述自己的家乡等。
五、教学设备1.小物品2.图片3.教学视频4.书本六、教学心得语文学科的教学,历来被认为是一门艺术,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要注重培养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强调动手动脑、互动、独立思考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其综合素质,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0《大还是小》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0《大还是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大还是小》,并理解其中的基本含义。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些事物的大小。
3.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能正确朗读课文《大还是小》。
2.能够初步了解课文中描述的事物大小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课文《大还是小》相关教材2.教学投影仪和相关课件3.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实物4.学生们的练习本和铅笔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利用课件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大还是小的概念,引入本课主题。
2.通过一些简单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小的区别。
第二步:学习课文(20分钟)1.让学生跟读课文《大还是小》,帮助学生正确朗读。
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确保学生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
3.让学生互相讨论,探讨文章中提到的大小概念。
第三步:小组活动(15分钟)1.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比较小组内不同物体的大小。
2.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激发其他小组的思考。
第四步:语言拓展(15分钟)1.教授一些描述大小的形容词,让学生举例使用这些词语。
2.练习一些与大小相关的句子,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第五步:课堂小结(10分钟)1.让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复习所学知识点。
2.引导学生探讨大小的概念,加深印象。
五、课后作业1.练习朗读课文《大还是小》,正确表达大小的含义。
2.家长孩子一起观察周围的事物,描述不同物体的大小。
3.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练习本上的大小相关题目。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大小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习。
以上就是针对《大还是小》这篇课文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课文大还是小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课文大还是小一、教学目标1.知道“大、小”两个词的意思。
2.能够根据图片和实物判断大小。
3.能够正确运用“大、小”两个词进行描述和比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大、小”概念,掌握用“大、小”描述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教育孩子通过视觉判断大小,如何引导孩子用“大、小”描述大小。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大小比较赛》。
2.教学工具:实物或图片。
四、教学内容和流程1.导入(1)视频欣赏:“比一比”老师播放视频,让孩子观看“比一比”的视频,同时引导孩子通过视频来了解“大、小”两个词的意思。
(2)故事演讲:“大和小”老师讲述一个关于“大和小”的小故事,并且与孩子一起体验和记忆“大、小”两个词,并且展示“大、小”两个字。
2.学习(1)课文朗读:“大小比较赛”老师朗读课文,并且引导孩子读,让孩子通过课文来认识和感知“大、小”的概念。
(2)实物展示:“大小比较”老师拿出一些实物,并且通过展示实物的大小来引导孩子判断实物的大小,以及引导孩子用“大、小”描述实物的大小。
(3)拉花练习:“大还是小”老师在黑板上绘制一个大框框和小框框,并且让孩子从从提供的图片中挑选出大物品和小物品,并且将大物品和小物品分别放入对应的框框中。
(4)口算练习:“比一比算一算”老师逐个展示数字卡并读出数字,引导孩子按照数字大小来进行排列和比较。
3.巩固(1)课文检测:“大小比较”老师依据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一些测试题,以测试孩子掌握的程度。
(2)教材配套练习:“大小比较”老师要求孩子在回家后,通过底部配套习题本,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练习,并且在后续课程中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
4.结课老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且通过疫情和疫情下孩子们的身体起来调试,引导孩子认真、体验和练习所学内容,掌握大小比较的技巧和方法,并且激励孩子在日后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还是小人教(部编版)
教学方法:采用 讲解、示范、练 习等多种教学方 法相结合的方式 进行授课
教学内容:认识“大”和“小”的概念,掌握比较的方法 重点:理解“大”和“小”的概念,掌握比较的方法 难点:能够正确区分“大”和“小”,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课文中的问题 朗读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教学效果:学 生对课文理解 深入,能够表 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方法:采 用多种教学方 法,如讲解、 讨论、朗读等, 使学生更好地
理解课文
教学内容:重 点讲解了课文 中的重点和难 点,帮助学生 更好地掌握知
识点
课堂氛围:营 造了积极向上 的课堂氛围, 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积
极性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教学内容与进度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自”、“己”、“衣”等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用品,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比较“大”和“小”的差 别。
初步懂得自己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从而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培养他们的语 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具:PPT课件、实物、图 片等
教材: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 册语文教材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小 组讨论等
教学资源获取途径:网络、 图书馆、书店等
黑板:用于书写重要知识点和示例 投影仪:展示PPT和图片,增加视觉效果 教学软件:如PPT、电子白板等,提供互动教学功能 教学道具:如实物、模型等,用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还是小》原文及教案【原文】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有时候,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
更多的时候我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11个生字和3个偏旁,认识一个多音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并结合生活经验感受小朋友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交流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出示鸡蛋(一大一小)图片。
同学们,这是什么?(鸡蛋),你发现了什么呢?(这两个鸡蛋一大一小)2.师板书“大”和“小”。
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说说原因?3.有一位小朋友,他自己也很矛盾,有时候觉得自己大,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很小,到底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大还是小》一课,一起去了解感受这位小朋友的想法。
(板书课题)10.大还是小(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
出示带音生字:自己时候觉得很穿服快(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穿、快”是三拼音节,“时、穿”是翘舌音。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自从、自己、时间、时候、听觉、觉得、很好、穿衣、衣服、飞快4.学习多音字。
觉(jiào)睡觉;觉(jué)感觉5.了解结构。
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讲了几个方面的事情?(六个自然段。
第一方面:“我”觉得自己很大,因为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第二方面:“我”觉得自己很小,因为有些事情“我”还自己做不了;第三方面:“我”盼望自己快点儿长大。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一起走进课文,了解小朋友的感想。
三、精读领悟1.课文朗读,初读感知。
(1)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和课文,生边观察边倾听课文朗读。
(2)学生自己朗读,再次整体感知课文。
(3)指名朗读,师生评价正音。
2.学习第一二段。
(1)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指名朗读这一节,师生评价。
(2)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大?(因为“我”能自己穿衣服、系鞋带,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大。
)(3)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很大的时候呢?举例说明。
(例如:我能够帮助妈妈干家务时觉得自己很大;我自己独立去上学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大。
)(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你的心情如何呢?(很自豪)你也来体验一下这位小朋友的心情,带着自豪的语气读一读这两段。
3.学习第三四段。
(1)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指名朗读这一节,师生评价。
(2)“够不着”说明了什么呢?(“够不着”说明“我”个子还没长高。
)(3)“听到雷声喊妈妈”写出了什么?(写出了“我”的胆小。
)(4)“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小?(因为“我”个子还不够高,胆子又小,还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5)你觉得自己哪些方面还很小,是个孩子呢?(例如:我不能独自去上学,还需要爸爸妈妈送我去学校。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
4.学习第五六段。
(1)课件出示最后两段,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2)“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的原因是什么?(“我”不想失去无忧无虑的童年,希望还能继续得到父母及其他亲人的呵护。
)(3)“我”为什么又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做更多的事情,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4)现在你就试着读出他的这种盼着快点儿长大的急切心情吧。
5.教师小结: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快快长大》。
(播放歌曲《快快长大》)6.指导书写“自、己、衣”(1)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一起说说笔画位置。
(2)师范写生字。
(3)生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
7.课堂小结:小朋友们,这篇课文从孩子的视角,描写了“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小”,表达了“我”矛盾的心理。
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四、总结拓展1.课堂总结: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感受到了小作者内心的矛盾。
(2)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2.课堂练习比一比,组词。
自(自我)己(自己)目(目光)已(已经)我会选。
希望盼望他从小(希望)做一名教师。
他(盼望)着全家人能早日团聚。
五、作业布置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读一读。
【板书设计】大还是小觉得自己很小觉得自己很大希望自己不要长大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教案】设计说明《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
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
本课设计凸显以下三个方面:1.着眼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
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伙伴互相评议、小组合作探究、师生感情对读等。
2.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
3.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师)2.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预习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拼读生字,记忆生字。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1.出示字卡“大”。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读这个字。
(生读:大)师: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大。
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2.出示字卡“小”。
师:请小声地读这个字。
(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
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
(同时出示字卡“大小”)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大小)3.质疑: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指名回答)师: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大还是小》。
(板书课文题目)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5.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一。
温馨提示一:(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拼读课前圈画的生字,要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6.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
鼓励学生质疑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我会读课件出示词语:时候觉得穿衣服自己很小快点儿(注:“时、候、觉、得、穿、衣、服、自、己、很、快”要带拼音。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④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
(2)我会认①这些词中有些生字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从词中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
时候觉得自己很穿衣服快②识记生字:接下来在小组中相互读一读本课的这些生字,并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说说记住它的办法。
(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在各组中巡视,解答疑难。
)③我来考考大家:“我在洞穴里发现了一颗牙。
”(穿)这是我们的识字办法之一——编谜语,猜谜语。
接下来要看你们的本领了,说说你们的识字办法吧!(学生自由选择生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④小结:识字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但要注意编的字谜要合理。
⑤指名认读,齐读。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特别注意趣味性和方法性,这一环节,我设置了猜谜语识字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三、写字指导(自、己)1.交流谈话。
师:你觉得在这十一个生字中哪个字最简单?(己)组一个词好吗?(自己)现在我们就来写好下面这两个字。
(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自、己)师:听,这两个字宝宝在说悄悄话呢!它们正在问大家:“我们有相似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发现了,它们都是独体字)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读帖、描红、仿写、评价是学生自主写字的四个环节。
在这四个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发展并完善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所有的策略均以学生为主,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再次朗读,解决问题1.认识了这些字宝宝,并写了两个生字。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二。
温馨提示二:(1)再次读一遍课文。
边读边找书中的小朋友到底是怎样回答的,标出相关语句。
(2)练习读好这些句子,为朗读展示做准备。
2.学生先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然后在小组内展示朗读。
教师巡视。
3.指名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中,儿童的需要就是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
表演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发掘了个人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展示读,变“讲台”为“舞台”,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
同时,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更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
五、再次质疑师:课上到这里,请同学们看看课前提出的问题你们都弄明白了吗?你有新的疑问吗?预设:(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2)“我”到底是大还是小?师:这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下节课,我们再继续。
设计意图:再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课堂是学生的,就该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说出来。
六、课堂总结1.说说自己的收获。
2.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一节高效的课不仅要有有趣的开头,还要有完美的结尾,这叫“善始善终”!良好的课堂小结能产生“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质疑导入1.课件出示词语。
时候觉得穿衣服自己很小快点儿(1)指名读。
用“自己”说一句话。
(2)开火车读。
(3)小组比赛读。
设计意图:复习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复习并掌握好已学的生字。
2.回顾问题。
师:请大家想一想上节课我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2)“我”到底是大还是小?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