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高考考点解读

合集下载

《外国小说欣赏》总复习:话题解读

《外国小说欣赏》总复习:话题解读

⒂《沙之书》小说讲述了“我”面对”沙之书------无限之物” 的心理感受。 *“沙之书”是某种神秘之物 *“沙之书”可以看作是对无穷尽存在的隐喻,可以看作是无 限时间空间的模型,可以看作是人类浩瀚知识的象征,还可 以看作是对文学的某种认知:制造一本无始无终的小说。
作者以否定他人讲故事的真实性来显示自己叙述的真实,恰 恰是想表明自己故事虚构的合理性,这种貌似真实的虚构所 体现出来的合理性为作者的象征主题提供了合理的依托。
第一人称:以故事的参与者(局内)讲述故事,是有限视角, 叙述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抒情;
第三人称:以参观者的身份(局外)讲述故事,视角为有限、 无限。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受的约束,相对较自由。
第二人称:以小说中的人物讲述局内的“我”,使叙述者与人 物之间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第五单元---⑨《清兵卫与葫芦》⑩《在桥边》
情节
“情节”是文学作品中的事件、主要故事的策 划或设计,它是按照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系 列事件的逐步展开. 情节是故事的核心,它在整体上决定了故事的 走向和发展. 情节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情节以摇摆取胜 情节的戏剧性------生动性.
第四次比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还没结婚的、腼腆的朱阿羞得满面通红, 手中的猎枪像烤肉的铁叉一样在眼前转动起来。
第五次(被恳求 ,为免重复省略) 第六次,……朱阿的手比以前颤抖得更厉害了,他的责任太 大了。尽管如此,他还是鼓足了勇气,抠动了扳机。
------这样的“延迟”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下 来,牲畜林里的各种动物可以自由地登台表演, 战争的阴影 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边。 层层推进,波澜起伏。

“外国小说欣赏”高考考点解读.doc

“外国小说欣赏”高考考点解读.doc

“外国小说欣赏”高考考点解读-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除散文这种常考文体之外,小说也是最近几年尤其是新课程高考中非常热门的一种文体。

由于湖南省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必选了一门《外国小说欣赏》,从而凸显了外国小说阅读在今后湖南省高考中的地位,需要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

《外国小说欣赏》由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等八个话题知识组成,因而这些话题知识很可能就是高考出题的八个考点,试题一般以主观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所以在外国小说阅读的复习中,考生宜紧扣教材的八个话题知识展开,细密梳理八个话题知识及掌握答题要领,规范作答话语。

具体而言:1.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考点梳理】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如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有限视角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

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

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无优劣之分,选择怎样的视角完全依照小说的具体需要。

一篇小说可以通篇都用全知视角或有限视角,也可能有视角的转换。

如鲁迅的《祝福》。

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

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相比较而言,第三人称叙述则更自由,与全知视角一样,对人物和故事无所不知,但它的叙述并不那么亲切没有距离感。

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_基础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_基础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_基础知识归纳第一单元◇《桥边的老人》——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选》海明威,美国小说家,“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

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老人与海》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太阳照样升起》描写了在欧洲参战的青年流落巴黎街头的生活情景,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他也因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有《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伊甸园》《死在午后》《第五纵队?西班牙大地》等中长篇小说。

“冰山原则”是海明威提出的一种文学创作理论。

指的是人的语言对于人的思想的表达就好像冰山一样,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另外八分之七在水下。

意思是说人的语言是不足以表达思想的,也没必要写得太过直露。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

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这种理论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

《老人与海》简介: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

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

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

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

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说人物。

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表的一些短篇小说里,海明威描写了一些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等形象,在这些下层人物身上,他塑造了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性格,《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形象就是这种性格的发展与升华。

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

2020高中《外国小说欣赏》考点分类梳理

2020高中《外国小说欣赏》考点分类梳理

高中《外国小说欣赏》考点分类梳理[教材知识综述]除散文这种常考文体之外,小说也是最近几年尤其是新课程高考中非常热门的一种文体。

由于湖南省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必选了一门《外国小说欣赏》,从而凸显了外国小说阅读在高考中的地位,需要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

《外国小说欣赏》由“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等八个话题知识组成,因而这些话题知识很可能就是高考出题的八个考点,试题一般以主观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精粹点睛]在外国小说阅读的复习中,考生宜紧扣教材的八个话题知识展开,细密梳理八个话题知识及掌握答题要领,规范作答话语。

1.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考点梳理」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如莫泊桑的《项链》。

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有限视角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

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

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

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相比较而言,第三人称叙述则更自由,与全知视角一样,对人物和故事无所不知,但它的叙述并不那么亲切没有距离感。

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

小说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严格上说不是一种叙述角度而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这个人物一种抒情目光,将之当作朋友,更加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及考点整理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及考点整理

高二(下)《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整理一、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二、单元专题涉及的作家作品外国小说知识汇总一、了解八个单元十六篇小说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1.《桥边的老人》海明威(美国)(1)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的挂念,揭示战争的罪恶,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

(2)艺术特色:A.以小见大B.叙述简约,含蓄深远2.《墙上的斑点》伍尔芙(爱尔兰)(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的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对男权的否定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A.辐射状结构B.自由联想3.《炮兽》雨果(法国)(1)内容:描写了“炮兽肆虐”“人兽之战”“赏功罚过”三个场景,塑造了一个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将军形象。

(2)艺术特色A.对照法B.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

4.《安东诺夫卡苹果》蒲宁(俄国)通过描写苹果丰收、庄园生活、深秋打猎、小地主生活等四幅图画,将读者带入那个已逝的田园梦境,在对昔日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贵族衰落的不满,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

【艺术特色】(1)绘景艺术: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的写景状物手法。

(2)结构艺术:用思绪来组织内容;首尾呼应。

以欢乐喜悦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打猎场景结尾,形成强烈的对照。

(3)象征手法: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5.《丹柯》高尔基(苏联)通过塑造丹柯这一勇于实践、永不言败,敢于为理想英勇献身却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悲剧性英雄形象,鼓励人们去追求胜利,追求光明;同时也批判了那些懦弱、忘恩负义的人们。

【艺术特色】(1)浪漫主义手法(2)对照手法:丹柯——族人6.《炼金术士》保罗·戈埃罗(巴西)通过叙述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历经千辛万苦却最终未能找到宝藏的寻梦经历,启示人们要想实现梦想,就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和经受考验,需要付出代价。

高考外国小说欣赏考点全解

高考外国小说欣赏考点全解

• 【常见题型】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 (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 ②读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 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一点体会); •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 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 【例题】 • 1.《桥》以“桥”为题,好在哪里?指出两 条理由。 • 解析:“桥”一词有双关意义和象征意义。 既指实实在在的桥,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又 是老汉用生命搭建的生命之桥,象征着老汉 那崇高的为人民献身的牺牲精神。小说用 “桥”来暗示主题、揭示主题。 • 答案:(1)桥是故事发生的地点。 • (2)桥象征老汉的崇高精神,老汉的生命是 一百多个群众通向生路的桥。
高考外国小说欣赏考点全解
叙述、场景、主题、人物、 情节、结构、情感、虚构。
• 【考点梳理】 • 叙述角度:“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 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 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 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 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 有限视角: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 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完全依赖 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 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这 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 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
• 但是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并不是无边界 的,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把握应该相对合理而不 能离谱地误读。尽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 个哈姆雷特”,但读者读出的毕竟还应该是哈 姆雷特。 • 如何把握小说相对合理而复杂多义的主题而不 至于被认为是误读呢? •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 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 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 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 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 作品的主题。

浙江20XX高考外国小说欣赏考点全解(8)

浙江20XX高考外国小说欣赏考点全解(8)

浙江20XX高考外国小说欣赏考点全解(8)浙江20XX高考外国小说欣赏考点全解文章来自:爱师网浙江20XX高考外国小说欣赏考点全解考纲导航除散文这种常考文体之外,小说也是最近几年尤其是新课程高考中非常热门的一种文体。

由于浙江省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必选了一门《外国小说欣赏》,从而凸显了外国小说阅读在09浙江省高考中的地位,需要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

《外国小说欣赏》由“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等八个话题知识组成,因而这些话题知识很可能就是高考出题的八个考点,试题一般以主观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精粹点睛在外国小说阅读的复习中,考生宜紧扣教材的八个话题知识展开,细密梳理八个话题知识及掌握答题要领,规范作答话语。

1.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考点梳理】叙述角度及其表达效果叙述人称及其表达效果【考点纠错】混淆叙述视角及其效果【命题形式】【答题要领】考点梳理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如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有限视角有限视角的特点: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

有限视角的表达效果: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叙述人称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

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三人称叙述则更自由,与全知视角一样,对人物和故事无所不知,但它的叙述并不那么亲切没有距离感。

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知识点总结.

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知识点总结.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整理——话题
情节之二
情节的运行方式有: 1、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基本 模式)(注意倒叙) 2、摇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 契诃夫的《变色龙》故事不是一下子讲 完而是在摇摆中进行) 3、出乎意料和情理之中。(欧亨利式 的结尾:《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篇 长青藤叶》、《警察与赞美诗》)
3、简要说说小说主题的价值和意义。
注意:要结合小说,注意主题的多义性, 新颖和创新
贴着人物写 揣摩人物的心理
人物
描摹人物的语言与行动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 物”* 人物在现代小说的退隐*
要点: 1、“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心 理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写出人物的精 神世界。一是贴着人物言行写,以人物自 身的言语和行动来刻画人物。 2、最常见的心理描写手段是内心独白;梦 境描写和幻觉描写也是一种心理描写手段。 梦境往往是现实无法达到的渴望的折射和 反映。《卖火柴的小女孩》 3、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是封闭的,情感、 情绪、念头等,最终都会流露出来。(言 语、行动、神态、细节)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整理——话题 虚构
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 小说。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 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 小说最终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 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固 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 等于生活的真实。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整理——话题 小说考点解释之一
《外国小说欣赏》总复习
了解《外国小说欣赏》的知识体系
以小说基本元素来区分单元 叙述 场景 主题 人物 情节 结构 情感 虚构
什么是小说?
传统观点认为: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 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 种文学体裁。(古典小说、19世纪现实主义 小说)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及考点整理解析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及考点整理解析

高二(下)《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整理一、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二、单元专题涉及的作家作品外国小说知识汇总一、了解八个单元十六篇小说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1.《桥边的老人》海明威(美国)(1)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的挂念,揭示战争的罪恶,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

(2)艺术特色:A.以小见大B.叙述简约,含蓄深远2.《墙上的斑点》伍尔芙(爱尔兰)(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的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对男权的否定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A.辐射状结构B.自由联想3.《炮兽》雨果(法国)(1)内容:描写了“炮兽肆虐”“人兽之战”“赏功罚过”三个场景,塑造了一个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将军形象。

(2)艺术特色A.对照法B.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

4.《安东诺夫卡苹果》蒲宁(俄国)通过描写苹果丰收、庄园生活、深秋打猎、小地主生活等四幅图画,将读者带入那个已逝的田园梦境,在对昔日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贵族衰落的不满,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

【艺术特色】(1)绘景艺术: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的写景状物手法。

(2)结构艺术:用思绪来组织内容;首尾呼应。

以欢乐喜悦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打猎场景结尾,形成强烈的对照。

(3)象征手法: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5.《丹柯》高尔基(苏联)通过塑造丹柯这一勇于实践、永不言败,敢于为理想英勇献身却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悲剧性英雄形象,鼓励人们去追求胜利,追求光明;同时也批判了那些懦弱、忘恩负义的人们。

【艺术特色】(1)浪漫主义手法(2)对照手法:丹柯——族人6.《炼金术士》保罗·戈埃罗(巴西)通过叙述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历经千辛万苦却最终未能找到宝藏的寻梦经历,启示人们要想实现梦想,就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和经受考验,需要付出代价。

《外国小说欣赏》高考考点解读

《外国小说欣赏》高考考点解读

除散文这种常考文体之外,小说也就是最近几年尤其就是新课程高考中非常热门的一种文体。

由于湖南省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必选了一门《外国小说欣赏》,从而凸显了外国小说阅读在今后湖南省高考中的地位,需要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

《外国小说欣赏》由“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与“虚构”等八个话题知识组成,因而这些话题知识很可能就就是高考出题的八个考点,试题一般以主观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所以在外国小说阅读的复习中,考生宜紧扣教材的八个话题知识展开,细密梳理八个话题知识及掌握答题要领,规范作答话语。

具体而言:1.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考点梳理】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如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与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有限视角的特点就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瞧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

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就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想象力。

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

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无优劣之分,选择怎样的视角完全依照小说的具体需要。

一篇小说可以通篇都用全知视角或有限视角,也可能有视角的转换。

如鲁迅的《祝福》。

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与第三人称“她”。

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相比较而言,第三人称叙述则更自由,与全知视角一样,对人物与故事无所不知,但它的叙述并不那么亲切没有距离感。

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就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话题:人物 第四单元话题: 1.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区别 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区别 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多样,如娜塔莎。 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多样,如娜塔莎。扁平人物性 格单一,如素芭。 格单一,如素芭。 2.掌握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技巧 掌握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技巧 分析技巧: 分析技巧: (1)把人物放到情节中分析 ) (2)抓住传神的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外貌(肖像)描 )抓住传神的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外貌(肖像)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行动) 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 描写 (3)把人物放到侧面描写中分析:其他人物的衬托、景 )把人物放到侧面描写中分析:其他人物的衬托、 物烘托等。 物烘托等。 概括技巧: 概括技巧: 不仅仅只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 不仅仅只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还应该结合人 物生活遭遇、命运结局等把人物整体形象概括出来, 物生活遭遇、命运结局等把人物整体形象概括出来, 让读者一看就能在脑子里唤起这个形象。 让读者一看就能在脑子里唤起这个形象。
第三单元话题: 第三单元话题:主题 1.母题: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一 母题: 母题 文学作品中, 些题材, 爱情”“战争”“ ”“战争”“复 些题材,如“爱情”“战争”“复 这些宽泛意义上的主题, 仇”等,这些宽泛意义上的主题, 我们称之为“母题” 我们称之为“母题”。 2.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3.《炮兽》Leabharlann 果 . 炮兽》”“人兽 (1)内容:描写了“炮兽肆虐”“人兽 )内容:描写了“炮兽肆虐”“ 大战”“赏功罚过”三个场景, ”“赏功罚过 大战”“赏功罚过”三个场景,塑造了 一个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赏罚分明、 一个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赏罚分明、 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将军形象。 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将军形象。 (2)艺术特色 ) A.对照法 . B.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如 .拟人手法, 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 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

《外国小说欣赏》总复习

《外国小说欣赏》总复习

《外国小说欣赏》总复习了解《外国小说欣赏》的知识体系以小说基本元素来区分单元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什么是小说?传统观点认为: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古典小说、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现在观点认为:小说是作家凭想象虚构的一个世界。

(现代小说)如《墙上的斑点》走进文本,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一)体验——阅读的起点文本的意义空间就在细读中得到丰富与深化。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整理——话题叙述之一叙述角度:小说要有一个讲述的人,即故事由谁来讲。

叙述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第一人称,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是有限视角。

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是有限的也可是无限的(全知)。

传统小说《三国演义》就是全知视角,莫泊桑的《项链》也是。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整理——话题叙述之二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但在叙述上会受限制。

(《墙上的斑点》叙述者是我,但是全知视角)第三人称比较自由,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但它缺乏亲切感,有一定的距离。

契诃夫的《万卡》就采用了第三人称,但里面人物的信和内心独白是第一人称。

既利于交代背景,也有利于抒发感情,令人心酸落泪。

第二人称“你”既拉近叙述者和人物的距离,又有别于第三人称的两相疏离,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整理——话题场景场景是小说最小的构成因素,有大小场景之分。

就是我们常说的“场面描写”,不同于环境描写,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是生活的横截面。

场景作用:(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导引人物出场;(推动情节发展和为后文铺垫)(4)揭示人物性格;(5)作为象征,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从“场景”的角度欣赏小说的要点与步骤:1、结合小说具体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描写了怎样的场景(…的人在…的环境里做…的事)2、用一两个双音节词点明这个场景的特点3、点明场景描写在小说中起到的具体作用。

高三语文_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学科外国小说八大常见主题梳理

高三语文_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学科外国小说八大常见主题梳理

江苏省高考《外国小说欣赏》八大话题综述话题一:叙述【考点】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知识梳理】一、叙述角度小说要有一个讲述人,故事由谁来讲,它的视角和口吻都不一样。

●1、“上帝俯瞰”——全知视角特点:小说的叙述人就是作者,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绝对控制,什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了。

好处:容量丰富,讲述自由,阅读时信息清楚了然,不必让读者劳神费心,苦思冥想。

●2、“凡人目光”——有限视角特点:小说的叙述人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讲究隐藏、留白。

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参与,全心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者变为小说的第二作者。

二、叙述人称人称是区分叙述人在叙述时是站在局外还是局内叙述的依据。

●1、第一人称——“我”——有限视角特点:“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

好处: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

注意:“我”并不等于作者。

●2、第三人称——“他”——全知或有限视角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站在故事的外部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

好处:叙述客观而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

●●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在具体运用时可以灵活变换、结合,如:《林黛玉进贾府》。

三、速度控制加速:次要情节,一笔带过加速是“张”,是跳跃,是略写,多用叙述手法,读者一般用快速阅读,无须细品。

减速:关键情节、精彩之处,浓墨重彩减速是“弛”,是慢行,是详写,多用描写手法,读者须慢读细品。

小说的阅读魅力:加速与减速交织,一张一弛,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叙述与描写是控制小说速度和营造叙事波澜的法宝。

注意:这一技巧也是我们写好记叙文的法宝!【命题形式】小说采用的是什么叙述视角(或人称)?这样的叙述视角(或人称)能够取到怎样的表达效果?等等。

【答题要领】准确识别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对叙述视角或人称的表达效果进行分点作答,要能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外国小说欣赏》总复习解析

《外国小说欣赏》总复习解析

3、简要说说小说主题的价值和意义。
注意:要结合小说,注意主题的多义性, 新颖和创新
答题要领: 主要把握主题与情节、人物、背景或构思的关系,多角度思考 问题,分点回答: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 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 格上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 的主题,特别注意小小说的标题和结尾。 要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生活世界阐述,回答能够自圆其说。 主题的深刻性 和反映的社会层面,要打开思路,多角度思考。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 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 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 语言表达: 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 /呼吁 了……
命题形式:小说描写某某场景,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依据文章内容发 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考点纠错:脱离文本笼统分析,生搬硬套场景功能; 作答时遗漏要点。 思考方向:1、烘托人物的心情;2、烘托周围的气氛; 3、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4、暗示社会环境;5、 突出主题,结合具体文本的具体位置具体分析,指出 特点,最好分点作答。 语言表达: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 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 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 的情节发展。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整理——话题 三、主题
小说必有主题,宽泛意义的主题称为 “母题”。有时材料比作家想要表达的 更有思想。 写作目的不外两种:讲故事和讲 道理。 小说忌讳“主题鲜明”,主张 “形象大于思想”,小说的主要功能是 叙事而不是说理,小说通过形象将“理” 蕴涵其中。 小说通过客观描绘、隐喻、象征 暗示出主题,因此主题就有多种可能。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
考纲导航

除散文这种常考文体之外,小说也是最近几
年尤其是新课程高考中非常热门的一种文体。由于
浙江省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必选了一门《外国小说欣
赏》,从而凸显了外国小说阅读在09浙江省高考中
的地位,需要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外国小
说欣赏》由“叙述”、“场景”、“主题”、“人
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
作炼金,用以点化、提炼人生真金的“哲 人之石”和“生命之液”则象征少年梦想 与苦难磨练。
炼金术士 一、字音(红色字)
萦绕 颤抖与颤栗 诱拐 羊圈 弥天大谎 攒钱与攒射 沮丧 二、字形(红色字)
神秘与秘密 帐篷与结账 赌博与脉搏、搏斗 名副其 实 弥天大谎与谎话、惊慌、荒谬 脸庞与宠爱 三、字义
莫名其妙 名副其实 神清气爽 弥天大谎
丹柯 一、字音(红色字)
泥沼 虬曲 黏 胆怯 龌龊 二、字形(红色字)
安详与慈祥 警戒与告诫 三、字义
四、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3.28~1936.6.18) 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
莫维奇·彼什科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 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 创始人。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人间》《我的 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艺术 最伟大的代表者” 。散文诗《海燕之歌》,充满革命激 情,被认为是“革命的宣言书”。《丹柯》选择《伊则吉 尔老太婆》,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 【答题要领】
❖ 主要从场景对于氛围、情节和人物等角度切 入思考,要结合具体文本的具体位置进行具 体分析,最好分点作答。
3.《炮兽》雨果
(1)内容:描写了“炮兽肆虐”“人兽 大战”“赏功罚过”三个场景,塑造了 一个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赏罚分明、 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将军形象。

浙江09高中语文高考外国小说欣赏考点全解

浙江09高中语文高考外国小说欣赏考点全解

浙江09高考外国小说欣赏考点全解[考纲导航]除散文这种常考文体之外,小说也是最近几年尤其是新课程高考中非常热门的一种文体。

由于浙江省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必选了一门《外国小说欣赏》,从而凸显了外国小说阅读在09浙江省高考中的地位,需要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

《外国小说欣赏》由“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等八个话题知识组成,因而这些话题知识很可能就是高考出题的八个考点,试题一般以主观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精粹点睛]在外国小说阅读的复习中,考生宜紧扣教材的八个话题知识展开,细密梳理八个话题知识及掌握答题要领,规范作答话语。

具体而言:1.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考点梳理】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如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有限视角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

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

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无优劣之分,选择怎样的视角完全依照小说的具体需要。

一篇小说可以通篇都用全知视角或有限视角,也可能有视角的转换。

如鲁迅的《祝福》。

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

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相比较而言,第三人称叙述则更自由,与全知视角一样,对人物和故事无所不知,但它的叙述并不那么亲切没有距离感。

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

高考语文 小说考点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高考语文 小说考点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工艺美术学校高三语文小说考点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考纲导航除散文这种常考文体之外,小说也是最近几年尤其是新课程高考中非常热门的一种文体。

由于浙江省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必选了一门《外国小说欣赏》,从而凸显了外国小说阅读在09浙江省高考中的地位,需要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

《外国小说欣赏》由“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等八个话题知识组成,因而这些话题知识很可能就是高考出题的八个考点,试题一般以主观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精粹点睛在外国小说阅读的复习中,考生宜紧扣教材的八个话题知识展开,细密梳理八个话题知识及掌握答题要领,规范作答话语。

1.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考点梳理】叙述角度及其表达效果叙述人称及其表达效果【考点纠错】混淆叙述视角及其效果【命题形式】【答题要领】考点梳理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如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有限视角有限视角的特点: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

有限视角的表达效果: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

叙述人称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

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三人称叙述则更自由,与全知视角一样,对人物和故事无所不知,但它的叙述并不那么亲切没有距离感。

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1-8单元知识点复习梳理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1-8单元知识点复习梳理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1-8单元知识点复习梳理第一单元话题:叙述1.叙事角度(1)全知视角: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

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好处: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②便于作者对人物进行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有限视角: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

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2.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使小说显得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2)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叙述相对自由。

(3)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抒情气息浓。

1.《桥边的老人》海明威(1)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的挂念,揭示战争的罪恶,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

(2)艺术特色:A.以小见大B.叙述简约,含蓄深远(3)作者:海明威,美国小说家。

1954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

在艺术上,他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

他的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等。

2.《墙上的斑点》伍尔芙(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的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对男权的否定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A.辐射状结构B.自由联想(3)作者: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1.场景: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

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

(人物+事件+环境)2.场景: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3.场景的功能(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导引人物出场(4)揭示人物性格(5)作为象征4.风景的意义(参考初中知识:景物描写的作用)(1)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散文这种常考文体之外,小说也是最近几年尤其是新课程高考中非常热门的一种文体。

由于湖南省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必选了一门《外国小说欣赏》,从而凸显了外国小说阅读在今后湖南省高考中的地位,需要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

《外国小说欣赏》由“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等八个话题知识组成,因而这些话题知识很可能就是高考出题的八个考点,试题一般以主观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所以在外国小说阅读的复习中,考生宜紧扣教材的八个话题知识展开,细密梳理八个话题知识及掌握答题要领,规范作答话语。

具体而言:1.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考点梳理】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如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有限视角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

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

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无优劣之分,选择怎样的视角完全依照小说的具体需要。

一篇小说可以通篇都用全知视角或有限视角,也可能有视角的转换。

如鲁迅的《祝福》。

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

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相比较而言,第三人称叙述则更自由,与全知视角一样,对人物和故事无所不知,但它的叙述并不那么亲切没有距离感。

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

小说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严格上说不是一种叙述角度而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这个人物一种抒情目光,将之当作朋友,更加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命题形式】小说采用的是什么叙述视角(或人称)?这样的叙述视角(或人称)能够取到怎样的表达效果?等等。

【答题要领】准确识别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对叙述视角或人称的表达效果进行分点作答,要能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2.把握场景的功能【考点梳理】场景这个话题主要应把握场景的5点功能:①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

或者定下情感的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或顺理成章。

②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人物。

③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

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④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

⑤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

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

在大多情况下,小说中的某个场景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这要结合具体的小说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命题形式】小说的描写了某某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

等等。

【答题要领】主要从场景对于氛围、情节和人物等角度切入思考,要结合具体文本的具体位置进行具体分析,最好分点作答。

3.探究复杂多义的小说主题【考点梳理】所有作品都是有主题的,“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是小说家写不厌的“母题”,作家试图通过小说来表达自己对婚姻、家庭和爱情的体悟,对人性弱点的悲悯与失望,或者对真善美的讴歌与追求。

这样的小说主要以思想的深度来展示其独有的魅力,我们称之为思想小说。

有些小说则主要以讲故事为目的,其魅力在于故事本身的曲折、离奇或者故事讲述的独特技巧。

这样的小说,我们称之为故事性小说。

但凡优秀的小说,它的形象大于思想,它靠形象来揭示蕴含其中的深刻思想。

小说最忌讳“主题鲜明”,好的小说总是赋予读者丰富的解读空间,让读者见出其中复杂多义的世界。

从而充分展示其无穷魅力。

罗兰·巴特说:“作品一旦产生,作者就死了。

”说的正是小说主题具有复杂多义的特点,这就使得小说主题具有丰富的探究性。

但是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并不是无边界的,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把握应该相对合理而不能离谱地误读。

尽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读者读出的毕竟还应该是哈姆雷特。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相对合理而复杂多义的主题而不至于被认为是误读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命题形式】小说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联系这篇小说,你有怎样的人生启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谜,它有许多种解”,小说最忌讳主题鲜明,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探究这篇小说的可能有的多种主题。

等等。

【答题要领】主要把握主题与情节、人物、背景或构思的关系,多角度思考问题,分点回答。

要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生活世界加以阐述,回答要能够自圆其说。

4.学会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考点梳理】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大多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因而在小说阅读的考查中,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小说塑造人物的常见方法是“贴着人物写”,通过紧贴人物的心理写,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通过紧贴人物的言行写,使小说有更强的动作感。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间接描写方法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直接描写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样,让人物在矛盾斗争中说话、行动、神情变化、心理活动,能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命题形式】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答题要领】一般可从四方面去把握: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5.了解情节运行方式和情节安排技巧【考点梳理】情节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是摇摆。

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小说家为了更好地创造小说的艺术效果,往往会注重情节安排技巧的运用,常见的技巧有:(1)注重节奏。

节奏是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

情节的进展也应张弛有致、起伏有序、缓急有度。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情节安排。

(2)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

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

(3)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4)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5)串联:串联将两个或多个并无时空联系的事件组合起来,在相互对比映衬之中构建内容互补的情节,这实际上与电影蒙太奇很相近,如果两个事件的组合没有生成超越两者的第三种意蕴,这一串联就不能算成功。

(6)并联:并联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事件系列组合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叙述中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时离时合、互动相成的复杂关联。

【命题形式】文中画线部分的情节叙述,采用了哪种小说手法?请简述其特点。

纵观全文,这样的情节安排有哪些好处?等等。

【答题要领】阅读文本时,要先把握小说的大致情节,然后分析其运行方式,概括各部分所叙述的相应情节内容。

有时候还要把握情节对于结构、人物或主题的作用。

6.掌握常见的几种小说结构模式【考点梳理】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者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通常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

而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一是“延迟”式结构。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如《牲畜林》。

二是生活的横断面。

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

如《半张纸》。

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

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

如《墙上的斑点》。

【命题形式】小说作者是位有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请简要分析小说在结构上的特点。

等等。

【答题要领】对结构的分析先整体分析小说属于情节性小说、生活横断面式小说还是心理小说,从而辨识该小说属于何种结构模式,然后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结构安排的特点及其艺术效果。

7.体悟小说情感及其处理方式【考点梳理】文学是情感的产物。

无论何种文学样式,它在字里行间总是浸润着作者或浓或淡的情感,表达作者对世界的各式各样的情怀。

相对于诗歌、散文,小说的情感及其处理方式尤其独特的地方,它对情感的节制胜于放纵,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随着情节的发展自然展露,从而收到更深层次地打动人的效果。

小说的情感讲究酝酿,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态势。

体会小说的情感,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敞开自己的心扉,让自己的心神随着小说情节展开或人物命运的沉浮,与故事、人物和作者“相遇”,真正融入文本之中。

然后,用心揣摩作者对情感的处理艺术,关注融入作者情感的细节,品味表达情感的语言。

【命题形式】小说表现了怎样的情感,结合文本具体说说它是如何表现这些情感的?小说里的人物具有高尚的情怀,请作具体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