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行为与建筑能耗分析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活行为与建筑能耗分析报告【摘要】城市建筑生态环境成为当今社会城市发展的主要焦点,在全球能源危机的情况下,作为人口密集居住的城市成为能源消耗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建筑设计行业一直在以设计节能建筑的方式,通过新型材料以及节能技术的运用减少城市建筑能耗。城市作为人类集体聚居的生活环境,关于城市建筑能耗与人的行为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本文中笔者从主体人的生活行为出发,对城市建筑能耗及分布加以分析。

【关键词】建筑生态学;生活行为;能耗;建筑节能

城市建筑生态学是将城市与生态学相结合,通过建筑设计手段改善人类聚居环境的一门学科。在现今社会,人类的生存面临着许多问题,人口增多、全球变暖、能源紧缺、重大自然灾害等等,都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城市化发展的今天,作为人口聚集的主要场所,城市建筑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大多数人的生活,也成为建筑师关注的重点。而在众多关于城市建筑生态的问题中,关系城市动力的能源问题成为科学技术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并且各行业人员一直在为此努力。但目前对于城市能源问题,仅限于通过技术手段扩大能源来源以及减少建筑能耗。笔者认为,人作为城市中的行为主体,是城市中能源使用的主要因素,因此可通过对人的生活行为与城市建筑能耗关系的分析,利用关于城市及建筑的设计手段,通过环境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来改变现有的能源使用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1.传统意义的节能建筑

1.1 节能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

1.3 节能建筑的特征:

节能建筑的特征主要是减少资源消耗。设计、建造、使用要减少资源消耗;高性能质量。结构用材要足够强度、耐久性、围护结构、保温、防水等;减少环境污染。采用低污染材料,利用清洁能源;延长生命周期;多回收利用。

1.3 与建筑相关的问题

除了气候之外,同时也涉及许多关于建筑的问题建,包括地形、地貌利用问题,绿化问题,水体问题,环境小品问题;建筑的朝向问题;建筑的体型问题,包括体型系数,空间利用,构架与飘板等;建筑的面积问题,应倡导适度的消费观念;建筑的物理环境问题,声、光、热、日照与通风等问题,应尽量采用自然采光与通风;建筑的节水问题,应选择节水型器具,还有中水利用问题;建筑的节地问题,尽可能加大住宅进深,缩小面宽;尽可能采用条形住宅;选择合适的建筑层数;建筑的太阳能利用问题,主动式太阳能住宅,被动式太阳能住宅;建筑的装修问题,以简约为主,能够体现家的

感觉。

虽然关于传统意义上的节能建筑已经有了大量的理论及实践支持,但这种思维方式仍停留在建筑设备层面上,是通过技术硬件来解决问题,但对于建筑软环境,即人的行为因素则不曾在考虑范围内,因此关于城市能耗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并不全面。

2.生活行为与建筑能耗

2.1 城市的产生源于人类的聚居行为。

希腊建筑师c.a.杜克塞迪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研究“人居环境”的理论,又称城市居住规划学、人类环境生态学。人类聚居环境泛指人类集聚或居住的生存环境,特别是指建筑、城市、风景园林等人为建成的环境。人类聚居可分成15级层次单位:个人、居室、住宅、住宅组团、小型邻里、邻里、集镇、城市、大城市、大都会、城市组团、大城市群区、城市地区、城市洲、全球城市。

人居环境所考虑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整个人类的聚居环境,并非单纯的建筑或城市问题。人居环境科学就是以人类居住的环境科学这二大要领范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探索研究人类因各种生存活动需求而构筑空间、场所、领域的学问,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

城市聚居行为将人力与资源等积极发展因素集中在同一区域,

在促进社会发展、推动人类进步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与此同时,也将能源、物质的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等负面因素集中,所出现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比如破坏环境平衡、人口迅速增长、能源大量消耗、产生大量废弃物等等。

因此,本文以人居环境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城市聚居的生活行为与建筑能耗的关系,从行为组织模式上寻找解决方案。

2.2 聚居行为产生重复能耗。

不同于建筑技术普遍的基础节能方式,人的生活行为所产生的建筑能耗具有时间区段性以及空间流动性。在卡拉·罗蒂对意大利罗马的城市能耗分析中,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有着不同的区域峰值,并根据一定期间内的长期统计数据分析后,发现其变化的规律性。

其中,在白天主要从事社会活动时,能源消耗主要为交通因素,具有点状分布的特性,主要集中在较繁华区域;而在日常工作中,消耗则有所减少。能源消耗的高峰期是主要体现在个人自由活动增加的情况下,这一时期人类主要为消费型生活行为,比如假期的休闲娱乐、逛街购物活动,以及节日庆典等,并且全部区域内能耗都大量增加,并且在主要消费场所达到最高峰;能耗最低的是凌晨时段,除某些特殊区域的小范围内的生活行为外,城市多数人处在沉睡状态,因此能源消耗也相对减少。

由此可见,城市人群的有着相类似的习惯性社会行为,城市能源的使用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当从事社会性活动时,能源使用的时间以及地点都比较集中,个体能耗较少;而个人活动增加时,则

时间与地点都较为分散,并且个体能耗增加。这表明,在增加独立个体自由行为的同时,也加大了能源的重复性损耗。

3.结语

本文通过对聚居的城市生活行为与建筑能耗的分析中得出,在建筑设计中,除技术手段之外,还可以通过对人生活行为的进行分析及干预设计,引导人的生活行为,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能耗。

参考资料:

[1]吴良镛著.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

[2]阿兰·v·尼斯、詹姆斯·l·斯威尼、k.j.阿罗等著,李晓西等译.自然资源与能源经济学手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

社.2007.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