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认识实习报告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理工学院

认识实习报告

专业物联网工程

班级B140509

学号B14050908

姓名李丹阳

完成日期2015年11月日

目录

第1章物联网知识概述及发展 (1)

1.1 物联网的概念 (1)

1.2 物联网的前世今生 (2)

第2章物联网的技术 (3)

2.1 无线传感技术 (3)

2.2 云计算 (4)

2.3 RFID技术 (5)

第3章物联网的应用 (6)

3.1 智能家居及安防 (6)

3.1.1 智能家居 (6)

3.1.2 智能安防 (7)

3.2 智能交通 (7)

3.3 智能农业 (8)

3.4 智能图书馆 (9)

第四章物联网的现状 (10)

4.1 学校机房 (10)

4.2 教室监控设备及一卡通技术 (12)

4.3 公司参观 (12)

4.3.1 追溯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13)

4.3.2 二维码动物标识的应用 (13)

第五章心得体会 (14)

第1章物联网知识概述及发展

1.1 物联网的概念

既计算机,互联网后,物联网作为一个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代名词,掀起信息产业第三浪潮,大国纷纷将其纳为重点领域,显而易见,它将影响到政治,军事,经济,环境等方方面面,必在未来极大改变人们的生活。机器联网了,人也联网了,下一步就是物体与物体之间要联网了,于是,物联网来了。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英文名“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那么,具体地说,怎样才算是纳入了物联网范围?

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

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4.要有CPU;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那么,总地说,物联网与普通网络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

不断更新数据。

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还有,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1.2 物联网的前世今生

1999 年 MIT Auto-ID Center 提出物联网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2004 年日本总务省提出 u-Japan 构想中,希望在 2010 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Anytime,Anywhere,Anything,Anyone”都可以上网的环境。同年,韩国政府制定了 u-Korea 战略,韩国信通部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人本主义:IT839 战略》以具体呼应 u-Korea。

2005 年 11 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 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008 年 11 月 IBM 提出“智慧的地球”概念,即“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以此做为经济振兴战略。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2009 年 6 月欧盟委员会提出针对物联网行动方案,方案明确表示在技术层面将给予大量资金支持,在政府管理层面将提出与现有法规相适应的网络监管方

案。

2009 年 8 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传感网产业发展时明确指示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第二章物联网的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可以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 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 (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

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

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

(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

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

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在这些应用的实现中就需要射频识别(RFID)

装置、WSN 网络、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

统、Internet 与移动网络,网络服务,行业(图2.1 物联网核心技术)

应用软件。(关系如上图所示)。共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感知层: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微机电系统。2.信息汇聚层:传感网自组网技术、局域网技术及广域网技术。3.传输层:通信网、互联网、3G网络、GPRS网络、广电网络、NGB等广域网络4.运营层:专家系统、云计算、API接口、客户管理、GIS、ERP5.应用层:垂直行业应用、系统集成、资源打包。

2.1 传感器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