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心理论文 (2)
论文关于青少年犯罪及综合治理研究(精选五篇)
论文关于青少年犯罪及综合治理研究(精选五篇)第一篇:论文关于青少年犯罪及综合治理研究关于青少年犯罪及综合治理研究[摘要]近些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此,如何遏止、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立足司法实践,从青少年犯罪表现出来的特点入手,全面分析了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原因,并据以提出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对策,目的是动员全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进一步遏止、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特点原因对策综合治理研究[目录]一、青少年犯罪的几个特点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剖析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对策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这一严峻现实已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忧虑。
仅据保定市两级法院统计,1990—1994年五年间共判处青少年罪犯1651名,1995年至2000年五年间,判处青年罪犯2330名,2000年至2004年间判处青少年犯罪4352名,后五年的增长的幅度竟达41%。
以上情况表明了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遏制、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一、青少年犯罪的几个特点:青少年犯罪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青少年犯罪集中表现为几个类型根据有关资料统计,青少年犯罪中,侵犯财产型犯罪,突发性暴力伤害型犯罪,性犯罪和流氓犯罪占有较大比重。
据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统计,1990年至2000年,全省法院判处的青少年罪犯中,盗窃、抢劫、诈骗、敲诈勒索等侵犯财产罪的青少年罪犯,占到了总数的70%多。
此外,突发性暴力伤害型犯罪、性犯罪、流氓犯罪的人数也分别占到了总数的9.3%、7.5%、1.4%。
(二)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且罪犯年龄趋于低龄化近些年来,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上升势头,如秦皇岛市海港区1993至1998年11月份,共判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00件,涉及罪犯134人。
大学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论文
大学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论文青少年是我国社会经济未来的新兴力量,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因此青少年发展好与坏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整个社会所应该关注的问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论文篇一《探析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摘要】心理学指出,人的行为是由一定的动机支配并推动的,而动机来源于人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
青少年犯罪的现象不断上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青少年作为建设祖国的接班人,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必须引起重视,应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一、青少年犯罪概念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最新资料统计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那么何谓“青少年”,顾名思义就是青年和少年,在我国的法律条文中并没有明确地指出,只对未成年做了阐释。
那么在青少年犯罪学领域,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已满14周岁至未满25周岁的人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到法律规定处罚的行为。
按照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人为未成年人,已满18周岁的人为成年人。
故青少年犯罪既包括未成年人中的少年犯罪(已满14周岁至未满18周岁),也包括成年人中的犯罪(已满18周岁至未满25周岁)。
二、青少年犯罪特点剖析根据青少年特定的年龄阶层,叛逆是形容这个时期最贴切的词。
首先,青少年犯罪具有“突发性”,就好比一颗不定时炸弹,我们并不清楚什么时间或者什么事物引起了某一犯罪者的好奇心继而产生了潜在犯罪的动机,于是他们采取过激的方式达到他们的目的,这种感情用事,不顾后果,肆意妄为的行为往往很单纯,并没有预谋,只是“想”然后就去“做”。
他们盲目而冲动,受不了激怒,往往逞强好胜。
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青少年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有的仅仅是为了偷点钱去上网而杀人。
其次,青少年犯罪具有“合伙性”,针对这个年龄段,并不是单一行动的个体,他们存在着胆小的心理,个人并不成事,因此这些青少年往往结伴壮大声势,在中小学门口实行恐吓勒索,他们往往醉翁之意不在于勒索到钱财而是那种气焰,觉得很自我,正因为此时青少年的心态十分的不稳定,因此很容易讲所谓的“义气”而盲目跟随。
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论文范文(2)
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论文范文(2)青少年犯罪论文篇3:《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类型、成因及预防对策》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未成年人初犯平均年龄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16岁变为目前的14岁。
而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
本文就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如何预防浅谈几点看法。
1 青少年犯罪的概念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划分。
就其词义而言,“青少年”即指青年与少年的合称,青年的范畴是指年龄在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人;少年的范畴是指从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人。
在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概念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这个概念在我国还不是法律术语,只是一种习惯性称呼,对其内涵、外延有一些不同意见。
我国刑法上所说的少年,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2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类型(1)好奇。
青少年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这是他们的天性。
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对好坏良莠缺乏全面正确的判断,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随心所欲,甚至违法犯罪。
(2)盲从。
在一些共同犯罪中,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并没有完全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是随其他成员盲目干事,人云亦云,没有明确的犯罪动机。
(3)攀比虚荣。
近年来,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一些青少年幼小的心灵里种上了贪慕虚荣的种子,讲排场,好逸恶劳,导致他们不择手段侵犯公民合法权利。
(4)逆反。
青少年正当逆反心理强烈的时期,对一些家长的“棍棒教育”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歧视差生的做法,一些青少年,产生强烈的对立情绪,甚至采取暴力手段进行反抗。
(5)报复。
蓄意报复是青少年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的主要动机之一。
由于青少年心理状态不稳定,易冲动,当遇到别人的挑衅时,往往表现得格外烦躁,缺乏理性思考。
(6)寻求刺激。
由于一些腐朽的精神文化产品的腐蚀和诱导,一部分青少年对物质和精神生活有着畸形的追求,喜欢寻求一些所谓的刺激,甚至超越了法律和道德的范畴。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分析的论文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分析的论文未成年人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段,生理和心理上都都不够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升高给社会敲响了警钟。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分析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分析的论文篇一《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分析》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不良心理摘要: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同样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要想更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还应在法律保障的提前下,在净化各方面环境的同时,充分认识青少年中存在的不良心理及其危害。
以矫治和消除不良心理为重点,从“心”抓起,防患于未然,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条主线。
一、不良心理和青少年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在犯罪心理学中,环境、心理和行为活动作为三大变量和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客观世界是心理活动产生的源泉,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就是社会上消极因素在一些人不良消极心理因素中能动的反映,着眼于整个社会加以预控尤为必要,但未成年人个体中存在的不良心理,如反常的人际关系,过高的物质需求,畸形的需要结构,轻浮的生活态度,错误的思想意识,愤世嫉俗,偏执倾向,精神空虚,心理不平衡,承挫能力低等又决定了他们对不良刺激内容的选择和消化,如不及时矫治和消除,其直接恶果必然导致各种违法犯罪的发生。
犯罪是不良心理的结果及外化,未成年人犯罪不是偶然的,哪怕是激情型犯罪也不例外。
二、几种常见的不良心理及其危害1、家庭结构残缺,缺乏父爱和母爱导致的孤僻、脆弱、自卑或过强的自尊心理。
青少年在结构不整或畸形的家庭中,生活心理压力过重,对家庭易产生离心力,极易受坏人引诱而误入岐途。
如四川成都12岁女孩小丽因幼时被亲生父母送人,养父母待她很好,她也很活泼可爱,而随着养母的病逝,养父再娶后,小丽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总认为自己是多余的,开始不服管教,常离家出走,浪迹社会并交往了一些不良青年,盗窃犯罪,而她自己却不以为然。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现状分析论文(共3篇)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现状分析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厦门市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对策厦门特区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文明城市,凭借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
但是在这种和谐的外表之下,同样隐藏着越来越多的危险因素,青少年犯罪现象就是其中之一。
青少年现象作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样引起了厦门特区各界的广泛关注。
青少年犯罪率的不断增加,对厦门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也对厦门安全城市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了艰巨的挑战。
一、厦门市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的内容和数据(一)从近几年的犯罪趋势来看,厦门特区的青少年犯罪现象呈现上升趋势。
有一组数据表明,2001至2006年,厦门市两级法院审理的未成年刑事案件总数高达999件,占同期刑事案件总数量的%,与此同时,判处的未成年罪犯共131人,占判处罪犯总人数的%,短短六年内,未成年的犯罪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高达24%。
(二)从犯罪形式看,青少年的犯罪主要是以纠合性犯罪为主。
有资料显示,在青少年犯罪的案件中,有75%是属于团伙作案。
青少年由于思想、心智尚未成熟,缺乏作案经验,犯罪心理压力相对较大,往往会纠集同伴相互壮胆帮助,以缓和作案时的心理压力,诱发了团伙作案的比例不断增加。
(三)从犯罪对象来看,外来工的未成年子女犯罪比例占多数。
厦门市凭借其优越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口,然而在他们对厦门市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却也引发了一些了的社会问题,其中外来工未成年子女的犯罪现象尤为突出。
二、厦门市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分析通过对厦门市青少年的犯罪行为、犯罪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可以总结出青少年的犯罪有以下特点。
(一)青少年犯罪数量快速增加。
在厦门市各区法院近几年审理的案件中,青少年的犯罪案件总数在同期犯罪案件总数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且刑事案件总数所占比例较多。
青少年犯罪心理作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作文青少年犯罪心理作文导语:当前青少年的犯罪总数正呈现出飞速上升的趋势,同时其犯罪年龄也逐渐走向低龄化。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青少年犯罪心理文章,仅供参考!青少年犯罪心理作文1论文摘要: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现象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犯罪群体逐渐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的现象。
预防打击青少年犯罪的过程艰难漫长,因此要结合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征以及犯罪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当前青少年的犯罪总数正呈现出飞速上升的趋势,同时其犯罪年龄也逐渐走向低龄化。
实施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可以正确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的犯罪特征(一)犯罪形式方面首先盗窃形式的犯罪率飞速上升,大部分青少年由于长期受到家庭、学校或者其他方面的制约,其价值观念得不到正确的培养,过于贪图物质方面的享受却得不到满足,从而走向了盗窃的犯罪道路。
其次是抢夺、打架斗殴的犯罪率飞速上升。
部分青少年自幼年时期就生活在单亲家庭或不幸家庭中,从小就承受着家庭暴力,使得这部分青少年的性格逐渐内向化、冷漠化;并且还有一部分青少年由于长期受到家庭的溺爱,从而导致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采用极端的报复方式。
另一方面则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新型的网络犯罪逐渐兴起。
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愈发的广泛,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诸多高科技犯罪人才开始转向利用这一技术展开犯罪活动,并且呈现出愈加旺盛的发展趋势。
(二)犯罪主体方面我国当前青少年的辍学率呈现持续上升且低龄化的趋势。
在这一年龄段,法律制度并不能对其进行严惩,因此造成这部分人群形成侥幸心理;社会以及学校、家庭方面的教育已经无法对其进行正确积极的培养。
甚至于部分青少年人群在小学就已经辍学,文化程度处于中下等,导致其文化素养极其匮乏。
在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其物质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丰富多远化的特点;同时青少年人群大部分处于早熟阶段,对于物质需求逐渐提高,并长期受到负面文化环境的影响,使得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的发展愈加旺盛。
青少年犯罪心理作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作文《青少年犯罪心理》在我们的生活中,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令人痛心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可不是什么轻飘飘的话题,而是实实在在影响着社会、家庭和个人未来的大事。
我曾经在社区里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它让我对青少年犯罪心理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触。
我们社区有个叫小明的孩子,长得挺精神,一双大眼睛透着机灵。
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这孩子聪明可爱。
可后来,他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小明的家庭条件其实还算不错,父母都有稳定的工作,收入也说得过去。
按说,他不应该缺吃少穿,也不应该缺少关爱。
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儿。
小明的父母工作都特别忙,经常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陪他。
他每天放学回家,面对的都是空荡荡的房子,自己做饭、自己写作业、自己睡觉。
久而久之,他内心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失落。
在学校里,小明一开始成绩还不错,也挺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可后来,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说他最近学习态度不端正,心思没放在学习上。
这让小明觉得特别没面子,从那以后,他就开始讨厌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让他在学校里也找不到一点温暖和自信。
慢慢地,小明开始和一些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混在一起。
那些孩子抽烟、喝酒、打架,小明觉得和他们在一起很“酷”,很有“存在感”。
他们经常一起在街上闲逛,欺负弱小的同学,甚至还偷东西。
有一次,我亲眼看到小明和他的那些“朋友”在小区门口拦住了一个小学生,逼着人家把零花钱交出来。
那个小学生吓得直哭,小明却一脸冷漠,丝毫没有怜悯之心。
我赶紧过去制止,小明看到我,眼神里闪过一丝慌张,但很快又变得无所谓的样子。
我问他:“小明,你怎么能这样做呢?这是不对的!”他却不屑地说:“关你什么事,多管闲事!”那一刻,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到的不是一个孩子应有的纯真和善良,而是充满了叛逆和迷茫。
后来,小明他们的行为越来越过分。
有一天,他们居然去抢劫了一家小商店。
这一次,他们没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青少年犯罪心理作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作文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令人痛心且亟待关注的社会问题。
在探讨这一现象时,深入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白,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情绪容易波动,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
在这个阶段,外界环境的影响对他们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充满关爱、温暖和稳定的家庭,能够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氛围,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
相反,如果家庭中存在着父母关系紧张、家庭暴力、过度溺爱或忽视等问题,青少年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焦虑和愤怒,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比如,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可能会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而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也倾向于使用暴力手段。
学校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也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产生。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品德培养。
如果学校过分强调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会让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
同时,校园霸凌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和处理,受欺负的学生可能会产生报复心理,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同样不容忽视。
当今社会,网络、影视、游戏等媒体中的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泛滥,青少年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和抵御能力,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侵蚀,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此外,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也可能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使他们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不择手段。
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特点也是导致犯罪的一个内在因素。
青少年往往好奇心强,喜欢追求刺激和冒险,但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风险意识。
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但又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和与他人相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挫折和困难,很容易产生极端的想法和行为。
那么,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呢?家庭方面,父母要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青少年犯罪心理作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作文《青少年犯罪心理》在我们的生活中,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令人痛心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每当听到这样的新闻,总是让人忍不住叹息和深思。
我曾经在社区里碰到过这样一个孩子,叫小辉。
小辉原本是个聪明机灵的孩子,但后来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这其中的转变,让我对青少年犯罪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辉的家庭条件并不好,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
爷爷奶奶能管他吃饱穿暖,但在教育和关心方面,实在是力不从心。
小辉在学校里的成绩也不太好,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让他越来越自卑和孤僻。
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小辉被几个同学围着欺负。
他们把他的书包扔来扔去,还不停地推搡他,嘴里说着一些难听的话。
小辉的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无助,他不敢反抗,只是默默地忍受着。
那一刻,我能感觉到他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从那以后,小辉开始经常逃课,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混在一起。
那些人带着他抽烟、喝酒,给他所谓的“关心”和“保护”。
小辉觉得在他们那里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渐渐地,小辉的行为越来越出格。
他开始小偷小摸,从偷同学的文具到偷商店里的东西。
一开始,可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点小欲望,或者是为了在那些“朋友”面前显示自己的“胆量”。
但这种行为一旦开始,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难以控制。
有一天,小辉和他的那些“朋友”因为没钱上网,居然一起去抢劫了一个路人。
最终,他们被警察抓住了。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真的特别难受。
回想起来,小辉之所以会走到这一步,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家庭的关爱缺失,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学校里的负面评价和同学的欺凌,让他失去了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而社会上不良青年的影响,则让他陷入了犯罪的深渊。
其实,很多青少年犯罪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就像小辉,他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需要关心和爱护的孩子,但因为种种原因,一步一步走向了错误的道路。
我们不能只是在他们犯罪之后去指责和惩罚,更应该在之前就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引导。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青少年时期是我们成长必须经历的一段时期,是我们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特殊的阶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趋势一直呈居高不下态势。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篇1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及思想教育对策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和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
各种思想观念冲击着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近年来.学生中出现的恶劣犯罪现象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成为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显得力不从心,适度借鉴心理咨询中的观念,处理好心理咨询和思想教育相冲突的地方.可以大大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和新方法,解决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犯罪心理;心理咨询;思想教育现在众多关于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结合的研究.多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很少涉及具体运用。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心理咨询在青少年学生工作特别是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一、对青少年学生犯罪根本原因的心理学分析随着观念的多元化,信息的数字化,青少年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很多急待解决的新问题,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显得力不从心,于是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者意识到心理教育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性。
但现实问题是一方面现在高校思想教育者很少有时问和精力很系统的学习心理学知识,更无从谈起具体运用;另一方面,即使掌握了一些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也很难处理心理咨询和思想教育的方法和原则中众多冲突的地方,在实际操作中无所适从。
学校对青少年学生所做的思想教育不能从心灵深处打动每一个学生.而青少年期是个体交往需要最强烈的时期.但由于心理不成熟、交往经验和交往技巧缺乏等原因,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这是促成青少年学生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二、在思想教育中运用心理咨询技术的原则心理咨询和思想教育的原则有很多是相冲突的.但适度借鉴和引入,会使思想教育工作做的更好。
青少年犯罪心理作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作文《青少年犯罪心理》在我们的生活中,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令人痛心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说起这个,我就想起前段时间发生在我们小区的一件事儿,那真叫人感慨万千。
我们小区有个叫小峰的孩子,原本是个挺活泼开朗的少年。
可后来,他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为盗窃被抓进了少管所。
这事儿啊,在小区里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在议论纷纷,觉得特别不可思议。
小峰的家庭条件其实不算差,父母都有稳定的工作,收入也还不错。
按说,他不应该缺啥东西,可为啥就干了这糊涂事儿呢?我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这和他的成长环境、心理状态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小峰的父母工作都特别忙,经常加班到很晚。
平时对小峰的关心,更多的是在物质上,给他买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却很少有时间坐下来和他好好聊聊心里话。
小峰在学校里遇到了啥烦恼,受了啥委屈,回到家也没人倾诉。
久而久之,他的心里就像是憋了一团火,找不到出口。
而且,小峰在学校里的成绩也不太好。
老师对他的关注不够,同学们还经常嘲笑他,说他笨。
这让小峰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他开始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越来越自卑。
为了寻找一种存在感,他就和学校里一些所谓的“坏孩子”混在了一起。
这些“坏孩子”经常逃学去网吧打游戏,小峰也跟着去。
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他似乎找到了一种能够证明自己的方式。
他在游戏里变得越来越沉迷,甚至把父母给的零花钱都花光了。
没钱上网了,怎么办呢?这时候,那些“坏孩子”就给他出了个馊主意——去偷。
刚开始,小峰心里也特别害怕,知道这是不对的。
可看着那些“坏孩子”轻轻松松就弄到了钱,他的心里开始动摇了。
终于,在一次冲动之下,他跟着他们一起去偷了一家小商店。
第一次得手后,小峰既紧张又兴奋。
他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一条“发财”的捷径。
于是,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最后被警察抓住。
当小峰被警察带走的那一刻,他的父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小峰的妈妈哭得死去活来,爸爸则是一脸的悔恨和无奈。
青少年犯罪心理作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作文《青少年犯罪心理》在我们的生活中,青少年犯罪是一个让人痛心又引人深思的问题。
说起这个,我就想起了之前发生在我们小区的一件事,那真的让我对青少年犯罪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我们小区有个叫小明的孩子,也就十五六岁的年纪。
这孩子原本看着挺老实乖巧的,成绩虽说不上特别好,但也不是那种让人操心的差。
可后来,他居然参与了一起盗窃案件,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小明的家庭条件其实还算不错,父母都有稳定的工作,家里吃穿不愁。
按说他不应该走上犯罪这条路啊。
但深入了解后,发现问题就出在了家庭的教育方式上。
他的父母工作都特别忙,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他。
每次小明想要跟他们分享学校里的趣事或者自己的烦恼时,得到的总是父母不耐烦的回应:“小孩子懂什么,自己一边玩去。
”久而久之,小明觉得在家里得不到关注和理解,内心变得越来越孤独和失落。
在学校里呢,小明也不是那种特别受欢迎的孩子。
他性格有点内向,不太善于主动跟同学交流。
有一次,班级里组织小组活动,小明特别想参与其中一个小组,可那个小组的同学却嫌他太闷,不愿意让他加入。
这让小明觉得自己被排斥了,心里特别不好受。
从那以后,小明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
在游戏的世界里,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种存在感和成就感。
因为在游戏中,只要他玩得好,就会有人称赞他、羡慕他。
可长时间沉迷游戏,不仅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还让他的价值观产生了扭曲。
有一天,他在游戏里认识了一个所谓的“大哥”。
这个“大哥”经常给他灌输一些不良的思想,比如说“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跟着我混,轻轻松松就能赚钱”。
小明那时候心智还不成熟,听了这些话,居然觉得很有道理。
有一次,这个“大哥”提议去偷一家新开的手机店,说能赚不少钱。
小明一开始还有点犹豫,但经不住“大哥”的怂恿,再加上自己内心对金钱和刺激的渴望,最终还是跟着去了。
结果,他们很快就被警察抓住了。
当小明的父母得知这个消息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眼中那个还算听话的孩子,居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有关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学期末论文
有关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学期末论文目前,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对青少年犯罪的临界心理进行分析,由此提出对策,以促其犯意的良性转化,减少青少年犯罪,促进社会和谐。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学期末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学期末论文篇一《青少年犯罪的临界心理及心理干预》作者简介:牛兰英(1952- ),女,中共商丘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研究方向:心理学、人才管理。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在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就业困难引发的失业、各种价值观的相互激荡、网络不良文化的渗透等,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对青少年犯罪的临界心理进行分析,由此提出对策,以促其犯意的良性转化,减少青少年犯罪,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临界心理;心理干预青少年犯罪问题在当今社会中日益突出。
据《中国青年报》披露:“广州中院少年庭长张中剑介绍,近年来广州中院少年庭收案数增长迅速,截至2008年12月15日,全庭共受理各种案794件,增幅达到47.3%。
其中不少案件与涉案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有关,不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就无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1]“据统计,2007年我国网民数已达1.62亿,青少年网民占85.8%,其中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达到了17.1%……。
90%的青少年上网是玩网络游戏,其余是网上聊天和浏览不健康网站。
例如,轰动全国的我国淫秽色情网络第一大案‘九九色情论坛’的主犯年龄只19岁。
”[2]管窥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本文对青少年特别是临界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临界心理进行分析,以期通过心理干预减少青少年犯罪。
一、青少年犯罪临界心理的类型及特征所谓临界心理,是指对社会持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明显怀有蔑视法纪和社会公德的阴暗心理。
其特征有三:一是尚未实施犯罪,仅存在着某种犯罪意向;二是有犯罪的可能;三是犯罪意向具有可变更性。
青少年犯罪心理论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论文推荐文章女性犯罪心理浅析论文热度:女性犯罪心理分析的相关论文热度:浅谈女性犯罪心理论文热度:浅析犯罪心理学问题论文热度:犯罪心理学论文3000字热度: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有其复杂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不成熟的认知结构,情绪易激动性和意志的双重性,盲目从众性心理等是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观因素。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犯罪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青少年犯罪心理论文篇一:青少年犯罪心理学探究摘要:青少年犯罪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它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事关祖国的未来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是长期以来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从最本源的解决方法和研究途径——青少年的犯罪心理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心理学校园环境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是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所下的定义,一般指14—25岁这一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
这个定义以我国开始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14岁为起点,我国刑法对不满18岁的青少年犯罪做了相应较轻的刑事处罚的规定。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一)家庭教育不当青少年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不当是造成其犯罪的一个重要成因。
家庭环境不利用于青少年的情况:父母忙于工作忽略孩子,很少与孩子沟通,或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闹,甚至离婚等,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障碍;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溺爱孩子,容易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的恶习,一旦个人欲望达不到满足就容易偏激;奉行棍棒政策,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形成以暴力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放任孩子,易使孩子失去家庭温暖和监护,造成性格孤僻冷漠,经不起诱惑,沾染不良习气,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校园环境青少年时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老师、同学、朋友,都对青少年的成长、成熟起到重要作用,老师在从教过程中体罚学生、不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很多老师不喜欢、排斥、甚至责骂成绩不好、调皮的学生,久而久之,会给一些学生心目中蒙上一层影阴,随着不断积聚这种不被重视,被忽视和被排挤的情绪后,引发犯罪的导火索。
青少年犯罪心理作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作文《青少年犯罪心理》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青少年犯罪是一个让人揪心又难以忽视的问题。
每当听到这样的新闻,我总会忍不住琢磨,这些孩子到底是怎么走上这条歪路的呢?我曾经在社区里碰到过这么一件事儿。
有个叫小刚的孩子,也就十四五岁的样子,长得挺精神,可就是眼神里透着一股让人捉摸不透的劲儿。
他家境普通,父母都是老老实实的打工人,每天为了生计奔波,对小刚的关心和管教相对较少。
小刚在学校里成绩不太好,老师说他上课总是走神,作业也经常不完成。
他觉得在学校里找不到乐趣,也没有什么朋友。
慢慢地,他开始和一些校外的闲散人员混在一起。
有一次,我路过一个小巷子,就看见小刚和那几个“朋友”在角落里抽烟。
他们嘻嘻哈哈的,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这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后来,小刚他们一伙人开始小偷小摸。
一开始只是在小商店里顺点零食、文具什么的。
店老板发现了,把他们教训了一顿,告诉他们的家长。
小刚的父母狠狠地打了他一顿,可这并没有让小刚悔改。
有一天,小刚他们居然去偷了一辆电动车。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事儿了!警察很快就找上门来,小刚被带走的时候,他的父母在一旁哭得撕心裂肺。
我就在想啊,小刚为啥会这样呢?其实他一开始也许只是觉得无聊,想找点刺激,想被人关注。
可是一旦迈出了错误的第一步,就越来越难以回头。
在学校里的不如意,家庭关爱的缺失,让他在那些不良朋友身上寻找所谓的“温暖”和“认同”。
再往深了想,我们的社会是不是也有责任呢?学校能不能多关心一下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给他们一些鼓励和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家长们是不是应该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还有那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比如一些网络上的暴力、色情内容,是不是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呢?青少年犯罪,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原因就能解释的。
这就像是一个复杂的谜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青少年犯罪心理作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作文《青少年犯罪心理》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青少年们本应是充满朝气与希望的群体,他们如同初升的太阳,散发着无限的活力和潜力。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就像一片阴霾,笼罩在社会的天空。
我曾经在社区里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叫小宇。
小宇长得高高瘦瘦,眼睛里透着一股机灵劲儿,但谁能想到,他后来竟然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小宇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
爷爷奶奶能照顾他的起居,却无法在精神上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引导。
小宇在学校里的成绩也不太好,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让他渐渐产生了自卑和逆反的心理。
有一次,小宇在学校里被几个调皮的同学欺负了。
他们把他的书包扔在地上,还往他身上泼水。
小宇愤怒地反抗,却换来更严重的殴打。
回到家后,小宇默默地躲在房间里哭,爷爷奶奶问他怎么了,他也只是摇摇头,什么都不肯说。
从那以后,小宇变得更加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发呆。
小宇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他找到了一种发泄的方式。
他在游戏中结识了一些不良少年,他们整天讨论着如何打架、如何逃课。
小宇觉得和他们在一起很“酷”,很有“面子”。
渐渐地,小宇跟着他们学会了抽烟、喝酒,甚至开始小偷小摸。
有一天,小宇和他的那些“朋友”在街上闲逛,看到一家商店门口停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其中一个人提议把自行车偷走,小宇一开始有些犹豫,但在其他人的怂恿下,他最终还是参与了。
他们把自行车推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准备卖掉换钱。
然而,他们的行为很快就被警察发现了。
当小宇被警察带走的时候,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后悔。
他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可是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这件事情让我深思,小宇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呢?是家庭的缺失,是学校的忽视,还是社会的不良影响?或许都有吧。
家庭对于一个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关爱和陪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安全,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如果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就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正确的引导。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论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论文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犯罪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青少年犯罪的状况,很大程度上预示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犯罪的发展趋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一: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分析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
而在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16岁的少年陈某将与其家有过节的13岁小孩陈某杀害并勒索被害者家人20万元;初中生徐某为与另一学生团伙“抗衡”,竟购买枪支;17岁少年小新为偷钱上网,竟残忍地砍死奶奶,并砍伤爷爷。
青少年本是天真无邪的,如此骇人听闻、丧失人性的案例,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敲响了警钟。
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成因的分析对我们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青少年犯罪呈现的特点我国如今的青少年犯罪较以往,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1、疯狂性。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
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人逞强好胜,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过程中,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
2、突发性。
由于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
一般地说,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
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
如案例三种的小新,其行为的仅仅是为了偷点钱去上网而非杀人。
3、连续性。
对某些具有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青少年,一般在初次作案得手之后,侥幸心理便得到强化,从而对物质享受产生了贪得无厌的欲求。
产生连续性犯罪。
4、组织结构的团伙性和犯罪结合的偶合性。
从组织结构看,一般都是临时纠合,时聚时散性的,而且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这与有组织有策划的团伙性犯罪有所区别,这种偶然性的纠合也往往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
青少年犯罪心理作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作文《青少年犯罪心理》在我们的生活中,青少年犯罪是一个让人揪心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每当听到这样的消息,总是让人忍不住叹息,好好的孩子怎么就走上了歪路呢?我曾经在社区里碰到过这么一件事儿,让我对青少年犯罪心理有了更深的感触。
那是一个夏天的午后,阳光火辣辣地照着,小区里静悄悄的,大家都躲在家里避暑。
我正准备出门去买点东西,刚走到小区门口,就听到一阵嘈杂声。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孩子围在一起,好像在争吵着什么。
我好奇地凑过去,只见一个瘦弱的小男孩,大概十四五岁的样子,正红着脸,眼睛里满是愤怒和委屈,和另外几个稍大一点的孩子对峙着。
经过一番打听,我才知道,原来这个小男孩被这几个大孩子欺负了。
他们逼着小男孩交出身上的零花钱,还威胁他不许告诉家长和老师。
小男孩不愿意,于是就起了冲突。
我看着那个小男孩,他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 T 恤,裤子上还打着补丁,眼神中透露出倔强和恐惧。
那几个大孩子呢,一个个穿着时髦,脸上带着嚣张的神情,仿佛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我忍不住走上前去,对那几个大孩子说:“你们这样欺负人是不对的,大家都是一个小区的,应该互相帮助,而不是互相欺负。
”那几个大孩子看了我一眼,嘴里嘟囔着:“关你什么事!”然后就一哄而散了。
小男孩感激地看着我,眼里还闪着泪花。
我拉着他坐到旁边的长椅上,问他:“他们经常这样欺负你吗?”小男孩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小声说:“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不敢告诉爸爸妈妈,怕他们担心。
”听到这里,我的心里一阵难受。
这些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吗?后来,我和小男孩聊了很久。
他告诉我,他的爸爸妈妈工作很忙,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他,他在学校里成绩也不好,老师和同学都不太喜欢他,所以他觉得自己很孤独,很无助。
而那几个欺负他的大孩子,也是因为家庭的原因,缺乏关爱和教育,才会走上歪路。
这件事情让我想了很多。
青少年犯罪,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天生就坏,而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他们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青少年犯罪心理作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作文《青少年犯罪心理》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青少年就像初升的太阳,充满了朝气与希望。
但有时候,这灿烂的阳光也会被乌云遮蔽,出现一些令人痛心的青少年犯罪现象。
我曾经在社区里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儿,它让我对青少年犯罪心理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和思考。
我们社区有个叫小辉的孩子,原本是个挺活泼开朗的少年。
他家境普通,但父母都很疼爱他。
小辉上初中的时候,迷上了网络游戏。
一开始,只是放学后玩一会儿,可渐渐地,他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每天放学后,他不是第一时间回家写作业,而是直奔网吧,经常玩到深夜才回家。
他的父母发现后,自然是十分着急,多次劝说,甚至打骂,但小辉根本听不进去。
他觉得在游戏的世界里,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英雄,可以呼风唤雨,得到现实中无法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由于长时间沉迷游戏,小辉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老师多次找他谈话,可他却不以为然,觉得学习没什么用,还不如在游戏里“升级打怪”来得痛快。
为了能有更多的钱上网,小辉开始偷偷从家里拿钱。
一开始只是几块、几十块,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几百块地拿。
他的父母发现家里的钱少了,追问之下,小辉才承认是自己拿的。
父母又气又伤心,决定不再给他零花钱,想以此来逼迫他改掉这个坏毛病。
然而,这并没有让小辉回头。
没有了钱,他又不敢再从家里拿,于是便动了歪心思。
他看到学校附近的小商店人多杂乱,店主有时候忙不过来,便趁店主不注意,偷拿一些零食和小玩具。
一开始,他还有些害怕,担心被发现。
但几次得手后,他的胆子越来越大,偷的东西也越来越贵重。
终于有一天,店主发现了他的行为,把他抓住并告诉了学校。
学校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还让他写了检讨书。
可小辉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觉得这只是自己运气不好,被店主发现了。
从那以后,小辉在学校里的名声变得很差,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
他感到很孤独,内心充满了怨恨和不满。
他觉得所有人都在针对他,都看不起他。
这种负面情绪在他心里不断累积,最终让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青少年犯罪心理
青少年人数占我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们是我国事业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青少年犯罪出现长时间的高峰期,这是建国以来少有的。
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我国的严重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
青少年犯罪问题解决得如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衰,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产生,就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社会和家庭。
我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
青少年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冒险挑战心理和寻求刺激的心理
青少年具有敢于冒险和创新、崇尚个人自主权利价值和尊严等心理特征,在社会约束逐渐弱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以谋求自我发展作为行动的指导。
但青少年往往把握不好自我发展的"度",为了张扬个性,他们热衷于当今时代最热门的领域发出挑战,醉心于别人认为不可能做成的事情,敢于挑战网络上的任何禁区,他们把入侵网络系统和破坏网络当成一种智力游戏,而且是游戏的最高境界,借此来表现自我,炫耀自我。
1988年11月2日,美国少年莫斯里为展示自己的"蠕虫"病毒而在网络上试验,导致6000多台计算机(其中包括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一些军事基地和主要大学的计算机)同时感染上病毒而被迫停机,造成因特网不能正常运行。
还有一部分青少年非法侵入网络信息系统,主要是由于他们精神空虚,无所事事,把侵入网络信息系统看作是一件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事情,从中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需要。
. 2.自我实现的需要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存在着一定的需要。
而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看来,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人们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一定的岗位上做出成绩,以求得到社会、他人的肯定和认同。
青少年随着生理上的迅速发育成熟,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而由于年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及其他条件的限制,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常常不能得到满足。
而互连网的一大特点就是平等,在网上,不管是谁,大家都以符号的形式出现。
这里没有天然的权威,没有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特权人物,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网络的平等性为青少年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
在我国,目前网络犯罪青少年基本是网络成瘾的青少年。
这些青少年大多本来在校成绩差或沉迷网络后成绩变差。
于是,他们感觉学习压力大,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
加之家长、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瞧不起,他们便产生一种做人的失败感。
为了摆脱"弱者"的地位,他们便在网络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以此获得网络同行者的“尊重”。
从而,心理上获得一种"强者"的满足感、愉悦感。
3.孤僻心理
现代传播学认为,电子媒介本身就具有一种麻醉功能,若青少年性情孤僻,心理不健康。
则容易诱发其人性的"异化",从而导致网络失范行为和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些青少年由于自小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在学校中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在社会上又遭到歧视,导致他们对现实社会的悲观、失望,甚至怨恨。
这些心理是他们将现实世界的情感移植到网络世界中,试图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来寻找安慰。
青少年渴望得到社会的重视、人们的关注,这本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可长期的压抑使他们的心理处于一种十分微妙的状态,为了在短时间内引起别人的关注,他们便在自己擅长的网络世界中"大显身手",充分地暴露其压抑在心底的需要和欲望,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
美国少年莫尼克正是由于自小父母离异,又受到继母、父亲的虐待,同学们的歧视和嘲笑,便以"让大人们特别是有权有势的权贵知道我的厉害"为奋斗目标,制造了全球最大的网络破坏案件。
这些孤僻的青少年在网络上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的同时,也在现实中迷失了自我。
4.来自学校教育的不良因素
如果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那么学校则可以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
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有目的地对孩子们进行文化知识、思想道德、健康情操等全面教育的场所,它在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高尚道德、健康情操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之家庭因素
家庭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其是否能够健康成长。
家庭在青少年生活中扮演最重要的社会控制角色是各种犯罪社会学派的共识,正像美国犯罪社会学家戈夫指出的,“家庭在青少年犯罪中扮演关键角色是在对越轨行为研究是最瞩目和最经常重复的发现”。
一个人的社会过程始于家庭,其早期生活经验深刻地影响着其一生的发展。
每个人社会规范的接受、价值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立、行为方式的养成、生活技能的掌握和社会角色的培养等,最初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
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孕育一个人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导致其人格缺陷和行为偏差,这往往是造成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溺爱放任和粗暴打骂可能是我国父母管教子女的两种最普通的方式。
在我国家庭中,父母单方面的要求子女的较多,却又未能以身作则;重视子女的物质生活,却未能顾及子女的心理需要;以打骂方式要求子女服从,却未能很好的与子女沟通;凡事要求子女循规蹈矩,却未能给予信任与支持;只懂施行权威式命令,却不给予自主的空间等。
这种既溺爱放任又粗暴打骂的家庭环境,成为滋生青少年犯罪的温床。
4.青少年犯罪心理动因主观因素
所谓心理动因,是指主体原有的心理结构中存在的与犯罪心理形成密切相关的不良心理因素。
犯罪人通过这些不良因素,从而内心化为犯罪心理。
一般有,错误的人生观,错误的法律意识,不成熟的认知结构等。
青少年犯罪的特征一般有: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和智能化。
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得到了以上研究结果和一些调查数据,由社会原因引起的占60%,有家庭引起的占40%。
还有每年的青少年犯罪率在不断增加,犯罪类型在增多。
所以,我认为应该针对犯罪青少年的认识低下与是非颠倒的心理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及相应的道德、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明辩是非的能力。
青少年犯罪心理产生的预防方法:
根据青少年的知、情、意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讲究教育的心理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帮助青少年及时摆脱情绪上的痛苦。
青少年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常会让他们产生情绪障碍,在一定外界诱因的刺激下,容易一时冲动而违法乱纪。
当这类情况出现时,家长,学校和社会要关心他们,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排除心理困惑,使其冷静对待。
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及各青年活动中心的作用,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多开展适合青少年兴趣爱好的集体活动。
这不仅能使他们的精力得到正当使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也是克服青少年精神空虚,借机挑衅的犯罪心理的有效措施。
正确对待青少年的欲望和需要。
对于他们的合理需要应尽力给予满足,即使一时难以满足,也要作耐心劝导,以防止他们通过不正当甚至是违法的手段去满足合理的需要;对其不合理需要,要进行循循善诱的解释教育,使他们认识其危害,并加以克服。
教育青少年正确对待恋爱、婚姻问题。
及时对青少年进行性的知识的和伦理教育,帮其排除性心理困惑,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正确的性道德观念,防止青少年的性犯罪。
除上述外,还可以有以下几点预防方法:
1.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如:转变教育方法、普及家长教育等。
2.加强学校教育,如:明确教育理念、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
3.改善社会环境,如:为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营造文明向上的成长环境的等。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没有健康发展的青少年,国家就没有未来。
因此世界各国的犯罪学者、社会学家、教育家、教师、政府官员们都把青少年犯罪问题当成是头等大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尽管效果还不能达到理想的程度,人们仍为此努力不懈。
相信随着人们工作力度的加大及其他一些社会学科在预防青少年犯罪领域的渗入,青少年犯罪预防领域将会出现一个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