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 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 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一生艰难,常常抱恨 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 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 的酒杯。
下 节 课 见
月
夜 杜忆 甫舍
弟
学习目标
学 习 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诗歌。
2.赏析诗歌的语言、意境和情感。 3.感受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和对国 家命运的担忧。
导入
写月的诗歌
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唐 ·李白《渡荆门送别》
2.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唐 ·赵暇《江楼感旧》
拓展延伸
春望 杜甫〔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都遭侵但山河依 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 木茂盛地疯长。
感伤国事,看到花开不 禁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 恨,听到鸟鸣,竟觉得那 叫声也很揪心。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 一个春天,家书难得, 一 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三 赏析诗歌
赏析诗歌
1.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营造了 怎样的意境?
讨论明确:鼓声、雁声、清露、 月光。 凄清、悲凉。 营造了萧索、荒凉、凄清、紧张、 悲伤的意境。
赏析诗歌
2.诗人是怎样描绘边地深秋的景象的?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 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 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 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 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连边城弹丸之地也实现 宵禁,早早地就关闭城门,戒备森严。两句诗以声写 静,以声衬静,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为“月夜” 铺设了一个萧索、荒凉的背景。
一生艰难,常常抱恨 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 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 的酒杯。
下 节 课 见
月
夜 杜忆 甫舍
弟
学习目标
学 习 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诗歌。
2.赏析诗歌的语言、意境和情感。 3.感受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和对国 家命运的担忧。
导入
写月的诗歌
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唐 ·李白《渡荆门送别》
2.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唐 ·赵暇《江楼感旧》
拓展延伸
春望 杜甫〔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都遭侵但山河依 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 木茂盛地疯长。
感伤国事,看到花开不 禁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 恨,听到鸟鸣,竟觉得那 叫声也很揪心。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 一个春天,家书难得, 一 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三 赏析诗歌
赏析诗歌
1.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营造了 怎样的意境?
讨论明确:鼓声、雁声、清露、 月光。 凄清、悲凉。 营造了萧索、荒凉、凄清、紧张、 悲伤的意境。
赏析诗歌
2.诗人是怎样描绘边地深秋的景象的?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 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 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 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 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连边城弹丸之地也实现 宵禁,早早地就关闭城门,戒备森严。两句诗以声写 静,以声衬静,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为“月夜” 铺设了一个萧索、荒凉的背景。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月夜忆舍弟-课件
诗词诵读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 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 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 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 旧战乱不能太平。
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 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断肠,感人至 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 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 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 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 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课堂小结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 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 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 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 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
而选
有择
的在
月夜忆舍弟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情感。
走近作者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最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 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 露当时社会矛盾,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 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有《杜工 部集》。
写作背景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 也点明时令。“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 却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 观感情。
《月夜忆舍弟》ppt课件
1.对该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首联从视觉、听觉写战时边塞秋天的凄凉景象,渲染悲凉气氛。 B.“雁声”点明时间在秋季,强调大雁南归之景,引发忆弟的情怀。 C.颈联将诗人有弟和无家的情况进行对比,抒发强烈的思念之情。 D.尾联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担忧战乱中流散的家人的情感。
2.明明同一个世界同一轮月亮,诗人为什么在“月是故乡明”中用 “是”这样的肯定语气说故乡的月更明亮?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就是 《月夜忆舍弟》 。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又
会读出什么样的滋味呢?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舍,用于对别人谦称比自己 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如舍 弟、舍妹、舍侄。题目中舍弟就 是谦称自己的弟弟。
学习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意。 2.赏析诗歌,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 3.品析诗歌的意蕴和艺术特点。 4.知人论世,感受诗人望月思弟的情感。
故乡的月更明亮只是诗人的主观感受,用一个“是”字将个 人感受说的十分肯定,更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3.本诗与苏轼《水调歌头》都提到了“月”,请分 析两首诗词借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①本诗借“月”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 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② 《水调歌头》借“月”表达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 的矛盾心理,抒发了对亲人思念之情的同时,也表达了对 以天下人的美好祝愿,体现出词人乐观豁达的胸襟。
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 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 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 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 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品悟诗情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第五讲-杜甫《月夜忆舍弟》ppt课件
19
• 天宝四载(公元745年),又遇40岁的高适(官至刑 部侍郎),三人同游梁、宋(开封、商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望岳》会当击凡鸟, 毛血洒平芜 。 《画鹰》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房兵曹胡马诗》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遣怀》• 杜甫: 斗志昂扬、年轻气盛
39
3.炼字对仗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 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如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 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杜诗炼字与 对仗高超的体现。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 创新,如,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 作的独到之处。
40
4、内容深远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 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 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 国忧民情怀杜诗善于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反 映现实生活的本质。体现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 如“三吏” 、“三别”。
5
• 苏轼: “李太白、杜子美以英伟绝世之姿, 凌跨百代, 古今诗人尽废。 ”• 严羽: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 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 太白不能作。 ”• 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6
李白与杜甫的不同• 不同的诗歌题材:李白写任侠、求仙学道,写祖国的壮丽 山河,抒发个人失意的不平,而他反映当时 现实最深刻的、是那些暴露与抨击黑暗政治 的诗篇。杜甫也写祖国的壮丽河山,也抒发个人 的失意的不平,也暴露与抨击黑暗政治,而 他反映当时现实最为动人的,则是那些描写 贫富悬殊、战乱灾难、生民疾苦的诗篇。
49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在白 露的夜晚,寒意逼人。“月是故乡明”,亦写景之语,突出了诗人对 故乡的感怀。
• 天宝四载(公元745年),又遇40岁的高适(官至刑 部侍郎),三人同游梁、宋(开封、商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望岳》会当击凡鸟, 毛血洒平芜 。 《画鹰》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房兵曹胡马诗》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遣怀》• 杜甫: 斗志昂扬、年轻气盛
39
3.炼字对仗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 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如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 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杜诗炼字与 对仗高超的体现。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 创新,如,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 作的独到之处。
40
4、内容深远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 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 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 国忧民情怀杜诗善于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反 映现实生活的本质。体现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 如“三吏” 、“三别”。
5
• 苏轼: “李太白、杜子美以英伟绝世之姿, 凌跨百代, 古今诗人尽废。 ”• 严羽: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 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 太白不能作。 ”• 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6
李白与杜甫的不同• 不同的诗歌题材:李白写任侠、求仙学道,写祖国的壮丽 山河,抒发个人失意的不平,而他反映当时 现实最深刻的、是那些暴露与抨击黑暗政治 的诗篇。杜甫也写祖国的壮丽河山,也抒发个人 的失意的不平,也暴露与抨击黑暗政治,而 他反映当时现实最为动人的,则是那些描写 贫富悬殊、战乱灾难、生民疾苦的诗篇。
49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在白 露的夜晚,寒意逼人。“月是故乡明”,亦写景之语,突出了诗人对 故乡的感怀。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课件(共18张)语文九年级上册
悲凉气氛。
古典文学
实写
露从今夜白,怀念 月风动是檐下故乡琉璃 明流星。琴音虚写把盏 忘烛花月泯何笑
素 衣 映
风 声 掠
眉 眼 低
纸 伞 朦
千 古 回
川火灯下灭处谈湖过垂胧首
夜似熟冰光寄世中指微间杏
➢
借景抒情,虚实空中 结已熄合悉记,点冷的 明阴时令
,既实写白露节流 的清忆寒,空 又融入
萤
气
了自己的主观情感,表现了作者
西 湖 边
慨。
随堂练习
古典文学
1是..“《露月从夜今忆夜舍白弟,》,月怀念忘中是用风动烛故色乡彩檐下花 明的琉璃月强烈流星泯”对。琴音何比浸把盏笑 润素衣映作者风声掠主眉眼低观感纸伞朦受千古回的写景句
川火灯下灭处谈湖过垂胧首
2.《月。夜忆舍弟》感夜叹离似 乱熟所造冰 成光的亲寄 人世离散中的指诗句微 间 杏
间
酒 色 清 浅
对故乡的思念,突显出对弟弟的
月
水 光 潋 滟
尖
敛
洒 下 阴 影 一 片
雨 西 湖 边
忧虑和挂念之情。
古典文学
有弟皆分散,怀 无风家檐问死琉 生流。琴 把 素 风 眉 纸 千 念动下璃星音盏衣声眼伞古
忘烛花月泯何笑映掠低朦回
➢
望月转入抒情。川绵火绵愁灯 思下中灭夹杂处 着谈 夜似熟冰光寄世
景
作。唐玄宗忘川 天烛火宝花灯十四月下 年泯灭(何处755笑谈)映湖,安掠过 史低垂之朦胧乱爆回首 发,
链
乾元二年九夜空 月似已,熟悉叛军冰冷 安光阴禄寄山、世间 史中月思指尖明从微敛 范间洒阳杏雨引兵南
接
下 之 于
,攻陷汴中流 州熄,记忆西进的空 洛阳, 中。当时萤,杜甫的气 几个弟
月夜忆舍弟公开课ppt课件
在一个月夜,杜甫看到明亮的月光,想起了远方的弟弟和妹妹,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
03 《月夜忆舍弟》文本解读
诗词内容解析
01
02
03
描述场景
诗人在月夜思念家乡和亲 人,描绘了边塞的凄凉景 象。
表达情感
通过描绘场景,诗人表达 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 念之情。
语言特点
诗人运用简练、质朴的语 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丰富了文学题材
这首诗以思念家乡为主题,表达了战争时期人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 种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提升了诗歌的社会价值
杜甫的诗歌多关心国家大事、人民疾苦,这首诗也不例外。它提升了诗歌的社 会价值,使诗歌成为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心声的重要载体。
对世界文学史的影响
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深 入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思想 内涵
本课程旨在通过解读《月夜忆 舍弟》,引导学生欣赏杜甫的 诗歌艺术,并探讨其中所蕴含 的深刻思想
课程目标
掌握《月夜忆舍弟》 的诗歌内容和艺术特 色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 能力和审美情趣
理解杜甫在诗中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
课程内容
01
02
03
04
《月夜忆舍弟》的创作 背景和历史背景
无助。
结尾点题
诗歌结尾点题,明确表达了诗人 对舍弟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之 情,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的情
感。
பைடு நூலகம்感表达特色
真挚感人
诗歌情感真挚,通过对月夜、舍弟、家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 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令人感动。
含蓄深沉
诗歌情感表达含蓄深沉,没有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而是通过描绘 具体的景象和细节来暗示诗人的内心感受。
03 《月夜忆舍弟》文本解读
诗词内容解析
01
02
03
描述场景
诗人在月夜思念家乡和亲 人,描绘了边塞的凄凉景 象。
表达情感
通过描绘场景,诗人表达 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 念之情。
语言特点
诗人运用简练、质朴的语 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丰富了文学题材
这首诗以思念家乡为主题,表达了战争时期人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 种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提升了诗歌的社会价值
杜甫的诗歌多关心国家大事、人民疾苦,这首诗也不例外。它提升了诗歌的社 会价值,使诗歌成为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心声的重要载体。
对世界文学史的影响
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深 入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思想 内涵
本课程旨在通过解读《月夜忆 舍弟》,引导学生欣赏杜甫的 诗歌艺术,并探讨其中所蕴含 的深刻思想
课程目标
掌握《月夜忆舍弟》 的诗歌内容和艺术特 色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 能力和审美情趣
理解杜甫在诗中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
课程内容
01
02
03
04
《月夜忆舍弟》的创作 背景和历史背景
无助。
结尾点题
诗歌结尾点题,明确表达了诗人 对舍弟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之 情,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的情
感。
பைடு நூலகம்感表达特色
真挚感人
诗歌情感真挚,通过对月夜、舍弟、家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 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令人感动。
含蓄深沉
诗歌情感表达含蓄深沉,没有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而是通过描绘 具体的景象和细节来暗示诗人的内心感受。
《月夜忆舍弟 》(杜甫)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月夜忆舍弟》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件PPT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
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七上)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在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 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工 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 诗歌的首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有什么 作用?
• 明确: •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描绘
了一幅边塞秋景;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 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 这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 的背景。
• 白露时节,露水渐凉;十五月圆,天涯共享,为什么诗 人却说”月是故乡明?”
《春望》(八上)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青年时期:志向远大 中年时期:忧国忧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下)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 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月夜忆舍弟》感叹离乱所造成的的亲人离散 的诗句是___有__弟__皆__分__散_____,___无__家__问__死__生____。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目 录
01 学习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课讲解
04 拓展延伸
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 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 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 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 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 念。
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 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 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 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 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 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第三部分
新课讲解
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诗词注释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长:一直,老是。
达:到。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白话译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目 录
01 学习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课讲解
04 拓展延伸
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 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 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 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 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 念。
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 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 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 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 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 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第三部分
新课讲解
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诗词注释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长:一直,老是。
达:到。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白话译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弟》课件26页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 弟》课 件(26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 弟》课 件(26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颈联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 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 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 乱的普遍遭遇。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 弟》课 件(26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 弟》课 件(26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 弟》课 件(26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 弟》课 件(26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Fra bibliotek家无法探问生死。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 弟》课 件(26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 弟》课 件(26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一雁”就是孤雁,古人常用“雁 行”“雁序”比喻兄弟。“一雁”,比喻 什么?
“一雁”,比喻兄弟分散,就像离群的孤雁,来到 异地他乡,不知道未来等待自己的是什么。这时的 杜甫想到成都去,可是去投奔谁,能不能获得安定 的生活都是未知数。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 弟》课 件(26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弟》课件(26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弟》课件(26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弟》课件(26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弟》课件(26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弟》课件(26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弟》课件(26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弟》课件(26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弟》课件(26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思亲之情。 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弟》课件(26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弟》课件(26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弟》课件(26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 弟》课 件(26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颈联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 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 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 乱的普遍遭遇。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 弟》课 件(26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 弟》课 件(26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 弟》课 件(26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 弟》课 件(26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Fra bibliotek家无法探问生死。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 弟》课 件(26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 弟》课 件(26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一雁”就是孤雁,古人常用“雁 行”“雁序”比喻兄弟。“一雁”,比喻 什么?
“一雁”,比喻兄弟分散,就像离群的孤雁,来到 异地他乡,不知道未来等待自己的是什么。这时的 杜甫想到成都去,可是去投奔谁,能不能获得安定 的生活都是未知数。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 弟》课 件(26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弟》课件(26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弟》课件(26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弟》课件(26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弟》课件(26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弟》课件(26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弟》课件(26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弟》课件(26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弟》课件(26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思亲之情。 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弟》课件(26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弟》课件(26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部编版九上《月夜忆舍弟》课件(26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杜甫月夜忆舍弟(课堂PPT)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冬日有怀李白》
பைடு நூலகம்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春日忆李白》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
.
19
• 天宝四载(公元745年),又遇40岁的高适(官至刑 部侍郎),三人同游梁、宋(开封、商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会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画鹰》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诗》 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遣怀》
.
5
• 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伟绝世之姿, 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
• 严羽:“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 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 太白不能作。”
• 韩愈《调张籍》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6
李白与杜甫的不同
• 不同的诗歌题材:
杜诗的风格是沉郁顿挫。深沉的忧思、 波浪起伏的感情表达方式,最后都通过 语言、形象描写和节奏韵律,表现为诗 的意境的悲壮美。
.
9
杜甫的生平经历
• 1.读书和壮游时期(712—745)(35岁前) • 2.困居长安时期(746—755)(36岁—44岁) • 3.为官时期(756—759)(44—48岁) • 4.西南漂泊时期(759—770)(48—58岁)
第五讲 杜甫《月夜忆舍弟》
.
1
一、杜甫其人 二、杜甫其情 三、杜诗的艺术成就 四、赏析《月夜忆舍弟》
.
2
一、 杜甫其人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 野老。河南巩义人。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有《杜工部集》。有著名的“三吏”、 “三别”,其诗被称为“诗史”。后世尊 为“诗圣”。
月夜忆舍弟公开课ppt课件
杜甫
•
杜甫(712-770),
是盛唐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
• 《杜工部集》存诗1400多首, 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
• 一、同情人民,如“三吏”
“三别”,“羌村”三首等;
• 二、热爱祖国,渴望统一,如 《春望》、《闻官兵收河南河 北》等;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赏析: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自 己的主观感情。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 偏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 偏说得那么肯定。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深刻表现 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月夜忆舍弟
• (二)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1.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 译文:露水从今夜起显得更凉更白,月亮永远是 家乡的最亮最明。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月夜忆舍弟
• 学生思考回答:
• 1.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请结合诗句简要 回答。
• 2.请谈谈作者杜甫的成就、地位。
《月夜忆舍弟》课文课件
02
课文解析
诗句解释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这句诗描绘了边疆的秋景,戍楼的鼓声停止了人们的行动,边疆的秋天只有一 只雁的叫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露水在今夜显得格外白,而月亮总是觉得是 故乡的更明亮。
主题思想
01
《月夜忆舍弟》这首诗表达了作 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以 及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苦 难的深刻反思。
04
课文拓展
相关作品
《月夜》 《望月怀远》
《关山月》
作者其他作品欣赏
《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登高》
杜甫与月夜
杜甫在诗中多次以月夜为背景,如《 月夜》、《望月怀远》等,表达了深 沉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
月夜在杜甫的诗歌中常常象征着孤独 、思乡和感伤,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 感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境营造
月夜的静谧与战争的喧嚣形成对比
01
诗中通过描绘明月之夜的静谧,与战争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突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思乡之情与战乱之苦相互交织
பைடு நூலகம்02
整首诗中,思乡之情与战乱之苦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动人的
画面。
情景交融
03
诗中情景交融,通过描绘明月之夜的景象,将作者的情感融入
其中,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月夜忆舍弟》课文课件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课文背景 • 课文解析 • 课文鉴赏 • 课文拓展
01
课文背景
杜甫简介
•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的诗歌内容广泛, 题材深刻,语言平易近人,被誉为“诗史”。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课件(共22张PPT)
课文精讲
雁的意象大约有五种,哪个更符合本诗?为什么?
赏析二:杜甫看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别的?
整体感知
课文精讲
景:
露水和月亮
“白露既降,天气转凉,思念亲人,徒增悲伤。”
为什么月是故乡明?
赏析三:战乱、他乡、秋夜,听到戍鼓雁鸣,看到露白月明,杜甫自然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整体感知:
在“有”“无”的对比中,抒发深沉的思念之情,也寄予了无限的人生感慨。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诗是吾家事。 ——杜甫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情感。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课文精讲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诗歌的前四句,句句含情,句句忆弟;后四句,直抒胸臆,真挚动人。可谓: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思 考 探 究:
1.本诗的题眼是“忆”,有怎样的含义?
回忆思念寂寞忧伤 担忧挂牵
2、诗人担忧的仅仅是他的弟弟吗?
形式美——平仄、节奏、押韵、对仗
赏析一:杜甫听到了哪些声音?
整体感知
赏析一:杜甫听到了哪些声音?
整体感知
凄凉、孤独、忧伤
雁的意象大约有五种,哪个更符合本诗?为什么?
赏析二:杜甫看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别的?
整体感知
课文精讲
景:
露水和月亮
“白露既降,天气转凉,思念亲人,徒增悲伤。”
为什么月是故乡明?
赏析三:战乱、他乡、秋夜,听到戍鼓雁鸣,看到露白月明,杜甫自然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整体感知:
在“有”“无”的对比中,抒发深沉的思念之情,也寄予了无限的人生感慨。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诗是吾家事。 ——杜甫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情感。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课文精讲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诗歌的前四句,句句含情,句句忆弟;后四句,直抒胸臆,真挚动人。可谓: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思 考 探 究:
1.本诗的题眼是“忆”,有怎样的含义?
回忆思念寂寞忧伤 担忧挂牵
2、诗人担忧的仅仅是他的弟弟吗?
形式美——平仄、节奏、押韵、对仗
赏析一:杜甫听到了哪些声音?
整体感知
赏析一:杜甫听到了哪些声音?
整体感知
凄凉、孤独、忧伤
人教版《月夜忆舍弟》优秀课件
诗意: 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更何况烽
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2020/11/18
诗歌赏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首联:更断雁啼,浓重悲凉。 赏析:
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 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 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 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 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 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 景。
2020/11/18
诗歌赏析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尾联:思亲忧国,无限深情。 赏析:
尾联流露不满,深化主题。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 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 逆料。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 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深 化主题。
2020/11/18
2020/11/18
字音字形
shè
月夜忆舍弟
杜甫
shù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020/11/18
古诗朗读
诵读诗词的要求 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形象 在脑中浮现。 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3、读出感情。
各位同学,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 倍思亲。中秋佳节,良辰美景,让我们 对月怀远,望月诉情。面对一轮明月, 我们会不由地吟诵……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杜甫的咏 月诗,叫《月夜忆舍弟》,看看杜甫诗 中的一轮明月给我带来了什么?
2020/11/18
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2020/11/18
诗歌赏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首联:更断雁啼,浓重悲凉。 赏析:
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 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 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 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 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 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 景。
2020/11/18
诗歌赏析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尾联:思亲忧国,无限深情。 赏析:
尾联流露不满,深化主题。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 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 逆料。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 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深 化主题。
2020/11/18
2020/11/18
字音字形
shè
月夜忆舍弟
杜甫
shù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020/11/18
古诗朗读
诵读诗词的要求 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形象 在脑中浮现。 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3、读出感情。
各位同学,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 倍思亲。中秋佳节,良辰美景,让我们 对月怀远,望月诉情。面对一轮明月, 我们会不由地吟诵……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杜甫的咏 月诗,叫《月夜忆舍弟》,看看杜甫诗 中的一轮明月给我带来了什么?
2020/11/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探究
3、古人咏月的诗数不胜数,你能写几句吗?
参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板书设计
杜甫
身在他乡
兄弟
心忆对方
情感:
思乡忆弟
忧虑和惆怅
写作特色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思亲之情。 2、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3、感情悲怆深沉,风格沉郁顿挫。
课堂练习
理解型默写
1、《月夜忆舍弟》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
Hale Waihona Puke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
2、《月夜忆舍弟》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
的感怀的诗句是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
3、《月夜忆舍弟》中写弟兄离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
生死难卜的诗句是:
有弟皆分散 , 无家问死生
。
课堂练习
理解型默写
诗歌赏析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尾联:思亲忧国,无限深情。
赏析:
尾联流露不满,深化主题。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 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 逆料。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 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深 化主题。
思考探究
1.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 “月是故乡明”?
参考: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 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 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 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 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 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 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 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4.“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进一步抒发自己内心
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
来的痛苦和灾难,深化主题。
5.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杜甫偏偏说
“ 月是故乡明 ”。
6.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月的诗句是:
“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
谢谢!
主题归纳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本诗是诗人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 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 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 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 家而悲痛。
课外积累
杜甫的另一篇“月夜”。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露从今夜白:恰逢白露时节。指在气节 “白露”的一个夜晚。
诗意: 露水从今夜起显得更凉更白,月亮
永远是家乡的最亮最明。
疏通诗意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诗意: 虽有兄弟但都在战乱中离散,个个离家漂
泊无法打听音讯。
疏通诗意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长:一直,老是。 不达:收不到。 况乃:何况,况且。 未休兵: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 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 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 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 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 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 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题目解读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月夜忆舍弟》:选自《杜诗详注》卷七。 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杜甫兄弟五人, 他是长兄。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 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 (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 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 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 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 草堂。
作者简介
《杜工部集》存诗1400多首,内容可分为 四个方面: 一、同情人民,如“三吏”, “三别”, “羌村”三首等; 二、热爱祖国,渴望统一,如《春望》 《闻官兵收河南河北》等; 三、揭露统治阶级的种种罪行,如《兵车 行》《丽人行》等; 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如《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春夜喜雨》等。
2、通过层层诵读方法的指导,初步感受 诗人望月思弟的情感。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 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 心灵的震撼。
字音字形
shè
月夜忆舍弟 杜甫
shù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古诗朗读
诵读诗词的要求
专题04 月夜忆舍弟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各位同学,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 倍思亲。中秋佳节,良辰美景,让我们对月 怀远,望月诉情。面对一轮明月,我们会不 由地吟诵……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杜甫的咏月 诗,叫《月夜忆舍弟》,看看杜甫诗中的一 轮明月给我带来了什么?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本首 诗的意思。
疏通诗意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边防驻军的鼓声。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诗意: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 传来了孤雁哀鸣。
疏通诗意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意: 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更何况烽
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诗歌赏析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首联:更断雁啼,浓重悲凉。
赏析:
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 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 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 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 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 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 景。
诗歌赏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颔联:清露盈盈,乡情依依。
赏析: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 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 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 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 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 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 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 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 形象在脑中浮现。 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3、读出感情。
古诗朗读
听古诗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作者简介
思考探究
2、“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兄弟离散, 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这两句诗概 括了当时何种生存背景?
参考: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
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 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 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诗歌赏析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颈联:弟兄离散,天各一方。
赏析:
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 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 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 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 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 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 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