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

合集下载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教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教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教案教案: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这两篇唐代散文的作者、背景和写作动机。

2.理解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3.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1.掌握《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的主要内容。

2.理解文章中的抒情和描写手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月夜忆舍弟》和《长沙过贾谊宅》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掌握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介绍唐代散文的特点,唐代散文注重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描写和抒情来表达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感悟。

2.学习《月夜忆舍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和写作动机。

3.学习《长沙过贾谊宅》: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和写作动机。

4.对比两篇文章:比较两篇文章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如抒情手法、描写的对象和情感等。

5.总结归纳:总结唐代散文的特点和主题,如抒发思想感情、描写自然和抒发时代之感。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阅读其他唐代散文,拓宽对唐代散文的理解和欣赏。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月夜忆舍弟》和《长沙过贾谊宅》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唐代散文的特点和主题,培养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比较分析两篇文章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唐代散文的发展和演变。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作品背后的寓意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 上 课外古诗词《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 诗词解读赏析

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 上  课外古诗词《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 诗词解读赏析

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朝代】唐译文对照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注释】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戍,驻防。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长:一直,老是。

达:到。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赏析】意境赏析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

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023年中考古诗文默写精编精练(解析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023年中考古诗文默写精编精练(解析版)

2023年中考古诗文默写精编精练(含2022版新课标60篇)《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解析版)T知识点《月夜忆舍弟》(杜甫)1.《月夜忆舍弟》中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月夜忆舍弟》中,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3.《月夜忆舍弟》中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的诗是: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4.《月夜忆舍弟》与《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相近的诗句是: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5.《月夜忆舍弟》中杜甫用“月是故乡明”一句极深刻地表现了自己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6.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表现作者对故乡思念的诗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7.杜甫《月夜忆舍弟》中“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在对比中抒发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也寄予了人生感慨。

8.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秋夜思乡,思绪飞翔,设想故乡情景的诗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9.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边地秋夜,抒发了深沉的思念之情。

10.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点明时令,并借明月表达出对故乡的浓浓思念之情。

.11.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以“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两句表达了亲人离散、家园无存的悲戚。

12.杜甫《月夜忆舍弟》中借身处乱世家书难寄,表达对兄弟的牵挂与忧虑的诗句是: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1.《长沙过贾谊宅》诗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2.《长沙过贾谊宅》中表面怜君,同时也表达了自怜之意的诗句是: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3.《长沙过贾谊宅》诗中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以及欲求解脱而不可得的苦闷的诗诗句是: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完整版)部编版九上课外古诗四首(一)《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商山早行》

(完整版)部编版九上课外古诗四首(一)《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商山早行》

1、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运用比喻修辞,用“栖迟”像鸟儿那样敛翅歇息,暗喻贾谊失意。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 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2、“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简要分析。
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描绘出一幅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渲染了萧条、寂
对“有道”的理解。
此句中“汉文有道”是反语,表面上写号称中兴之主的汉文帝任用贤才,实际上是将贤才一贬再贬;下句对“无情”
正是对“有道”的巧妙回应,说是“有道”实为“无道” ;《贾生》诗中的汉文帝正是如此,表面“有道” ,“夜半前席” ,
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但却不是为天下苍生着想,而是问虚无的鬼神之事,这样的君主实为“无道” 的唐代宗,更是无法与“无道”的汉文帝相提并论。诗人既有自负也有伤感。全句讽刺巧妙,一语双关。
把突然的变故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感染力。
2、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老而弥坚,刚正不阿。
3、这首诗的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 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又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4、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横” “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与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同时委
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
5、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意志? 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吐露了作者凄凉、激愤之情
《商山早行》 一、作者资料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 二、译文 黎明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踏上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 残月高挂,村野客店传来声声鸡叫;板桥清霜,先行客人留下行行足迹。 槲树枯叶,飘落山路;枳树白花,映亮店墙,触景伤情。 不由想起夜回长安的梦境。野鸭大雁,早已挤满堤岸曲折的湖塘。 主旨: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 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三、课文重点

九上月夜忆舍弟和长沙过贾谊宅

九上月夜忆舍弟和长沙过贾谊宅

月夜忆舍弟
• (二)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1、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 译文:露水从今夜起显得更凉更白,月亮永远是 家乡的最亮最明。 •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自己的 主观感情。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 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 说得那么肯定。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深刻表现了 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背景介绍:
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迁谪”(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 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 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县尉; 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 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 运留后被贬为睦州(浙江建德)司马。
你被贬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载,万古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月夜忆舍弟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 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 乃未休兵。 • • 五言律诗、思乡怀亲诗。 舍弟:家弟。
月夜忆舍弟
• 学生思考回答: • 1.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请结合诗句简要 回答。 • 2.请谈谈作者杜甫的成就、地位。
• 2、背诵这首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 , 风雪夜归人。
长 沙 过 贾 谊 宅
怀古咏史诗
咏史诗是诗人通过
对史迹、史事的咏 叹,抒发其内心复 杂的情感的诗歌。
学习目标
1.通过识记、总结知识梳理的要点,掌握并 能运用鉴赏咏史诗的方法。 2.反复诵读诗歌,学习咏史诗如何运用借古 抒情、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所寄 托的感情。
杜 甫
• 杜甫(712-770),是盛唐 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长沙过贾谊宅》原文及翻译赏析

《长沙过贾谊宅》原文及翻译赏析

《长沙过贾谊宅》原文及翻译赏析《长沙过贾谊宅》原文及翻译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沙过贾谊宅》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沙过贾谊宅》原文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1、谪宦:官吏被贬职流放。

2、栖迟:居留。

3、楚客:指贾谊,也包括自己和别的游人。

长沙古属楚国境。

4、汉文句:汉文帝在历史上有明主之称,但他绐终不能重用贾谊,最后又出谊为梁怀王太傅,梁王坠马死,谊因此也抑郁而死。

5、湘水句:贾谊往长沙,渡湘水时,曾为赋以吊屈原。

译文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长给楚客留下伤悲。

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晖。

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赏析诗似是作者赴潘州(今广东茂名市)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

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

明写贾衣,暗寓自身迁谪。

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

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

隐约联系自己而今赁吊贾谊。

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

全诗虽是吊古,实在伤今,借怜贾以自怜。

语方含蓄蕴藉,感情哀楚动人。

整体赏析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

“此”字,点出了“贾谊宅”。

“栖迟”,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

“楚客”,标举贾谊的身份。

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习题及答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习题及答案

期中后古诗词赏析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九上】姓名:班级: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杜甫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四、商山早行/温庭筠一、《月夜忆舍弟》杜甫【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习题】1、对《月夜忆舍弟》一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B、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C、“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

这两句诗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

分析:B 下句,作者所写的不是客观实景。

2、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答: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3、赏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答: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期中课外古诗词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一、月夜忆舍弟/杜甫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四、商山早行/温庭筠一、《月夜忆舍弟》杜甫【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主旨】本诗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习题】一、选择题:1、对《月夜忆舍弟》一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B、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C、“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

这两句诗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

【解析】B 下句,作者所写的不是客观实景。

2、下列对《月夜忆舍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战争频仍,时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

B.从标题到内容都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坦然面对生离死别的情感。

C.这首诗极能代表诗人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的夙愿。

初中语文古诗词《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古诗词《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古诗词《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词《月夜忆舍弟》和《长沙过贾谊宅》。

(2)理解两首诗词的基本内容,分析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词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词。

(2)理解两首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释义。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杜甫和贾谊的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词,理解其基本内容。

(2)查找资料,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词中的生僻字词释义。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诗歌朗诵与创作:(1)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促进写作技巧的提升。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词。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诵和创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进步幅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其在诗词理解和写作方面的表现。

3. 诗歌朗诵与创作:评价学生在朗诵和创作方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两首诗词的异同,深入剖析诗人的创作风格。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优秀课件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优秀课件
2020/3/4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存诗1400多首。他与李白又合称“大李 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 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作品大多集于 《杜工部集》《杜工部集》存诗1400多首,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 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 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 实记录。
读准字音
shè 月夜忆舍弟 杜甫 shù xíng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sàn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疏通大意
月夜忆舍弟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你被贬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载,万古留下你客居楚地的悲哀。 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寒林。 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我对你的深情? 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竟何故被贬此地呢!
路途远
被贬原因 首联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怨愤、悲痛
申述衷心 颔联 欲为圣明除弊刚事直,不肯阿将衰朽惜残年! 对比
即景抒情 千古名句
颈联
云_横_秦岭家委景何婉阔含在情蓄悲?雪前途拥__坎蓝坷关难料马不前。象双征关
失落 眷恋
交代后事 尾联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点题
沉痛凄凉
照应颔联
尾联

初中语文教案《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

初中语文教案《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

初中语文教案《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月夜忆舍弟》和《长沙过贾谊宅》两首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亲情、友情和故乡的眷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2. 诗歌的形式和特点3. 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分析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词语的解释2. 诗歌意境的感悟3. 诗歌情感和主题的深入理解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2. 诗文文本3. 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家乡和亲人有什么样的情感?2. 引入本课主题,展示《月夜忆舍弟》和《长沙过贾谊宅》两首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诗文,解决生僻词语的问题。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表达对诗歌的喜爱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情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月夜忆舍弟》和《长沙过贾谊宅》两首诗的内容、形式和特点。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感受诗人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眷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背景,了解《月夜忆舍弟》和《长沙过贾谊宅》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课下诗歌,了解其他有关家乡、亲情和友情的诗歌,分享给大家。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翻译《月夜忆舍弟》和《长沙过贾谊宅》两首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初中语文教案《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

初中语文教案《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

初中语文教案《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月夜忆舍弟》和《长沙过贾谊宅》;(2)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分析杜甫和贾谊的思想感情,了解其生平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互读、讲解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通过诗歌意象和关键词句来把握诗歌情感;(3)学会对比分析不同诗人的作品,了解其思想感情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和贾谊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月夜忆舍弟》和《长沙过贾谊宅》;2. 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 分析杜甫和贾谊的思想感情,了解其生平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和关键词句的把握;2. 对比分析不同诗人的作品,了解其思想感情异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杜甫和贾谊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两位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月夜忆舍弟》和《长沙过贾谊宅》,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情感。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讲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关键词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杜甫和贾谊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月夜忆舍弟》和《长沙过贾谊宅》;2. 运用所学方法,自主学习一首杜甫的诗作,下节课分享学习心得。

3.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杜甫和贾谊忧国忧民之情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思考;2. 利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杜甫和贾谊的诗作,深入理解其思想感情;3. 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期中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上】一、月夜忆舍弟/杜甫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四、商山早行/温庭筠一、《月夜忆舍弟》杜甫【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主旨】本诗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习题】理解性默写:1、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2、诗中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点明时令是秋天的诗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原诗】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主旨】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习题】理解性默写:1、《长沙过贾谊宅》诗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2、把自己与贾谊和屈原两位先哲的遭遇联系在一起,深化了咏叹主题的句子: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原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初中语文教案《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

初中语文教案《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

初中语文教案《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月夜忆舍弟》和《长沙过贾谊宅》两首诗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能够背诵两首诗并默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亲情、友情、故乡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意义、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诗句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和贾谊的背景。

提问:请大家说一下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对新诗的感受和理解。

3. 课堂讲解:讲解两首诗的背景、意义、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解析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两首诗的异同之处。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鼓励课后自主学习。

6. 课后作业:背诵两首诗并默写。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家乡和亲人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解读了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两首诗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两首诗的艺术特色进行详细解读。

3.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教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教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月夜忆舍弟》和《长沙过贾谊宅》两首诗;(2)能够分析并欣赏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3)能够了解唐代诗人杜甫和贾谊的生平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通过诗歌意象来感受作者的情感;(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和贾谊的忧国忧民之情;(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与欣赏;2. 杜甫和贾谊的生平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如何深入感受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杜甫和贾谊的生平背景;2. 准备诗歌的朗读和翻译;3. 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杜甫和贾谊的生平背景;(2)简介《月夜忆舍弟》和《长沙过贾谊宅》两首诗的背景。

2. 朗读与翻译:(1)学生朗读两首诗;(2)教师进行诗歌翻译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 讨论与分析:(1)引导学生探讨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2)学生分享对诗中某些字词的理解和感悟;(3)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4. 欣赏与鉴赏:(1)学生欣赏两首诗的优美句子;(2)学生分享对诗人的情感的理解和感悟;(3)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2)教师给出相关的文学鉴赏资料,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分享等。

2. 理解与欣赏:评估学生对两首诗的理解程度,包括诗文内容、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3. 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反应。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统编版九上期中课外古诗词翻译、主题

统编版九上期中课外古诗词翻译、主题

期中课外古诗词赏析【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一、月夜忆舍弟/杜甫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四、商山早行/温庭筠一、《月夜忆舍弟》杜甫【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主旨】本诗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原诗】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主旨】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原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洲。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替我收尸。

【主旨】韩愈因上《谏迎佛骨表》获罪,被贬为潮州刺史,贬官赴任到蓝田,其侄孙韩湘赶来送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课件

拓展延伸
诗人写的是自己的忧虑、担心,更是整个乱世人民流离 失所的心理状态。诗人想得到弟弟的消息,更想得到休兵 的消息。这是一个流落他乡士子的心声,更是全天下想要 骨肉团聚的百姓的心声。正因为有这样的胸怀,他才能写 出《春望》,写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出《石壕 吏》……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消息还未传到京城, 此时山雨欲来风满楼)
sàn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读懂诗意
指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边防驻军的鼓声
读懂诗意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指在节气“白露”的一个夜晚。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读懂诗意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弟兄分散,家园无存,彼此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清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 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 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
寂寂江山 摇落处 怜君 何事 到天涯
荒村日暮 江山衰危 怜已 不公控诉 怀才不遇
语义双关 借古抒怀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总结 本诗抒写诗人经过长沙贾谊宅时的悲
凉心情,表面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 际上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刘长卿(?-789),字文房,河间人,今属河 北。天宝年间登进士第,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 迁谪”(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在 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被贬为潘州南巴 (今广东茂名南)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 (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被贬 为睦州(浙江建德)司马。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战争频繁,战事紧张,戍 鼓一敲,人们立刻消失。
课文精讲 雁的意象大约有五种,哪个更符合本诗?为什么? (一)触发乡情、亲情,抒写游子思妇的绵绵思念; (二)代指书信、音信; (三)比拟自身,表现落寞孤单之苦; (四)状写景物高远寥廓; (五)渲染气氛,写悲壮凄凉之景;
整体感知 赏析二:杜甫看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别的?
月夜忆舍弟
背景介绍
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属甘肃 省天水市)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 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 引起他强烈的担忧和思念。
整体感知 赏析一:杜甫听到了哪些声音?
课文精讲
声:戍鼓声和一雁声
孤雁,是失群之雁,“失群寒 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
➢ 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 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 两人虽处时代不同,但也只相差140年。其遭遇多有共同之 处,皆才高气盛,又皆因忠被贬,政治上不得志,可文学上 却异世相契,彪炳千秋。
➢ 故司马迁将其列于一篇,体现了对屈贾二人独立人格的高度 认同,同时也是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所谓求贤若渴的虚 伪嘴脸的无情鞭挞。
➢ 正当贾生为国为民尽心尽力,大展宏图之时,却招来了元勋显 贵们的非议。他们是位高权重之臣,同时又年老体衰,自恃 功高,思想守旧,胸襟狭隘,因其年纪轻资历浅而鄙弃他, 同时又因其才华出众而心怀妒忌,故众口一词地攻击贾生。 时值文帝即位不久,虽爱贾生之才,却也不便违逆权贵而进 一步使用他。于是贾生不得不郁郁离开京都,长途远徙去长 沙。
长沙过贾谊宅ຫໍສະໝຸດ ➢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 代诗人。曾任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初中语文古诗词《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古诗词《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月夜忆舍弟》和《长沙过贾谊宅》这两首古诗词;(2)理解两首诗词的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其艺术特色;(3)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词;(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国家、社会的忧虑之意;(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词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2. 分析两首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朗读和背诵两首诗词。

三、教学难点1. 古诗词中的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2. 诗人情感的细腻把握和时代背景的理解;3. 诗词的创意性解读和个性化表达。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有利于诗词学习的氛围;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分享,提高课堂参与度;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欣赏教学法: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在朗读、品味中感受诗词的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和贾谊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结合注释理解大意;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4. 师生互动: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5. 情感体验:让学生朗读、背诵诗词,感受诗人的情感;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如讲解、示范、对比、案例分析等;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兴趣;3. 创设互动交流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5. 结合课后练习和拓展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翻译、背景、主题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翻译、背景、主题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翻译、背景、主题期中课外古诗词赏析【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一、月夜忆舍弟/杜甫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四、商山早行/温庭筠一、《月夜忆舍弟》杜甫【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河南巩义人。

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有《杜工部集》。

有著名的“三吏”、“三别”,其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尊为“诗圣”。

【背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弃官华州司功,携家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

时安史之乱未平,史思明叛军在黄河南北很猖獗,西面吐蕃亦不时侵扰,秦州地处边塞,形势比较紧张。

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对弟弟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月夜忆舍弟》即是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主旨】本诗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原诗】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作者】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间人,今属河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 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和杰作。
(四)、分析写法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 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 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 “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敢 借妄自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 (《王昭君》),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 了辛辣的讽刺。
容; 3、领会作者孤独寂寞、痛苦惆怅的情怀; 4、背诵、默写诗歌。
由咏史诗的特色你认为鉴赏咏史 诗要抓什么关键内容?
(一)、弄清史实 (二)、体会意图 (三)、领悟感情 (四)、分析写法
(一)、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 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 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 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 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 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三)、领悟感情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 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 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 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第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 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 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 便是如此。
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
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
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
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
合称“大李杜”。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借助注释,译读诗歌
(一)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首联从视听角度描写出 一片凄凉景象,渲染了悲 凉的气氛。
2、“月是故乡明” 是流传千古的 名句,你是样理解这句诗的?
“月是故乡明”虽是写景,却与上句 “露从今夜白”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 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自己的主 观感情的心中之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 月,本无差别,偏说故乡的月亮最明; 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说得那么肯 定。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深刻表现了作 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一)、弄清史实 (二)、体会意图 (三)、领悟感情 (四)、分析写法
(一)、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

物:

贾谊:被贬长沙三年
贾 谊
刘长卿:“刚而犯上,而 遭迁谪”。

(二)、体会意图
长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
沙 过 贾
情的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 介——贾谊故宅
由贾谊故宅见到的悲凉情景联想到 贾谊被贬的遭遇,由此又想到自己
谊 刚而犯上被贬长沙的现状,于是咏
宅 古抒情。
贾谊的 象鸟儿那样敛翅歇息。
身世
暗喻贾谊失意。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贾谊的 身分
奠定了全篇的 感情基调。
作者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 留下千古悲怆忧愤,表现自己迁 谪的悲苦命运。
长 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

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 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
过 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

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 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谊 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
宅 刻,双关见意。
3、这首诗反映出怎样的社会 环境。
战争频繁,时局动荡,民不聊生
“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 分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不 达”
4、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
1、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 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
2、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 望社会安定。
长 沙 过 贾 谊 宅
学习目标
1、了解与刘长卿有关的文学常识; 2、结合历史背景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内
背景介绍:
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迁谪”(高仲 武《中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在唐肃 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 尉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县尉;
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 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 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浙江建德)司马。
长沙过贾谊宅
月夜忆舍弟 杜甫
学习目标 1、了解与杜甫有关的文学常识;
2、结合历史背景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内 容;
3、学习诗人手足情深、忧国忧民的高尚 品质。
4、背诵、默写诗歌。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
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
“杜工部”、“杜少陵”等,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
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
返回
(二)、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 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辛弃疾的《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 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 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 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 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 诗情的现实原因。
1、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 2、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3、边秋: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4、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
比喻兄弟分散。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 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二)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
激战。
译文:捎出去的家书常常不能收到,何况 战争打了多年至今未停。
自主学习
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首联从哪个角度描写景象,渲染了怎样 的氛围?
2、“月是故乡明” 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 是样理解这句诗的?
3、这首诗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环境。 4、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首联从哪个角度描写景象, 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诵读诗歌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翻译诗句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 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 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 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 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对比、衬托、用典等 。
鉴赏范例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客,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 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 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 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 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 颇好。
(三)、领悟感情

沙 过 贾
本诗把史实和现 实扭和在一起, 感慨个人遭遇。


秋草 寒林 人去 日斜
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
孤独 寂寞
湘水 江山 黄叶
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 黄叶飘零。表达了作者自己怀才不 遇的心境
抑郁 悲凉
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悲景衬悲情
(四)、分析写法
长 在构思上:以景衬情
晚。 意思是恰逢白露时节。
译文:恰逢白露时节,生”,
1、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老宅已毁于安史之 乱。
译文:虽有兄弟但都在战乱中离散,个个离 家漂泊无法打听音讯。
(四)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长:一直,老是。 2、不达:收不到。 3、况乃:何况,况且。 4、未休兵: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
诗人介绍
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 间人,今属河北。天宝年间登进士第, 肃宗时为长洲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 贬为藩洲南巴尉(今广东电白)。后为 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被诬,贬 睦洲(今浙江建德)司马,迁随刺史, 死于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 集》。
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 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 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
沙 过 贾
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 用典 双关


清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
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
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
可见,本诗写诗人 经过长沙贾谊宅时的悲 凉心情,表面是写对贾 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 的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 愤懑情怀。
总结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
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