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合肥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合肥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合肥市工业布局现状

中央继西部大开发、振 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 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 合肥作为中部省会城市, 将得到国内外投资者更 多的关注,更加有利于 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其 它省份企业的投资,从 而使得经济社会得以快 速发展。


1、合肥市现状工业用地主 要分布在各类工业园区;主 要集中在合肥市区周边, 2、合肥工业发展加速 3、合肥市已经进入工业化 中后期阶段 4、其产业体系既有综合性 又有特色性
合肥市的区位优势

合肥处于中国大陆南北交汇,东西贯通的中心优势区位,以合肥 为圆心,半径为500公里的范围内有上海、南京、武汉等重要的 大城市和4亿人口。 作为长三角近邻和纵深腹地,合肥是全国重 要的铁路、公路、航空、信息和通讯枢纽,是未来全国21个二级 交通枢纽之一。淮南线贯穿全境、合九、宁西、沪汉蓉铁路在此 交汇,随着宁西铁路、沪汉蓉高速铁路(时速达200公里,是国 家“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合铜黄、合六叶、 合淮阜高速公路的建设、全国内河航运主要港口的定位、机场的 迁建和升级(有直达全国的20多条国内航线和直通香港的航班), 都将使我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为我市加强对 外联系和区域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增强城市集聚力,提供了 十分有利的条件。
发展现实基础




1、经济基础:2009年合肥GDP同比增长17.3%,增速分别高于全 国、全省8.6和4.4个百分点。 2、土地资源:合肥市域面积7029.48平方公里。合肥城镇密集区 范围包括市区以及周边乡镇,面积2329平方公里。合肥的市区面 积838.52平方公里。是安徽省重点支持的城镇化发展地区 3、水资源:合肥面临是水质性缺水问题,需要采取区域调水或 水质治理工程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已经提 出多项措施确保城市发展用水。积极推进再生水利用规划的实施, 提高污水处理回用技术,积极稳妥地推广再生水在农业、工业冷 却及生活杂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依靠科技进步,多渠道开发非 传统水资源,如雨洪利用、人工增雨等,增加城市可用水资源量。 4、其他资源条件:优良的城市环境是合肥重要的竞争力,早在 1992年,合肥就与北京、珠海一起被命名为首批国家 “园林城 市”,城市已经形成了“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城园交融、浑然 一体”的城市园林特色。合肥市的自然生态空间资源优越,北依 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以及一些小的水库,西近大蜀山,西南为 紫蓬山风景区,

合肥绿楔入城的扇叶格局是经典规范例

合肥绿楔入城的扇叶格局是经典规范例

合肥绿楔入城的扇叶格局是经典规范例合肥,曾经是古代七国争雄的地方,也是魏晋时期文化的发源地,当今,这里以古老而经典的建筑风格及布局设计吸引全国游客前来朝圣。

其中,“绿楔入城”以其独特的扇叶型布局格局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象征。

据史书记载,此扇叶形布局格局始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唐朝合肥城,由当时的唐朝皇帝武则天发明。

在这个格局之下,合肥城遍布楔形,被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正面,北部为背面,两部分隔离形成一把“扇子”,并以中心大街分割,犹如一把扇子。

根据扇叶形布局格局的设计,合肥城的布局被划分为六个小区,分别位于每一把扇的中央,南北两边,东西两边,这也是合肥布局格局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小区之间也都有着古老的“水门”,环绕这样的内容,既能保证合肥城的雨水排除,也能保证它的水质。

此外,合肥布局格局也具有很强的空间活动性,通过某种程度上可以容纳不同类型的建筑,从而保持城市内部空间的活力和多样性。

比如,在小区间,可以沿着水渠而建设公园、街道、酒店和休闲设施。

在两边小区,可以建设商业街、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其它娱乐设施。

在道路布局方面,合肥扇叶形布局格局也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中心道路贯穿整个城市的中央,向南北方向扩展,每一个小区都有其专属道路,可以让行人和车辆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各处、抵达目的地。

再者,合肥的扇叶形布局格局还具有经济效益,比如,在这种条件下,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一方面,减少城市内部的居民密度,充分节省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合理规划公共基础设施,同时投资于旅游开发,以提升城市的经济核心。

总而言之,合肥绿楔入城的扇叶型布局格局不仅体现了古老的文化底蕴,也证明了它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空间活动性以及经济效益。

因此,民众对它的认可程度仅次于它地理位置的独特性。

合肥绿楔入城扇叶形布局格局是一种具有经典规范的城市建设范例,也是尊重历史、弘扬经典文化的最佳实践。

合肥滨湖新区滨湖沁园小区规划案例分析

合肥滨湖新区滨湖沁园小区规划案例分析

合肥滨湖新区滨湖沁园小区规划案例分析对以邻里单位为原型的居住小区模式的置疑不论是邻里单位模式,还是以之为原型的居住小区模式,都是建立于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基础上,是功能至上理念下的产物。

作为功能主义等级化城市组织结构的基础,邻里单位过分注重功能,注重公共交通与居住的分离,注重空间组织的秩序和空间结构的明晰与条理性,试图以良好的形体环境重塑人的社会生活。

应该看到,在从邻里单位理念上发展起来的小区模式中,屈从于汽车交通的需要,以公共设施服务及其半径限定居住人口规模的方法把居住空间的主体——人置于从属的地位,忽视空间规模及范围与人的认知和控制能力之间的关系,人不得不屈从于物质环境。

小区模式等级化的组织结构,把居住空间机械地分解为住宅、道路、服务设施、绿地等一系列子系统,道路宽度、绿地大小、服务设施规模,根据等级层层分解、逐级缩小,从而将各个子系统分解成的等级化的树形结构,这种树形结构排除了居住、交通、休闲、服务等空间的综合交叉,无法与居民生活的多元性和多样性所具有的网络化结构相符合,泯灭了物质形态与社会网络、人文关系间的对应。

小区模式所采用的先验结构,不论是“小区-组团-院的组织结构”还是“小区-院落”的二级结构,它们既定的结构和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使居住小区在形体环境和规模彼此相似的同时,失去了不同居住小区与各种类型居住人群之间应有的差异。

从本质上讲,以邻里单位为原型的小区模式忽视了人对居住空间的主体性,单纯注重物质形体美学及其物质形体的功能结构。

因此当物质环境得以完善、再进而追
求居住空间更多的精神层次内涵的时候,小区模式就明显地表现出先天不足,难怪在现有居住小区中,人们享受物质环境日益完善的同时,感慨精神生活的贫瘠,居民对所居住的空间缺乏认同,居民间缺乏交往,人际关系冷漠。

对现代城市居住空间规划设计的调查研究——以合肥大溪地现代城为例

对现代城市居住空间规划设计的调查研究——以合肥大溪地现代城为例
为本 。
要 ”,“ 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不约而来。 我们不应该把人们的美感满 足排 除于 基本需要之外 , 更不应把人们对美的享受作
为成 功设 计 的一 种 必 不可 少 的 品质 ; 而 是在
合紧密的乡村和城镇 。
2 、 近代城市的居住空间建设
城镇 、 花园城 市 、 英国《 公 共卫 生
“ 主观主义者 ” 只想凭借个人 的意志 识 别善恶。他们 中的一些人干脆就简单 的 把 “ 我喜欢 这样 或我不喜欢那 样”作为决 断一种行为正确与否的充分理 由。设计 师
只 是为 人 民服 务 的一 种 职 业 ,我们 不应 对
2 、 规划模式 居住空 间是人类 为 了满 足 自身 生 活需要 , 适应 自然 、 改造 自然 的产物 。 居 住建筑 的建造与建筑材料 、施工技术 、
s W O R L D l 交流平厶 I - I
下 来 的 行 为 倾 向笼 统 地 叫做 “ 习 惯 ”。 虽 然 些 几 乎 没 有 任 何 设 施 的 地 方 所 进 行 的 活


概 述
对行 为场所做出客观的分析 ,能够使 人领 悟 到一些东西 , 但是 , 把 自己设 身处地 置于 行 为环境 中去实地体验一下 ,却能深化 自 己所获得 的印象 。 因此 , 设计 者应时常站在 它所观察的对象 的位置上 ,真切地感受一
自己太在意 , 即不 要把 自己看得太是 回事 。
当处 理 众 多 的行 为 问题 时 ,设 计 者 并 不会 有 为 自己 的 事业 功成 名 就 、志 满 意 酬 的 感
设备条件等密切相关。根据就寝分离 、
食寝分离 、 动静 分离 、 公 私分离 的原则 ,
我 国住 宅 套 型 空 间 的组 织 经 历 了餐 厨

合肥海绵城规划方案

合肥海绵城规划方案

合肥海绵城规划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水资源问题。

城市的地面被大量的建筑和硬化道路覆盖,使得雨水无法渗透进入地下,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城市内涝的风险增加。

因此,合肥市决定采取海绵城市规划方案,通过改善城市的水资源管理,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规划目标合肥海绵城规划的目标是建设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具体目标包括:1.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通过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设施建设,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概率,降低洪水对城市设施和居民的影响。

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水资源回收利用设施,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的雨水和废水资源。

3.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4.降低城市的碳排放:通过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和推广节能减排的科技手段,减少城市的碳排放量,降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规划内容1. 雨水收集系统建设合肥海绵城规划方案将加大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力度。

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和地下水贮存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城市绿地的灌溉和公共用水。

此外,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和地下贮水池,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城市的供水。

这样不仅能减少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还能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2. 湿地建设合肥海绵城规划方案将加大湿地建设的力度。

湿地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吸收雨水并减少洪水的发生概率。

合肥市将增加湿地面积,通过湿地的保护和恢复,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3. 绿地建设合肥海绵城规划方案将加大绿地建设的力度。

绿地是城市的“肺”,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碳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合肥市将增加绿地面积,通过建设公园、花坛等绿地设施,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4. 城市交通规划合肥海绵城规划方案将加大对城市交通的管理和规划力度。

通过优化交通路网设计,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城市的碳排放。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合肥2021-2035年规划草案公布,未来15年合肥详细发展规划曝光!我们可以看到合肥未来整体的一个发展目标,全合肥的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等。

冲国家中心城市、每年流入超24万人,骆岗成合肥中心,运河新城、少荃湖与蜀西湖同级,三县或县改区...合肥,素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的美誉,自古以来勇于开拓的楚风和婉约秀丽的吴韵在这片土地上交融生长,凝结成“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赋予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永续发展的无限动力。

建国后的合肥,作为“最年轻的省会之一”,短短几十年蝶变为以科教和新兴产业著称于世的特大城市,绿楔入城的扇叶格局成为中国规划教材上的经典范例,“翡翠项链”成为合肥市民的经典记忆。

今天的合肥,正以追赶者的姿态融入长三角、逐梦新时代,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国家使命,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

2020年,合肥已经站上了“GDP过万亿、常住人口近千万、市场主体超百万”的新台阶,迎来了历史发展新起点。

面向2035年的未来,我们理想中的合肥究竟应是怎样的模样?这里承载了我们关于合肥未来的无尽憧憬——明天的合肥,将成为“全球科创新枢纽”,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科研人才贡献智慧、发挥才干;将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让年轻人有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选择;将成为“美丽中国新样板”,让八百里巢湖更加美丽动人,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将成为“城市治理新标杆”,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将成为“美好生活新天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诗意栖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合肥新规划,1核4心9副中心18片区!3月18日,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草案),合肥未来15年重点发展方向定了。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文章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从城乡生态绿化与生态安全的角度,分析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合肥城乡绿地系统框架体系。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李改维 1 高 平21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合肥 2300412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三所 合肥 230041近年来,合肥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在绿地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上面临更为严重的挑战,为确保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非常必要。

1 合肥市园林绿地系统发展概况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首批三个园林城市之一,绿化先进卫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

全国第一个“科技创新试点城市”。

近年来,合肥经大拆违,大建设及大蜀山绿化工程的启动,城市绿化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为创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及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

其绿地建设总体分4个阶段:(1)1949-1978年,缓慢发展阶段,29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2.06h m 2;(2)1979-1992年,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12月被国家建设部首批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14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42h m 2;(3)1993-2001年,稳定增长阶段。

1993年以后,合肥城市的绿地建设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

8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30h m 2。

(4)2002年以来,高速发展阶段。

5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260hm 2。

2 上版规划实施评价上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2003年10月编制完成,规划是对合肥原有绿地系统规划“合肥方式”形式和精髓的继承与发展,对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继承与发展了合肥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的优良传统,城市的环境面貌不断提高和改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了符合合肥市自身发展特点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体系;各类绿地面积有了长足的发展,到2006年底合肥市现有各类绿地16 233.09h m 2,其中公园绿地面积2 501.94h m 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9.26m 2。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

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北发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环境容量,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区。

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通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的多元结构。

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

合肥城市发展及其形态变迁

合肥城市发展及其形态变迁
修复工程。
噪音治理
加强噪音污染监管,合理规划交 通线路,降低交通噪音;加强建
筑工地管理,减少建筑噪音。
06
合肥城市发展案例研究与借鉴
案例一:合肥滨湖新区发展模式分析
滨湖新区发展历程
从基础建设阶段到全面发展阶段,再到现在的加 速发展阶段,滨湖新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滨湖新区发展优势
区位优势、政策支持、人才聚集效应等,为滨湖 新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合肥城市空间布局演变
从“团状”到“带状”再到“多中心”的发展
合肥城市空间布局经历了从单一中心团状布局到带状布局,再演变为目前的多中心组团式 布局。
“摊大饼”式扩张与“跳跃式”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合肥市城市空间扩展迅速,一方面是中心城区的不断外扩,另一方面 是新的城市组团不断涌现,形成了“摊大饼”式扩张与“跳跃式”发展的局面。
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借鉴意义
庐江县的农村城市化进程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 和参考。
案例四
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01
肥东县工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
效应和规模优势。
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路径
02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技术含量、加强品牌建设等措施
,推动肥东县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Biblioteka 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挑战与对策
春秋战国时期
合肥城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为吴楚两国争夺的地区。当时,合肥属于吴国 庐邑的一部分。后来,随着楚国势力逐渐强大,合肥被划入楚国领土。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天下分为36个郡,其中庐江郡就包括现在的合肥地区。 汉朝时期,合肥正式成为庐江郡的治所。这一时期,合肥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近代合肥城市发展

合肥的城市布局

合肥的城市布局

合肥的城市布局,以老城为中心,向东、北、西南三个方向伸展,呈三翼风车形状。

这个格局主要是由自然条件决定,逐步形成的:城市的东南方向是南淝河下游的低洼地,不适宜进行建设;城市的西郊和西北郊,位于水库下游,受洪水威胁,也不适合发展。

因此,城市只能向东、北和西南三个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在历次编制城市规划中逐渐认识到三翼伸展的布局有很多优点。

因此,在规划管理上加以引导和控制,就使这种布局逐步固定下来。

1952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明确老城区为城市的中心,环城的河湖水系为公园绿化带,新区向外分片发展。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首先开辟了东郊和平路一带的工业区,使城市向东发展。

1959年编制的总体规划,开辟了北部工业仓库区、西南部的文教科研区和工业区,基本上奠定了三翼发展的城市布局。

1979年的城市总体规划1979年制定的城市总体规划,将城市性质确定为全省的政治中心、国家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和铁路交通枢纽。

城市人口规模到2000年控制在70万人以内,城市用地控制在77.7平方公里以内。

城市布局继续保持三翼形式。

确定老城区要逐步改造。

不准在三翼之间的楔形绿地或农田上进行建设,以保持建成区和绿地相间的环境特色。

在铁路规划上,妥善解决合肥至南京、九江、信阳、阜阳等新铁路线在此地交汇所带来的问题,确定迁移老火车站和淮南线,将新客运站和编组站安排在东北郊规划区的边缘,与市区成切线通过;另外开辟西站作为辅助客运站,以分散客流;增设东郊货运站,为远期修建南郊环线留出备用地。

城市防洪规划,采取“排蓄兼顾、疏防结合”的原则,在城市的上游以水库拦防调蓄,在城市的两侧开溢洪道排泄洪水;市区内疏浚河道,加固堤防,达到能防御百年一遇的洪水的标准,确保城市安全。

绿化规划,除加强老城周围以逍遥津公园、包河公园(见彩图)、杏花村为主的环城绿带外;规定扩大绿化范围,从市区延伸到郊区。

在市区东南近郊,利用岗地、河滩营造林带,将巢湖的湿润空气导入市区。

合肥三孝口规划方案

合肥三孝口规划方案

合肥三孝口规划方案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合肥市三孝口地区的规划方案。

该地区位于合肥市中心,是该市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我们将重点讨论改善交通拥堵,提升商业繁荣,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的规划和措施。

1. 引言合肥市是中国的一座新兴科技城市,迅速发展。

作为省会城市,合肥市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推动城市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孝口地区作为合肥的核心区域之一,现存有一些问题,需要规划和改进。

2. 交通规划三孝口地区交通拥堵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因此,我们计划实施以下措施以改善交通流量和减轻拥堵:2.1 建设交通枢纽:在三孝口地区建立一个现代化的交通枢纽,包括快速公交站点和地铁站,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2.2 扩大道路容量:通过增加车道宽度,改造交通道路,提高道路容量,减少拥堵。

2.3 实施智能交通系统:引入智能交通技术,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运行。

3. 商业发展规划三孝口地区是合肥市的商业中心,商业发展的规划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 建设商业综合体:鼓励企业在三孝口地区建设商业综合体,集中大型商场、购物中心、酒店、办公楼等于一体,提供全方位的商业服务和娱乐设施。

3.2 培育创新企业:为吸引和培育创新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场地资源,加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

3.3 加强市场监管: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商业正常秩序。

4. 环境保护规划三孝口地区环境质量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我们计划:4.1 增加绿地面积:在三孝口地区增加绿化覆盖率,种植更多的树木和草坪,提升空气质量和景观效果。

4.2 强化污染治理: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采取措施减少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保护环境。

4.3 倡导低碳出行: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车辆尾气排放。

5. 居民生活品质提升规划为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提高居住环境和社区设施,我们打算:5.1 提升小区配套设施:在三孝口地区提升小区的配套设施,包括公园、儿童游乐场、健身区等,满足居民的娱乐和健康需求。

合肥城市规划案例分析.ppt

合肥城市规划案例分析.ppt
(4)2002年以来,高速发展阶段。5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 260
141城市发展规划
大力改造核心主城区,并 在老城区的东、西南、西、 北方向建设四个城市副中 心,沿巢湖逐步建设一个 生态型、现代化的滨湖新 区。滨湖新区位于合肥主 城区东南部,南依巢湖,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0平方 公里,核心功能是行政中 心、商务文化会展中心、 省级休闲旅游基地、综合 居住新区
生态建设区包括中
心城市等设施或人文规 划
生态协调区介于生
态保育区和生态建设区 之间
2 、绿地格局
合肥城市绿地总体格局呈两环、两片、六线、 数点的空间分布。两环:环城公园,二环路绿带; 两片:蜀山森林公园、清溪公园;六线:美菱大 道、黄山路、姥山路(马鞍山路)、南淝河绿带、 和平路及胜利路绿带;数点:逍遥津、杏花、包 河、花冲、瑶海、徽园、天乐、明珠广场等。 城市绿地在各城区的分布
合 肥 市 城 市 规案 划例
分 析
合肥市规划总图
城市性质
根据合肥市最近修编的总体规划,合肥市 的 城市性质是: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 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区域 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同时,合肥市也是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 金融信息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这种城市性 质决定了合肥市将来是客流、物流的聚集高地, 城市居民出行需求将十分旺盛。
发展现实基础
1、经济基础:2009年合肥GDP同比增长17.3%,增速分别高于全 国、全省8.6和4.4个百分点。
2、土地资源:合肥市域面积7029.48平方公里。合肥城镇密集区 范围包括市区以及周边乡镇,面积2329平方公里。合肥的市区面 积838.52平方公里。是安徽省重点支持的城镇化发展地区
合肥市工业布局现状

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的评析——以合肥天鹅湖为例

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的评析——以合肥天鹅湖为例

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的评析 ——以合肥市天鹅湖为例姓名:刘赛 班级:09城市规划2班 学号:09202020211 指导老师:冀凤全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的评析——以合肥市天鹅湖为例摘要:绿色开敞空间是城市空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人口日益稠密而土地资源有限并日益枯竭的城市中,开放空间显得特别稀有而珍贵。

本文首先介绍什么是城市绿色开敞空间以及绿色开敞空间的重要性,然后重点从谈到绿色开敞空间的生态性和功能性,接着以天鹅湖为例,思考了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的构成要素,并提出了一些问题。

最后总结出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的打造相当重要,并且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绿色开敞空间、生态性、功能性、要素一.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的定义城市绿色开敞空间主要是由城市绿地和专有绿地组成,包括郊野森林公园、市政公园、农田、菜地、果园等。

美国规划界认为,“所谓的绿色开敞空间指的是城市一些保持着自然景观的地域,或者是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也就是游憩地、保护地、风景区,或者为调节城市建设而保留下来的土地”。

强调的是有自然特征的环境空间。

日本规划界认为“绿色开敞空间指的是城市的道路、河川、运河等供公众使用的建设场地以外的,没有被建筑物覆盖的空间”。

强调的是城市的空地率,即未被建筑物覆盖的绿色空间。

二.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的重要性城市是一个以物质实体为主的生态系统,工作、生活、交通、休息是城市的四大功能。

绿色开敞空间的存在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城市内的自然绿色开敞空间起着保护自然过程和控制增长的作用,有助于防止城市的无序蔓延扩张。

其次,城市内绿色开敞空间的存在有助于增加城市的开放空间,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绿色开敞空间,能给人带来舒适、优美、清新和充满生趣的感觉。

作为高密度的人类聚居地,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较为突出。

因而,绿色开敞空间的存在有助于缓和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合肥滨湖新区新城区建设:一个案例的启示

合肥滨湖新区新城区建设:一个案例的启示

合肥滨湖新区新城区建设:一个案例的启示合肥滨湖新区新城区建设:一个案例的启示作者:宋宏来源:安徽日报添加日期:13年05月21日当下中国正在发生有史以来人口转移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

适应这一进程,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近年间剧烈扩张,更有众多城市实施了新城区开发。

安徽作为工业化、城镇化高成长性的省份,设想到2015年城镇化率超过50%,2020年接近60%,2030年接近70%,为此将着力建设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区域性特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显然,这都涉及到新城区开发建设。

那么,如何科学高效地开发建设新城区?笔者在合肥滨湖新区调查时感到,该区的开发建设经验值得探究,其建设理念与开发效率给人以有益启迪。

合肥市滨湖新区从2006年11月开始建设,到2012年累计投入486亿元,建成区面积达18.21平方公里,主要道路网围合面积达32平方公里,相当于新建了两个合肥老城区;城市绿化覆盖率55.8%,原有不良的生态环境经过高效整治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了一大批高端现代服务业入驻,正在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常住人口已超过36万人,一座基础设施趋于完备、产业和社会事业初具规模、居民安居乐业、城湖和谐共生、人气快速汇集的湖畔新城拔地而起。

纵览新区的城市形态和建设速度,总使观者赞赏和惊叹。

探究其开发建设轨迹,我们可以发现,秉持与践行产城一体化开发和生态型城区建设的理念,是滨湖新区突出的成功之道。

追溯新城开发的国际经验和理论,新城理论起源于阿伯克比(PatrickAbercrombie)在1940年完成的大伦敦规划,该规划的主导思想是在已显“城市病”的大城市周边新建一批卫星小城市,以分散人口、工业和就业,形成组团式的城市区,强调新城建设必须是人口居住与产业发展同步。

在以后的各国城市化演进中,新城理论不断丰富发展,在空间规划和开发建设上形成了许多创新理念。

然而,阿伯克比的新城理论把人口居住、产业发展和就业紧密结合为一体的理念仍然是不可颠覆的基本指导理念。

合肥城市规划

合肥城市规划

望 江 路
美 菱 大 道
滨湖新区拥有畅通的城市交通网络,望江路、 美菱大道、包河大道构成纵向的城市道路体系, 将滨湖各个片区紧密的联合起来,有效地沟通 了各区之间联系。
包 河 大 道
在合肥市规划建设的12条轨道交通线中,有三条直抵滨湖新区,除1号线外,还有5号线、7号线。 “三条地铁线全部建成后,将推动滨湖新区驶上更加快速的发展轨道”。
对合肥而言,200 6年象征这一个时代 的分水岭,从这时起, 对发展的担忧与焦虑 逐渐被新生与重塑的 美好憧憬所取代,一 个山环城的滨湖,进 而走向长江,融入长 三角的发展之路由此 发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成为全国各地区政府关注的 焦点,作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的长三角经济圈的进一步扩容,以及中部地 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为合肥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契机,而滨湖新区的建设对于 落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实践由环城-滨湖-临江城市格局的演变,融入长 三角经济圈,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滨湖新区逐步构建区域性金融商务中心、行政办 公中心、旅游会展中心、文化体育中心、研发创 意中心和商业居住中心。 滨湖新区未来在建设六大中心的基础上,还将打 造“一岸三轴新地标”。这其中的“一岸”,便 是沿湖生态岸线。通过打造国家级巢湖风景旅游 名胜区,建设环状滨水生态岸线。将来在滨湖新 区的巢湖岸线边,既有岸线公园,还有滨水主题 公园。而“三轴”,则是行政文化轴、金融商务 轴、市民娱乐轴。 行政文化轴中,将着重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成为 全省新中心,除了正在建设的渡江战役纪念馆、 名人馆等展馆外,同时还将打造建设场馆集中区 其中有规划馆、工业展览馆、农业展览馆、民俗 展览馆、戏曲展览馆、文房四宝博物馆、茶文化 博物馆、酒文化博物馆、徽文化博物馆。
《规划》确立了以长江一线为“发展轴”、合肥 和芜湖为“双核”、滁州和宣城为“两翼”的 “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布局,大力振兴发展装备 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 和现代农业,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构建具有较 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真正在承接中调整产 业结构,在转移中发挥示范作用。

韧性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以合肥市市政设施韧性提升规划为例

韧性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以合肥市市政设施韧性提升规划为例
为应 对城 市 危机、提 升城 市 防灾减灾 能 力 , 国 内外均 提 出 了 “韧性 城 市”概 念 及相 关理 论 与 方法 ,国外 学者 也 构 建 了诸 多韧 性评 价 指 标 模 型、疗 法 ,提 出 了诸 多韧 性 评 价指 标(USAID,
2007;ARUR 2009;Butsch C.。Etzold B..2009;
关 键 词 国土 强韧化 l规 划 理论 及 方 法 I应 用
Keywords National resi lience I Planning theory;uld inethod I Practice
作 者简 介
吴 浩 田
南京

硕士
翟 国 方
南京 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 院副 院长
韧 ’性城 市 l 19
韧性城 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及 其在我 国的应用
以合肥 市市政设施韧 性提 升规划 为例
Resilient City Planning Theory and M ethod and Its Practice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the hnprovem ent Planning ofHefei Infrastructure’S Resilience
Abstract Ill rccenI yealN.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resilient city’have raised a new swing )ch in China and abroad.Among them,Japan is leading the pl‘actice.The I】East Japan E trthquake had brought a deep lesson l‘)Japm].Sc ̄m al'terwar& .a policy naned ’national resilience’had been r aised.

合肥城市规划及相关环境问题的浅析

合肥城市规划及相关环境问题的浅析

2013/4/15
2013/5/15
2013/6/15
2013/7/15
2013/8/15
2013/9/15
2013/10/15
2013/11/15
2013/12/15
2014/1/15
2014/2/15
图例
污染指数范围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Βιβλιοθήκη >300pany Logo
1.1合肥由来
水经注云 :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 (今东淝河),故曰合肥; 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二水皆曰肥,合于 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1.2、合肥地形特点
合肥是属于丘陵地带。 地貌特征:地处江淮丘 陵,总趋势是西南、东南和北面高,中南部低。 境内地形较平缓
2.1、1979年城市规划
污染指数 176 179 142 167 179 183
180 180 187 221
空气质量级别 Ⅳ级 Ⅳ级 Ⅲ级 Ⅳ级 Ⅳ级 Ⅳ级 Ⅲ级 Ⅳ级 Ⅳ级 Ⅳ级 Ⅴ级
空气质量状况 中度污染 中度污染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污染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分析方法
该部分分别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对合肥市现阶段空气质量状况进行简要分析,分析成果以 空气质量分布图呈现。前期需要对合肥市行政区划图和空气质量检测站点进行矢量化, 得到制图基础数据。
西区:蜀山行政区域的一部分,东以金寨路、环城西路为界,西到二环西路、合九铁 路,北到南淝河,南以312国道为界,包含政务文化新区;
南区:包河行政区域的一部分,西以金寨路为界,北到环城南路,东到南淝河,南以 312国道为界;
经开区: 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西,合九铁路以东,派河以北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