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2012.524【能力培养】视野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控制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的需要制定并完成的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是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内在机制。
包括学生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资料的控制权。
在新改革中,教师要必须改革教学理念,努力探究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法,创建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一、给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化学课程具有自身特殊的学科特点,不是全部内容都可以使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
教师应该科学地分析教材内容,挖掘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素材,并加以科学指导,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形象”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育的主体。
同时,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产生自信,获得主动学习的技能,培养积极的感情、科学的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生获得知识并不与教师讲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俗话说:“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才能学得好。
”给学生机会,也就是给教师自己机会。
教师要将课程中能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了然于心,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帮助学生主动构建“自主学习方式”,自己从“台前”走到“幕后”成为“导演”,让学生尽情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在石灰石的存在及检验的教学中作如下设计。
设计步骤为:课前让学生结合身边的资源,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水泥厂、矿厂等,分组展示成果(包括实物、照片、数码摄影资料等)。
自主思考:(1)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接触过石灰石?石灰石与大理石有什么区别?(使用电脑多媒体平台或摄影屏幕展示各种大理石)(2)石灰石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家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没有接触过呢?它的成分是什么?除了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钙,你以为还有哪些物质中还有碳酸钙?(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回答时展示小组收集来的贝壳、鸡蛋壳、水垢、石块等)(3)我们如何检验这些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钙呢?思考:谁能根据碳酸钙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来检验呢?(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做好记录,分组交流)(4)请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它们为什么与酸反应后都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展示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式,观察它们的化学式,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技巧自主学习是一种具有超前意识的学习,超前于教师授一、创设“问题”型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及相关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及相关案例分析问题情境创设:
情境一:小明在学习摩擦力的实验时,发现实验结果与教科书上的预期结果不符。
情境二:小红遇到了一个物理题目,她在做题时一直尝试不成功,感到很困惑。
情境三:小刚在学习浮力的时候,对物体为什么能漂浮产生了疑问。
案例分析:
老师应该:
1. 鼓励小明将疑问和实验过程详细描述出来,从而全面了解实验的操作和结果;
2. 检查小明的实验记录,并指导他核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是否遵循了实验步骤、实验条件是否准确等;
3. 解释实验与预期结果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实验中存在的误差(如测量误差、数据读取等);
4. 引导小明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思考可能的原因,并帮助他找到错误或改进的方法。
案例二:做题时无法成功解答
老师应该:
1. 鼓励小红将题目的理解和解题过程详细描述出来,从而全面了解她对题目的理解和解题的思路;
2. 检查小红的解题过程,并指导她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是否理解了题目的要求、是否运用了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公式等;
3. 引导小红再次阅读题目和相关的知识点,并帮助她理清解题的思路,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
4. 鼓励小红勤于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并给予奖励和鼓励,增强她的信心。
案例三:对浮力的疑问
老师应该:
1. 倾听小刚的疑问,鼓励他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 解释浮力的概念和原理,引导小刚理解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的上升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3. 通过实际演示和实验,帮助小刚观察浮力的现象和测量液体对物体产生的上升力;
4. 引导小刚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例如为什么重物体也能漂浮、浮力大小与物体下沉的关系等,培养小刚的思考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
问题式教学创设情境案例
问题式教学创设情境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问题式教学创设情境案例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或情境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通过提出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问题式教学的创设情境至关重要,一份出色的问题式教学创设情境案例,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下面我们以数学课堂为例,介绍一份关于问题式教学创设情境的案例。
题目:解密神秘数字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猜数字游戏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情境老师向学生介绍一段游戏规则:“我有一个神秘数字,这个数字是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之和为9,如果将它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调换位置,得到的新数字比原数字大18。
请问这个神秘数字是多少?”第二步:学生思考学生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动脑筋猜测可能的答案,并讨论他们的思路和想法。
他们可以先列出所有可能的两位数,然后逐一验证是否符合题目的条件。
第三步:解答问题学生们通过思考和分析,逐渐逼近正确答案。
老师可以引导他们讨论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帮助他们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
第四步:总结反思学生们解开了谜团,找到了正确的神秘数字。
老师可以邀请他们分享解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强调问题式教学的重要性和优势。
通过这个问题式教学创设情境案例,学生们不仅解决了谜题,发展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问题式教学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使教学过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希望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多尝试问题式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字数:434】第二篇示例:教学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思考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思考。
情境教学实践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背景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情境教学,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策略。
本文将结合一个情境教学实践案例,分享情境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二、案例背景案例背景:某小学五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卖火柴的悲惨遭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教师决定采用情境教学策略。
三、情境教学设计1.情境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大年夜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画面。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大年夜是什么时候吗?大年夜有什么习俗?(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大年夜是指农历除夕夜,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等。
2.情境体验(1)教师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2)教师引导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如小女孩、奶奶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故事情节。
(3)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小女孩,你会怎么做?(4)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面对困境,我们要勇敢、坚强,学会关爱他人。
3.情境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关爱他人?(2)学生分享自己的关爱他人的故事。
(3)教师总结:关爱他人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帮助同学、关心家人等。
四、情境教学实施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被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纷纷参与到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等活动中。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效果显著。
2.学生情感共鸣,提高道德素养通过情境教学,学生深刻体会到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在拓展环节,学生分享自己的关爱他人的故事,进一步提高了道德素养。
3.教师引导得当,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提问、总结等。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及相关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及相关案例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文将介绍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及相关案例分析。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概念问题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问题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感悟物理知识,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具体化,生动化,易于理解和接受。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1. 提问引导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 实验探究法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解决问题。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 情景模拟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情景模拟,学生可以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形成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问题情境创设的案例分析案例一:《什么是磁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磁场的概念。
教师可以提问: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磁场有哪些?磁铁周围有没有磁场?磁场对物体有什么影响?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什么是磁场,从而深入理解磁场的概念。
案例二:《摩擦力与滑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摩擦力与滑轮的关系。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景模拟:小明用绳子拉动一个重物,发现很吃力,后来将绳子绕过一个滑轮后,拉动起来变得容易了。
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滑轮对摩擦力有什么影响?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摩擦力与滑轮的关系。
问题情景 操作整合
问题情景操作整合
问题情景操作整合通常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实践来整合知识与技能,达到理解和应用新知识的目的。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问题情景操作整合的应用:
数学课堂上的问题情景操作整合
问题情景:
假设你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正在教授分数的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代表整体的一部分,你可以创造一个实际的问题情景。
情景设置:
班级里有一大盒糖果,你想要平均分配给每个小组。
每个小组有4名学生。
操作步骤:
1. 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如何将糖果盒中的糖果平均分配给每个小组。
2. 请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将糖果分成四份。
3.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需要用到分数(例如1/4)来表示每个小组获得的糖果数量。
整合知识: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亲身体验了分数的意义,而且还学会了如何用分数来表示和比较量的大小。
应用新知识: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解决其他与分数相关的问题,如计算不同分数的和、差,或者完成一些分数的比较任务,以巩固他们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通过问题情景操作整合,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来探索和发现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更加深刻和持久。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及相关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及相关案例分析1. 引言1.1 介绍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缺乏实际应用和体验。
而问题情境创设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理论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设置各种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并且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验证和应用所学知识。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1.2 说明问题情境创设对学生学习的意义问题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索与思考,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掌握物理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passively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去发现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问题情境创设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从而更有动力去探索更多物理知识。
通过问题情境创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问题情境创设对学生学习的意义不言而喻,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 正文2.1 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与技巧问题情境创设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与技巧:1. 创设真实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并将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生活场景或真实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主动参与和实际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情境创设的具体案例。
1. 足球比赛计分情境:引导学生以足球比赛的形式进行数学计分。
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足球队,用小球代表比分,比如红队得一分,就往红队一边放一个小球。
目的:通过足球比赛的情境,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数学计分的概念,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超市购物情境:搭建一个小超市场景,准备一些小型商品,学生可以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购物结账。
目的:通过超市购物的情境,学生可以理解货币的概念,学习计算购物总价、找零和计算利润等实际应用问题。
3. 学校野餐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学校野餐,每个学生要准备一份食物。
老师提供一些原材料,学生需要计算出自己准备的食物所需的材料数量。
目的:通过学校野餐的情境,学生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比例,计算食材量,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搭积木情境:让学生利用积木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或形状,然后要求他们计算出所用积木的数量和总面积。
目的:通过搭积木的情境,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几何形状和计数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5. 世界地图情境:在教室中张贴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选取一个国家或地区,查找相关信息并制作海报展示。
目的:通过制作海报的情境,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面积、语言等信息,学习使用图表和统计数据。
6. 旅行预算情境: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假设要去一个城市旅行,他们需要计算出旅行所需的费用,并制定旅行预算。
目的:通过旅行预算的情境,学生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计算旅行费用、预算和时间等问题,培养他们的经济观念和计划能力。
通过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真实场景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更加深入和实际,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境案例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境案例3篇
情境案例一:学业压力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最近在学校的考试中表现不佳,导致他产生了很大的学业压力。
他觉得自己无法应对这种压力,开始出现焦虑和失眠的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给予小明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帮助,引导他正确应对学业压力,避免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情境案例二:人际关系问题
小红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初中生,她在班级中很难融入集体,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
这种人际关系问题使得小红感到孤独和无助,严重影响了她的心理健康。
学校应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红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提高她的社交能力,让她能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
情境案例三:家庭问题影响
小华的父母经常因为工作和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导致小华在家中感到压力很大,心情低落。
这种家庭问题对小华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一些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家庭问题带来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在学校生活中能够更加快乐和健康地成长。
以上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境案例的简要描述,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并给予关注。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及相关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及相关案例分析问题情境创设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正在上课讲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他使用了一个简单的电路示意图,包括了一个电池、一个灯泡和一根导线。
老师使用导线连接了电池和灯泡,并让灯泡发光。
有一个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我们为什么要用导线连接电池和灯泡呢?能不能不用导线,直接将电池和灯泡放在一起呢?”案例分析: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引发了学生对电路的思考和探索。
老师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老师可以解释导线的作用是将电流从电池传递到灯泡,电流是电子的流动,需要一个通路才能传输。
如果没有导线连接电池和灯泡,电流就无法流动,灯泡也就不会亮起来。
导线在电路中起到了连接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解释,学生可以理解为什么需要使用导线来连接电池和灯泡。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老师正在教授光的传播和反射。
老师使用一个镜子来进行实验,将光线照射到镜子上,并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
有一个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为什么镜子可以让光线反射呢?”案例分析:这个问题涉及到光的反射原理,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老师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
老师可以解释光是由光线组成的,光线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其他物体,如镜子。
镜子有一种特殊的表面,称为光滑表面。
当光线照射到镜子上时,光线会与镜子表面发生相互作用。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光线在与镜子表面相互作用后会发生反射,即按照一定的角度从镜子上反射出来。
镜子可以让光线反射。
通过这样的解释,学生可以理解为什么镜子可以让光线反射。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老师正在教授声音的传播和吸收。
他示范了一个实验,用一个玻璃瓶装满水,然后敲击玻璃瓶的底部,发出了声音。
有一个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为什么水会影响声音的传播呢?”案例分析:这个问题涉及到声音的传播原理,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声音的特性。
老师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的原理。
问题创设情境,真爱感动心灵——《妈妈和孩子》一课教学案例
1找 一 找 : .
学生分 析: 本课欣赏 内容 , 是学 生熟 悉的生活 内容 , 于展 便
开 欣 赏 与评 述 。 教 师应 尽 可 能 将 艺 术 作 品 与 孩 子 的 生 活 相 结 合 , 近 生 活 与 艺术 的距 离 , 学 生 能 有感 而发 。 拉 使
, ,
、
,
,
、
。
尔 r的妈妈 ?为什么? ;假如你是 作品 中的孩子 , 会有 什 ) 你 幺 感受 ?你会对妈妈说什么? 1 . 展示和妈 妈的合 影, 说说 自己的妈 冯 怎样爱 自己的 , 是 等。
提问:
作业 用剪 、 的形 式, 画 制作 生活在妈妈 的爱 中, 1 . 我们感 到很幸 将对 妈 妈 的 小手 工 , 给妈 妈 , 福, 送 表 们怎样爱妈妈 , 怎样 表达 自己对娲 用 自己 喜 爱, 实践 达爱意 蚂的爱呢? 欢的方式表现 。 z讨论 ; . 学生发言 , 教师肯定鼓励 ; 出来 ;欣赏 : . 不同形状和形式 的爱心卡 ; 展示 爱心卡的欣赏 展示 自己制作的爱心卡 评价 是否能 表 达对 妈 妈 的 同学间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 ; 爱? ; 课后 拓展 和妈妈爱 的交流 交流欣赏
团代 学 教
问题 创设 情 境 , 爱感 动 心灵 真
《 妈和 孩 子》 妈 一课教 学案例
广 东省 深圳 福 田 区荔 园小 学 温 雯 5 82 10 8
【 案例背景】
学科/ 领域 : 美术 ( 欣赏 ・ 评述 )年级 : 二年级 所用教材版本 : 人民美术 出版社
① 基本要求 : 认识到本课六件艺术作 品不同的表现形式 ; 自己对 发表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及相关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及相关案例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情境,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情境及相关案例分析。
1. 学生对物理概念理解不清晰的情境:案例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讲解了“力”的概念,但是部分学生仍然对力的概念理解不清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力的概念,比如拖拉机拉拖车、弹簧的伸缩等。
通过实际的例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概念。
2. 学生困惑于物理公式应用的情境:案例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讲解了牛顿第二定律F=ma,但是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应用公式来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解答问题。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学生可以理解公式的具体应用方法。
3. 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操作不熟悉的情境:案例分析: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操作不熟悉,容易出现实验操作失误或无法得到准确的实验数据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实验前进行实验仪器的操作演示,并给学生提供实验指导手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4. 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解释能力较差的情境:案例分析:在学习光学时,教师讲解了光的传播原理,但是学生对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的解释能力较差。
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释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典型的光学现象,并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讨论。
通过实际观察和思考,学生可以提高对光学现象的解释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情境。
通过巧妙的设置问题情境,并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公式、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解释能力。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创设情境优秀案例
创设情境优秀案例创设情境优秀案例:环保主题教育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某小学决定组织一次环保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旨在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从小养成环保的好习惯。
情境创设:1. 环保小镇探秘设想一个被绿色植被环绕、垃圾分类严格、能源利用高效、居民生活和谐的环保小镇。
学生们将作为探秘者,进入这个小镇,通过观察和互动,了解小镇的环保措施和居民的生活方式。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环保小卫士、小镇居民、垃圾分类指导员等。
每个角色都有特定的任务和责任,例如环保小卫士需要监督小镇的环境卫生,小镇居民则需要展示自己的环保生活方式。
3. 任务挑战设置一系列与环保相关的任务挑战,如垃圾分类比赛、能源利用创意展示、环保知识问答等。
学生们需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并实践环保知识。
4. 情境模拟通过模拟小镇的日常场景,如超市购物、家庭垃圾分类、公共交通出行等,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和实践环保行为。
同时,设置一些突发情况,如突然的垃圾溢出、能源短缺等,考验学生们的应变能力和环保意识。
实施效果:1. 学生参与度提高:通过角色扮演和任务挑战,学生们积极参与活动,对环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环保意识增强:在情境模拟中,学生们亲身体验到环保的重要性,对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环保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分组完成任务挑战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4. 教育效果持久: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保持着在环保小镇中学到的环保习惯和行为。
这个案例通过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环保小镇情境,将环保教育融入实践体验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环保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创设问题情境(5篇)
创设问题情境(5篇)创设问题情境(5篇)创设问题情境范文第1篇关键词: 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数学模型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详细的教学内容,采纳“情境―数学模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来绽开。
刘兼教授认为: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或蕴含新的数学思想会有乐观的促进作用;能够充分调动起同学原有的生活阅历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索,从而让同学有机会经受“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老师应通过创设情境,让同学亲身经受实际的数学问题,抽象成胜利的数学学习模式,数学学问的科学认知和应用表达技能的一种有效学习形式,使同学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力量、情感价值等方面都得到长足与进展。
那么,教学中如何使创设数学的问题情境更好地为搞好数学教学服务呢?一、问题情境创设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老师可以通过呈现肯定的背景材料,引导同学发觉问题的特征或内在规律,形成新的概念、原理等。
如老师可以给同学供应熟识的实例像用两个钉子可以固定一根木条的操作,让同学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最终抽象得到“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概念。
老师还可以在同学原有学问和阅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同学去发觉,尝试给新概念下定义。
这样新的概念简单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唤起同学对新学问学习的欲望。
在华师版初二年(上)第23页有一个问题:某地区在退耕还林期间,将一块长m米,宽a米的长方形林区的长、宽分别增加n米和b米,用两种方法表达这块林区的面积。
通过不同的理解,可知:面积可表达为(m+n)(a+b)或ma+mb+na+nb,从而推出(m+n)(a+b)=ma+mb+na+nb。
数学问题情境创设高于生活打算了课堂教学的成败。
问题情境创设高于生活指数学问题情境应是趣味性、时代性和挑战性三者有机的统一。
现举以下例题说明之。
例1:有理数乘方你吃过拉面吗?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这样反复几次。
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科学案例)
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教科版《热胀冷缩》教学案例(广州市海珠区东风小学陈莹)2005年3月,江南新村小学的李首华老师为海珠区科学科中心教研组的老师上了一节研讨课,上课内容为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冷和热”的《热胀冷缩》。
教材中第一课时只是安排了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两个内容,在第二课时安排了空气是否热胀冷缩、观察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内容,但执教者把课程进行整合,从一个演示实验开始,激发学生思考,产生疑问,从水、空气、固体的热胀冷缩的现象三方面来进行探究活动。
[教学片段一]教师使用改变后的实验装置(装置如图),把装置放入热水中。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水从瓶子里喷了出来。
师:哦,怎么会这样呢?生:是空气的压强引起的。
生:是水的热胀冷缩。
生:是瓶子里面的空气受热后鼓起来了。
师:大家想得真多,那还有没有。
〈评析:教师没有立刻表示答案的正确与否,为学生进行更多发散性思维做铺垫。
教材中学生基本上只推测到是水和瓶子的因素,而改变了装置后学生推测的因素多了空气,这样就把原来两课时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就不会降下来。
〉生:还有可能是瓶子受热之后胀了。
……师:大家想了很多原因,那究竟是什么因素热胀冷缩,使红色的水从管子里喷出来。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
[教学片段二]师:(拿出三个扁塌的乒乓球)大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打乒乓球使不小心弄坏了它们,有什么办法让扁的乒乓球恢复原状?(让三个学生到讲台前进行动手实验。
)(学生兴致很高,踊跃参加。
)(其中两个学生成功了,但有一个学生的还是不能恢复。
)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你的乒乓球还是不能鼓起来?生:乒乓球上有孔,空气跑出去了,所以就不能鼓起来。
〈评析: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对探究实验更有兴趣。
并且特意使其中一个乒乓球有破孔,让学生能认真思考到在这个实验中是空气会热胀冷缩。
并且让学生先有个潜意识的想法,乒乓球壳可能不能热胀冷缩。
高中语文问题情境例子
高中语文问题情境例子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一个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的例子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月亮的美丽图片,并让学生描述他们对月亮的感受。
这种视觉的冲击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并引发他们对月亮的思考。
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月亮常常引发人们的思乡之情,为什么苏轼在诗中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苏轼创作这首诗时的情感。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诗中的意象,比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句,提问学生:“苏轼把酒问的是什么?他在问谁?”引导学生理解苏轼的豁达胸襟。
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以及这首诗对他们的影响。
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和表达。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这首诗,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景创设例子
情景创设---求代数式的值
案例1:教师A在讲完代数式后出示问题:已知小刚的身高是X厘米,爸爸的身高比小刚的2倍还多4厘米,则爸爸的身高可以用什么代数式表示?学生答:(2X+4)厘米。
接着老师问:现在告诉你小刚的身高是85厘米,爸爸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纷纷举手:2×85+4=174厘米。
老师继续问:那么如果小刚的身高是90厘米,那么爸爸的身高是多少?
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情境创设,是不是真符合实际?气氛虽然热烈,可课的性质却似乎改变了。
而老师却认为我这是贯彻新课标的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同时解决了“求代数式的值”的问题。
案例2:教师B在讲完代数式后,提问:你想知道你将来能长多高吗?生: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师:那么请看身高预测公式----(屏幕上出现),
男孩成人时的身高:(x+y)÷2×1.08,
女孩成人时的身高:(0.923x+y)÷2,
其中x表示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
学生都怀着好奇心,以极快的速度计算着,很快,每个学生的预测身高都出来了,他们兴奋地互相报着,带着惊奇的表情,有个男生脱口而出:“哇!我能长到一米八哪!”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讲着:“每位同学求出的这个数值,就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刚才大家用自己的父母身高代替x、y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
”学生恍然,而且印象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小数的性质》导入有感
(一)案例A:联系生活,教师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购物中见过小数吧!大家相互交流一下。
(交流购物中标签上的小数)
生:一个文具盒标价6.50元。
师:那你买这个文具盒付了多少钱?
生:6元5角,也就是6.5元。
师:这说明6.50元=6.5元。
它们为什么会相等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案例B:联系生活,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都有购物的经历,你们还记得所买物品的单价和实际付的钱数吗?生:一个文具盒标价6.50元,我买它时付了6元5角,也就是6.5元。
师:标价6.50元,而你付6.5元,商家不吃亏吗?
生:不吃亏,因为6.50元=6.5元。
师:其他同学也遇到过这种现象吗?
生:一包薯片标价2.00元,我买它时付了2元。
2.00元=2元
师:看来这种现象在生活中还真不少。
同学们有疑问吗?
生:为什么6.50元=6.5元,2.00元=2元?为什么后面的零的可以去掉?
师:是啊!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现象,它里面却隐藏着一个数学规律。
这个规律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发现它。
(三)心得体会
这是我从网上看到的两个案例,我不禁对此进行了对比,体会如下:
1、案例A教师联系生活,让学生交流购物中的小数,问题较大,不能引起学生有目的地思考。
另外,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很好地审视生成的资源6.50元=6.5元,学生只是从表面顺着老师的提问走,没有做进一步的思考。
2、案例B依然是联系学生购物这一经历,但教师问“标价6.50元,而你付6.5元,商家不吃亏吗?”这一问让学生的思维提升了一个层次,学生只能借助经验知道6.50元=6.5元,2.00元=2元。
但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6.50元=6.5元,2.00元=2元?为什么后面的零的可以去掉?当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时,其实已对小数的性质有了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出生活现象里隐藏着数学规律,然后和学生一起去探索。
总之,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阶段,一堂课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节课的导入。
就像是人们常说的,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是思维的起点,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关系着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效果如何。
如果导入成功,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理解和记忆的质量就会相应提高。
所以如何很好地导入一节课成为每一位教师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必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