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蜗牛》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蜗牛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蜗牛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材第四章《探索自然》,详细内容为“认识蜗牛”。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蜗牛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自然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蜗牛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让幼儿理解蜗牛与人类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蜗牛模型、图片、实物、观察箱等。
2. 学具:放大镜、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蜗牛,让幼儿观察蜗牛的生活环境。
(2)引导幼儿观察蜗牛,请他们描述蜗牛的外形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蜗牛模型、图片和实物,讲解蜗牛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通过提问方式,让幼儿回顾刚才的观察,加深对蜗牛的认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画下蜗牛的形态。
(2)分组讨论:蜗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如何关爱蜗牛?(2)让幼儿分享自己在观察、绘画蜗牛过程中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蜗牛的基本特征外形:柔软的身体、螺旋状的壳结构:头部、触角、眼睛、口腔、足部2. 蜗牛的生活习性环境:潮湿、阴暗的地方食物:植物叶绿素、果实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身边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幼儿对蜗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蜗牛与人类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 拓展延伸:(1)开展“关爱小动物”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其他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方法。
(2)组织户外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近自然,了解更多动植物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互动性5.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和开放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应放在蜗牛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上,这是幼儿认识蜗牛的基础。
幼儿园中班教案《蜗牛》含反思-幼儿园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蜗牛》含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蜗牛的基本生态知识,如喜好食物、习性等;2.能够通过亲身接触蜗牛,形成对它的基本印象;3.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判断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课学习内容,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做好听讲准备。
第二步:情境再现1.教师向幼儿展示蜗牛的图片,讲述它的基本特征;2.调动幼儿的体验欲望,让幼儿亲手接触蜗牛;3.引导幼儿观察、品味蜗牛,通过询问方式引导幼儿描述、比较它们,形成对它们的基本印象。
第三步:知识讲解1.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讲解蜗牛的基本生态知识;2.解释它们的习性、喜好食物等,以增强幼儿对蜗牛的印象;3.引导幼儿提出疑问和观点,以便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讲解。
第四步:集体互动针对幼儿对蜗牛的认识和了解程度,组织幼儿形成小组,互相交流学习成果,进行讨论和分享。
第五步:游戏体验1.通过游戏方式巩固幼儿对蜗牛的认识,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动手等方式,感受蜗牛的特征和习性;3.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乐趣和学习的愉悦。
第六步:反思总结1.教师通过问题与答案的方式,引导幼儿对学习内容进行简单回顾;2.鼓励幼儿通过分享自己的收获与心得,对学习效果进行总结;3.回应幼儿的问题和困惑,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反思1.导入环节:内容简洁,引人入胜,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情境再现环节:幼儿表现积极,通过实际接触蜗牛,兴奋而又好奇,探究和发现新知。
3.知识讲解环节:幼儿表现出较高的接受能力,对蜗牛的基本生态知识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4.集体互动环节:形式生动,让幼儿通过交流学习,渗透了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5.游戏体验环节:通过小游戏的形式,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生动,幼儿喜闻乐见,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6.反思总结环节:通过问答和分享的方式,让幼儿回顾和总结学习内容,进一步强化已掌握的内容。
综合来看,本次教学活动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手段,结合幼儿的实际认知能力进行教学,引导幼儿身临其境地感知和理解,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中班科学教案蜗牛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蜗牛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三章《动物的世界》,详细内容为“认识蜗牛”。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及蜗牛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认识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动物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的认识。
2.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蜗牛的特点,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蜗牛模型、图片、实物、观察盒等。
2. 学具:放大镜、画笔、画纸、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蜗牛,观察蜗牛的生活环境,让幼儿对蜗牛产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蜗牛模型、图片、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形态结构,讲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观察蜗牛,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细节,并记录下来。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观察蜗牛的心得,引导幼儿描述蜗牛的特点。
6. 表达表现(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用画笔、画纸、彩色笔等学具,将观察到的蜗牛画出来。
7. 互动交流(10分钟)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观察蜗牛的体会,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蜗牛2. 内容:蜗牛的形态结构:壳、身体、触角、眼睛等蜗牛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以植物为食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对蜗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关爱小动物的活动,如制作小动物家园、开展小动物保护宣传等,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蜗牛》教学设计与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蜗牛》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认识蜗牛的特点。
2.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蜗牛的外形和特点。
2.蜗牛的生活习性,如食物、呼吸、移动方式等。
3.利用观察和实验等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蜗牛的生活。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介绍蜗牛的外形和特点,并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
2.观察法:带领幼儿观察实物蜗牛,并引导幼儿发现其生活习性和特点。
3.实验法:通过模拟蜗牛移动实验或观察蜗牛的螺旋壳形状,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探究。
四、教学步骤:1.引入:观察一张蜗牛的图片,引发幼儿对蜗牛的兴趣。
2.讲授:介绍蜗牛的外形和特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或实物,了解蜗牛的身体部分。
3.互动交流:与幼儿进行问答互动,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看法。
4.观察实物:带领幼儿观察实物蜗牛,并引导幼儿发现其生活习性和特点。
5.实验探究:通过模拟蜗牛移动实验或观察蜗牛的螺旋壳形状,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探究。
6.总结归纳:引导幼儿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与幼儿一起制作蜗牛手工作品。
7.反馈与拓展:布置相关绘画或手工任务,要求幼儿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并展示。
五、教学资源:1.蜗牛的图片、实物或模型。
2.教具: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等。
六、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是否能够主动参与观察和讨论。
2.观察幼儿是否能够发现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观察幼儿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和主动性。
4.观察幼儿是否能够通过回答问题和参与互动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5.观察幼儿的手工作品是否能够反映出对蜗牛的理解和表达。
反思:1.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幼儿的实际经验和观察能力,尽量使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历相结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增加一些互动游戏或小实验,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针对不同幼儿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方式,教师可以给予个别指导和差异化的教学辅导,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蜗牛》教案与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蜗牛》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动物》,详细内容为“认识蜗牛”。
通过观察、探索蜗牛的外形、生活习性等,使幼儿了解这一生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能力。
重点:认识蜗牛的外形特征,学会关爱小动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蜗牛标本、图片、视频等。
2. 学具:放大镜、观察记录表、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寻找蜗牛,让幼儿观察蜗牛的生活环境,激发他们对蜗牛的兴趣。
2. 认识蜗牛的外形特征(5分钟)教师展示蜗牛标本,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引导幼儿说出蜗牛的特点。
3. 探索蜗牛的生活习性(5分钟)教师播放蜗牛生活习性的视频,让幼儿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观察、探索能力。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记录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5.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观察蜗牛,用彩笔描绘蜗牛,并记录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记录,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对蜗牛的认识。
7. 环保教育(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蜗牛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认识蜗牛2. 内容:外形特征:壳、身体、眼睛等生活习性:吃草、爬行、分泌粘液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蜗牛,并记录它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答案示例:画出一个蜗牛,标注出壳、身体、眼睛等外形特征,并在旁边记录蜗牛的生活习性。
2. 课后拓展:与家长一起寻找蜗牛,观察蜗牛的生活环境,了解蜗牛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习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索、记录等方式,让幼儿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中班科学教案蜗牛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蜗牛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动物世界》第三章第二节,主题为“蜗牛”。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蜗牛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种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蜗牛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观察和描述能力。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蜗牛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蜗牛的分类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蜗牛、图片、视频等。
学具:观察日记本、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观察实物蜗牛,引导学生关注蜗牛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和视频,详细讲解蜗牛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观察与描述:学生分组观察蜗牛,用彩笔在观察日记本上记录蜗牛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蜗牛的分类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引导学生关爱动物,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蜗牛生态环境的探究,通过实地观察、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蜗牛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状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蜗牛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种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2. 答案:观察报告中应包括蜗牛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蜗牛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还需加强教育。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蜗牛养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
同时,开展蜗牛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蜗牛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蜗牛的分类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观察实物蜗牛,引导学生关注蜗牛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幼儿园中班科学《蜗牛》教案与反思(1)
幼儿园中班科学《蜗牛》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奇妙的动物世界》第四章《慢吞吞的蜗牛》。
详细内容包括蜗牛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长过程以及蜗牛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蜗牛特点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蜗牛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蜗牛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蜗牛模型、图片、视频、黑板、粉笔。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寻找蜗牛,让幼儿观察蜗牛在自然状态下的生活。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蜗牛模型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形态特征。
(2)教师讲述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3)教师讲解蜗牛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幼儿爱护小动物。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描绘蜗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慢吞吞的蜗牛2. 板书内容:蜗牛的形态特征:身体柔软、有硬壳、触角、眼睛等。
蜗牛的生活习性:喜湿润、怕阳光、昼伏夜出。
蜗牛的生长过程:卵→幼虫→成虫。
蜗牛与人类的关系:有益有害,要爱护小动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蜗牛。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描绘出蜗牛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蜗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蜗牛的生长过程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有关蜗牛的资料,了解蜗牛的更多知识,培养幼儿对自然生物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中的蜗牛生长过程及其与人类的关系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合适的户外环境:寻找湿润、有遮阳处的地方,以便观察蜗牛的自然生活状态。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认识蜗牛精彩教案5篇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认识蜗牛精彩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探索自然界的生物》,详细内容为认识蜗牛。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记录生物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蜗牛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蜗牛的外形特征、观察和记录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蜗牛模型、图片、实物、观察记录表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蜗牛的故事,引发幼儿对蜗牛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蜗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观察蜗牛实物,让幼儿亲身体验蜗牛的生活环境。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观察记录表记录蜗牛的特征。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观察蜗牛,用画笔和彩纸记录蜗牛的特征。
7. 互动环节:让幼儿扮演小蜗牛,进行互动游戏,增强对蜗牛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认识蜗牛》2. 内容:蜗牛的外形特征蜗牛的生活习性蜗牛与人类的关系观察记录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蜗牛。
2. 答案:幼儿可根据观察和想象,画出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蜗牛的兴趣浓厚,观察和记录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互动环节,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身边的蜗牛,记录蜗牛的成长过程。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内设置蜗牛观察区,让幼儿随时观察蜗牛,培养关爱自然的意识。
主题活动:开展“保护蜗牛”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人类与蜗牛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实践情景引入的安排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互动环节的引导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1. 利用蜗牛模型、实物和图片,直观展示蜗牛的外形特征,帮助幼儿形成深刻印象。
中班科学教案蜗牛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蜗牛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教材第三章《动物世界》第二节《认识蜗牛》。
详细内容包括蜗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过程以及蜗牛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蜗牛的生长过程。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蜗牛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蜗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观察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蜗牛模型、图片、视频、实物蜗牛等。
学具:放大镜、记录本、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蜗牛,让学生描述所见到的蜗牛。
(2)引导学生提出关于蜗牛的问题。
2. 例题讲解(1)展示蜗牛模型和实物蜗牛,让学生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
(2)讲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观察蜗牛,记录观察结果。
(2)根据观察结果,让学生绘制蜗牛的简笔画。
4. 知识拓展(1)介绍蜗牛与人类的关系,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分享关于蜗牛的趣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1. 蜗牛的外形特征2. 蜗牛的生活习性3. 蜗牛的生长过程4. 蜗牛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蜗牛,记录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绘制一幅蜗牛的画。
2. 答案:根据观察结果,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蜗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蜗牛,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并与同学分享。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5. 知识拓展的适时性和趣味性6. 作业设计的目的性和指导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蜗牛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作为难点,这是因为在学生的认知中,对生物生长过程的了解往往需要具体、直观的体验。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蜗牛》教案与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蜗牛》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动物》,详细内容为“认识蜗牛”。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生长环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蜗牛的基本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和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生物的关爱和好奇心,培养合作、分享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的理解。
教学重点:蜗牛的外形特征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蜗牛实物或图片、放大镜、教学PPT、视频资料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蜗牛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长什么样子?”(2)让幼儿自由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蜗牛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结合PPT和实物,详细讲解蜗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生长环境。
(2)通过视频资料,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蜗牛的生活状态。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观察蜗牛,并记录下来。
(2)教师指导幼儿用画纸和彩笔,画出蜗牛的特征。
(2)针对幼儿的回答,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蜗牛的基本特征2. 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3. 观察记录表和绘画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蜗牛,并简单描述蜗牛的特点。
2. 答案:幼儿作品,以教师评价为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蜗牛的基本特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户外寻找蜗牛,观察蜗牛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状态,进一步了解蜗牛的习性。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中的其他生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蜗牛》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蜗牛》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探索大自然》的第三章《动物世界》第二节《慢悠悠的蜗牛》。
详细内容包括蜗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蜗牛的基本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蜗牛的外形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蜗牛模型、图片、视频、PPT。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蜗牛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观察到的特点。
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PPT展示蜗牛的图片,讲解蜗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请你描述一下蜗牛的外形,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描述蜗牛的外形特征,互相纠正、补充。
5. 小组讨论(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蜗牛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6. 课堂小结(5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画一幅蜗牛的画,并标注其外形特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慢悠悠的蜗牛》2. 内容:外形特征:螺旋形外壳、柔软身体、触角、眼睛等。
生活习性: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以植物为食。
与人类的关系:有益于土壤改良,可以食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蜗牛的画,并标注其外形特征。
2. 答案示例:画纸上画一只蜗牛,标注如下:螺旋形外壳柔软身体触角眼睛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蜗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细节,提高课堂互动性。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蜗牛含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蜗牛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认识蜗牛”一节。
通过本节课,幼儿将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如外形、生活习性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幼儿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蜗牛模型、蜗牛生活习性的图片、视频、观察盒等。
学具:放大镜、记录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校园内寻找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生活环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蜗牛模型,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用放大镜观察蜗牛,记录观察结果。
各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蜗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幼儿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蜗牛的基本特征外形:壳、身体、眼睛、触角生活习性:喜湿、怕光、昼伏夜出2. 蜗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生态环境的指示物有益于土壤改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蜗牛,记录其生活习性和活动范围。
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蜗牛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范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蜗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了解更多动物的生活习性。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实践情景引入:在校园内寻找蜗牛,观察蜗牛的生活环境。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蜗牛含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蜗牛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认识蜗牛”。
通过本章内容,让幼儿了解蜗牛的基本结构、生活习性以及蜗牛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蜗牛的基本结构,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蜗牛特征的能力。
3. 增强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教学重点:蜗牛的基本结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蜗牛模型、图片、视频、观察箱、放大镜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校园内寻找蜗牛,让幼儿观察蜗牛的生活环境,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蜗牛的基本结构(10分钟)教师展示蜗牛模型,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壳、身体、眼睛、触角等结构,并讲解各部分的作用。
3. 讲解蜗牛的生活习性(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如食性、运动方式、繁殖等。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蜗牛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如:蜗牛的壳有什么作用?蜗牛的运动方式是什么?5.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观察蜗牛,用画笔记录蜗牛的特征,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6.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蜗牛的结构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强化幼儿对蜗牛结构的认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蜗牛,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记忆,完成蜗牛绘画及标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蜗牛,与家长分享蜗牛的知识,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同时,开展“蜗牛赛跑”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蜗牛的基本结构讲解3. 蜗牛的生活习性讲解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合适的场地,确保蜗牛数量充足,便于幼儿观察。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蜗牛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蜗牛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身边的动物”,详细内容为第三节“认识蜗牛”。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幼儿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及蜗牛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2. 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蜗牛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难点:蜗牛的生活环境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蜗牛模型、图片、视频、PPT、放大镜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蜗牛饲养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校园内寻找蜗牛,观察蜗牛的生活环境,让幼儿对蜗牛产生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蜗牛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形态结构,讲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填写观察记录表。
4. 讨论与交流(10分钟)5. 实践操作(15分钟)教师指导幼儿动手制作蜗牛饲养盒,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谈谈自己对蜗牛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蜗牛的形态结构:身体:头、胸、腹器官:眼、触角、口、腹足2. 蜗牛的生活习性:环境:潮湿、阴暗食物:植物叶片、果实活动:白天休息,夜晚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蜗牛,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幼儿对蜗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观察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开展“保护小动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其他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方法,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幼儿的参与度;2. 例题讲解中对蜗牛形态结构的详细描述;3. 随堂练习中观察记录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4. 实践操作中饲养盒的制作过程;5. 课后反思中关于观察细节的引导。
2024年中班科学蜗牛教案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蜗牛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册第七章《有趣的蜗牛》,详细内容包括蜗牛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七章第一节《认识蜗牛》,第二节《蜗牛的生活环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蜗牛的身体结构,掌握其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生物的兴趣。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让幼儿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蜗牛的身体结构及其生活习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蜗牛的特点,了解其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蜗牛模型、放大镜、图片、视频、实物蜗牛。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蜗牛,让幼儿亲身体验蜗牛的生活环境。
回到教室,让幼儿分享观察到的蜗牛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蜗牛模型,讲解蜗牛的身体结构,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
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观察记录表,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并记录其特点。
幼儿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观察成果。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用彩泥制作蜗牛,巩固所学知识。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蜗牛的特点。
提问环节,激发幼儿思考蜗牛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蜗牛》2. 内容:蜗牛的身体结构:壳、头部、触角、眼睛、足等。
蜗牛的生活习性:湿润的环境、昼伏夜出、以植物为食等。
蜗牛与环境:适应环境、对环境的依赖性、保护环境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蜗牛,记录它们的生活环境。
2. 答案:幼儿需在家长的协助下,在户外寻找蜗牛,观察并记录蜗牛的生活环境,如湿度、温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在观察、实践、互动等方面的表现,针对幼儿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中班科学教案蜗牛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蜗牛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动物》,详细内容为“认识蜗牛”。
通过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等,使幼儿了解蜗牛的特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知道蜗牛的分类及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蜗牛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重点: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培养幼儿的观察、描述、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蜗牛标本、图片、视频、观察记录表。
2. 学具:放大镜、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蜗牛标本,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有什么特点?”2.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教师播放蜗牛生活习性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生活环境、行动方式等。
(2)教师出示蜗牛图片,讲解蜗牛的身体结构,如:壳、身体、眼睛、触角等。
(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观察蜗牛,填写观察记录表。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图片为例,讲解蜗牛的分类及特点,如:陆地蜗牛、树栖蜗牛、水生蜗牛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彩纸、画笔等材料,指导幼儿制作蜗牛手工。
(2)幼儿根据观察记录表,描述蜗牛的特点。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所学内容,评价幼儿的观察、描述、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蜗牛2. 板书内容:(1)蜗牛的生活习性(2)蜗牛的身体结构(3)蜗牛的分类及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蜗牛,描述它们的特点。
(2)用自己的话向家长介绍蜗牛的分类及特点。
2. 答案:(1)描述蜗牛的特点:如行动缓慢、有壳保护、身体柔软等。
(2)介绍蜗牛的分类及特点:如陆地蜗牛生活在陆地上,树栖蜗牛生活在树上,水生蜗牛生活在水中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方式,使幼儿对蜗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蜗牛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蜗牛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认识蜗牛”。
通过本章内容,让幼儿了解蜗牛的基本结构、生活习性以及蜗牛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蜗牛的基本结构,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动物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珍惜大自然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蜗牛的基本结构、生活习性。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蜗牛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蜗牛模型、图片、视频、实物蜗牛。
学具:画纸、彩笔、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去户外寻找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生活环境。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找到的蜗牛,并描述蜗牛的外形特点。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展示蜗牛模型,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基本结构。
讲解蜗牛的生活习性,让幼儿了解蜗牛与人类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蜗牛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结合实例,讲解蜗牛是如何慢慢爬行的,引导幼儿关注蜗牛的运动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蜗牛。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纠正错误,引导幼儿描述蜗牛的特点。
5. 手工制作(10分钟)教师发放手工材料,指导幼儿制作蜗牛手工。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辅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引导幼儿反思如何关爱小动物,珍惜大自然。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蜗牛2. 板书内容:蜗牛的基本结构:壳、身体、触角、眼睛。
蜗牛的生活习性: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以植物为食。
蜗牛与人类的关系:有益于植物生长,是人类的朋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蜗牛,并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蜗牛的兴趣较高,但在描述蜗牛特点时,部分幼儿表达不够准确。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蜗牛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蜗牛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手册》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认识蜗牛”一节。
通过本章学习,幼儿能够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蜗牛的基本结构,掌握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动物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学重点:蜗牛的基本结构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蜗牛标本、图片、视频、教学PPT等。
2. 学具:放大镜、画纸、彩笔、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校园内寻找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生活环境。
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蜗牛标本、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颜色、结构等。
教师详细讲解蜗牛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描述蜗牛的外形和结构。
教师指导幼儿完成观察记录表,巩固所学知识。
4. 手工制作(10分钟)教师发放手工材料,指导幼儿制作蜗牛手工作品。
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加深对蜗牛结构的认识。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蜗牛的生态环境保护。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蜗牛2. 板书内容:蜗牛的基本结构:壳、身体、眼睛、触角等。
蜗牛的生活习性:喜阴湿、怕阳光、昼伏夜出等。
蜗牛与人类的关系:生态环境、食用、药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蜗牛2. 答案:幼儿根据观察和想象,画出蜗牛的形态和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观察、讲解、制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对蜗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观察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蜗牛养殖场,深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方法,提高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意识。
2024年中班科学蜗牛教案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蜗牛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动物》,详细内容为“认识蜗牛”。
通过观察蜗牛的形态、生活习性,让幼儿了解这一常见的软体动物,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认识蜗牛,了解蜗牛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析蜗牛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和动物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蜗牛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蜗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蜗牛模型、图片、视频、放大镜、观察盒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到户外捕捉蜗牛,观察蜗牛的生活环境。
(2)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行动,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蜗牛模型,让幼儿观察蜗牛的形态结构。
(2)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讲解蜗牛的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
3. 随堂练习(5分钟)(1)发放观察盒,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
(2)引导幼儿用画笔、彩纸等材料,制作蜗牛手工作品。
4. 小组讨论(5分钟)(1)让幼儿分组讨论蜗牛的特点,分享观察心得。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课后观察蜗牛。
六、板书设计1. 认识蜗牛2. 内容:(1)蜗牛的形态结构(2)蜗牛的生活习性(3)观察、描述蜗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蜗牛的生活环境,记录蜗牛的行动,画出蜗牛的形态结构。
2. 答案:见课后反思部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讲解、讨论等形式,让幼儿对蜗牛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蜗牛的认识程度。
2. 拓展延伸:(1)带领幼儿观察其他软体动物,比较它们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
(2)开展环保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科学《蜗牛》教学设计与反思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2. 体验观察探究蜗牛的乐趣,萌发关注、喜爱蜗牛的情感。
重、难点:
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活动准备:
蜗牛视频、关于蜗牛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见过蜗牛吗?你见过的蜗牛是什么样的?
谁能把你见过的蜗牛画出来,并告诉我它的身体名称吗?
我们先看个小短片,再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画的完不完整。
二、请幼儿观看视频,了解蜗牛外形特征。
观看完视频,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总结:蜗牛背上有一个壳,头上有触角,眼睛长在触角上,身体是软软的,有点透明。
三、出示ppt《蜗牛》,介绍蜗牛的身体及名称。
关于蜗牛的壳,你有什么发现呢?(蜗牛壳上有旋转的线螺线)
出示蜗牛壳图片,观察(从蜗牛壳中间的螺线向右顺时针旋转的螺线叫右旋,从蜗牛壳中间的螺线向左逆时针旋转的螺线叫左旋。
)
我们再来看看蜗牛的头,它有几对触角?它的眼睛在哪里?蜗牛的嘴巴在哪里?你知道它喜欢吃什么吗?(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有26000多颗牙齿。
在蜗牛的
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
)
蜗牛是怎样行动的?(蜗牛利用“足腺”分泌粘液,减少摩擦,
蠕动腹足移动。
)
四、分享寻找蜗牛的经验,并讨论蜗牛喜欢居住在什么样的环
境中。
小朋友,你没有有抓过蜗牛?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教师总结:早晨潮湿的树丛中、下雨过后的草丛或墙面、,潮湿的墙角、潮湿的的花盆下都可以找到蜗牛,看来蜗牛待在比较阴暗潮湿的地方。
最近小朋友有见到蜗牛吗?你一般都是在什么季节见到蜗牛
的?(蜗牛要冬眠和夏眠)
请幼儿观看视频,了解蜗牛是怎样冬眠、夏眠的。
(蜗牛分泌一种黏膜把壳的开口封起来,此膜硬化后便形成一道保护身体躯体的膜,可防止外物侵入。
这层硬膜具有轻微的透气性,使蜗牛能够呼吸而生存下去。
同时,任何水分都很难经此而散失。
)
活动延伸:
和孩子们一起寻找夏眠中的蜗牛,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视频、图片,来了解了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本来本节课打算带孩子们一起用放大镜观察蜗牛,但因为现在是夏季,大部分蜗牛已经夏眠,不好找到了,所以没有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
改进措施:
在区角中投放放大镜与小蚂蚁,请幼儿观察放大镜下蚂蚁的样子,并把观察到的蚂蚁画下来。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