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部分——传染病
病例分析——艾滋病
病例分析——艾滋病病例分析,鉴别诊断第三章病例分析——艾滋病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
HIV主要侵犯、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缓慢、死亡率极高。
病原学HIV属于RNA反转录病毒,分为Ⅰ型(HIV-Ⅰ)和Ⅱ型(HIV-Ⅱ)。
HIV对外界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不易存活。
对热敏感,60℃以上可迅速被杀死,56℃30分钟灭活。
流行病学(一)传染源:病人及HIV携带者是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经血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发病机制病例分析,鉴别诊断临床分期我国于1996年7月1日起执行的《HIV/AIDS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标准中,将艾滋病分为3个阶段。
1.急性感染期:HIV感染后4~6周后即可发热,全身不适,头痛,恶心,咽痛,肌痛,关节痛,皮疹,以及颈,枕部淋巴结肿大等。
血清检查可检出HIV RNA及P24抗原。
因CD8+T细胞升高使CD4/CD8比例倒置,血小板减少。
一般持续3~14天后症状消失。
2.无症状感染期:临床常无症状及体征,持续数月至数年。
血中可检出HIV RNA、HIV核心及包膜蛋白抗体。
此阶段实际上是AIDS的潜伏期,T细胞数尚正常。
3.艾滋病:本期可有五种表现:①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及易感冒等。
全身淋巴结、肝脾肿大;②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及下肢瘫痪等;③严重机会性感染,如肺孢子菌肺炎等;④继发性肿瘤,如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⑤并发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
病例分析,鉴别诊断诊断要点1.HIV感染者:受检血清初筛实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酶法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方面检查阳性,再经确证试验,如蛋白印迹法,固相放射免疫沉淀等方法复核确诊者。
幼儿园传染病防治案例分析 幼儿园传染病
防治是每个幼儿园管理者和家长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传染病的防治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健康,也直接影响到全园师生的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
本文将通过分析幼儿园传染病防治的一些案例,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应对策略。
一、病例分析1.1 病例一:手足口病爆发某幼儿园在夏季出现手足口病的集体爆发,共有近百名幼儿感染,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经过调查发现,幼儿园存在以下问题:1)卫生环境欠佳,餐具清洁不严格;2)幼儿个人卫生习惯不良,频繁接触感染源;3)幼儿园信息沟通不畅,导致疫情控制滞后。
1.2 病例二:流感疫情蔓延某市幼儿园在冬季出现流感疫情蔓延,一周内接连有三分之二的幼儿感染,教师也出现感染情况。
分析发现,该幼儿园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卫生防护不到位,疫情传播链条不断延长;2)幼儿园缺乏规范的疫情防控流程和方案;3)家长意识不强,存在带病送幼儿上学的情况。
二、防治措施和应对策略2.1 提升幼儿园卫生环境优化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标准,确保餐具清洁卫生;加强环境消毒,定期对幼儿园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提高整体卫生水平。
2.2 加强健康教育开展儿童个人卫生教育,形成良好的洗手、通风、预防传染病的卫生习惯;加强对师生的健康教育,提高疫情防控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3 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建立健全的疫情防控流程和方案,及时响应突发疫情,提高应对能力和效率;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设施,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疫情防控设施的有效性。
2.4 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合力鼓励家长加强自我保护,同时提高对学校防疫措施的信任和配合;加强家校的沟通和协作,建立定期的疫情通报和防控措施宣传机制。
三、总结与展望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和对应的防治措施及应对策略,可以看出,幼儿园传染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只有园方、师生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卫生环境、加强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蔓延,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未来,希望各幼儿园能够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加强对师生及家长的宣传教育,提高疫情防控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传染病的常见病例分析
新型传染病的出 现:需要不断研 究和应对
新发传染病的挑战与应对
新发传染病的威胁:全球范 围内不断出现的新发传染病, 如COVID-19、H1N1等, 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
严重威胁。
应对策略:加强全球合作, 建立全球传染病监测和预 警系统,提高传染病防控
能力。
疫苗研发:加快疫苗研发 速度,提高疫苗的有效性 和安全性,降低传染病的
传染病的常见病例分 析
汇报人:XX
目 录
01 传染病概述 02 常见传染病病例 03 传染病防治措施 04 传染病的社会影响 05 未来展望与挑战
1
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 体引起的疾病, 具有传染性
传染病可以通过 多种途径传播, 如空气、水、接 触等
传染病的症状和 体征因病原体和 个体差异而异
头痛等
治疗方法:抗疟 药物,如青蒿素
等
预防措施:防蚊、 灭蚊、使用蚊帐
等
埃博拉出血热
病原体:埃博拉 病毒
传播途径:接触 感染者的体液、 血液等
症状:发热、乏力、 肌肉疼痛、呕吐、 腹泻、皮疹等
治疗:目前尚无特 效治疗药物,主要 采取支持性治疗和 预防措施
预防:避免接触感 染者和感染动物, 做好个人卫生和防 护措施
传染病的传播可能导致国际贸易和 旅游受到限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国际合作在应对传染病方面发挥重 要作用
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传染病防 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5
未来展望与挑战
未来传染病的趋势预测
气候变化:可能 导致传染病的传 播和爆发
人口流动:增加 传染病的传播风 险
抗生素耐药性: 可能导致传染病 治疗困难
传染病学病例分析试题
(3) 请提出正确治疗意见。 1、答案
(1)该例患者的最可能诊断是:
急性黄疸性肝炎,甲型肝炎可能性大。 依据: ①有明显感染中毒症状,食欲减退等前驱期表现; ②有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病程仅 11 天;
③有流行病资料,同学中有类似患者,支持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④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阳性。
(2) 检查: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 抗 HCV 、抗 HDV 、抗 HEV 等。
既往体健,其母 HBsAg(+), 无长期服药史。未到过湖区,同学中有类似病例数人。
体查:体温: 37?С ,脉搏: 70 次 /分,呼吸: 20 次 /分,血压 100/70mmHg ,发育营养
可,皮肤巩膜明显黄染,皮肤未见出血点,肝掌及蜘蛛痣,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颈软,心
肺正常,腹软,肝在肋下 1.5cm 质软,压痛,表面光滑,脾可及 0.5cm,质软,压痛,胆囊
2)鉴别: 应与流脑、败血症、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鉴别。
3)治疗原则: ①稳定内环境,须严格控制入水量(前一日尿量及吐泻量再加 证输入糖 200~300g,以减少体内蛋白分解,控制氮质血症;
500~700ml 液体)每日保
②促进利尿,可用速尿 100~300mg/ 次,静脉注射, 1/6 小时,亦可用酚妥拉明 10mg 静
强心: (HR>120 次 /min) 西地兰 0.2mg 加入 10﹪葡萄糖溶液 10ml 中缓慢静推 .
注意:肺弥漫性出血型低血压忌用升压药,以免加重肺出血。
(血压会自行回复 )
5.男 ,20 岁 ,畏寒 ,寒战 ,高热 6 天
隔天发作一次 ,热退后活动正常 ,疑为疟疾 ,服氯喹及伯氨喹啉 2 天后症状控制 ,继续 服用上药 ,5 天后感腰背疼痛 ,小便如酱油样 ,量少
传染病护理学的病例分析与诊断
传染病护理学的病例分析与诊断【传染病护理学的病例分析与诊断】传染病护理学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它致力于研究和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应对不同类型的传染性疾病。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病例的分析与诊断,来了解传染病护理学的应用。
病例:一名35岁女性患者,在过去几天出现高热、咳嗽、乏力等症状。
1. 既往病史和疫苗接种情况该患者无既往病史,没有接种过相关的疫苗。
2. 病史分析2.1 症状分析咳嗽、高热和乏力是传染性疾病的常见症状,这些症状与多种传染病相似,例如流感、肺炎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其他症状来进行诊断。
2.2 体格检查体温:38.8℃呼吸频率:正常心率:正常胸部听诊:有湿啰音其他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综合上述病史分析,我们怀疑该患者可能患有肺炎的传染病。
3. 诊断过程3.1 实验室检查3.1.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3.1.2 咽拭子检测:结果呈阳性。
3.2 影像学检查胸部X光:显示右下肺部浸润阴影。
通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我们确诊该患者患有一种传染病,可能为细菌性肺炎。
4. 护理干预4.1 隔离措施针对传染性疾病,采取隔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将该患者迅速隔离,以避免疾病在医院内的传播。
4.2 抗生素治疗针对细菌性肺炎,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药物。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4.3 支持性治疗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通过补液护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适当提供营养支持。
5. 预防措施5.1 疫苗接种针对细菌性肺炎,存在相应的疫苗接种方案。
建议该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接种相关疫苗,以降低二次感染的风险。
5.2 卫生教育在患者康复期间,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卫生教育,包括咳嗽和手卫生等基本预防措施,以减少传染病的扩散。
总结:通过对病例的分析与诊断,我们确定了该患者患有细菌性肺炎,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和治疗。
同时,我们也强调了传染病护理学中的隔离措施和疫苗预防的重要性。
传染病学病例分析
传染病学病例分析一、内容概述本文将针对一例传染病学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文章首先会简要介绍传染病学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其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接着将聚焦于一个具体病例,详细阐述该病例的背景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主要症状以及诊断过程。
同时本文将分析该病例的感染途径和传播方式,探究其在流行病学方面的特征。
文章还将重点关注病例的病程进展,包括疾病的症状演变、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的结果以及治疗过程。
此外本文还将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角度,探讨该病例所带来的启示和应对措施。
通过这一病例分析,旨在提高读者对传染病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1. 传染病学的重要性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传染病发生、发展、预防和控制规律的学科。
在当前全球化和人口流动性的背景下,传染病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稳定造成巨大威胁。
因此深入理解传染病学的原理和机制,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维护公众健康、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传染病学的核心任务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通过深入研究各种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学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方式的改变以及新型病原体的出现,传染病防控面临新的挑战。
因此传染病学的研究对于保障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传染病学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掌握传染病学知识是诊断、治疗和管理传染病患者的关键。
通过对病例的深入分析,医生可以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病原体特点以及患者免疫状态等信息,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传染病学在公共卫生政策制定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需要根据传染病学的研究成果,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政策,以保障公众健康。
此外在全球卫生合作与交流中,传染病学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全球各国需要共同应对传染病的挑战,分享防控经验和技术,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传染病病例
传染病病例:病例二患儿,男,8岁。
主诉:头痛、高热2天,皮肤瘀点、淤斑1天。
现病史:患儿于2天前出现畏寒、发热、寒战,继之头痛,呈喷射性呕吐,次日高热不退,神志模糊,手臂、胸、腹及下肢等处出现淤点淤斑。
既往史:无胃病等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所在学校有类似病人出现。
疫苗接种史不详。
体格检查:T 39.8℃P 155次/分R 30次/分BP 76/50mmHg烦躁不安,神智模糊,疃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项有抵抗感。
面部、胸腹部及上下肢可见大小不一的红色、紫红色淤点和淤斑,呼吸困难,呼吸节律不整,双肺满布湿啰音,肝肋下3cm,剑突下2cm可触及。
Kernig征(+)。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WBC 16.0×109/L ,N% 78%,RBC 3.56×1012/L,HGB 90g/L,CT(凝血时间)14min(正常参考值:试管法4~12min)。
治疗经过:入院后积极抢救,全身皮肤黏膜瘀斑逐渐扩大连成片,口腔黏膜牙龈等处出现淤血,血压降到52/31mmHg,终因病情严重于次日清晨经抢求无效而死亡。
家属拒绝尸检。
讨论:1.患儿生前患的是什么病?诊断依据是什么?2.该病的病因是什么?传播途径及好发季节是什么?3.该病的发生有何特点?4.患儿喷射状呕吐的病理学基础是什么?5.根据你查阅的相关资料,患者所患病如何分型,该患者所患是什么类型,有何依据?6.若进行尸体解剖可有哪些发现?脑组织会有何病变?7.皮肤为何出现瘀点瘀斑?8.请用病理变化解释相应的临床表现。
9.患者凝血时间减少可引发哪些病理变化?10.患者做何种检查对疾病诊断最有价值,可能有何改变?11.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病例三患者,男,1岁。
主诉:发热4天,加重伴嗜睡,抽搐、喷射性呕吐2天(家属代诉)。
现病史:患儿4天前出现发热(38.3℃),家长自行给患儿口服阿莫西林、小儿感冒冲剂2天,病情未见好转。
2天前体温突然升高至40℃,嗜睡并出现抽搐1次,呕吐数次,呈喷射状,遂于7月6日入院就诊。
传染病学病例分析
1.患者女性,16岁,因发热四天后皮肤巩膜黄染7天,于1989年3月15日扶行入院。
患者于3月4日受凉后发热,体温39摄氏度左右,伴有头痛咽痛、身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曾诊断为“上感”及胃病。
给予银翘片及胃舒平治疗,4天后热退。
精神食欲稍好转,但旁人发现皮肤黄染,病后大便稀,无粘液,无明显里急后重。
两天前大便呈黄白色,现已成黄色。
病后尿呈黄色,渐变成浓茶样,量中等,无皮肤瘙痒、咳嗽吐痰等症状、无出血倾向。
既往体健,其母HBsAg(+),无长期服药史。
未到过湖区,同学中有类似病例数人。
体查:体温:37˚С,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70mmHg,发育营养可,皮肤巩膜明显黄染,皮肤未见出血点,肝掌及蜘蛛痣,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颈软,心肺正常,腹软,肝在肋下1.5cm质软,压痛,表面光滑,脾可及0.5cm,质软,压痛,胆囊区无压痛,肾区无扣痛,膝反射存在,病理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色素124g/L,白细胞5.8X109/L,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3;尿常规:尿蛋白(-),镜检正常,胆红素(+),尿胆原(+);粪常规正常问题:(1)此例患者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2)如何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3)请提出正确治疗意见。
1、答案(1)该例患者的最可能诊断是:急性黄疸性肝炎,甲型肝炎可能性大。
依据:①有明显感染中毒症状,食欲减退等前驱期表现;②有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病程仅11天;③有流行病资料,同学中有类似患者,支持病毒性肝炎的诊断④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阳性。
(2)检查: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包括抗HA V-IgM、HBV-M、抗HCV、抗HDV、抗HEV等。
肝胆、脾、胰超声检查,有助诊断和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3)治疗:卧床休息;继续隔离治疗2周;给予易消化、高蛋白质,维生素饮食;使用适当护肝药和对症处理;不进行抗病毒治疗。
传染病的常见病例分析
治疗与预防
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注意补充水 分和电解质。预防措施包括灭蚊防蚊、 改善环境卫生等。
艾滋病病毒感染
01
病例概述
患者为一名年轻女性,因长期 发热、淋巴结肿大、消瘦等症 状就诊,经检测确诊为艾滋病
病毒感染。
02
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 血液和母婴传播。
03
临床表现
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潜伏期长, 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 发展可出现持续发热、盗汗、 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严重 时可导致全身衰竭而死亡。
如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等 。
03
寄生虫病
如疟疾、血吸虫病、钩虫病等 。
流行病学原理
01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分布规律及 影响因素,借以探讨病因,阐明 流行规律,制订预防、控制和消 灭疾病的对策和措施的科学。
02
流行病学原理包括疾病分布的原 理、疾病流行的原理、疾病预防 和控制的原理等。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诊断依据
分泌物或组织培养出炭疽芽孢杆菌;血清学检查阳性。
治疗措施
局部病灶处理如切除坏死组织、使用抗生素敷料等;全身 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环丙沙星等进行治疗;必要时使用 抗炭疽血清或免疫球蛋白。
预防措施
加强动物检疫和屠宰管理,防止病畜进入市场;加强个人 防护和宣传教育;接种炭疽疫苗以提高人群免疫力。
04
传染病的常见病例分析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24-02-04
目录
• 传染病概述与分类 • 病毒性传染病病例分析 • 细菌性传染病病例分析 • 寄生虫性传染病病例分析 • 真菌性传染病及其他类型病例分析
目录
•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探讨 • 治疗原则及方案选择 • 总结:提高传染病防治意识和能力
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例分析与预防经验
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例分析与预防经验1. 引言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是指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包括流感、肺炎、结核等多种疾病。
这些疾病的爆发常常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
本文将通过分析具体的病例,总结预防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经验和措施。
2. 病例分析2.1 病例一:流感爆发在某冬季,某城市突然爆发了严重流感。
经过调查发现,流感的传播主要是因为市民不重视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以及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不到位。
流感的传播速度极快,不仅给患者的家庭带来威胁,还对整个社区产生了广泛的传播风险。
2.2 病例二:肺炎集中发生某工厂的员工突然出现肺炎症状,随后迅速发展为聚集性疾病。
经过调查发现,这是由于员工在工作期间长时间暴露在潮湿和拥挤的环境中,且个体防护意识较低所导致的。
由于肺炎病原体在潮湿环境下更容易传播,工厂内的病例迅速增加,员工群体的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
3. 分析与讨论3.1 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是预防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的正确姿势等都是重要的个人防护知识。
公众应该加强对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的重视,确保自己的健康。
3.2 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公共场所作为人群聚集的地方,卫生管理十分重要。
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空气流通和消毒的措施,确保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同时,对人员密集场所应设置合适的人流控制措施,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3.3 教育宣传和健康教育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推广正确的防护知识和健康行为。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
4. 预防经验与措施总结在病例分析的基础上,对预防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经验和措施进行总结如下:4.1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采取正确姿势,避免交叉感染。
4.2 改善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加强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并设置合适的人流控制措施。
传染病考试题病例分析答案
让知识带有温度。
传染病考试题病例分析答案卷1:一.1.急性中毒性细菌性痢疾;2.①夏季发病,急性病程,高热,呕吐、腹痛、腹泻、抽搐;①查体:高热,血压低,神志含糊,面色苍白,心率快,四肢发凉,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征阳性;①试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上升;粪常规可见大量白细胞及少量红细胞;3.①急性阿米巴痢疾;①其他细菌性肠道感染;①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4.①粪培养+药敏实验;①粪找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①血常规+生化,肠道病毒检测;①特异性核酸检测;①血气分析、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检查;5.①病原治疗首选喹诺酮类、匹美西林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并按照药物敏感实验调节;①补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抗休克治疗;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高热适当退热及物理降温;①消化道隔离至粪培养延续两次阴性。
二.1.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①青年患者,急性病程,无服药史;①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厌油食、小便呈浓茶样;①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轻度黄染,肝区叩击痛阳性;①试验室检查:转氨酶及胆红素上升,血HBsAg(+);3.①其他类型病毒性肝炎;①梗阻性黄疸(如胆石病);4.①凝血功能、尿常规、粪常规检查;①其他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及CMV、EBV标志物检查;①甲胚蛋白(AFP)监测;①腹部B超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或CT;①须要时肝穿刺活检;5.①注重歇息,清淡饮食,避开应用肝伤害药物;①隔离、降酶、退黄对症治疗;①补充维生素。
卷2:一.1.水痘;2. ①学龄前儿童,急性起病;①发热1天后浮现皮疹;①头颈部及躯干红色斑丘疹及水疱,可见溃破,疹间皮肤正常,咽部可见水疱;①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增高;3.①麻疹;①风疹;①猩红热;①药物疹或手足口病;4.①疱疹刮片;①病毒分别;①血清学检查;5.①歇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隔离至皮疹所有结痂;①避开皮肤抓伤,局部涂炉甘石洗剂或甲紫;①抗病毒治疗,可选用阿昔洛韦;①退热,继发细菌感染可使用抗菌药物。
传染病护理学中的传染病护理病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传染病护理学中的传染病护理病例分析与经验总结在传染病护理学中,进行传染病护理病例分析并进行经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传染病护理病例,护士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种传染病的治疗方法和护理策略,从而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通过详细的病例分析和经验总结,探讨传染病护理学中的相关问题。
一、病例分析1. 病例背景介绍本次病例分析的患者为一名55岁男性,近期接触了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疑似患者。
患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经检测确诊为新冠肺炎。
2. 诊断和治疗过程患者被立即隔离,并进行核酸检测确认。
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医生决定将患者转入隔离病房进行治疗。
治疗方案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氧疗和支持性治疗等。
3. 护理过程和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严格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手套和护目镜等。
护士还需要定期检测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和血压等指标,并及时记录。
此外,护士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
二、经验总结1.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护士在接触传染病患者时,必须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正确使用口罩、手套、护目镜等,有效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2. 进行有效的感染控制在传染病护理中,进行有效的感染控制非常重要。
护士应该密切关注环境卫生,经常进行手卫生,定期消毒工作区域,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 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护理在护理传染病患者时,护士除了提供基本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外,还需要给予患者全面的支持和关怀。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4. 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传染病护理往往需要多个护理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合作。
护士应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团队讨论和沟通,协调各项护理工作,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护理服务。
5. 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由于传染病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
关注最新的护理指南、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星恒医学教育网病例分析之传染性疾病
【星恒教育】临床医师:病例分析传染病部分诊断公式(仅供参考)一、病毒性肝炎诊断公式1.甲肝=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黄染+肝功异常+抗 HAV 阳性2.乙肝=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黄染+肝功异常+抗 HBV 阳性3.丙肝=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黄染+肝功异常+抗 HCV 阳性知识扩展1.病毒性肝炎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时间点 6 个月)2.有黄疸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无为急性非黄疸型肝炎3.肝功能异常(1)ALT 正常值=10-40U/L;GOT 正常值=10-40U/L (2)总蛋白=60-80g/L;(A)40-50g/L (G)20-30 A/G>1 (3)TBil≤17.1umol/L DBil=3.42umol/L IBil=13.68umol/L ,4.免疫学检查(1)甲肝(HAV)=HAV-IgM、HAV-IgG、粪便 HAV 颗粒或 HAV-DNA (2)乙肝(HBV)=(抗)HBsAg、(抗)HBcAg、(抗)HBeAg、HBV-DNA (3)丙肝(HCV)=血清 HCV-RNA 或抗 HCV 阳性注意:如果只有症状和体征表现,无免疫学结果,就待查黄疸可描述为大便颜色和尿色加深,尿中尿胆原(素)阳性。
真题解读——病毒性肝炎试题编号:60二、细菌性痢疾诊断公式菌痢=不洁饮食+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知识扩展急性菌痢[普通型、轻型、中毒型(脑型、休克型、混合型)]慢性菌痢(慢性迁延型、慢性隐匿型、急性发作型)鉴别:慢性非特异性肠炎,结肠肿瘤,各种菌痢鉴别,败血症进一步检查:血象、粪便常规及细菌培养、乙状结肠镜、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
治疗:消化道隔离、抗菌治疗。
(中毒型-脑型/休克型/混合型:两种抗生素静滴、降温止痉、抗休克、防止脑水肿及呼吸衰竭、肾上腺皮质激素,其他对症支持)。
三、艾滋病诊断公式艾滋病=冶游史或输血史+低热、乏力、消瘦+淋巴结肿大+抗 HIV 阳性、CD4+下降+Kaposi 或恶性淋巴瘤知识扩展1.发病机制:HIV 侵入机体后,主要攻击以 CD4+T 淋巴细胞为主多种免疫细胞,正常CD4/CD8>1,艾滋病时常<1。
2020传染病学病例分析题及答案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2020-2021第一学期八年制传染病学统考试题病例分析题一患者,男性,38岁,工人,江苏籍,曾在非洲援外1年,3周前归虱畏寒、寒战、高热1周,服“氯嗟”治疗3天,病情没有好转,偶有体温骤降,伴大汗, 自觉症状好转,持续6h又发热。
查体:脉搏90次/分,血压112/65mmHg,神志清,精神差,球结膜略苍白,双侧呼吸音清,心率90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脏右肋下未及,脾脏左肋下1.5cm。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5. 79*109/L, N 0. 75, L 0. 25, Hb 101g/L, PLt 99*107L;尿常规:尿胆原(+),胆红素(土);血生化:谷丙转氨酶24U/L, 总胆红素40.6 ummol/L,直接胆红素14. 9 ummol/Lo问题:(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写出该病的诊断依据。
(3)该病确诊依据是什么?(4)该病的处理原则?答案:(共10分)(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疟疾(耐氯囈)(2分)。
(2)诊断依据:有间歇性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剽降时伴大汗等典型的疟疾症状(1分),但氯唾治疗3天无效(1分);球结膜苍白,贫血貌;脾大;Hb101g/L (1分);有流行病学史,自非洲援外归国(1分)。
(3)血涂片镜检找见疟原虫,可行薄血涂片和厚血涂片检查(1分)。
(4)处理原则:改用青蒿素或其衍生物控制症状,如蒿甲瞇或青蒿琥酯等(1分力加伯氨唾嚇防止复发(1分),对症及支持治疗,退热及防治脑水肿(1分)。
病例分析题二患儿,男性,2岁。
8月20日14时因发热、嗜睡、头痛4天入院。
查体:体温40.0°C,浅昏迷,颈硬,双侧瞳孔小,膝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240mmH20,白细胞数90 X106/L,多核0. 65,单核0. 35,葡萄糖3. Ommol/L, 氯化物120mmol/L,蛋白0. 6g/L。
传染病的病例分析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包括疫苗接种、卫生习惯、
隔离等
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性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空气、水、食物等 流行性:短时间内在特定地区或人群中迅速传播 危害性: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预防性:可以通过疫苗接种、卫生习惯等措施预防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通 过飞沫、空气传
节性、周期性等
传染病病例的流行趋势 可能受到社会经济因素 的影响,如经济发展、
教育水平等
预防措施
0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避免接触传染源
0 2 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0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室内通风, 减少病毒传播
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地区,减少感染 风险
04
05
加强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治疗传 染病病例
治疗费用:医疗费用、药品费 用、康复费用等
病例的分布特征
地区分布:不同地区的传染病病例分布情况 年龄分布:不同年龄段的传染病病例分布情况 性别分布:不同性别的传染病病例分布情况 职业分布:不同职业的传染病病例分布情况 季节分布:不同季节的传染病病例分布情况
病例的流行病学关联
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播方式, 如空气、水、食物等
病例资料收集
病例资料来源:医院、疾控中 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病例资料类型:病例报告、流 行病学调查报告、实验室检测 报告等
病例资料内容:患者基本信息、 发病时间、症状、治疗情况、 预后等
病例资料整理:对收集到的病 例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汇总, 形成病例资料库
病例诊断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尿液、 粪便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
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性
传染病威胁
传染病护理学中的传染病病例报告与分析
传染病护理学中的传染病病例报告与分析传染病病例报告与分析在传染病护理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病例,可以更好地了解传染病的特征和传播途径,为传染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从传染病病例报告的定义、内容和要求,以及病例分析的方法和意义来探讨传染病护理学中的传染病病例报告与分析。
一、传染病病例报告的定义传染病病例报告是指对传染病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收集和整理,并通过规定的报告流程向有关部门进行通报的过程。
传染病病例报告旨在追踪和监测疫情,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传染病病例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传染源的调查等。
传染病病例报告要求内容准确、完整、及时。
相关人员需要通过专业的判读和记录,确保病例报告的信息真实可靠,以便后续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传染病病例报告的内容1. 患者的基本信息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职业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病例的标识和追踪,为后续的传染源调查提供重要线索。
2. 病情描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描述对于判断传染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非常关键。
病情描述通常包括患者的症状、检查结果、治疗情况等。
同时,还需附上患者的病程记录和实验室检查报告,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研究。
3. 传染源的调查传染源的调查是传染病病例报告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与患者接触的人员、食物、水源等进行调查,可以追踪到传染源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这有助于确定传染病的流行区域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三、病例分析的方法传染病病例报告完成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传染病的特征、传播途径和预防策略,为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分析是对传染病病例进行集体分析,旨在探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分布特点。
通过对传染病病例的时空分布、人群特征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传染病的暴发和传播机制,为疾病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传染病典型病例分析
传染病典型病例分析病例一:乙型肝炎在我们的医院,一个35岁的男性患者因发烧、全身乏力和食欲不振而寻求帮助。
他承认自己最近几个月经常熬夜,并且有饮酒的习惯。
经过仔细的评估,我们怀疑他患上了乙型肝炎。
为了确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包括肝功能测试和乙肝病毒的相关检测。
结果证实了我们的担忧:他的肝功能出现异常,而且乙肝病毒指标均为阳性。
在我们的指导下,他开始了抗病毒治疗和保肝治疗。
几周过去,他的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肝功能也开始恢复。
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了患者在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后的积极变化。
病例二:流行性感冒第二位患者是一位28岁的女性,她因为发烧、咳嗽和流涕而来到我们的医院。
她告诉我们在近期有感冒患者的接触史。
我们进行了血常规和病毒检测,结果支持了我们的初步诊断:流感病毒A型感染。
我们为她提供了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支持。
几天后,她的症状大大缓解,并最终康复。
这个快速而有效的治疗过程展示了我们在处理流行性感冒方面的能力。
病例三:肺结核一位45岁的男性因咳嗽、咳痰和低热就诊。
他透露他有肺结核患者的接触史。
通过X光检查和痰液检测,我们确认了他确实患有肺结核。
在我们的治疗下,他的症状得到了缓解,肺部病变也逐步吸收。
这个病例证明了我们对于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的专业性。
病例四:糖尿病我们有一位55岁的女性患者,她因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而来到我们的医院。
她提到她的血糖曾经升高。
经过一系列检查,我们诊断她患有糖尿病。
我们帮助她制定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药物治疗计划。
几个月后,她的血糖得到了控制,症状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2020传染病学病例分析题及答案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2020-2021第一学期八年制传染病学统考试题病例分析题一患者,男性,38岁,工人,江苏籍,曾在非洲援外1年,3周前归国,畏寒、寒战、高热1周,服“氯喹”治疗3天,病情没有好转,偶有体温骤降,伴大汗,自觉症状好转,持续6h又发热。
查体:脉搏90次/分,血压112/65mmHg,神志清,精神差,球结膜略苍白,双侧呼吸音清,心率90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脏右肋下未及,脾脏左肋下1.5cm。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5.79*109/L,N 0.75,L 0.25,Hb 101g/L,PLt 99*109/L;尿常规:尿胆原(+),胆红素(±);血生化:谷丙转氨酶24U/L,总胆红素40.6μmmol/L,直接胆红素14.9μmmol/L。
问题:(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写出该病的诊断依据。
(3)该病确诊依据是什么?(4)该病的处理原则?答案:(共10分)(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疟疾(耐氯喹)(2分)。
(2)诊断依据:有间歇性畏寒、寒战、高热、体温鄹降时伴大汗等典型的疟疾症状(1分),但氯喹治疗3天无效(1分);球结膜苍白,贫血貌;脾大;Hb101g/L (1分);有流行病学史,自非洲援外归国(1分)。
(3)血涂片镜检找见疟原虫,可行薄血涂片和厚血涂片检查(1分)。
(4)处理原则:改用青蒿素或其衍生物控制症状,如蒿甲醚或青蒿琥酯等(1分),加伯氨喹啉防止复发(1分),对症及支持治疗,退热及防治脑水肿(1分)。
病例分析题二患儿,男性,2岁。
8月20日14时因发热、嗜睡、头痛4天入院。
查体:体温40.0℃,浅昏迷,颈硬,双侧瞳孔小,膝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脑脊液无色透O,白细胞数90×106/L,多核0.65,单核0.35,葡萄糖3.0mmol/L,明,压力240mmH2氯化物120mmol/L,蛋白0.6g/L。
外周血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
传染病的典型病例分析与防控措施
推广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 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健康教育
加强公众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 宣传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
环境卫生
保持公共场所清洁卫生,加强 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等措施。
控制措施
药物治疗
对确诊病例进行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减轻 症状,缩短病程。
接触追踪
对与病例有过接触的人员进行追踪调查,及 时发现并隔离疑似病例。
病例二:艾滋病
总结词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 统,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各种 疾病。
VS
详细描述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血液 传播和母婴传播。感染HIV后,患者经过 数年的潜伏期,最终发展为艾滋病。艾滋 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腹泻、 体重下降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防控艾 滋病的主要措施包括推广安全性行为、避 免共用注射器、提供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 等。
传播方式与途径
01
02
03
04
空气传播
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 原体传播给他人。
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患者或被病原体污染 的物品,如门把手、水龙头等
。
食物和水传播
食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饮 用水。
昆虫和动物传播
通过昆虫叮咬或接触动物携带 的病原体。
传染病的影响与危害
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传染病可能导致身体不适、疼痛、残疾甚至死亡 。
病例三:疟疾
总结词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详细描述
疟疾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寒战、出汗等,严重时可引起 贫血、肝脾肿大等并发症。防控疟疾的主要措施包括减少蚊 子滋生环境、使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分析部分——传染病考纲要求:病毒性肝炎(甲、乙)、细菌性痢疾。
工具箱——传染科常用检查项目
一般常规检查血常规,生化(肝肾功能、血糖、血氨、电解质),凝血,血气,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尿常规
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
病原学检查血HAV、HBV、HCV检查、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检查、肠道病毒粪便粪便找虫卵、细菌培养、阿米巴滋养体
心电图检查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避免饮酒、注意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病因治疗病毒性肝炎抗病毒
痢疾首选氟喹诺酮(根据药敏调整)、消化道隔离至粪培养连续两次阴性
对症治疗腹水限钠、利尿、输注白蛋白,穿刺抽液保肝保肝利胆、降酶、退黄
支持治
疗
病毒性肝炎
一、诊断公式
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热+HAV(+)+粪口传播+乏力纳差
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热+HBV(+)+母婴传播+乏力纳差
二、病毒性肝炎的确诊依据
1.甲型肝炎有以下任何一项可确诊为HAV近期感染:
1)血清抗HAV-IgM阳性
2)病程中抗HAV-IgG有四倍以上增长
3)粪便中检查HAV颗粒、抗原或HAV-RNA
4)血清中检测出HAV-RNA
2.乙型肝炎有以下任何一项阳性者可诊断为HBV感染:——注意考试中可能考察急性乙肝
1)血清HBsAg阳性
2)血清HBV-DNA阳性
3)血清抗HBc-IgM阳性
4)肝内HBcAg或HBsAg阳性,或HBV-DNA阳性。
例1 男性,18岁。
发热、乏力、厌油腻食物2周,皮肤、巩膜黄染1周。
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厌油腻食物、食欲减退、恶心,发热,体温最高38.3℃,服用退热药2天后体温恢复正常。
有时感右上腹部不适,无畏寒、寒战,无皮肤瘙痒,无咳嗽、咳痰。
一周前家人发现其皮肤和巩膜发黄,尿色加深,呈浓茶水样。
发病以来睡眠稍差,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
1个月前曾在“大排档”生食海鲜。
无输血史,无疫区居住、旅行史,无慢性肝病家族史。
查体:T 36.7℃ P 82次/分 R 18次/分 BP 120/80mmHg。
皮肤和巩膜黄染,未见皮疹和出血点,无肝掌和蜘蛛痣。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心肺检查未见异常。
腹平软,肝肋下3cm,质软,压痛(+),肝区叩击痛(+),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
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ALT 425U/L,AST 160U/L,TBil 129μmol/L,DBil 92μmol/L,ALB 45g/L。
血常规 Hb 126g/L,WBC 5.2x109/L,N 0.65,L 0.30,PLT 200x109/L。
尿胆红素(+),尿胆原(+)。
抗HAV-IgG和抗HAV-IgM均(+)。
一、初步诊断3分
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仅答“甲型病毒性肝炎”得2分)3分
二、诊断依据6分
1.1个月前有生食海鲜史,急性病程,既往体健。
1分
2.症状:有乏力、厌油腻食物、恶心伴发热、右上腹不适、尿呈浓茶水样。
1.5分
3.查体:皮肤、巩膜黄染,肝大,肝压痛和叩击痛(+)。
1.5分
4.实验室检查: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尿胆原(+)。
抗HAV-IgG和抗HAV-IgM 均(+)。
2 分
三、鉴别诊断4分
1.其他类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戊肝) 1.5分
2.梗阻性黄疸 1.5分
3.溶血性黄疸1分
四、进一步检查5分
1.网织红细胞,肾功能,血电解质。
1分
2.凝血功能。
1分
3.乙、丙、戊型肝炎病毒免疫标志物。
1.5分
4.腹部B超。
1.5分
五、治疗原则4分
1.注意休息,清淡、高热量优质蛋白饮食,避免应用肝损害药物。
1.5分
2.保肝、降酶、退黄治疗。
2.5分
例2 男性,35岁。
乏力、纳差、恶心2周。
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伴纳差、恶心、厌油腻饮食,食量约为平时一半,时有呕吐,为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头痛、腹痛、腹泻。
发病以来,精神欠
佳,睡眠稍差,小便呈浓茶色,大便正常,体重较前略有下降(具体未测)。
近期无服药史。
无烟酒嗜好。
查体:T 36.2℃ P 78次/分 R 18次/分 BP 126/76mmHg。
神志清,精神欠佳。
全身皮肤黏膜轻度黄染,未见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轻度黄染。
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8次/分,律齐。
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ALT 730U/L,AST 380U/L,TBil 152μmol/L,Dbil 84μmol/L,TP 80g/L,ALB 45g/L。
血HBsAg(+)。
AFP 98ng/ml。
一、初步诊断 4分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仅答“病毒性肝炎”得2分) 4分
二、诊断依据 5分
1.青年患者,急性病程,无服药史。
0.5分
2.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厌油食、小便呈浓茶样。
1.5分
3.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轻度黄染,肝区叩击痛阳性。
1分
4.实验室检查: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
血HBsAg(+)。
2分
三、鉴别诊断 4分
1.其他类型病毒性肝炎 2分
2.梗阻性黄疸(如胆石病) 2分
四、进一步检查 5分
1.凝血功能、尿常规、粪常规检查。
1分
2.其它病毒性肝炎免疫标记物及CMV,EBV标记物。
1.5分
3.HBV-DNA检查。
1分
4.腹部B超检查。
0.5分
5.必要时进行肝穿刺活检。
1分
五、治疗原则 4分
1.注意休息,清淡饮食,避免应用肝损害药物。
1.5分
2.保肝、降酶、退黄等对症治疗。
1.5分
3.抗病毒治疗。
1分
细菌性痢疾
一、诊断公式
细菌性痢疾=不洁饮食+左下腹疼痛+脓血便+里急后重
二、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三、注意事项
急性菌痢包括普通型和中毒型,考试的时候需要写清楚分型。
例男性,20岁。
腹痛、腹泻、发热2天。
患者2天前(6月28日)不洁饮食后出现腹痛、腹泻,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为少量
脓血便,以脓为主,无恶臭味,伴明显里急后重,发热,体温最高38.9℃,伴畏寒,无明显寒战,无恶心、呕吐。
自服“黄连素片”和“退热药”无好转。
发病以来,进食少,睡眠稍差,小便量少,体重略有下降(具体未测)。
既往无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病史。
无疫区、疫水接触史。
查体:T 38.7℃ P 92次/分 R 18次/分 BP 116/76mmHg。
急性热病容,皮肤未见出血点和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
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界不大,心率9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平软,左下腹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
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查体:血常规:Hb 126g/L,WBC 14.5×10/L, N 0.85,L 0.15,Plt 200×109/L。
粪常规:脓血便,WBC满视野/HP,RBC 3~5个/HP。
一、初步诊断 4分
急性细菌性痢疾 4分
若出现意识障碍、血压低,脑膜刺激征,病理征阳性等则为中毒型痢疾——治疗要补液扩容
二、诊断依据 5分
1.不洁饮食史,夏季发病。
1分
2.急性病程,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明显里急后重。
2分
3.左下腹有压痛,肠鸣音活跃。
1分
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粪常规可见大量白细胞及少量红细胞。
1分
三、鉴别诊断 4分
1.急性阿米巴痢疾 2分
2.食物中毒 1分
3.其他细菌性肠道感染 1分
四、进一步检查 5分
1.粪培养+药敏试验。
3分
2.粪找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
1分
3.血电解质,肝、肾功能检查。
1分
五、治疗原则 4分
1.敏感抗菌药物治疗,首选喹诺酮类,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调整。
2分
2.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
1分
3.消化道隔离至粪培养连续两次阴性。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