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oc(点对点)模式组网方案
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及组网方式

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及组网方式
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及组网方式
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实现在有线区域网络之外的局域网内进行无线数据传输。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WLAN技术正在得到广泛应用。
WLAN技术的组网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基础设施模式、
点对点模式和混合模式。
基础设施模式是最常见的组网方式,其结构由无线接入点(AP)和用户组成。
AP是无线局域网的
核心设备,其作用是提供网络服务,如数据转发、身份认证、加密解密、流量控制等。
点对点模式又称为adhoc网络,指直接相连的两个设备之间建
立连接,实现点对点通信的组网方式。
这种方式通常用于两个或多个设备之间直接通信,没有AP参与的情况下。
但是,它
的带宽和覆盖范围有限,适用于方圆几十米的局域网。
混合模式指将基础设施模式和点对点模式结合起来,使用这种组网方式可以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大范围覆盖的要求。
比如,在一个大型园区内,可以通过基础设施模式建立多个AP,并
在每个AP之间通过点对点模式建立连接,从而实现园区内移
动设备之间的无缝漫游和分布式管理。
同时,由于AP之间共
享数据和网络服务,大大提高了无线通信的整体效率。
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如智能家
居、智能医疗、智慧城市等。
WLAN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也将给后续应用带来更加便捷、高效、可靠的无线通信体验。
ad hoc网络互联设置方式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WindowsXP和Win7的AD-HOC

点对点(Ad-hoc)连接建立无线点对点连接可以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网络共享模式,我这里不做详述,详情可参见微软技术服务文章:其二是使用网桥模式实现共享上网,下面我们就来讨论第二种模式,如下图所示。
两台笔记本电脑通过ad-hoc组网,其中一台笔记本的有线网络连接互联网,在没有AP的情况下,通过无线点对点连接实现共享上网。
下面我们就来看该如何实现。
首先在PC2中按照上述微软官方技术文章中的指导建立ad-hoc服务:1. 在【无线网络连接属性】->【无线网络配置】->【高级】中选择【仅计算机到计算机】建立计算机到计算机的连接2. 【无线网络连接属性】->【无线网络配置】->【添加】来添加无线网络,设置SSID,加密参数等。
注意:在添加前,最好删除列表中之前所设定所有无线网络。
设置网络安全参数3. 设置完成后如下,你可以看到网络配置中左侧小图标变成了一个小网卡标识,如果没有连接,上面还会有个小红叉。
Ad-hoc无线网络连接4. 要实现共享上网,最后还需要建立一个网桥,以实现无线到有线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
在网络连接中,选择要桥接的两个网络,如选择我们要桥接的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可以按住【Ctrl】选择多个网络),然后在右键菜单中选择【桥接】,系统就会自动建立一个虚拟的网桥,如下图所示。
通过网桥共享上网我这里使用的Windows XP系统,如果你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Vista 或Windows7,就更简单了,可以参照下文的方式建立Ad-hoc点对点连接服务。
创建网桥的情况和Windows XP大同小异,这里就不作赘述了。
好了,下面我们就可以设置PC1上的无线网络了。
在Windows7上实现无线网络共享会比Windows XP简单很多,我们只需要在【网络和共享中心】中使用【设置新的连接或网络】向导即可轻松完成无线网络共享设置。
首先,打开【设置新的连接或网络】向导,选择【设置无线临时(计算机到计算机)网络】,进入下一步。
无线组网(一)――点对点网络的应用

无线组网(一)――点对点网络的应用环境点对点无线网络又叫Ad-Hoc网络,主要适用于有临时需求的双机互连。
Ad-Hoc网络没有有线基础设施的支持,网络中不存在无线AP,网络中的节点均由移动主机构成。
不管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电脑,只要有两台或者两台以上配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只需简单设置,就能随时随地实现无线局域网连接。
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这种点对点网络,从设置上来说较简单。
以我司电脑无线网卡和笔记本自带的Intel 4965AGN笔记本无线网卡组网为例,介绍双机互联的设置步骤,具体设置请看以下步骤。
一、电脑无线网卡的设置步骤1:安装无线网卡驱动程序。
安装无线网卡驱动程序时,推荐在驱动文件中直接双击“setup”文件进行安装。
步骤2:运行电脑客户端应用程序,选择“配置文件管理”。
此时您可以新建一个配置文件或者修改原有的配置文件。
步骤3:进入配置文件管理界面后,选择“高级”选项卡。
“网络类型”选择“Ad Hoc”模式即可。
步骤4:点击确定后,在“常规”选项卡中会要求输入一个网络名称,如:本例中输入了“123”这个网络名称。
步骤5:点击确定后,在无线网络连接属性中配置一个IP地址。
至此,电脑无线网卡配置完成。
二、Intel 4965AGN笔记本无线网卡的设置步骤1:在笔记本上双击无线连接图标,弹出无线网络连接属性框。
然后切换到“无线网络配置”选项卡,勾选“用Windows配置我的无线网络设置”选项,如下图所示。
步骤2:单击右下角“高级”按钮,将会弹出如下图所示对话框。
在其中点选“仅计算机到计算机”选项,然后去掉“自动连接到非首选的网络”复选框,最后单击“关闭”按钮。
步骤3:返回步骤1所示窗口后再单击“添加”按钮。
接着会弹出如下图所示设置框,在“网络名(SSID)”中输入与电脑网卡设置一样的SSID号“123”。
由于电脑无线网卡没有设置加密,因此在Intel 4965AGN笔记本无线网卡上也不进行加密设置。
无线局域网拓扑结构

模式有时也称为多蜂窝结构,蜂窝之间1、 多AP模式有时也称为多蜂窝结构 模式有时也称为多蜂窝结构 建议有15%的重叠 重叠,以便于无线工作站在不同 % 重叠 的蜂窝之间做无缝漫游。 2、所谓漫游是指一个用户从一个地点移动到
另外一个地点,应该被认定为离开一个接入点, 另外一个地点,应该被认定为离开一个接入点, 进入另一个接入点。 进入另一个接入点。
小结01无线局域网的几种拓扑结构多ap模式基础架构模式点对点模式apclient客户端模式无线中继器模式无线网桥模式无中心拓扑结构由无线工作站组成用于一台无线工作站和另一台或多台其他无线工作站的直接通讯该网络无法接入到有线网络中只能独立使用
无线局域网拓扑结构
无线局域网拓扑结构类型
点对点模式(Peer-to-Peer) /对等模式 点对点模式 对等模式 基础架构模式 多 AP 模式 无线网桥模式 无线中继器模式 AP Client客户端模式 客户端模式 Mesh结构 结构
Mesh的不足
互操作性差,缺乏统一的无线Mesh技术标准。 通信延迟大,Mesh网络中数据通过中间节点 进行多跳转发,每一跳都会带来一些延时。 安全性差,节点多,安全性问题就越发重要。
小结
在占有市场空间方面,无线网状网已经先于WiMAX、3G进 入市场。同时,无线网状网也可以依靠已被市场接受的WiFi终端迅速发展。 从技术上分析,无线网状网、Wi-Fi、WiMAX彼此可以相互 补充,共同组成无线城域网。Wi-Fi以低廉的成本,普及的 应用占据末端局域网接入市场,WiMAX则可以作为城域范 围的固定点接入,无线网状网能够实现城域范围内的移动宽 带专用通信网。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发展,无线网状网与 将来的802.16e和3G在业务层面上的确存在着重叠的地方, 由此也会带来一定的竞争,但目前所能得出的结论则是:它 们之间的互补性要大于竞争性。
无线局域网组网方式

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方式、无线局域网1、定义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简写为WLAN)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无线电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采用无线电波、红外线或激光,通过无线信道传输媒介代替传统网线,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Local AreaNetwork,简写为LAN)的功能,能够使用户实现随时、随地接入宽带网络。
2、特点优点:(1)灵活性和移动性。
在有线网络中,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网络位置的限制,而无线局域网在无线信号覆盖区域内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
无线局域网另一个最大的优点在于其移动性,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的用户可以移动且能同时与网络保持连接。
(2)安装便捷。
无线局域网可以免去或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布线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设备,就可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局域网络。
(3)易于进行网络规划和调整。
对于有线网络来说,办公地点或网络拓扑的改变通常意味着重新建网。
重新布线是一个昂贵、费时、浪费和琐碎的过程,无线局域网可以避免或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
(4)故障定位容易。
有线网络一旦出现物理故障,尤其是由于线路连接不良而造成的网络中断,往往很难查明,而且检修线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无线网络则很容易定位故障,只需更换故障设备即可恢复网络连接。
(5)易于扩展。
无线局域网有多种配置方式,可以很快从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局域网扩展到上千用户的大型网络,并且能够提供节点间"漫游"等有线网络无法实现的特性。
缺点:(1)性能。
无线局域网是依靠无线电波进行传输的。
这些电波通过无线发射装置进行发射,而建筑物、车辆、树木和其它障碍物都可能阻碍电磁波的传输,所以会影响网络的性能。
(2)速率。
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与有线信道相比要低得多。
目前,无线局域网的最大传输速率为54Mbit/s,只适合于个人终端和小规模网络应用。
(3)安全性。
本质上无线电波不要求建立物理的连接通道,无线信号是发散的。
用Ad—Hoc模式组建无线局域网

图 2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
wl an s t op hos t e d1 mt w or k’ ’
戒 问 络 ”那 里 町 以 开 启 , 但
灶 Wi nd ows 8 /1 0系 统 就 没 彳 『邪 个 选 项 , 但 可 以 用 以 下 方’ 法 开启 , 以 下 疗法 不 但 可 择 ”命 令 提 示 符 ( 管 理 员) ” 。
々。
ke yUs a g e z z ht e s t ”井 同 。 其 中 “ s s i c t- - z z ht e s t 、
k e y — Z Z h t e s t 、
ke yUs a g e =z z ht e s t ” 巾
“
的
z z h t e s t ”} 旨 寸 应的 他置 , r j
s e t
hos t e c h ̄ e t w or k key z zht c  ̄t
之 问 即可 实 现 无 线互 联 。 其 原理足 I 叫 络 中 的 一 台 汁 算 机 主 机 建 立 点 到 点 连
接 , 相 当 于 虚 拟 AP, 而 其 他 汁 苒 机 就 町 以 直 接 通 过 这 个 点 埘 点 连 接 进 行 网 络 互 联 与
t
, ■
■
¨ 以 共 享 你 笔 记 奉 的 网 络 和
本地 资源 , 其 他 没 箭 连 上 去
r ¨ ^
目培
5.手 丁开 “ 打 f : 网 各币 【 1 j } 乓
自 逍 过 吡# ■ 扎 … ~ t 盛拇
n 1 ^ …
j 壬 . ¨ {t
地
亨 中 心 ”对 话 框 , 会 现 新 的
建立AdHoc无线连接的具体步骤

建⽴AdHoc⽆线连接的具体步骤 Ad Hoc是⼀个拉丁词汇,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即兴,临时(improvised, impromptu)”。
Ad-Hoc结构是⼀种省去了⽆线AP⽽搭建起的对等⽹络结构,只要安装了⽆线⽹卡的计算机彼此之间即可实现⽆线互联;其原理是⽹络中的⼀台电脑主机建⽴点对点连接相当于虚拟AP,⽽其它电脑就可以直接通过这个点对点连接进⾏⽹络互联与共享。
由于省去了⽆线AP,Ad-Hoc⽆线局域⽹的⽹络架设过程⼗分简单,不过⼀般的⽆线⽹卡在室内环境下传输距离通常为40m左右,当超过此有效传输距离,就不能实现彼此之间的通讯;因此该种模式⾮常适合⼀些简单甚⾄是临时性的⽆线互联需求。
另外,如果让该⽅案中所有的计算机之间共享连接的带宽,⽐如有4台机器同时共享宽带每台机器的可利⽤带宽只有标准带宽的1/3。
下⾯开始介绍如何建⽴Ad Hoc⽆线连接: 我们将从⼀台已经通过有线Ethernet宽带连接到Internet的独⽴电脑开始。
然后,我们将按照3个步骤建⽴ad hoc⽆线⽹络: 第⼀步是在主电脑上安装802.11b⽆线⽹卡,并将其配置为⼀个电脑到电脑(ad hoc)的⽆线连接。
第⼆步是在第⼆台电脑上安装⼀个⽆线⽹卡。
要完成⽹络并提供与Internet的连接,应在主机上激活Internet连接共享(ICS)。
配置主机 在你在电脑上安装了⼀个802.11b适配器(例如⼀个Orinoco 或Cisco⽆线⽹卡)之后,Windows XP将⾃动检测到该⽹卡,安装驱动并在通告区域显⽰⼀个图标。
(现在,我正在使⽤Agere的Orinoco Silver ⽹卡建⽴ad hoc⽆线⽹络。
尽管在Windows XP提供了对它们的内置⽀持,但是您还可以通过Microsoft Update,使⽤更新的驱动程序和固件对它们进⾏升级)。
如果在电脑所处的环境范围内还有其它的⽹卡,Windows就会⾃动显⽰⼀个可⽤⽹络的清单。
宽带网及宽带接入技术-Ad Hoc

技术原理:
Ad-Hoc(点对点)模式:ad-hoc模式就和以前的直连双绞线概念一样,是P2P的连接,所以也就无法与其它网络沟通了。一般无线终端设备像PMP、PSP、DMA等用的就是ad-hoc模式。 在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我想大家都知道最简单的莫过于两台安装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实施无线互联,其中一台计算机连接Internet就可以共享带宽。如右图所示,一个基于Ad-Hoc结构的无线局域网便完成了组建。
技术特点:
Ad hoc网络是一种特殊的无线移动网络。网络中所有结点的地位平等,无需设置任何的中心控制结点。网络中的结点不仅具有普通移动终端所需的功能,而且具有报文转发能力。与普通的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无中心
Ad hoc网络没有严格的控制中心。所有结点的地位平等,即是一个对等式网络。结点可以随时加入和离开网络。任何结点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具有很强的抗毁性。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主要是为数据业务设计的,没有对体系结构做过多考虑,但是当Ad Hoc网络需要提供多种业务并支持一定的QoS时,应当考虑选择最为合适的体系结构,并需要对原有协议栈重新进行设计。
路由协议
Ad Hoc路由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传统的保存在结点中的分布式路由数据库如何适应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Ad Hoc网络中多跳路由是由普通节点协作完成的,而不是由专用的路由设备完成的。因此,必须设计专用的、高效的无线多跳路由协议。目前,一般普遍得到认可的代表性成果有DSDV、WRP、AODV、DSR、TORA和ZRP等。至今,路由协议的研究仍然是Ad Hoc网络成果最集中的部分。
自组织
网络的布设或展开无需依赖于任何预设的网络设施。结点通过分层协议和分布式算法协调各自的行为,结点开机后就可以快速、自动地组成一个独立的网络。
Ansible学习笔记之ad-hoc(点对点模式)

Ansible学习笔记之ad-hoc(点对点模式)关于Ansible 是什么这⾥不做过多描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官⽹或者⽹上进⾏搜索,这⾥主要是记录Ansible的执⾏及使⽤,废话不多说,开始正题⼀,ansible 任务执⾏模式Ansible 系统由控制主机对被管节点的操作⽅式可分为两类,即adhoc和playbook:ad-hoc模式(点对点模式):使⽤单个模块,⽀持批量执⾏单条命令。
ad-hoc 命令是⼀种可以快速输⼊的命令,⽽且不需要保存起来的命令。
就相当于bash中的⼀句话shell。
playbook模式(剧本模式)是Ansible主要管理⽅式,也是Ansible功能强⼤的关键所在。
playbook通过多个task集合完成⼀类功能,如Web服务的安装部署、数据库服务器的批量备份等。
可以简单地把playbook理解为通过组合多条ad-hoc操作的配置⽂件。
⼆,ansible 任务执⾏过程1. 加载⾃⼰的配置⽂件,默认/etc/ansible/ansible.cfg;2. 查找对应的主机配置⽂件,找到要执⾏的主机或者组;3. 加载⾃⼰对应的模块⽂件,如 command;4. 通过ansible将模块或命令⽣成对应的临时py⽂件(python脚本),并将该⽂件传输⾄远程服务器;5. 对应执⾏⽤户的家⽬录的.ansible/tmp/XXX/XXX.PY⽂件;6. 给⽂件 +x 执⾏权限;7. 执⾏并返回结果;8. 删除临时py⽂件,sleep 0退出;三,ansible安装:ansible 安装有两种办法1,⾸先,我们需要安装⼀个python-pip包,安装完成以后,则直接使⽤pip命令来安装我们的包,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yum install python-pip2 pip install ansible2,yum 安装是我们很熟悉的安装⽅式了。
我们需要先安装⼀个epel-release包,然后再安装我们的 ansible 即可。
无线组网方式之点对点

无线组网方式之点对点无线网络跟有线网络类似,无外乎两大类型。
一是有AP中心节点的,即是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另一类就是今天要介绍的无线网卡+无线网卡的双机对等无线网,一般又将这类网络称之为点对点(Point to Point)网络,也称为Ad-Hoc模式,类似于有线对等网。
点对点无线网络主要适用于有临时需求的双机互连,在今年的无线网络组建方式中,此种方式相当普及,普通用户可以通过这类组网方式,来初步领略无线网络的魅力。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味、总结这种组网方式的结构及详细的组建过程。
通常说来,只要有两台或者两台以上配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不管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电脑,只需简单设置,就能随时随地实现10-30米范围内的无线局域网连接或共享上网。
先来看一张这种网络的简单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点对点拓扑图从拓扑图中可以看出,只要两台计算机实现了无线连接,即可通过已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实现共享上网。
这种点对点从设置上来说也较简单,我们只介绍双机互联的设置步骤,具体设置请看以下步骤。
步骤1:安装无线网卡驱动程序。
安装驱动程序时请注意先后顺序,正确的步骤应该是先安装好厂家附带的驱动程序,再在对应接口上插入无线网卡。
一切安装完成后,重新启动计算机会在桌面右下角任务栏出现无线网卡图标。
步骤2:接着在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这里称其为主机),双击无线网卡图标,弹出无线网络连接属性框。
然后切换到“无线网络配置”选项卡,勾选“用Windows配置我的无线网络设置”选项,如下图所示。
无线网络配置步骤3:单击右下角“高级”按钮,将会弹出如下图所示对话框。
在其中点选“仅计算机到计算机”选项,然后去掉“自动连接到非首选的网络”复选框,最后单击“关闭”按钮。
设置仅计算机到计算机步骤4:返回步骤2所示窗口后再单击“添加”按钮。
接着会弹出如下图所示设置框,在“服务设置标识(SSID)”中可随意输入一个值,比如本例中的“my net”,其他选项保持默认即可单击“确定”按钮。
电脑与电脑通过wifi点对点连接教程

两台电脑无线连接的办法无线网卡双机互连配置(无路由或无AP,只通过无线网卡)首先在一台机子的网上邻居,右键点击选择“属性”选中要来设置的无线网卡的连接“网络连接”窗口,右击打算用来共享的无线网卡并且选择“属性”,会弹出新的窗口。
在弹出的窗口中设置笔记本电脑(也可能是台式机)的无线网卡TC P/IP属性。
在无线网络连接项属性对话框的“常规”选项卡中设置I P地址。
两台机子设置成同网段的,例如:“192.168.1.X”(X是代表一个数值,从0到255,都可以),子网掩码设置为255.255.255.0。
选择“无线网络配置”选项卡。
选择“用Window s配置我的无线网络设置”复选项,以激活下面的其他配置选项。
如果要添加新的无线网络,可单击“添加”按钮,在打开的如下图所示对话框中进行。
在下方选择“添加”按钮,会弹出下图的窗口,在服务名(SSID)中填写你喜欢的名称,注意不能用中文,其他电脑在寻找这个点对点连接的时候就会看到这个名字,我们在此写gr fwgr。
然后在打开的页面里进行相关设置。
首先要配置的是无线网络SS ID,一定要与对应的无线网卡所配置的SSID一致。
然后在下面的“无线网络密钥”项下配置与对应无线网卡相同的安全选项。
并要选择“这是一个计算机到计算机(特定的)网络;没有使用无线访问点(C)”复选项。
如果想要配置I EEE802.1x身份验证,则单击如(第2步)所示对话框中的“验证”选项卡。
在其中就可以选择两种IEE E802.1x身份验证方法。
当然如果选择的是“智能卡或其它证书”选项,则一定安装了智能卡或计算机证书,通常不用配置I EEE802.1x身份验证。
在“连接”选项卡中仅配置是否允许计算机当所配置的无线网络在有效区域中即自动连接,非常简单,不作详细介绍。
无线局域网应用技术 第2版 项目2 AD-HOC无线对等网的构建

数据速率为 6, 9, 12, 18, 24, 36, 48, and 54 Mbps - 也支持向下的速率 1, 2, 5.5, and 11 Mbps
使用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正交频分复用) 调制技术, 达到更高的数据速率
协议兼容 向下兼容802.11b/g/a协议
802.11ac
最大传输速率
1 Gbps OFDM调制技术 MIMO技术(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运行模式:极高吞吐率(Very High Throughput)
802.11ac
工作频段 5G信道 12个不重叠信道
工作在无需许可的5GHz 波段
支持12个信道 所有的信道都是不重叠的
802.11b
提供 11Mbps 传输速率
扩展的 DSSS 用标准的CCK调制 1, 2, 5.5 & 11Mbps 数据速率
工作在 2.4GHz
支持 13个信道 3个不重叠信道(1、6、11)
802.11g
Ad hoc网络特点2
Ad hoc网络中所有终端平等,终端具有普通移动终端所需功能,而且具有报文 转发能力。
Ad hoc网络没有严格控制中心。所有终端地位平等,即是一个对等式网络。 终端可以随时加入和离开网络。 任何终端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运行。
项目规划设计
项目拓扑
在本项目中,使用两台带有无线网卡的测试主机,其中PC1创建释放热点,PC2则添加PC1释放的热 点信息进行关联;关联完成后通过FTP软件测试是否可以实现点到点的连接及文件共享。
2.4G频段
当AP工作在2.4GHz频段的时候,AP工作的频率范围是2.4GHz~2.4835GHz。 在此频率范围内又划分出14个信道。每个信道的中心频率相隔5MHz,每个信 道可供占用的带宽为22MHz。
无线局域网应用技术项目2:AD-HOC无线对等网络部署

Europe
√ √ √ √ √ √ √ √ √ √ √ √ √
Japan
√ √ √ √ √ √ √ √ √ √ √ √ √ √
802.11b/g工作频段划分图
2.417
2.427
2.437
2.447
2.457
2.467
5
10
4
9
3
8
13
2
7
12
1
6
11
2.412
2.422
2.432
2.442
2.452
BSSID: 基本服务集标识,接入点AP的MAC地址,不可修改。 ESSID: 扩展服务集标识。即通常所说的SSID,通过AP广播出去,可修改。
BSS(Basic Service Set):基本服务集
BSS1
AP
STA1STA2 STA3 NhomakorabeaBSS2
AP
STA5
STA4 STA6
BSS(Basic Service Set):基本服务集
红外IrDA
WLAN传输信道
WLAN传输频段: ISM免费频段
ISM (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频段
微波范围:蓝牙、无绳电话以及微波炉会对WLAN造成干扰。
什么是ISM频段
ISM (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Band,此频段( 2.4~2.4835GHz)主要是开放给工业、科 学、医疗等三个主要机构使用,该频段是依据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所定义出来,属于免 费频段,没有使用授权限制,只需遵守一定发射功率(一般低于1W),并且不要对其它频段造成干 扰即可。
基本服务集(BSS):基本服务集是802.11的 LAN基本组成模块。
实验2_搭建Ad_Hoc模式的无线网络.pdf

实验2搭建Ad-Hoc模式的无线网络实验目的掌握自组网(Ad-Hoc )模式无线网络的概念及搭建方法背景描述张三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小型企业担任网络管理员,在与前任网管交接工作时,没有交叉线,两台电脑的资料不能快速共享,但是张三很快发现所有计算机上都安装有无卡,于是张三建议用Ad-Hoc 的方式来组网,通过无线网卡来快速地开展工作。
三需求分析需求1 :在缺失交叉线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文件共享。
分析1 :用无线网卡建立网络,通过无线实现主机之间的互联互通。
四实验拓扑发现手上线网图1实验拓扑图五实验设备与要求计算机(或其它移动终端)、无线网卡(内置或外置);3人一组。
六实验原理自组网络(Ad-Hoc)是没有固定基础设施(即没有AP)的无线局域网,这种网络由一些处于平等状态的移动站之间相互通信组成的临时网络。
自组网模式无线网络是一种省去了无线接入点而搭建起的对等网络结构,只要安装了无线网卡的计算机彼此之间即可实现无线互联。
由于省去了无线接入点,自组网(Ad-Hoc )模式无线网络的架设过程较为简单,但是传输距离相当有限,因此该种模式较适合满足一些临时性的计算机无线互联需求。
七实验内容及步骤1、在计算机上安装或者启动无线网卡2、对将要构建Ad-Hoc网络的计算机进行设置,具体步骤如下:(1)左键点击无线网络连接,选择属性(2)在弹出的属性窗口,选择共享面板,将In ternet贡献选项打上对勾3、构建Ad-Hoc网络(1)左键点击设置新的网络和连接(2)在弹出的窗口选择设置无线临时网络(3)为无线临时网络设置命名,安全选择web,并且设置密码(4)Ad-Hoc搭建完成,对共享属性进行设置(5)使用其他计算机连接Aod-Hoc网络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选择构建网络类型】选舞r违选顷r.手計議耳弟冠寺? -¥==亍宗可汛甘七?拓丘匸-L SSSII^S,统屋雪工应眩京TJD%測・莎籍SI樂总-lnl:L孟缰总碱(计吕貫封「底首j同唐谴訓搁第「用于洪事文帕1血血崔此Lz也」职百.◎二总命帖沪为WJfiWmsfiUr-邹卫」i•耳厂阳妲用玮3反淳一骑磋伽事耐由fLMW Z!<W ]Hkrti.d埜处:苜町网唱.IM闻逹*T!■楚tflAJl抽宜业白的!EIS并远1 30革怎雹卑曾二前工1莊氏琨总鋼《, MiftBftRW?,曲帼祠韶囲行Lzaj I 豆对Ad-Hoc 网络进行设置】Ad^hOC 网络已经nJ 丄使用陌花吕显晦n .瞒曲㈱户从诙冋呀二住讦W 妄;1訂一倉处于耐 蘇城護卫遐觀LW 胖酔岡幅辭:蚕空瞞站軌起駆桁思Ad.hut............WH+丁 頤 為g law 卒8!砂;1^°5歹進西”疋盘斗不012S 也(漏. ■=£砧<3迄”列毘丘占岳臣歸丹=文.ILR 百吕升土丁筈彷毛户tfr 户可西町用户才可口话静 连裤出辻翩时叭则芒用加垛 芒砂jt 乜毎qjs 知可曲&一必直苦同毛京H 停戸三豆 «天士至产宅好二曹共氯対,曲热I 酩冊§總垂g 然記启划拱1・用其他计算连接 Ad-Hoc 网络】4、测试Ad-hoc 无线网络的连通性 (提示一种测试方法:使用“md ”- ping "本网络的主5、三台计算机之间的文件共享与传输设计方案(1) 选择一台计算机,并选择一个文件夹,邮件-属性-共享,进入共享面板 (2) 共享设置,点击共享,选择要共享的用户,选择every 。
TP-LINK无线AP组网方案

TP-LINK无线AP组网方案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是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具体地说就是在组建局域网时不再使用传统的电缆线而通过无线的方式以红外线、无线电波等作为传输介质来进行连接,提供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
无线局域网的基础还是传统的有线局域网,是有线局域网的扩展和替换,它是在有线局域网的基础上通过无线集线器、无线访问节点、无线网桥、无线网卡等设备来实现无线通信的。
目前无线局域网使用的频段主要是S频段(2.4GHz~2.4835GHz)。
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模式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Ad-hoc模式,即点对点无线网络;另一种是Infrastructure模式,即集中控制式网络。
1,Ad-hoc模式Ad-hoc网络是一种点对点的对等式移动网络,没有有线基础设施的支持,网络中的节点均由移动主机构成。
网络中不存在无线AP,通过多张无线网卡自由的组网实现通信。
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要建立对等式网络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1)首先为您的电脑安装好无线网卡,并且为您的无线网卡配置好IP地址等网络参数。
注意,要实现互连的主机的IP必须在同一网段,因为对等网络不存在网关,所以网关可以不用填写。
2)设定无线网卡的工作模式为Ad-hoc模式,并给需要互连的网卡配置相同的SSID、频段、加密方式、密钥和连接速率。
注:TP-LINK全系列无线网卡产品都支持此应用模式。
2,Infrastructure模式集中控制式模式网络,是一种整合有线与无线局域网架构的应用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无线网卡与无线AP进行无线连接,再通过无线AP与有线网络建立连接。
实际上Infrastructure模式网络还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建立连接的模式;一种是无线AP与无线网卡建立连接的模式。
“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模式是目前很多家庭都使用的模式,这种模式下无线路由器相当于一个无线AP集合了路由功能,用来实现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连接。
搭建Adhoc无线网络

实训项目18搭建Ad-hoc无线对等网络【实验目的】●掌握Ad-hoc无线对等网络的基本原理。
●掌握组建Ad-hoc无线对等网络基本方法。
【实验仪器和设备】●计算机3台、TP-LINK TL-WN821N无线网卡2块。
●每3名同学为一组。
●实验组网图如图18-1所示。
STASTASTASTASTA图18-1 实验组网图【实验步骤】Ad-hoc模式无线网络架设步骤如下:1.安装无线网卡及驱动程序如果客户端没有内置的无线网卡,则首先需要安装无线网卡TP-LINK TL-WN821N。
安装好硬件后,操作系统自动识别到新加硬件,提示安装驱动程序。
若未提示,可在“控制面板”的“系统”中的“设备管理器”,如图18-2、18-3所示。
图18-2安装无线网卡驱动(1)图18-3安装无线网卡驱动(2)在图18-3中可以看到新设备名称,但工作不正常,是因为没有安装网卡驱动。
这时需要安装此网卡驱动程序TL-WN821N.rar中的setup.exe。
安装过程如下图18-4、图18-5、图18-6、图18-7、图18-8所示。
图18-4 无线网卡驱动程序安装(1)图18-5 无线网卡驱动程序安装(2)图18-6 无线网卡驱动程序安装(3)图18-7 无线网卡驱动程序安装(4)图18-8 无线网卡驱动程序安装(5)此时在设备管理系中可以看到如图18-9所示设备。
图18-9 无线网卡安装完成2.查看“无线连接”图标单击桌面右下角无线网络图标,出现如图18-9所示信息。
图18-9查看无线网络3.在Win7中配置无线网络(1)在图18-9窗口中单击“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窗口,如图18-10所示。
图18-10 建立无线网络连接(1)(2)单击“设置新的连接或网络”,出现如图18-11所示窗口。
图18-11 建立无线网络连接(2)(3)单击“设置无线临时(计算机到计算机)网络,出现如图18-12所示窗口。
图18-12 建立无线网络连接(3)(4)单击“下一步”,出现如下图18-13所示窗口。
任务28 用Ad-Hoc模式组建无线局域网WLAN

授课章节§5.1用Ad-Hoc模式组建无线局域网WLAN授课形式现场教学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无线网络的特点、应用场合和网络拓扑;2.能够描述无线网络的通信方式、工作过程和主要标准。
能力目标:1.能够在没有无线接入点AP情况下用无线网卡组建无线局域网;2.能够利用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共享。
素质目标:1.能够按照无线网络安全规范进行无线网络构建。
教学重点无线局域网的主要特点及应用场合教学难点用Ad-Hoc模式组建无线局域网并进行安全配置方法补充内容主要无线网络标准教学场地及教具使用锐捷网络实验室RG-RCMS试验台教学过程方法手段时间分配导入复习提问上一讲内容:1.应用NAT技术有哪些优缺点?2.NAT技术有哪些典型应用?学生发言、回答问题5分钟新课§5.1用Ad-Hoc模式组建无线局域网WLAN介绍工作任务某公司的技术人员,公司外派参加技术培训,随身携带了笔记本电脑,但没有带移动存储设备。
由于培训时有大量技术资料需要与其他成员共享,需要利用笔记本电脑组建临时的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共享。
请在没有无线AP的情况下使用无线网卡组建无线局域网。
分析解决方法Ad-Hoc来源于拉丁文,意思是为了专门的目的而设立的,在无线网络中主要应用在计算机或者无线终端设备之间通过无线网卡共享数据,无线网卡通过设置相同的SSID信息,相同的信道信息,构建无线局域网,从而实现设备间信息共享。
演示为主(多媒体演示)40分钟演示操作步骤步骤1.在PC1和PC2上正确配置无线网卡驱动软件。
步骤2.设置PC1的无线连接属性。
步骤3.设置PC1无线网卡的IP地址。
步骤4.设置PC2的无线连接属性。
步骤5.设置PC2无线网卡的IP地址。
步骤6.测试PC1与PC2的网络连通性。
讲解操作要领1.两台移动设备无线网卡配置无线网络名SSID必须一致;2.两台移动设备无线网卡配置的无线网络信道必须选择相同或者选择自动扫描模式;3.两台设备的无线网卡IP地址必须在同一网段;4.无线网卡通过Ad-Hoc方式互联,对两台设备的通信距离有限制,一般工作环境下,不超过10米。
无线局域网应用技术项目2:AD-HOC无线对等网络部署

典型应用:室内直接覆盖
对于局部热点,采取100mW小功率AP直接覆盖,将AP安装在 最需要覆盖区域,覆盖200-400平米,投资较少,同时可解决容 量问题。
中国电信广东研究院
Bridge(桥模式)
××部
➢ 桥模式分为点对点、点对多点、中继三种。
➢ 上图为典型的点对多点桥模式,它将周围多个分散的网络连在一起
2.462
2.472
14
频率/GHz 2.484
2.4G频段的信道划分
2.412 2.417 2.422 2.427 2.432 2.437 2.442 2.447 2.452 2.457 2.462 2.467 2.472 2.484
每个信道宽度为22MHz 相邻信道的中心频点间隔5MHz 相邻的多个信道,存在频率重叠(如1信道与2、3、4、5信道有频率重叠) 整个频段内只有3个(1、6、11)互不干扰信道
站(Station)
安装无线网卡PC、PDA、WiFi手机等
传输介质( Medium )
空气
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
WLAN信号接入设备
分布式系统( Distribution System )
用来连接AP及其他网络设备通信系统
SSID
AP
STA
SSID=“marketing”
ESS
AP1
DS
AP2
Service set identify (SSID1)
属于同一VLAN的客户端
BSS2
ESS(Extended Service Set):扩展服务集,采用相同SSID多个BSS形成更大规模虚拟BSS。多个BSS构 成一个扩展网络,称为扩展服务集(ESS)网络,一个ESS网络内部STA可以互相通信,是采用相同SSID多个 BSS形成更大规模虚拟BS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Hoc(点对点)模式组网方案
一、AD——HOC简介
ad-hoc模式就和以前的直连双绞线概念一样,是P2P的连接,所以也就无法与其它网络沟通了。
一般无线终端设备像PMP、PSP、DMA等用的就是ad-hoc 模式。
在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我想大家都知道最简单的莫过于两台安装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实施无线互联,其中一台计算机连接Internet就可以共享带宽。
如下图所示,一个基于Ad-Hoc结构的无线局域网便完成了组建。
Ad-Hoc结构是一种省去了无线AP而搭建起的对等网络结构,只要安装了无线网卡的计算机彼此之间即可实现无线互联;其原理是网络中的一台电脑主机建立点对点连接相当于虚拟AP,而其它电脑就可以直接通过这个点对点连接进行网络互联与共享。
由于省去了无线AP,Ad-Hoc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架设过程十分简单,不过一般的无线网卡在室内环境下传输距离通常为40m左右,当超过此有效传输距离,就不能实现彼此之间的通讯;因此该种模式非常适合一些简单甚至是临时性的无线互联需求。
无线网卡的种类
二、无线网卡的种类
二、
现在无线网卡的接口方式主要有PCMCIA、PCI、USB以及CF四种(如图1-4)。
PCI是周边元件扩展接口(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ion)的缩写,其局部总线是32位或64位总线,它是专为高度集成的外围部件、扩充插板和处理器/存储器系统而设计的互联机制。
PCI一经推出就成为目前高性能微机普遍支持的总线。
目前PC机上的PCI是32位的,它的数据传输率最高可达
132Mbytes/s,而其未来版本使用64位总线传输时,将达到264Mbytes/s的传输率。
USB是Universal Serial Bus的缩写,中文名为通用串行总线。
它是由IBM、Intel及Microsoft等多家公司共同开发的新型外设连接技术,这一技术解决了目前串行设备和并行设备的连接复杂性,大大简化计算机与外设的连接过程,同时连接设备可以达到127个。
它安装简单支持即插即用、热插拔、多设备并联,可提供较大的带宽,同时耗电量较低,因而支持厂商多,前景十分光明。
PCMCIA是制定PC卡标准的一个国际组织和行业协会(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有时候用PCMCIA直接代表该协会制定的某种标准类型的扩展卡的控制器,一般PCMCIA标准多使用于笔记本外设接口,PCMCIA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例如TYPE I、TYPE II等。
PCMCIA标准产品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使用更方便,性能更出色,因此是目前笔记本电脑的首选。
Compact Flash卡全称为“标准闪存卡”,简称“CF卡”,下文中所提到的“CF卡”都是指Compact Flash卡。
由于CF卡内部采用模拟硬盘控制器的设计,使得CF卡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IDE接口实现与电脑的连接,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移动存储的作用。
此外,使用笔记本电脑上比较常见的PCMCIA接口,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转换器让CF卡连接到笔记本电脑,由于Windows95以上的所有操作系统都内置PCMCIA接口的IDE硬盘控制器驱动程序,利用CF卡加上一个简单的控制器,可以轻松地在笔记本电脑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多家厂商通过CF卡接口为PDA等小型移动终端提供CF接口无线网卡。
因此在购买无线网卡时必须注意接口类型,否则是无法使用的,只好再跑一趟回去换喽。
朋友们可以注意一下下面的产品图片以区分接口形式,下列产品由美国NETGEAR公司提供。
NETGEAR MA311IEEE802.11b11Mbps无线PCI台式机网卡
NETGEAR MA101IEEE802.11b11Mbps无线USB网卡
常见无线USB网卡
NETGEAR MA401IEEE802.11b11Mbps无线PCMCIA笔记本网卡
NETGEAR MA701IEEE802.11b11Mbps无线Compact Flash卡
根据终端类型选择无线网卡
台式电脑――PCI、USB无线网卡
台式电脑由于不需要移动,因此,对网卡外形、尺寸、重量等要求不高,因此可以选择PCI接口的无线网卡,相对于其它类型,这种网卡价格也是最低的。
但安装相对复杂,需要打开机箱进行安装,有些产品会在机箱外面露出天线,有些产品则是内置的。
单单从效果来讲还是外置天线的产品好些。
另外,台式电脑也可选择USB接口的无线网卡,把它真正当作是外设来用,但USB网卡的价格也会高些,但通过USB的即插即用功能,可方便安装。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为台式电脑选择无线网卡类型。
笔记本电脑――PCMCIA、USB无线网卡
笔记本电脑又称手提电脑,顾名思义移动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因此,笔记本电脑对无线网卡的要求是最高的,不论从外观上,还是从其兼容性上都必须严格要求。
而无线网卡本身也要倚赖笔记本电脑才能生存,因为大多数用户选用无线网卡是因为其终端是笔记本电脑。
PCMCIA无线网卡拆装方便,且不会增加太多重量,是目前笔记本电脑理想的搭配。
由于笔记本电脑的移动性很大,可能会在多个区域实现互联,因此,兼容性就成为最终要的因素。
USB无线网卡,作为笔记本电脑无线网卡的一种补充产品也在发挥重要作用。
PDA――CF无线网卡
PDA的发展非常迅速,在某些领域,甚至可以取代笔记本电脑,而随着人们对信息量需求的爆炸式增加,PDA必须能够实现互联,因此,CF无线网卡诞生,因为PDA大多带有CF记忆卡接口,因此CF无线网卡才得以迅速普及。
通过CF 无线网卡,PDA产品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三、AD-HOC模式组网方法
1)建议两台电脑安装相同操作系统(如WinXP)。
两台笔记本要有相同的无线网卡规范(IEEE802.11b)。
2)启动两台电脑的无线网卡。
3)把两台电脑设置成同一工作组,IP地址在同一网段。
4)设置无线连接方式。
在任务栏右侧的无线网络连接状态指示图标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查看可用的无线连接”,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更改高级设置”,进入“无线网络连接属性”页面,在“无线网络配置”选项中,单击右下角的“高级”按钮,并在出现的页面中更改“要访问的网络”选项,即把“任何可用的网络”更改为“仅计算机到计算机”,按“关闭”结束此步骤。
两台笔记本电脑都须进行此步操作。
5)选择其中一台笔记本电脑,在任务栏右侧的无线网络连接状态指示图标下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查看可用的无线连接”,在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更改高级设置”,进入“无线网络连接属性”页面,在“无线网络配置”选项中,单击“首选网络”下方的“添加”按钮,弹出“无线网络属性”,在“服务设置标志(SSID)”栏中输入一个标志,本例中输入的标志为“hbcf”,将自动为我提供密钥选项关掉,在网络密钥处输入12345,确认网络密钥,依次点击“确定”按钮退出。
6)在另一台笔记本电脑上,再次用鼠标右键单击任务栏右侧的无线网络连接状态指示图标,这时可以发现在弹出的“连接到无线网络”对话框中已经有了一个标志为“hbcf”的可用无线网络,选中它并在“允许我连接到选择的无线网络,即使它是不安全的”选项前打上“√”,然后点击“连接”按钮。
这时,如果把鼠标指针指向任务栏上的无线网络连接状态指示图标,可以看到两台笔记本电脑无线连接的有关情况,如速度、信号强度等。
7)打开网上邻居,两台笔记本电脑均可看到包括对方在内的两台机器的图标。
把需要交换数据的硬盘或文件夹设成共享之后,两台笔记本电脑就可以交换资料了(也可通过反斜杠\IP方式获取资料)。
——在某些情况下,网络邻居中并看不到对方电脑,这和电脑设置了隐藏属性、客户被关掉有关。
使用ping测试网络的互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