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和规范部分

合集下载

法规规章规范明细

法规规章规范明细

法规规章规范明细一、引言法规规章规范是指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用于管理和规范社会行为。

它们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法规规章规范的定义、种类、制定程序以及其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二、定义法规规章规范是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强制力的文件,用于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

它们是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必须被全体公民和组织遵守。

三、种类1. 法律:法律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文件。

它们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包括宪法、刑法、民法等。

2.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它们用于规范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职责权限、行政行为等。

3. 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地方性法律效力的文件。

它们主要用于规范地方行政区域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

4. 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文件。

它们用于规范特定行业或者领域内的行为。

5. 地方性规章:地方性规章是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具有地方性约束力的文件。

它们用于规范地方行政区域内的特定行业或者领域的行为。

四、制定程序法规规章规范的制定程序普通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立项:相关部门根据社会管理的需要,提出制定或者修订法规规章规范的建议,并报请上级部门批准立项。

2. 起草:由立项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起草工作,包括调研、论证、修改等环节。

3. 征求意见:起草完成后,将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听取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4. 审议通过:根据征求意见的结果,起草部门进行修改完善,并提交给上级部门或者立法机关进行审议和批准。

5. 发布实施:经过审议通过后,法规规章规范由上级部门或者立法机关予以发布,并确定实施的日期。

财务会计的法律法规与规范

财务会计的法律法规与规范

财务会计的法律法规与规范在现代商业社会中,财务会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管理工具,不仅需要依据会计规定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披露,还需要合法合规地运作。

因此,财务会计领域有许多法律法规和规范来规定会计人员的职责和行为准则。

本文将对财务会计的法律法规与规范进行探讨,以加强会计职业的规范化和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与可靠性。

一、财务会计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该法是财务会计的基本法规,规定了会计工作的基本原则、会计主体、会计报告、监督与审计等内容。

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编制时,必须依据该法进行操作,确保会计工作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法规定了公司的成立、组织结构、财务会计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财务会计人员在处理公司的财务事务时,必须遵守公司法的相关规定,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了纳税人的税务责任、纳税义务以及税务机关的组织与职责等事项。

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纳税申报和缴纳税款时,必须依据该法进行操作,确保税务管理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二、财务会计规范1.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适用规范,涵盖了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变更、会计估计与计算、财务报表附注等方面的规定。

财务会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必须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确保会计报告的质量和可比性。

2. 《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质量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特性之一,包括真实性、完整性、可比性和时效性等要素。

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编制时,应当注重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在提供决策依据和创造价值的同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指引》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指引是财务会计领域的管理规范,旨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建立和实施。

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和信息披露时,应当按照指引要求,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管理财务风险,并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和应对措施。

法律规范的结构

法律规范的结构

法律规范是指法律体系中的法律规定,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等。

法律规范的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1.标题:法律规范的标题一般包含法律规范的名称、类型和级别。

2.前言:法律规范的前言一般包含法律规范的立法背景、立法目的、立法基本原则等
内容。

3.正文:法律规范的正文是法律规范的主体部分,包含法律规范的条文和附则。

法律
规范的条文是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包含法律规范的规定、规则和原则。

法律规范
的附则是法律规范的补充内容,包含法律规范的解释、实施细则和附带规定等。

4.附件:法律规范的附件是法律规范的补充内容,包含法律规范的附属文件、表格、
图表等。

5.附录:法律规范的附录是法律规范的补充内容,包含法律规范的附录文件、表格、
图表等。

6.尾注:法律规范的尾注是法律规范的补充内容,包含法律规范的注释、说明、解释
等。

在法律规范的结构中,标题、前言和尾注是法律规范的非正文部分,并不包含法律规范的实际规定。

正文是法律规范的主体部分,包含法律规范的实际规定。

附件和附录是法律规范的补充部分,包含法律规范的附属文件、表格、图表等。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区别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区别

标准
总结词
标准是对特定事项或产品作出规定的文 件,通常由专业机构或行业协会制定。
VS
详细描述
标准通常涉及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的 规定,旨在促进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Part
03
效力层级与适用范围
法律
总结词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全国范围内适用
详细描述
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适 用于全国范围。它是其他各类法律文件的制定依据,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规
总结词
效力仅次于法律,适用于特定地区或领域
详细描述
法规是由国务院、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民族自治机关等制定的 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仅次于法律。法规适用于特定地区或特定领域,对特定对象 具有约束力。
规章
定义
规章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或地方政 府制定的,用于规范特定行业或 领域的管理和运作的各种规范性
文件。
特点
规章具有行政约束力,是特定行 业或领域的管理和执法的依据。
制定主体
特定行业或领域的行政机关或地 方政府可以制定规章。
规范性文件
定义
规范性文件是由国家机关 或其授权的机构制定,用 于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 组织的各种行为规范。
法律、法规、规章、规 范性文件和标准的区别
• 定义与概述 • 制定主体与程序 • 效力层级与适用范围 • 内容与形式
目录
Part
01
定义与概述
法律
定义
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具有普 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用于规定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
义务。
特点
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是维护社会 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区别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区别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区别标题: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区别引言概述: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管理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词汇,它们都与法律体系有关。

然而,这些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和联系。

本文将详细阐述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区别,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律体系。

一、法律1.1 法律的定义和特点法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并具有强制力的规范行为准则,用以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共利益。

1.2 法律的层级和体系法律分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多个领域,构成了法律体系的基础。

1.3 法律的适用范围和效力法律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

二、法规2.1 法规的定义和特点法规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范性文件,用以具体规范和实施法律。

2.2 法规的层级和体系法规分为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不同层级,构成了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法规的适用范围和效力法规适用于特定领域和对象,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但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三、规章3.1 规章的定义和特点规章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地方性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范性文件,用以管理和调整特定领域的行为。

3.2 规章的层级和体系规章分为国家级规章、地方性规章等不同层级,构成了规章体系的组成部分。

3.3 规章的适用范围和效力规章适用于特定领域和对象,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但不得与法律和法规相抵触。

四、规范性文件4.1 规范性文件的定义和特点规范性文件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地方性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制定的具有一定约束力和指导性的文件,用以规范特定领域的行为。

4.2 规范性文件的层级和体系规范性文件分为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等不同层级,构成了规范性文件体系的组成部分。

4.3 规范性文件的适用范围和效力规范性文件适用于特定领域和对象,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指导性,但不得与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区别与联系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区别与联系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区别与联系一、法律、法规与规章的区别1、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

2、法规,在法律体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

法规即指国务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机关和经济特区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之所以是规章,是从其制定机关进行划分的。

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二、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区别与联系“规章”是指有规章制定权的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并以法定方式对外公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从广义上讲,规章也是一种规范性文件,但是它不同于我们所讲的一般规范性文件。

一般规范性文件指的是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所使用的“规范性文件”,实际上讲的是一般规范性文件,或者称为狭义的规范性文件。

这里,规章与一般规范性文件的主要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内容上看,凡是法律、法规规定以规章形式规定的事项,应当制定规章,比如,设定行政处罚,出台法律、法规的配套制度,均属于规章。

至于一般规范性文件,主要用于部署工作,通知特定事项、说明具体问题。

此外行政管理的重大制度也应当制定规章。

比如,国家统计局就涉外社会调查活动管理、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统计执法检查相继出台了三个部门规章。

2、从形式上看,2000年7月1日《立法法》实施以后,规章都必须以令的形式发布,因此凡是以令的形式发布的,就是规章;一般规范性文件则不以令的形式发布,往往以通知、函等形式下发。

3、从结构上看,规章一般采取章、节、条、款的结构,规范性文件则比较松散,一般没有结构要求。

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管理制度

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管理制度

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管理制度
是指国家、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等制定和实施的用于管理和规范各项社会行为的制度。

这些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用于规范社会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通常包括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环节。

2. 行政规章:行政规章是政府机关为了有效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效能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规章通常由政府机关按照法律授权制定,并具有适用相对特定领域或行业的特点。

3. 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或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用于在特定地区管理和规范社会行为。

地方性法规通常在国家法律框架下制定,但可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4. 标准规范:标准规范是由专业组织或政府制定的用于规范产品、服务、工艺和行业等方面的准则。

标准规范通常是行业内的共识,用于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稳定。

遵守和执行这些制度是每个公民和组织的法定义务和责任。

第 1 页共 1 页。

现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名录

现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名录
44 45 46
部 门 规 章
安委办〔2012〕55
国家 安全 生产
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总局令(第56 号)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
监督 管理总局令第57号
管理 公安部令第122号) 部门
发布 公安部令第120号
的规
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信息公开办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实施办法 消防产品监督管理规定 公安部关于修改<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的决定及消防 监督检查规定
2007.1.4
90
JBT941-2000
斜轮重介质选煤机
JBT941-80 JBT2734-82
2000.3.30
91
JBT942-2000
煤用跳汰机
JBT942-80 JBT3265-83
2000.3.30
92
JBT3686.1-1999 煤用浮选机
ZB 87
D96001-
1999.6.28
93
JBT3927-2010
移动带式输送机
JBT39271999
2010.2.11
94
JB-T4333.1-2005
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第1部分:型式与基本参 JBT5152-

1991
2005.3.19
JBT4333-
95
JB-T4333.2-2005 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第2部分:技术条件
1997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
代替标准号 发布时间 2002.1.9 2012.4.27 2013.6.29 2010.7.22
26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区别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区别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区别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们在法律实施和社会管理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的区别。

一、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是国家行使立法权的产物。

法律法规通常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法规的制定程序普通包括立法倡议、立法研究、立法草案、立法审议、立法公告等环节。

法律法规的内容涵盖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权利和义务等,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执法的依据。

例如,我国的《刑法》、《民法典》、《劳动法》等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法规。

二、规章规章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通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是对法律法规的进一步细化和补充。

规章的制定权普通由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使。

规章的制定程序普通包括起草、征求意见、审议、发布等环节。

规章的内容主要涉及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例如,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实施条例》、《食品安全法实施办法》等都是具有规章效力的文件。

三、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制定的对特定行业、领域或者群体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文件。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权由行政机关、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行使。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普通包括起草、征求意见、审议、发布等环节。

规范性文件的内容主要涉及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管理办法、操作规程等。

例如,我国的《建造设计规范》、《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都是具有规范性文件效力的文件。

四、区别1. 立法主体不同:法律法规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规章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由行政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制定。

2. 法律效力不同:法律法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规章具有普通约束力,规范性文件具有对特定行业、领域或者群体的约束力。

3. 制定程序不同:法律法规的制定程序相对较为严格,包括立法倡议、立法研究、立法草案、立法审议、立法公告等环节;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相对简化,包括起草、征求意见、审议、发布等环节。

移动支付的法律法规与规范

移动支付的法律法规与规范

移动支付的法律法规与规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支付。

然而,对于移动支付的法律法规和规范,社会上仍存在很多误解和不了解的地方。

本文从移动支付的法律法规入手,阐述移动支付的相关规范。

一、移动支付的法律法规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支付方式,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较多。

其中,最重要的法律法规有以下几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签名法》规定了电子签名的有效性和认证要求。

在移动支付中,电子签名的应用比较广泛。

因此,对电子签名的认定和查证规定非常严格。

2.《支付结算法》《支付结算法》规定了支付机构的合法性和资质要求。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支付方式,需要遵守《支付结算法》的相关规定,才能合法开展业务。

同时,支付机构需要遵守《支付结算法》中对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的相关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法》规定了电子商务交易的基本规则和要求,包括交易主体的身份认证、交易合同的形式要求、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在移动支付中,电子商务交易占据了很大比重。

因此,对于电子商务交易的规范和保护,也是移动支付一项重要的法律法规。

4.《中国人民银行电子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移动支付业务规范管理细则。

该法规规定了移动支付的市场准入、风险防范、用户权益保护、运营管理等多方面内容。

涉及的相关内容很繁杂,需要企业和用户认真研究。

二、移动支付的规范及注意事项除了要遵守法律法规外,移动支付还要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规范和注意事项:1. 用户注册和认证当您在使用移动支付时,第一步就是注册账号并进行身份认证。

移动支付平台必须要求用户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信息,并进行验证。

此外,平台还应该建立完备的安全保障措施,注意保护用户隐私。

2. 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移动支付的核心在于资金转移,因此,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是首要任务。

职业健康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及部分标准清单

职业健康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及部分标准清单

职业健康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及部分标准清单在现代社会,职业健康安全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和员工福利保障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国家和相关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本文将为您列举一些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部分相应的标准,以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中国最基本的劳动法律法规,其中包括了对职业健康安全的规定。

例如,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雇主有责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设备,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法律,旨在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

根据该法,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此外,安全生产法还规定了安全生产责任的划分和相关的法律责任。

3.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病侵害的重要法律。

根据该法,用人单位应当依法采取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提供职业病防治的必要设备、装置和药品。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病诊断和职业病鉴定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4.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监测规范《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监测规范》是国内监测职业病危害的重要标准之一。

该标准规定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法和标准,以及监测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5.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规范》是用于指导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标准之一。

该规范包括了对职业病预防、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评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有助于提高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的水平。

二、部分标准清单:1. GBZ1-2010《劳动者职业健康与安全工程术语》该标准规定了劳动者职业健康与安全工程术语的定义和应用,对于理解和使用相关术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GB/T 18881-2014《环境与工作场所空气质量分析方法指南》该标准规定了环境与工作场所空气质量分析的方法和要求,有助于对工作场所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监测和评估。

法律、法规、规范、部门规章清单

法律、法规、规范、部门规章清单

法律、法规、规范、部门规章清单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法规、规范以及部门规章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工具。

它们共同构成了法律体系的基础,为社会各个领域的运作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一、法律1.1 法律的定义和特点法律是国家制定并公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基本手段。

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强制性和约束性等特点,对于社会成员的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1.2 法律的层级和分类法律按照层级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按照领域可以分为刑法、民法、行政法、劳动法等。

不同层级和领域的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1.3 法律的制定和修订过程法律的制定和修订通常经历立法机关的议案提出、审议、表决和颁布等程序。

这一过程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利益和各方利益的平衡,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二、法规2.1 法规的定义和作用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并公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是法律的具体细化和补充。

法规的制定旨在解释和实施法律,为具体行政活动提供指导和规范。

2.2 法规的层级和分类法规按照层级可以分为国务院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等,按照领域可以分为经济法规、环境法规、教育法规等。

不同层级和领域的法规在行政管理和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2.3 法规的制定和修订过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通常由国家行政机关负责,需要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和专家建议,确保法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法规的制定和修订过程也需要符合法律程序和规定。

三、规范3.1 规范的定义和特点规范是行业或组织内部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则和标准,是明确行为规范和规定的指导性文件。

规范的制定旨在规范和规范组织内部的行为和活动,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3.2 规范的层级和分类规范按照层级可以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按照领域可以分为质量管理规范、安全生产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等。

法规,规范,标准的区别

法规,规范,标准的区别

法规、规范、标准的区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说法,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

本文将从定义、目的、作用等方面解释这三者的区别。

定义法规法规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公布并强制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

法规通常是根据立法程序制定,并由立法机关批准生效。

法规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是社会道德规范、经济活动规则、公共秩序等。

违反法规常常会受到法律约束和处罚。

规范规范是对某个领域内行为、过程或对象所需遵循的一套规则或准则。

规范可以由国家、国际组织、行业协会等制定,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它们通常是为了保证某个领域的正常运行、安全性或质量标准而制定的。

标准标准是对产品、服务、过程或系统的一系列规定或要求的统一规范。

标准的制定通常是由专业标准化组织、行业协会或国家标准化机构进行,并经过广泛讨论和研究。

标准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自愿性的。

它们通常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一致、提高产品互操作性或促进国际贸易而制定的。

目的法规的目的法规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利益和确保公正公平。

法规可以约束个人和组织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法规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制度,保障了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公共秩序的维护。

规范的目的规范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某个领域内的行为,确保行为的合规性和效率。

规范可以提供操作指南、行为准则和技术标准,帮助个人和组织正确地进行工作或活动。

通过遵循规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风险。

标准的目的标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产品、服务或系统的质量、安全性和互操作性。

标准可以提供技术规范、测试方法、质量要求等,帮助制造商、供应商和用户达到共同的质量标准。

通过遵循标准,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促进贸易和交流。

作用法规的作用法规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个人和群体的权益,约束和规范行为。

法规通过法律手段来实施和监督,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为受害人提供救济。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区别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区别
3
二、法规
行政法规,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 定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法规,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 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 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 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 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 前提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
三、规章 部门规章,指国务院各部门 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 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按照规 定程序所制定的规定、办法、实施 细则、规则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5
地方政府规章,指由省、自治区、 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 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 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 按照规定程序所制定的普遍适用于 本地区行政管理工作的 规定、办法、 实施细则、规则 等规范性文件的总 称。
6
四、其他规范性文件
在日常中,将法律、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 条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以及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称为“其他规范 性文件”,具体表现为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 关为实施法律、执行政策,在法定权限内制 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行政措 施规范性文件,具体可体现为命令(令)、 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 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
7
规范性文件 广义上,指一切国家机关为行 使其职权而发布的规定人们必须普 遍遵守的某种行为规则的文件。 狭义上,仅指享有法的制定权 的国家机关发布的具有法的效力的 法律、法规和规章等。
8
五、标准 国家标准GB或GB/T 国家安全生产标准AQ或AQ/T 卫生部部颁标准WS或WS/T
企业标准QY
9
பைடு நூலகம்
3将法律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以及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称为其他规范性文件具体表现为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为实施法律执行政策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行政措施规范性文件具体可体现为命令令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

设备设施建设的有关法律、标准、规范(1)

设备设施建设的有关法律、标准、规范(1)

设备设施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部分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 1280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 6441《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5083《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 169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 50029《剪切机安全规程》GB 6077《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D0001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T 6067《安全色》GB 2893《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2894《工业管路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8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GB 4053.1《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GB 4053.2《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 4053.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9《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 50316《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 3009《工业企业厂内道路、铁路运输安全规程》GB 43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GB 1260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 23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GB 15760《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

脚手架施工方案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解读

脚手架施工方案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解读

脚手架施工方案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解读脚手架在建筑施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工人提供了安全和稳定的工作平台。

然而,脚手架的施工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本文将对脚手架施工方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解读。

一、法律法规1. 《建筑法》第三章第三十五条规定:“在施工现场设置支撑脚手架、防护安全网等安全设施。

”可以看出,《建筑法》对脚手架的施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设置支撑脚手架和防护安全网等安全设施。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用于施工作业的机械设备、工具、仪器、仪表、安全保护装置和劳动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标准,且经有效检验合格。

”这一规定意味着脚手架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且需要经过有效的检验合格。

3. 《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法规,其中对脚手架也做了详细的规定。

例如,在脚手架使用方面,《规范》明确了各种脚手架的使用条件和限制,比如高度、载荷等方面的规定。

二、标准规范1. GB 5763-2008《建筑脚手架安全技术要求》是我国脚手架安全的技术标准,其中包括脚手架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这一标准规定了脚手架的结构、材料、安全系数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脚手架的安全性。

2. JGJ 130-2011《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是我国脚手架施工方案的基本依据。

它涵盖了脚手架的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的要求,并对特殊环境下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规定。

三、相关法规与标准解读1. 设置支撑脚手架和防护安全网等安全设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工人在施工现场的安全。

设置脚手架能够有效地提供工作平台,防护安全网则能够防止物体坠落造成伤害。

2. 脚手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有效检验合格。

这一要求是为了确保脚手架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使用中的事故风险。

3. 脚手架的使用必须符合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中的各项要求。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脚手架的高度、载荷等方面的限制,以确保其稳定和安全性。

房建工程标准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最新

房建工程标准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最新

房建工程标准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最新房建工程是指建设、改建、扩建和装修房屋、建筑物等工程项目,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房建工程的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国家和地方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房建工程标准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最新情况。

一、国家级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是我国房建工程领域的基本法律法规,该法规规定了建设工程的基本要求、项目审批程序、责任追究等内容,并提出了对房建工程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和管理制度。

2.《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是对房屋拆迁工作进行规范的法规,其中明确规定了拆迁补偿、安置、征收程序、拆迁补偿款的支付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保障拆迁对象的合法权益。

3.《建筑节能条例》《建筑节能条例》是为了推动节能减排、建设节能型社会而制定的法规。

该条例对建筑能源使用和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促进了建筑工程的节能改造和绿色发展。

二、行业标准与规范1.《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是对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进行规范的文件,详细规定了建筑工程各个阶段的验收标准和程序,确保工程的质量符合要求。

2.《建筑设计图审查标准》《建筑设计图审查标准》是对建筑设计图纸审查进行规范的文件,其中包括了设计文件的格式、内容、审查要点等方面的规定,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范》《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范》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进行规范,包括了施工现场的基本要求、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事故应急处理等内容,保障工人和施工现场的安全。

三、地方性法规与标准除了上述的国家级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外,不同地区还针对本地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和标准,以满足当地房建工程的实际需求。

这些地方性法规和标准根据地区的特点和要求,更加具体地规定了房建工程的标准和要求。

四、标准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最新动态房建工程的标准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不断更新和完善。

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标题: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引言概述: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指导和规范社会行为的重要法律文件。

它们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利益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定义和特点,并详细阐述它们的作用和具体内容。

一、法律1.1 法律的定义和特点:法律是国家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它由立法机关制定,经过程序合法化,并由国家机关强制执行。

1.2 法律的作用: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础,它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1.3 法律的内容:法律的内容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各个领域的规定,涉及到国家管理、公共安全、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

二、法规2.1 法规的定义和特点:法规是国家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它是法律的具体细化和补充,用于具体指导和管理社会行为。

2.2 法规的作用:法规是法律的具体实施细则,它规范了各个领域的具体行为准则,为社会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促进了社会的有序发展。

2.3 法规的内容:法规的内容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具体规定,如行政管理、环境保护、质量监督、劳动保障等,以及各个行业的专门规定。

三、规章3.1 规章的定义和特点:规章是由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它是对法律和法规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用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

3.2 规章的作用:规章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工具,它规定了行政机关的职责和权限,规范了行政行为,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了行政效能的提升。

3.3 规章的内容:规章的内容主要包括行政管理、公共服务、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方面的规定,如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行政程序、行政许可的条件和程序等。

四、规范性文件4.1 规范性文件的定义和特点:规范性文件是由各个部门或者组织制定的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的文件。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区别与联系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区别与联系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区别与联系标题: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区别与联系引言概述: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是指导和约束社会行为的重要法律文本,在法律体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包括定义、制定机构、适合范围、法律效力和相互关系。

正文内容:1. 定义1.1 法律:法律是国家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的,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基础,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普通规范。

1.2 法规:法规是由国务院或者地方政府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普通规范,用于细化和实施法律。

1.3 规章:规章是由中央或者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普通规范,用于规范特定领域的行为。

1.4 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是由政府部门或者行业组织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具体规范,用于指导特定行业或者领域的行为。

2. 制定机构2.1 法律:法律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如国家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

2.2 法规:法规由国务院或者地方政府制定,如国务院、省级政府等。

2.3 规章:规章由中央或者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如各部委、省级政府相关部门等。

2.4 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由政府部门或者行业组织制定,如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

3. 适合范围3.1 法律:法律适合于整个国家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

3.2 法规:法规适合于特定领域或者特定地区,具有普遍约束力。

3.3 规章:规章适合于特定领域或者特定行业,具有普遍约束力。

3.4 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适合于特定行业或者领域,具有约束力。

4. 法律效力4.1 法律: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有普遍约束力,优先适合于其他法律文本。

4.2 法规:法规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具有普遍约束力,优先适合于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4.3 规章:规章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具有普遍约束力,优先适合于规范性文件。

4.4 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具有约束力,优先适合于行业或者领域内的相关主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法规和规范部分一、单选题1.安检机构应当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照规定的检验项目以及检验标准和规程等技术规范对机动车实施检验,并对负责。

( )A.被检车辆 B. 调修结果C.检验结果 D.验车秩序2.申请取得安检机构检验资格应当具备:在用计量器具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 )A. 检定 B 标定C.校准 D.自检3.安检机构拥有所承担的检测车辆类型和项目所需的、能够满足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的设备及其设备。

( )A.检定 B. 标定C.校准 D.自检4.安检机构的由其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许可申请的受理、审查和决定。

( )A.尾气检验 B.特殊检验C.新车检验 D.检验资格5.安检机构应当在许可的检验资格范围内,依法接受委托,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和规程等技术规范开展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并及时向出具检测结果,不得伪造检测数据。

( )A.负责人 B.法人C.委托人 D.场长6.对获得安检机构检验资格许可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为申请人颁发安检机构资格证书和检验专用印章。

( )A.国家 B. 省级C. 省级以上 D.县级7.安检机构检验资格有效期满,继续从事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活动的,应当于期满前内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重新提出申请。

( )A. 10天 B. 15天C.1个月 D. 3个月8.安检机构未按照规定提交年度工作报告,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予以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以下罚款。

( )A. 5000元 B.1万元C. 2万元 D.3万元9.安检机构应当加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人员,不断提高检验服务水平。

A.监督管理 B.科学管理C. 培训和内部管理 D.业务学习10,安检机构未取得检验资格许可证书擅自开展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的,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予以警告,并处以下罚款。

A.1万元 B.2万元C.3万元 D.4万元11.安检机构使用未经考核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从事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的,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予以警告,并处安检机构罚款。

( )A.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B.2万元以下C.3万元以下吗 D.4万元以下13. 安检机构不按照机动车开展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未经检验即出具检验报告等出具虚假检验结果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A.检验流程 B.岗位职责C.验车手续 D.国家安全技术标准14.从事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的人员在检验活动中接受贿赂,以职谋私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撤销其检验资格;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部门追究责任。

( )A.省级 B.市级C.县级 D.行业协会15.若同一辆机动车的原始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中的检验数据不一致,应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分析,若为因素造成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 )A.人为 B.环境C.车辆 D.价格16.本办法所称安检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按照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等要求,对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进行检验,并向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

( )A.执法机构 B.质检机构C.政府部门 D.检验机构17.安检机构超范围开展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业务的。

由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以下罚款。

( ) A.5万元 B.3万元C.2万元 D.1万元18.《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权利、义务及。

( )A.停车场地 B.法律责任C.验车流程 D.收费标准19.已领有牌证的机动车,须按进行检验。

( )A.半年 B.1年C.2年 D.规定的期限20.安检机构应当遵循的原则开展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活动。

A.独立、客观、公开、公平B.独立、客观、公正、诚信C.公正、诚信、科学、规范D.科学、规范、独立、快速21.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制度,通过核查反映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的有关材料,履行责任。

( )A. 罚款 B.监督C.管理 D.执法22.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对机动车检验收取费用,应当严格执行核定的收费标准。

( )A.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 B.公安部价格主管部门C.质监总局价格主管部门 D.本机构自行23.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申请周期检定。

( )A.县级政府计量行政部门B.县级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所属的计量检定机构C.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D.本地县(市)级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24.已经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产品质量检定机构;需新增检验项目时,应。

( )A.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备案 B.重新申请计量认证C.申请单项计量认证 D.应自行校准合格25.计量纠纷当事人对仲裁检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仲裁检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申诉。

( )A.承担仲裁检定的计量检定机构B.负责处理计量纠纷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C.负责处理计量纠纷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的上一级计量行政部门D.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2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进行的检定和试验。

( )A.收费 B.不收费C.酌情收费 D.由被检查单位支付费用27.计量认证考核合格后,由发给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 ) A.接受申请的国家认监委B.接受申请的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C.接受申请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D.授权的检定部门28.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有权对计量认证合格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的内容进行。

( )A.认证 B.考察C.监督检查 D.提供咨询29.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和属于非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未自行定期检定或者送其他计量检定机构定期检定的,以及经检定不合格继续使用的,责令其停止使用,可并处罚款。

( )A.1000元以下 B.2000元以下C.5000元以下 D.1万元以下30. 安检机构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检验资格证书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 D.经济责任二、多选题1.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安检机构检验资格许可申请的受理、审查、决定和发证。

( )A.受理 B.审查C.决定 D.发证2.申请取得安检机构检验资格应当具备相应的。

( )A.停车场地 B.行车跑道C.驻坡台 D.检验厂房3.申请取得安检机构检验资格应当具备:检验厂房,检测线布置合理,便于流水作业。

( )A.宽敞、明亮、防雨 B.通风设备完好C. 照明设备完好 D.消防安全设备齐全4.取得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服务标准、资费标准和行政机关依法规定的条件,向用户提供安全、方便、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服务,并履行普遍服务的义务;未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批准,不得擅自。

( )A.停业 B.提高收费标准C.歇业 D.停止检验工作5.安检机构应当建立健全。

( )A.地方标准 B.各项规章制度C.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档案 D.执法监督检查计划6.安检机构,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A. 未按照规定提交年度工作报告或检验信息的B.要求机动车到指定的场所进行维修、保养的C.推诿或拒绝处理用户的投诉或异议的D.出具虚假检验结果的7.安检机构应当设有。

( )A.机构负责人 B.技术负责人C.质量负责人 D.报告授权签字人8.监督检查可以采取方式进行。

( )A.现场检查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过程B.查阅原始检验记录、检验报告C.听取有关方面对安检机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的评价D.审核年度工作报告9.安检机构应当设有等检验人员以及设备维护人员、网络维护人员。

()A.引车员 B.外观检验员C.底盘检验员 D.登录员10.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通过的方式保持与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被检车辆所有人或使用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沟通和联系,征询、听取他们对安全技术检验工作的建议和评价。

( ) A.走访 B.征求意见C.电话 D.座谈会11.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安检机构监督管理活动中、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A.滥用职权 B.玩忽职守C.徇私舞弊的 D.参加检验活动1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应当悬挂机动车号牌,放置并随车携带机动车行驶证。

( )A.检验合格标志 B.检验报告C.保险标志 D.车辆出厂合格证1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规定,对提供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应当予以检验,任何单位木得附加其他条件。

对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发给检验合格标志。

( )A.机动车行驶证 B.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单C. 养路费缴费凭证D. 车船使用税凭证1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应当按照规定喷涂标志图案,安装警报器、标志灯具:其他机动车不得喷涂、安装、使用上述车辆专用的或者与其相类似的标志图案、警报器或者标志灯具。

( )A.警车 B.消防车C.救护车 D.工程救险车15.安检机构的检验人员、设备维护人员、网络维护人员等检验技术人员,应当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A.技术负责人 B.质量负责人C.报告授权签字人 D.企业负责人三、判断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规定,对提供机动车行驶证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单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应当予以检验,根据需要可以附加其他条件。

(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规定,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对机动车检验收取费用,应当严格执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

( )3.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实施资格管理和计量认证管理。

( )4.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设备进行检定。

( )5.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执行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

( )6.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安检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 )7.市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安检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 )8.取得检验资格的安检机构可以承担申请机动车注册登记时的初次检验和定期检验。

( )9.申请安检机构检验资格应当具备: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计量认证,取得计量认证证书,并在认证合格有效期内。

( )lO.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接受委托,从事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并向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执法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