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媒介专业主义缺失的原因

合集下载

新闻消费主义盛行之下媒介责任的缺失与重构

新闻消费主义盛行之下媒介责任的缺失与重构

新闻消费主义盛行之下媒介责任的缺失与重构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闻消费主义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现象。

人们对于新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各种传媒平台和社交媒体成为了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

在新闻消费主义盛行的背后,媒介责任的缺失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就新闻消费主义盛行之下媒介责任的缺失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能的重构方向。

一、新闻消费主义的盛行新闻消费主义是指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强烈需求和追求,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新闻资讯的广泛关注和不断获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化。

不论是通过新闻客户端、社交媒体,还是通过传统的电视、报纸等渠道,人们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各种新闻资讯。

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消费主义呈现出了更加旺盛的态势,人们对于新闻的需求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媒介责任的缺失随着新闻消费主义的盛行,媒体的责任问题也日益突出。

一方面,由于获取新闻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人们也更容易受到不同类型的信息干扰和误导。

一些媒体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和追求点击率,可能会夸大事实、歪曲真相,甚至编造假新闻来吸引眼球。

这种以制造轰动新闻为目的的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读者的权益,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共秩序。

一些媒体在报道新闻时缺乏客观公正的态度,偏袒某一方立场,甚至为特定利益集团服务。

这种主观偏见的报道,不仅会误导读者的判断,也会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在新闻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媒体的责任被严重忽视,导致新闻报道的失真和偏颇现象日益严重。

针对新闻消费主义盛行之下媒介责任的缺失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重构。

媒体应当加强自律,强化媒体伦理和职业道德。

媒体是信息传递和舆论引导的重要渠道,其言论和行为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

媒体应当坚守客观公正的原则,客观报道事实,不偏不倚地呈现真相。

媒体要坚持新闻伦理,不做虚假报道和低级趣味的新闻制造,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公共利益。

浅析当前媒介环境下我国新闻专业主义进程

浅析当前媒介环境下我国新闻专业主义进程

浅析当前媒介环境下我国新闻专业主义进程【摘要】当前媒介环境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新闻传播的形式,也对我国的新闻专业主义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媒介环境变迁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影响、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及特点、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的现状、影响我国新闻专业主义发展的因素以及提升我国新闻专业主义水平的措施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在展望未来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方向的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够引发更多人对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视和探讨,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媒介环境变迁、新闻专业主义、定义、特点、现状、因素、措施、发展、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新闻媒介环境的不断变迁和发展,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的进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闻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与信息爆炸,使得新闻报道的方式和手段不断丰富和多样化。

新闻行业的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娱乐化、煽情化的倾向也愈发突出。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及时有效地应对和解决。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新闻专业主义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对于提升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增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媒介环境变迁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影响、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及特点、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的现状、影响新闻专业主义发展的因素和提升新闻专业主义水平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旨在全面了解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推动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的进程取得更大的成就。

1.2 研究意义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工作者应该遵循的职业准则和道德规范,是新闻事业的基石。

在当前媒介环境下,随着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多元化,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当前媒介环境下我国新闻专业主义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新闻专业主义在当前媒介环境下的发展情况,有助于了解我国新闻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新闻从业者提供指导和借鉴。

从马航事件看中国媒体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

从马航事件看中国媒体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报发 动 网民 “ 为2 3 9个 生命祈 祷 ” : 只要 有一线 希望 . 就付 出百倍 努 力 , 一起 祈祷 !愿平 安归 来 !随后 , @ 人 民 日报 又 陆续 在一 些重 要 的时 间节 点发 布 了类 似 “ 致 MH 3 7 0 ” “ 4 8小时 了 , 我们仍 在 等你 ” 的微 博 。 除 @ 人 民 日报 外 , 诸 如 央视 @ 央 视新 闻 、新 华社 @ 新 华 视点 等 主 流媒 体 的 官微 , 也屡屡 发 布祈福 、 呼吁 的微博 。这 些心 灵鸡 汤式 的 信 息发 布 在事 件 初期 抚慰 了公 众 的情 感 , 但 却 没有 满 足 他 们 的信息 渴求 。 ( 二) 新 闻多为 “ 转发” 综 观 马航 事件 的报道 。 国内媒 体 发 布 的权威 消 息 及 深 度 新 闻分 析 , 多源于 C N N、 路 透社 、 美联社 、 华尔街 日 报 等全 球性 媒体 。这些 媒体 陆续披 露 了诸 如马航 很 可能 被机组人员劫持、 马航 偏 离 原 定航 线 、 曾低 空 飞 行 又 突 然 升高 和失 踪七 小 时后 曾与卫 星联 络等 重要信 息 。而反 观 中国媒 体 的 “ 独 家 消息 ” ’ , 基 本 上来 自马来 方 面 的新 闻 发 布会 。由于马来 西亚 在信 息公 开方 面不 透 明且存 在严 重 的滞 后 ,初 期 的发 布 会 往 往短 暂 而 没 有 实 质 性 的 内 容. 这就 导 致 了寄 希 望于 发 布会 的国 内媒 体无 法 做 出有 信 息含 量 的报道 , 只能转 发其 他媒 体 的信 息 。
原因。 就媒 体 如 何 建 构 新 闻专 业 主 义 作 出探 讨 。
关键 词 : 马航 事件 : 中 国媒 体 : 新闻专业主义: 建 构

新闻消费主义盛行之下媒介责任的缺失与重构

新闻消费主义盛行之下媒介责任的缺失与重构

新闻消费主义盛行之下媒介责任的缺失与重构1. 引言1.1 新闻消费主义盛行之下媒介责任的缺失与重构在当今社会,随着新闻消费主义的盛行,媒体责任的缺失问题日益突出,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责任和影响力逐渐被质疑和挑战。

新闻消费主义将信息传播视为一种商品,强调市场需求和商业利益,导致媒体内容的低俗化、娱乐化和商业化,以迎合公众的消费需求,忽视了媒体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角色定位。

在这一背景下,媒体对社会负责的意识逐渐减弱,媒体责任的缺失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媒体责任的缺失不仅表现在对真相的追求不够,更体现在对公众权益和社会价值的忽视。

炒作、造假、低俗等问题屡见不鲜,严重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和道德风气。

媒体信任危机愈演愈烈,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急剧下滑,使媒体形象受损、社会舆论动荡不安。

为重构媒体责任,加强媒体自律和道德建设尤为迫切。

媒体应当树立正确的媒体观念,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公正性和社会责任性,在信息传播中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引导公众理性消费,增进社会共识,共同建设更加负责任的新闻传播环境。

2. 正文2.1 新闻消费主义的背景和特点新闻消费主义是指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新闻内容的获取和消费形成了一种追求快速、刺激和娱乐化的倾向。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新闻消费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媒体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渠道逐渐被新兴的新闻平台取代,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和网络搜索引擎获取信息。

新闻消费主义的特点在于注重速度和感官刺激,新闻报道更加简短、直观和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

个性化定制的趋势也日益明显,人们更倾向于获取符合自己兴趣和偏好的信息内容。

娱乐化和轻松化的新闻表现形式也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新闻消费逐渐成为一种娱乐和消遣的方式。

新闻消费主义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新闻内容过于轻薄化和碎片化,深度思考和专业分析被忽视,导致信息的质量下降和传播的表面化。

新闻消费主义也容易滋生“标题党”和造谣传谣,破坏了新闻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融媒体环境中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与加强-新闻传播学论文-文学论文

融媒体环境中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与加强-新闻传播学论文-文学论文

融媒体环境中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与加强-新闻传播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3月18日晚9时50分左右,美国社交媒体推特上出现了一张后来证实为伪造的新加坡总理公署官网的公告截图,声称李光耀去世。

该截图经互联网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在国外,以抢新闻出名的CNN 中招,并在APP 上作为Breaking News 推送。

而国内,几乎所有的主要媒体如人民网、搜狐网等均引入了此虚假消息。

更离奇的是凤凰网,推送的竟然是李光耀的长子、新加坡现理李显龙逝世。

半个小时之后,这一发生了翻转,新加坡官方辟谣传来,又是致歉一片。

这则虚假消息使数家媒体身陷其中,引发全体大乌龙,期间均无任何国内媒体做出查证,让人不经寒战,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及内涵1911年,威廉博士制定《记者守则》,标志着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框架开始形成。

此后,《报业信条》《社会道德律》等制度又相继出台,对刚刚萌芽的新闻专业主义进行了相对的补充和完善。

到了1947年,以哈钦斯为首的美国报刊自由委员会提出了《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的报告,正式呼吁新闻媒体的专业化。

从此,美国新闻界早期的自由主义理念被责任理念所,新闻专业主义的思想正式成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专业主义思想相继被其他国家所熟知,这一西方新闻界的基本理念与我国的特殊国情结合后,又表现出了新的内涵。

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概念,至今学界众说纷纭,无统一定论,但作为一种新闻人的职业操守,新闻专业主义必然有着共同的行为准则,有学者说新闻专业主义指新闻媒介摆脱外界干涉,摆脱来自政府、广告商甚至公众的干涉;新闻媒介探求真理,反映真理;新闻媒介客观地报道事实。

在我看来,这一概念基本阐释了新闻专业主义的要害,首先,新闻专业主义应坚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保持客观中立,这是最起码要求。

其次,新闻专业主义应体现在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用新闻报道服务大众,回报社会。

新闻消费主义盛行之下媒介责任的缺失与重构

新闻消费主义盛行之下媒介责任的缺失与重构

新闻消费主义盛行之下媒介责任的缺失与重构随着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的迅速发展,新闻消费主义正日益成为社会现实的一个显著特征。

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新闻资讯,从报纸、电视到互联网,各种渠道都在向我们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随着新闻消费主义的盛行,媒介责任却往往显得缺失,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媒体虚假新闻、媒体过度商业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新闻消费主义盛行之下媒介责任的缺失与重构。

新闻消费主义是指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极度渴求和需求,他们希望了解更多的新闻信息,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媒体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表现出一些责任缺失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因新闻消费主义的盛行,媒体存在着虚假新闻的问题。

为了迎合读者、观众的需求,一些媒体不惜夸大新闻事实,甚至编造虚假新闻来吸引眼球。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公信力,更是把媒体引向了市场营销的方向。

一些媒体为了赚取眼球和点击量,不惜铤而走险,这种盲目追逐新闻消费主义的行为不仅会损害媒体自身的形象,更是对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极大挑战。

媒体的过度商业化也是在新闻消费主义盛行之下的责任缺失。

大量的广告和商业利益使得一些媒体对新闻报道产生了严重的扭曲。

为了吸引广告商和赚取更多的利润,一些媒体不惜改变事实,夸大报道,忽视真相,从而严重损害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在一些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商业利益渗透到了新闻报道的方方面面,使得新闻报道变得越来越不真实,不客观。

新闻消费主义的盛行还带来了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报道。

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一些媒体往往采用了极端的手段和言论,从而损害了社会和公众的利益。

媒体的不负责任报道可能会引发社会恐慌、造成民众情绪的波动,甚至影响国家的舆论环境和政治稳定。

在新闻消费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一些媒体为了吸引注意力和争取市场份额,不惜使用煽动性的言论和图片,甚至是捏造新闻事件,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二、重构媒体责任的必要性面对新闻消费主义盛行之下的媒体责任缺失现状,我们有必要对媒体责任进行重构,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导向。

浅析当前媒介环境下我国新闻专业主义进程

浅析当前媒介环境下我国新闻专业主义进程

浅析当前媒介环境下我国新闻专业主义进程作者:高可欣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2期摘要:随着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然而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容忽视的问题。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如何坚守新闻的客观性和中立性,如何在强调新闻自由的同时,尊重公民的隐私权,如何坚持新闻专业主义,正确地引导舆论,及时消除大众疑虑,排解大众不满情绪,让媒体真正成为民众意见的集合场,使网络热点事件的报道更加理性、客观、公正,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网络传播角度探析了新闻专业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并就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中国化;问题;措施新闻专业主义的概念起源于西方新闻界,是西方媒体工作者推崇的重要的职业理念。

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新闻界已经出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理念。

20世纪中期,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一份名为《一个自由和负责的新闻界》的报告中正式提倡媒介专业化。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闻专业主义已经成为西方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核心课题。

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主要指客观公正、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公众、新闻自由几个方面。

据复旦大学黄旦教授论证,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进入中国,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

早期的王韬、梁启超的办报活动体现了朴素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后来的新记《大公报》则是我国实践新闻专业主义的先行者,《大公报》的报人坚持用客观和中立的原则进行新闻报道,形成了“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

虽然新闻专业主义并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理念,但从中国早期报人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职业精神和操作规范来看,已经体现出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

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然而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方面,伴随着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到来,新闻日趋娱乐化、商业化,网络迅速崛起,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共生共争。

传统新闻专业主义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消解

传统新闻专业主义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消解

传统新闻专业主义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消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新闻的生态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报纸、杂志到电视、广播,再到互联网、移动端,新闻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这也给传统新闻专业主义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新闻专业主义逐渐开始消解,新闻传播的行为和规则也在悄然改变。

本文将从传统新闻专业主义与新媒体的关系、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以及传统新闻专业主义消解的原因和走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传统新闻专业主义与新媒体传统新闻专业主义是指新闻从业者在新闻报道中所应遵循的一系列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

传统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报道准确、公正、客观,尊重事实,不编造、不歪曲,尊重道德,遵循新闻职业操守和新闻传播规则。

而在新媒体条件下,新闻传播不再受到传统媒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信息传播的方式和规则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新闻专业主义在这样一个全新的传播环境下开始受到了挑战。

二、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1. 传播速度加快新媒体的出现让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在过去,新闻报道需要先由记者进行调查采访,然后编辑加工制作排版,最后由发行渠道进行分发,这一系列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

而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传播,观众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实时获取新闻资讯。

这种高速的信息传播方式不仅让新闻变得更为迅速,也影响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准确度。

2. 信息碎片化随着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碎片化的特点越发明显。

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获取信息,而这些平台上的信息往往是简短、碎片化的,难以对信息进行全面理性的把握。

这种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模式使得人们对新闻的关注点更为零散,对信息的消化和思考也变得更加肤浅。

3. 受众话语权增强在新媒体时代,受众不再是新闻的passively recipients,他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博客等平台进行评论、分享、转发新闻,甚至可以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

从新媒体时代看新闻专业主义的失范

从新媒体时代看新闻专业主义的失范

从新媒体时代看新闻专业主义的失范1目录绪论 (3)第一节研究背景 (3)第二节研究目的 (4)第三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4)第一章新闻专业主义概述 (7)第一节新闻专业主义溯源 (7)第二节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9)第三节自媒体时代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的现状 (12)第二章对传统媒体报道失范行为的观察 (15)第一节报道标题分析——强烈的导向性暗示 (15)第二节报道架构分析——严重的倾斜报道 (16)第三节报道手法分析——记者的“偏听偏信” (18)第四节报道内容分析——异变的新闻事实 (20)第五节报道背景分析——失范的舆论监督 (22)第三章自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失范的后果与原因 (26)第一节自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失范的后果 (26)第二节自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失范的原因 (30)一、新闻自律在行业内的“失灵” (30)二、现行制度下新闻他律的缺失 (32)三、新闻从业者职业伦理道德的空白 (33)第三节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失范对传统媒体的教训 (34)2从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报道看新闻专业主义的失范——基于南方周末《刺死辱母者》、新华社“三问泸县学生坠楼”报道的观察绪论第一节研究背景“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新闻工作者应当遵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行业规范准则。

新闻专业主义,既是一种职业理念,也是一种操作规范,更是一种行为准则。

“新闻专业主义”不是新闻行业与生俱来的概念,但是正如法律之于人类社会的意义一样,新闻专业主义对新闻业的意义就在于其对新闻行业的规范和引导,以及对新闻从业者行为的约束和指引。

作为新闻行业的指导思想,新闻专业主义理论起源于西方新闻界。

十九世纪中后期的美国报刊业,正在经历由政党报纸向商业报纸的转变。

此时的从业者意识到,作为面向大众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报纸,其处理新闻的依据要由之前的党派利益转向商业利益。

而追求商业利益的目标就必须以服务公众的需要为宗旨。

于是新闻业界确立了一系列类似于“真实性”、“客观性”、“新闻自由和独立”的专业原则,新闻专业主义的概念应运而生。

缺少独立性和专业性的新闻报道是如何形成的?

缺少独立性和专业性的新闻报道是如何形成的?

缺少独立性和专业性的新闻报道是如何形成的?新闻报道是指通过新闻媒体传递最新信息的一种方式。

但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的价值局限了。

很多新闻报道缺乏独立性和专业性,不仅给人们带来很多矛盾和误解,也成为不利于社会进步的因素。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一、压力来自哪里?1.商业利益民营媒体的最重要任务是盈利。

随着广告语音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也开始关注收益前景,将更多的赚钱项目列入新闻报道计划,以吸引读者的关注度。

不过,这种情况也就导致了某些新闻媒体的报道丧失了独立性,甚至是虚假报导。

2.政治操纵政治压力可能是影响新闻独立性和专业性的最大原因。

很多政治组织、政府官员和利益团体决策可能会导致不同新闻媒体呈现不同的观点,干扰媒体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这种情况不利于新闻媒体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新闻报道,造成不良影响。

3.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引发了一场关于句库和消息来源的辩论。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发布者,但在这其中,谣言和不实信息也同样得到传播和播报。

社交媒体的虚假报道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情绪,同时也使得正规的新闻媒体陷入广告欺诈和虚假报道的嫌疑。

二、如何保护独立性和专业性?1.多元化源头原始数据应该来自多个可信媒体,以消除偏见和转移信息来源,这有助于建立独立性和专业性取之不尽的新闻媒体。

2.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作为从业者,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政治学、经济学、传媒研究和精通文学技术等专业知识有助于从根本上记录和理解现实。

同时,在专业课程培训和实践中,必须注重新闻原则和职业伦理,避免建立不真实、不公正的新闻发布。

3.新闻媒体应该更加注重内容,而不仅仅是盈利新闻媒体应该更加注重内容,而不仅仅是盈利的形式。

优秀的新闻报道可以促进社会和谐、改变公众的思想观念。

为了保持新闻独立性与专业性的稳定性,新闻媒体应该发现、制作、评估、优化和维护正确的新闻源,并使有效沟通成为社交媒体的标准。

当前国内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现象探源与措施

当前国内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现象探源与措施
媒体社会责任缺失探源
媒体市场化改革影响
1 2 3
市场化改革背景
随着媒体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媒体逐渐从事业性 质向企业性质转变,开始追求经济效益。
市场竞争压力
市场化改革后,媒体数量增加,竞争加剧,一些 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收视率等指标,可能忽视 社会责任。
利润导向
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一些媒体过度追求利润, 甚至不惜牺牲新闻真实性和社会效益。
国内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现象
近年来,国内媒体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方面存在一些问 题,如虚假新闻、恶意炒作、低俗化等,严重影响了媒体 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研究意义
通过对国内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现象的探源与措施进行研究 ,有助于提高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 稳定。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通过对国内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现象的 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以促进媒体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媒体机构应加强对从业 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 其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媒体行业协会应发挥行 业自律作用,制定行业 规范,对违反自律要求 的从业者进行惩戒。
完善监管机制,加强执法力度
01
政府应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确保媒体合法、规 范运行。
02
加大对违法违规媒体的惩处力度,形成有效的威慑力,防止其影响青少年等群 体。

完善政策法规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 对媒体的监管力度,推动媒体 行业自律机制的建立。
加强教育培训
对媒体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社会 责任意识。
创新技术手段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提高媒体信息
传播的效率和准确性。

媒体行业的问题根源与解决对策

媒体行业的问题根源与解决对策

媒体行业的问题根源与解决对策媒体行业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承载着社会各个方面的期待和责任。

然而,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到来,媒体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分析媒体行业的问题根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推动媒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根源1.商业化导向弱化了公共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行业逐渐商业化,追求经济效益成为主要目标。

广告收入成为了媒体经营的重要支撑,这使得媒体更加注重迎合受众口味,倾向于报道轰动性的事件,而忽视了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

2.信息过载引发真假难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无处不在,然而,大量信息的涌入也带来了真假难辨的问题。

误导性的信息、虚假的新闻成为了新闻传播的一部分,损害了公众的判断力和媒体的公信力。

3.专业水准参差不齐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参差不齐,一些媒体缺乏深度的新闻报道和真正的调查报道,而更多的是重复报道和浅层次的新闻炒作。

这会让人产生质疑,导致媒体形象受损。

二、解决对策1.恢复媒体行业的公共利益导向媒体在商业化过程中要重塑自己的社会责任,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公共利益。

媒体应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关注社会关切的问题,传播正能量,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2.加强媒体自律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的自律机制对媒体行业的规范发展至关重要。

媒体行业应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制定相应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加强新闻素养教育针对媒体从业人员和公众,加强新闻素养教育是提高媒体行业整体水平的关键。

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对新闻道德、新闻伦理、新闻批评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同时,公众也需要更加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对待新闻,提高辨别真伪的能力。

4.加强媒体技术创新媒体行业应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技术手段,提高新闻报道的效率和准确度。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媒体更好地分析受众需求,提供更准确、个性化的内容。

同时,媒体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止新技术被滥用或恶意利用。

【精品】浅谈媒介素养的缺失与提高

【精品】浅谈媒介素养的缺失与提高

浅谈媒介素养的缺失与提高目录摘要 (Ⅱ)Abstract (Ⅱ)引言: (1)一、前进中的尴尬——媒介素养的缺失 (1)(一)媒介素养的意义和内涵 (1)(二)媒体自身缺陷:制度和内容的“亚健康” (2)1.体制局限:中国电视产业的“镣铐” (2)2.内容贫乏:中国电视产业的“病征” (3)(三)观众意识淡薄:媒介批评质量低下 (3)1.大众批评缺乏专业性 (4)2.“包装”下的专业人士 (5)(四)媒介发展:“病毒”不断蔓延 (6)二、逆境中的成长——提高媒介素养 (7)(一)媒体工作者独善其身:竭诚致力做电视 (7)1.改善电视节目 (8)2.提高电视剧质量 (9)(二)观众兼济天下:包容客观看电视 (10)1.专业素养是基础 (10)2.道德修养是动力 (10)参考文献: (12)致谢 (Ⅲ)浅谈媒介素养的缺失与提高——以中国电视产业为例汉语言文学2008级1班指导教师摘要:媒介素养,是指人们有关大众媒介的修养,包括媒介知识、媒介认识力、媒介批评能力与媒介信息的制作和传播能力等方面。

当前中国媒介工作者和观众媒介素养的缺失,导致了当今中国电视面临诸多批评,这直接关系着我国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提高媒介工作者和观众的媒介素养是提高我国电视产业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媒介素养;电视产业;媒介工作者;观众On the Lack of Media Literacy and Improve——Take China’s TV Industry for ExampleAbstract:Media literacy refers to the leteracy related to the mass media,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media knowledge, media congnition, media critism ability and ability of media information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It is the Media Practitioner and audience's lack of media literacy, leads the television in china facing various critisms, which has direct impact on the health development of TV industry in china. Therefore, To improve media workers and the andiences's media literacy is the most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China's TV industry.Key words:Media literacy;the Television Industry; MediaWorkers;Audiences过去的五十多年,中国电视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视行业的发展日益活跃,政府逐渐放宽了政策,其事业性质逐渐消减,逐步走上了产业化道路。

灾难性报道中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

灾难性报道中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
大部分官媒在社交化后,深受社交传播碎片化、快餐化、情绪化 场。在现场,许多媒体为追求新闻,不顾家属的悲痛将镜头对 心蜡烛”、“不放弃”、“向所有努力致敬”等为主题传递情感类信 等特性的影响,在汹涌的网络民意的裹挟之下,偏离了平衡、中 息。随着失联时间的拉长,转变为“心灵鸡汤”类的煽情话语。 向了失控的人群。随后微博上流传的数张乘客家属悲痛欲绝的 立的报道立场,背离新闻专业主义对于新闻工作和新闻人的客观 面对人间悲剧的中国传媒,充斥着“边角废料式”的新闻追踪与 照片被媒体冠上吸人眼球的标题,大肆进行煽情报道。不仅对 中立之要求。
原因分析
如何解决
最初的新闻工作者鱼龙混杂,缺少必要的行业规范。为 •产生奠定了基础。 背景:媒介渗透并操控政治 改变这种弊端,美国新闻界为此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形成:肩负社会责任 2.国内研究现状 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择手段 • 早期争取新闻自由的是自由权主义者 ,他们对“自由”的理 媒介托拉斯威胁新闻自由 举措:1908建立密苏里新闻学院 解是——我行我素,只要我不影响别人,别人就不得干涉我。 3. 新闻专业主义的三个基本内核 1934年制定《记者道德律》 “扒粪运动”就是此理念导致下的一场新闻界运动。 完善:专业教育与行业规范建立 “我们建议将自己的职能视为从事专业化水平的公共服务 1957 年成立美国新闻评议会 。”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报业》
Team Work
灾难性报道中 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
——以“马航”、“天津大爆炸”事件为例 第二小组: 许幼飞、尹钰傑、梁卓浩、杨明明
目 录
1.新闻专业主义概述
2. 事件分析 3. 原因分析 4. 如何解决
目 录
新闻主义概述
事件分析
完善:专业教育与行业规范建立 进程:肩负社会责任 前提:争取新闻自由 • 美国建国以来,大众媒介逐步赢得了新闻自由—如报业自由 1. 来源与动态建构过程 、言论批评自由和信息获取自由。这就为新闻专业主义的

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缺失的表现及应对策略

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缺失的表现及应对策略

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缺失的表现及应对策略作者:姚冬冬郭红来源:《新闻世界》2014年第07期【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发展尤为迅速。

新媒体因自身的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等新特点,为新闻业发展带来机遇,但同时也使新闻专业主义在践行过程中遭遇挑战。

本文对新媒介环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进行探究,分析其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新媒介新闻专业主义表现策略一、新媒体与新闻专业主义1、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及特征新闻专业主义源于19世纪90年代的美国,它要求新闻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报道新闻。

阿特休尔在《权利的媒介》中说:“新闻专业主义就是指,新闻媒介摆脱外界干涉,摆脱来自政府、广告商甚至公众的干涉;新闻媒介为实现‘公众的知晓权’服务;新闻媒介探求真理,反映真理;新闻媒介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

”①这一理论虽起源国外,历时久远,但却一直延续至今,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具有本土化特征。

(1)真实、客观性。

新闻报道讲求真实客观,准确的将事物原貌呈现在大众面前,新闻记者报道过程中不应掺杂任何形式的意见或偏颇,做到不偏不倚。

新闻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义,失去了真实性,客观性便无从谈起。

(2)独立与公共意识。

媒体面向大众,为全体人民服务,是公共利益的守候者而非某一利益团体,要服务大众。

(3)自由性与社会责任。

新闻的自由包括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采访、报道、出版等自由权利,宽泛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闻业的发展。

但这里的“自由”不是完全自由,媒体要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行使这一权利。

同时,记者必须对整个社会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加强自身自律意识,并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2、新媒介环境下的新闻传播近些年来,新媒介环境下的网络媒体发展最为迅速,公众通过互联网、手机、微博、博客便可发布新闻信息。

可见,新媒介技术的革新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大量公民记者涌现,造就了一种新型的传播关系。

当今中国新闻媒介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今中国新闻媒介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今中国新闻媒介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对于当代中国新闻媒介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对于影响我们生活的新闻媒介包括哪些。

新闻媒介的种类.广义上的新闻媒介包括各种能传播新闻性信息的媒介,包括不属于大众媒介的口语、书信、喇叭、情况简报、内部参考资料等狭义的新闻媒介指的是以新闻性信息为重要内容(时事评论中也有许多新闻性信息)、大量复制或连续传播的大众媒介。

现在主要为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

对于现今的中国,起主要作用的新闻媒介主要包括三种:电视,报刊和网络媒体。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媒介存在的一些问题。

讲到中国的新闻媒体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机构:广电总局。

对于广电总局的作用我想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

总的来说广电总局的职责就是管理我国广播电视,电影的制作放映以及引导舆论。

所以说在我国,任何一条可以上电视的新闻,电视剧,电影都要经过广电总局的审核与批准。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新闻传播中的主要问题:新闻自由。

有人说在中国,新闻没有自由。

当然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但是可以看到,现在的中国新闻界确实存在种种限制自由的政策。

广电总局的存在可以说是对新闻自由的一种控制。

或者我们可以将这种现今中国的新闻自由理解为“体制下的自由”。

由于新闻信息需要经由广电总局的审核,而广电总局又属于政府机构。

这样在一党专政的我国,难以避免的新闻媒体受到政府的管束。

于是地方的政府可以管理地方的新闻媒体,这样导致的后果是:许多原本处于群众监督下的政府机构,党政官员,国家政策,可以通过控制新闻的途径逃避群众的监督。

这对于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监督作用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这样导致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最近几年层出不穷的高官贪污腐败的案件正是因为媒体缺乏监督作用的一个体现。

除了广电总局对于新闻媒体的控制外,我们可以从新闻媒体的经营制度上看到另外一层控制网。

由于我们是社会主义道路,在我国存在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中以国有经济以及国有控股经济为主,可以说这两种经济占据了中国绝大多数资源,特别是在新闻媒体方面,绝大多数电台,报刊都由国家控制,所以一旦新闻媒体所发表的文章有悖政府意愿,由上到下的追责制度将会启动。

新闻消费主义盛行之下媒介责任的缺失与重构

新闻消费主义盛行之下媒介责任的缺失与重构

新闻消费主义盛行之下媒介责任的缺失与重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与媒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公共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媒体的责任也日益被人们关注和重视。

然而,在新闻消费主义盛行之下,媒介责任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失。

本文将从新闻消费主义的现状入手,探讨造成媒介责任缺失的原因,并提出重构媒介责任的建议。

新闻消费主义的现状新闻消费主义指的是人们对于新闻和媒体产品的渴求和需求,以及这种需求的驱动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普及的不断提高,新闻消费主义已经成为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在这种趋势下,人们希望更快、更准确、更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更追求新闻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然而,新闻消费主义背后隐藏着很多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新闻的选择性消费和媒体的商业化倾向。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只选择关注符合自己观念和立场的新闻,这导致一些重要的信息被忽略或扭曲。

另外,为了增加点击率或吸引广告,一些媒体会倾向于追求效益,而忽视新闻传播的责任和义务。

媒介责任的缺失以上问题反映出了新闻消费主义下媒介责任的缺失。

首先,在选择性消费的情况下,一些媒体可能会偏向某一观点或利益集团,从而失去客观、公正的原则。

其次,若媒体过于注重商业利益,或者把点击率作为唯一的追求,就会造成浅薄、反复、无关紧要的新闻充斥着市场,而且可能会出现虚假、夸大、刻意引导性报道,对受众的认知和判断能力造成干扰。

针对以上问题,对媒介责任进行重构是一个必要的举措。

首先,媒体应当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报道时应保持最高标准化原则,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同时应该采用多样的报道手段,在保证新闻价值的基础上,注重服务社会,关注公益问题。

其次,媒体在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社会效益,以人本主义作为经营方针,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坚决抵制当下盲目追求商业收益的商业化趋势。

另外如何完善媒介监管是一个重点问题,通俗、易懂的新闻消费者教育也是重要策略之一,让受众更好的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新闻消费行为,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媒体责任的重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006年第六期东南传播“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庄重”,这是一篇题为《媒体又现媚俗“三招数”》篇首的一句话。

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人民日报》,后来被多家媒体转载,它集中反映了当下媒体媚俗现状。

媚俗现象的背后,带来的是媒体发展的不平衡和媒介专业主义的沦丧。

以李良荣为代表的新闻学者希望以媒介专业主义为旗帜,挽救中国的媒体,重新提升媒体的“品位”、“格调”。

应该说这的确是一个契机。

近代意义上的新闻业在中国发展也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但是媒介专业主义在大陆几经曲折却始终没有确立,新新闻主义在90年代后在大陆的市场越来越广阔并随着都市报、都市新闻最终确立,但不幸的是媒介专业主义却没有随之在大陆树立旗帜。

媚俗的盛行,也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致使主流意识形态将媒介专业主义没有确立的原因完全归根于媒体,归于媒体的“现实主义”。

媒体自身的原因是导致媒体媚俗和媒介专业主义缺失的重要原因,但却不是充要条件。

对媒体的无端指责和畸形挤压只会导致媒体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媚俗”上来。

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广义的专业即职业(occupation),与业余相对;而狭义的专业则指具有特殊性质的特定职业阶层,如医生和律师,以区别于单纯的行业或事业(trade\business)。

一般来说,一种职业能够称得上专业,必须符合一些基本统计:必须以系统的、理论化的知识体系和专门技术为基础组织一种职业、这一职业成员必须具有实践其职业责任或义务的广阔空间,即专业自治或权力;这一职业必须强调对公众的服务,以抵制经济获利;这一职业必须建立起一种专业文化,以促进其成员的价值、规范和象征符号的共识;这一职业成员的产品必须是标准化的;对其成员来说,这一职业是值得终身奉献的(Beam.R.A.,1990)①。

专业主义不仅指新闻从业者经过专业训练所获取的专业技能、行为规范和评判标准,还包括一套定义媒介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服从政治和经济权力之外的更高权威的精神,以及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

因此,新闻专业主义在理论上具有一种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的道德主义倾向。

它强调的是新闻从业者与新闻工作的普适性特征:它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与市场导向的媒体(及试析我国媒介专业主义缺失的原因文/张加春新闻)和作为宣传喉舌的媒体相区别的,以公众服务和公众利益为目的、以实证科学原则为基石的意识形态;它也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模式,是与市场控制与政治控制相区别的、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专业社区控制模式。

②媒介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信念,它是“改良时代行政理性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个部分”③。

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新闻客观性的信念,相信可以从非党派的、非团体的立场准确报道新闻事实。

总体来讲,媒介专业主义的缺失不是媒体本意,而是中国大陆的媒介生态的一种产物和客观印证。

香港媒介专业主义与大陆相比一直被媒体奉为职业理念并得到当局的认可和民众的支持。

同为国人,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不得不令人反思。

在大陆,以下几个因素称为媒介专业主义缺失的主要原因。

1. 商业主义的侵蚀我国媒体最开始的财政来源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改革开放后,媒体经济上开始断奶,自谋生路。

一方面要为党和政府说话,一方面还要自己赚钱,这使得媒体要想尽办法保护自己的财源——广告主的利益,一些大的企业逐渐成为媒体的第二把关人,采编系统对新闻的报道要符合至少不“损害”广告主的利益。

另一方面,受到巨大商业利益的刺激,媒体为了在市场大潮中发展,不断做大作强,也只能拜倒在“现实主义”的脚下,时政新闻与娱讯和社会新闻相比,就缺乏商业主义的功效。

受广告主的控制和媒体发展的动力驱动,媒介专业主义就成为一种次要的选择,弱小的媒体面对强大的市场压力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两全相害取其轻”,谁给我饭吃我就听谁的话,哪里有繁荣我就向哪里去。

所以虽然不断有人站出来说话,指责媒体媚俗,缺乏专业主义精神,甚至媒体也骂自己媚俗,摆出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架势。

要承认,在现实条件下,专业主义精神与商业主义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矛盾,而摒弃专业主义来换取商业主义就会产生一种恶性循环,媒介逐渐失去自己的公信力,长远来讲不利于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2. 消费主义的泛滥【内容提要】媚俗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多年以来一直受到多方的口诛笔伐,更多的人也将媒体媚俗的主要原因归为媒介专业主义的缺失,并将这种责任完全归于媒体本身。

然而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媒介并没有这么大的力量来操控社会的运转,媒介专业主义的缺失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包括商业主义、消费主义、公共空间、体制空间、文化浮躁等制约因素。

 【关键词】 媚俗 媒介专业主义 公共空间 消费主义 商业主义"16182006年第六期 (总第二十二期)2006年第六期东南传播学术论坛在消费主义的引导下,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在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

换言之,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

因此,消费主义成为一种葛兰西意义上的“文化支配权或者说社会生活中的主导意识形态”④,受众成为这种意识形态的践行者。

媒介必须在专业主义与消费主义之间进行选择。

这种选择的过程是异常痛苦的,“新闻专业主义话语作为一种理念沉浸到新闻实践之中,就成为一种话语实践,并不停地通过实践活动再生,而媒介消费主义话语在具体的社会文化空间中与新闻专业主义话语形成对峙、抗争、纠缠、渗透,彼此消长的历史过程,最终在很大程度上解构了新闻专业主义话语。

⑤”而在相当的意义下,大众传媒就是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的推行者、建构者与同谋者。

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传媒最终出现消费主义倾向,被“消费主义化”,并作为一种话语实践参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建构。

在这一过程中,大众传媒逐渐成为消费主义代言人,并逐渐丧失了批判的理性、辨别的能力,最终“服务公众利益”的理想失落了,自律逐渐让位于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相对于专业主义之所有具有如此巨大的功效,不仅在于它是同商业主义相联系的,更在于它控制了媒介的上帝受众,或者说它控制了消费媒介力最强的那部分受众,而相对于城市,九亿农民几乎不具备媒介消费能力。

因此话语权最终还是被掌控在消费层。

3. 公共空间的黑屏在西方,媒介专业主义产生发展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要承担起“公共服务”的责任,避免媒体成为某一党派、商业集团甚至政府的工具,媒体是要为全体公众说话,这已经成为西方媒体能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得以战胜对手的一柄利剑。

西方媒体在经历了黄色新闻大战和党政阶段之后,更加意识到了维护媒体独立和“公共服务”理念的重要性。

西方在长期民主与自由斗争中形成的“公共空间”成为媒体的避风港,为媒介专业主义提供了发展的基石,并且媒介专业主义还不仅作为一种职业意识形态存在,更重要的是它成为西方民主自由的一部分和一面鲜艳的旗帜,作为一种精神得到媒体从业者、公众的认可。

而在中国大陆,不仅没有市民社会的传统,即是在近代意义上生成的市民阶层也是存在于社会底层或脱离权力层,他们与主流意识形态和话语仍然有一段距离,成为统治层打压的对象。

进入1980年代的经济大发展,并没有如一些学者所预料的那样出现西方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或者这一过程还要多年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非线性模式而不是线性模式,再一次把中国的话语空间至于公共空间的黑屏之下,媒介专业主义精神树立所需要的基石与服务对象出现黑洞,媒体在追求自身定位过程中迷茫了,将媒介空间/虚拟空间等同于公共空间,将服务于受众等同于服务公众,将满足受众等同于满足公众。

公共空间是在抵抗滥用国家权力和商业力量侵蚀过程中产生的,而在中国这两种力量恰恰是民众所无法反抗和抗拒的。

国家、政府与党派利益的结合使得“党国”这种特殊的权力主体具有了几乎同皇权一样的权威,新闻自由主义理念虽然早已在20世纪初期就已经确立,但是它的实践过程却显得异常艰难,并成为了臣服于“党国”的工具,习惯了刺激—反应的媒体本身就缺乏了“公共精神”,又将如何去向社会播撒“公共精神”的种子?而“媚俗”却几乎是媒体避免“刺激—反应”的唯一途径,这或许也是在当前社会通向“公共空间”的一种途径也未可知。

4. 体制空间的制约体制空间的制约是一种现实制度的制约,也是最根本的制约。

当前我国社会所经历的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制度与政策处于多维盲动阶段,新闻传播体制作为现实制度的一部分也具有了这种特征。

现实制度出于维护上层建筑的稳定性和传统的意识形态,对新闻自由进行了根本的限制,即使在虚拟空间如BBS方面也限制言论自由和传播自由。

这种措施有利也有弊。

而媒介专业主义所要秉持的一些基本精神如公正、公共服务却都是要冲击现有的制度的,要求现有制度进行必要的转换,全面放松规制,对转型社会中媒介出现路径依赖进行制度上的改良。

而所有这些媒介专业主义在发展中提出来的现实问题都不是当前体制空间所允许和所能解决的。

因而在二者的博弈选择中并没有达到最优的平衡点,而是以牺牲媒介专业主义来换取当前新闻传播体制的暂时性稳定。

媒介专业主义的发展的确缺少来自制度内的支持。

5. 文化浮躁的同化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受商业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影响,文学界刮起了一股猛烈的浮躁风,文化人纷纷下海,一方面他们是作家,创作文学作品;另一方面他们又是老板,收取作品的利润。

文化人不甘寒酸,希望文字不仅成为谋生的工具,还要成为致富的工具。

这种风气慢慢便渗入到了媒介当中来,媒介成为了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望风而动,做市民快餐,频繁更换版面栏目,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所具有的那份沉稳、批判精神荡然无存。

文学的世俗化是将文化世俗了,将人世俗了,也将媒介世俗了。

同为文化母体一部分的媒介,宁愿放弃知识分子的尊严,而追随世俗的步伐,换取生命力。

正如李良荣教授所说,市场化办报不能脱离新闻专业主义,脱离新闻专业主义的市场化报纸就是黄色报纸。

而今天我国媒介所面临的压力和遭遇的复杂环境都远远超过“黄色新闻时代”,媚俗只是媒介专业主义缺失的一种表征。

回首昨天,媒介专业主义的步履在今天和明天只会更加艰难,其生态环境会更加复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的鸿沟成为媒介专业主义无法超越的一道马其诺防线。

① 转引于谢静:《20世纪初美国的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主义确立》,《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年第2期。

Beam.R.A(1990):Journalism professionalism as anorganizational-level concept. Columbia, SC: Association for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②转引于吴洪霞、葛丰:《新闻专业主义与传媒消费主义之张力分析》,《人文杂志》,2004年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