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近代以来经济思想的嬗变和经济模式的创新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小专题9 近代以来经济思想的嬗变和经济模式的创新
【热点剖析】
一、经济思想的嬗变
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1.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思想)
(1)资本主义发展早期(16—17世纪):推行重商主义,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2)工业革命以后(18—19世纪):亚当·斯密《国富论》奉行自由主义理论,主张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贸易。
(3)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冲击下,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二战后,在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凯恩斯主义。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里根改革与克林顿改革,资本主义世界逐步走上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第三条路线,即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发展道路。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
(1)苏俄突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再到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再到自身修正与完善实行改革但最终未能成功。
(2)中国由照搬苏联经济发展模式(计划经济体制与工业化)到实行改革开放最终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上一条新兴的工业化发展之路。
二、经济模式的创新
1.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
(1)近代前期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冲击——晚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四调整:同光新政(近代化起步);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戊戌新政;清末新政。
(2)近代后期经济模式的调整与变革——国民政府经济发展的政策的四应对
①统治前期:采取了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经济政策。
②抗日战争:采取统制的经济政策;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③统治后期:采取了强征苛捐杂税、滥发纸币等经济政策。
(3)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模式的四探索:五年计划(过渡时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时期(1956—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改革开放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2.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
(1)苏(俄)联的经济模式的探索及挫折——两个转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初)→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年初—1928年)→计划体制(苏联模式的表现及作用)。
(2)美国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及影响——两个调整: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新经济。
(3)西欧经济政策调整之路——两个对策:面对经济危机时的对策;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措施、特点及趋势)。
(4)日本经济发展模式调整及成就——两个模式:经济军事化(法西斯经济模式);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5)近代国家经济发展类型和模式——两个类型:①“内源型”(“原发型”或“内生型”等)模式:英法美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
②“外铄型”(“传导型”或“后发型”等):亚、非、拉的大多数国家都属于这种类型,中国近代化的“冲击—反应”模式。
(6)资本主义经济模式转变——两个巨变:重商主义(盛行于16—18世纪手工工场时代的欧洲)→自由主义(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3.世界历史上四大发展模式
4.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和启示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
认识和启示:
(1)经济模式的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其改革充分表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2)现代化既是世界性的历史潮流,又是各民族国家追求的目标,由于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国情和条件,它们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3)不同国家存在不同的现代化模式,也可以采取相同或相似的模式。
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采用相同或者相似的现代化模式,也可以选择不同的现代化模式。
(4)各个国家在启动和推进现代化时应慎重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确定现代化的模式。
选择的依据,一是遵循共同规律,二是适应本国的国情。
只有既符合现代化发展基本规律又符合本国实际的模式才是科学合理的最佳模式。
【真题再现】
1.(2018·海南高考·16)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
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
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
【答案】B
【解析】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故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故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故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故D项错误。
2.(2018.4·浙江高考·22)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
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下列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
A.联邦银行 B.全国工业复兴署
C.农业调整署 D.紧急救济署
【答案】B
【解析】新政措施之一的“蓝鹰运动”是为了实现工业的复兴。
联邦银行是对金融领域进行管理的机构,故A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署是领导工业复兴的机构,故B项正确;农业调整署是领导农业复兴的机构,故C项错误;紧急救济署是领导社会救济的机构,故D项错误。
3.(2016·浙江文综·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
它集中反映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答案】C
【解析】战士共产主义的政策推行的目的是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以保证战争的胜利,农业方面只涉及到余粮收集制,没有涉及到集体农庄农户,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粮食税,没有推行农业集体化,与材料中出现大比例的集体农庄农户不符,故B项错误;斯大林时期,从1929年开始农业集体化运动,到1937年参加集体农庄农户占全国的农户总数的93%,所以材料中的个体农户的锐减和集体农庄农户的剧增与斯大林的模式确定有直接关系,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是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等,这与材料中出现大比例的集体农庄农户不符,故D项错误。
4.(2015·天津文综·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
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和苏俄都实行开放的政策,引进外资发展经济,故A项正确;苏俄和中国并不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尤其是在苏俄时期,美国对苏俄是敌视的态度,故B项错误;苏俄和中国是引进外资和发展经济而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与哈默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无关,故D项错误。
5.(2015·海南单科·17)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
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