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运作模式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合集下载

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 目实施的实践与思考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项目实施流程 • 项目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 项目实施案例分析 • 思考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 地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土地开发整理的意义
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手段,是推进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
XX市XX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项目背景
为了推进XX市XX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需要对现有土 地进行开发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耕地和建设用地供给。
项目目标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和建设用地供给,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在今后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应更 加注重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推动农 村的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 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注重生态环保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确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同时还要注重土地整理后的生态修复工作。
加强项目实施中的监管与管理
01
加强项目管理
要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明确各方的职责和权利,确保项目的顺利
实施。同时,要注重对项目进度的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项目实施实践的展望
01
加强项目实施的科学 性和规范性
在今后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应更 加注重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制定更加 规范的项目实施流程,提高项目实施 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及经营模式分析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及经营模式分析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及经营模式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和经营模式的有效方案,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分析不同的经营模式,可以更好探索实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最佳实践,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和价值,同时降低土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土地开发;项目管理;经营模式引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指对土地进行改良和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价值的过程。

在当前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管理和经营模式上的问题。

如何有效地管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提高项目的效益和社会效应,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分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重点内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是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其管理方式需要兼顾项目的可行性、效益和可持续性等因素。

本部分将从整体管理框架和主要管理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结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整体管理框架应包括项目策划、实施、监督和评估四个阶段。

在项目策划阶段,需要制定项目的目标、范围、时间表和预算等,明确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在项目实施阶段,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任务分配、资源调配和进度安排等。

在项目监督阶段,需要对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项目评估阶段,需要对项目的效益和成果进行评估,为未来的项目管理提供经验和教训。

1.2重要管理环节分析1)人员管理:对项目的负责人和团队成员进行人员管理,包括工作职责的明确、培训和激励等,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资源管理:对项目所需资源进行管理,包括资金、设备、人力和材料等,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风险管理: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及时制定应对措施,避免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有关土地综合整治的项目开发管理研究

有关土地综合整治的项目开发管理研究

有关土地综合整治的项目开发管理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逐渐成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土地综合整治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于土地综合整治的项目开发管理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综合整治的效率,还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开发管理的概念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开发管理是指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规划、组织、监督和控制,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和要求。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开发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旨在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开发管理包括项目的策划、设计、施工、验收、移交和运营等全过程管理。

二、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开发管理的重要性1.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开发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规划、整合和综合利用,可以减少土地空间的浪费,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这不仅可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2.改善城市环境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开发管理可以通过改善城市环境来提高城市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通过对城市空间的综合治理,可以改善城市的道路、桥梁、绿化、水利等基础设施设施,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开发管理可以通过优化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方案,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可以使项目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提高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三、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开发管理的关键要素1.项目策划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开发管理的第一步是项目策划。

项目策划需要对项目的目标、范围、工作内容、组织管理、技术要求、投资预算等进行科学规划,明确项目的定位和方向。

2.项目设计项目设计是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开发管理的关键环节。

项目设计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确保项目的高效、安全、环保和节约能源。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运作模式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运作模式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运作模式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目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各地都出现了一些成功的可供借鉴的示范项目和管理模式,但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我们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对土地开发整理实践工作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总结经验、不断革新以指导土地开发整理实践。

有必要在有效贯彻落实国务院28号文件精神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是有效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的基础上,开展市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建设标准研究,创建具有北京市特色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与评价体系,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提供政策与管理依据;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做出重要贡献。

该项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开发整理管理模式,创建具有北京特色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与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土地开发整理确保了基本农田保护及耕地的占补平衡近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在开展详尽土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北京市财政投入土地开发整理资金高达 4.5亿元,再加 上国家投入的相关资金、区县自筹资金和社会资金,用于土 地开发整理的总资金高达 10亿元,实施各类土地开发整理 项目约1000项,新增耕地达18万亩。

此项工作在土地开发 整理项目的规划、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 衡和占补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 6所示。

图6北京市耕地、园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变化图(1991〜2003年)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结合首都生态环境建设、农田水利设 施建设等工程,在进行充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条件 下,重点对宜农荒地实施土地开垦、对砖瓦窑及其取土用地、 废弃旧村址、废弃坑塘及渠道、采沙石场、堆沙石及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地等进行治理与复垦。

仅在 1997年至2001年期 00o O o O8 6O400O间累计开发整理、复垦优质耕地约15万亩,在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同时,为改善北京市郊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的实践与思考汇报人:日期:•引言•项目实施的实践•项目实施的思考目•未来展望与总结录引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背景和意义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土地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因此,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意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有利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服务功能;有利于增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目标是实现土地利用的高效、有序和可持续,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质量、增强防洪抗旱能力、保护生态环境等。

任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主要任务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土地资源整合、农田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

其中,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是项目的基础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项目目标与任务概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土地资源保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措施,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项目实施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等工程措施,提高项目区防洪抗旱能力,降低自然灾害风险。

综上所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践与思考,不断提高项目实施水平,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土地整治项目运营方案

土地整治项目运营方案

土地整治项目运营方案一、项目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土地整治项目作为解决城市发展中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和城市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整治项目是指通过对城市土地进行规划、整理、开发和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增加土地资源的供给,并且调整土地利用关系,使城市土地得到合理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提高的一种综合性的土地资源管理措施。

土地整治项目的运营方案,就是针对当前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资源供给,调整土地利用关系,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土地资源供给2. 调整土地利用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3. 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改善生态质量4. 提升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 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三、项目内容1.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估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潜力,为后续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 土地规划设计根据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估的结果,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设计方案,包括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等,为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指导。

3. 土地整理与开发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整理以及开发利用,包括城市土地的整理和重组、土地的开发利用等,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4.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对城市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包括生态公园建设、湿地保护、水系修复等措施,改善土地的生态质量。

5. 土地管理与监测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体系,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四、运营机制1. 组建专业团队组建由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规划设计、土地整理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人才组成的团队,具备土地整治项目运营所需的专业能力。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以及相应经营模式研究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以及相应经营模式研究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以及相应经营模式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逐渐成为各级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

土地是农业的根本,土地的开发和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因此,土地开发管理被称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建设性工作。

本文将针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以及相应的经营模式进行简要的分析。

标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项目管理;经营模式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我国一项基础性的事业,具有多目标和多管理层次的特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实施阶段的管理具有十分复杂的过程,最为关键的两个是质量管理和资金的管理,国家在土地开发的事业中投入大量的资金,其根本目标在于建设出高品质的农田。

因此,对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以及其经营模式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1 土地开发整理综述土地开发整理指的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根据国家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以及农民的用地需求,对没有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土地,在具有一定的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土地平整、农田合并、沟渠道路整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土地开发整理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此实现耕地总流量的相对平衡。

土地开发整理也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必然选择,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土地质量,增加耕地的有效利用,进而全面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

我国正处在一个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耕地被占用,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为了使现有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土地开发管理成了必然的选择。

在过去的土地开发实践中,我国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却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粗放式管理所带来的弊端,由于缺乏科学的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开发管理前后的土地质量无法进行具体的量化和评价,也使得我国在土地开发管理工作方面无法顺利进展。

2 土地开发整理的内容和管理模式土地开发整理的内容应当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几方面。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开发利用与土地开发整理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开发利用与土地开发整理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开发利用与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土地开发利用和土地开发整理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就土地开发利用和土地开发整理的概念、目的和方法进行探讨,并对土地开发利用与土地开发整理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土地开发利用土地开发利用是指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实现土地的最大化价值,并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和社会效益。

土地开发利用具有以下几个目标:1.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

土地是有限资源,通过开发利用,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需求,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2. 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通过科学规划和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使土地在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

3. 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在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地开发利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建设用地开发、农田改造、城市更新、景观规划等。

不同的土地类型和用途需要采取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以实现最佳的土地利用效益。

二、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对已利用土地的规划整合和优化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开发整理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整理和规划,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分配各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2. 改善土地利用环境。

土地开发整理可以改善土地的复杂性和碎片化,提高土地利用的便利性和连贯性,改善土地利用环境,促进土地的有效利用。

3. 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开发整理可以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开发整理的方法主要包括土地分类调整、土地整合、土地复垦和土地复利用等。

通过对已利用土地的优化调整,可以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的效益。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的意义和作用摘要:土地整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文章试从土地整理的角度出发,以实际工程为例,探讨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的意义,并对进一步完善土地整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综合效益中图分类号:F3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27-0144-02 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5]29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出发点,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促进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者统一;要落实《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国土资发[2003]69号),积极实施重大工程,促进项目布局的相对集中”。

通过土地整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民增产增收。

在开展土地整理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后,农业生产成本得到降低,规模效益普遍提高;通过土地整理,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全面发展。

通过土地整理,逐步实现了土地利用分区,彻底改变了农村土地利用缺乏规划、村庄“天女散花”的状况。

1贵州地区农田土地现状及治理对策1.1贵州土地资源概况贵州位于祖国西南,土地总面积17.62万km2,处于云贵高原向东部低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为高耸于四川盆地和广西盆地之间的一个强烈岩溶化的高原山区。

山地占61.7%,丘陵占30.8%,山间平坝占7.5%,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城镇化水平仅为17.21%。

1.2贵州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全省农用地面积14 373 341.72 ha,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1.60%;全省建设用地面积528 566.70 ha,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0%(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7 606.35 ha。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优化设计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的开题报告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优化设计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的开题报告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优化设计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土地开发整理是指通过对已有土地进行再开发、再利用、再分配和整合等手段,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过程。

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优化设计就是在前期规划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勘测实测、优化水土保持措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促进、程序秩序和谐发展”的综合性目标。

江苏省在近年来的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江苏省大力开展了土地整理项目,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存在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社会效益不明显等问题。

因此,本研究针对江苏省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优化设计的角度分析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当地的城市化进程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通过对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具体包括:(1)分析江苏省土地资源开发现状,总结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存在的问题;(2)提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优化设计方案,包括加强勘测实测、优化水土保持措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3)制定针对性的工作计划,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1)文献调研法:对国内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总结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优化设计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2)实地调查法:对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现场调查和实地勘测,了解项目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提出优化设计方案提供依据;(3)案例分析法:选取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项目中优化设计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提出优化方案提供参考;(4)专家访谈法:采访土地开发整理领域的专家,了解他们对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优化设计的看法和建议,为本研究提供指导。

浅析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浅析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浅析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土地整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整体规划,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这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战略举措。

根据土地整理后的主导用途,可将土地整理分为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

1.农用地整理农用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以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土地有效供给量,提高农用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过程。

农用地整理包括农用地调整、农用地改造、地块规整、基础设施配套、零星农宅的迁并等,具体内容包括农用地面积、位置的变动、性质的置换、低效农用地的改造以及地块规整重划,水、电、路等小型基础设施配套和零星农宅的迁出或合并。

农用地整理可根据整理后的主导用途分为耕地整理、园地整理、林地整理、牧草地整理和养殖水面整理等。

(1)耕地整理。

耕地整理是指对农田进行的整理。

耕地整理的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其他工程(如农田防护林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

(2)园地整理。

园地整理主要指果园、桑园、橡胶园和其他经济园林用地的整理。

(3)林地整理。

林地整理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林地的整理。

(4)牧草地整理。

牧草地整理包括放牧地整理和割草地整理。

(5)养殖水面用地整理。

养殖水面用地整理主要指人工水产养殖用地整理。

2.建设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是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为主要目的,采取一定措施和手段,对利用率不高的建设用地进行综合整理。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和意义土地整理是指对现有土地进行规划和利用的过程,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

本研究旨在对地区土地进行整理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并为合理规划土地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1.区域土地资源状况分析: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情况和利用程度,分析当前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土地整理的必要性:根据区域土地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阐述土地整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土地整理的可行性研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分析土地整理的可行性,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

4.土地整理的方案设计:提出针对性的土地整理方案,包括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土地流转、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等。

5.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对土地整理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减少不利因素对整理项目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1.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通过查阅文献、调研等方式,收集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经济发展状况等相关资料。

2.经济分析方法:利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

3.社会影响评价方法:采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

4.环境评价方法:运用环境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土地整理的环境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

5.风险评估方法: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土地整理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

四、预期成果和效益1.为土地整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为土地整理决策者提供科学、全面、可行的决策依据。

2.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整理,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通过整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五、研究计划安排1.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初步收集和整理区域土地资源、经济发展状况、相关政策法规等资料。

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及其经营模式

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及其经营模式

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及其经营模式摘要:由于我国的人口数量较多且人均耕地数量相对较少,应当深刻认识到土地开发整体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才能有效的改善居民的生活现状,在确保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时,使维护土地开发工作中的各项环节能够顺利推进,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旨在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及其经营模式的研究,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优化经营模式设计,以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从而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经营模式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非常显著,已经影响到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稳定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关部门也应充分重视,特别是土地开发整理方面的问题,为提升土地应用效率创造积极的条件。

在新时期更应该加强土地利用的整体效率,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构建新型土地开发模式,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当设立具体的工作目标,因地制宜制定科学规划方案,确保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效率得到充分提高。

1.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措施1.1完善相关政策,设立组织领导机制在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时候,为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应当制定完善的相关政策,促使项目管理工作有据可循、有法可依,贯彻落实于实际中。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土地管理法》,但是就目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实况来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不断地更新和优化,以保证其符合当前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要求。

由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是系统化工程,涉及诸多项目,因此在预算编制方面也有着较大的难度,种类繁多,覆盖面积广泛,只有在完善的法律基础上,才能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需要进一步在法律法规中明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预算方面的管理办法,以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减少项目管理风险。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研报告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研报告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研报告【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的开发整理成为重要的环节。

本项目旨在对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项目目标】:1.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闲置土地。

2.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布局的合理性。

3.改善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项目内容】:1.土地调查:对项目区域的土地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用地结构等。

2.土地规划:根据土地调查结果,制定土地规划方案,包括用地分区、建设布局等。

3.土地整理:对土地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包括土地征收、土地整合、用地专项规划等。

4.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土地规划方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排水系统、绿化带等。

5.用地开发:将整理后的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包括住宅建设、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等。

6.环境保护:在土地开发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项目效益】:1.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土地整理,使闲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的经济效益。

2.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土地整理后,能够使城市空间结构更加合理,提高城市的功能布局和居住环境。

3.提高城市发展质量: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能够推动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和城市形象。

4.改善环境效益:土地整理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

【项目实施方案】:1.项目组成:设立项目组,由土地规划、土地管理、市政工程、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组成,形成合作机制。

2.组织调配: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技术支持:积极取得技术支持,利用先进的土地规划与管理技术,提高项目的实施效果。

4.宣传推广:加强对项目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对项目的认知度和理解度,争取社会支持。

【项目投资】:1.建设投资:包括土地征收、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开发等方面的投资,预计总投资金额为X万元。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方案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方案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方案是指对特定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整理的计划和方案,旨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针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项目背景与意义。

1.1 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背景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

1.2 项目意义。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意义在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开发整理项目,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二、项目目标与内容。

2.1 项目目标。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形象。

2.2 项目内容。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内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土地开发等方面。

具体包括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土地开发项目设计等内容。

三、项目实施步骤。

3.1 土地资源调查评价。

首先需要对项目所涉及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所有权、土地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调查评价,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利用潜力,为后续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3.2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

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时,需要综合考虑土地资源的特点、城市发展的需求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应包括土地利用总体布局、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功能区划等内容,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3 土地整治工程实施。

土地整治工程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重要环节,包括对土地资源进行整治和改良,提高土地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具体工程包括土地平整、水土保持、绿化美化等内容,旨在改善土地环境,提升土地品质。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及经营模式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及经营模式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及经营模式摘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与经营对于工程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在综合分析当前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土地开发整理的经营模式。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营模式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在实际操作中涉及工程测量,还要包括经济与法律对这项工作的影响,同时行政与管理在项目的开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该项目的基本立足点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科学的土地开发整理能够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业增加值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对于确立合理的开发经营模式,提升土地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也发挥着重大作用。

随着当前我国用地量的增加以及粮食生产任务的不断加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与经营模式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

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土地开发整理在学术界作为一个具体的概念的提出相对较晚。

但是长期以来在这方面的工作却早已开展。

自我国新《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以后,人们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并积极贯彻中央土地工作精神,在工作中取得了积极效果。

但是就目前状况而言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土地开发整理中仅重视数量的提升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繁荣和建设用地需求急剧增长的背景下产生的。

一些建设用地单位或地方政府为了提升建设用地项目审批的速度,需开发一定数量的耕地作为补偿,否则根据我国政策,建设用地项目不能得到及时的审批。

因此,这些主体单位就加快工程进度,开发大量耕地用以补偿建设性用地。

但是,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获得建设性用地,因此在土地开发中仅重视数量上的平衡,忽视了所开发耕地的质量。

这种倾向下开发出的土地质量不高,生产能力有限。

建设项目所占用的耕地质量与新开发的耕地质量严重不平衡。

这实际也是一种土地生态破坏的表现。

2.在土地开发中仅重视局部利益,忽视长远的整体利益。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及经营模式分析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及经营模式分析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及经营模式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规划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探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工作得以顺利稳定地开展,为土地开发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以及资料参考。

本研究对于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管理措施;经营模式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概念土地开发整理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荒地、盐碱地、滩涂、空闲地等宜农未利用的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压占、挖损、污染、破坏的土地和风沙、洪灾、滑坡等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对农村地区林、田、路、渠等进行综合整治。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以增加耕地面积、恢复土地可利用功能、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工作优化策略2.1建立健全土地开发整理法律法规机制科学完善的土地开发整理法律法规机制是保证土地开发项目管理活动能够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保证土地开发项目能够顺利科学地完成。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法制环境的引导和规范对项目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项目参与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律风险意识。

要建立健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审批和监管机制,加强对项目的监管和检查,预防和化解项目中出现的法律纠纷和风险。

要建立健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法律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中的法律问题。

2.2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专业技术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在土地开发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逐渐应用计算机技术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以不断完善项目管理理念,提高项目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效益。

首先,需要加强完整系统的土地开发整理技术标准体系的制定,明确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的具体规定,了解土地开发整理的相关序列以及专门的门类,并做好验收和评价的行业技术标准的规范。

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我国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土地闲置、坑塘水患、土地利用低效等问题,这不仅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而且也成为了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难题。

为此,国家加大了农村土地整治的力度,投资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希望通过土地整治工程来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由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利益相关者,项目的管理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

在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过程中,目前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可推广的项目管理模式,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与方法,为提高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和项目成功率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可以深入了解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的项目管理情况,研究现阶段问题所在并提供有效的解决建议,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工作的开展,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次研究将探究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和方法。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农村土地整治的概念、意义和发展现状;2.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项目管理流程;3.针对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难点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4.分析并总结已有的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从中归纳出其优缺点;5.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并对新模式进行分析、验证和实践。

通过以上研究内容,本次研究的目标是:1.深入了解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总结和分析已有的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其优缺点,探索出适合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与方法;3.为推动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次研究采用文献调研法、案例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包括:1.文献调研:收集与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文献、报告、研究成果等资料,并进行归纳和分析。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研究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研究

产生 应付任 务 的现 象 , 些 地 方 将 国 家进 行 的土 地 一
开发 整理项 目投资作 为 一 种 “ 鱼工 程 ” 将 同样 的 钓 , 地 块 分别 用 来 吸 引 不 同类 型 国 家 投 资 和 上 级 政 府
源、 环境 三者 有机 统一 。 第 二 , 地开 发 整 理 意 识不 强 。对 土地 开 发 整 土
8亿 农 民、 惠及 子孙 后代 的宏伟 工 程 。这 项 战 略 , 对
于全 面建设 小康 社会 、 加快 推进 社会 主义 现代 化 , 对
于构建 社会 主义 和 谐社 会 、 持 经 济 社会 持续 快 速 保
稳 定发 展 , 有极 为重 要 的意义 , 具 因此 如何更 有效 地 对 土地 开发 整理项 目进 行管 理和 运作 成为一 个新 的
课题 。


现行 管理模 式剖 析
理 的主要 目的和 意义认 识不 够 , 在着 功利 性 , 易 存 容
我 国 目前实 行 的是一 种 以行 政 职能 为主 的土地 开发 整理运 作模 式 , 以行 政权 力推 动为 主 , 与 主 即 参
田、 、 、 、 进行 综合 整治 , 水 路 林 村 增加 有效 耕地 面积 ,
提高 土地 质量 和利用 率 , 善 生产 、 活条 件和 生 态 改 生 环境 的活 动 ; 土地 复 垦 指 对 因生 产 建 设 破坏 和灾 毁
矛盾 。 因此 , 必要 推进 土地 开发 整理体 制 的改革 , 有
维普资讯
第2 3卷第 5期
20 0 7年 l 月 0




水 电



报 ( 科 版 ) 社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研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研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研一、项目背景与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口增长的加速,城市土地的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城市土地的规划、规整和开发,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的布局结构,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本项目旨在对其中一地区的土地进行开发整理,重点包括城市用地规划、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土地利用不合理、生产生活条件差、环境污染等问题,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本可行性研究将从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是否值得进行该项目的实施。

二、市场需求1.市场分析对目标地区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该地区人口规模、人口结构、生产力水平、行业构成等情况。

同时,明确目标市场对住房、商业办公楼、公共设施等方面的需求。

2.市场前景根据市场分析结果,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对住宅、商业办公楼、公共设施等领域的需求量。

结合目标地区的市场竞争情况和政策支持,评估项目的市场前景。

三、技术可行性1.技术路线确定项目的技术路线和实施计划,包括土地规划和整理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等。

分析目标地区的现有技术水平和是否满足项目实施的需求。

2.技术创新性评估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和对现有技术的改进程度。

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项目的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降低项目的施工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

四、经济可行性1.投资规模根据项目的规模和目标,估算项目所需的投资规模,包括土地收购、建设投资和运营费用等方面。

2.投资回报通过收入、成本和利润的估算,评估项目是否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

同时,进行风险分析,评估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五、环境可行性1.环境评估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破坏、资源消耗和污染等方面。

同时,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和避免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运作模式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目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各地都出现了一些成功的可供借鉴的示范项目和管理模式,但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我们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对土地开发整理实践工作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总结经验、不断革新以指导土地开发整理实践。

有必要在有效贯彻落实国务院28号文件精神“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是有效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的基础上,开展市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建设标准研究,创建具有北京市特色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与评价体系,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提供政策与管理依据;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做出重要贡献。

该项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开发整理管理模式,创建具有北京特色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与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土地开发整理确保了基本农田保护及耕地的占补平衡近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在开展详尽土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北京市财政投入土地开发整理资金高达4.5亿元,再加上国家投入的相关资金、区县自筹资金和社会资金,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总资金高达10亿元,实施各类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约1000项,新增耕地达18万亩。

此项工作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划、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6所示。

图6 北京市耕地、园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变化图(1991~2003年)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结合首都生态环境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工程,在进行充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条件下,重点对宜农荒地实施土地开垦、对砖瓦窑及其取土用地、废弃旧村址、废弃坑塘及渠道、采沙石场、堆沙石及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地等进行治理与复垦。

仅在1997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开发整理、复垦优质耕地约15万亩,在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同时,为改善北京市郊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调查资料,1999年至2002年期间,在林地和建设用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北京市实施了市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755个,累计新增加农用地16.7万亩。

另外,北京市还申报了16个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待项目竣工后可增加农用地 2.65万亩。

正是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国土资源管理局采取了有效的土地开发整理措施,加之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北京市2000年、2001年和2002年连续三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二)土地开发整理促进了首都生态环境圈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阶段:一是通过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以达到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二是结合土地整理及土地利用配置的优化,有效地开展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以创建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三结合土地整理和村庄整理,在美化农业生产及农村景观的同时,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改善。

近5年来北京市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的情况下,通过土地开发整理使得城郊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农村及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明显:北京市结合土地开发整理、中低产田改造等实施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

林业生态工程、密云水库上游水土保持工程、饮用水源保护及泥石流防治工程、前山坡地爆破造林工程等,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及建设生态农业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郊区平原的农田林网和主要干线公路绿色通道建设成绩显著,在适度开发宜农荒地的同时,使得北京市山区林木覆盖度提高到60%以上,并且建成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安置劳动就业)、生态环境效益十分显著的高标准园地面积178.81万亩;平原区营造林网(特别是区县城、卫星城外围地区的林网)和林片总面积超过6万亩。

与此同时,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及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200平方公里,使治理地区土壤年平均侵蚀模数由2000吨/平方公里下降到1600吨/平方公里,使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扩散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密云水库、怀柔水库的水质连续保持国家地表水二类水质标准。

通过土地复垦等综合措施治理砖瓦厂、河道采集沙石场等废弃荒地,并在永定河、潮白河、大石河、南口以及延庆县康庄等重点风沙危害区营造经济型的生态林30万亩以上,为有效控制地面扬尘、改善大气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土地开发整理在促进北京市郊区土地利用模式优化、提高土地资源效率方面成绩显著。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表明,生态环境退化是区域土地利用的产物(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the product of land use)。

美国EPA的专家通过监测新泽西州一个小流域过去30年的生态环境变化,指出所有的生态环境问题事实上都是区域土地利用与土地规划问题。

基于上述认识,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相关研究专家,2000年初市土地整理中心在开展平谷区土地开发整理的实践过程中,就设立了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在2002年还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北京市土地资源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分析报告》。

在上述充分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明确了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就是创建区域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将传统的土地管理方式逐步转变为以生态农业土地评价为核心的土地规划及管理模式,并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区域土地利用配置,使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的林地与园地面积比重得到增加,如图7和图8示,以达到从根本上消除引发生态环境退化的因素。

图7 北京市远郊区县林地园地面积(1993~2003年)变化图图8北京市近郊区林地园地面积(1991~2003年)变化图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开展强化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随着土地开发整理特别是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工作的开展,北京市政府先后决定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全面禁止开采沙石、生产粘土或部分以粘土为原料的实心砖、多孔砖、空心砖以及粘土瓦,并要求尽快对废弃的工矿用地进行复垦。

在水源涵养林及生态防护林集中的山区,严格禁止过度开垦与建设,与此同时,市人民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山区生态林建设和管理实行“养山就业、规范补偿、以工代补、建管结合”的方针,为有效保护山区造林绿化成果,提升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和管理水平,切实维护山区农民的利益,促进山区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建立了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通过建立生态林补偿机制,实现山区农民由“靠山吃山”向“养山就业”转变,推进了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山区生态林补偿范围是经区划界定的山区集体所有的生态林,总面积为60.8万公顷(912万亩),月人均补偿400元,补偿人数全市近4万人。

补偿年限从2004年开始,暂定到2010年。

(三)土地开发整理促进了京郊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开发整理作为政府扶持农业的重要手段,必须不断强化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支持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将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要目标,使土地开发整理资金及其相关工程措施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土地权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如2003年北京市实现农业增加值95.3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3%;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7.9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其中,种植业产值102.3亿元,增长5.2%,养殖业产值135.6亿元,增长9.6%。

种植业与养殖业结构由2002年的45:55调整到43:57。

2003年北京市粮食播种面积212万亩,各类经济作物和其它农作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45.4%上升到48.5%。

全年粮食产量58.0万吨,粮食单产为273.7公斤/亩。

主要农副产品肉类、牛奶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0.3%和15.6%,蔬菜产量下降3.4%。

1999年以来,北京市财政投入土地开发整理资金就高达4.5亿元。

在上述财政投入以及国家投入的相关资金、区县自筹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支持下,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实施了各类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约1000项,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科学研究,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在区域为核心,创建可持续性的农业生产模式,这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北京市新兴农业(设施农业、籽种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和加工农业)的迅速发展。

仅2003年北京市新兴农业实现产值148.3亿元,占郊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2.9%;使新兴农业对北京市郊区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133.6%。

北京郊区种植业由传统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90万亩,花卉、药材种植面积突破了10万亩,饲草种植面积达到27.7万亩。

养殖业发展快速,产值占大农业产值比重达到50%。

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和先进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近11万农民经过培训获得绿色证书。

北京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在全国率先启动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开展对促进北京市郊区农民就业增收,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促进郊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资料,随着近些年来大规模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京郊农民年平均每人纯收入从1997年的约3224元(未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时)增加到2003年的6496元,即土地开发整理直接或间接地使京郊农村农民年均纯收入翻了一番,如图9示。

图9 北京市农村居民年平均每人纯收入变化图(四)土地开发整理增强了农业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近5年以来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在北京市郊区全面展开,实施的755个市级土地开发整理遍布京郊11个区县的50个乡镇。

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与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等密切协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裕农民为主线,进一步深化土地开发整理及土地管理改革,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基本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一是土地开发整理增强了京郊综合经济实力,农民生活实现了小康。

北京市郊区农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0%以上,2003年京郊农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6496元。

二是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现代农业初具规模,种植业由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开始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饲草三元结构转变,新兴农业等迅速兴起,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全面推进,区县工业开发区、乡镇工业小区建设加快,郊区旅游业蓬勃发展,农村消费市场活跃。

三是土地开发整理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使科学技术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因素。

随着土地开发整理和农业科技的广泛运用,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超过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