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梁祝优质教案
八年级音乐下册《梁祝》教案
八年级音乐下册《梁祝》教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欣赏《梁祝》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织体结构及不同乐器表现。
2、利用音乐的瞬间记忆性,可以哼唱出音乐的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从音色、速度、力度等方面来理解音乐情绪的变化,理解音乐描述的故事,理解音乐形象。
三、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介绍音乐故事、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1)、导入:师:同学们,刚刚我们欣赏的视频,美吗,生:美~师:这首音乐的名字叫。
(学生应和而出);非常好~刚刚我们欣赏的这个主题是根据越剧曲调写成的,也叫爱情主题。
当然这么美好的音乐肯定就会有相应美丽的故事了,在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两个相关于《梁祝》的故事。
(教室里用幻灯片,并结合背景音乐,为学生将音乐故事)。
第一个为传说,第二个为史料记载。
同学们说,那个故事更美呢,生:第一个~师:对了,因为音乐的创作的需要,会多偏向于传说故事,将其更为美化,所以我们的两位作曲家就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才创造出了如此让人陶醉的音乐,而且享誉全球~(插入幻灯片)刚刚我们伴着《梁祝》来感受了不同的音乐背景故事,在这里,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听到里面有什么乐器了吗,生:听到了,有小提琴、长笛、大提琴。
师:非常好~同学们很棒,都说对了,这就是老师的目的之一,考验同学们对乐器的敏感度。
课本介绍,我们今天欣赏的是小提琴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由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叫什么协奏曲),那小提肯定是少不了的喽。
其实还有好多的乐器,接下来,我们快速来认识一下这些乐器。
第一,是长笛。
是一种木管乐器。
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特点长笛特点: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宽广,中、高音区明朗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低音区婉约如冰澈的月光。
(播放例乐,让学生聆听其音色)第二,是竖琴。
竖琴特点:具有无以伦比的美妙音色,尤其在演奏时更有行云流水之境界;音量不大,但柔如彩虹,诗意盎然,时而温存时而神秘,是自然美景的集中体现。
第三,是双簧管。
梁祝音乐教案
梁祝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梁祝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梁祝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2. 听取梁祝音乐,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
3. 学习演奏梁祝主题曲的基本技巧。
4. 创作并演奏梁祝音乐的个人或小组作品。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梁祝故事的背景和情节,激发学生对该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播放梁祝主题曲,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故事中所表达的情感。
主体活动:3. 分享梁祝主题曲的乐谱,并解释乐谱中的音符和节奏。
4. 教授学生演奏梁祝主题曲的基本技巧,包括手指的位置、按键的力度和速度等。
5. 练习演奏梁祝主题曲,指导学生在演奏中注意音准和表达情感。
6.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创作,创作与梁祝故事相关的音乐作品。
7. 引导学生演奏自己或小组创作的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总结活动:8.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内容,强调音乐中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9.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其他与梁祝故事相关的音乐作品。
教案评估:-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 评价学生在演奏梁祝主题曲时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 评估学生个人或小组创作的音乐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进行梁祝音乐会,让他们有机会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演奏和创作。
2. 邀请音乐专家或演奏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表演,进一步拓宽学生对梁祝音乐的了解和欣赏。
3.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与梁祝故事相关的音乐作品,扩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教案资源:1. 梁祝故事的背景介绍和情节梗概资料。
2. 梁祝主题曲的乐谱和演奏录音。
3. 钢琴或其他乐器供学生练习演奏使用。
4. 创作音乐作品的素材和工具,如乐器、音乐软件等。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欢迎进一步咨询。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观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学目的:1、观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观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感情抒发相结合,感情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肯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感情的体验。
教具:音响、录音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式〕“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观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观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 〔(蝴蝶的爱情)〕。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商量。
〕这一民间传闻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
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觉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
石碑反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
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
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至深的故事。
三、乐曲的结构采纳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下面依结构图观赏作品。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漂亮的““爱情主题〞的根本音调。
音乐教案初中人教版
音乐教案初中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典音乐作品《梁祝》。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熟悉《梁祝》的主题旋律和曲式结构。
2. 让学生了解《梁祝》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梁祝》中的体现。
2. 引导学生运用音乐的耳朵去欣赏和分析《梁祝》。
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 准备《梁祝》的音乐作品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如《茉莉花》、《二泉映月》等。
二、作品欣赏(15分钟)1. 播放《梁祝》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引导学生关注《梁祝》的主题旋律和曲式结构。
三、故事讲解(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梁祝》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梁祝》中的体现,如民间传说、戏曲等。
四、音乐分析(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梁祝》的旋律特点,如级进、跳进等。
2. 让学生探讨《梁祝》的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梁祝》的音乐形象。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让大家共同交流和学习。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梁祝》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和了解中国古典音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梁祝》这首中国古典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音乐中的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音乐的耳朵去欣赏和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的魅力。
初中音乐试讲欣赏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音乐欣赏课——《梁祝》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民族器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 通过欣赏《梁祝》,使学生感受和理解小提琴协奏曲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和音乐特点。
2. 引导学生正确欣赏和评价民族器乐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民族器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小提琴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作品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奏技巧,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 学生分享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心得,进行互动交流。
三、作品分析(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创作过程和音乐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乐曲中的主题、发展和高潮部分,理解作品的表现力。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乐曲中的主要旋律,提高音乐表现力。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民族乐器,模拟演奏《梁祝》中的片段。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演奏,给予指导和鼓励。
3. 学生互评,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收获。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器乐的重要性和欣赏方法。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梁祝》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3. 教师推荐相关的民族器乐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民族器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验了民族乐器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课程概述这是一节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的课程,我们将学习中国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将了解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的特点,同时也会学习一些有关音乐文化的知识。
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我们将特别分析这些作品中的音乐元素。
二、课程目标1.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认识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的特点。
3.学习一些有关音乐文化的知识。
4.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并了解其中的音乐元素。
三、教学内容1.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并分析故事中的音乐元素。
2.认识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进而探讨音乐表现中人物形象的构建。
3.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其中的曲调、节奏、器乐形式等元素。
4.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包括“凭阑人”、“墙头马上”等,并探讨其中的音乐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民间传说故事,理解其中的音乐元素。
2.观看音乐剧或舞台剧表演,参观音乐博物馆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从音乐元素的角度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理解其中的音乐表现手法。
五、教学流程1.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2.分析故事中的音乐元素,如曲调、节奏、器乐形式等。
3.讲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其中的曲调、节奏、器乐形式等元素。
4.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探讨音乐表现中人物形象的构建。
5.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包括“凭阑人”、“墙头马上”等,并探讨其中的音乐表现手法。
6.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演唱,让学生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7.总结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评估1.课堂笔记:要求学生记录课堂重点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音乐元素以及相关概念。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2.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表现手法;3.能够口头表达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过程方法1.听音乐,感知音乐所传递的情感;2.观看图片,了解情景描述,拓展学生思维;3.选择个人喜爱的方式表达音乐所传递的情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表现手法。
思想情感1.了解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文化内涵;2.学会欣赏表现爱情主题的音乐。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2.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表现手法;3.能够口头表达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表现手法。
1. 故事梗概本故事发生在唐朝,梁山伯是个书生,祝英台是个富家少女。
两人误打误撞相识,彼此相爱。
祝英台的父母不同意两人在一起,祝英台被强迫嫁给了别人。
后来,梁山伯从南海仙山回来,得知祝英台被逼成婚,十分痛苦,最终因病而亡。
而祝英台也无法忍受与梁山伯分离的痛苦,最终投水自尽。
2. 音乐表现手法这首歌曲《梁祝》采用了民族音乐的曲式形式和传统的唢呐、二胡等民族乐器,表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情感纠葛:•弦乐和合唱体现了情愫渐进,情泪纵横的梁山伯;•独具东方韵味的唢呐、二胡的乐器演奏则表达了祝英台温柔中带有坚韧的性格,以及她为爱情而痛苦的心情;•合唱演唱表现了两人的思念之情,又交织着悲凉的气氛。
3. 音乐欣赏请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听这首《梁祝》。
请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这首曲子的起头让你想起了什么?2.这首曲子中有哪些乐器的声音?3.这首曲子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感?4.这首曲子在哪几个地方的变化最为明显?5.你喜欢这首曲子传递给你的情感吗?为什么?4. 情感表达请让学生选择个人喜欢的形式,表达对这首曲子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可以是绘画、写作、朗诵等。
第一步放一遍《梁祝》音乐,让学生听一听。
梁祝教案初中音乐
梁祝教案初中音乐课程名称:初中音乐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情感表达。
2. 通过欣赏《梁祝》,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梁祝传说的背景和意义,提高学生对民间传说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1.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2. 了解梁祝传说的背景和意义教学难点:1. 对《梁祝》音乐的理解和感受2. 对梁祝传说背景的理解和分析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频资料3. 关于梁祝传说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有关梁祝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欣赏《梁祝》(15分钟)1. 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频资料,让学生认真聆听。
2. 在播放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3. 教师在播放过程中,适时为学生讲解乐曲的结构和演奏技巧。
三、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谈对《梁祝》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梁祝》音乐中的主题和情感变化。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了解梁祝传说(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梁祝传说的背景和意义。
2. 学生阅读关于梁祝传说的资料,了解传说的内容和人物关系。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梁祝传说的理解和感受。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梁祝》的艺术价值和传统文化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我国其他优秀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梁祝传说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让学生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人音版音乐八下《梁祝》word教案
《梁祝》—交响音乐的形象塑造《梁祝》—交响音乐的形象塑造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创作于1959年。
作者是何占豪和陈刚。
1959年首演于上海。
作品以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采用越剧唱腔音乐为素材进行创作,通过音乐重现经典爱情故事,在欣赏美妙音乐的同时,我们重温经典,感受一种无言的诉说,或高兴,或悲哀,或美丽,或感伤的情调。
那是一种别样的穿透力,正如一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道出多少无奈与纠结,真正的情感不仅只是用语言来表达的;是一种对交响音乐的民族化作的成功的探索。
作品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共3个部分内容分别取材于梁祝传说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3个主要情节片断。
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根据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加以发展和创造。
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采用奏鸣曲式来表现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和突出民族化特征,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等表现手法,还借鉴了中国传统乐器中的某些特殊技法以丰富小提琴的演奏艺术,而使该曲成为中国现代民族化协奏曲形式中影响深远的名作。
该曲首演后曾得到音乐界一致好评,并在世界各国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广泛演出。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产生是中国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是借用西洋乐器的优势来表达中国古典乐曲的一次有利的尝试,充分的体现了洋为中用的可行性。
此曲即发挥了西洋乐的优势,又充分的发挥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特点。
是有别于西方交响乐的。
直到现在西方国家的一些著名的乐团要想把《梁祝》演奏得非常到位、非常得体也绝非易事。
因为它是在西洋乐的框架下注入了中国文化的营养(越剧)。
《梁祝》具有题材的民族性。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选用民间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内容,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坚守心中神圣的爱情,不惜以生命作为代价,最终双双化蝶。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1460多年的历史,可谓家喻户晓,为广大劳动人民所熟悉。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音乐魅力。
2.通过欣赏和分析,使学生掌握小提琴协奏曲的基本特点。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2.教学难点: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播放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故事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教师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乐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组成部分。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乐曲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了解其他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使学生深入了解了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音乐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播放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故事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乐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组成部分。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乐曲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内容: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简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及作曲家何占豪,陈钢。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从情感方向,初步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部作品及协奏曲的相关音乐知识。
使学生进一步体味音乐在协奏曲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并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领会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寓意,反映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重点:
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熟悉主要音乐主题中各音乐要素所发挥的艺术表现作用,鼓励学生对音乐主题进行联想和想象。
难点:
把握协奏曲的特点,理解并想象《梁祝》音乐中的艺术表现作用。
教学准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片断课件、音像资料、黑板。
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简谱) 梁山伯与祝英台-市赛一等奖
梁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教学重点:感受《梁祝》的音乐内涵,掌握《梁祝》的主体旋律。
教学难点:对《梁祝》音乐表达的细腻情绪的深入理解。
授课方法:讲授法、欣赏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黑板,教材,钢琴。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梁祝》电影的精彩片段,(占用课时5分钟),老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这段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吧哪位同学能给大体讲述一下这段故事学生回答:老师提问:同学们想不想详细了解这段美丽凄婉的爱情故事下面我们开始欣赏这段故事,看是如何用音乐表现和讲述这段故事的。
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欣赏歌曲:引子部分:描写的是春景的景象,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表现梁祝二人的心情。
长笛:图片:长笛的音色:高音区高亢有力,穿透力强,表现自然风光中勃勃生机以及模仿鸟叫。
双簧管:图片音色:表现田园风光和忧郁抒情的情绪。
主部:爱情题的萌发。
1=G {4\4}爱情主题1=A {4\4}爱情主题在不同的两个调上演奏,再次又整个乐队和小提琴浓重的高潮的完美演奏。
小提琴:图片介绍:它是现代交响乐队中的支柱,钢琴,古典吉他、小提琴被称作为世界三大乐器。
反复听爱情主题,并能哼唱和熟悉旋律。
爱情故事的由来:1种说法2 种说法’副部:《ABACA》回旋曲式,音乐轻快活泼,同床三载,共读共玩。
结束部:速度徐缓,旋律下行属多,和声色彩暗,表现出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不舍情景。
三:小结好景不长,在封建制度的礼教下,是没有自主选择婚姻的权力,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所以音乐只能走向悲剧化,之后的音乐更是给我们心灵上的一大震撼,好,让我们期待下一节课的到来,这节课到此结束。
四:教学反思:开始导入课程的时候以电影的故事导入,增加了兴趣感,欣赏音乐的时候又按故事情节层层跟进,使同学们可以更好的熟悉音乐,从而掌握音乐,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互动也有,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同时也了解和认识几种乐器,同时还让学生把教学重点要求很好的完成,唯独不足的是不能体验小提琴的真实演奏,没能实践。
第二单元 乐海泛舟——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9)参加音乐欣赏课程或活动,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10)向专业的音乐教师请教,获取专业的指导和反馈,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结束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活动,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具体活动包括:
(1)学生反馈:让学生填写问卷或口头反馈,了解他们对《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指法:准确、灵活、富有节奏感
-音色:丰富、细腻、有层次感
4. ④《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艺术特色:
-旋律优美:流畅、动听、富有感染力
-和声丰富:层次分明、和谐、富有表现力
-节奏多变:自由、灵、富有活力
5. ⑤《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情感表达:
-悲伤: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的悲剧
-快乐: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的甜蜜
(3)学习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如演奏姿势、弓法、指法等,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4)阅读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包括音阶、和弦、调式等,提高自己的音乐理论素养。
(5)参加小提琴演奏活动或比赛,锻炼自己的演奏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6)加入小提琴学习交流群组,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共同提高。
(7)定期观看著名小提琴家的演奏视频,学习他们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
-深情: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6. ⑥拓展学习:
-其他经典的中国小提琴作品:《春江花月夜》、《赛马》等
-小提琴演奏技巧:演奏姿势、弓法、指法等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音阶、和弦、调式等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了解并学习荀慧生老师创作的人声伴奏版本《梁山伯与祝英台》;•学习人声伴奏的录音与编辑技巧。
2. 过程与方法•讨论式教学:师生共同探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等;•听辨式教学:学生通过听荀慧生老师创作的人声伴奏版本,《梁山伯与祝英台》来感受作品的情感表达;•实践性教学:学生学习和掌握人声伴奏的录音与编辑技巧,制作自己的人声伴奏版本。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学习荀慧生老师创作的人声伴奏版本,《梁山伯与祝英台》。
2. 教学难点•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节发展和感情表达;•掌握人声伴奏的录音与编辑技巧。
三、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学生预习《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课堂教学1.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
2.学习荀慧生老师创作的人声伴奏版本,《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师可播放该版本的音频,让学生听辨和体验。
3.进行讨论,探讨作品中的感情表达和情节发展。
4.学生学习和掌握人声伴奏的录音与编辑技巧,制作自己的人声伴奏版本。
教师可提供相关的软件和乐器等工具,并对学生的录音与编辑进行指导和点评。
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制作自己的人声伴奏版本,《梁山伯与祝英台》,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包括听讲、发言、讨论、实践操作等;•作业完成情况及质量。
2. 评价标准•能够正确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发展和感情表达;•能够学习和掌握人声伴奏的录音与编辑技巧;•完成制作人声伴奏版本的任务,质量较高,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资源•电子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文本;•荀慧生老师创作的人声伴奏版本,《梁山伯与祝英台》;•录音和编辑相关的音乐软件和乐器等工具。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2单元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1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2单元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1人音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学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目标与简析1、通过欣赏此曲,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2、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录音机、多媒体、小提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设问:大家听说过哪些传说?有没有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2、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1、作品介绍介绍作品、作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为下面的欣赏做铺垫。
讲授:协奏曲的特点。
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分段欣赏)A、介绍作品的曲式结构。
B、按照板书曲式结构图,分段欣赏爱情主题、梁祝共读共玩、英台抗婚以及化蝶的主旋律。
并回答:每一个片段所表达的情感?C、教师演奏爱情主题D、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所表达的音乐思想。
小结:这首乐曲通过独奏小提琴与乐团的配合演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传说故事。
并将中国戏曲的元素融入了西洋音乐中,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梁祝》赞颂了人类真挚的情感,批判了统治阶级的无情。
三、看谱学唱《梁祝》主题1、教师给学生发放《梁祝》爱情主题简谱。
2、学生根据教师弹奏,进行视唱、模唱。
3、学生展示。
四、课堂小结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初中音乐教案 梁祝
初中音乐教案梁祝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祝》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情节以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梁祝》,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梁祝》的背景、故事情节以及音乐特点。
2. 学会演唱《梁祝》片段。
教学难点:1. 理解《梁祝》的音乐内涵。
2. 运用正确的演唱技巧表现《梁祝》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梁祝》的图片、音乐片段等。
2. 学生准备音乐教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主题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学生分享对《梁祝》的初步印象。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梁祝》的背景、故事情节。
2. 学生了解《梁祝》的音乐特点,如曲调、节奏等。
三、学唱(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梁祝》主题曲。
2.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主题曲,让学生跟唱。
2. 学生分享复习心得。
二、深入学习(20分钟)1. 教师讲解《梁祝》的音乐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 学生讨论如何运用正确的演唱技巧表现《梁祝》的情感。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演唱《梁祝》片段,相互评价、指导。
2. 教师选取优秀表演进行展示。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梁祝》的背景、故事情节的了解程度。
2. 学生演唱《梁祝》片段的正确性、表现力。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意识。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欣赏:梁山伯与祝
英台》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省级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分析乐曲主题,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2、能够在聆听音乐过程中,学会哼唱《梁祝》的音乐主题—化蝶,学习变化速度、力度、音色等方法来表现音乐所传达
的情感和内容。
3、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4、通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欣赏,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热爱。
2学情分析
对于现阶段的八年级学生,欣赏课是一个难题,对于欣赏音乐作品来说几乎是没有任何兴趣。
但就本节课来说,由于对梁
祝这个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又是标题性的音乐,所以采取对号入座的方法,通过各种乐器的音色、速度、力度加以字幕
的解说,还是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
3重点难点
1、能够感受、体验《梁祝》的音乐情绪,并能体会音乐中的结构和音乐中表现的内容。
2、能够哼唱、记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爱情主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故事引入
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
师:大家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
(对故事进行简单的了解)
教师归纳引入新课:。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第四课时:梁山伯与祝英台
3.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创作以《梁祝》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创作。
4.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分组练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
C.实物展示:展示《梁祝》的乐器实物,如小提琴、古筝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D.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E.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音乐学习网站和在线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拓展知识面。
F.评价反馈:利用在线评价系统和反馈表,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梁祝》的音乐特点、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梁祝》的音乐知识和演奏技巧。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梁祝》的音乐特点、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演奏技巧。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D.个性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简谱) 梁山伯与祝英台【全国一等奖】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年级:八年级备课教师:姚天星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让学生聆听音乐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从而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了解协奏曲的基本概念以及曲作者。
3、通过分段欣赏,让学生能运用音乐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音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分段欣赏运用音乐基本要素分析理解音乐。
难点:能够独立感受、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含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上课之前呢,老师出一个谜语给大家猜。
生:(好)出示PPT桃李花园里偷香最注意衣服都华丽游客极羡慕生:(蝴蝶)师:真厉害,这个谜语对于大家来说是不是很简单呢?对了,今天我们欣赏的歌曲就和蝴蝶有关,这是一个流传千年凄美的爱情故事,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故事的简介。
2、学生观看故事简介(也可由学生朗读)3、出示课题师:我们这节课所要欣赏的就是与这个故事有关而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播放小提琴独奏《梁祝》),学生聆听。
4、创作背景简析(1)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乐的民族化,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成功的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名叫《蝴蝶的爱情》。
(2)作者简介(观看PPT)(3)简单了解什么是协奏曲(4)简单了解小提琴5、分段欣赏(1)引子——乐曲一开始,长笛以其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奏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
接着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
(2)呈示部——“相爱”爱情主题(小提琴独奏)——草桥结拜(小提琴与大提琴对答)——副部“共读共玩”——惋惜的慢板(小提琴独奏)——长亭惜别(小提琴与大提琴再次对答)(3)展开部——“抗婚”惶惶不安的不祥征兆——严厉凶暴的铜管及低音主题(“封建势力”)——由副部变化而来的“抗婚音调”——楼台会(小提琴与大提琴最后一次对答)——哭灵泣诉(4)再现部——“化蝶”(引子长笛华彩及呈示部爱情主题重现)6、欣赏《化蝶》歌唱版7、拓展训练(音乐诗朗诵)播放背景音乐(钢琴版梁祝)学生分组或者独立朗诵,教师点评。
音乐 《梁祝》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18页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课标要求:1.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分析乐曲的主题。
2.能够运用音乐的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乐曲。
3.能够理解协奏曲、奏鸣曲式的基本概念。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音乐鉴赏能力,但对于欣赏协奏曲还是初步接触,所以学的过程中我希望学生掌握作品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这三个部分,学生能够轻松愉快中体验音乐就可以了。
教学重难点:运用音乐基本要素分析、理解音乐。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设想:运用多媒体教学,讲解结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感受作品的真正内涵,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梁祝》音乐片段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师: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直让欣赏者为止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新课教学(一)作品简介请同学们按组别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与大家进行分享。
乐曲的创作背景。
生:分小组介绍。
师:这是一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作曲家将《梁山伯与祝英台》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情节,同欧洲传统奏鸣曲式结构框架融为一体,择取了主要情节,相爱、抗婚、化蝶,作为作品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用音乐的形式艺术了再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动人的爱情故事师:大家说说音乐勾勒了什么样的画面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祝》
—交响音乐的形象塑造
《梁祝》—交响音乐的形象塑造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创作于1959年。
作者是何占豪和陈刚。
1959年首演于上海。
作品以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采用越剧唱腔音乐为素材进行创作,通过音乐重现经典爱情故事,在欣赏美妙音乐的同时,我们重温经典,感受一种无言的诉说,或高兴,或悲哀,或美丽,或感伤的情调。
那是一种别样的穿透力,正如一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道出多少无奈与纠结,真正的情感不仅只是用语言来表达的;是一种对交响音乐的民族化作的成功的探索。
作品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共3个部分内容分别取材于梁祝传说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3个主要情节片断。
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根据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加以发展和创造。
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采用奏鸣曲式来表现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和突出民族化特征,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等表现手法,还借鉴了中国传
统乐器中的某些特殊技法以丰富小提琴的演奏艺术,而使该曲成为中国现代民族化协奏曲形式中影响深远的名作。
该曲首演后曾得到音乐界一致好评,并在世界各国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广泛演出。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产生是中国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是借用西洋乐器的优势来表达中国古典乐曲的一次有利的尝试,充分的体现了洋为中用的可行性。
此曲即发挥了西洋乐的优势,又充分的发挥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特点。
是有别于西方交响乐的。
直到现在西方国家的一些著名的乐团要想把《梁祝》演奏得非常到位、非常得体也绝非易事。
因为它是在西洋乐的框架下注入了中国文化的营养(越剧)。
《梁祝》具有题材的民族性。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选用民间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内容,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坚守心中神圣的爱情,不惜以生命作为代价,最终双双化蝶。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1460多年的历史,可谓家喻户晓,为广大劳动人民所熟悉。
同时它在海外被译为多种语言的书籍广为流传,在朝鲜、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不仅有梁祝故事,许多地方还有纪念性的“梁祝”庙和“梁祝”墓,他们的爱情被誉为千古绝唱;具有旋律的民族性。
越剧表演以优美、细腻、纯朴、儒雅见长,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正是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素材基础上加以提炼的,民族风格极其鲜明。
如在呈示部中的爱情主题音乐,当独奏小提琴从柔和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时,多少人为之陶醉。
而它正是作者根据平时的观察,收集一些越剧名角在任何
剧目中经常唱到的且为广大群众熟悉和喜欢的唱腔变化而来的;又如呈示部中的副部主题是由越剧过门音乐变化而来,运用了我国民族调式中的E徵调式,用来描写梁祝三载同窗,共读共玩的幸福情景。
类似的音乐素材在全曲中还有很多,因此,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一经面世,就为群众所熟悉和接受;具有演奏技巧的民族性。
《梁祝》的主奏乐器小提琴是典型的西洋乐器,是大型管弦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
但作者却把我国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的演奏技法融合在小提琴演奏中。
如在爱情主题中就运用了二胡的滑指来表现其优美的旋律;又如在表现二人三载同窗、两小无猜的青春友谊时,独奏小提琴用E徵调模仿古筝,而弦乐则以拨弦模仿琵琶进行弹奏。
此外,《梁祝》还运用了加花、“紧拉慢唱”、带散板特点的短句和悲愤的歌腔等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演奏技巧,其民族化特征十分鲜明。
《梁祝》具有演奏乐器的西洋性。
《梁祝》的主奏乐器是小提琴。
除此之外,使用频率较高的伴奏乐器还有大提、长笛、双簧管、竖琴、铜管等,这些乐器在烘托气氛,刻画人物形象,描写内心情感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而在整首乐曲中,作者独具匠心地运用大提琴、小提琴音色的对比来塑造人物形象,小提音色明朗、柔美,表现英台女性形象;大提音色浑厚、凝重,表现山伯男性形象。
这种音色对比在“楼台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小提琴委
婉地诉说情意,大提琴拨奏聆听。
轮到大提琴倾诉爱意,小提琴一旁随和。
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出色地描写了梁祝相会楼台时难舍难分的情绪;具有曲式结构的西洋性。
曲式指的是(歌)乐曲的基本结构形式。
《梁祝》小提协奏曲采用西洋奏鸣曲式写成,其结构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大段依序组成。
乐曲通过这三个部分,深刻细腻地描绘出故事中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历程,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在呈示部中,由引子开始,描写了春天的景色,接着由主部,以单三段体的ABA形式,描绘了梁祝两人“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主题再现”的情景,然后在连接部出现了自由华彩段。
副部是由回旋曲体以ABACA形式构成,描写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情趣。
结束部写出了两人“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情景;展开部写出了“抗婚”、“楼台会”、“哭灵一控诉一投坟”三个场景。
最后的再现部(省略副部)出现了美妙、神秘而有如梦幻般的“化蝶”世界。
呈示部: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下,长笛以其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
接着,由双簧管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
之后,在清淡的竖琴伴奏和木管乐器呼应下,独奏小提琴在明朗的高音区奏出纯朴、优美、极富诗意的爱情主题。
大提琴潇洒浑厚的音调随后加入,与独奏小提琴进行着交流对答,描写梁祝二人在草桥亭畔相互结拜、心心相印的情景。
乐队全奏,重复爱情主题,独奏小提琴起而应和,主题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
最后,
乐队将副部主题再次重复一遍,音乐进入结束部。
结束部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成。
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生动地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柔情和动人场面。
展开部:这是整部作品戏剧性发展的中心。
音乐转入阴郁的气氛,由大提琴和巴松管奏一个阴沉的下行乐句,出现大锣、定音鼓声和乐队演奏的不协和音响,制造出阴森恐怖的气氛,预示着悲剧的降临。
突然,由大管、圆号、长号、大号和低音弦乐奏出代表封建势力残酷凶暴的主题。
独奏小提琴用戏曲散板的节奏描绘祝英台的惶恐不安和痛苦心情。
经过乐队强烈的间奏,小提琴以强烈的切分和弦奏出由副部变化而来的“反抗”生题。
刻画出祝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性格和精神。
这一主题与封建势力主题反复交替出现,情绪越来激动,形成了强制与反抗的斗争高潮,封建主题占据了优势。
再现部:只是再现了呈示部的主部的主题—爱情主题。
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在竖琴的伴奏下,把人们带入神仙般的境界中。
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独奏小提琴和第一小提琴加弱音器奏出爱情主题。
由于弱音器的使用和钢片琴富有特色的伴奏音型,使得这时的爱情主题较之在呈示部中出现时,具有一种轻盈飘渺、朦胧神秘、崇高的色彩,既象征一种美妙的梦幻世界,又表达出一种无限眷念、追忆、敬仰和崇敬的感情。
爱情主题的重复演奏,使这种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最后,音乐在慢板中静静地结束。
在演奏技法上小提琴家所追求的目标是能豪不费力地演奏出好听的声音,有成就的小提琴家认为能演奏纯净、优美的声音是取得最高成就的标志之一。
小提琴演奏中的飞跳弓、滑音揉音等一些高难度技巧确实为演奏者所向往,但是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技巧确是最重要的。
小提琴演奏基本技巧的几个环节,只有认真理解这几个环节的重要性和真正含义,这将使一个演奏者从中受益。
对一首乐曲是否演奏得优美动听以及能否恰当地表现乐曲内容,是和运弓的好坏分不开的。
运弓在小提琴演奏中起关键性作用,因此要特别重视运弓的练习和掌握一些相关技巧。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尤其是其中小提琴揉音的力度的要求,对不同的感情需要,所演奏的揉音效果也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的需要做出不同的快慢揉音以达到音响效果,这便需要演奏者的要有基本演奏技术水平。
《梁祝》整部协奏曲由于作者艰苦地进行严肃的艺术思维和创造,呈现出纯朴、清逸、幽思并带着浓郁民族风格的泥土芳香和仙乐般的境界,而又运用西洋音乐的体裁和技法,成功地塑造出当代小提琴中国民族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的成功,正说明了这样一个原理:作为美学范畴的音乐语言,是音乐借以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它和它所体现的思想内容紧密地联系着;它是各民族的音乐意识发展的结果,反转来又通过形象直接体现着各民族的精神面貌,因此,音乐语言具有民族的特征。
这种特征表现在调式、音调的组织、节奏旋律的发展方法等等方面。
《梁祝》不仅表现的是音乐的美妙,同时每个部分对应着不同的故事情节,欣赏的时候听到的是故事。
每个形象都是通过不同的音乐成分表现出来的,同时还有情感的倾述,风景的表达。
音乐欣赏中的情感是相通的。
先是作者有感于生活,之后把这种感情具体化,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达,我们欣赏的时候就是要吧这个过程反过来,再造作者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