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探究
2、“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兄弟离散, 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这两句诗概 括了当时何种生存背景?
参考: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
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 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 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课堂练习
理解型默写
1、《月夜忆舍弟》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
“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
2、《月夜忆舍弟》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
的感怀的诗句是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
3、《月夜忆舍弟》中写弟兄离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
生死难卜的诗句是:
有弟皆分散 , 无家问死生
。
课堂练习
理解型默写
主题归纳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本诗是诗人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 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 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 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 家而悲痛。
课外积累
杜甫的另一篇“月夜”。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思考探究
3、古人咏月的诗数不胜数,你能写几句吗?
参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板书设计
杜甫
wk.baidu.com
身在他乡
兄弟
心忆对方
情感:
思乡忆弟
忧虑和惆怅
写作特色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思亲之情。 2、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3、感情悲怆深沉,风格沉郁顿挫。
2、通过层层诵读方法的指导,初步感受 诗人望月思弟的情感。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 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 心灵的震撼。
字音字形
shè
月夜忆舍弟 杜甫
shù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古诗朗读
诵读诗词的要求
专题04 月夜忆舍弟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各位同学,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 倍思亲。中秋佳节,良辰美景,让我们对月 怀远,望月诉情。面对一轮明月,我们会不 由地吟诵……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杜甫的咏月 诗,叫《月夜忆舍弟》,看看杜甫诗中的一 轮明月给我带来了什么?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本首 诗的意思。
诗意: 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更何况烽
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诗歌赏析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首联:更断雁啼,浓重悲凉。
赏析:
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 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 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 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 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 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 景。
参考: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 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 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 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 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 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 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 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 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 (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 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 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 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 草堂。
作者简介
《杜工部集》存诗1400多首,内容可分为 四个方面: 一、同情人民,如“三吏”, “三别”, “羌村”三首等; 二、热爱祖国,渴望统一,如《春望》 《闻官兵收河南河北》等; 三、揭露统治阶级的种种罪行,如《兵车 行》《丽人行》等; 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如《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春夜喜雨》等。
诗歌赏析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颈联:弟兄离散,天各一方。
赏析:
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 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 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 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 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 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 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露从今夜白:恰逢白露时节。指在气节 “白露”的一个夜晚。
诗意: 露水从今夜起显得更凉更白,月亮
永远是家乡的最亮最明。
疏通诗意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诗意: 虽有兄弟但都在战乱中离散,个个离家漂
泊无法打听音讯。
疏通诗意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长:一直,老是。 不达:收不到。 况乃:何况,况且。 未休兵: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 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 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 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 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 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 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题目解读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月夜忆舍弟》:选自《杜诗详注》卷七。 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杜甫兄弟五人, 他是长兄。
诗歌赏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颔联:清露盈盈,乡情依依。
赏析: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 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 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 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 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 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 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 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4.“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进一步抒发自己内心
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
来的痛苦和灾难,深化主题。
5.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杜甫偏偏说
“ 月是故乡明 ”。
6.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月的诗句是:
“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
谢谢!
疏通诗意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边防驻军的鼓声。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诗意: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 传来了孤雁哀鸣。
疏通诗意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 形象在脑中浮现。 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3、读出感情。
古诗朗读
听古诗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作者简介
诗歌赏析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尾联:思亲忧国,无限深情。
赏析:
尾联流露不满,深化主题。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 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 逆料。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 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深 化主题。
思考探究
1.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 “月是故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