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玉门新市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崛起的玉门新市区
玉门市是我国古代西北丝绸之路地上的一个重镇,当时为何称之为玉门,当前有诸多看法。据史料记载,东晋阚駰《十三州志》载:“玉门县置长三百里,石门周匝山间,裁经二十里,众泉流入延兴(古地名,今嘉峪关以西至玉门市清泉乡一带,西汉设天县,东汉设延寿县,北周设延兴县,--笔者注)。汉罢玉门关屯,徙其人于此,故曰玉门县。”
“中国长城网•玉门关”载:“玉门关”是西汉通往西域的交通门户之一,亦是汉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丝绸之路”的南路和北路皆必经此关。……相传西域和田等地进贡的美玉皆由塔里木盆地取道此关,玉门关因此而得名。”
据《汉书》《后汉书》记载,公元前121年汉武帝选派霍去病率骑兵万余长驱直入河西,大败五个匈奴王国,设置武威、酒泉两郡,亦置玉门县,为酒泉郡辖县之一,玉门之名已产生。公元前111年析置敦煌郡,公元前109年,也就是玉门置县12年后筑玉门关,设兵把守,置都尉统领。汉罢关屯更是西汉末年的事,由此可以肯定地说,先有玉门县,后有玉门关。先置县有名的玉门,因后建关后起名的玉门关百年后罢关屯,徙其人于此而得名。
玉门因境内玉石山上石门周匝山间而名。阚駰《十三州志》“玉门县置长三百里,石门周匝山间,裁经二十里,众泉流入延兴”的地理环境描述是符合实际的。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载:“延寿县在酒泉郡西,金山在其东,至玉石障是也,汉遮虏障也。”清代俞浩《西
域考古录》载:“酒泉西六十里有嘉峪山,因产名玉叫玉石山。”据考证,“玉石山”名称由来久远,“嘉峪山”是明太祖朱元璋以后的称谓。玉石山产蛇纹岩,色黛绿,纹理天然生动,质地润泽细腻,即为古代玉料。可见,由“玉石山”“石门”而变称玉门,顺理成章且寓意深刻。
玉门关因驻守玉门石关峡的军队移屯此关而得名。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大败河西匈奴五个王国,汉置武威、酒泉两郡,酒泉郡下辖九县中没有敦煌、瓜州任何一地,汉军可能尚未达距酒泉八百余里的敦煌,为巩固战果,就近在酒泉以西六十里,地势险要、地处玉门县的玉石山石关峡设关驻军把守。直至十年后的公元前111年析置敦煌郡,下辖六县,基本包括今敦煌、瓜州、肃北、阿克塞全部和新疆哈密、青海柴达木的一部分。12年后的公元前109年筑玉门关,玉门石关峡不再设关,关隘西移、军队西移是正常之事,驻守玉门石关峡的军队移屯此关而得关名也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历史上玉门由于是丝路重镇,边关要地,因此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建国后,玉门更是因为丰富的石油资源而在共和国的工业发展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玉门市是甘肃省最早设市的工业城市之一,全市辖4镇9乡,总面积1.3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境内有玉门油田分公司、核工业四零四厂、八零三电厂、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饮马农场、黄花农场等中央、省属大型企业、事业单位10余家。
2003年4月开始,市政府住址向玉门镇搬迁。玉门镇是原玉门县城,历代所建玉门县城,几建几毁。请康熙57年(公元1718年)
筑靖逆城,周二里一分,高二丈六尺,南北两门,城楼两座。乾隆24年(公元1759年),扩建旧城,周三里三分;门两座:南柔远,北绥德;瓮城两座,角楼4座、驰道两条。城内房屋为土木结构。民国时期,旧县城房屋主要为清代土木结构房屋和少量砖木结构房屋。1939年3月,祁连山北坡的老君庙正式开发。甘肃省油矿局委托上海杨子建筑公司代建油矿土木工,至1944年合同终止时,完成各类建筑约2万平方米,并修建部分矿区道路、井场、炼油厂厂基平整及部分管道的敷设。同年11月,甘肃油矿局成立土木工程处,接受扬子公司撤离时留下来得土木建筑人员和设备。至1949年9月,油矿建筑面积3.3平方公里,矿区房屋建筑面积仅1平方公里左右,人口为7302人,建筑面积仅4,9平方公里。
1949年9月,玉门和平解放后,玉门油矿建设发展迅速。1952年,新建职工住宅、宿舍5万多平方米。1953年后油田开发规模迅速扩大,居民区住宅、宿舍等随之大批建造。1955年,在油矿所在地建立地级玉门市。市区建设兴起,仅一个多月竣工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
为了更好地保障、服务于玉门油田生产建设,1958年,玉门县政府从玉门镇搬迁到玉门油矿,并入玉门市。辖区内人口迅速增至8.5万,继而建成中罗友好热电站、工人文化宫、影剧院、石油工人影剧院4座。另有石油职工医院、市人民医院3处,各类学校5所,还新建玉门专家大楼、工人招待所、玉门饭店、邮电大楼等10多幢。市区面积大10平方公里。
1959年,玉门石油管理局成立。1961年,玉门市与石油局分设,玉门市改为县级市至今。市区建设,至1987年已达24.4万平方公里,人口6.7万人,共建成各类住宅楼124幢,21.7万平方米,最高住宅楼为6层。各类住宅面积66万平方米,人均9.85平方米。建成街道32条,总长度53.9公里。同年,玉门镇建成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翻新和新建街道9条,总长5.47公里。
1993年,玉门镇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供电线路4.7公里,安装4吨供热锅炉3台,供热管线8公里,完成覆盖2.5万平方公里的城市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和供热系统。建成集贸市场、幼儿园、学校、宾馆等公益性设施。
2003年4月,经国家民政部、甘肃省人民政府、酒泉市人民政府逐级批准,玉门市开始实行市政府驻地向玉门镇搬迁工程。近年来,全市紧紧围绕着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针,安照“靠绿建城、靠水养城、靠人立城、靠特色产业兴城”的建设思路,进行新市区建设。为了筹措新市区建设资金,市里除了加大实施“六大战略”、深入推进“五个建设”工作力度,以增加财政收入,缓解资金困难外,适时成立了天昊城投公司,依托城市土地、供水、供热等资源,加大项目资金和低息贷款的争取力度,先后争取资金1.3亿元,其中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5410多万元。同时动员各单位各部门,寻找门路,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筹措资金,还发动工商户积极投入资金。由于全社会协调配合,上下联动,人人为新市区献计献策,出主意想办法,缓解了城市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
至2008年,全社会累计完成投资6亿多元,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及迁址配套项目80多项,初步建成行政办公区、商贸小区、住宅小区等五个功能区;建成人民路、祁连路、玉苑路、广场路、永宁路、玉昌路、朝阳路、宝田路、安庆路、昌宏路、永安路、玉平路、昌富路等城市干道;建成25.6公里的高等级城市主干道路和覆盖城区5平方公里的城市给排水、供电、供热、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网络,还建成占地5.3万平方米的世纪广场和占地810亩的玉泽湖公园。城市绿化面积达19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1%,绿地率达到2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9.2平方米。
2006年9月,市上四大班子正式在玉门镇新市区挂牌。自此,实现了3000多名干部职工和90%以上的市直部门以及绝大多数驻玉门单位搬迁至新市区办公创业的愿望。
玉门市新市区建设首先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利用境内丰富的风、石、水、土、光、油6大资源,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清洁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矿产品深加工、建筑材料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群体。特别是风电产业,成为继石化产业之后又一大支柱产业。玉门市南依祁连山脉,北邻马鬃山,两山夹一谷的地形成为东西风的天然通道,被称为“世界风口”。全市风能理论蕴藏量300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000万千瓦以上。1996年,玉门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甘肃“十五”期间重点开发的风力发电场。1997年5月,甘肃洁源风电有限公司从丹麦引进4台单机容量为300千瓦的风电机组,建成了甘肃省第一座示范型试验风电场。经过十年的发展,2007年底,全市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